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蟲咬皮炎的常識
1.蟲咬皮炎是什麼症狀
蟲咬皮炎是因被蟲類叮咬,或因接觸某種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常見叮咬人體的害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引外有些蟲的毛,如桑毛蟲,刺毛蟲(俗稱「洋辣子」)的毒毛刺入皮膚也引起發病.蟲咬皮炎的形態與叮咬人體蟲類的不同和個人體質的差異而不同.蚊,蚤叮咬以水腫性丘疹或風團為主;臭蟲叮咬以風團為主;蟎叮咬以水腫性紅斑,丘疹和丘皰疹為主;飛蠓叮咬後初為淤點,繼而迅速出現水腫性丘疹;蜂類叮咬以水腫性紅斑為主.不論哪一種皮疹,在其中心常可找到蟲子叮咬的痕跡或有蜂刺和毒毛.皮疹程度的刺痛.由蚊,臭蟲,蚤,飛蠓等叮咬引起的皮疹,及時塗5 ̄10%氨水或5 ̄10%碳酸氫鈉溶液.黃蜂刺咬應盡可能拔除蜂刺,吸出毒液,塗10%醋酸溶液.局部皮膚瘙癢可搽爐甘石洗劑,或復方薄荷醑.內服苯海拉明,撲爾敏等抗 組織胺葯物.蟎,蚤引起的蟲咬皮炎,治療前須先洗澡,更換清潔的衣服.。
2.如何預防和治療蟲咬性皮炎
你這臨床上稱為「蟲咬性皮炎」。蟲咬皮炎又稱「丘疹性蕁麻疹」,是指被昆蟲、節肢動物叮咬,或因接觸昆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多發於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見的引發皮炎的昆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另外有些毛蟲,如桑毛蟲、刺毛蟲的毒毛刺入皮膚也會引發病症。由於叮咬人體蟲類的種類的不同和被叮咬個人體質的差異,叮咬處會呈現不同的皮膚反應。一般表現為水腫性丘疹、風團、水腫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淤點等,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刺痛、灼疼。不論哪一種皮疹,在患處中心都可找到蟲子叮咬的痕跡或是蜂刺和毒毛,應該盡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蟎、蚤引起的蟲咬皮炎,治療前須先洗澡,更換清潔的衣服。
預防與治療: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換衣被。消滅臭蟲、蚤、虱及其他昆蟲。一旦發現症狀,就應及時用葯。不喝酒及食 *** 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園活動。草席應洗清曬干,減少隱藏在其中的蟎蟲,減少蟲咬的可能。
西醫常規治療方案:
一、抗組胺葯物 撲爾敏 4mg 口服 3次/日
西替利嗪 10 mg 口服 1次/晚
二、激素治療 強的松 15-20mg/日,漸減量。
三、合並感染時可給予抗菌素。
四、爐甘石洗劑
五、局部冷濕敷。
外治法:
1、取雄黃、枯礬各50克,共研成細末,用茶葉水調勻外搽患處,每天3次,連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各類蟲咬引起的皮膚炎症。2、將蚤休100克研成細末,浸泡於50%酒精中,3-5天後取葯液外搽患處,每天4次。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刺毛蟲皮炎和蜂螯引發的皮炎。3、刺血法:在蟲咬皮膚腫脹明顯處,經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再用閃火法拔罐5-10分鍾,滌去惡血。在多數情況下,一次可獲愈。
Ⅱ 夏季蟲咬 當心皮炎爬上身
來源:北京青年報
「夏天夏天悄悄來臨,蚊蟲也光臨,悄咪咪,悄咪咪咬你沒聲音……」又是一年盛夏來,被蚊蟲叮咬在所難免,不過,別以為被不起眼的小蟲子咬一口沒大事,輕則紅腫、發癢,嚴重的則有性命之憂。預防蟲咬皮炎,趕快看過來!
快看看 到底是啥蟲咬了你?
