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真菌皮炎葯物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真菌皮炎葯物

發布時間: 2023-08-16 19:37:56

A. 5類用於皮膚真菌感染葯物的作用特點以及典型不良反應

皮膚真菌感染一般採用外用抗真菌葯物治療。

常用的葯物分為抗生素類、唑類、丙烯胺類、嗎啉類、吡啶酮類5類葯物。

每一類葯物均有其各自的作用特點及典型不良反應,在具體選用時,還需區別對待。

代表葯物:兩性黴素B、制黴素、灰黃黴素。

1、作用特點:

①兩性黴素B,抗真菌活性最強,不僅可用於淺部真菌感染,還可用於治療深部和皮下真菌感染。

②制黴素對念珠菌屬的抗菌活性較高,並且不易產生耐葯性,局部外用治療皮膚、黏膜淺表真菌感染。

③灰黃黴素用於治療局部淺表真菌感染。

2、典型不良反應

抗生素類葯物,外用制黴素偶見可引起接觸性皮炎、局部發紅、刺痛等刺激症狀。

陰道片或陰道栓可引起白帶增多。



代表葯物: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1、作用特點:

①通過影響麥角固醇合成,使真菌細胞膜合成受阻,影響真菌細胞膜的穩定性,導致真菌細胞破裂死亡。

②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還可用於治療深部真菌感染。

2、典型不良反應

唑類抗真菌葯物使用後偶見局部刺激、瘙癢、燒灼感、接觸性皮炎,皮膚可出現紅斑、丘疹、水皰、脫屑等。


代表葯物:奈昔芬、特比萘芬。

1、作用特點

為角鯊烯環氧酶的非競爭性、可逆性抑制劑。

具有廣譜抗真菌活性,能特異性地干擾真菌麥角固醇的早期生物合成,高選擇性地抑制真菌的角鯊烯環氧酶,使真菌細胞膜形成過程受阻,從而達到殺滅或抑制真菌的作用。

2、典型不良反應

用葯後,少數患者有局部刺激症狀,如紅斑、燒灼、乾燥、瘙癢等,偶見接觸性皮炎。



代表葯物:阿莫羅芬

1、作用特點:

通過干擾真菌細胞麥角固醇的合成導致真菌死亡。

對皮膚癬菌、念珠菌、皮炎芽生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申克孢子絲菌有抗菌活性。

2、典型不良反應:

阿莫羅芬偶見局部刺激症狀。


代表葯物:環吡酮胺

1、作用特點:

環吡酮胺滲透性強,對皮膚癬菌、酵母菌、放線菌及其他真菌均有較強的抑製作用。

葯物可滲透甲板,指甲表面用葯,可滲入甲下,部分可進入甲床。特別適合角化增厚型足癬及甲癬。

2、典型不良反應:

偶見局部發紅,刺痛、瘙癢、燒灼感等刺激症狀,接觸性皮炎。

兒童禁用。

外用抗真菌葯物多為乳膏劑和凝膠劑。

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3點:

①用葯期間,對患部皮膚盡量不洗燙,少用或不用肥皂或鹼性葯物,少洗澡,以確保葯物在患部停留較長時間,充分發揮葯效。

②在治療時,如果同時患有手癬和足癬,必須同時治療,以免引起反復交叉感染。

③保持患處的皮膚乾燥,注意個人衛生。

B. 真菌感染皮膚病吃什麼葯好

您好!根據您的情況,建議用
皮膚病血毒丸
清血解毒,消腫止癢。用於經絡不和,濕熱血燥引起的風疹,濕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虐,瘡瘍腫毒,腳氣疥癬,頭目眩暈,大便燥結。外用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
1.伴有真菌感染或有真菌感染傾向的皮炎、濕疹。2.由皮膚癬菌、酵母菌和黴菌所致的炎症性皮膚真菌病,如手足癬、體癬、股癬、花斑癬。3.尿布性皮炎。4.念珠菌性口角炎。5.甲溝炎。6.由真菌、細菌所致的皮膚混合感染。這兩種針對您的症狀是挺有效果的!祝您早日康復!

