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脂溢性皮炎是什麼意思
脂溢性皮炎又稱脂溢性濕疹,是發生在皮脂腺豐富部位的一種慢性丘疹鱗屑性炎症性皮膚病。本病多見於成人和新生兒,好發於頭面、軀乾等皮脂腺豐富區。
拓展資料: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脂溢性皮炎的發病可能與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經遞質異常、物理氣候因素、營養缺乏以及葯物等的作用有關。近年來,卵圓形糠秕孢子菌與脂溢性皮炎的關系得到了重視,認為其在脂溢性皮炎的發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精神因素、飲食習慣、B族維生素缺乏和嗜酒等,對本病的發生發展也可能有一定影響。泛發而頑固的脂溢性皮炎可以是HIV感染重要的皮膚症狀。
皮損主要出現在頭皮、眉弓、鼻唇溝、面頰、耳後、上胸、肩胛間區、臍周、外陰和腹股溝等部位。初期表現為毛囊周圍炎症性丘疹,之後隨病情發展可表現為界限比較清楚、略帶黃色的暗紅色斑片,其上覆蓋油膩的鱗屑或痂皮。自覺輕度瘙癢。發生在軀幹部的皮損常呈環狀。皮損多從頭皮開始,逐漸往下蔓延,嚴重者可泛發全身,發展為紅皮病。
嬰兒脂溢性皮炎常發生在出生後2~10周,頭皮覆蓋油膩的黃褐色鱗屑痂,基底潮紅。眉弓、鼻唇溝和耳後等部位也可能受累,表現為油膩性細小的鱗屑性紅色斑片。常在3周至2個月內逐漸減輕、痊癒。對於持久不愈者,應考慮特應性皮炎的可能性。
根據典型的臨床症狀、體征診斷多無困難。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頭面部銀屑病
損害分散成片狀,界限分明,鱗屑很厚,觸之高低不平,頭發不脫落,短發聚集而成束狀,重者損害可連成大片,擴展至前發際處,侵及前額數厘米。颳去鱗屑有薄膜現象(即將鱗屑刮除,其下為一紅色發亮的薄膜)及出血現象(即輕刮薄膜可出現散在小出血點),薄膜現象和出血現象是銀屑病損害的重要特徵。
2.玫瑰糠疹
好發於頸、軀干、四肢近端,呈橢圓形斑疹,中央略帶黃色,邊緣微高隆起,呈淡紅色,上覆白色糠秕樣鱗屑。初起為單個損害,稱為母斑;母斑漸大,直徑可達2~5cm或更大,有時可有2~3個母斑同時出現,1~2個月後陸續出現較小的紅斑,發生於軀干處,皮疹長軸與皮紋一致,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不復發。
3.體癬
損害邊緣隆起而狹窄。界限清楚,有中央痊癒向周圍擴展的環狀損害。瘙癢明顯,患者往往有手足甲癬的病史。
4.紅斑性天皰瘡
主要分布於面、頸、胸背正中部。開始在面部有對稱形紅斑,上覆鱗屑及結痂,頸後及胸背部紅斑基礎上有水皰出現,破裂後形成痂皮,尼氏征陽性。
㈡ 脂溢性皮炎怎麼治
脂溢性皮炎可以用葯物治療,要根據脂溢性皮炎的類型來選擇。脂溢性皮炎可以分為乾性和油性兩大類,具體情況及治療方法如下:油性的脂溢性皮炎:以皮疹比較油膩、肥厚的鱗屑為主,因此在臨床上以比較清爽的水劑、洗劑、噴劑,及質地清爽的乳霜為主要選擇葯物,長在頭皮上的油膩性痂屑,滲液為主的皮疹,可以選擇使用二硫化硒洗劑、皮膚康洗液或者是聯苯苄唑噴霧劑。如果伴發有糠秕孢子菌感染,可以使用殺菌的噴劑。如果發生在面部,可以選擇硅油乳膏、皮膚的敷料等;乾性的脂溢性皮炎:臨床表現以皮膚的乾燥、脫屑、紅斑為主,多伴有瘙癢,可以選擇使用質地稍微滋潤,含有油脂多的膏劑。最常用的就是糖皮質激素類的葯膏,如艾洛松、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鹵米松乳膏等,中葯質地的葯膏也可以選擇使用。
【拓展資料】
一、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是指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表現為頭皮多脂、油膩發亮、脫屑較多,在皮脂發達部位較易發生,是發生在皮脂溢出基礎上的一種慢性炎症,損害為鮮紅或黃紅色斑片,表面附有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癢,成年人多見,亦可見於新生兒。
