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非特異性皮炎忌什麼食物
皮炎患者需忌食刺激性食物及發物,如:白酒、蔥、姜、蒜、辣椒、花椒、胡椒、海鮮、牛肉、羊肉、狗肉、驢肉、鵝肉、鵝蛋、竹筍、芥菜、南瓜、菠菜、韭菜、桃子、杏、芒果、荔枝等。另外油炸及燒烤食物也不宜食用。
適合皮炎患者食用的食物:
綠豆:主治暑熱煩渴、濕熱泄瀉、水腫腹脹、瘡瘍腫毒、丹毒癤腫、痘疹、痄腮、金石砒霜草木中毒者。
赤小豆:能利濕消癰腫、清熱退黃、解毒排膿。
荸薺:能生津潤肺、化痰利腸、通淋利尿、消癰解毒、涼血化濕、消食除脹。
甘蔗: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嘔、滋陰潤燥。
胡蘿卜:能補肝明目,清熱解毒、消谷和中、去邪熱氣。
馬齒莧:能清熱解毒,散血消腫。主治熱痢膿血、癰腫惡瘡、丹毒、痕癧。
薏米: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之功能。
『貳』 外陰白色病變有什麼治療方法
外陰白色病變包括由於各種因素影響所致之外陰部皮膚及粘膜的不同程度變白及(或)粗糙、萎縮的狀態。1975年國際外陰病研究會改稱「外陰白斑」為「慢性外陰營養不良」,並根據其組織病理變化的不同而分為增生型營養不良(包括無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兩類)、硬化苔蘚型營養不良、混合型營養不良(亦包括無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兩類)三種類型。
外陰瘙癢為本病主要症狀,搔抓可造成局部破潰與感染而出現燒灼感、疼痛、流液。增生型皮膚增厚似皮革,粗糙,或有鱗屑、濕疹樣改變,表面顏色多暗紅或粉紅,夾雜有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塊;硬化苔蘚型皮膚或粘膜變白變薄,甚至裂開,陰道口萎縮者可致性交痛;混合型是在外陰萎縮的基礎上又有增厚的斑塊或疣狀增生灶。各型均以病檢為主要診斷依據。
西醫治療可內服維生素A、B2、B6、魚甘油等;局部用葯以止癢、消炎、潤膚和改善局部營養為目的,用葯應依據病理類型。如增生型可用膚輕松、氫化可的松等軟膏塗擦;硬化苔蘚型給予1~2%丙酸睾丸酮魚甘油軟膏;混合型則用丙酸睾素軟膏與可的松軟膏合用或先後使用。氦氖激光照射對外陰硬萎有一定療效。
本病一般屬中醫「陰癢」、「陰蝕」等病證范疇。其發病機理,常因肝腎陰血不足,不能滋養陰器,血虛生風化燥,而致陰部奇癢難忍;或因脾氣虧虛,一則氣虛血少,不能滋養陰部,脾虛又可生濕,流注於下,形成氣血不足而濕濁停滯的虛實夾雜局面;或因濕熱內盛,熱蘊陰部肌膚而致陰癢陰腫;久病入絡,氣血運行不暢而成瘀滯,與濕濁相互膠結,而見苔癬、奇癢、乾裂諸候,且經久難愈。治療當結合病因病機,或滋養肝腎,養血熄風止癢;或清熱利濕,祛風止癢;或活血化瘀軟堅;或健脾祛濕殺蟲等。
本節選介消斑膏丸方、蛇桑坐浴方等治療外陰白色病變驗方共13首。
1.消斑膏丸方【葯物組成】①外用消斑膏:A、消斑膏1號:補骨脂、仙靈脾各9g,生狼毒、白蘚皮各6g,蛇床子、徐長卿各15g,薄荷1g。用其酒精滲出液,回收濃縮後,製成霜劑;B、消斑膏2號:即1號去薄荷,加0.1%強的松粉拌勻而成(製法同上);C、消斑膏3號:即1號去狼毒、薄荷,加白花蛇舌草、一枝黃花各30g(製法同上);D、消斑膏4號:即1號去薄荷加丙酸睾丸酮做成0.2%的霜劑(製法同上)。
②內服消斑丸:黃芪、丹參、當歸、菟絲子、仙靈脾、白蒺藜各3g,白蘚皮4g,木香0.2g。共研細末,做成蜜丸或煎成湯劑(以上為1日量)。
【治療方法】①外用消斑膏:1號適用於外陰無破潰或皸裂者;2號適用於對1號有過敏反應但無癌變可能者;3號適用於局部有感染、破潰或皸裂,或有黴菌,滴蟲感染者;4號適用於外陰萎縮或有粘連者。
以上軟膏均每日外塗陰部1~2次。
②內服消斑丸:每日2次,每次10g。所有病例均服此丸。
膏劑外用和丸劑內服,均以3個月為1療程。一般用葯1~3個療程。
【功效主治】外用消斑膏重在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腎溫陽;內服消斑丸功可益氣養血、活血化瘀、補腎、殺蟲、祛濕。兩方內外合治,主治外陰白色病變(包括外陰硬化性萎縮性苔癬,外陰皮炎、外陰非典型增生等)。
