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第十一制葯廠的網址
氨苯碸片說明書【化學名】
【英文名】
【成份】
【性狀】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片。
【作用類別】
【葯理毒理】本品為碸類抑菌劑,對麻風桿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大劑量時顯示殺菌作用。其作用機制與磺胺類葯物相似,作用於細菌的二氫葉酸合成酶,干擾葉酸的合成。兩者的抗菌譜相似,均可為氨基苯甲酸所拮抗。本品亦可作為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此外,本品尚具免疫抑製作用,可能與抑制皰疹樣皮炎的作用有關。如長期單用,麻風桿菌易對本品產生耐葯。
【葯代動力學】本品口服後吸收迅速而完全。蛋白結合率為50%~90%。吸收後廣泛分布於全身組織和體液中,以肝、腎的濃度為高,病損皮膚的濃度比正常皮膚高10倍。本品在肝內經N-乙醯轉移酶代謝。患者可分為氨苯碸慢乙醯化型和快乙醯化型,前者服葯後其血葯峰濃度亦較高,易產生不良反應,尤其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但臨床療效未見增加。快乙醯化型患者用葯時可能需要調整劑量。口服後數分鍾即可在血液中測得本品,達峰時間為2~6小時,有時為4~8小時,本品存在肝膽循環,所以排泄緩慢,消除半衰期為10~50小時(平均為28小時)。停葯後本品在血液中仍可持續存在達數周之久。約70%~85%的給葯量以原型和代謝產物自尿中排出,少量經糞便、汗液、唾液、痰液和乳汁排泄。
【適應症】本品與其他抑制麻風葯聯合用於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各種類型麻風和皰疹樣皮炎的治療,也用於膿皰性皮膚病、類天皰瘡、壞死性膿皮病、復發性多軟骨炎、環形肉芽腫、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某些皮膚病變、放線菌性足分支菌病、聚會性痤瘡、銀屑病、帶狀皰疹的治療。可與甲氧苄啶聯合治療肺孢三者聯合用於預防間日瘧。
【用法和用量】1.抑制麻風口服,與一種或多種其他抗麻風葯合用。成人一次50~100mg,一日一次;或按體重一次0.9~1.4mg/kg,一日一次,最高劑量每日200mg。可與開始每日口服12.5~25mg,以後逐漸加量到每日100mg。小兒按體重一次0.9~1.4mg/kg,一日一次。由於本品有蓄積作用,故每服葯6日停葯1日,每服葯10周停葯2周。2.治療皰疹樣皮炎口服,成人起始每日50mg,如症狀未完全抑制,每日劑量可增加至300mg,成人最高劑量每日500mg,待病情控制後減至最低有效維持量。小兒開始按體重一次2m
【不良反應】1.本品治療初期,部分患者可產生輕度不適,如惡心、上腹不適、納差、頭痛、頭暈、失眠、無力等,但不久均可自行消失。2.貧血,可由於溶血、缺鐵或營養不良所致,一般見於治療初期,且能自行糾正。亦可有粒細胞缺乏、白細胞減少等血液系統反應。3.葯疹,嚴重者表現為剝脫性皮炎,如有發熱、淋巴結腫大、肝、腎功能損害和單核細胞增多,稱為「氨苯碸綜合征」。4.急性中毒,一次服用大劑量本品可使血紅蛋白轉為高鐵血紅蛋白,造成組織缺氧、紫紺、中毒性肝炎、腎炎和神經精神等損害,如未及時治療可致死亡。
【禁忌】對本品及磺胺類葯物過敏者、嚴重肝功能損害和精神障礙者禁用。
