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戴口罩臉上過敏了怎麼辦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只要出門無論身處何地都要帶著口罩,雖然給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大家還是願意積極的做好這些防護措施。但是也有很多人因為長期戴口罩而導致臉部過敏,這是因為口罩不透氣,鼻腔呼出來的濕氣以及口腔噴出的唾液,會導致臉上局部潮濕溫熱引發的過敏。
選擇正規醫用外科口罩
正規一次性的醫用口罩使用的材料是無紡布,N95口罩的材料是濾棉和無紡布等,這兩種常用口罩在親膚度上都有相應要求,所以一般不會引起過敏。市面上有很多不法商家出售劣質假冒口罩,這些口罩不僅不能起到防護作用,其材料還會引起過敏症狀,所以購買口罩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
⑵ 長期戴口罩皮膚過敏塗抹蘆薈膠有用么
長期戴口罩導致皮膚過敏的話,那麼塗抹蘆薈膠還是有一定效果的,蘆薈膠就有一定的消炎止癢的作用,對皮膚過敏也有很好的效果。
⑶ 每天戴口罩皮膚損傷好癢,耳朵鼻樑又紅又痛!該如何預防呢
近期大家外出時都需要佩戴口罩,已經開始工作的人可能還需要長時間佩戴,不少人因此都遇到了一些皮膚損傷的問題,一些朋友和同事頻繁向皮膚科醫生求助。
為什麼戴口罩會造成皮膚損傷?
1.摩擦和壓迫
長時間戴口罩,口罩邊緣、口罩耳掛/系帶會壓迫皮膚,和皮膚頻繁摩擦,皮膚出現壓痕、疼痛,嚴重的時候還可能皮膚擦傷、皮下出血。最常影響顴骨、臉頰、耳朵後面、鼻樑等部位。
2.皮膚潮濕浸潤
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的透氣性不好(這是防護作用所需要的),隨著佩戴時間延長,加上面部出汗,口罩內會越來越潮濕,皮膚浸漬受損,皮膚屏障破壞。
推薦閱讀:DIY一次就上手,成人版及兒童版的「口罩套」
如何預防損傷的發生?
1.選擇合適的口罩類型
普通的醫用護理/外科口罩一般為平面型口罩,質地相對較軟,對皮膚影響相對小。而N95口罩通常為折疊型或者杯罩型,質地相對較硬,對皮膚影響更大。
我們之前就有科普講到普通人外出戴普通醫用護理/外科口罩就可以了,N95口罩一般外出並不需要,並且很難正確佩戴,可能達不到應有的保護作用,還是把這些物資留給醫務人員吧。
2.選擇合適的口罩佩戴方式
常見的口罩佩戴方式有耳掛式、系帶式和頭戴式。相對來說,系帶式能較方便的調節最適合自己的松緊程度,而耳掛式和頭戴式為了大部分人群都能緊密貼合佩戴,則相對較緊,更容易造成耳朵疼痛和皮膚損傷。
3.選擇合適的口罩尺寸
口罩尺寸不合適,將對防護效果造成直接的影響。同時,並非過緊的口罩才會產生皮膚損傷問題,過於寬松的口罩同樣也會,過於寬松的口罩邊緣會頻繁摩擦皮膚帶來損傷。
4.減少佩戴時間
如果還沒有上班,持續佩戴口罩的時間比較短,比如出門買菜,一般能在一兩小時內完成,通常不太容易造成較大的皮膚損傷。
但對於已經復工的小夥伴,建議每2-3小時前往天台、陽台、露台等通風位置取下口罩(通風良好、空曠的、人與人間隔一公尺以上可以不戴口罩),給皮膚以休息的時間。
再次佩戴上時,略微調整佩戴位置(在保證密閉性的情況下),避免重復壓迫上次佩戴時的部位。戴口罩之前可以採取做一些預防性的皮膚護理(如何護理,下面會詳細講到),如果臉上有汗,先清潔面部吸干水。
5.口罩潮濕了一定要更換
口罩潮濕了,不但皮膚會浸潤難受,口罩的防護作用也會降低,一定要及時更換。口罩一般4小時就需要更換,上班族可以午餐後更換新的口罩(佩戴前預防性皮膚護理)。
6.預防性皮膚護理
和口罩邊緣接觸的面頰、顴骨,以及與口罩鼻夾接觸的鼻樑部位需要重點保護。醫務人員可以用軟聚矽酮泡沫敷料或水膠體敷料保護這些部位。沒有這些用品也沒有關系,你可以在戴口罩前在這些部位額外塗抹一些保濕霜或凡士林,來減少摩擦,預防皮膚損傷。
在耳朵上方或耳後直接受到口罩系帶壓迫的部位,可以使用一些柔軟的襯墊(例如軟布和紙巾),減輕壓迫和摩擦。
對於已經出現的損傷怎麼辦?