二、好發於皮脂溢出區,往往局限於頭皮,嚴重者可向面部、鼻唇溝、眉、眼瞼、胸背中部、臍窩及腹股溝或腋部發展。皮損初為毛囊性小丘疹,逐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黃紅色斑片,上覆油膩性鱗屑結痂,重者可呈輕度滲出性濕疹樣皮炎,局限於某一部位或泛發,甚至發展為紅皮病。由於部位和損害輕重的不同,臨床表現亦有差別。
三、宜食入富含維生素A、B2、B6、E的食物:因維生素A、B2、B6對脂肪的分泌有調節和抑製作用。維生素E有促進皮膚血液循環、改善皮脂腺功能的作用。富含上述維生素的食物有動物肝、胡蘿卜、南瓜、土豆、捲心菜、芝麻油、菜子油等。值得注意的是要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維生素A的食物要適量多吃,豬肝、胡蘿卜、蛋黃等,以糾正毛囊皮脂角化異常,防止毛囊堵塞。
四、本病為多因素所致。與年齡、性別有關,大多數病例有遺傳傾向,雄激素水平增高,導致皮脂分泌增多。此外,皮脂溢出常出現於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Pakinson綜合征),特別是在疾病進展期,皮脂腺分泌水平可高於正常2倍;在動脈硬化、糖尿病、腎上腺腫瘤、某些乳腺癌患者及癲癇患者也有皮脂分泌增高現象。
五、脂溢性皮炎臨床上變化多端,有的進展緩慢,反復發作。有的可局限於頭部。有的分布於其他部位或全身,由於瘙癢、搔抓可造成紅皮病、毛囊炎、癤腫、淋巴結炎等。亦有處理不當而引起接觸性皮炎或濕疹樣變。
㈢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又稱脂溢性濕疹,是發生在皮脂腺豐富部位的一種慢性丘疹鱗屑性炎症性皮膚病。本病多見於成人和新生兒,好發於頭面、軀乾等皮脂腺豐富區。
㈣ 純純的干貨脂溢性皮炎的護理建議
脂溢性皮炎:影謹州響因素+護理建議
脂溢性皮炎的表現+特點
脂溢性皮炎是一種發生在皮脂腺豐富部位的、以紅斑和鱗屑為主要特徵的皮膚JI病。表現為皮膚屏障損傷、水分流失過快、易發紅、易受刺激。
脂溢性皮炎的三個顯著特點
1.油性和混合性膚質比較多見。
2.主要發生在皮脂腺分布豐富的部位脫屑明差晌派顯。
3.去角質、祛痘類的護膚品改善效果有限。
脂溢性皮炎的影響因素
目前脂溢性皮炎的病因尚未明確有研究認為真菌(特別是馬拉色菌)和皮膚微生態平衡是主要問題,真菌過度繁殖的因素。
1.馬拉色菌的傳遞
比如母親皮膚上有大量馬拉色菌,會容易傳遞給孩子。
2.皮膚益生菌減少
比如濫用抗生素;化妝品中某些針對細菌的防腐劑抑制了有益細菌生長。
3.皮膚屏障受損(過度護膚、過度清潔等)。
4.飲食不節制
比如好吃甜食、高脂肪類食物,可能導致。
脂溢性皮炎的日常護理
1.停止去角質、深層清潔,避免刺激皮膚,加重Yan症。
2.可以使用含有蘆薈、丁香、黃柏、黃連、黃芩、肉桂提取物等K炎成分的護膚品。
3.可以補充維生素B,盡量避免高糖、高脂類飲崀。
4.防曬很重要,建議採用硬防曬(比如打傘、遮虛賀陽帽)。
㈤ 脂溢性皮炎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
- 5 脂溢性皮炎的臨床表現
- 6 脂溢性皮炎的診斷
- 7 需要與脂溢性皮炎相鑒別的疾病
- 8 脂溢性皮炎的治療方案
- 8.1 飲食禁忌
- 8.2 內服葯
- 8.3 外用葯
- 8.4 中醫治療
- 9 參考資料
- 附:
- 1 治療脂溢性皮炎的中成葯
- 2 脂溢性皮炎相關葯物
1 拼音
zhī yì xìng pí yán
2 英文參考
seborrheic dermatitis [國家基本葯物臨床應用指南:2012年版.化學葯品和生物製品]
