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梅花針治療神經性皮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梅花針治療神經性皮炎

發布時間: 2023-09-01 03:25:01

Ⅰ 神經性皮炎用什麼葯比較好

接觸性皮炎好發於接觸部位,皮疹上有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等。夏天,南方天氣炎熱潮濕,接觸性皮炎容易高發,下面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神經性皮炎該用什麼葯。

皮炎平 腳上神經性皮炎

「無極膏」是常用的皮膚科用葯,尤其在夏季這個皮膚問題高發的季節,經常會被用到。無極膏為皮膚科用葯類非處方葯葯品,具有消炎、鎮痛、止癢、抗菌、局部麻醉等作用,可用於接觸性皮炎的皮膚疾病治療。

治療神經性皮炎的護理事項:

1、因患者會感覺劇烈瘙癢,睡眠自然會受到嚴重影響;睡眠不好,會進一步加劇病情,所以睡覺前可以再醫生的監督下塗抹少量的乳膏進行止癢,或者喝杯牛奶起到安神的作用。

2、神經性皮炎患者不要飲酒、喝濃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品。有胃腸道功能失調者,應該及時予以糾正。

Ⅱ 有誰知道皮癬怎麼治

醫治療
中醫認為,風邪、濕邪、熱邪、血虛、蟲淫等為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療以疏風祛濕、清熱解毒、養血潤燥、活血化瘀為原則,以達到驅邪扶正止癢治癒之功效
治療措施
神經性皮炎(neurodermatitis)是一種局限性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又叫慢性單純苔蘚。中醫學稱之為「牛皮蘚」、「攝領瘡」,因其好發於頸部,狀如牛領之皮,厚而且堅而得名。如《外科正宗》說:牛皮癬,如牛領之皮,頑硬須堅,抓之如朽木。」臨床特點為皮膚苔蘚化,肥厚粗糙,瘙癢劇烈,病程緩慢,反復發作,常數年不愈,愈後易復發。
內治療法
內服治療:
⑴口服大劑量維生素A,每日10~30萬u或維生素A酸,每日1mg/kg/日。但長期服用可出現骨質脫鈣,脫發和其他中毒症狀。
⑵口服T90皮癬疫苗,遵醫囑,根據病情不同,每日口服1-6顆,效果顯著。
西醫治療:
⑴抗組織胺葯和鎮靜脈葯:可酌情選用撲爾繁、安其敏、息期敏,苯海拉明、異丙嗪、安定等,以安定止癢。 盡量避免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皮質激素類葯物。
⑵靜脈用葯:0.25%普魯卡因注射液10~20ml加維生素C 500mg靜脈注射;或用普魯卡因4~6mg/kg體重,用生理鹽水配成0.1%溶液加維生素C 500~1000mg靜滴。亦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ml靜注。
(3)局部性的皮癬,可用止癢殺菌的葯物塗擦患處。
(4)病情比較嚴重,久治不愈者,可以考慮。
外治療法:
(1) 雄黃散外搽;
(2) 神經性皮膚炎葯水塗患處;
(3) 梅花針局部敲打: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4) 亦可酌情選用下列葯物外用:復方氟美松亞楓劑、膚疾寧、105黑豆餾油軟膏、止癢酒精等;
(5) 局部封閉:復方奎寧注射液2ml加1%普魯卡因4~6ml,局部皮下注射(注射勿過淺,以免引起皮膚壞死),每周1次,10次為一療程。亦可用0.1%亞甲藍2ml加2%普魯卡因5~10ml患部皮下注射,每周1次;
(6) 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可用32磷或30鍶敷貼;
(7) 淺層X線放射治療:可用29~43KV,每次60~100R,每周1次,3~4次為一療程,1年勿超過2個療程。
中醫葯浴
葯浴屬於傳統中醫療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將水盛於器皿內,浸泡身體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溫本身對皮膚、經絡、穴位的刺激和葯物的透皮吸收,達到治療疾病、養生保健的目的,它不同於一般的洗浴、溫泉浴

