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特應性皮炎如果不治療會怎麼樣
特應性皮炎(AD)以皮膚乾燥、劇烈瘙癢和濕疹樣皮疹為特徵,具有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特點,常表現為局限性慢性苔蘚樣變,部分患兒皮損表現為干皮和丘疹,有時可呈急性、亞急性或癢疹樣改變,嚴重者可以出現紅皮病。主要累及面頰、頸部和四肢屈側,也可累及軀干、眼瞼、手等部位。
說白了,疾病都有發生發展的過程,特應性皮炎如果不治療會繼續加重,並且症狀會引起瘙癢,尤其很多患者都是小孩子,皮膚嬌嫩,稍不留神可能就毀容了。而且還會引起多種皮膚特徵性改變,比如干皮症、毛周隆起、眼瞼濕疹等等。
目前特應性皮炎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可以使用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TCI)如愛寧達吡美莫司乳膏治療,相較於使用激素,愛寧達可以安全用於面頸部、褶皺、乳房等敏感部位,長期使用不會引起皮膚屏障破壞、皮膚萎縮等副反應。
Ⅱ 皮炎系企源於多少年前在多少時已經及衛生行什麼時候傳到歐洲是最早傳人西方的
皮炎起源於公元前,很早就有這種皮膚疾病,不僅限於歐洲和西方。
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種較為常見且與遺傳相關的,易伴發哮喘、過敏性鼻炎的一種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皮膚病。
特應性皮炎AD在嬰兒期主要表現為嬰兒面部濕疹, 俗稱「奶癬」;幼兒時常在頸伸側,肘膝屈側出現糜爛或肥厚性的皮疹,俗稱「四 彎風」。大約60%的AD患者過了青春期仍不愈,發展為成人濕疹或泛發性神經性皮炎,可持續終身。
特應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AD的發病與遺傳和環境等因素關系密切。父母親等家族成員有過敏性疾病史是本病的最強風險因素,遺傳因素主要影響皮膚屏障功能與免疫平衡。
特應性皮炎病患者往往有多種免疫學異常,其中Th2細胞活化為重要特徵,還可有皮膚屏障功能減弱或破壞如表皮中聚絲蛋白(filaggrin)減少或缺失。環境因素包括氣候變化、生活方式改變、不正確的洗浴、感染原和變應原刺激等。
Ⅲ 一歲嬰兒後背皮膚為什麼會得皮炎
嬰兒濕疹會逐漸減輕,但隨著年齡的增大仍有頑固性濕疹的,我們稱為特應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 AD又稱遺傳過敏性皮炎、異位性(特應性)皮炎/濕疹,與變態相關的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各年齡階段均可發病,兒童最為常見。 2. 它是一種慢性皮膚炎症反應疾病,伴有瘙癢、鱗屑、乾燥及皮膚炎症等特徵。 3. 除有特定的濕疹臨床表現外,本人或家族中可見明顯「Atopic(特應性)」特點: 1)有容易罹患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病的家族性傾向。 2)對異種蛋白過敏。 3)血清中IgE值高。 4)血液嗜酸粒細胞增多 4. 劇烈瘙癢、皮膚乾燥,導致家庭成員不得安寧。 孩子有頑固性濕疹首先應該找到醫生,根據病史、家族史、體檢及實驗室檢查診斷是否為特應性皮炎,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與濕疹治療相同的葯物治療,同時觀察或過敏原檢查找到可疑的致敏原,通過避免接觸或食入致敏原以減輕皮膚表現。在這里要提醒家長:食物是本病的重要致敏原,但排除食物時要有的放矢,針對性強。不要長期盲目不吃牛奶、雞蛋、魚蝦肉等,因為對生長發育期的嬰幼兒,營養不良要比特應性皮炎的危害還大。 特應性皮炎患兒的皮膚很乾燥時 ,對較輕的患兒可以使用硅霜等各種無色無香味的潤膚霜膏塗抹在局部,較重的則需要使用油性較大的凡士林等軟膏塗搽,可以起到隔絕外界刺激、保持皮膚水分、軟化皮膚的作用。如果瘙癢明顯 ,可以短時間、小面積地使用含有皮質激素的軟膏,但不能長期使用,以防止局部出現毛細管擴張、色素沉著、皮膚萎縮、繼發感染等副作用。 另外,日常的皮膚護理還應做到-- l 對皮損處應避免熱水及肥皂的刺激; 改香皂為沐浴露;雖然人們曾認為洗澡或使用肥皂會加重特應性皮炎,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與這個觀點相抵觸。