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皮炎是開放性傷口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炎是開放性傷口嗎

發布時間: 2023-09-25 02:20:10

㈠ 醫生您好;請問我患了創傷性皮炎,怎麼治療才能全愈

問題分析:
創傷性皮炎是由於外傷,燒傷,理化因素刺激損傷了人體的皮膚後引起內的皮炎,常出現了容人體的皮膚的脫皮,瘙癢,疼痛,腫脹,反復發生,影響了正常的生活,所以需針對性的治療。

意見建議:
需適當做個局部的消毒,外用些葯物如百多邦乳膏,用無菌紗布包裹,口服阿莫西林膠囊等治療,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的癒合,有利於身體健康。

㈡ 過敏性皮炎

過敏性皮炎是由過敏原引起的皮膚病,主要是指人體接觸到某些過敏源而引起皮膚紅腫、發癢、風團、脫皮等皮膚病症。那麼,過敏性皮炎症狀有哪些?過敏性皮炎怎麼辦?趕快來看看吧。

過敏性皮炎症狀

夏日炎炎,汗液增多、金屬飾品、劣質防曬霜等化妝品給皮膚帶來很大安全隱患,尤其習慣於化妝的女性。過敏性皮炎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成為了「家常便飯」,因此針對過敏性皮炎,提高認識,加強防範就顯得尤為重要!

過敏性皮炎是由於接觸過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膚過敏反應。凡對特異性抗原有遺傳的或體質上易感的人,在接觸這種抗原時,可導致速發型或遲發型過敏性皮炎,主要症狀表現——人體接觸到某些過敏源而引起皮膚紅腫、發癢、風團、脫皮等皮膚病症。

導致過敏性皮炎的原因有很多,因此不同患者表現出的症狀也不一樣,這就預示著過敏性皮炎有很多不同的分類:

1、接觸性皮炎:皮膚黏膜與外界的過敏源相接觸,身體上就會出現紅斑、水皰、大皰甚至壞死等。

2、激素依賴性皮炎症狀:皮膚會出現顯著紅斑、丘疹、脫屑、騷易等等症狀。

脂溢性皮炎症狀:好發於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頭部、面部、胸部等等。開始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嚴重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

3、化妝品皮炎症狀:輕者僅有局部皮膚瘙癢,少許零散的小紅丘疹、紅斑及輕度腫脹,重者局部皮膚水腫,有彌漫性紅斑,大小不等的水疤,甚至滲液糜爛。

①瘙癢,尤其在夜間發作,使得人的睡眠質量下降,進而影響了工作、學習和生活;

②瘙癢處常用手撓抓,如果長時間的撓抓,可能會是皮膚炎症加重,繼發和感染其它疾病;

③過敏性皮炎如果發生在臉上等裸露部位,影響美觀,使得患者感到自卑,產生抑鬱心理,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溫馨提示:研究發現,過敏性皮炎與遺傳及周遭環境因素有直接關聯,但其實還是過敏體質在作怪,應戰過敏性皮炎應從根源入手,積極改善過敏體質。

過敏性皮炎濕疹

過敏性皮炎濕疹一般是急性發病,皮疹泛法而對稱分布,頭面、軀干及四肌均可以有皮疹,可以是紅斑、皮膚潮紅,並出現針帽大小的丘疹,嚴重時出現水痘等,疹形比較一致,有融合成片的傾向,自覺瘙癢劇烈。

濕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炎症,皮膚損害是多形性瘙癢劇烈,易復發。不少患者有家庭發病史。濕疹在嬰幼兒較常見,常在2歲以內發病。

濕疹的發病有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的相互作用:

1、外在因素如外界刺激、接觸動物皮毛(如羊毛和混紡製品)、食物過敏(如牛奶、海味)、空氣傳播的刺激物(如塵蟎和花粉)、含鎳的金屬首飾等;

