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氣熱了,劇烈運動之後,鼻尖癢是怎麼回事
跟我一樣啊,我的鼻子今天早上又癢了,鼻尖癢應該也是外面的皮膚癢吧,我的是輕微的過敏,不知道你是不是,你如果是沒有規律的癢,沒有原因的癢,就可能是過敏,喝點 息斯敏 ,白色的小葯片,應該就沒問題了.不過最好去看醫生.
⑵ 梅雨季忽冷忽熱又濕氣重,鼻子皮膚癢不停這樣做除體濕
梅雨季溫差大且經常下雨,中午熱到汗流浹背,一下子又下場大雨引來涼意陣陣,許多人開始出現鼻過敏,皮膚癢,皮疹的症狀,在臨床上更常與鼻竇炎反復交替發作,還會影響學習、工作及社交活動,不可輕忽。
由於梅雨季節天氣多變,外部寒、濕、熱邪較多,一旦人體受到邪氣的侵襲又無法即時排出,容易導致邪氣在體內及肌表留滯,尤其那些喜歡吃肥甘厚味與辛辣烤炸食物,再加經常喝冰飲、吃冰品、甜食,這更加重了脾胃運化,使脾胃更容易感受寒濕,無法行使正常功能排出水分,使身體內蘊藏濕氣,產生鼻過敏,皮膚癢,皮膚紅疹等症狀。
中醫功補兼施治療身體的濕,改善鼻子與皮膚症狀
中醫將過敏性鼻炎原因歸類為內、外兩個層面,內因多以臟腑功能失調(肺、脾兩臟虛損)為主,與先天遺傳或個人體質有關;外因則多由季節交替、溫濕度變化等外界因素侵襲鼻竅所致。這也正是中醫在處理鼻過敏與皮膚癢時,特別著重內在臟腑功能治療及外界因素消除。
中醫認為,濕、熱是導致皮膚病的主因,跟體質及環境有關。
濕常常是氣候影響,熱則是熬夜、吃太多辛辣物,或本身體質偏熱性狀況(如甲亢、更年期、糖尿病)。中醫認為強化本身臟腑功能,讓水液代謝順暢、不滯留體內,就能改善鼻子與皮膚的過敏症狀。
從水液代謝過程來看,身體的淋巴系統將水液推動至全身;脾主濕,可以把水液運輸代謝散布至全身;肺主皮毛,掌管水道暢通與毛孔的開闔,汗液的蒸散,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通常脾與肺影響水分的調節是比較適合調整體質的切入點,如果身體調節水分的能力不佳,常常是脾氣與肺氣虛的關系。
中醫脾肺雙補,趕走濕氣與鼻過敏
肺氣虛
肺主氣,開竅於鼻,肺氣虛則易受風寒乘虛入侵。肺氣虧虛者不喜吹風,患者往往一早起床,稍微吹到風就噴嚏連連、鼻水流不停,而且經常容易感冒,且平常走路或爬樓梯可能就容易喘促無力。
中醫治療這類患者多以補氣固表、祛散風寒為主,此類患者平時可多飲用補肺氣茶飲:黃芪9g、麥門冬9g、五味子3g,用1000ml水煮滾後小火煮15分鍾,放涼後飲用。
脾氣虛
中醫的脾是指整體消化系統的表現,脾胃運化受到影響的患者,平日飲食可能不定時且營養不均衡,而影響氣血生化,不能上傳水谷精微到肺,致使肺氣偏虛,且影響水液代謝,體內濕氣重。
過敏發作時鼻塞鼻脹明顯、鼻涕清稀而且量特別多,此外也常容易腹瀉、腹脹、常覺頭昏腦筋不清楚,若是兒童患者還可能合並長不高、長不胖等問題。中醫常以補氣健脾、祛濕化痰來治療此類患者。
平時可多服用健脾去濕氣的四神湯來補養脾氣。
瘦肉四神湯
食材:茯苓、芡實、蓮子、山葯各一兩、薏仁一兩半;酌量瘦肉片(依喜好程度添加)、鹽(少量)。
做法:
將茯苓、芡實、山葯、薏仁、蓮子浸泡半小時後再放入適量水中,燉煮1個小時。
然後放入瘦肉再煮10分鍾,加適量的鹽調味。
寒涼傷脾胃、虛火引起皮膚癢,怎麼解?
此外冰冷飲料或食物吃太多,會傷害脾胃消化功能;或壓力大造成脾胃虛弱,就會阻礙水分排出,引起皮膚搔癢、反復發作,這其實是種發炎反應,中醫常常使用清熱利濕葯來改善。清熱葯物多為草葯類,如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藍根。利濕則以澤瀉、茯苓、車前子為主。
避免寒涼飲食、作息少熬夜多運動,有助改善症狀
天氣越來越熱,吃冰真過癮,但對過敏患者,可就會加劇鼻部不舒服、噴嚏不斷、鼻水不止。中醫的脾肺是掌管正氣的產生及水份循環代謝重要角色,外在寒冷飲食會影響脾肺功能,造成濕氣堆積、抵抗力下降,如遇風寒濕冷環境,更加重脾肺寒濕程度,而形成抵抗力低下狀態,讓過敏症狀更趨嚴重。
過敏患者在飲食上要盡量避免生冷水果、冰品、寒涼性飲料;且作息上要減少熬夜且多運動以增加免疫力,如此能有效改善過敏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