夏季每天游泳或洗澡、冬季隔日游泳或洗澡,然後大面積使用潤滑劑,有助於皮膚清潔和保濕。溫和的清潔劑有助於減少細菌的定植和繼發感染的危險性。這些清潔劑的使用應該限制在細菌最可能旺盛生長的部位,如腹股溝、腋窩和臍部。 ● 建議服葯期間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應避免毛織品直接接觸皮膚;可以採用保護措施,防止皮膚受到外界環境刺激物或搔抓的刺激。帶長袖並能裹住足部的寬松合體的純棉衣服很有好處。 ● 嬰兒期應特別注意調整飲食,餵奶過飽、營養過度均會導致消化異常; ● 患病期間如果瘙癢嚴重可以試用抗組胺葯物,不要在患病期間進行預防接種。 目前的治療技術還不能徹底治癒特應性皮炎,但隨著年齡的增大,約75%特應性皮炎患兒在10-14歲時有所好轉。少數兒童會逐漸出現成人的慢性疾病。
Ⅳ ad皮膚病 異位性皮炎 是什麼病,可以治好嗎
異位性皮炎也叫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表現回為劇烈的瘙答癢、明顯的濕疹樣變和皮膚乾燥。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丘斑疹、滲出、結痂,也可為淡紅斑、丘疹、乾燥及輕度脫屑,皮損主要累及肘窩、腘窩、手腕屈側。可以治療,但不可以根治。
Ⅳ 特應性皮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由於特應性皮炎的病程長,易反復,因此,其治療原則以恢復皮膚的正常屏障功能、尋找並去除誘發和或加重因素、減輕或緩解症狀為主要目的。
1、 避免誘發和加重因素
盡量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應盡量穿棉製品衣服,以寬松為宜,勤換衣物和床單等生活用品,避免用力搔抓和摩擦;避免過度清洗皮膚,尤其是燙洗和過度使用肥皂;注意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減少汗液的刺激;注意保持清潔的生活環境,減少如屋塵、蟎、動物毛、花粉、真菌等變應原;注意觀察對所進食物的反應,避免食入致敏食物。
2、恢復和保持皮膚屏障功能
糾正皮膚乾燥,保護皮膚屏障功能和止癢是治療特應性皮炎的關鍵措施。在急性期,每日用溫水泡浴1~2次,在增加濕度的同時還有利於減少滲出,去除痂皮和殘留葯物;慢性期可每日泡浴1次。
不論是在急性期還是在緩解期,潤膚劑和(或)保濕劑的應用極為必要,應至少每日外用(多主張全身使用)1~2次,尤其是在沐浴後應即刻使用,以保持皮膚的水合狀態而保護屏障功能和減輕瘙癢症狀。
3、中醫辯證治療
特應性皮炎(AD)又名遺傳過敏性皮炎、遺傳過敏性濕疹、異位性皮炎等,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過敏性皮膚病,屬於I型、IV型並發的變態反應,在臨床上分期:嬰兒期、兒童期、成人期3個階段。臨床治療纏綿難愈,且易復發。與祖國醫學提及的「四彎風」、「奶癬」、「頑癬」等相似。一般認為AD發生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食五辛發物,遺熱於胎兒所致;或後天飲食失調,致脾胃虛弱,濕從內生,外感風、濕、熱邪,郁於皮膚腠理而成本病。病因以內因為主,不外濕、熱、風三者。治宜健脾利濕,清熱祛風止癢。病久宜滋陰除濕止癢。
Ⅵ 兒童特應性皮炎的治療和護理
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與遺傳過敏體質(也叫特應性體質)有關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表現為瘙癢、濕疹皮炎皮損,急性期有滲出傾向,部分患者病程中會合並出現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其他過敏性疾病。
特應性皮炎好發於兒童,大多數嬰兒期發病,因其易反復發作,給患兒及家長造成很大的困擾。
不過嬰幼兒期AD選擇適合葯物治療,積極主動地護理與預防,可以緩解和控制臨床症狀。
兒童特應性皮炎的發病與遺傳體質、免疫、皮膚屏障功能等多因素有關。
特應性皮炎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絲聚蛋白(FLG)表達異常,導致皮膚屏障功能的降低、皮膚乾燥,易受環境因子的刺激及抗原物質的侵入,使皮損再發、加重。尤其是兒童,因皮脂腺發育不夠成熟,常伴有皮膚乾燥。