2、內在因素如精神緊張、疲勞、感染及內分泌失調等。

濕疹通常分為急性濕疹、慢性濕疹和嬰兒濕疹,其症狀表現也有所不同。

過敏性皮炎偏方

治療過敏性皮炎偏方有哪些呢?這是最近許多過敏患者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而春天更是皮膚過敏的高發時期,因此要治療過敏性皮炎,最好的選擇就是不使用對皮膚造成刺激的方法,而偏方就是不錯的一種,下面給大家介紹。

1、海水浴治過敏性皮炎

在海水裡洗澡或進行其他活動,可用於治療過敏性皮炎。如沒有條件去海邊,可自己去葯房買一些特製的海鹽,一般200升的水配放1.5公斤左右的海鹽就可以,有外傷患者不能進行海水浴,以免傷口感染,高血壓、心絞痛、腫瘤等患者也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海水浴。

2、韭菜鴨蛋清治過敏性皮炎

將新鮮韭菜洗凈,加上鴨蛋清,塗擦患處;病情較重的,將韭菜汁和鴨蛋清口服,內服、外塗要嚴格分開,如無鴨蛋,輕者直接用洗凈的韭菜塗擦患處即可,或取韭菜、雞毛各適量,水煎外洗。

3、馬齒莧治過敏性皮炎

皮膚用清水洗凈,拿一小部分馬齒莧搗爛抹在患處;其餘部分煮水喝;撈出來的馬齒莧放點醬油、醋和香油拌著吃。

以上就是對於過敏性皮炎偏方的治療方法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同時提醒大家治療過敏性皮炎最重要的還要從良好的生活習慣方面進行預防才是最重要的。

過敏性皮炎傳染嗎

過敏性皮炎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皮炎類型,主要是由於過敏原導致的皮膚病,會在患者的接觸到某些過敏源而引起一些皮膚病症,主要表現有紅腫、發癢、風團、脫皮等。那麼過敏性皮炎傳染嗎?

一般人都很擔心皮炎會傳染給自己,尤其是過敏性皮炎,其實這種擔心是沒必要的,我們需要知道,皮炎是不會傳染的。事實上,過敏性皮炎的發生往往和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有一定的關系,而一些食物過敏或是葯物過敏也可以導致過敏性皮炎出現,所以過敏性皮炎的發生和個人的體質有很大關系。

過敏性皮炎是不會傳染的,過敏性皮炎一般在秋冬季節的時候比較高發。秋季天氣寒冷,是過敏性皮炎的高發季節,而這個季節也是很多病毒感染細菌的多發時機。臨床上,兒童是過敏性皮炎的一個高發人群,尤其是學校里的孩子,一般呼吸道感染或是其他感染的幾率會比較大,所以家長需要特別注意在秋季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多加註意,稍有不適就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過敏性皮炎的發病特點一般是由它的發病機理決定的,任何年齡都能夠患病,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半數以上的病人。幾乎患者在出現過敏性皮炎的時候都是斑點狀的皮炎,常見於臀部和下肢部位,對患者的影響比較大,所以需要及時有效採取治療措施才行。

而我們通過以上的介紹也知道了,過敏性皮炎是不會傳染的,但是因為這種病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比較大,一旦發現病情,就要及時治療。

過敏性皮炎怎麼治療

過敏性皮炎疾病,也稱變態反應性疾病,變態反應是免疫功能的變態,不正常。各種皮膚過敏性疾病的病因是相同的,只是皮膚的病理變化程度表現有些不同,治療方法也是基本一樣的。病因與其他過敏性疾病一樣,有遺傳、接觸致敏原及免疫功能不正常三個因素,同時存在才會犯病,但是關鍵的因素是免疫功能不正常。雖然有遺傳、接觸致敏原的因素時,如果免疫功能正常則不會犯病。使免疫功能恢復並維持正常就一直不犯病,也就是根治。

