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念珠菌反復發作怎麼辦
念珠菌是真菌中最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它常寄生於人的皮膚、口腔、陰道和腸粘膜等處,當機體免疫機能低下或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態環境失調,容易引起念珠菌病。患有念珠菌該如何治療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念珠菌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
一、念珠菌的種類
(一)皮膚念珠菌病
1.指(趾)間糜爛多見於長期從事潮濕作業的人。皮疹以第三、第四指(趾)間最為常見。指(趾)間皮膚浸漬發白,去除浸漬的表皮,呈界限清楚的濕潤面,基底潮紅,可有少量滲液。自覺微癢或疼痛感。
2.念珠菌性間擦疹多見於小兒和肥胖多汗者。皮疹好發於腹股溝、臀溝、腋窩及乳房下等皺褶部位。局部有界限清楚的濕潤的糜爛面,基底潮紅,邊緣附領口狀鱗屑。外周常有散在紅色丘疹、皰疹或膿皰。
3.丘疹形念珠菌病多見於肥胖 兒童 ,可與紅痱並發。皮疹為綠豆大小扁平暗紅色丘疹,邊緣清楚,上覆灰白色領圈狀鱗屑,散在或密集分布於胸背、臀或會陰部。同時伴發念珠菌性口角炎、口腔炎。
4.念珠菌性甲溝炎、甲床炎多見於指甲。甲溝紅腫,或有少量溢液,但不化膿,稍有疼痛和壓痛,病程慢性。甲板混濁,有白斑,變硬,表面有橫嵴和溝紋,高低不平但仍有光澤,且不破碎。
5.慢性皮膚粘膜念珠菌病少見。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念珠菌感染,常伴有某些免疫缺陷或內分泌疾患,如甲狀旁腺、腎上腺功能低下等,特別是先天性胸腺瘤。本病常是從嬰兒期開始發病,但也可發生於新生兒期。皮損好發生於頭面部、手背及四肢遠端,偶見於軀干。初起為紅斑、丘疹鱗屑性損害,漸呈疣狀或結節狀,上覆黃褐色或黑褐色蠣殼樣痂皮,周圍有暗紅色暈。有的損害高度增生,呈圓錐形或楔形,形似皮角,去掉角質塊,其下是肉芽腫組織。愈後結痂,累及頭皮的可致脫發。
(二)粘膜念珠菌病
1.鵝口瘡多見於嬰幼兒患者,口腔粘膜、咽、舌、牙齦等處出現邊界清楚的白色假膜,外圍紅暈。去除假膜可見紅色濕潤基底。若累及口角則有口角糜爛、皸裂等,有疼痛感。
2.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女陰陰道炎及龜頭包皮炎。陰道分泌物粘稠、色黃或乳酪樣斑片,在陰道壁上可見灰白色假膜樣斑片,有瘙癢或灼熱感。假膜和白帶塗片可見假菌絲和成群芽孢。男性患者較少見,多通過配偶感染,可見包皮及龜頭潮紅、乾燥光滑,包皮內側及冠狀溝可見覆有假膜的斑片。
(三)內臟念珠菌病
念珠菌感染可累及全身所有內臟器官,其中以腸念珠菌病及肺念珠菌病較常見。此外,尚可引起泌尿道炎、腎孟腎炎、心內膜炎及腦膜炎等,偶可引起念珠菌性敗血症。所有內臟感染常繼發於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且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及化療、放療等誘發因素,症狀多無特異性,應提高警惕。
(四)念珠菌疹
為念珠菌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皮膚變態反應,主要損害為成群的無菌性水皰,多見於手指間;也可見到銀屑病樣、玫瑰糠疹樣、脂溢性皮炎樣、蕁麻疹樣、離心性環狀紅斑樣損害。
(五)念珠菌性眼內炎
念珠菌性眼內炎是由正常的共生菌念珠菌在一定條件下引起的,通常出現在免疫受損、糖尿病和念。
珠菌血症的患者中。雖然念珠菌性眼內炎在眼科感染性疾病中屬於少見病,但是隨著免疫抑制劑治療、靜脈高營養或長期抗生素治療、長期留置導管以及靜脈內注射葯物的廣泛使用,也呈明顯增加趨勢。