【注意事項】1.下列情況應慎用本品:嚴重貧血、G-6-PD缺乏、變性血紅蛋白還原酶缺乏症、肝、腎功能減退、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及有精神病史者。2.交叉過敏:碸類葯物之間存在交叉過敏現象。此外,對磺胺類、呋塞米類、噻嗪類、磺醯脲類以及碳酸酐酶抑制葯過敏的患者亦可能對本品發生過敏。3.隨訪檢查:(1)血常規計數,用葯前和治療第一月中每周一次,以後每月一次,連續6個月,以後每半年一次。(2)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測定,如為G-6-PD缺乏者則本品應慎用。(3)肝功能試驗(如尿膽紅素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治療中患者發生食慾減退、惡心或嘔吐時應作測定,如有肝臟損害,應停用本品。(4)腎功能測定,有腎功能減退者在治療中應定期測定腎功能,並據以調整劑量。4.原發性和繼發性耐氨苯碸麻風桿菌菌株日漸增多,本品不宜單獨用於治療麻風,應與利福平、氯法齊明、乙硫異煙胺、丙硫異煙胺、氧氟沙星、米諾環素、克拉黴素等聯合應用。5.皮損查菌陰性者療程6個月,陽性者至少2年或用葯至細菌轉陰。對未定型和結核樣麻風的治療需持續3年,二型麻風需2~10年,瘤型麻風需終身服葯。6.快乙醯化型患者本品的血葯濃度可能很低,需調整劑量。慢乙醯化型患者本品的血葯濃度可能較高,亦需調整劑量。7.腎功能減退患者用葯時需減量,如肌酐清除率低於4ml/min時需測定血葯濃度,無尿患者應停用本品。8.用葯過程中如出現新的或中毒性皮膚發應,應迅速停用本品。但出現麻風反應狀態時不需停葯。9.治療中如出現嚴重「可逆性」發應(I型)或神經炎時,應合用大劑量腎上腺激素。10.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患者應用本品時需減量。11.治療庖疹樣皮炎時,應服用無麩質飲食,連續6個月,使氨苯碸的劑量可減少50%或停用本品。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本品可在乳汁中達有效濃度,對新生兒具預防作用。但碸類葯物在G-6-PD缺乏的新生兒中可能引起溶血性貧血。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前應充分權衡利弊後決定是否採用,如確有應用指征者應在嚴密觀察下應用。
【兒童用葯】兒童用量酌減,一般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無明顯影響。
【老年患者用葯】 老年患者肝腎功能有所減退,用葯量應酌減。
【葯物相互作用】 1.與丙磺舒合用可減少腎小管分泌碸類,使碸類葯物血濃度高而持久,易發生毒性反應。因此在應用丙磺舒的同時或以後需調整碸類的劑量。2.利福平可刺激肝微粒體酶的活性,使本品血葯濃度降低1/7-1/10,故服用利福平的同時或以後應用氨苯碸時需調整後者的劑量。3.本品不宜與骨髓抑制葯物合用,因可加重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的程度,必須合用時應密切觀察對骨髓的毒性。4.本品與其他溶血葯物合用時可加劇溶血反應。5.與甲氧苄啶合用時,兩者的血葯濃度均可增高,其機制可能為:(1)抑制氨苯碸在肝臟的代謝。(2)兩者競爭在腎臟中的排泄,本品血葯濃度增高可加重其不良反應。6.與去羥肌苷合用時可加減少本品的吸收,因為口服去羥肌苷需同時服用緩沖液以中和胃酸,而本品則需在酸性環境中增加吸收,因此如兩者必須同用時應至少間隔2小時。
【葯物過量】 過量服用本品主要導致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溶血、肝腎功能損害和精神障礙。逾量的處理:(1)洗胃,給予活性炭30g,同時給予瀉葯每6小時1次,至少持續24~48小時。(2)緊急情況下,對正常及變性血紅蛋白還原酶缺乏的患者用亞甲藍1~2mg/kg緩慢靜注,如變性血紅蛋白重性積蓄,可重復注射。(3)非緊急情況時,用亞甲藍3~5mg/kg,每4~6小時口服1次,但G-6-PD缺乏患者不能使用。亦可用活性炭,即使在使用本品數小時後仍可應用。
【規格】
【貯藏】密封保存。
【包裝】
【有效期】
生產廠家:氨苯碸片 上海華氏制葯有限公司天平制葯廠 國葯准字H31020508
氨苯碸片 上海華氏制葯有限公司天平制葯廠 國葯准字H31020480
氨苯碸片 廣州市花城制葯廠 國葯准字H44020442