有的人被蚊蟲叮咬後能快速消腫,有的人像皮膚「中毒」似的出現大面積紅腫、硬塊,甚至水皰,感到刺痛、灼熱、奇癢。這種嚴重反應其實是蟲咬皮炎,也稱為「丘疹性蕁麻疹」。通常認為,這種皮炎是皮膚被節肢動物叮咬,注入皮膚的唾液等物質產生了遲發性過敏反應。蟲咬皮炎可由蟎蟲、蚊、蠓、臭蟲、跳蚤、蜂等昆蟲叮咬或毒汁刺激引起。多見於嬰幼兒及兒童,也可見於成人,多發生於春秋季。那麼蟲咬皮炎都有哪些表現呢?
蟎蟲 叮咬常為水腫性風團樣丘疹、丘皰疹或者瘀斑,其上有小水皰,偶爾為大皰。
蚊子 常叮咬嬰幼兒皮膚暴露部位,叮咬後可發生血管性水腫;一般被叮咬後可無反應或者出現風團、瘀點、瘀斑。
蠓 叮咬後感覺劇烈瘙癢,局部瘀點或水腫性紅斑、風團樣丘疹及水皰,可引起全身性過敏反應。
臭蟲 叮咬也會出現劇烈瘙癢、疼痛,皮損中央有針尖大小瘀點、水皰,大片紅斑或紫癜;多次叮咬導致線狀損害,搔抓後留有色素沉著。
跳蚤 叮咬可在吸血處形成帶出血點的紅色斑丘疹,損害往往成群分布;若對跳蚤唾液過敏,則會出現水皰、紅斑等「丘疹性蕁麻疹」表現。
這些「狠角色」 毒你沒商量
桑毛蟲 常見於桑樹及果園,桑毛蟲毒毛刺入皮膚後數小時出現局部劇烈瘙癢,有綠豆至黃豆大小鮮紅色水腫性紅斑或斑丘疹,中間可見一深紅色或者黑色刺入點。若入侵眼部可引起結膜炎、角膜炎。
刺毛蟲 生活在樹林、田野、草地,毒刺刺入皮膚時刺癢、灼痛,稍後可感覺外癢內痛;刺傷部分中心出現米粒大小丘疹黃豆大風團樣皮疹,周圍有水腫性紅斑。若刺傷面積較大或出現反復刺傷,全身症狀嚴重者可致死亡。
隱翅蟲 晝伏夜出,多在夜間有燈光的地方出現,在叮咬皮膚或被拍擊、壓碎時毒液沾染皮膚可致隱翅蟲皮炎,表現為點狀、條索狀紅腫,後出現水皰,皮損周圍可出現鮮紅色丘疹或水皰,常伴瘙癢及灼痛感。重者出現大面積的糜爛層或淺層皮膚壞死。還可出現全身症狀,繼發感染使病情加重。
毒蜂 被其蜇傷後局部立即出現紅腫、水皰並伴明顯疼痛、燒灼感及瘙癢,還可出現惡心、發熱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被咬之後如何處理?