【臨床運用】本組82例,其中硬化性萎縮性苔癬33例,外陰皮炎28例,非典型增生4例。經用上方治療,結果:痊癒18例(21.9%);顯效40例(48.8%),其中21例(52.5%)病變范圍有不同程度縮小;好轉19例(23.2%);無效5例(6.1%)。總有效率為93.9%。其中以硬化性萎縮性苔癬的療效最高(95.0%)。治療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2年。治療2個療程的療效比1個療程者要好,但治療3個療程未再有明顯提高。此外,持續用葯比間斷用葯療效要好。
【經驗體會】本組方葯內外合治,既能補氣養血、補腎以治本,又能清熱祛風、除濕殺蟲止癢以治標,總有效率達93.9%。但治癒率還不夠高,且停葯後容易復發(如治癒的18例中,有6例於停葯2個月~1年有反復)。因此,如何進一步選擇方葯、改進劑型、縮短療程,尚需觀察研究,以期不斷提高治癒率。
【方劑來源】馬苗娟,等.中葯治療外陰白色病變82例臨床觀察.中醫雜志,1983,(12):18.2.蛇桑坐浴方【葯物組成】蛇床子、桑葉各30g,紅花、紫草各20g,石菖蒲15g。
加減變化:濕熱下注型:主方加黃柏15g,白頭翁25g;肝腎不足型:主方加肉蓯蓉30g,艾葉20g;肝腎不足兼濕熱下注型:主方加防風、乳香、沒葯各20g,皂刺15g。
【治療方法】①中葯坐浴:以上方水煎每日坐浴15分鍾,15日為1個療程。
②電熱針治療:採用本院自製DR2-l型電熱針儀。以2%碘酒及75%酒精消毒針具15分針備用,用半導體點溫計測治療前後溫度,針刺病變處(也可從健康皮膚進針直達病變區)。電流量為55~110mA,行針30分鍾。同時配合針會陰、曲骨、中極穴位治療。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個別患者針刺前用0.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針法:對增生型以淺刺為宜,萎縮型以深刺為宜。
⑧外用葯:病變局部塗紫草油,能保護皮膚,預防皸裂。製法:紫草10g洗凈晾乾,放入香油或胡麻油100ml,浸泡7天,取出消毒後使用。
④內服中葯:對非典型增生型用山慈姑、山豆根各30g,半枝蓮25g,鹿角霜、蜂房各15g,每日1次。水煎服。15日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以電熱針疏通經絡,調整氣血。用中葯清熱利濕止癢。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臨床運用】用電熱針為主,配合中葯坐浴,外塗和內服。治療外陰白色病變156例。根據病理診斷標准診斷,增生性營養不良53例,萎縮性69例,混合型34例。按中醫辨證分型。肝腎不足型81例,治癒67例,佔82.72%;好轉14例,佔17.28%。濕熱下注型31例,治癒26例,佔83.87%;好轉5例,佔16.13%。肝腎不足兼濕熱下注型44例,治癒32例。佔72.13%,好轉12例,佔27.27%。治癒標准為:症狀和體征全部消失,外陰皮膚自身比色正常。微循環血管象增多,組織切片炎症消失,成纖維細胞增多,彈力絲及膠原纖維增多,血管豐富。
【經驗體會】根據電熱針具有疏通經絡,調整氣血,將熱效應直接引入病灶,其散熱途徑由深部到淺表的優點,採用局部針刺並配合其他穴位進行治療,收到良好效果。主要配穴會陰為沖任督脈交會,可調理沖任、調和陰陽,曲骨,中極均屬任脈,刺之可通調沖任氣血,改善微循環及局部營養狀態。同時加用中葯,自可提高療效。本組非典型增生一級患者,經過治療後嚴密觀察,無1例癌變。說明非典型增生是可逆的。
【方劑來源】沈秋華,等.電熱針為主治療女陰營養不良.中西醫結合雜志,1988,(1):27。
3.中西結合方【葯物組成】①中葯:丹參注射液。②西葯:維生素AD膠丸、維生素E。
【治療方法】①取穴橫骨、曲骨、陰阜、阿是穴消毒後,用5號注射針頭於穴位處斜刺進針約1~2cm,刺後病人感酸脹沉重時,在穴位兩側分別緩慢注入丹參注射液1~2ml,每4天注射1次,10次為1療程。不愈者可繼續穴注,直至痊癒。
②維生素AD膠丸每次1丸,每日3次;維生素E100mg,每日3次。均口服。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抗菌消炎。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臨床運用】本組30例,經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後,總有效率達90%。如一典型病例,經用丹參注射液穴注9次,並服西葯,後康復如常人。
