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神經性皮炎怎麼治療
神經性皮炎的治療方法包括系統治療和局部治療。1、系統治療:臨床上,醫生一般會給予抗組胺葯或者鈣劑進行對症止癢;如果瘙癢非常嚴重,可使用鎮靜安眠葯來輔助睡眠;如果皮疹比較泛發,可給予口服雷公藤多甙,或者使用普魯卡因進行靜脈封閉治療。2、局部治療:臨床上,醫生多會給予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軟膏或者霜劑或者溶液,比如氟輕松二甲基亞碸溶液,這種溶液對肥厚性神經性皮炎效果顯著,也可以採用激素封包治療;對頑固性的難治攜枝陸性的皮損,可以採用局部的皮損內注射激素;另外,局部外用護膚霜、護手霜,對於緩解瘙癢,效果還是不錯的。
神經性皮炎也叫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一種很常見的以陣發性瘙癢和皮膚苔蘚樣變為特徵的皮膚病,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多與精神因素和搭皮局部刺激有明顯的關系。在治療方面首先應該教育患者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尤其避免局辯頃部的搔抓、摩擦、燙洗等刺激,如果是小片的神經性皮炎,以局部治療為主,可以外擦強效的糖皮質激素軟膏,比如倍他米松霜、氟米松霜等。
還可以外貼皮質類固醇硬膏,比如膚疾寧貼膏等,還可以選擇焦油類制劑,比如黑豆餾油軟膏外擦。局部還可以採取封閉療法,使用曲安奈德或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損內注射治療,效果更強一些。全身治療方面,如果瘙癢劇烈可以口服抗組胺葯物,比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以及賽庚啶、酮替芬等,神經衰弱的可以口服鎮靜催眠葯,比如地西泮、谷維素等,特別嚴重的還可以考慮普魯卡因靜脈封閉療法治療。
❷ 神經性皮炎有哪些中醫療法
①當歸、川芎、赤抄芍、襲牛膝各10克,生地、丹參、生苡仁各30克,白蘚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服2次。
②葯浴:可選用楮桃葉、苦參、龍葵各適量,煎湯泡洗。
③外擦:可選皮炎寧酊、舒膚特、普癬水、皮癬水、斑蝥醋、羊蹄酒,外擦患處,每日2~3次;或鮮石榴皮,蘸明礬末,外擦患處。
④中成葯:可選用當歸片、清解片、地龍片、烏梢止癢丸等。
❸ 中醫刺血療法為何那麼受推崇作用如何呢
中醫在治療疾病上講究的是對症治療,中醫的治療手段有很多種,其中刺血療法是目前比較靠譜的一種,因此,中醫刺血療法一直是深受大家推崇的,那麼,中醫刺血療法為何那麼受推崇?作用如何呢?
中醫刺血療法具有很好的防病治病作用,因此,中醫刺血療法是一直是被大家推崇的,中醫刺血療法需要在專業的中醫指導下進行,不可盲目操作,以免操作不當,對自身造成嚴重的後果。
❹ 幾天能做一次刺血
刺血療法多久做一次 ?刺血後的注意事項
刺血療法是一種傳統中醫學概念,生活中很多人會做放學療法,可以治療一些症狀,那多久做一次?刺血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多久做一次
如何分療程關鍵是看你每次放多少血,如果一次放10----30ML,可以3天一次,如果放40----60ML,可以5天一次,如果100ML一次,這就需要10-----15天放一次血!總之,量大,相隔的時間就要長!