常見蚊蟲叮咬,可使用花露水等塗在叮咬處,也可使用肥皂水塗抹以中和酸性毒液。局部紅腫或瘙癢可用紗布或毛巾包裹冰塊進行冰敷,可減輕不適。
被咬後注意不要用力搔抓,以免皮損破潰導致感染。
若皮疹多發,紅腫明顯,瘙癢劇烈,應及時就醫。瘙癢明顯者可口服抗組胺葯物、依巴斯汀片或外用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可消炎止癢。
遇毒蟲或毒蜂,切勿拍打,應趕跑或撣落蟲體;中毒嚴重有明顯全身症狀應及時就醫,積極搶救,皮下或肌注腎上腺素,予氫化可的松200-400mg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靜脈注射,若繼發感染則予抗炎治療。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預防?首先,要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夏日炎熱,出汗多,恰恰是蚊蟲最喜歡的味道,所以應勤洗澡,枕頭、被褥、涼席勤換洗。室內床縫、地板縫等仔細打掃,防止臭蟲藏匿。
其次,做好防護。睡前放置蚊帳,合理使用驅蚊劑等。外出穿長衣長褲,避免暴露。蚊蟲也愛「夜生活」,所以外出時盡量避免黃昏和夜晚;外出玩耍避免去樹叢、竹林、雨後積水坑等地。
此外,家中寵物要按時驅蟲,定期洗澡。
文/王蕊 藍海冰(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
Ⅲ 蟲咬皮炎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疾病別名
- 4 疾病分類
- 5 疾病概述
- 6 疾病描述
- 7 症狀體征
- 8 疾病病因
- 9 病理生理
- 10 診斷檢查
- 11 治療方案
- 12 特別提示
- 附:
- 1 治療蟲咬皮炎的穴位
1 拼音
chóng yǎo pí yán
2 英文參考
insect dermatitis
3 疾病別名
丘疹性蕁麻疹
4 疾病分類
皮膚性病科
5 疾病概述
蟲咬皮炎又稱「丘疹性蕁麻疹」,是指被昆蟲、節肢動物叮咬,或因接觸昆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多發於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見的引發皮炎的昆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另外有些毛蟲,如桑毛蟲、刺毛蟲的毒毛刺入皮膚也會引發病症。由於叮咬人體蟲類的種類的不同和被叮咬個人體質的差異,叮咬處會呈現不同的皮膚反應。一般表現為水腫性丘疹、風團、水腫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淤點等,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刺痛、灼疼。不論哪一種皮疹,在患處中心都可找到蟲子叮咬的痕跡或是蜂刺和毒毛,應該盡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蟎、蚤引起的蟲咬皮炎,治療前須先洗澡,更換清潔的衣服。
預防與治療: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換衣被。消滅臭蟲、蚤、虱及其他昆蟲。一旦發現症狀,就應及時用葯。不喝酒及食 *** 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園活動。草席應洗清曬干,減少隱藏在其中的蟎蟲,減少蟲咬的可能。
6 疾病描述
蟲咬皮炎又稱「丘疹性蕁麻疹」,是指被昆蟲、節肢動物叮咬,或因接觸昆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多發於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見的引發皮炎的昆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另外有些毛蟲,如桑毛蟲、刺毛蟲的毒毛刺入皮膚也會引發病症。
7 症狀體征
病損處有無劇癢或灼熱疼痛感。在暴露部位是否呈現表面有小膿皰的水腫性條狀病損,或綠豆至黃豆大的紅芹脊色斑丘疹、丘皰疹和風團。
8 疾病病因
詢問發病季節,生活環境,有無殺滅昆蟲史,是否集體發病。
9 病理生理
10 診斷檢查
如疑雀族為毛蟲皮炎,可用透明膠紙粘取病損中毒毛,在顯微鏡下檢查。
11 治療方案
1.隱翅蟲皮炎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用馬齒莧搗爛敷患處。
2.毛蟲皮炎可直接用膠布及早粘去病損上毒毛,外搽消炎止癢葯物。
12 特別提示
本疾病多見於悶熱的叄伏天氣,常在暴露部位的皮膚上出現條狀水腫性紅斑,其上可見針頭大小的密集膿皰,抓破可致糜爛、結痂、有燒灼及癢痛感。
預防蟲咬皮炎嫌歲滲、搞好環境衛生,同時要關好紗窗,蟲咬後要及時用肥皂水洗凈皮膚,局部要濕敷或外搽爐甘石洗劑。
治療蟲咬皮炎的穴位
- 百蟲窠
端上3寸。主治風濕癢疹,下部生瘡,風疹,蕁麻疹,蟲積,蛔蟲病等。拼音:bǎichóngkē代號:E...
- 血海
拼音:xuèhǎi英文:XuèhǎiSP10;GuānyuánCV4;bloodsea概述:血海:1...
- 百蟲窩
端上3寸。主治風濕癢疹,下部生瘡,風疹,蕁麻疹,蟲積,蛔蟲病等。拼音:bǎichóngwō代號:E...