念珠菌性視網膜炎也見於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AIDS) 患者靜脈注射葯物之後。如果念珠菌血症患者沒有接受抗真菌治療,10% ~ 37%會發生內源性念珠菌性眼內炎, 而接受抗真菌治療則可下降到3%。病原體通過血流轉移進入脈絡膜。真菌的復制繼發性地累及視網膜和玻璃體。內源性念珠菌性眼內炎的症狀為患眼疼痛、視力下降和眼前漂浮物, 嚴重程度決定於病變的部位。眼底後極部的病灶呈黃白色, 其邊界呈絨毛狀, 其大小可自小棉絮狀至數個視盤直徑。原發病變周圍可以出現衛星病灶。病變開始起自於脈絡膜和視網膜, 所產生的滲出物進入玻璃體內而致玻璃體腔內的白色雪球樣混濁, 可以出現黃白色玻璃體內膿腫, 嚴重時稠密的玻璃體炎症遮蓋整個眼底。位於眼底周邊部的病灶類似於睫狀體平部炎。
二、生殖器念珠菌病的治療
1、一般治療
治療假絲酵母菌感染首先應消除誘因:若有糖尿病應給予積極治療。及時停用廣譜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
積極治療可以消除易感因素。每天用清洗外陰,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Ph4弱酸配方的女性護理液適合日常的清潔保養,並保持外陰乾燥,避免搔抓。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效果很好。勤換內褲,並用溫水進行洗滌,切不可與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
2、改變陰道酸鹼度
念珠菌生長最適宜的pH值為5.5,陰道的弱酸性環境能保持陰道的自潔功能,正常人為3.7-4.5,因此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護理液除了適合日常的清潔保養外,治病期間使用弱酸配方的女性護理液對黴菌的生長繁殖會有抑製作用。外出如廁時要用女性衛生濕巾拭乾外陰,保持外陰乾燥,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長。
3、外陰洗液
使用一些外陰外陰洗液。每晚上葯洗一次。
4、葯物療法
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治療有局部用葯、全身用葯及聯合用葯(口服加局部)等。選擇局部或全身應用抗真菌葯物;根據患者的臨床分類,決定療程的長短。
單純性VVC 的治療:局部用葯可選擇下列葯物放於陰道內:①咪康唑栓劑,每晚1 粒(200mg),連用7 天;或每晚1 粒(400mg),連用3 天;②克霉唑栓劑,每晚1 粒(150mg),塞入陰道深部,連用7 天,或每天早、晚各1 粒(150mg),連用3 天;或1 粒(500mg),單次用葯;③凝膠消毒劑,每晚一次,連用10~14 天。
單純性VVC 也可選擇口服葯物:氟康唑150mg,頓服。也可選用伊曲康唑每次200mg,1 次/d,連用3~5 天;或用1 天療法,口服400mg,分2 次服用。一般用葯後2~3天症狀減輕或消失,有效率80%~90%。
最早用於治療酵母菌感染的特異性活性葯物是多黴菌素,它是20世紀50年代早期分離獲得的一種聚烯類抗生素,此後又有許多種抗真菌葯物被研製出來。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臨床用葯,多數為局部用葯,近年高效短療程的口服制劑問世,更使患者易於接受,且適用於經期及未婚女性。陰道假絲酵母菌病葯物治療中要求性伴侶作生殖器真菌培養及適當抗真菌治療,應同時用葯。治療中症狀消失後,須每次月經後復查並鞏固治療1個療程。
2. 6個多月的寶寶身上長了幾個像黃色的小斑點