C. 狗真菌皮膚病用什麼葯

狗狗真菌感染要用含伊曲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等成早啟分的葯物來治療。
如果狗狗感染得比較嚴重,可以再使用含有伊維菌素成分的葯物給狗狗泡葯浴,並配合補充脂肪酸和維生素B。
真雀歲菌感染具有傳染性,主人在給狗狗用葯的時候要戴上手套,防止感染。
狗狗的真菌感染主要用有抗真菌效果的葯物進行治療,比如含伊曲康唑陸歲如、酮康唑、特比萘芬等成分的葯物,用葯前要清除干凈患處的皮屑和毛發。
希望回答能夠幫助到您,有其他問題想咨詢寵醫,點擊下方頭像,進行免費1對1咨詢。

D. 治療真菌感染的外用葯原則

真菌通過皮膚的深層入侵,對人體造成危害,治療真菌感染不能遲緩。下面我准備了治療真菌感染的外用葯原則,希望對您有幫助!

治療真菌感染的外用葯原則

一、咪唑類抗真菌葯

1、氟康唑

氟康唑是較早的三唑類抗真菌葯,可口服也可靜脈滴注,每日用1次, 兒童 劑量可用6~12mg/kg/d,成人可用400~1200mg/kg/d,有時兒童可用到19mg/kg/d,成人用到1600mg/kg/d時仍可耐受。此葯可滲入組織,由腎排出,對除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外的其他念珠菌、隱球菌及毛孢子菌等均比較敏感,但對一些絲狀真菌如麴黴則不敏感。臨床曾有 報告 可引起肝臟的不良反應,但在治療結束後即可恢復。在非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免疫缺陷病人中用持續性插管常是誘發念珠菌菌血症的誘因,故從預防著手,應及早移除插管。

近來發現念珠菌的耐葯性日益多見,所謂耐葯性是指抗真菌葯的最低抑菌濃度(MIC)超過正常體內所需的抗菌濃度。臨床研究包括:1)原來敏感的菌株變成不敏感;2)所感染菌株原本耐葯;3)新出現的耐葯菌株。一般僅從臨床治療失敗還不能說明問題,近有報告用氟康唑治療免疫缺陷的念珠菌菌血症病人時,所用導管插管可影響其葯效而與原來的MIC關系不大,但實際是近10年來臨床應用得最多的咪唑類抗真菌葯中,氟康唑的耐葯性已不斷出現,而且在短程用氟康唑時較少發生耐葯,如在艾滋病病人多次應用小劑量氟康唑治療口咽念珠菌時則很容易引起耐葯。另一類則是對氟康唑有天然耐葯性的真菌,如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對這類菌常需要用較大劑量進行治療才可收效。有人用NCCLS(美國國家實驗法)檢測氟康唑的MIC達64ug/ml時,如只用氟康唑400~600mg/d,則其療效即差,此時如與兩性

黴素B合並治療則可產生協同作用。

2、伊曲康唑

目前已有口服膠囊、口服溶液和靜脈注射3種劑型。兒童可用5~7mg/kg/d,成人可用400mg/kg/d。當應用更大劑量也可耐受,也可作為 經驗 治療兩性黴素B治療AFI一個療程後的替代葯,近來在我國上市的環糊精口服液可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對可口服者如艾滋病病人並發的口咽念珠菌病等非常適用。

口服伊曲康唑膠囊和羥丙基倍他環糊精口服液後1.5~4h可達血漿峰值;一般伊曲康唑高度結合血漿蛋白,經過肝臟廣泛代謝後,經尿液和膽汁排出體外;腎功能不全和血液透析不影響其代謝,因此無需調整劑量,但在預防性應用時,必須監控血漿葯物水平,保證血漿濃度為230~500mg/ml;而當與西沙比利、息斯敏、特非那丁等合用時,因其共同競爭CYP3A4酶,可以導致嚴重的心律不齊,與甲基強的松龍、環孢素等合用時,也可延長其作用並有可能增加其毒性;由於伊曲康唑具有負性肌力作用,在長期應用時也可能誘發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最近歐洲進行一開放性多中心研究的結果表明,在治療侵襲性麴黴病時,靜脈輸入伊曲康唑後繼續口服伊曲康唑是安全、可靠而且有效的。因此,此葯可以作為治療麴黴病的二線葯物;對於血液腫瘤和骨髓移植的受體,伊曲康唑可用於預防治療侵襲性真菌感染。此外,對於抗生素治療無效的中性粒細胞低下的發熱性癌症患者,經隨機靜脈注射伊曲康唑後再予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和靜脈滴注兩性黴素B作對照觀察,2組有效率分別為47%和38%,而且前一組的副反應比較少些。