- 血郄
Ⅳ 蟲咬性皮炎什麼症狀
蟲咬皮炎是指昆蟲叮咬人類皮膚而引起的炎性皮膚病。
蟲咬性皮炎又可稱「丘疹性回蕁麻疹」,主要與節肢動物答的叮咬有關,
由於昆蟲種類的不同和機體反應性的差異,
可引起叮咬處不同的皮膚反應。一般為紅色水腫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皰,
黃豆大小,好發於暴露部位和腰周。局部紅腫、丘疹、風團或淤點,
表面可出現水皰及大皰,皮損中心可見叮咬痕跡。刺痛、灼疼、奇癢。
有限局性表皮棘細胞水腫及真皮乳頭水腫,
重者可形成表皮內皰或表皮下皰。用葯方面,
建議使用【克炎王進行塗抹,無刺激,無激素,純天然製成,
每天塗抹2-3次,效果很好的。
Ⅳ 紅色的包,像蚊子咬的上面還有個小水泡,很癢,是怎麼
蟎蟲
蟎蟲咬傷後的皮疹為紅色丘疹、丘皰疹、水皰或丘疹性蕁麻疹樣損害,中央有時可見到蟲咬的瘀點。被蟎蟲咬傷後會產生劇烈瘙癢感,尤以夜間為甚。局部會出現水腫性紅斑等,被叮咬的中央常見有蟲咬的瘀點。蟎蟲皮炎粟米大小至黃豆大小的紅色丘皰疹;或為紫紅色的腫脹或風團,有時可見到蟲咬的痕跡。
跳蚤
跳蚤咬的就不同了,雖然只有一點紅色,但你會發現周圍的皮膚就算不紅摸起來也是硬的,腫脹的,還很癢,肯定是密集的,連成一條線的或者一片的基本就可以肯定是了。
被咬處出現大小不等的斑疹,高出皮膚,一般0.5厘米大小,皮膚過敏者會面積更大,暗紅色,中心有明顯紅點(跳蚤叮咬的口器印跡),搔癢難耐且持續數天
3.隱翅蟲
隱翅蟲皮炎皮損呈線狀或條索狀紅腫,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皰或膿皰,自覺灼熱、疼痛。
4.疥蟲
疥瘡是因疥蟲感染而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疥蟲是一種肉眼看不到的皮膚寄生蟲,成蟲的大小約為 0.3 公釐,寄生在人體皮膚的角質層,特別在人體皺折處及柔軟的地方,包括手指間、腳趾縫、肩胛骨、腕、肘、腋下、腰、屁股等。
5.蠓
蠓俗稱黑蚊,蠓皮炎是蠓蟲叮咬後局部出現瘀點和黃豆大小的風團,奇癢,個別發生水皰,甚至引起丘疹性蕁麻疹
人被蠓叮咬後可出現多種類型皮損。好發於暴露部位,以兩小腿、前臂及耳郭為多見。皮損常為紅斑、風團、水皰或血管性水腫樣等急性期表現;當急性期過後,由於搔抓或蠓的反復叮咬,使病程延長,皮損表現為丘疹性蕁麻疹的亞急性期表現有吸血習性的蠓侵襲人畜,傳播疾病,作為病原體的宿主,是一類重要的醫學昆蟲。蠓類吸血可引起皮膚紅腫,奇癢難忍,搔破之後可因感染而形成大片潰瘍。有很多種類是絲蟲病的中間宿主
Ⅵ 蟲咬性皮炎
蟲咬性皮炎是指被蚊蟲等蟲子叮咬後導致的皮膚炎症,多見於免疫力較低的兒童,在夏季此病多發。一旦患蟲咬性皮炎,皮膚發癢發痛,治療可從外敷和內服入手,避免抓撓患處以免造成感染。
什麼是蟲咬性皮炎
蟲咬性皮炎是指被蚊、蠓蟲、蜂蠍等咬蜇引起的皮膚炎症。一般人也是不會出現皮炎症狀的,但是對於某些過敏體質或者免疫力比較低的兒童,這種疾病在夏秋季節是最常見的。
蟲咬性皮炎會傳染嗎
