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當前對我國和世界養豬危害最大的疾病是
1.高致病性藍耳病: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的豬只均能感染,臨床症狀表現以繁殖障礙、呼吸困難、耳朵藍紫、並發其他傳染病為主要特徵;豬群的發病率達50%~l00%,病死率達20%~l00%。該病是我國目前發病和危害最為嚴重的豬病。
2.豬瘟:臨床上典型豬瘟已少見,多為亞急性型和非典型豬瘟,流行速度趨向緩和,主要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產弱胎、死胎和木乃伊胎;20日齡以內新生仔豬死亡嚴重,死亡率高達60%~70%;育成豬常表現慢性死亡,病死率達30%~50%。
3.豬圓環病毒病:該病為豬圓環病毒Ⅱ型引起的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豬間質性肺炎、豬皮炎腎病綜合征以及母豬繁殖障礙的統稱,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各不相同。
4.豬喘氣病:臨床上以呼吸困難、咳嗽、氣喘為主要特徵,患豬生長發育不良,生長緩慢,飼料轉化率降低。尤其25~45日齡的仔豬斷奶期發明悄信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5.副豬嗜血桿菌病:以發熱、呼吸困難、關節腫脹、跛行、皮膚及粘膜發紺、站立困難甚至癱瘓、僵豬或死亡為主要臨床症狀,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以5~8周齡為甚,發病率一般為10%~l5%,嚴重時死亡率可達50%。
6.豬副傷寒病:主要危害6月齡以下仔豬,尤以1~4月齡仔豬多發,6月齡以上仔豬很少發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陰雨潮濕季節多運銷發。急性病例表現為呼吸困難,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膚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終。發病率多在10%以下,但致死率很高。病程1~4天。亞急性和慢性型病例最為常見。表現體溫升高,眼結膜發炎,有膿性分泌物。初便秘後腹瀉,排灰白色或黃綠色惡臭糞便。病豬消瘦,皮膚有痂狀濕疹。病程持續可達數周,終至死亡或成為僵豬。
7.豬附紅細胞體病:典型症狀為消瘦、貧血、黃疸,一般發病率在70%左右,隱性感染率可達90%,死亡率為20%~25%。以50日齡左右的斷奶仔豬發病多見,妊娠母豬發病時約有50%的母豬出現流產、早產、產死胎等。
8.弓形體病:臨床上以高熱稽留、呼吸及神經系統症狀、皮膚發紺和妊娠母豬的流產、死胎、胎兒畸形為特徵。該病多發於3~4月齡豬,死亡率可高達60%。
9.豬偽狂犬病:以發熱、腦脊髓炎為特徵症狀,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為5%~42%,哺乳仔豬出現發熱、神經症狀、腹瀉,死亡率極高;2周齡以內仔豬致死率可達100%;成年豬多呈隱性感染;育肥豬出現呼吸道症狀;妊娠母豬出現流產、死胎及呼吸症狀。
10.豬鏈球菌:以頜下、咽部、頸部、淋巴結的化膿性炎症為特徵。急性病例分為敗血型和腦膜炎型,發病率可達50%;慢性病例主要表現為關節炎、心內膜炎及組織化膿性炎,發病率可達15%~20%,死亡率低。
11.仔豬黃白痢:仔豬黃痢多發生於l周以激輪內的仔豬,以1~3日齡最為常見,病豬排黃色漿糊狀稀糞,內含凝乳小片,發病率、病死率都很高;仔豬白痢一般發生於10~30日齡的仔豬,病豬排乳白色或灰白色、具腥臭的粘膩糞便,發病率高達50%以上,但死亡率低。
12.豬傳染性胃腸炎:以嘔吐、水樣腹瀉為特徵,各個年齡的豬均可發病,10日齡以內仔豬病死率很高,可達100%,5周齡以上豬的死亡率很低,成年豬幾乎沒有死亡。
13.豬流行性腹瀉:以水瀉、脫水為特徵,主要發生在冬春季,新生仔豬感染後嚴重脫水,個別有脫肛現象,死亡率接近100%。各種年齡、品種的豬都易感染,在豬群中呈流行性傳播,一但發病波及全群。新疫區呈流行性,老疫口呈流行性或間歇性傳播。一般根據發生於寒冷季節,晝夜溫差變化大,蓋上大棚保溫的圈舍濕度較大,傳達室播訊速,先嘔吐後水樣腹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來確定本病。
14.豬傳染性胸膜肺炎:以發生急性敗血症、發熱、咳嗽、高度呼吸困難,剖檢病變以雙側性胸膜肺炎和出血恤、壞死性肺炎為特徵。以6周~3月齡豬最易感,哺乳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15.豬梭菌性腸炎:俗稱仔豬紅痢,是由C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1周齡仔豬高度致死性的腸毒血症,排血色稀便、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腸後段的彌漫性出血為特徵,病死率一般為20%~70%。