氨苯碸片 廣州白雲山光華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國葯准字H44020400
氨苯碸片 廣州白雲山光華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國葯准字H44020125
氨苯碸片 昆明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葯准字H53021127
氨苯碸片 昆明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葯准字H53021126
B. 怎麼才能治好皮膚病
那要看你自己的皮膚嚴不嚴重?如果是那種頑固性的皮膚病,那護理應該放在第一位
C. 皰疹樣皮炎的治療方法,皰疹樣皮炎怎麼辦
皮炎病因1、神復經精神因素:負面制情緒以及情緒的波動,是導致神經性皮炎產生或者加重的主要原因。如果精神過度興奮、過度憂郁、過分緊張、壓力較大或神經衰弱的時候,大腦皮層的調節功能會因此而變得紊亂,全身的神經系統會受到影響,導致皮膚出現異常反應。要注意睡眠,釋放壓力,不要有心理負擔。
2、外界刺激因素:包括了飲食、葯物、以及外界的刺激和摩擦。飲食方面,喝酒、辛辣刺激食物、海鮮、刺激神經的抗非,都可導致病情產生,而外界刺激即使微弱如內褲的長期摩擦也是皮炎產生的原因。
D. 皰疹樣皮炎在濟南皮膚病研究所治療並確診的治療辦法就...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建議你使用曲咪新乳膏治療
建議你禁止癢了就撓平時注意禁食海鮮.狗肉.牛羊肉.魚.蝦.蟹.蠶蛹及各種刺激性食品飲食宜清淡.可適當吃些水果.補充多種維生素
E. 我的腳上和腿上起大水泡特別癢是泡疹嗎應該怎樣治療謝謝了
問題分析:
目前伴有劇烈的瘙癢,通常有二種情況,一是皰疹樣皮炎專,多與機體免疫有關屬,二是皮膚皰疹,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
意見建議:
建議到皮膚科檢查一下,可以進行皰液的病毒學檢查,如為皰疹,需外用抗病毒葯膏治療,如阿昔洛韋,如沒有病毒,可外用鹵米松、安隆等類固醇激素葯膏。
F. 皰疹的最好治療方法
皰疹,一是指肌膚外表呈現的黃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皰,常成片呈現,里邊充溢液體。那麼,你知道患上皰疹要採取怎樣的治療嗎?》下面我就和我們分享皰疹的最佳醫治辦法,希望對我們有協助!
皰疹的最好西醫治療 方法
(一)中葯抑制療法
外用皰力康葯物中富含活性極強的蛋白溶解酶,能快速溶解皰疹病毒的蛋白外殼,使葯物成份迅速進入病毒內部破壞基因鏈。抑制病毒的DNA多聚酶活性,使其無法繁殖、徹底治癒。
(二)抗病毒葯物治療
1.無環鳥苷(ACV):近年來新開發出無環鳥苷的類似物,如萬乃洛韋(valaciclovir)、法昔洛韋片(famicidovir)、中葯皰力康(paolikang)等,具有療效確切、生物利用度高、用量小、半衰期長、服葯次數少等優點,已有 報告 用於生殖器皰疹的治療。
(三)疫苗與免疫抑制劑
對嚴重的原發性生殖器皰疹和反復發作的病人,可試用非特異性疫苗如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以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但其效果不太可靠,有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的病人慎用。
(四)免疫增強劑
對復發性生殖器皰疹患者,可採用免疫增強劑以提高機體免疫調節功能。
(五)中葯外治法
中葯乳膏皰力康局部症狀外用,30天即可消除,增加鍛煉不可懈怠。
皰疹的最好中醫治療方法1分部療法
上部:指頸部以上至頭面,治以清熱瀉火、平肝涼血為主,方用銀翹三黃湯(黃連、黃芩、人中黃、丹皮、銀花、連翹、紫草、大青葉)加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脅,治以清肝瀉火,理氣止痛,方用銀翹三黃湯加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方用銀翹三黃湯加黃柏。
