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皮膚瘙癢難忍,推薦5個食療調理方,專治春季皮膚病
春天是皮膚病的高發季節,很多皮膚過敏的人群易出現瘙癢。除了做好皮膚清潔和呵護外,也要調理好飲食,不妨試試以下幾款食療方法來減輕瘙癢。
1、魚腥草紅棗茶
把15粒紅棗洗干凈切成兩半去核,75克干魚腥草一起放在砂鍋中,大火煮開後再用小火煮20分鍾代茶飲用。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效果,紅棗能養血。長時間堅持下去能提高紅細胞數目,改善過敏體質,同時也能調養皮膚。
2、蜂蜜水
春天天氣乾燥且多風,體內水分流失速度快,每天早晚可以喝一杯蜂蜜水,補充身體所需要的水分,幫助潤腸通便,同時也增加營養和抵抗力,預防感冒,幫助排除體內毒素和垃圾。春天是過敏的高發季節,對於過敏症人群來說,每天喝蜂蜜能防止出現過敏症狀如氣喘咳嗽、瘙癢以及乾眼症等。
3、排骨湯
把250克豬排骨徹底洗干凈切成塊,先放在鍋里煮5分鍾去除血水,撈出來,然後再喝海帶絲和蘿卜放在鍋中煮成湯即可,豬肉中含有豐富維生素A可達到滋陰潤燥效果,同時也能滋潤皮膚,特別適合乾燥多風的春天吃。另外豬肉也能滋養五臟六腑和補充益氣。
4、胡蘿卜粥
把胡蘿卜洗干凈切成塊和大米一起煮成粥即可,每天早晚各喝一次。胡蘿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能在小腸中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能保護皮膚表皮層,維持皮膚光澤和彈性。當身體缺乏維生素A時,導致皮膚乾燥和角質代謝發生失常,容易引起皮膚鬆弛和老化。
5、茯苓奶
先用涼開水把10克茯苓粉化開,然後沖入200毫升煮開的牛奶,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次,可達到健脾寧心效果,同時也能延緩衰老,能減輕春季皮膚出現的青春痘和色斑,緩解煩躁不安的情緒。
溫馨提示:
春天保護好皮膚,盡量不要使用強鹼性或強酸性的洗面奶,每次洗完臉後及時塗抹保濕霜,防止水分流失。春天天氣轉暖,戶外活動也增多,要做好皮膚防曬工作,避免陽光和花粉對皮膚帶來刺激,盡量少吃感光食物比如茄子菠菜,土豆芹菜和白蘿卜等。另外要遠離過敏原,不能在家裡飼養寵物,出門時帶上口罩。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證有充足睡眠,不能讓情緒波動過大。
B. 秋季皮膚瘙癢喝哪些湯好
概述
秋天的時候難免會有些皮膚乾燥,夏季和秋季換季的階段,皮膚不好或者有過皮膚病的人有可能會發生皮膚瘙癢的症狀,下面我們科普一下秋季皮膚瘙癢喝什麼湯好。
秋季皮膚瘙癢喝什麼湯好
1 第一:南杏仁雪梨湯,南北杏有理氣平喘、化痰涎、止咳嗽之效,雪梨性寒汁多,能增加人體津液,由津入血,由血入肺循環,故對血熱津傷之肺燥者有一定療效。常飲此湯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潤肺的作用。
2 第二:木瓜無花果煲豬骨雞腳,木瓜既能作水果,又能為果蔬入湯做菜,無花果入湯有健胃潤腸、防癌之功。此湯清潤可口鮮美,有滋陰清熱、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男女老少皆宜。材料:木瓜(半生熟)1個(約500克)、無花果6個、雞腳3對、陳皮1/3個、生薑4片。
3 第三:民間有說:一鴿勝三雞。鴿子又名白鳳,肉味鮮美,所含蛋白質中有許多人體的`必需氨基酸,尤對體虛病弱者有恢復體力的功用。沙參味甘潤而偏於苦寒,能補肺陰,兼能清肺熱,適用於陰虛肺燥,常與潤肺利咽的麥冬、杏仁煲老鴿,更能起到生津潤肺的功用。
注意事項
秋季如果患有皮膚瘙癢的症狀,症狀較輕的人可以喝一些湯來調理,比如無花果瘦肉湯,冬瓜海帶瘦肉湯等等。症狀嚴重的人要及時去醫院進行就診,查清病情進行治療。
C. 冬季皮膚干又癢當歸魚片潤肺湯吃出好膚質
中醫認為外邪有六種,包括風、火、暑、濕、燥、寒,秋天的邪氣就叫做燥邪,又稱「秋燥」,引起的症狀通常跟乾燥有關,並分為溫燥跟涼燥,前者發生於初秋天氣尚熱或天氣晴朗時;後者則發生於晚秋天氣轉涼時。
燥氣最傷肺,但肺臟很嬌嫩,最怕燥邪,一旦肺陰受損,呼吸道、皮膚就容易出狀況,除了多補充水分外,也要設法讓水分留體內,此時多喝本篇的湯品,就能達到「潤肺」作用。
當歸魚片潤肺湯
適合症狀: 皮膚常干癢。治療皮膚乾燥、脫屑。