特應性皮炎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臨床表現,通常可分為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成人期。
1、嬰兒期以出生2個月以後為多。初發皮損為面頰部瘙癢性紅斑,繼而在紅斑基礎上出現針尖大小的丘疹、丘皰疹,密集成片,搔抓、摩擦後形成糜爛、滲出和結痂等。
2、兒童期多在嬰兒期AD緩解1-2年後加重,皮損累及四肢屈側或伸側,常限於肘窩、腘窩等處,暗紅色,滲出較輕,常伴抓痕、苔蘚樣變等繼發皮損。
3、青年成人期是12歲以後青少年期及成人階段的AD,好發於肘窩、腘窩、四肢、軀干,皮損常表現為局限性苔蘚樣變,瘙癢劇烈,搔抓出現血痂、鱗屑及色素沉著等繼發性皮損。
兒童特應性皮炎是慢性復發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因此詳細分析尋找其發病病因和誘發加重因素,做到有效迴避,可以減少和預防復發,減少或減輕合並症,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 基礎治療
1. 洗浴:每日或隔日1次洗浴,洗浴溫度不宜過高,在32 ~ 37 ,洗浴時間5 ~ 10 min。可以有效去除皮膚表面污穢痂皮,降低皮膚表面細菌定植數量。
2. 常規使用含有恢復皮膚屏障、抗炎成分的功效性護膚品。足量多次外用保濕護膚品不僅能阻止水分丟失,還能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減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從而減少疾病的發作次數和嚴重度。不建議使用含有燕麥成分的潤膚劑,可能增加患兒致敏風險。新生兒期應盡早外用保濕劑,可減少和推遲 AD 的發生。
3. 改善環境:避免搔抓、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及時清除汗液對皮膚的刺激;避免過度乾燥和高溫環境,室溫18 ~ 22 為宜;注意保持環境清潔衛生,減少接觸塵蟎、動物皮屑的幾率。
4. 食物干預:兒童臨床症狀符合,經過檢查過敏原,明確有食物過敏者需進行食物規避,一般建議避食4 ~ 6周。家長可以每日記錄孩子的食物日記。不推薦盲目避食。
(二) 外用治療 :外用糖皮質激素,如地奈德、丁酸氫化可的松、丙酸氟替卡松等軟性弱效激素葯膏。目前推薦保濕潤膚劑+外用糖皮質素聯合治療,可推遲AD的復發時間和減少復發次數。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如1%吡美莫司乳膏和0.03%及0.1%他克莫司乳膏,用於特殊部位,如面部、皺褶處。
(三) 系統性治療 :主要是抗組胺類葯物治療,常選用氯雷他定糖漿、西替利嗪滴劑口服,主要對症緩解患兒瘙癢不適,不過目前此類葯物在AD治療中的使用還有爭議,請在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
隨著生活方式和環境的改變,近10餘年間我國特應性皮炎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受累及的人群涉及各年齡段,尤其是兒童。
目前醫學還沒有確切手段能徹底根治特應性皮炎,但幸運的是國內外研究表明,新型的靶向生物制劑——度普利尤單抗不僅可顯著改善AD患者症狀,還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不僅如此,度普利尤單抗在國內的三期葯物臨床試驗結果獲得了中國FDA的充分認可,從專業人士到廣大患者,從使用效果到長期控制,度普利尤單抗給特異性濕疹的治療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一種選擇。但是無論什麼方法治療都需要家長能了解正確的護理方法,可有效使特應性皮炎消退和改善。希望通過以上介紹和講解,對患兒和家長有所幫助,解決家長關於孩子特應性皮炎方面的煩惱。
Ⅶ 良醫 | 癢到無法自拔,這種皮膚病還有治嗎
AD不僅僅是皮膚病,患者常常合並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結膜炎等其他特應性疾病。
文 | 舍文
在杭州一家跨國企業工作的吳女士,平常非常注意個人形象,但無奈,一個「難言之隱」一直困擾著她——後背皮膚劇烈的瘙癢!