刺血後的注意事項
1: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2: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宜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4:一般刺血量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量大者,1周不超過2次。1——3次為一療程。
5:如本療法僅為對症急救應用,待病情緩解後,要全面檢查,再進行治療。切不可濫用。
療法的原理
一種缺乏臨床研究的治療方法,在世界各地的早期醫療歷史上大都有所謂的放血療法。
中醫的刺血療法是以針刺某些穴位或體表小靜脈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療方法。操作時,先行皮膚常規消毒,選用三棱針或粗毫針,速刺速出,針刺入一般不宜過深。
刺絡放血能治病,但主要針對的是血淤、血熱、實證、急症等,並非能治百病。
中醫刺血療法的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分為:
點刺(又稱速刺);
挑刺(多用於胸背部及耳後部位放血);緩刺(多用於肘部、腘窩部的淺靜脈放血);
圍刺(又稱散刺。用於皮膚病等病灶周圍點刺出血)等。
(1)高熱降溫:大椎、十宣點刺放血;
(2)咽喉腫痛:少商穴點刺放血;
(3)頭痛:太陽穴點刺放血;
(4)中暑:十宣穴點刺放血;
(5)全身搔癢:耳後靜脈挑刺放血;
(6)神經性皮炎、丹毒、癰癤在病灶周圍及相應部位散刺放血;
(7)急性胃腸炎:曲澤、委中穴緩刺放血。
該療法特別強調手法宜穩、准、輕,而不宜過猛,且放血不可過多。可見,在護理中的應用是有嚴格規范的。另外,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暈針現象,應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熱水,並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對症狀較重者,務必請醫生處理。
中醫認為,刺血最根本的療效是解毒,還對血液循環是很有好處的,可以加快人體的代謝。並可以使得炎症恢復加快。對於理血調氣是很有效果的。此外,對於消腫也是很有效的。能直接排除局部經脈中瘀滯的氣血與病邪,促使經脈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刺血可以達到止癢的效果。可以使血脈暢通,從而使得風邪不能保留。刺血還可以緩解麻木作用。用毫針點刺患側肢體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療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氣至的理論為指導的,效果較好。
另外,刺血可以瀉火。如果體內火大就會出現心煩氣躁。口舌生瘡的症狀,適當的刺血可以瀉火緩解症狀。刺血對於治療嘔吐也是很有效的。急性嘔吐大多是食物停滯造成的。刺血可以適當的梳理腸胃積滯下行的作用,故能鎮吐止嘔。
❺ 神經性皮炎如何止癢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為常見皮膚病,多見於成年人,兒童一般不發病。精神因素目前認為是發生本病的主要誘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焦慮不安、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復。局部刺激、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陽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誘發本病的發生。
局部治療可選用純中草葯膏克炎王塗於患處,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止癢、消腫止痛的效果。它適用於各種皮炎的調理與養護。希望可以幫到你
❻ 什麼是放血療法怎麼放血
中國傳統醫學的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內蘊之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針刺放血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
中醫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
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 唐宋時期,針刺放血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 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 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針刺放血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方法分為:點刺(又稱速刺);挑刺(多用於胸背部及耳後部位放血);緩刺(多用於肘部、腘窩部的淺靜脈放血);圍刺(又稱散刺。用於皮膚病等病灶周圍點刺出血)等。在護理方面嚴格提示:體質虛弱、孕婦及凝血機制不良者不採用此法。特別強調手法宜穩、准、輕,而不宜過猛,且放血不可過多。可見,中醫的放血療法在護理中的應用是有嚴格規范的!
(1)高熱降溫:大椎、十宣點刺放血;(2)咽喉腫痛:少商穴點刺放血;(3)頭痛:太陽穴點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點刺放血;(5)全身搔癢:耳後靜脈挑刺放血;(6)神經性皮炎、丹毒、癰癤在病灶周圍及相應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腸炎:曲澤、委中穴緩刺放血。
【此處所列,僅作說明中醫「放血」是有講究的。請勿佯裝己知,擅自模仿!】
特別提示: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暈針現象,應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熱水,並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
對症狀較重者,務必請醫生處理!非專業人員尤其不可盲目應用「放血療法」。
❼ 什麼人不能做放血療法放血療法有什麼功效
什麼人不能做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又稱刺絡療法,是攔仿悔用針刺特定的穴位和人體的某些部位,釋放少量的血液來治療疾病。