3、活力康唑(Voriconozole)

此葯又名UK109496,是從氟康唑衍生出來的新一代三唑類抗真菌葯。近來已由FDA標准用於臨床,我國正在臨床試驗中。SARS流行時,我國曾用於一些病人。此葯抗菌譜廣,體外試驗證明:活力康唑對念珠菌,包括對氟康唑耐葯的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新生隱球菌和毛孢子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對一些黴菌,如麴黴、尖端賽多孢霉、鐮刀菌、皮炎芽生菌以及莢膜組織胞漿菌等都有抑製作用,但是對於一些接合菌則無抑制活性。

此葯口服後2小時內達到血漿峰值,在組織內分布廣泛,甚至可通過血腦屏障分布到中樞神經系統;其平均清除半衰期為6小時,生物利用度可達90%。活力康唑可在肝臟內廣泛代謝80~90%的葯物並以無活性的代謝產物而從尿液排出。此葯可抑制細胞色素P-450的CYP2C19,CYP2C9及CYP3A4等脫甲基酶異構體而發揮抗真菌作用。在I期臨床研究中,有時可引起可逆性視覺障礙、光敏性紅斑,一般都與劑量有關,約有10%的病人可出現肝酶升高。

最近歐洲癌症研究治療組的一項隨機研究顯示:對侵襲性麴黴病,此葯甚至療效優於兩性黴素B,患者存活率高,而且對不能耐受兩性黴素B或對其脂質制劑治療無效的AFI,此葯也可有效。當此葯輸注後,其輸入相關性反應和腎臟毒性反應較少,肝毒性反應與兩性黴素B脂質體相似。一、咪唑類抗真菌葯

4、其他第二代三唑類抗真菌葯

①Rovuconazole:此葯原名BMS-207147,其化學結構與氟康唑及活力康唑相似,但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抗菌譜廣而且可以口服,對念珠菌包括克柔念珠菌、熱帶念珠菌以及新生隱球菌、麴黴、尖端賽多孢霉、暗色真菌等均有良好的抑製作用,對鐮刀菌、接合菌等也有中度抑製作用,目前正在臨床研究中。

②Posaconazole:此葯原名SCH56502,是從伊曲康唑結構基礎上衍生出來,因其不溶於水,所以只有口服制劑,其抗菌譜廣,對麴黴、莢膜組織胞漿菌、離蠕孢、接合菌、鐮刀菌等以及常見的酵母類致病真菌如各類念珠菌、新生隱球菌等都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其不良反應也與 其它 唑類抗真菌葯相似。

.二、作用在真菌胞壁的新抗真菌葯

1、卡泊芬凈(Caspofungin)

此葯商品名為Cancidas。其作用靶位在致病真菌的細胞壁,是第一個被批准用於治療因不能耐受其它抗真菌葯或由於用其它抗真菌葯失敗的患者,尤其是AFI。這是一種棘白菌素類葯,當靜脈用葯後,其半衰期長達10~12h,故可1天用葯1次。此葯對念珠菌及麴黴等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對一些雙相真菌如莢膜組織胞漿菌、粗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等也有抗菌作用,但對新生隱球菌、鐮刀菌、接合菌及毛孢子菌等無抗菌作用。動物模型研究提示此葯與兩性黴素B及咪唑類抗真菌葯有協同作用。對麴黴等感染有效。其與蛋白結合率為97%。在肝內代謝,但對肝臟CYP450酶素無影響,也非該酶的作用底物,分布容積為9.7L,不易通過血腦屏障,給葯後約41%的葯由尿排出,其中原形葯約為1.4%,糞中排出約35%,其適應證為:1)AFI經其它抗真菌葯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者;2)念珠菌口咽炎或食管炎。成人劑量第一日70mg,以後每日50mg靜滴。老年及腎功能減退者劑量不需調整,中度肝功能減退者首劑不減,維持量則應減半。兒童患者暫不推薦使用。孕婦患者則應要權衡利弊而定,哺乳期婦女患者用葯時應暫停哺乳。不良反應比兩性黴素B少,較常見的有寒顫、發熱、靜脈炎、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及皮疹、肝功能異常、血細胞減低等。靜滴時不可用糖水稀釋。透析不能清除本品。有時可與其它葯發生相互作用,應注意。