改善免疫功能治療方法如下:做皮試查過敏原,根據結果決定抗原濃度,不要用免疫抑制類葯。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臨時效果很快,但是因為會降低免疫功能,會造成病情越來越重,劑量越來越大,發病間隔時間越來越短。 所以,不是搶救時不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葯。如果已經激素依賴,不要猛然停激素,猛然停激素會產生反跳,即病情加重。應該加用改善免疫功能治療,以及臨時有效的非激素抗過敏葯,以求順利減、停激素。

實在必要時可盡量少用一些口服激素以求順利減、停激素。長期用含激素外用葯,皮膚會落下黑斑,再去不掉。同時還要戒煙酒、避免過度操勞、情緒不好、防治創傷、病毒細菌感染包括常被漏診的頸淋巴結核,因為這些都會降低免疫功能。

在患者免疫功能沒有完全恢復以前,如果要求臨時緩解症狀,就應臨時加用一些臨時有效非激素抗過敏葯,直至症狀暫時消失。但這是臨時有效,不是根治,根治要靠改善恢復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恢復比較慢,治療時間長短一個人與一個不一樣。根據基礎的免疫功能好壞程度,以及治療認真、用葯多少的情況而定,一般要1—2年。所以在不犯病季節也要繼續治療,待免疫功能恢復後不犯病了,可以選一、二種又方便又好的方法維持治療,使免疫功能持續正常。

㈢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我們的身體總是會出現一些小的疾病,而很多的人都會覺得只是一些小的問題而沒有引起重視,但這樣只會導致對我們的身體損傷的更加的嚴重,以下是關於常見的皮膚病名稱。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1

1、讓我們從濕疹常見皮膚病列表開始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濕疹

濕疹表現為紅色區域被水泡覆蓋,導致瘙癢。這種皮膚病可能是過敏的、急性的或慢性的。

接觸性濕疹的症狀是發紅、局部腫脹和滲出水泡,然後由於皮膚與觸發因素接觸而發展成結痂。接觸性濕疹伴有劇烈瘙癢。

2、牛皮癬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牛皮癬

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症狀是紅斑-鱗狀病變:紅色斑塊覆蓋著許多鱗屑。這種皮屑實際上是積累過多的死細胞。牛皮癬很少引起瘙癢。

在牛皮癬患者中,要考慮遺傳因素。牛皮癬也可能在壓力、感染、服用某些葯物(鋰、類固醇、β-受體阻滯劑)、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或過量飲酒後引發。

3、蕁麻疹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炎症反應性皮膚病,會導致真皮局部水腫。邊緣清晰的粉紅色或紅色疙瘩,瘙癢很強烈。蕁麻疹可能出現在以下情況:

葯物。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是抗生素或抗炎葯。這被稱為葯物性蕁麻疹。

攝入某些食物和添加劑。這被稱為食物性蕁麻疹。

某些物質與健康皮膚的接觸。病變在接觸後15到30分鍾出現。這稱為接觸性蕁麻疹。

吸入了富含花粉、黴菌、灰塵或動物皮屑的環境空氣。這被為過敏性蕁麻疹。

蕁麻疹也可能是感染或全身性疾病的徵兆。

4、帶狀皰疹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引起水痘的同一病毒引起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其症狀表現為紅色、起泡的皮疹,可能會纏繞在軀干周圍或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也可能出現發燒、疲勞和頭痛。

如果你患過水痘,你就有患帶狀皰疹的風險,因為水痘病毒在你的神經系統中潛伏多年。

5、痤瘡/青春痘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痤瘡

痤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皮脂腺分泌過多的皮脂引起。皮膚上的痤瘡病變可以以下形式出現:

結節

囊腫

丘疹

粉刺(黑頭)

膿皰

在95%的情況下,面部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區域。身體的其他部位可能長滿青春痘:背部(43%的痤瘡患者)、頸部(20%)和胸前部(20%)。

6、癬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癬

癬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它的症狀是環形斑塊,有時略帶紅斑,邊緣凸起有鱗屑。癬有各種類型,如頭皮癬,手癬,股癬,腳癬等。其中腳癬即腳氣是最常見的一種癬類皮膚病。它會導致腳部和腳趾之間的皮膚極度瘙癢,脫皮,發紅和龜裂。你也可能出現水泡和潰瘍。