1.皮膚破損:
對於已經出現的破損,如果沒有特殊的感染風險,且擦傷非常輕微,清潔後貼上干凈無菌的創可貼保護創面避免摩擦。
另外,根據目前相關專業學會給出的建議,可以外用軟膏等外用抗生素葯物,一方面對於預防感染或許有幫助,另一方面,軟膏的基質可以給予創面充足的濕潤環境,有利於恢復。
2.皮膚敏感:
前面講到口罩下的皮膚容易浸漬受損,皮膚保護被破壞,所以更容易造成敏感的皮膚。如果發現觸摸皮膚、清潔皮膚或塗護膚品的時候,皮膚明顯刺癢、刺痛,就設法縮短佩戴口罩時間,臉上可塗低敏保濕霜(通常無/少防腐劑、無添加香精),等症狀好轉後再重新佩戴。若再次佩戴口罩前,在整個口罩覆蓋區域依然可以塗保濕霜。
如果皮膚已經出現明顯的紅斑、脫屑、瘙癢、滲液、水皰,就需要考慮是不是對口罩的材質過敏,出現了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如果在現階段不方便去醫院就診,可以選擇通過線上問診平台咨詢,因為可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口服抗組胺葯、外用糖皮質激素乳膏等葯物來治療,出現繼發感染時可能還需配合使用抗生素類葯物。
推薦閱讀:冬季又干又裂好煩躁,皮膚科醫師這樣說
3.壓痕、疼痛:
短時間佩戴口罩所引起的壓痕、疼痛,一般並不需要特殊處理,取下口罩後數十分鍾即可完全消退。
總結:
1.普通民眾一般外出時,若有口罩選擇的可能,更加建議選擇大小合適的系帶式醫用普通口罩。
2.不建議長時間佩戴。確需長時間佩戴時,盡量每2-3小時去通風空曠的地方取下口罩,讓皮膚休息一下。再次佩戴時略微調整佩戴位置。
3.口罩潮濕了一定要更換(一般4小時更換)。
4.佩戴前塗保濕霜或凡士林(可能需要隨身攜帶)。
5. 如果皮膚破損,可根據情況貼OK綳或外用軟膏,如果皮膚敏感過敏,請暫停戴口罩,必要時咨詢皮膚科醫生。
⑷ 長時間戴口罩容易滋生細菌,嘴周圍皮膚的應該如何護理
因為鼻腔呼出的濕氣和說話咳嗽時噴出的唾液很容易粘在口罩上,長時間戴口罩容易滋生細菌,臉部肌膚出現干癢、紅腫和脫皮現象,甚至會出現毛囊炎以及皮膚炎。一般情況只要選擇正規的外科一次性口罩是沒有問題的,正規外科口罩採用無紡布材質,親膚性會更好,基本上不會引起過敏症狀,但是長時間戴口罩在說話的過程中就帶動口罩移動,從而對皮膚產生磨損。
除了學會臉部護理之外,還應該在源頭杜絕,比如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口罩,透氣性好的,大小適合自己臉部的口罩,普通人戴一次性外科醫用口罩就可以,不用非要戴N95口罩,普通口罩透氣性要比N95更好,也不會有悶熱感。
⑸ 戴口罩導致發炎悶痘太痛苦了,有什麼辦法嗎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出門戴口罩已經成為了社會共識。但是長期佩戴口罩,我們的皮膚會受到口罩壓迫,會起壓痕、長痘痘等皮膚損傷問題,該如何處理?
口罩按說明書佩戴四小時一般不會造成皮膚損害,但公共場所和辦公室時間佩戴,通常會超過4小時。
由於鼻樑、顴骨和耳部等部位皮膚真皮層較薄,且缺乏脂肪層緩沖,很容易造成壓力相關性損傷。
早期表現為局部皮膚凹陷或充血,嚴重時出現皮膚破潰、感染。
那麼如何避免或減輕佩戴口罩造成皮膚損傷?