癢!癢!癢!誰癢誰知道這有多難受。
四處沒人的時候,吳女士會去撓,多年下來撓破的皮膚形成了色素沉著,一次和閨蜜外出 旅遊 ,閨蜜關切地問:你是不是被家暴了?
吳女士之前一直覺得這個毛病不需要去醫院,但閨蜜的這聲關切促使她去看了醫生。經過診斷,吳女士患上的皮膚疾病叫做特應性皮炎(AD)。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皮膚科顧軍教授說,吳女士這樣的經歷在他的門診很常見。近年來特應性皮炎(AD)患者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增加的原因一個是生活方式的變化,另一個是更多的患者走進醫院得到了診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皮膚科顧軍教授
2021年5月是中國第一個「AD關愛月」,專家提醒, 網路上有關皮膚瘙癢的知識魚龍混雜,大家不要根據網上的信息擅作判斷,特應性皮炎需要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斷和治療。
上海市皮膚病醫院戴爾紅教授則提醒,嬰幼兒中間特應性皮炎(AD)的患者也不少,如果不能及時治療,有一部分孩子因為皮膚瘙癢而產生自卑感,甚至有抑鬱的傾向。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皮膚情況,及時到醫院咨詢和診斷。
小孩容易「中招」,同時伴有其他過敏
戴爾紅教授的門診,小患者不少。據介紹,特應性皮炎(AD)的確「偏愛」嬰幼兒和青少年。 每3個嬰兒就有1個患有AD,兒童發病率正持續上升,成人AD的患病率為4.6%。
上海市皮膚病醫院戴爾紅教授
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的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臨床以反復發作的慢性濕疹樣皮疹為主要表現,伴有明顯的瘙癢和皮膚乾燥。因劇烈瘙癢而抓撓更容易使病情惡化,表現為皮膚皸裂、鱗屑、滲出等。
AD不僅僅是皮膚病,患者常常合並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結膜炎等其他特應性疾病。
兒童患者中,大約有70%屬於輕度患者,多數情況下,兒童AD症狀會隨著進入成年而緩解,但部分患兒可持續緩慢進展,到成年仍可以反復發作,不能治癒,需要進行長期有效的全程管理。
問題是,家長缺少專業知識,很難判斷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治療。戴爾紅教授建議,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皮膚異常,最好是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請醫生做專業的診斷。「醫生診斷後,可能有些孩子並不需要葯物治療,只要平常做好保濕就行了。但有一些孩子就要接受治療,如果不及早治療,病情會變得更加嚴重,而且會反復發作。」
AD為什麼越來越多?