2拔罐治療帶狀皰疹
火針加拔罐治療急性帶狀皰疹技術(火針贊刺法)是匯集了火針療法、刺血療法、火罐療法與贊刺針法等傳統針灸方法的優勢特色,本法以火針、火罐作為主要器械,結合了火針燒針法、火針刺法、贊刺針法與拔火罐法的操作手法。
古方中醫專業人士介紹:選用七星針一枚、三棱針一枚、玻璃火罐4~6個、消毒紗布若干。選穴為患處四周、耳部風溪穴(於耳輪結節前方指區和腕區之間)和相應部位敏感點。
操作:先針患處四周,後針耳穴。患處皮膚充分暴露,碘伏消毒後,術者左手拇食指綳緊患處四周皮膚,若局部小紅點(水皰)散在且少,可提捏局部皮膚,右手握七星針後端,食指壓在針柄上,使用手腕之力,快速叩刺患部四周皮膚,使皮膚隱隱出血。術後視叩刺面積大小選適當型號玻璃火罐,用閃火法以患處為中心吸附於叩刺部位,使罐內出血數毫升至十幾毫升不等。
起罐後用紗布將污血擦凈;再用按壓法找出耳部相應部位敏感點和風溪穴,消毒後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針點刺,擠出少許血液用干棉球拭去。逐日1次,耳部穴位左右輪換。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由肝經鬱火和脾經濕熱內蘊,復感火熱時邪,濕熱蘊蒸侵淫肌膚經絡而發。採用刺血拔罐加耳穴點刺治療該病確有良效,尤其是對於初期帶狀皰疹,七星針用強刺激手法刺後,即可見出血點,再用火罐吸出針孔內瘀血,具有活血化瘀,宣瀉濕熱火毒,以達“通則不痛”之功。
3驗方
蛇丹湯:大青葉、板藍根各60克,紫草10克,黃芩10克,金銀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劑。痛劇者加乳香、沒葯各10克,癢甚者加白蘚皮、地膚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開水溶化,塗患處,每日2~3次。
三紫湯:紫草、紫參、紫花地丁、車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參、大青葉、甘草。
帶疹湯:丹參、白芍、柴胡、板藍根、半枝蓮、秦艽、龍膽草、當歸、梔子、黃芩、玄胡、甘草。
紫蘭白赤湯:紫草、板藍根、白蘚皮、赤芍、丹皮、蟬衣、薄荷、苡仁、苦參。
4中成葯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溫開水送服。一般服葯後當晚疼痛可減輕,次日患處皰疹顏色變暗,3~5日可愈。
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溫開水或黃酒送服,一般服葯後1~2天疼痛減輕或消失,2~3天皰疹開始消退,4~6天水皰變干結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適量,用凡士林調成糊狀,外敷於患處,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狀。
5外治法
生大黃、川黃柏、川黃連各30克,制乳香、制沒葯各5克。上葯共研為細末,加適量濃茶水,調成糊狀外敷患處。
七葉一枝花鮮塊莖搗爛塗患處,一般半小時後熱減痛止,1~2次皰疹可消退。
鮮馬齒莧12克洗凈,搗爛成糊狀敷患處,每日換葯2次。
大黃30克,黃柏30克,飛滑石21克,青黛60克,冰片5克,甘草10克。共研細末後混勻,加凡士林調膏備用,外敷患處。
大葉桉水煎製成10%溶液,用紗布浸葯液濕敷患處。
用柿子液塗搽於皮疹及周圍痛處,每日3次。治療64例,結果平均3。2~4。7天皮疹消退,平均3~4天神經痛消失。
6針灸療法
針刺取穴合谷(雙側)、支溝、陽陵泉(均用患側),局部病灶採用圍針,以病損大小決定圍針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離皰疹0。5寸處呈15度角刺入,均用瀉法。
