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腿上長疙瘩,特別癢
第一:有點像季節性過敏,如果每年春秋會這樣。
第二:如果春夏秋會這樣,尤其是每年三四月份開始,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花粉過敏。
第三:如果一年四季這樣,可能是過敏體質,建議到醫院做一個過敏源檢查,先排除是過敏引起的。
第四:如果腫脹,發硬,還發燙,小心丹毒病:
丹毒多是由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丹毒鏈球菌)引起的,累及皮膚深部組織的一種急性感染性彌漫性皮膚炎症。常見於下肢和面部,往往起病急,皮損處可見片狀紅疹,顏色丹毒多是由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丹毒鏈球菌)引起的,累及皮膚深部組織的一種急性感染性彌漫性皮膚炎症。常見於下肢和面部,往往起病急,皮損處可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界限清楚,按之退色,微微隆起,表面緊張發亮,嚴重者可發生水皰,病變區域有炎症典型表現——紅腫熱痛,同時還可伴有發熱、寒戰等全身性感染表現。好發於盛夏,呈遊走性,每多復發,且發無定處。
總體症狀
該病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不過顏面部及四肢更為多見。一般自感染病菌後有2~5天潛伏期。1.前驅症狀:當患者感染丹毒鏈球菌進入潛伏期後,在發病前數小時常會有一些前驅症狀出現,如突然出現的發熱、頭痛、寒戰、惡心、關節酸痛等全身不適。嚴重者特別是幼兒,可有驚厥、嘔吐和譫妄。2.局部症狀:病變區域表現為紅、腫、熱、痛。皮損處可見紅斑向四周迅速蔓延,形成大片損害,微微隆起,界限清楚,同時皮疹中央會漸漸退色,變成棕黃色並有輕微脫屑。手指按壓可見皮損處紅色消失,手指移開則紅色恢復。受累部位可有觸痛、灼痛,亦可有近淋巴結腫大,伴或不伴淋巴結炎。也可出現膿皰、水皰或小面積的出血性壞死。3.全身症狀:在發病時,患者亦可出現全身性的感染症狀,可有發熱、寒戰、疲乏、食慾不振等。該病可與接觸性皮炎、類丹毒、蜂窩織炎等相鑒別。
自己對照一症狀 ,如果症狀相似,建議去三甲以上的醫院就診,除了醫院開的葯物,如果真的是丹毒,最好的方法是,局部拿消毒後的縫衣針,進行放血,然後拔火罐【此操作雖然不高 一定要找家裡年齡大點的,會用針的,避免出意外,】絕對見效。需要每天一次。
溫馨提示:以上動作有危險,一般人請勿效仿。
如果只是感覺癢的厲害,給你推薦「地虎霜」,治療腳氣,蚊蟲叮咬等皮膚瘙癢,效果特別好,但是不能經常大面積塗抹,這也是一名關系不錯的醫生推薦的,確實好用,尤其是夏天防止蚊蟲叮咬,被蚊蟲叮咬後,塗抹一次就好。
淘寶地虎霜
買送很便宜,你可以試試。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你早日康復!
⑵ 丹毒需要多久才能徹底恢復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
治療丹毒,要選擇一種安全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方法,錦興牌紫外線治療專門治療各類皮膚病!如:皮囊炎、癤、癰,丹囊、玫瑰糖疹,銀屑病、斑禿和早禿、白癜風、慢性潰瘍,帶狀皰疹,異位性皮炎。毛皮紅糠疹,扁平苔癬,小腿靜脈性潰瘍,鱗狀毛囊角化病,急性外陰潰瘍,蕈樣肉芽腫、花斑癬、股癬、手足癬等各種體癬及凍瘡。
錦興牌 ZZ - 2 型紫外線治療儀是採用先進的電子線路,與特製的冷光源石英燈可靠的配合,產生高強度的短波( 253.7nm )及適量的中波( 313nm )紫外線,中、短波紫外線的適量配合是最好的抗炎射線。該產品性能可靠,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價格適宜、多功能等特點,具有國內外領先地位。它以治療各種頑固性及多發性皮膚病為主,同時消毒殺菌。對外科疾病、婦科疾病、兒科疾病、肩頸腰腿痛、內科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都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⑶ 腳的丹毒是怎麼形成的
腳部丹毒分真菌感染造成的,和絲蟲病導致的丹毒樣皮炎,俗稱流火,是絲蟲長期寄生在淋巴管內,造成淋巴管炎的結果,如果是反復發作,發病時又紅又腫,有灼燒感,病灶處有點發燙的感覺的話,就是絲蟲導致的,或者按真菌感染治療,打青黴素後暫時消腫過一段時間又發作的情況下基本就可以判定是絲蟲,具體可以參見網路絲蟲病、淋巴水腫、象皮腿,海群生對微絲蚴和絲蟲成蟲有殺滅作用,伊維菌素對微絲蚴有殺滅作用。
⑷ 丹毒反復發作小腿局部變為墜積性皮炎如何治
最佳答案
丹毒(erysipelas)
參考資料: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醫稱為火丹、流火。
〖臨床特點〗
一、病因: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二、先驅症狀: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三、好發部位:小腿、顏面部。
四、皮損特點: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Fig1。
五、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六、自覺症狀: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
七、預後:復發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復發作可導致象皮腫。
八、實驗檢查:白細胞總數、嗜中性白細胞增高
〖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癬菌疹
〖預防治療〗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症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濕敷,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葯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什麼人易患丹毒?