7、疥瘡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疥瘡

疥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微小疥蟎的雌性引起。它在表皮中挖洞並產卵。這種疾病表現為瘙癢(通常在夜間更強烈)和擦傷的皮膚損傷。它們位於特定位置:手指和手之間,手腕前部,肘部和前臂等。

疥瘡特有的皮膚損傷是彎曲和絲狀的皺紋,皮膚發紅的半透明水泡,紅色或紫色的損傷(特別是在男性的生殖器區域),與皮膚分離的表皮薄片和結痂(常見於面部)。

在嬰兒中,腳底和手掌特別受影響。

8、水痘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水痘

水痘是兒童常見皮膚病之一。水痘是一種傳染性病毒性疾病。它會導致皮膚和粘膜上出現紅色小丘疹。紅色被三到四毫米的水泡覆蓋,裡面充滿了快速混濁的透明液體。皮疹首先出現在頸部、胸部、腹部和背部,但會逐漸影響整個身體,甚至頭皮、面部、手和腳。口腔內部和生殖器黏膜有時可能會被潰瘍影響。

9、白癜風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白癜風

白癜風是一個人開始失去膚色的皮膚病。這種色素損失通常是由於產生黑色素或皮膚色素的黑色素細胞的數量或體積下降所致。在某些情況下,白癜風會擴散到整個身體,而在其他情況下,它可能只是身體的一部分或更少的區域。

10、膿皰瘡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膿皰瘡

膿皰瘡是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引起的皮膚細菌感染性皮膚病。它可以是硬皮或大皰。細菌的傳播是通過直接接觸病灶。它主要影響嬰兒和兒童。病變症狀表現為囊泡,迅速變成充滿膿液的膿皰。然後它們破裂並變成硬殼。病變周圍的區域是紅色和發炎的。

11、疣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疣

疣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由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它的症狀是皮膚上有凸起的腫塊。常見的疣出現在手指或手上。當你觸摸帶有病毒的人使用過的東西時,疣就會傳播。它們通常是無害且無痛的。

12、狼瘡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紅斑狼瘡

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皮膚病,表現為面部、鼻子兩側發紅、脫發、皮膚對光敏感和口腔潰瘍。當疾病僅表現為皮膚和關節病變時,它是一種良性形式。

13、接觸性皮炎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接觸性皮炎

幾乎每個人都發生過的一種皮膚病,是指皮膚因接觸特定物質而出現發紅或皮疹。有大量物質會引起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從強酸或強鹼到用於治療皮炎的乳液。

14、斑禿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斑禿

斑禿是一種當免疫系統攻擊毛囊並導致脫發時發生的皮膚病。毛囊是皮膚中形成毛發的結構。雖然毛發可以從身體的任何部位脫落,但斑禿通常會影響頭部和面部。頭發通常會脫落成大約四分之一大小的小圓形斑塊,但在某些情況下,脫發更為廣泛。大多數患有這種皮膚病的人都很健康,沒有其他症狀。

15、水泡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水泡

水泡是一種充滿透明液體的小氣泡形式的皮膚病。它是皮膚在反復摩擦過程中的一種防禦機制。水泡也可能因燒傷、過敏或傳染病而出現。

16、手足口病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性病毒性疾病,影響6個月至4歲的兒童。它表現為手掌和腳底上的小紅色丘疹。皮損也可以到達口腔,尤其是舌頭(丘疹看起來像口腔潰瘍)。

成人也可能被感染,但感染方式要少得多。

17、鵝口瘡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鵝口瘡

鵝口瘡是一種皮膚病,表現為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嬰兒感染。它表現為舌頭上、嘴唇內的白點。它看起來像口腔潰瘍。

18、以皰疹來結束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皰疹

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和傳染性皮膚病。它影響皮膚和粘膜。受影響的區域被簇狀囊泡覆蓋。小水泡充滿了含有病毒的液體。它們往往會破裂並形成開放性傷口。