16.豬疥蟎病:該病目前在規模化豬場和散養戶中發病率都較高,以劇癢、脫毛、皮炎和高度接觸性感染為特徵。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尤其是仔豬症狀較重,隨著豬只年齡的增長,發病減輕。
⑵ 什麼是豬圓環病毒病其防治方案如何
豬圓環病毒病是2000年後,在我國某些地區出現的一種新病。本病是由圓環病毒Ⅱ型(PCV-2)感染引起的,干擾豬巨噬細胞的免疫應答,導致豬免疫力下降。圓環病毒常常與其他病毒、細菌並發或繼發感染,致使病情復雜,同時也給防治帶來困難,使豬的死亡率大大增加,給養豬業造成很大經濟損失。如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PRRS)、豬細小病毒病(PP)、傳染性先天震顫(CT)、豬偽狂犬病(PR)及多種腸炎等。在臨床上,常發生的主要有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和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
[症狀]
(1)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的症狀
患病仔豬多表現生長發育不良,逐漸消瘦、體重減輕、皮膚與可視黏膜蒼白或黃疸,貧血、衰竭無力、呼吸困難、咳嗽、氣喘、腹瀉、腹股溝淋巴結外露明顯腫大。
(2)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的症狀
患病豬表現為背部、臀部和身體兩側呈紅色斑點狀丘疹,後丘疹中心變黑,周邊為紫色,較輕的病豬體溫不高,較重的體溫升高、厭食和出現瘸腿。
[預防措施]
(1)選用圓環病毒病基因工程苗或亞單位疫苗進行免疫接種。
(2)酒石酸泰樂菌素100克+氟苯尼考100克+阿散酸100克拌入1噸飼料中,注意要攪拌均勻,連喂5~7天。
[治療]
對圓環病毒病的治療還沒有特效葯物,最主要的是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只能是對症治療:
(1)圓環病毒康每千克體重0.2毫升,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5天。
(2)10%維生素C注射液2.5~5毫升/頭+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2~4毫升/頭,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3)每千克體重阿莫西林10毫克+高熱瘟毒康0.2毫升,混合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以上葯物同時分點肌內注射應用,每天1次,連用3天。
(4)黃芪多糖+新必妥+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按說明用量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⑶ 畜牧獸醫你好,我場豬仔出生十天右左發生皮膚病,開始互咬,以後頭項部發生皮炎,一到二天逐步全身發紅結
個人認為就是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就我以前的豬場主要表現在仔豬的「紅油皮病」和關節炎。此病一般5-6周的時候易發,但出生後5-10天也是一個高發期。主要的症狀就是:病初在眼睛周圍、耳廓、面頰及鼻背部皮膚,以及肛門周圍和下腹部等無被毛處皮膚出現紅斑,繼之成為3~4mm大小的微黃色水泡並迅速破裂,滲出清朗的漿液或黏液,常與皮屑、皮脂和污物混合,乾燥後形成棕褐、黑褐色堅硬厚痂皮,並呈橫紋龜裂,具有臭味,觸之粘手如接觸油脂樣感覺,故俗稱「豬油皮病」。
你的豬十天左右發病,則說明你的母豬是葡萄球菌的感染源。具體治療方案是:
治標-仔豬方面:將發病的仔豬用鋼絲球加廢機油,將病豬身上的厚痂洗凈、洗掉,再注射磺胺嘧啶鈉或林可黴素。洗的工作連續兩天,注射葯物一天兩次,連續三天。這種方法我以前常用,次次見效~!但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治本-防治方面:1、將母豬全身進行徹底清洗消毒,特別是乳房和肛門附近,並給母豬注射磺胺嘧啶鈉、土黴素、林可黴素等。以後所有母豬上產床前,要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母豬產時,也要對母豬的身體進行清洗、消毒,才能控制好這個病;
2、給仔豬斷牙時,一定要將剪刀進行消毒,是每剪一頭消一次毒,目前不要偷懶和打折扣,要嚴格執行下去。相信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少,最後你的豬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了~!
最後,豬只打架,你要關心的是,你的母豬奶水是不是充足的,你沒有奶,小豬怎麼不搶食打架呢?
望採納~!