中醫葯浴
等,而是按照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根據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葯物,進行治療,因葯物不經胃腸破壞,直接作用於皮膚,並通過透皮膚吸收進入血液,故較之內服葯見療效快,舒適,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優點,也不會增加肝臟負擔,因此被醫學界譽為「綠色療法」,越來越受到患者的青睞。
中華葯浴,古已有之。我國最早的醫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嬰兒癲癇的葯浴方。《禮記》中講「頭有瘡則沐,身有瘍則浴」,《黃帝內經》中有「其受外邪者,漬形以為汗」的記載,可以講,葯浴的歷史源遠流長,奠基於秦代,發展於漢唐,充實於宋明,成熟於清代。
葯浴又分為局部葯浴和全身葯浴兩種,局部葯浴多選用足部、小腿為浸泡部位,足部乃運行氣血、聯系臟腑、溝通內外上下經絡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陽與足三陰經均交接於此,足部有內臟及全身反射區,有 52塊骨頭,60餘條肌肉,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而小腿的角質層較薄,且血管、神經、肌肉豐富,更利於葯物透皮吸收。全身葯浴是浸泡和熏蒸除頭頸部外全身其他部位,作用面積更大,葯物利用度更高,適合用病變部位廣泛的全身性疾患。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除有抵禦外邪侵襲的保護作用外,還有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葯浴療法就是利用皮膚這一生理特性,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其機理不外乎局部作用和整體作用兩個方面。局部作用是通過葯物直接作用於肌表,以及肌肉、關節,改善皮膚、肌肉、關節的代謝,恢復其功能,直接針對病位、病因發揮治療作用;整體治療是通過葯物透皮吸收進入血液,通過調整全身陰陽氣血,調整臟腑功能。
現代研究表明 , 葯浴液中的葯物離子通過皮膚、粘膜的吸收、擴散、輻射等途徑進入體內 , 避免了肝臟首過效應 , 增加了病灶局部有效葯物的濃度 , 直接針對病因、病位發揮治療作用。同時濕熱刺激引起局部的血管擴張 , 促進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 , 使新陳代謝旺盛 , 局部組織營養和全身機能得以改善 , 從而使疾病向愈。
葯浴療法通過葯物作用,水的溫熱效應以及磁療效應,能夠到達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疏通經脈、透達腠理、祛邪和中、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通絡止痛、養榮生肌、美容保健等作用,不但可以治療硬皮病、多發性肌炎、風濕性關節炎等風濕頑症,而且對失眠、便秘、骨折等疾病有確切療效,為患此類頑疾的患者帶來福音,取得了療效的突破,深受廣大患者的喜愛。

Ⅲ 神經性皮炎,在手背的底部,有4 ,5年,由開始的一個手指頭發展到現在四個,癢,皮膚干,會裂開,起皮

問題分析:
您好,神經性皮炎是一種局限性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又叫慢性版單純苔蘚。你好,可選用撲爾繁、安權其敏、息期敏等抗組織胺葯以安定止癢。靜脈用葯普魯卡因注射液加維生素靜脈注射。雄黃散外搽。

意見建議:
梅花針局部敲打,選用膚輕松軟膏,復方氟美松亞楓劑、膚疾寧外用, 不抽煙,忌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食物和水果

Ⅳ 腿起紅疙瘩,後來連成一片,去醫院說神經性皮炎,開始在兩小腿肚子,好了又到大腿特別癢

你好:我抄是老神經皮炎患者,建議你去正規醫院看中醫,內調外治比較好。我現在正中醫治療,醫生說我是濕熱重,我也是過敏性體質。我現在內服去濕中葯,後背和部分患處梅花針刺血撥罐,撥岀的黑紫血,外搽大夫自配葯膏。現在患處面積縮小(我是小腿有皮炎,面積較大)不癢了。不癢就有希望了。這么多年我抺過很多葯膏用過許多偏方,去過很多醫院,唯一一次治好的就是長征醫院的趙大夫(已調離)。後又復發。雖然我對醫院失望過,但我還是希望你去正規醫院(我去的醫院是小醫院,在我沒徹底治好時不想推薦給你。)看中醫。希望你遇到一個好醫生,早日康復。