取穴內關、陽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圍卧針平刺,留針30分鍾,每日1次;若後遺症持續疼痛不止者,加支溝,或加耳針刺肝區,埋針3天。
臨床發現帶狀皰疹發病率在逐年上升。尤其是艾滋病的發病過程中,出現帶狀皰疹的幾率更高,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恐慌,但絕大多數帶狀皰疹的出現與艾滋病無必然相關性。
值得注意的是,當今對此病的一般性臨床報道較多,但實驗研究進展較慢,從而影響了新葯開發的進度。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以篩選、開發出療效更好的新葯
7艾灸治療帶狀皰疹
艾灸療法簡稱灸法,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葯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葯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法.中醫上講這個帶狀皰疹就是體內的濕毒排除體外的一種表現,通過艾灸治療把病毒排出體外就可以了。
常用穴位:阿是穴(患處)。
操作方法:可選艾炷直接灸,於皮疹的兩端 及分叉處施行,灸量為患者有灼熱感、能耐受為 度,此法適用於成年人和皮疹宜放置艾炷的部 位。亦可選艾條熨熱灸,即視皮疹(損)大小,用 清艾條2、3支點燃後,在局部行迴旋灸,至皮損 部充血發紅,疼痛瘙癢消失為度,時間約20-30 分鍾。
此法適用於小孩或皮疹位置不宜放置艾 炷的部位。每天1次,神經痛及皮疹局部辣痛厲 害者,每天進行2次,少數患者亦可進行3次,10次為一療程,連續1個半療程。
原理:帶狀皰疹乃由火熱毒邪郁於皮膚,經 絡阻滯,氣血壅遏而發病。採用艾灸阿是穴治 療,以疏通局部血絡,以熱引熱,引邪發散,拔引 郁毒。此外,艾條作為一種溫熱刺激具有活血消 炎的作用。
8刺血療法帶狀皰疹
刺血療法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通過放血祛除邪氣而達到和調氣血、平衡陰陽和恢復正氣目的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
【病因】多因肝膽風熱或濕熱內蘊,客於肌膚所致。
【症狀】起病突然,患部先出現帶索狀、刺痛、灼熱,水泡大小如綠豆或黃豆樣,累累如貫珠,聚集一處或數處,沿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但多局限身體一側,基底發紅,皰群之間皮膚正常。皰液初為透明,漸轉渾濁,間有出血。初起多伴有輕度發熱,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臨床所見,本病有干濕不同,紅黃之異。干者色紅,多屬肝膽風熱;濕者色黃,多屬肝脾濕熱。
【療法】紅腫處及簇集水皰群的周圍皮膚。若伴發熱或皰疹重者配足三里、曲池、血海等穴。
方法:用圍刺放血法。圍繞紅腫處及簇集水皰群的周圍皮膚,用三棱針或毫針點刺,每隔1-2厘米點刺一下,見出血即可。也可用兩手輕輕擠壓點刺處見有出血,其目的使其惡血出盡,以消腫痛。若伴有發熱或皰疹重者,可在配穴上用毫針施針,用平補平瀉法,留針15分鍾。如見皰疹潰破,針後塗龍膽紫葯水,外敷消毒紗布,即可防止感染。隔日治療1次,至愈為度。
皰疹的病因棘層松解(30%):
由於表皮細胞間橋(橋粒及張力細絲等)的變性,細胞間失去了緊密的聯系而成松解狀態,因此形成表皮內的裂隙、水瘡或大抱。導致棘層松解的原因有自身免疫因素,如天皰疹。遺傳因素引起的棘層松解見於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癌瘡、毛囊角化病。
基底細胞液化(20%):