⑷ 仔豬滲出性皮炎怎麼治
豬滲出性皮炎是由豬葡萄球菌引起,主要發生於哺乳仔豬和剛斷奶仔豬的一種急性和超急性感染。豬葡萄球菌為革蘭氏陽性、條件致病菌,常寄居於豬的皮膚、黏膜上,當機體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膚、黏膜破損時,病菌便乘虛而入,導致發病。
一般多發生於仔豬,豬只突然發病,先是仔豬吻突及眼瞼出現點狀紅斑,後轉為黑色,接著全身出現油性黏性滑液滲出,氣味惡臭,然後黏液與皮屑、污物一起乾燥結塊貼於皮膚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觀像全身塗上一層煤煙,手觸之黏手如接觸油脂樣感覺,故稱之為「油皮病」。之後病情更加嚴重,有的仔豬不會吮乳,有的出現四肢關節腫大,不能站立,全身震顫,有的出現皮膚增厚、乾燥、龜裂、呼吸困難、衰弱、脫水、敗血死亡。患豬常出現全身性皮炎,並可導致脫水和死亡。
剖檢病豬全身黏膠樣滲出,惡臭,全身皮膚形成黑色痂皮,肥厚乾裂,痂皮剝離後露出桃紅色的真皮組織,體表淋巴結腫大,輸尿管擴張,腎盂及輸尿管積聚黏液樣尿液。
【防治措施】
(1)本病的預防應注意搞好圈舍衛生,母豬進入產房前應先清洗、消毒,然後進入清潔、消毒過或熏蒸過的圈舍。母豬產仔後10日齡內應進行帶豬消毒1~2次。
(2)接生時修整好初生仔豬的牙齒,斷臍、剪尾都要嚴格消毒,保證圍欄表面不粗糙,採用乾燥、柔軟的豬床等能降低發病率。對母豬和仔豬的局部損傷立即進行治療,有助預防本病的發生。
(3)一旦發病應迅速隔離病豬,盡早治療。皮膚有痂皮的仔豬用45℃的0.1%高錳酸鉀水或1∶500的百毒殺浸泡5~10分鍾,待痂皮發軟後用毛刷擦拭乾凈,剝去痂皮,在傷口塗上復方水楊酸軟膏或新黴素軟膏。對於脫水嚴重的病豬應及早用葡萄糖生理鹽水或口服補液鹽補充體液,並保證患豬清潔飲水的供應。沒有條件進行葯敏試驗的偏遠地區豬場可嘗試應用青黴素、三甲氧節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黴素、壯觀黴素等抗生素肌內注射,連用3~5天。
⑸ 豬身上起紅色斑而後變成黑色且而積擴大是什麼病,怎麼進行治療。
豬「紅斑病」,是一種免疫抑制性的皮膚性疾病,在夏季非常多見。下改消世面介紹一下如何治療:
1、發病原因
在諸多的豬傳染性疾病中,免疫抑制性疾病比較多,對機體的危橋缺害也非常大,而對豬「紅斑病」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是由豬圓環病毒引起的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豬弓形體的「帶蟲免疫」、慢性豬瘟和慢性豬附紅細胞體病等。
夏季天氣非常炎熱,環境衛生不易控制。如果消毒不嚴格,飼養管理不科學,就會使體表病菌和體外寄生蟲大量滋生,再加上蚊子、蠅子、不幹凈注射器等機械性傳播,皮膚性疾病就會大量發生。
2、治療
發病豬只體表出現許多散在的突出體表呈「粉紅色、紅紫色」的斑點狀丘疹,首先由後臀部位出現,並隨著病程的延長,紅斑點丘疹向軀體的不同部位蔓延,如肩胛部、夾背部、耳朵、腹下、四肢等。嚴重時斑丘可覆蓋全身各處。
病豬皮膚出現的斑點狀丘疹,開始呈粉紅色,直徑大小為2毫米~6毫米的圓形或不規則的隆起,隨著病程的延長,斑點狀丘疹的「中心」會出現黑紫色區域,並逐漸蔓延變大,相互間融合成一片,嚴重者還會逐漸潰瘍。
如果周邊環境控制不好,常並發疥蟎、癢蟎、滲出性皮炎等,病豬出現摩擦牆壁、表皮有油脂性物質出現等症狀。
病豬會出現採食量下降,漸進性消瘦,飼料轉化率降低,皮毛粗長,體核肢表蒼白,個別出現黃染、發熱、便秘或腹瀉等病症。
病豬最後多因「營養不全」而衰竭死亡或繼發其他疾病,如慢性副嗜血桿菌病、慢性胸膜肺炎、附紅細胞體病、鏈球菌等並出現死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豬紅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