唇皰疹的症狀是小簇狀和滲出的水泡,該區域周圍發紅。

生殖器皰疹的症狀是小水泡聚集在感染區域,看起來像充滿透明液體的小泡。它們會引起刺激、瘙癢、刺痛、灼熱或疼痛。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2

1、真菌病

常見的有手腳癬、體股癬及甲癬(灰指甲);

2、細菌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丹毒及麻風;

3、病毒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皰疹;

4、節肢動物引起的皮膚病

如疥瘡;

5、性傳播疾病

如梅毒、淋病及尖銳濕疣;

6、過敏性皮膚病

常見有接觸性皮炎、濕疹、尋麻疹及多型紅斑;葯物反應,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黴素過敏;

7、物理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曬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雞眼;

8、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瘙癢症、神經性皮炎及寄生蟲妄想症;

9、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銀屑病(牛皮癬)、單純糠疹及玫瑰糠疹;

10、結締組織疾病

常見的有紅斑狼瘡、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天皰疹、類天皰疹及掌跖膿皰病;

12、素障礙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黃褐斑、白癜風、文身;

13、化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毛發紅糠疹;

14、皮脂、汗腺皮膚病

常見的有痤瘡、酒渣鼻及臭汗症;

自覺症狀及其辨證

自覺症狀系指患者自己主觀感覺到的症狀。其主要有瘙癢、疼痛、麻木、灼熱等。自覺症狀常因致病因素或誘發原因、病情、個體敏感性不同而有差異。某些皮膚病僅有瘙癢症狀,而另一些則以疼痛為主,如帶狀皰疹。

(一)瘙癢

⒈、風癢 表現為癢無定處,流竄不定,遍身作癢。因風性上行,故尤以頭面為多,皮損呈乾性,舌紅或淡紅、苔薄,脈浮。如瘙癢症、蕁麻疹等。

⒉、熱癢 臨床特點為皮疹色紅、腫脹、{熱作癢,遇熱加重,癢痛相間,舌紅、苔黃,脈數。如毛囊炎、膿皰瘡、癤及丹毒等化膿性皮膚病。

⒊、濕癢 特點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浸淫成片,纏綿難愈;其因為濕性趨下,故以會陰、下肢多見;舌淡紅或紅、苔膩或黃膩、脈濡,如墜積性皮炎、濕疹及接觸性皮炎。

⒋、蟲癢 表現為癢若蟲行,部位不定,奇癢難忍,夜間尤甚,如疥瘡。

⒌、血虛癢 表現為皮膚乾燥、脫屑、瘙癢,日輕夜重。其因氣血不足,肝失所養,肌膚失潤、血虛生風所致,舌淡或有齒痕、苔凈,脈沉細,如老年性皮膚瘙癢症。

(二)疼痛

疼痛(pain)系因疾病或創傷所致的感覺苦楚,為辨別傷害機體刺激強度的感覺。皮膚科的疼痛性疾病有帶狀皰疹、雞眼、淋病、紅斑性肢痛症及皮肌炎等。疼痛的性質各異,可為灼痛、刺痛、割痛、跳痛、劇痛、鈍痛或電擊般閃痛。引起人體痛覺的刺激強度,稱痛閾,可分為痛知覺閾和痛耐受閾。

看來皮膚病除了我們最熟悉的癢的症狀,還會出現疼痛、腫脹、麻木的現象,這就不僅僅關乎著美麗,還關系著身體的健康,所以我們一定要及時的對症下葯,不要貪圖便宜而耽誤治療!只要堅持正確的治療方法,對皮膚的康復還是有很大的益處!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3

皮膚病的症狀表現為皮膚紅腫,起皮疹,皮屑,糜爛,結痂,紫癜,色素沉著,色素減退,毛發性狀的改變、變稀、變粗、毛發減少脫落,此外指甲也有異常的改變,還可以表現為局部皮膚的結節。皮膚病的種類大體上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感染性。常見的如真菌,細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第二類非特異性的炎症。