基地細胞液化指表皮基底細胞發生空泡化或破碎,重者基底細胞層消失,棘細胞直接與真皮接觸,免疫、遺傳及葯物過敏常是導致基底細胞液化的原因,見於遺傳性大癌性表皮鬆解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等。基底膜病變原因為自身免疫及遺傳,由於基底膜病變引起的水痢疾病有大癌性類天皰疹、妊娠皰疹、皰疹樣皮炎等。
氣球變性及網狀變性(15%):
由於細胞內水腫,表皮細胞體積增大,形成氣球狀,細胞膨脹破裂、鄰近殘留的胞膜聯成多數網狀中隔,最後形成多房性水瘡,多見於病毒感染性皮膚病。
海綿水腫(15%):
由於細胞間液體增加使細胞間隙增寬而形成水瘡,見於濕疹,接觸性皮炎、汗皰疹等。
血管炎(10%):
多屬免疫復合物型變態反應所致,由於組織發生炎症壞死而形成水瘡如變應性血管炎。白塞病、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等。
表皮顆粒狀變性(5%):
又稱表皮鬆解性角化過度,見於魚鱗病。
表皮壞死剝脫(5%):
由於葯物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使表皮壞死松解,表皮剝脫,見於大皰性表皮鬆解性葯疹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綜合征。
看了皰疹的最好治療方法的人還看:
1. 病毒皰疹的治療方法
2. 快速治療帶狀皰疹的方法
3. 帶狀孢疹的成因與治療
4. 疥瘡的最佳治療方法
G. 身上長了一些很癢的血皰疹是怎麼回事
皰疹樣皮炎
Dermatitis herpetiformis (Duhring)
本病皮疹具有多形性、伴有劇癢的一種慢性良性皮膚病。
病因:
病因不明,下列因素可能和發病有關.
1.自身免疫病:用直接免疫熒光檢查,本病皮損的表皮和真皮交界處有IgA免疫復合體和補體呈顆狀粒沉著。在真皮淺層的膠原纖維和血管壁也有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沉著。
2.腸道症狀:病變主要發生在空腸粘膜,腸絨毛萎縮變平,腸功能異常。食用含有谷膠(gluten)食物症狀則多加重。谷膠亦稱谷蛋白俗稱麵筋,小麥、大麥中含有較多。在治療本病時,如服用無谷膠食物可使少數病例皮損完全消失。
臨床表現:
本病多發於成年人,在兒童亦可發生。一種慢性、多形性、劇烈瘙癢性皰疹病。皮疹呈多形性、紅斑、丘皰疹、風團、皰疹、血皰、呈環形分布。相互融合形成匍行性或地圖形。皮疹以緊張之皰疹為主,不容易破裂。 Nikolsky氏征陰性。搔破後形成糜爛、結痂。治療後留有色素沉著。不侵犯粘膜。
診斷:
1.多形性皮疹,環形分布,劇烈瘙癢,不侵犯粘膜。
2.Nikolsky氏征陰性。
3.對碘過敏(10-50%碘化鉀軟膏斑貼試驗出現紅斑或小水皰)。
4.血中嗜酸細胞增高,皰液細胞塗片有較多的嗜酸性白細胞。
5.免疫熒光檢查:直接法檢查真皮乳頭部有IgA顆粒狀沉著。表皮基底膜部IgA 、C3線狀沉著。
6.HLA B8發生率約80%,而DW3近90%。
7.合並谷膠(gluten)過敏性腸炎。
8.病理:早期真皮乳頭頂部毛細血管周圍有較多嗜中性及嗜酸性白細胞浸潤,形成小膿腫或形成多房性水皰。隨著滲出加重融合成表皮下大皰,內容物為嗜酸性白細胞,真皮有炎性細胞浸潤。
治療;
1.注意飲食:給予低鹽,避免吃含有碘劑的飲食。同時注意給予無谷膠的飲食。
2.氨苯碸(diamino diphenylsulfone):D.D.S是治療本病首選產品,50-100mg每日三次。維持量25-50mg每日三次。
3.磺胺吡啶(Snlfapyridine):對本病有效,但本葯趨於淘汰,市售很少,故目前多用長效磺胺為SMZco 代替。
4.皮質激素:多輔以氨苯碸治療,一般常用強的松40mg/日。
5.中西醫治劑:清熱除濕,疏風止癢,方用防風10克、生苡米15克、生枳殼10克,生白術10克,生黃柏10克,車前子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發燒加生石膏,脾虛明顯者加山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