2、米卡芬凈(micafungin)

本品是通過由真菌Celeophoma empodri改造而成一新的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葯。對念珠菌中的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有較好的抗菌活性,對麴黴在體外試驗中也顯示抗菌活性較好,但與其它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葯相似,對新生隱球菌、鐮刀菌、接合菌和絲孢子菌等無明顯抗菌活性。現已在骨髓移植病人的真菌感染進行III期臨床試驗。當靜脈滴注,尿中排出葯量<1%,多劑給葯後在體內有一定積蓄,蓄積系數為

1.5。已經證明對念珠菌及麴黴感染有一定療效。臨床試驗中成人劑量為50~100mg1次靜滴,對麴黴感染可增至每日50~300mg。患者耐受性好,其最佳有效劑量還在探索中,此葯可單用或者與其它抗真菌葯聯合應用。

3、安道芬凈(Anilfungin)

其抗真菌作用及抗菌譜與卡泊芬凈相同,對部分念珠菌可有殺菌作用,但對近平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作用稍差,對新生隱球菌、毛孢子菌、申克孢子絲菌等無抗菌隱性。血半衰期31h,主要在體內降解,尿中排出葯物少,成人首劑50mg,繼以每日25mg靜滴,或首劑70mg,繼以每日35mg靜滴。目前正在III期臨床試驗中。此葯也可口服。

兩性黴素B於1958年批准上市後迄今已近半個世紀,該葯幾乎對絕大部分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對多數真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為0.22~1mg/L;臨床治療深部真菌感染,療效確切,耐葯菌株少見。作用機制為葯物與敏感真菌細胞膜上的甾醇結合導致真菌細胞內重要物質外漏,真菌死亡。其半衰期長(24h),可1日1次給葯。缺點為必須靜脈給葯,組織穿透力弱,葯物不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毒性大,尤其腎毒性大,不良反應多,如靜滴葯物後寒戰、高熱等即刻反應,貧血,肝腎毒性,低血鉀等。為克服上述缺點,已先後試制並上市了三種含脂類兩性黴素B制劑,即兩性黴素B含脂復合體(Abelcet,ABLC)、兩性黴素B硫酸膽甾醇酯(Amphotec,ABCD)和兩性黴素B脂質體(AmBisome,L-Am。三者的抗菌譜和抗菌作用與兩性黴素B常規制劑相同,但上述脂類制劑在人體內多分布於網狀內皮細胞組織豐富的器官,如肝、脾和肺組織中,減少了在腎組織中的分布,因而減低了葯物引起的腎毒性,並在一定程度商減輕靜滴本品引起的發熱等即刻反應,改善患者的耐受性,保證了此葯的療效。

三、兩性黴素B及其脂類制劑

據少數患者中進行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1)含脂類兩性黴素制劑治療念珠菌等的有效率優於麴黴病;2)脂類制劑的劑量為常規制劑的3~5倍時,治療念珠菌菌血症和隱球菌腦膜炎的療效與常規制劑相似;3)三種脂類制劑的腎毒性均低於常規制劑,但療程中仍需要監測肝腎功能。三者的其它不良反應並不完全相同,Amphotec靜滴後引起的即刻反應較多見,偶爾有患者對含脂類制劑較常規制劑耐受性更差的報道。目前含脂兩性黴素B尚不作為一線葯物應用,僅適用於對兩性黴素B常規制劑無效(已用常規制劑總量>0.5g)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四、脂質體黴菌素

脂質體黴菌素注射劑(Nystran)目前在III期臨床試驗中。本品抗真菌作用與制菌黴素同,對新生隱球菌、念珠菌屬、麴黴屬、鐮刀菌、根黴菌、毛黴菌、毛孢子菌屬等均有良好作用。對某些耐兩性黴素B株亦有作用。實驗動物感染中對播散性念珠菌病、肺麴黴病等有效,其體內作用於較游離的制菌黴素強。正常人終半衰期為20分鍾。臨床試用於念珠菌菌血症患者經氟康唑及兩性黴素B治療失敗者有效率達60%,用於侵襲性麴黴粒減少發熱者均獲相當療效。用葯後患者耐受性好,腎毒性、低血鉀及代謝紊亂等不良反應均較兩性黴素B少。發熱、發疹、肝功能異常少見。