AD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確,機制也極為復雜。研究認為免疫異常是AD的主要發病機制之一。
「特應性皮炎(AD)」這個名稱大家非常陌生,倒是「濕疹」大家都聽到過。顧軍教授說,上世紀80年代的教科書里,AD被歸為濕疹里的一個特殊類型,此前病人比較少。「到2005年我們做臨床研究時,要找到成人AD患者都不太容易。」
但現在按照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推算,中國AD患者有8000萬人,其中大多數是輕中度患者。他認為,患者增加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隨著工業化程度的上升,AD的發病率會上升,另外一個就是醫療界對AD認識提高。
顧軍教授介紹了AD臨床診斷中的幾個關鍵詞。
第一個是患者的濕疹性皮炎病史超過6個月;
第二是患者的家族病史,家族成員里有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性疾病;
第三是實驗室檢查結論。
顧教授說,AD的診斷技術並不算難,但皮膚科醫生里有一些醫生對AD的認識還比較少,因此容易忽略。「我們一直在對皮膚科醫生做關於AD的培訓,希望更多的醫生掌握相關的知識。」
另外,AD的遺傳傾向比較明顯。顧軍教授把銀屑病和AD做了比較。
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銀屑病,子女患病的概率大約是14%,如果雙方都患有銀屑病,子女患病的概率是42%。
而AD,父母一方如果患有AD,子女患病的概率是50%,如果父母雙方都有AD,文獻數據顯示子女患病的概率是79.8%。
前面提到,AD這種疾病嬰幼兒容易「中招」, 這種疾病的另一個好發高峰是老年人,老人也需要注意。
顧軍教授說,AD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因此需要對公眾進行更多的科普。
怕激素?規范治療聽醫生的
這些年經過不斷的科普宣傳,很多人對激素有了一些了解,但也有人對激素產生了過分的擔心。
皮膚疾病的外用葯中,有的葯物的確含有激素。到底用什麼樣的葯更好?專家強調,必須根據病情由醫生做判斷。現在,特應性皮炎(AD)有了創新的葯物,醫生會根據治療需要給出方案。
顧軍教授指出,外用糖皮質激素是AD的一線療法,短期內能夠有效控制炎症,減輕症狀,但長期大面積使用可能導致皮膚和系統不良反應,如局部的多毛現象、血管的擴張等。
過去由於葯物種類有限,一些害怕使用激素的患者乾脆就不用葯,這給AD的長期治療帶來了困難。
隨著創新機制的PDE-4抑制劑的上市,現在治療的葯物有了更多選擇。據顧軍教授介紹,創新PDE-4抑制劑屬於小分子、非激素抗炎葯,可以通過降解環磷酸腺苷及提高其細胞內水平,參與調控促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減少促炎症遞質的產生,從而達到控制AD炎症反應的效果。
PDE-4抑制劑分子量低,容易經皮膚滲透吸收,可避免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也為AD患兒及成人患者的長期維持治療帶來可能,進而幫助患者緩解症狀、修復肌膚屏障、減少復發。
談及AD的治療,顧軍教授強調,目前臨床倡導長期管理,目的是達到緩解或消除瘙癢、皮疹、誘發或加重炎症的因素,從而減少和預防復發,減少或減輕合並症。
具體而言,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先有效地控制皮損,急性期之後進行主動維持治療。特應性皮炎雖然難以根治,但通過正規和良好的治療及疾病管理,AD症狀能夠完全消退或顯著改善。
戴爾紅教授常常遇到不能好好堅持給孩子用葯的家長。「這里要糾正一個概念,看上去孩子皮疹好了,其實並沒有好,它和正常的皮膚相比還是有點問題的,下面還有微小的炎症,保濕功能缺失了,所以我們要有一個緩慢的減量的過程。」
這樣看,特應性皮炎(AD)還是能治的,但需要長期的治療和維持,患者得對自己耐心一點。
· 清華畢業生就能做好「保姆」嗎?· 深挖 | 甜瓜院士吳明珠:擇一業,終一生,成一事· 熊孩子打壞影院銀幕之後,家長的回應更氣人!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Ⅷ 特應性皮炎,是癌症嗎
特應性皮炎(簡稱AD,不是阿爾茲海默症的AD哦),是一種難治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它主要分為遺傳過敏性皮炎、異位性皮炎、特應性濕疹、遺傳過敏性濕疹。這種疾病,從剛出生的小寶寶到老年人,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會遇到它!