大體分為3類:

1、過敏性的,如食物、葯物、蟲媒接觸以及其它的光、溫度異常變化引起的過敏;

2、免疫性;

3、營養性。

第三類腫瘤性的,包括色素性的,血管性的,非特異性的細胞增生的情況。

皮膚病種類繁多,如懷疑有皮膚病或已經出現了症狀建議到醫院行相關檢查明確為何種疾病,規范治療。

白癜風的症狀可以概括為乳白色,大小不一,范圍從1-2平方厘米到數十平方厘米,形狀不規則,如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形狀,地圖線或網格,數量從一個病變到多個白斑不等。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但面部、手臂、乳頭和其他黑色素的接觸面積更大。

頸部、腰帶等易受傷害部位是白癜風的易受傷害部位。臨床上,白癜風的常見部位有上肢、下肢、腹部、頸部、面部、頭部、外生殖器和肛門。上肢的大部分白斑都在手上。背部和手腕,而下肢主要見於腿部、大腿和膝蓋。如果我們懷疑我們有類似的症狀,我們應該盡快去醫院。

㈣ 什麼是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或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發生的炎症性反應。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甚至大皰。
接觸性皮炎的病因與接觸物有密切關系,首要治療措施是找出過敏原因,避免再次接觸該種物質,治療已出現的症狀。
1.尋找過敏原因
詳細採取病史,仔細詢問與發病有關的環境、所接觸的物質的種類、數量、理化性質、接觸時間長短、接觸方式、過去有無類似發疹情況等。從病史中來分析與哪種物質可能有關,為皮膚斑貼試驗提供依據。一旦找到過敏原因,力求避免再次接觸。
對於存留在皮膚上的刺激物質或毒性物質應盡快沖洗清除,沖洗時可用清水、生理鹽水或淡肥皂水。接觸物若為強酸,可用弱鹼性液體沖洗(如蘇打水);如為強鹼性物質,可用弱酸性液體沖洗(如硼酸液)。
2.避免刺激
出現臨床症狀,應盡量減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熱水燙洗,避免強烈日光或熱風刺激。
3.全身治療
內服抗組胺類葯物,如賽庚啶、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大劑量維生素C口服或靜注;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靜脈推注。面積廣泛,糜爛和滲液嚴重者,可給予糖皮質激素。如口服潑尼松、曲安西龍或地塞米松;得寶松肌內注射。重症者也可先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等症狀減輕後,口服維持。
接觸性皮炎如果合並局部感染,如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軟組織炎時,可使用抗生素,輕者給予羅紅黴素、青黴素Ⅴ鉀、頭孢氨苄或磺胺類葯物口服;重者靜脈給與青黴素、頭孢類菌素或奎諾酮類抗生素。
4.局部治療
局部治療十分重要,應根據臨床表現分別對待。
(1)急性階段 以紅斑、丘疹為主者,用洗劑、霜劑或油膏。如爐甘石洗劑、振盪洗劑、曲安奈德霜、氯氟舒松霜、膚輕松霜等,也可使用含有松餾油、糠餾油、氧化鋅的油膏外塗。紅腫明顯,伴水皰、糜爛和滲液者可做開放性冷濕敷,濕敷溶液有3%硼酸溶液、1∶2醋酸鋁溶液、1:8000高錳酸鉀溶液。如有膿性分泌物者,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或0.5%依沙吖啶溶液濕敷。濕敷不宜過長,通常濕敷2~3天,待滲液停止,腫脹消退後,可停止濕敷,改用霜劑或油膏外塗。
(2)亞急性或慢性階段 以霜劑及油膏外用為主,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也可用松餾油膏、黑豆鎦油膏、氧化鋅油膏等,如有膿性分泌物,可在油膏中加入抗生素,如新黴素、紅黴素、桿菌肽,或其他殺菌劑如莫匹羅星軟膏、黃連素、汞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