(1)與體錶慢性病灶有關 顏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病灶而引起,特別是鼻炎患者以及經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則多由足癬或下肢外傷引起。
(2)與機體免疫力降低有關 營養不良、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以及腎性水腫,皆為本病的促發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癬也應積極治療,並且不要養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習慣。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腎性水腫時,更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完好無損。
中醫如何治療丹毒?
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風濕熱諸邪化火而致。其中發於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發生於新生兒或小兒的丹毒,稱赤游丹或游火。辨證論治可分為四型。
(1)風熱火熾證 見於頭面、耳項、臂膊等處,灼紅,重則雙目合縫,不能睜開。伴見口渴引飲,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滑數。治以散風清熱解毒為主,方以化斑解毒湯加減。
(2)肝經鬱火證 發於胸腹、腰背、脅肋、臍周等處,紅腫,向四周擴展,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治以清肝利濕解熱為法,方以柴胡清肝湯加減。
(3)濕熱火盛證 常發於下肢腿股、足背等處,紅腫灼熱,向上蔓延,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行走困難。伴見納少,渴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利濕解毒為法,方以利水滲濕湯加減。
(4)毒熱入營證 重證者范圍較大,可見神昏譫語,躁動不安,惡心嘔吐等諸逆證。治以涼血解毒,清心開竅,方用清溫敗毒飲加減。水煎服,日1劑。神昏譫語者,加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或牛黃清心丸,選用一種。
局部可用清熱解毒之中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馬齒莧、芙蓉葉、綠豆等,任選一種,搗爛外敷,干則換之。中後期紅腫稍退,可改用金黃膏或如意金黃散,蜜水調敷。
對反復發作的丹毒,可服葯預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多飲溫開水。並與健康人隔離,避免接觸。忌食辛辣、葷腥、油膩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
(Erysipelas)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火丹"。
臨床表現
發病前有全身不適、寒戰、惡心等症狀,繼而局部出現邊界的水腫性鮮紅斑,迅速向四周擴大,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自覺灼熱疼痛,可伴發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多見於顏面及小腿部,面部損害發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損害常與腳癬有關。並常有復發傾向,復發時症狀往往較輕。嬰兒多見於腹部,臍部感染有關。愈後遺留有色素沉著。
需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
治療
全身治療
患者應卧床休息並及時對症治療,抗生素以青黴素療效最好,一般用葯2-3天後,體溫常能恢復正常,但需持續用葯2周左右,磺胺類葯亦能取得良好的療效,根據病情必要時可與青黴素同時應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使用四環素、紅黴素等。如果患者為復發性慢性丹毒,應檢查足趾等處有無足癬,檢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處有無感染病灶,並給予相應的處理。對復發性丹毒抗菌葯物應用的時間要適當延長。還可用小劑量X線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兩周1次,共3-4次。
局部治療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軟膏的意義不大。可用適量芙蓉或蒲公英葉搗爛外敷,或用醋酸鋁溶液、雷夫奴爾溶液或馬齒莧煎濕敷,可減輕充血程度及疼痛,肢體部有淋巴水腫時,可試用透明質酸酶或皮質類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損內注射。
⑸ 腿腫了,說是丹毒,丹毒是怎麼回事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發於下肢和面部。其臨床表現為起病急,局部出現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並稍隆起,壓之褪色。皮膚表面緊張熾熱,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燒灼樣痛。伴高熱畏寒及頭痛等。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葯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⑹ 什麼是丹毒一般要多久能痊癒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β-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粘膜的細小傷口入侵所致。丹毒蔓延很快,很少有組織壞死或化膿。
【診斷】
一、發病急劇,常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出疹後症狀可持續存在。
二、好發於顏面及小腿。
三、皮膚損害典型損害為鮮紅、觸痛、灼熱和邊界清楚的硬腫性紅斑。紅腫處可出現水皰、大皰、膿皰或壞疽。也可在原發損害處屢次發作(復發性丹毒)。
四、多次復發者,淋巴管受阻時,日久可形成橡皮腫,多見於小腿。
五、局部淋巴結腫大。