針對這個問題,首先要注意麵部清潔,如果化妝或者塗了防曬霜,回家以後要先卸妝,再選擇適合膚質的洗面奶,在面部揉搓清潔,然後用清水清洗干凈。特別提醒的是,已經形成的痘痘,千萬不要去擠。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甜食,飲食、睡眠要保持良好的節律。
此外,對於頻繁或長時間佩戴口罩造成皮膚損傷的問題,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可以選擇比較合適的口罩,比如寬邊口罩可以減少局部壓力,系帶式口罩也會比耳掛式口罩壓力要小一些。
如果是皮膚比較敏感的人,建議使用前一定要閱讀說明書,避免使用成分中含有使皮膚過敏的口罩。家長要幫兒童選擇大小和形狀都比較適合的口罩,減輕對局部的壓迫。
二、此外,佩戴口罩時,可以每2-3個小時適度地變換口罩佩戴的位置,口罩反復或持續使用6小時後建議更換。
三、減輕局部的壓力,還可以在經常受壓的部位提前使用一些預防性的敷料減輕壓力。
對已經出現的皮膚壓傷:
① 輕度壓痕不需要治療;
② 如果壓痕比較重,出現局部淤血、皮下出血,選用能改善皮膚血液循環的外用葯膏;
③ 皮膚出現紅腫和破潰,可以加用外用的抗生素軟膏;
④ 摘掉口罩後要清潔皮膚;
⑤ 如果出現嚴重感染或過敏,一定要去醫院。
但也要注意:不要輕易使用葯膏緩解——甲硝唑凝膠為抗生素類葯物;皮炎平、膚輕松為激素類葯膏,不建議頻繁使用此類外用制劑治療。
另外,抗生素與激素屬於葯物范疇,不允許添加到護膚產品中,在選擇產品時一定要格外注意!
⑹ 長期戴口罩皮膚發紅、發癢、過敏怎麼辦葯師的自用秘方送給你
作者:北部戰區總醫院 主管葯師 許野
七八月份迎來了最炎熱的三伏天,戴口罩的時間如果過長,面部形成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溫度高,濕度大,容易導致細菌滋生,形成面部皮膚炎症,常見的有痤瘡、濕疹、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痤瘡: 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種慢性炎症皮膚病。通常好發於面頸部、胸背部等。
濕疹: 是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炎症性皮膚病,臨床上急性期皮損以丘皰疹為主,有滲出傾向,慢性期以苔蘚樣變為主,皮疹呈多形性。
接觸性皮炎: 是皮膚與外界的動物性、植物性或化學性物質直接接觸後所發生的炎症反應,為常見皮膚過敏疾病。如果對口罩的某些材料過敏,就容易患上接觸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 是發生於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多發生於頭面部及胸背,表現為鮮紅色斑片,表面覆有油膩性鱗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瘙癢。
1、維甲酸類葯物:
維A酸乳膏、阿達帕林凝膠:
適用於粉刺、丘疹、膿皰表現的輕中度尋常型痤瘡。因其具有光敏性,睡前塗抹患處,用葯部位避免日光照射。
2、過氧苯甲醯凝膠:
適用於尋常型痤瘡的外用治療。本品是一種氧化劑,可殺滅痤瘡丙酸桿菌。
3、局部外用抗生素:
① 夫西地酸乳膏: 主要適用於革蘭氏陽性菌引起的皮膚感染,膿皰病、癤腫、尋常型痤瘡、濕疹合並感染。本品避免在眼部周圍使用。
② 莫匹羅星軟膏: 可用於膿皰病、癤腫、毛囊炎。使用面積不超過10*10cm。
4、糖皮質激素類葯物:
①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② 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
③ 地奈德乳膏
適用於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濕疹等。不宜大面積、長期使用。
5、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① 吡美莫司乳膏: 適用於無免疫破損的輕度至中度濕疹。可用於頭面部頸部和褶皺部位,但不能接觸眼睛和粘膜。
② 他克莫司軟膏: 可用於中重度患者或低強度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者。採用能控制特異性皮炎症狀的最小量,症狀消失後停止使用。
注意: 面部皮炎的治療方法包括去除誘因、物理治療、葯物治療等,應根據自身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
還有一點重要提示,面部的痘痘千萬不要去擠壓,特別是危險三角區,通常指的是兩側口角至鼻根連線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這個部位血管豐富,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擴展到這里,還有不少血管通向大腦,可能會感染逆行,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審稿專家:北部戰區總醫院 主任葯師 趙慶春、副主任葯師 孫雪
【葯盾公益】 以中國非處方葯物協會、中國葯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葯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