放血療法適用於多種疾病,如發熱、咽喉痛、頭痛等。,而且放血療法效果更好。對於不同疾病的患者,放血療法的部位、方法、用針也是不同的。
如果是手指上出血,一般用三棱針,少量出血即可;如果背部出血,需要配合拔罐,這叫拔罐放血。如果在帶狀皰疹的水皰處出血,一般用梅花針扣刺,然後拔罐放血。梅花針是一種特殊的針,針上聚集了很多小三角針,所以刺激面積比較大。
(4)中暑:宣石穴點刺放血;
(5)全身瘙癢:耳後靜脈刺痛出血;
(6)神經性皮炎、丹毒、癰、癤散在病灶周圍及相應部位出血;
(7)急性胃腸炎:慢刺曲澤、胃中穴放血。【這里列大掘舉,只是為了說明中醫「放血」是有講究的。請不要擅自假裝了解和模仿!】
特別建議:中醫放血療法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針暈現象,應立即扶患者平卧,喝熱水,並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
❽ 放血療法
1、放血療法: 用三棱針或注射針頭刺入血絡或腧穴,使得局部血液適量流出,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治 療手段。具有通經活絡、開竅瀉熱、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主要用於實證、熱症、淤血、疼痛等病證。
2、放血療法的作用及適用范圍
放血療法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瀉熱開竅等作用,臨床用於氣滯證、血瘀證、實熱證所致,以疼痛、發熱、腫脹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並常用於急症的治療,有時對疑難雜症有特殊的療效。
《黃帝內經》中40餘篇提及刺絡放血,記載了刺絡放血的名稱、作用、針具、針法、主治、禁忌及機制。《靈樞經》開篇(九針十二原第一):「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宛陳則除之」,「宛」同「淤」,「陳」為「陳舊」,泛指絡脈於阻之類病症,「除」為清除,指清除淤血的刺血療法。即對於絡脈於阻不通引起病證,宜採用三棱針點刺出血,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靈樞經-經脈第十》:「雷公曰:細子無以明其然也。黃帝曰:諸絡脈皆不能經大節之間,必行絕道而出入,復合於皮中,其會皆見於外,故諸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其血,留之發為痹。」針刺絡脈,一般選擇刺他的結節,瀉邪而防治痹痛。
3、放血療法操作
1、針具:一次性三棱針或者一次性注射針頭。
2、消毒:予碘伏或者酒叢茄精、棉簽。
3、放血部位:選取穴位、淤血部位或者於阻的滲卜察血絡。
4、體位:根據選取的穴位採用能充分暴露選取部位的體位,便於醫生操作及出血處理。
5、出血量:出血量的多少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耐受程度、年齡等決定。陽證、實證、熱症、新發病血量可偏多,陰證、虛症、久病出血量宜少。年輕力壯、氣血旺盛可稍多,年老體弱,小兒婦女則偏少。少量出血一般在10滴左右,一般用於手指、腳趾及頭面部的放血,如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麥粒腫等。中等量在5-1mlL左右,主要用於疔、癤、癰腫、急性軟組織扭傷及各種痛症。大量出血超出15ml,不超過400 ml,非專業人士不用。
操作:可採用點刺法弊戚、散刺法、刺絡法、挑刺法。
點刺法:點刺腧穴或者血絡以治療疾病。常用於四肢末端的十宣、十二井和耳尖以及面部的攢竹、上星、印堂、太陽等穴位。
散刺法:在病變部位周圍進行連續點刺來治療疾病,用於局部淤血、血腫、水腫及頑固性癬,散刺以促進淤血、水腫等排出,祛瘀生新的目的。
刺絡法:刺於淺表血絡或者靜脈使血液自然流出或橡皮管及火罐加壓輔助出血。使自然流血停止或者血液由暗紅變鮮紅停止。用於背部腧穴、曲澤、委中豐隆、承山耳背等穴位。
挑刺法:三棱針挑斷皮下纖維組織用於治療疾病的方法。選取挑刺部位,一手捏起皮膚,一手持針刺入皮膚,挑斷皮下部分白色纖維組織。用於治療肩周炎、頸椎病、胃病、失眠等病症。
根據不同需要不同部位選取不同的方法。
4、放血療法的適應症及禁忌症:
適應於內科病:如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後遺症、肝炎、血管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等。外科病:如疔、癤、腫、膿、急性乳腺炎、坐骨神經痛、肩關節炎、跌打扭傷等。婦科:如痛經、閉經、月經不調、不孕症等。五官科疾病:急性扁桃體炎、鼻炎、結膜炎、耳鳴、耳聾等。皮膚科疾病:神經性皮炎、牛皮癬、濕疹、面部痤瘡、帶狀皰疹等。
禁忌症:1、體質虛弱、貧血、低血壓、過度疲勞、精神高度緊張、嚴重的嘔吐腹瀉。
2、孕婦、產後、習慣性流產禁用,經期謹慎,如治療月經病可辯證使用。
3、大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4、皮膚感染、潰瘍、瘢痕血管瘤禁刺患處。
5、嚴重的傳染病熱及嚴重的心、肝、腎、功能損害患者。
6、動脈及血管瘤禁刺。
❾ 神經性皮炎治療方法有什麼
皮膚是我們身體的第一道防線,可以將外界的大顆粒物質過濾出來,但是有的時候對於花粉一類的東西,我們可能會有神經性皮炎的發生,和大家分享一下神經性皮炎的治療方法。
1.方法一:全身治療
(1)對於精神緊張、失眠者,予以地西泮(安定)、氯氮卓(利眠寧)等鎮靜催眠葯。
(2)對與一些刺癢嚴重的患者,這個最好時採用葯物治療。
(3)對泛發性神經性皮炎,且瘙癢劇烈者,可採用普魯卡因(100~300ml/d),加入至5%葡萄糖液500ml靜脈封閉療法可減輕瘙癢,10天算是一個階段,治療兩個階段就會看到效果的。或皮質類固醇激素內服或注射。
2.方法二:葯物治療
⑴抗組織胺葯和鎮靜脈葯:可酌情選用撲爾繁、安其敏、息期敏,苯海拉明、異丙嗪、安定等,以安定止癢。
⑵靜脈用葯:0.25%普魯卡因注射液10~20ml加維生素C500mg靜脈注射;或用普魯卡因4~6mg/kg體重,用生理鹽水配成0.1%溶液加維生素C500~1000mg靜滴。亦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ml靜注。
3.方法三:物理和放射療法
對限局性皮損可酌情選用蠟療、淺層X線照射、32P或90Sr局部貼敷,液氮或二氧化碳雪冷凍等療法。
注意事項
有神經性皮炎的人在生活中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並且要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還要積極的參加體育鍛煉,不要老是用手撓發炎的地方,要保持個人的身體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