份量: 2人份。
料理時間: 30分鍾。
食材—
黑木耳40公克、生薑5公克、魚片200公克。
葯材—
當歸5公克、玉竹10公克、麥門冬10公克、南杏10公克。
作法:
1.當歸、玉竹、麥門冬放入中葯包;黑木耳、生薑切絲;魚片切塊,備用。
2.將1的中葯包、黑木耳及南杏放入鍋中,加水。
3.以大火煮滾後,關小火繼續煮約15分鍾。
4.將魚片、姜絲放入鍋中,繼續煮約5分鍾,直到魚片熟透為止。
5.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D. 治皮膚瘙癢秘方_治皮膚瘙癢秘方有哪些
皮膚 瘙癢 症是僅有 皮膚瘙癢 而無原發性損害的 皮膚病 ,患者的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及苔蘚樣化或 濕疹 樣變有時可繼發感染,民間有很多治療皮膚瘙癢的秘方,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治皮膚瘙癢秘方,希望能幫到你。
治皮膚瘙癢秘方
1、祛風止癢湯
蟬衣15克、徐長卿15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紅棗10個。每天l劑,煎2遍和勻,日2-3次分服。大便乾燥或 便秘 者加生首烏15-30克。
蟬衣、徐長卿祛風止癢。生地、當歸涼血養血、潤燥。紅棗健脾和胃營血。全方功能祛風止癢,養血潤燥。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煙、酒、咖啡等,切忌搔抓、摩擦、熱水、肥皂擯洗或亂搽成葯等。
2、潤膚止癢液
生甘草30克、蛇床子30克。煎2遍和勻,去渣濃縮成200ml,瓶裝備用。同時塗局部,日2-3次。皮膚乾燥加甘油50ml,冰片3克(用酒或75%酒精30ml溶化後和入)。
生甘草潤膚止癢。蛇床子祛風止癢。煎濃外塗有滋潤皮膚,消除瘙癢之功。
3、蛇床子散
蛇床子、明礬、百部、花椒、苦參各9-15克。煎湯趁熱熏洗患處或坐浴。
4、三葉甘草液
女貞子葉、艾葉、皂角、茶葉各15克、生甘草10克。將上葯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紗布過濾,取煎液外洗或濕敷潰瘍面,每日2-3次。
用本方治療放射性皮膚潰瘍患者32例,經 用葯 10-20天,均獲痊癒。
5、蒼艾洗劑
蒼耳草、艾葉各50克,蜂房、白鮮皮、苦參、地膚子、川槿皮各30克,川椒、白礬各20克。水煎濾渣,集葯液,趁熱洗浴,每天1劑,每天洗1-2次,每次搓擦15-20分鍾,7天l療程。
祛風、 清熱 解毒 ,殺蟲止癢。
6、涼血祛風湯
生地30克,白鮮皮、玄參、苦參、銀花、連翹各15克,地膚子、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荊芥、防風各10克,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蟬蛻3克。每天1劑,水煎2次內服。葯渣再煎反復擦洗患處。一般用葯2劑即可。
7、大黃芒硝冰片
生大黃、芒硝各100克,冰片20克。將上葯共研為細末,裝瓶備用。按病變范圍大小,取適當紗布一塊展平,將葯末均勻撤在紗布中央,約o.5cm厚,將紗布四邊折褶包好,貼敷患處,用膠布固定或綳帶包紮,以防葯粉灑出,2-3天換葯1次。
用本方治療皮膚感染患者165例,經換葯3-5次,均獲治癒。
8、滋血止癢湯
熟、生地各20克,麥冬10克,天冬10克,當歸15克,黃芪15克,黃芩6克,黃連3克,苦參6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瓜萎10克,赤、白芍各15克,何首烏20克,菊花10克,防風6克,蟬衣6克,生麥芽10克。每日1劑,水煎3次日分3次服。1個月為1個療程。可制丸服。滋血潤膚,祛風止癢。
9、祛風止癢湯
荊芥、薄荷、蘄蛇、地膚子、蟬蛻各10克,防風、當歸、威靈仙各12克,何首烏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劑。皮疹有糜爛滲液者加土茯苓、蒼術、黃柏各12克。皮疹部位灼熱紅腫者加生地、金銀花各15克,丹皮、玄參各12克。大便秘結者加大黃、枳實、厚朴各12克。熱重者加黃芩、黃連、龍膽草各10克。
10、四黃液
魚腥草、生大黃、川黃連、黃芩、黃柏各15克。將上葯加水500毫升,煎熬沸後20分鍾,待冷至35℃左右即可應用。用時,取面積稍大於病灶范圍的敷料或折至4-5層的毛巾,浸透上葯液濕敷局部,每次敷40-60分鍾,無需包紮。每日敷3-4次。數料冷卻後於溫葯液中浸透。每日1劑。