醫生喜歡用三個詞形容特應性皮炎——慢性、復發性、瘙癢性,它最基本的特徵是皮膚乾燥、慢性濕疹樣皮損和明顯瘙癢。
如果你以為特應性皮炎就是皮膚瘙癢那你就大錯特錯啦!它還可以導致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等其他過敏相關的疾病。
我們都知道皮膚包裹著我們的人體,保護著嬌嫩的內部組織免受外界侵害,它不但是物理性屏障,還是免疫屏障,有著體溫調節、感覺功能、吸收和排泄等作用。
但有不少人,卻因為先天或後天因素導致皮膚屏障受損。目前認為,特應性皮炎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遺傳-家族史
遺傳性;過敏體質家族史;
內因-過敏體質
免疫功能障礙、皮膚屏障功能障礙。主要是精神情緒:壓力、焦慮(兒童晚期和青少年期)等往往能加重病情。
外因-誘發因素
食入、吸入、接觸過敏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塵蟎,嬰幼兒注意牛奶、雞蛋等過敏食物);植物、動物皮毛和織物、洗滌用品;感染、日光照射;皮膚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病毒感染等。
在我們眼中,皮膚病一般都具有傳染性,那麼特應性皮炎或許也是如此?對於一些准備要小baby或者剛有baby的朋友們來說,如果有特應性皮炎家族史的話,是不是就一定會遺傳給下一代呢?
這可能也是很多患者想要知道的問題。
事實是,特應性皮炎這類疾病不是傳染病,不具備任何傳染性,是不會傳染給他人或者被他人傳染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接觸特應性皮炎的患者。
同時,特應性皮炎患者也可以正常地和周圍人接觸,不需要有心理壓力。
特應性皮炎有一定的遺傳孝游敏傾向,在診斷特應性皮炎的「中國標准」中,家族病史就是其中一條。但是,父母患病時,子女得病機會大,但不是一定會得。反之,父母沒患病時,子女也有可能得。
針對特應性皮炎的治療,臨床倡導長期管理,目的是達到緩解或消除瘙癢、皮疹、誘發或加重炎症的因素,從而減少和預防復發,減少或減輕合並症。
具體而言,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先有效控制皮損,急性期之後進行主動維持治療。因為經過有效治療以後,患者的皮膚仍然存在微小炎症,為了防止復發,就需要進行長療程維持治療。
特應性皮炎雖然難以根治,但通過正規和良好的治療及疾病管理,症狀能夠完全消退或顯著改善,恢復正常生活。
臨床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葯,常見葯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雖然外用糖皮質激素是一線療法,短期內能夠有效控制炎症,減輕症狀,磨磨但長期大面積使用可能導致皮巧枝膚和系統不良反應,如局部的多毛現象、血管的擴張等。
創新PDE-4抑制劑屬於小分子、非激素抗炎葯,可以通過降解環磷酸腺苷及提高其細胞內水平,參與調控促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減少促炎症遞質的產生,從而達到控制皮膚炎症反應的效果。PDE-4抑制劑分子量低,容易經皮膚滲透吸收,可避免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也為特應性皮炎患兒及成人患者的長期維持治療帶來可能,進而幫助患者緩解症狀、修復肌膚屏障、減少復發,提高生活質量。
Ⅸ 特異性皮炎和特應性皮炎一樣嗎
是一樣的,不同叫法而已
特異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具有遺傳傾向的一種過敏反應性皮膚病,特異專性皮炎的多屬數患者由嬰兒濕疹反復發作遷延而成,70%的患者家族中有過敏、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遺傳過敏史,因此也被稱為異位性濕疹、特應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等。特異性皮炎是一種具有慢性、瘙癢性、炎症性特點的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