五、 總結

總之,隨著一些急性侵襲性真菌病的不斷增多。近年來對這些重症真菌病患者的治療葯物也不斷出現,相信在不久將來,還會有更多治療這類真菌病的葯物問世。

真菌感染的主要分類

一、淺表真菌病

感染僅僅局限於皮膚角質層的最外層,極少甚至完全沒有組織反應,感染毛發時也只累及毛發表面,很少損傷毛發。主要包括:花斑癬、掌黑癬和毛結節菌病。

二、皮膚真菌病

感染累及皮膚角質層和皮膚附屬器,如毛發、甲板等,能廣泛破壞這些組織的結構並伴有不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應;這類真菌感染中最常見的是皮膚癬菌病,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還包括皮膚念珠菌病等。

皮膚癬菌病根據不同的發病部位可以分為足癬俗稱“腳氣”、手癬、體癬、股癬、甲癬以及頭癬等各類癬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發生,是最常見的真菌性疾病,發病率高。

三、皮下真菌病

感染皮膚、皮下組織,包括肌肉和結締組織,一般不會經血液流向重要臟器播散;但有些感染可以由病灶向周圍組織緩慢擴散蔓延,如足菌腫等;也有些則沿淋巴管擴散,如孢子絲菌病、著色芽生菌病。免疫受損患者的皮下真菌具有潛在的播散全身的危險。

四、系統性真菌病

除侵犯皮膚和皮下組織外,還累及組織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稱為侵襲性真菌感染。

近年來,隨著高效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抗惡性腫瘤葯物的廣泛應用,器官移植、導管技術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療的深入開展,特別是AIDS的出現,條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統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斷出現,病情也日趨嚴重。主要包括念珠菌病、麴黴病、隱球菌病、接合菌病和馬內菲青黴病等。

真菌感染的診斷檢查

1、詳詢有無外傷史及手術史,受傷時間、場所,受傷後的處理,發病時間、病情發展經過,有無破傷風預防接種史;對女性患者,應詳詢分娩或流產史;如為新生兒,應詢問分娩史及臍帶處理的情況。有少數病例無損傷史,亦未見明顯的創口。

2、檢查受傷部位、創口情況,創口周圍肌肉有無痙攣及抽動,特別注意腹直肌是否強直。如創口有滲出物或脫落的組織塊,應行細菌學檢查(包括塗片及厭氧菌培養)和病理檢查。

3、觀察患者有無牙關緊閉、陣發性抽搐、痙笑、角弓反張,全身強直及陣發性痙攣,特別注意呼吸道是否通暢,有無喉頭痙攣。待患者安靜後,再檢查有無肺部並發症,也可行必要的輔助檢查。

除頭癬和甲癬外,大多數真菌感染症狀都較輕微,常用抗真菌霜劑 草本霜 治療。很多療效較好的抗真菌霜劑可不需處方在葯店購買。一般不用抗真菌粉劑。抗真菌葯物的活性成分有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等。

一般霜劑每天塗敷兩次,治療持續到皮損消退後7~10天。如果霜劑停用太快,感染並未消除,皮疹又會復發。

抗真菌霜劑要在使用幾天後才顯效,其間可用皮質類固醇霜劑緩解瘙癢和疼痛。可用市售的低劑量氫化可的松霜劑,濃度更高的氫化可的松需要醫生處方。

嚴重的或頑固性感染,可用灰黃黴素治療幾個月,有時同時用抗真菌霜劑。口服灰黃黴素很有效,但可引起副作用,如頭痛、胃腸道功能紊亂、光敏、水腫和白細胞減少等。停用灰黃黴素後,感染可能復發。皮膚真菌感染也可用酮康唑治療。與灰黃黴素一樣,口服酮康唑也有嚴重的副作用,包括肝臟損害。

保持感染部位清潔、乾燥有助於抑制真菌繁殖,促進皮膚癒合。感染處應經常用肥皂和水清洗,擦乾後撲撒滑石粉。避免使用含玉米粉的粉劑,因為它能促進真菌生長。

如果真菌感染有滲液,可能並發了細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治療。塗敷抗生素霜劑或口服抗生素。稀釋醋酸鋁溶液或懷特菲爾德軟膏也可用來使滲液的皮膚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