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失禁性皮炎預防與治療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失禁性皮炎預防與治療

發布時間: 2023-09-15 13:16:18

1. 失禁相關性皮炎的護理

皮膚清洗(Perineal Cleaning)
有研究數據表明,會陰部皮膚的清洗液應接近於皮膚的弱酸性PH值(PH 5.4-5.9)。高PH值會增加皮膚上致病菌的增殖危險並影響到皮膚的屏障功能。一般肥皂的PH值在9.5-11左右。肥皂清洗的機理是其釋放鹼性自由基和不溶性酸鹽。鹼性肥皂在水溶液中水解後會使得PH值從10增加到11。學者Ananthapadmanabhan發現高PH值溶液(PH為10)會增加角質層細胞的腫脹並改變脂質細胞的性狀。因此其建議清洗液為中性或弱酸性(接近於PH 5.5),有助於減少皮膚的損傷。
現在很多的免沖洗皮膚清洗液(no-rinse)都是弱酸性的PH值,它們對於皮膚上的污物和細菌有一定的乳化作用,從而使得這些有害物質能被輕松的移除(圖1)。在清洗的過程中,清洗液、皮膚保濕屏障和皮膚PH之間會有一些列復雜的相互反應。皮膚清洗液通常會含有清潔劑和表面活性劑,還有一些會含有潤膚劑和/或保濕劑成分,以此來維持一個適宜的皮膚屏障功能。因此,專家小組一致認為在IAD的預防上,弱酸性、免沖洗的皮膚清洗液要好於「肥皂+清水」的模式。Ronner等人在正常志願者身上做了一個免沖洗皮膚清洗液和「肥皂+清水」移除暫住菌的測試(大腸埃希菌和金葡菌)。清洗後兩者的細菌殘留都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但對於脆弱皮膚來說,免沖洗的皮膚清洗液會更安全。
在用「肥皂+清水」來去除皮膚污物的時候,注意動作要輕柔而不是用力的去擦拭,以免造成皮膚擦傷。皮膚的清洗要盡可能的早,這樣可以減少尿液和糞便對皮膚的刺激。由於糞便對於IAD的影響較大,因此專家強調對於大便失禁患者及時清洗皮膚的重要性。
滋潤(Moisturize)
皮膚的屏障功能取決於其完整的角化細胞和細胞間的脂質。在表皮中,角化細胞在維持皮膚結構和穩態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皮膚的最外層,角質層的存在使得經表皮的水分喪失得到嚴格的控制。角質層的保水能力取決於細胞間脂質的有序排列所形成的屏障。
所謂潤膚就是修復或增大皮膚的保濕屏障,保持和增加其含水量,減少經表皮水分喪失(TEWL)。滋潤產品通常含有水分、保濕劑和潤膚劑。潤膚劑的主要成分是脂質(lipids),包括脂肪(fats)、蠟(waxes)或油類(oils)。脂質的來源包括羊毛脂、凡士林、二甲基硅油和植物。一些潤膚劑也會同時含有保濕成分,如甘油。保濕劑可以加強從真皮層到表皮層水分的吸收,在潮濕的環境中,它們還支持角質層從外部來吸收水分。
對於皮膚乾燥的患者來說,常規性的使用滋潤產品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提高皮膚的水合作用並降低其他的如皮膚撕脫的發生率(圖2)。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滋潤產品的配方有可能會導致過敏性皮炎,因為防腐劑、香料等的存在。典型的症狀是使用之後出現刺痛或灼傷感。
皮膚保護劑(Apply Skin Protectant)
皮膚保護劑的主要作用是在皮膚上形成一層密閉或半透性的保護層,以此減少尿液或糞便對於皮膚的刺激。很多的皮膚保護劑是基於一些密閉型的材質,如凡士林或二甲基硅油。目前使用比較多的皮膚保護劑有凡士林油膏、二甲基硅油軟膏、氧化鋅軟膏和液狀丙烯酸(圖3)。

2. 請問失禁性皮炎使用造口袋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失禁性皮炎特指的就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患者出現有大小便失禁,造成了外陰局部的皮膚刺激性的炎症改變。一般在護理上主要通過以下的一些措施:盡量的使患者的大小便的次數減少,頻率減少,這樣可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並且可以選擇用溫熱的開水,來沖洗便後的皮膚,不要用粗糙的紙巾擦拭。清潔完成之後,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滋潤作用的軟膏,比如尿素軟膏。必要時可以合並使用一些抗炎的軟膏,防止細菌感染,比如百多邦、紅黴素軟膏。

另外,已經出現有皮膚的糜爛、滲出、結痂,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含有魚肝油成分的軟膏塗抹,促進癒合。並且在飲食上盡量的選擇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富含有高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的飲食包括牛奶、豆漿,以及顏色鮮艷的蔬菜、水果,雞胸肉、鴨胸肉以及魚,能夠促進皮膚的癒合。