蟲咬性皮炎是不會傳染的。導致蟲咬性皮炎的昆蟲很多,常見的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等,另外有些毛蟲,如桑毛蟲、刺毛蟲的毒毛刺入皮膚也會引發病症。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蟎蟲,蟎蟲非常小,在自然界無處不在,它既可以直接叮咬皮膚引起蟲咬性皮炎,也可以通過其糞便、唾液等引起皮膚炎症。
蟲咬性皮炎怎麼治
一旦發生蟲咬性皮炎應當及時治療,避免搔抓,症狀較輕的可使用皮炎平、綠葯膏、無極膏、止癢水、依匹斯汀片等,症狀明顯的患者可以加服一些抗組織胺葯物如氯雷他定、撲爾敏、酮替芬等,嚴重的應及時就醫。
在治療上,中醫可根據症狀輕重進行辨證治療:
1、皮損以小出血點、丘疹、皰疹、風團及腫脹為主,同時伴有全身症狀,治宜清熱解毒,方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防風、徐長卿各15克,金銀花、蛇霉10克,將上葯頭煎加水400毫升,煎取100毫升,二煎加水150毫升,煎取50毫升,將兩次所得葯液混合,日1劑分2次口服(7歲以下小兒減半)。
2、如出現頭暈眼花、四肢乏力或頸項發硬、牙關緊閉等表現,治宜清熱解毒、祛風解痙,方用葛根、金銀花各15克,麻黃5克,桂枝、芍葯、炙甘草、生黃芪各6克,生薑9克,防風10克,大棗3枚,煎法、服法同上。伴有煩悶嘔吐者,用安宮牛黃丸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克(7歲以下小兒減半)。
Ⅶ 蠓蟲與蚊子的區別
蠓俗稱黑蚊,蠓皮炎是蠓蟲叮咬後局部出現瘀點和黃豆大小的風團,奇癢,個別發生水皰,甚至引起丘疹性蕁麻疹,
人被蠓叮咬後可出現多種類型皮損。好發於暴露部位,以兩小腿、前臂及耳郭為多見。皮損常為紅斑、風團、水皰或血管性水腫樣等急性期表現;當急性期過後,由於搔抓或蠓的反復叮咬,使病程延長,皮損表現為丘疹性蕁麻疹的亞急性期表現,此期常發生在被叮咬後1個月;3~4個月後,由於反復叮咬和搔抓,皮損可呈結節性癢疹型的慢性期表現,可數年不退。在後2期階段,容易繼發濕疹樣變、苔蘚化或繼發感染。在整過病程中均有劇癢感。
消滅蠓類孳生地,對可疑的蠓類孳生地及棲息場所噴灑殺蟲劑,有良好殺蟲效果。捕殺成蟲可用蜘蛛絲網或在面盆內塗以肥皂沫粘連之。亦可用γ-六氯環己烷煙劑熏殺。
個人防護採用穿長袖衣及鞋襪,盡量減少皮膚外露;午睡及夜間睡覺時要放好蚊帳;白晝不要在河邊洗衣、洗澡,需要時可利用早晚進行;亦可塗搽防蠓油、防蚊油或10%鄰苯二甲酸二甲酯乙醇溶液,可防護1~4h;在皮膚上塗一層肥皂沫亦可防蠓。用上述方法可使蠓皮炎的發病率降到最低限度。
慢性期治療較困難,可選用手術切除、x線照射、電灼、激光、冷凍等療法。亦可採用結節皮損內注射曲安奈德,每周1次,一般2~4次可治癒。選用膚疾寧貼膏或皮炎靈膏外貼亦可收到滿意的療效。
急性期可外搽各種止癢劑,如樟腦、薄荷腦、石炭酸乙醇溶液或洗劑;亦可用1%薄荷爐甘石洗劑。當大批人員被叮咬時,可用熱水浸泡。有水皰者可用2%甲紫液塗搽,以防止繼發感染。有繼發感染時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煎汁外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