Ⅳ 神經性皮炎吃什麼葯

神經性皮炎本身屬於一種過敏刺激因素,反復搔抓以後導致的增生性皮膚病,也回叫做慢性單答純性苔癬,該種疾病不能吃太多,辛辣刺激,海鮮,芒果,菠蘿雞蛋,牛奶等食物,防止對搔癢症狀造成刺激,加重患者生存負擔,這兩方面進行指導,可以選擇使用一些外用的曲安奈德新黴素貼膏,配合一些外用的復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口服西替利嗪。

Ⅵ 神經性皮炎如何止癢

  1.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為常見皮膚病,多見於成年人,兒童一般不發病。精神因素目前認為是發生本病的主要誘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焦慮不安、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復。局部刺激、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陽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誘發本病的發生。

  2. 局部治療可選用純中草葯膏克炎王塗於患處,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止癢、消腫止痛的效果。它適用於各種皮炎的調理與養護。希望可以幫到你

Ⅶ 皮膚針療法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適應症
  • 5 禁忌症
  • 6 方法及內容
  • 7 注意事項
  • 8 參考資料
  • 附:
    • 1 古籍中的皮膚針療法

1 拼音

pí fū zhēn liáo fǎ

2 英文參考

cutaneous needle therapy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04)]

3 概述裂檔頌

皮膚針療法(cutaneous needle therapy)又稱皮刺療法、小兒針療法[1]。是指用皮膚針 *** 機體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2]。皮膚針療法具有多針、淺刺及 *** 面廣的特點[1]。因所用的針具不同,又分別有「七星針療法」、「梅花針療法」、「滾刺療法」等名稱[1]。臨床操作時,選定適宜針具和 *** 部位予以消毒後,手持針柄以腕力進行彈叩或使滾筒來回滾動,先輕後重,著力均勻,由上而下,自內向外,直至皮膚潮紅充血或有微量出血為止[1]。每日或間日一次,7~15次為一療程[1]。本法適應范圍較廣,對頭痛、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痛經、近視、神經性皮炎等效果更佳[1]。

4 適應症

神經衰弱,脫發,偏頭痛,肋間神經痛,胃腸疾患,皮神經炎,周圍神經炎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所致的皮膚感覺異常,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蕁麻疹,以及年老、體弱、小兒精神緊張蠢如、懼怕針刺者,均可用本法治療。

皮膚針療法適應范圍較廣,對頭痛、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痛經、近視、神經性皮炎等效果更佳[1]。

5 禁忌症

有感染、潰瘍、燒傷等的皮膚區域不宜叩刺。

6 方法及內容

1.患者取坐或卧位。暴露針肆鄭刺部位,用75%乙醇消毒,術者以右拇、中、無名指握針柄,示指伸直壓在針柄上,運用手腕的彈力叩刺,針接觸皮膚後立即彈起,要求用力均勻,握針要穩。

2.一般先叩刺脊柱兩側(作為常規治療部位),從頸椎至骶尾椎,每側叩刺23行,行間距11.5cm,每行叩刺23遍,然後根據病情需要,叩刺病灶局部或有關穴位、經絡。叩針方向一般由上至下、由內向外進行。

3. *** 手法分輕、中、重三種,面部、老弱、婦兒、虛證用輕 *** ;痛點、慢性皮膚病局部病灶、實症用重 *** ;一般情況用中等 *** 。

4.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16次為一療程。

7 注意事項

1.治療前檢查針具,凡針面不平整、針尖有毛鉤、銹鈍者均不可用。

2.叩刺時針尖要垂直、避免斜、鉤、挑等,以減少患者疼痛。初次治療患者宜予輕叩刺。

3.針後如皮膚有過敏樣丘疹,應向患者解釋清楚,消退後可繼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