11、米糠餾油
米糠餾油。用糠餾油塗局部後以電吹風吹之(也可以火烘),每日1劑,每次10分鍾。殺蟲,止癢。
12、苦參制劑
陳醋500毫升,苦參200克。先將苦參用水洗凈,放人陳醋中浸泡5天。用前先將患處洗凈,用棉簽蘸葯塗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止癢去屑。
治皮膚瘙癢秘方有哪些
1、黃芪5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地膚子、夜交藤各15克,赤芍、地龍、桃仁、川芎各10克,制首烏18克,蟬蛻10克。7劑,1天1劑,水煎服。
2、取荊芥、防風、苦參、絲瓜絡、蛇床子、當歸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鍾,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5~7天。
3、取苦參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適量,浸泡3~5天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苦參醋液30~50毫升於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簽蘸葯液外搽瘙癢處,每日2~3次,連用5~7天。
4、取刺蒺藜、何首烏各等量,研為細末,裝瓶備用。每晚洗浴後,取葯末適量,加米醋少許調為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晚貼敷,次晨取下,連用7~10天。
5、取紅花、紫草、山梔、大黃各等量,研為細末,加冰片適量,混合均勻,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葯末少許,加凡士林調成糊狀,外敷於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葯1次,連用1~2周。
6、醋里含有的酸性物質和醛類化合物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甘油能軟化皮膚並保持水分。配置的方法:將白醋與甘油按3∶7的比例混合,每天1次或每星期2~3次,浴後立即塗抹患處的皮膚。
7、取夜交藤、雞血藤、烏梢蛇各20克,加入上等白酒適量,浸泡1周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葯液30~50毫升於浴水中洗浴,連用5~7天。
8、取苦參、癬皮、蛇床子、蟲衣、紅紫草、防風各1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每日1劑,連用5~7天。
E. 過敏皮膚喝什麼湯
食物一:綠豆海帶湯
原料: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版。
做法:先將權糯米和綠豆煮成粥,加入海帶,再煮3分鍾,加入紅糖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助脾補血。
適用於:亞急性濕疹及皮膚瘙癢症。
食物二:薏米綠豆百合湯
原料:薏米50克,綠豆25克,鮮百合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百合去內膜,加鹽輕捏,洗凈以去苦味。薏米、綠豆加水煮至半熟加百合,文火燜至熟爛,加糖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消渴利尿。
適用於:濕疹、風疹、粉刺。
食物三:薏米赤豆湯
原料:薏仁米、赤豆各30克。
做法:將薏仁米、赤豆加適量水煮爛,加適量糖,每日服二次,連服一個月。
功效:清熱、利水、除濕。
適用於:濕疹、皮膚過敏性瘙癢。
食物四:馬齒莧拌香乾
原料:馬齒莧(鮮品)250克,豆腐乾3塊。
做法:馬齒莧洗凈,用沸水泡5分鍾,擠干,用刀切成細末。豆腐乾切成小粒和馬齒莧拌勻加適量麻油,調味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適用於:急性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