beatle acn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ermatitis seborrheic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b Derm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borrhe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borrhoic dermatiti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D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發生於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1]。主要出現於頭面部和胸背部。病因不明,可能與皮脂溢出、糠秕孢子菌感染、精神因素或飲食習慣有關[1]。
4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不明。可能由於皮脂分泌過多,改變了皮膚正常PH值,抑菌能力降低,使原來存在於皮膚上的一些非致病菌如卵圓糖疹芽孢子菌大量繁殖,繼發性引起局部炎症。細菌可分解出遊離脂肪酸, *** 皮膚。此外,飲酒,內分泌功能失調物理化學因素可能對本病發生有一定影響。
5 脂溢性皮炎的臨床表現
多見於成年人,也可發生於新生兒,男性多見[1]。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較多部位,如頭、面、耳後、腋窩、胸前、肩胛間、腹股溝等。
初發皮疹為毛囊周圍的紅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膩狀鱗屑或黃痂。由於發生的部位不同,症狀各異,如頭部損害,重者可伴滲出結痂,有臭味,可引起頭頂脫發,稱脂溢性脫發。眉、鼻翼、耳後見灰白色鱗屑或黃痂,基底潮紅,軀幹部位不規則黃紅色或淡紅色斑片,復以糠秕狀鱗屑,嚴重者發展至全身而成紅皮症。
有時因搔抓,繼發感染毛囊炎、癤腫、淋巴結炎。
6 脂溢性皮炎的診斷
在皮脂分布多的部位出現帶油性的斑片或丘疹,自覺瘙癢,慢性經過。不難診斷。
1.多見於成年人,也可發生於新生兒,男性多見[1]。
2.好發於面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1]。
3.初發時表現為毛囊周圍的丘疹,逐漸發展為紅斑,上有油膩性鱗屑[1]。
4.慢性病程,伴不同程度瘙癢[1]。
7 需要與脂溢性皮炎相鑒別的疾病
脂溢性皮炎需與頭部銀屑病、濕疹、玫瑰糠疹等疾病相鑒別[1]。
8 脂溢性皮炎的治療方案
8.1 飲食禁忌
限制油膩食物和 *** 性食物[1]。多食蔬菜水果。
8.2 內服葯
(1)維生素B族類制劑,如維生素B1或B2。
口服維生素B2,5~10mg,一日3次[1]。
(2)有人主張服酮康唑或四環素。
重症者可口服賽庚啶或氯苯那敏,必要時可口服潑尼松[1]。
8.3 外用葯
去脂、消炎、殺菌、止癢的原則,常用復方硫磺洗劑,復方氯黴素酊、或希爾生液。
間斷外用氫化可的松軟膏[1]。避免長期大量反復使用,以免引起皮膚萎縮或造成激素性皮炎[1]。可聯合使用咪康唑乳膏[1]。
8.4 中醫治療
潮紅、滲液、結痂時可以清熱、解毒、利尿為治則,用龍膽瀉肝湯加堿。
㈥ 如何治療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可以用葯物治療,要根據脂溢性皮炎的類型來選擇。脂溢性皮炎可以分為乾性和油性兩大類,具體情況及治療方法如下:
1、油性的脂溢性皮炎:以皮疹比較油膩、肥厚的鱗屑為主,因此在臨床上以比較清爽的水劑、洗劑、噴劑,及質地清爽的乳霜為主要選擇葯物,長在頭皮上的油膩性痂屑,滲液為主的皮疹,可以選擇使用二硫化硒洗劑、皮膚康洗液或者是聯苯苄唑噴霧劑。如果伴發有糠秕孢子菌感染,可以使用殺菌的噴劑。如果發生在面部,可以選擇硅油乳膏、皮膚的敷料等;
2、乾性的脂溢性皮炎:臨床表現以皮膚的乾燥、脫屑、紅斑為主,多伴有瘙癢,可以選擇使用質地稍微滋潤,含有油脂多的膏劑。最常用的就是糖皮質激素類的葯膏,如艾洛松、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鹵米松乳膏等,中葯質地的葯膏也可以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