做爸爸媽媽的最好學會辨認,這些小斑點可是寶寶健康狀況的信號~ 「洗」得掉的斑點 新生兒粉刺 剛剛出生的寶寶由於在母體中受到激素的影響,在前額和面部有時會長出白色的、稍稍凸起的小粉刺,一般既不痛也不癢。只要在給嬰兒洗澡時,用香皂輕輕地洗一洗,有的就可以慢慢消失。不過,要完全退掉的話,一般會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寶寶的小粉刺發展至化膿狀態了,則需要盡快地請醫生進行治療。 頭上的黃色皮痂 寶寶的皮脂分泌十分旺盛,有時在頭部長出皮痂,有時在眉毛和鼻子周圍也會長出頭皮狀的皮痂,這是脂溢性濕疹,是清洗不當造成的。新生兒的囟門沒有完全閉合,媽媽在為他洗頭時往往避而不洗,其實媽媽可以將香皂在手心打出泡沫,用手心輕輕地揉洗,再用紗布和溫水輕輕洗凈。如果寶寶長皮痂的地方發癢或發紅,應去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捂」出來的斑點 尿布疹和念珠菌皮炎 天天墊著尿布,寶寶的小屁股紅了,如果發紅的皮膚沒有變厚,周圍的邊際也不明顯,是尿布疹;如果發紅的部位變厚,四周有紅色的小斑點,就是念珠菌皮炎。患了尿布疹的小屁股要好好清洗,換上乾爽及更柔軟的尿布,並使用治療濕疹的葯膏。念珠菌皮炎最好由醫生治療。 脖子上發癢的小紅點 脖子周圍、發根部、前額上甚至腹部,長了鮮紅色的小斑點,夏天你能認出這是痱子,其實冬天寶寶也會長痱子,開了空調或衣服穿得太多,痱子就長出來了。因為嬰兒的體溫較成人高,所以寶寶在室內應該比媽媽少穿一件衣服,當然外出時一定要注意保暖。 細菌、病毒造成的斑點 寶寶皮膚上長出的各種斑點都被稱為斑疹,有的由皮膚疾患造成,如濕疹和皮炎;有的屬於細菌和病毒感染,重要的標準是是否發燒。 伴隨發燒引起的斑疹大多屬於傳染性疾病。通過感染,嬰兒的免疫能力會有所提高,但要認真對待,有的疾病是會有生命危險的。所以,嬰兒發疹子並且發燒,不要自行處理,應去看醫生。作為父母,要做的是,記錄斑疹的出現情況,觀察嬰兒的精神狀態和食慾情況,以便向醫生說明,幫助治療。 麻疹 體溫高、感冒症狀明顯、出疹時間發燒3-5天。皮疹特點先耳後、頸部,再軀干四肢,3天出齊,其他特點表現為口腔黏膜症,合並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中耳炎。 風疹 體溫低熱、出疹時間發燒1-2天,皮疹特點先顏面,後四肢及全身,很快出齊,其特點有耳後淋巴結大,無合並症。 水痘 體溫低熱,無感冒症狀,出疹時間1天以內,皮疹特點先軀干,後頭皮、顏面、四肢,無其他特點,無合並症。 猩紅熱 體溫高,無感冒症狀,出疹時間發燒1天左右,皮疹特點是:開始頸胸,後遍及全身,呈雞皮樣,潮紅。其他特點表現為楊梅舌、口周有蒼白圈、扁桃腺大,合並症為心肌炎、腎炎
3. 七個月寶寶念珠菌皮炎用什麼葯後起紅色大斑點
病情分析: 你好,這種情況考慮屬於皮炎的症狀 指導意見: 這個問題我建議及時的復方酮康唑霜試試,很常用的啊
4. 念球菌性皮炎是什麼
念球菌性皮炎是一種叫做念珠菌的黴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疾病。
症狀:念球菌性皮炎的皮疹多呈局部皮膚潮紅,輕度腫脹,表面可糜爛,分泌物有異臭味。有時也可呈乾燥,脫屑,念球菌性皮炎多發於皮膚皺褶部如腹股溝,肛周臀裂部,腋窩,女性乳房下皮膚,也可發於龜頭包皮內和大小陰唇,指甲溝和口角等處。小兒念珠菌性皮炎還常累及軀干,頸部皮膚,呈廣泛密集紅色斑丘疹,外觀似熱痱。可同時侵犯口腔或外陰粘膜,常有乳酪樣分泌物呈假膜狀。
診斷:1、皮疹多呈局部皮膚潮紅,輕度腫脹,表面可糜爛,分泌物有異臭味。有時也可呈乾燥,脫屑。2、皮膚的念球菌性皮炎可同時侵犯口腔或外陰粘膜,常有乳酪樣分泌物呈假膜狀。 3、念球菌性皮炎多發於皮膚皺褶部如腹股溝,肛周臀裂部,腋窩,女性乳房下皮膚,也可發於龜頭包皮內和大小陰唇,指甲溝和口角等處。 4、小兒念珠菌性皮炎還常累及軀干,頸部皮膚,呈廣泛密集紅色斑丘疹,外觀似熱痱。 5、直接鏡檢或培養可查到念珠菌。 6、念球菌性皮炎患者不同程度搔癢。
治療:如果確診是念珠菌性皮炎的話,治療起來是比較方便的,使用殺霉的抗真菌葯軟膏塗抹在患處即可。但由於是抹在潰爛部分,局部刺激較強,也有可能發生斑疹。建議認真聽取醫生的意見。 一般情況下,免疫力增強後,念珠菌會自然消失,或者即使生存下來也不會有什麼症狀。但得了感冒等體力減弱的時候,念珠菌便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細菌將會繁殖並引發炎症。