3. 請問失禁性皮炎使用造口袋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多觀察及時更換造瘺袋,看看是否透氣 舒服沒有摩擦,一定要選擇一個大牌子造瘺袋,像好利斯特這個牌子就大大的好,他們家就是專門做這些造瘺袋的,什麼樣的都有,一些知識啥的你也可以問問他們家客服。

4. 請問失禁性皮炎使用造口袋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造口周圍皮膚潰爛了怎麼辦?」

「造口袋粘貼不住易滲漏怎麼辦」

經常會有造口家人咨詢關於造口周圍「皮膚」的問題,

因為一旦造口周圍皮膚出現發癢、發紅甚至破潰有滲液時,不僅會增加護理難度,也影響了日常生活質量。

一、認識刺激性(失禁性)(糞水性)皮炎

刺激性(失禁性)(糞水性)皮炎是腸造口術後常見的並發症之一,由於糞水與造口周圍皮膚長時間接觸後,導致皮膚紅斑、潰瘍等炎症表現。

尤其是回腸和尿路造口排泄物刺激性很大,一旦與皮膚接觸,更容易引發皮膚表面潰瘍。


二、病因

#腸造口護理技能不理想

(1)產品選擇不合適

(2)造口護理技巧欠佳

#腸造口高度不理想

#腹部情況不理想

(1)體型過於肥胖或過於偏瘦

(2)腹部有疝氣


三、預防措施

一、造口用品的選擇

每個造口朋友的身體形狀、皮膚狀態不同,因此全面、准確的評估造口周圍身體形態後,選擇適合的底盤以及附件用品至關重要。

二、正確佩戴造口產品

(1)掌握正確的造口產品更換流程:

Apply 佩戴

正確的產品佩戴將確保造口底盤緊密地粘貼在造口周圍,保護皮膚,防止排泄物滲漏到皮膚上而引起皮膚浸漬 ;

Remove 揭除

正確的移除技巧將確保移除造口產品時不損傷皮膚,保護造口周圍皮膚 ;

Check 檢查

檢查底盤黏膠及黏膠覆蓋下的皮膚,如需要可使用鏡子查看。底盤黏膠被腐蝕,造口周圍皮膚上有排泄物或皮膚浸漬,提示我們需要改變更換的頻率。

(2)術後6~8周水腫期內,每次更換底盤前建議測量造口大小

(3)底盤中心孔裁剪要大於造口根部的1~2mm

三、及時排放造口袋內容物

當造口袋內的排泄物達1/3~1/2時要及時排空,避免造口底盤受到過度牽拉發生滲漏。

四、做好皮膚護理

護理時可以先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清洗腸造口周圍皮膚;待干後,使用造口護膚粉及皮膚保護膜進行保護。

五、掌握造口袋更換頻率

造口袋的更換時間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更換周期來更換,但是夏季天氣炎熱,建議縮短更換時間;若發生滲漏情況,及時更換。

六、注意飲食

保證營養均衡,攝入循序漸進、控制體重,避免短期內體重增減明顯而引起造口周圍皮膚不佳。

5. 病人出現哪些情況責任護士必須進行壓力性損傷和失禁性皮炎風險評估要給與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新入住院患者都會進行Braden評估,分數≤12分,屬於高危壓瘡風險,睡氣墊床,保持床單專位清屬潔平整,指導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翻身,2-3小時翻身一次。每次翻身查看頭枕部、肩胛骨處、骶尾部和雙足跟,墊枕頭騰空骶尾部及足跟,必要時用減壓貼減壓。注意補充蛋白質,蛋白水平保持在30g/l以上。每周需要復評。
患者出現尿失禁或者大便次數≥3次,大便性狀改變時需要評估失禁性皮炎風險。預防措施首先要找出腹瀉的原因,治療腹瀉是關鍵。然後及時清潔,液體敷料噴灑保護,可以使用肛管引流或者肛袋引流收集大便。尿失禁需要及時清潔,男性病人可以使用假性導尿器收集尿液。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導尿,導尿會導致尿路感染。望採納,謝謝。