六、常可發現致病的原發灶,如小腿常見足癬,面部常見鼻腔粘膜損害。
【臨床表現】
丹毒的好發部位為下肢和面部。起病急,病人常有頭痛、畏寒、發熱。局部表現為片狀紅疹,顏色鮮紅,蹭較淡,邊緣清楚,並略隆起。手指輕壓可使紅色消退,但在壓力除去後,紅色即很快恢復。在紅腫向四周蔓延時,中央的紅色消退、脫屑,顏色轉為棕黃。紅腫區有時可發生水泡。局部有燒灼樣痛。附近淋巴結常腫大、足癬或血絲蟲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復發作,有時並可導致淋巴水腫,甚至發展為象皮腫。
【鑒別診斷】
一、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史,有痛癢而無觸痛,無全身症狀。
二、蜂窩織炎紅腫境界不清,浸潤深,化膿明顯。
三、血管性水腫好發於組織疏鬆部位,損害為水腫性,邊緣不清,無觸痛。
⑺ 丹毒嚴重嗎
問題一:丹毒對人體都有那些傷害啊? 丹毒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在受傷後一定要給傷口消毒,不要大意,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危害有:
1、丹毒在皮膚上羨頃頃的表現就是局部的像四周擴散,皮膚中央紅色會減退等。
2、如果本身有腳氣等疾病都會是患者的丹毒反復發作,還會對患者造成淋巴阻塞增生。
3、該疾病在患者發燒的時候產生不良的反應,如想吐等症狀。皮膚跟普通人的皮膚顯出不同的顏色,在觸碰式會有發熱,而且還會有壓痛的感覺。
4、丹毒會損害肌膚,兄陸由於丹毒的紅腫是由皮膚局部四周開始蔓延,皮膚局部的中央紅色開始進行消退、脫屑,隨後顏色逐漸轉為棕黃。
5、丹毒容易復發,如果本身就有足癬或者是絲蟲感染這些疾病都會使患者的下肢丹毒容易反復發作。有的時候患者還會造成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致使發生橡皮腿,而且同時還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6、丹毒影響生活和工作,該病經常在患者寒戰、發熱的時候起病,患者可發生全身不舒服、惡心和嘔吐等症狀。
問題二:丹毒病嚴重嗎 及早防治問題不大
問題三:丹毒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厲害 小時候老家很多,俗稱流火丹毒。其實是絲蟲病,防疫站領海群生吃好的
問題四:丹毒怎麼辦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醫稱為火丹、流火。
〖臨床特點〗
一、病因: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二、先驅症狀: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三、好發部位:小腿、顏面部。
四、皮損特點: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Fig1。
五、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六、自覺症狀: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
七、預後:復發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復發作可導致象皮腫。
八、實驗檢查:白細胞總數、嗜中性白細胞增高
〖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癬菌疹
〖預防治療〗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症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濕敷,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 *** 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葯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什麼人易患丹毒?
(1)與體錶慢性病灶有關乎攜 顏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病灶而引起,特別是鼻炎患者以及經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則多由足癬或下肢外傷引起。
(2)與機體免疫力降低有關 營養不良、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以及腎性水腫,皆為本病的促發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癬也應積極治療,並且不要養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習慣。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腎性水腫時,更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完好無損。
中醫如何治療丹毒?
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風濕熱諸邪化火而致。其中發於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發生於新生兒或小兒的丹毒,稱赤游丹或游火。辨證論治可分為四型。
(1)風熱火熾證 見於頭面、耳項、臂膊等處,灼紅,重則雙目合縫,不能睜開。伴見口渴引飲,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滑數。治以散風清熱解毒為主,方以化斑解毒湯加減。
(2)肝經鬱火證 發於胸腹、腰背、脅肋、臍周等處,紅腫,向四周擴展,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治以清肝利濕解熱為法,方以柴胡清肝湯加減。
(3)濕熱火盛證 常發於下肢腿股、足背等處,紅腫灼熱,向上蔓延,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行走困難。伴見納少,渴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利濕解毒為法,方以利水滲濕湯加減。
(4)毒熱入營證 重證者范圍較大,可見神昏譫語,躁動不安,惡心嘔吐等諸逆證。治以涼血解毒,清心開竅,方用清溫敗毒飲加減。水煎服,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