5. 兩個月寶寶得了口腔念珠菌感染怎麼辦
病情分析: 2%~4%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治療嬰幼兒鵝口瘡的常用葯物。用於哺乳前後洗滌口腔,以消除能分解產酸的殘留凝乳或糖類,使口腔成為鹼性環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 指導意見: 經常用溫開水拭洗嬰兒口腔,哺乳用具煮沸消毒,並應保持乾燥,產婦乳頭在哺乳前,最好用1/5000鹽酸洗必泰溶液清...洗,再用冷開水拭凈
6. 寶寶用了換了好幾種紙尿褲還是過敏怎麼辦
是因為長時間沒換捂的,不是過敏,是尿布疹。 尿布疹,也稱為嬰兒紅臀。是一種皮膚炎性病變。該病在9—12個月的寶寶中較多發,以每年7—9月最厲害。病變可發生於墊過尿布的任何部位,如腹部、生殖器的周圍、大腿和臀部的皮膚皺褶里。輕度情況下僅有皮膚發紅,嚴重時會發生糜爛、丘疹、脫皮。甚至進一步發展為較大面積的表皮潰瘍。 尿布疹的致病原因 1. 小屁屁長時間被臟尿布包裹,尿液和糞便分解後釋放出氨,損傷並刺激細嫩的皮膚。 2. 寶寶對殘留在尿布上的肥皂粉或是衣物洗滌劑過敏。 3. 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因為該菌特別適合在濕和暖的地方滋生,進而引起皮膚感染。 念珠菌是一種真菌,正常情況下,受到益生菌抑制,不會致病。當菌群失調時,念珠菌大量繁殖,如在寶寶腸道就會引起腹瀉或隨大便感染臀部皮膚,導致念珠菌皮炎。治療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尿布疹,最有效的方式是調節菌群平衡,補充益生菌,除了可用益生菌潤膚霜局部治療之外(見後文),更重要的是要在寶寶的胃腸道中建立起益生菌保護膜。 七個要點對抗尿布疹 1.母乳喂養 盡量對寶寶進行母乳喂養,因為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呈酸性,不利於細菌生長。 2.勤換尿片 尿片或紙尿褲如果更換得勤,就可減少小屁屁上的濕氣,尿布疹的發生率就低。因此,每次寶寶大小便後,應清洗干凈屁股並及時換上清潔的尿片或紙尿褲。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為寶寶選用適當的布尿片或高質量的紙尿褲,這通常也是減少尿布疹發生的重要做法之一。 3.勤洗小屁屁 寶寶每次尿便完,媽媽都要用溫水對他進行清洗,需要提醒的是不可過度清洗和擦拭!然後,給小屁屁上搽上一層薄薄的潤膚油或護臀膏。 4.屁屁日光浴 脫下寶寶的尿布,讓他趴著,臉側放任一邊,身下墊一塊防水物。就這樣讓他光著屁股趴一段時間,並在他身旁看護著。恰到好處的陽光,既能讓寶寶的小屁屁保持乾爽透氣,又能殺菌,而且還不花錢,何樂而不為? 5.正確洗尿布 洗尿布要用嬰幼兒專用肥皂或洗衣粉,洗後用清水漂洗干凈,在太陽下曝曬後使用。還應避免使用纖維軟化劑,因為其中的化學成分對寶寶皮膚不利。如果尿布曬干後太硬,使用前用手揉一揉,就能讓其恢復柔軟。 還有一個小竅門,以30克醋配4公升水的比例,作最後的沖洗,能保持尿布的pH值與寶寶的皮膚相近。 6.換掉不適尿布 如果已經發現寶寶長了尿布疹,首先判斷是否有可能是對尿布或紙尿褲過敏。如果剛給寶寶換過從未用過的尿布或新品牌紙尿褲,那麼趕緊換下來。 7.必要時送醫院 寶寶皮膚的恢復能力很好,一般輕微的尿布疹不必上醫院,做上述居家護理就行。但是,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應該到醫院診治: 疹子持續了3天以上,仍未改善; 疹子蔓延到尿布接觸范圍之外; 疹子呈鮮紅色或者有疼痛感、出現膿包等; 肛門流出液體; 寶寶出現發燒或其它生病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