6. 小兒皮膚病防治的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小兒皮膚病的防治及護理特點,包括200餘種小兒常見皮膚病的診斷要點、鑒別診斷、防治方法及注意事項,附錄中還介紹了小兒皮膚病的常用內用葯、外用葯及各種皮膚病的用葯選擇。內容新穎豐富,通俗易懂,科學實用,可供患兒家長和基層醫務工作者閱讀。
目錄
第一章 小兒的皮膚和皮下組織
第一節 小兒皮膚的解剖特點
第二節 小兒皮膚的生理特點
第三節 小兒皮膚的臨床特點
第四節 小兒皮膚的檢查特點
第五節 小兒皮下組織的檢查特點
第二章 小兒皮膚病防治及護理特點
第一節 小兒皮膚病的常見原因
第二節 小兒皮膚病的常見表現
第三節 小兒皮膚病的診斷特點
第四節 小兒全身各部常見的皮膚病
第五節 小兒皮膚的保健特點
第六節 小兒皮膚病的預防特點
第七節 小兒皮膚病的治療特點
第八節 小兒皮膚病的護理特點
第三章 細菌性皮膚病
第一節 膿皰瘡(黃水瘡)
第二節 毛囊炎
第三節 癤與癤病
第四節 新生兒剝脫性皮炎
第五節 新生兒皮下脂肪壞死
第六節 新生兒皮下壞疽
第七節 痱癤
第八節 蜂窩織炎
第九節 丹毒
第十節 皮膚結核病
第四章 病毒性皮膚病
第一節 單純皰疹
第二節 帶狀皰疹
第三節 手足口病
第四節 疣
第五節 傳染性紅斑
第六節 幼兒急疹
第七節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第八節 急性發熱性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川畸病)
第九節 口蹄病(阿夫他熱)
第十節 風疹
第十一節 水痘
第十二節 先天性風疹(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第十三節 小兒丘疹性肢端皮炎
第五章 真菌性皮膚病
第一節 頭癬
第二節 體癬(環癬、錢癬)
第三節 股癬
第四節 手癬和足癬
第五節 耳癬
第六節 癬菌疹
第七節 念珠菌病
第八節 花斑癬(汗班)
第九節 毛黴菌病
第六章 動物性皮膚病
第一節 疥瘡(癩疥瘡)
第二節 頭虱病
第三節 蚤叮咬
第四節 臭蟲叮咬
第五節 蚊子叮咬
第六節 蜂螫傷
第七節 蜈蚣螫傷
第八節 蠍螫傷
第九節 蟎蟲皮炎
第十節 毒蛇咬傷
第十一節 毒蜘蛛螫傷
第十二節 水蛭咬傷
第十三節 海蜇(水母)皮炎
第十四節 桑毛蟲皮炎
第十五節 剌毛蟲皮炎
第七章 物理性皮膚病
第一節 日光白斑
第二節 日曬傷(曬斑)
第三節 多形性日光疹
第四節 痱子(汗疹或紅粟疹)
第五節 凍瘡
第六節 痘瘡樣水皰病
第七節 摩擦性苔蘚樣疹
第八節 新生兒凍傷
第九節 植物日光性皮炎(紫外線過敏性皮炎)
第十節 菠蘿過敏症
第十一節 觸電與雷擊
第八章 營養內分泌代謝性皮膚病
第一節 營養不良性水腫(低蛋白血症)
第二節 維生素A缺乏病
第三節 維生素B1缺乏病(腳氣病)
第四節 核黃素缺乏病
第五節 煙酸缺乏病(癩皮病、糙皮病、陪拉格病)
第六節 維生素B6缺乏病
第七節 葉酸缺乏病
第八節 壞血病
第九節 維生素E缺乏病
第十節 銅缺乏病
第十一節 鋅缺乏病
第十二節 肥胖病(單純性肥胖)
第十三節 粘液性水腫
第十四節 皮質醇增多症(庫欣綜合征)
第十五節 幼年性黃瘤病(痣樣黃色內皮細胞瘤)
第十六節 新生兒硬腫症
第九章 先天性皮膚病
第一節 魚鱗病(先天性魚鱗癬)
第二節 日化病
第三節 皮膚鬆弛症
第四節 皮膚彈力過度症(愛唐綜合征)
第五節 先天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第六節 夏令水皰病
第七節 色素性蕁麻疹
第八節 掌跖角化病
第九節 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
第十節 先天性淋巴水腫
第十一節 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
第十二節 汗孔角化症
第十三節 著色性干皮病
第十四節 毛周圍角化病
第十五節 毛囊角化病
第十六節 進行性對稱性紅斑角化病
第十七節 眼瞼松垂(眼瞼松解症)
第十八節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家族性血管性水腫)
第十九節 腸病性肢端皮炎
第十章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第一節 嬰兒濕疹
第二節 兒童期濕疹
第三節 遺傳過敏性皮炎(異位性皮炎)
第四節 接觸性皮炎
第五節 葯物性皮炎(葯疹)
第六節 皮膚劃痕症(人工蕁麻疹)
第七節 褶爛(間擦疹、擦爛紅斑)
第八節 尿布皮炎(臀紅)
第九節 蕁麻疹(風疹塊)
第十節 血管性水腫
第十一節 丘疹性蕁麻疹
第十二節 結節性紅斑
第十一章 粘膜病
第一節 復發性口瘡
第二節 剝脫性唇炎
第三節 腺性唇炎
第四節 口角炎
第五節 光線性唇炎
第六節 牙齦炎
第七節 卡他性口炎
第八節 細菌感染性口炎
第九節 皰疹性口炎
第十節 皺襞舌
第十一節 地圖舌
第十二節 舌炎
第十三節 舌系帶過短
第十四節 流涎症
第十五節 新生兒皰疹性口炎
第十六節 新生兒潰瘍性口炎
第十七節 再發性化膿性腮腺炎
第十二章 皮膚附屬器疾病
第一節 皮脂溢出
第二節 皮脂溢出性皮炎
第三節 新生兒皮脂溢出性皮炎
第四節 尋常性痤瘡
第五節 毛發疾病
第六節 多毛症
第七節 禿發
第八節 症狀性脫發
第九節 多汗病
第十節 汗皰症
第十一節 家庭性無汗無痛症
第十二節 毛發顏色異常
第十三節 粟丘疹
第十四節 皮脂缺乏症
第十五節 小棘狀毛雍病
第十六節 剝脫性角質松解症
第十七節 鼻紅粒病
第十八節 甲病
第十三章 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第一節 雀斑
第二節 雀斑樣痣
第三節 皮膚粘膜色素班——胃腸道多發性息肉綜合征
第四節 色素痣
第五節 藍痣
第六節 太田痣
第七節 伊藤痣
第八節 胎生青記(蒙古斑)
第九節 暈痣
第十節 白癜風
第十一節 色素失禁症
第十二節 斑駁病(圖案狀白皮病)
第十四章 紅斑及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第一節 滲出性多形性紅斑
第二節 兒童銀屑病
第三節 白色糠疹
第四節 玫瑰糠疹
第五節 脫屑性紅皮病
第六節 結節性脂膜炎
第七節 白斑
第八節 毛發紅糠疹
第九節 新生兒毒性紅斑
第十節 線狀苔蘚
第十一節 光澤苔蘚
第十二節 小棘苔蘚
第十三節 環形紅斑
第十四節 結節性紅斑
第十五章 皰疹性皮膚病
第一節 獲得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第二節 紅斑性天皰瘡
第三節 大皰性類天皰瘡
第四節 中毒性表皮壞死性溶解症
第五節 家庭性良性慢性天皰瘡
第六節 皰疹性皮炎
第七節 皰疹性膿皰病
第八節 嗜酸性膿皰性毛囊炎
第九節 連續性肢端皮炎
第十六章 結締組織病
第一節 紅斑狼瘡
第二節 皮肌炎
第三節 硬皮病
第四節 結節性多動脈炎
第五節 過敏性紫癜
第六節 眼口生殖器三聯綜合征(白塞病)
第七節 瑞特綜合征(尿道、眼、關節綜合征)
第八節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第十七章 免疫性皮膚病
第一節 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
第二節 伴有共濟失調和毛細血管擴張的免疫缺陷病
第三節 伴有血小板減少和濕疹的免疫缺陷病
第四節 遺傳性血管神經性水腫
第五節 慢性肉芽腫病
第六節 伴短肢體侏儒的免疫缺陷病
第七節 先天性白細胞顆粒異常綜合征
第十八章 皮膚腫瘤
第一節 血管瘤
第二節 淋巴管瘤
第三節 表皮樣囊腫及皮樣囊腫
第四節 脂肪瘤
第五節 三叉神經血管瘤
第六節 纖維瘤
第七節 神經纖維瘤
第八節 線狀表皮痣
第九節 皮脂腺痣
第十節 痤瘡樣痣
第十一節 皮脂腺瘤
第十二節 汗管瘤
第十三節 鈣化上皮瘤
第十四節 化膿性肉芽腫
第十五節 血管球瘤
第十六節 瘢痕疙瘩
第十七節 腮腺血管瘤
附表1 小兒皮膚病內用葯物
附表2 小兒皮膚病外用葯物
附表3 小兒外用葯物劑型
附表4 各種皮膚病用葯劑型的選擇
附表5 各種皮膚病葯物的選擇

7. 失禁相關性皮炎的介紹

失禁相關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IAD)是指皮膚長期或反復暴露於尿液和糞便中所造成的炎症,伴/不伴版有水皰或皮權膚破損。這是失禁患者常見的一種並發症,同時也會造成其他一些疾病的發生,如疼痛、感染和壓瘡。1如尿布疹(diaper rash),潮濕浸漬損傷(moisture maceration injury),會陰部皮炎(perineal dermatitis),刺激性皮炎(irritant dermatitis),接觸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或痱子(heat r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