【經驗體會】針對外陰白色病變的致病特點,選用丹參注射液,能活血化瘀,抗菌消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改善局部營養狀況。加用西葯,又可增強療效。經臨床觀察,本方效果較好,但對活檢證實為不典型增生或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應作單純性外陰切除術,而施用本法不能獲效。
【方劑來源】陳燕,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外陰白色病變30例小結.江蘇中醫1990,(5):12.4.辨證系列方【葯物組成】①內服方:a、肝經濕熱型:龍膽草、當歸、淫羊藿、補骨脂各20g,柴胡、黃芩、生地、車前子(包)各30g,梔子、川芎、澤瀉各15g,甘草9g。每周服2劑,每劑用2日。b、腎陽虛衰型:熟地、山葯各30g,當歸、菟絲子、補骨脂、淫羊藿各20g,山茱萸、杜仲各15g,制附子、甘草各9g,肉桂6g。用法同前。c、肝腎陰虛型:枸杞子、菊花、澤瀉各95g,熟地、菟絲子、山葯各30g,川芎、黃柏各12g,山茱萸、當歸、補骨脂、茯苓、丹皮各20g。用法同前。
②外陰濕敷方:當歸、苦參、蛇床子、菟絲子、地膚子、蒼耳子、百蒺藜各30g,補骨脂、紫荊皮各20g,淫羊藿、皂角各15g。煎3次合為1500ml,為3天用量。局封的第2天開始濕敷。每日用500m1分2次於病損區熱敷,保溫30分鍾。
③局部封閉:當歸注射液2ml,維生素B122ml,2%普魯卡因4ml,地塞米松注射液4mg,混勻,分別在陰蒂注入葯液1/4量。然後將針頭轉向兩側小陰唇各注葯1/4量。將餘1/4葯液注入陰道後聯合或肛門周圍病損區。如病變范圍較大。可酌情增加葯量1~2倍,緩慢注入病損皮下。每周封閉1次。如皮膚粘膜有破潰者,上述葯中加入慶大黴素4萬單位。外陰萎縮者,皮下加註丙酸睾丸酮25~50mg。
【治療方法】全部病例同時採用以上三種方法治療。4周為1個療程,經期停止治療。
【功效主治】外用方功能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消腫止癢。內服方則根據證型具有清利濕熱,補腎壯陽,調養肝腎等不同作用。主治外陰白色病變、外陰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
【臨床運用】本組病例23例,肝經濕熱型11例,其中硬萎6例,外陰皮炎4例,神經性皮炎1例;腎陽虛衰型3例,均為硬萎;肝腎陰虛型9例,其中硬萎5例,外陰皮炎2例,皮炎並白癜風1例,扁平苔癬1例。治療結果:痊癒(瘙癢控制,皮膚色澤和彈性逐漸恢復,病理轉正常)12例;顯效(瘙癢控制,皮膚部分色澤加深)10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7%。其中2個0療程基本痊癒者7例。3~4個療程痊癒者5例。痊癒12例中有9例復查病理,皮膚恢復正常,隨訪1~4年無復發。
【經驗體會】內服辨證方的同時,局部封閉選用地塞米松軟化組織,松解粘連。維生素B12改善神經功能。丙酸睾丸酮擴張血管,促進蛋白合成。外陰濕敷劑中選用有性激素樣作用的菟絲子、補骨脂、蛇床子和淫羊藿。白蒺藜有抗癌和祛白斑之作用,補骨脂可加深皮膚色澤。紫荊皮、苦參、蛇床子有止癢、消腫、清熱解毒作用。當歸、皂角活血通絡。中西葯協同作用,葯物直達病所,能改善病損區的微循環,增加細胞營養,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
【方劑來源】郝耀堂.外陰白色病損23例治療體會.中西醫結合雜志,1989,(3):173.5.外陰消斑方【葯物組成】①內服方:白蘚皮、薏苡仁、赤芍、丹皮、黃柏、丹參、土茯苓、蟬蛻、白花蛇舌草、貫眾(包煎)、夏枯草、生地各12g。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12、己烯雌酚。
②外洗方:雄黃15g,苦參、蛇床子、鶴虱各50g。
③外塗葯:爐甘石洗劑。
【治療方法】內服方日1劑。維生素E50mg,維生素B120mg,每日3次。維生素B12500~1000mg,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也可口服少量己烯雌酚。外洗方水煎取濾汁,入盆內坐浴,先熏後洗,每日2次,每次20分鍾。中葯坐浴後,外塗葯擦於患處,每日2次。
【功效主治】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臨床運用】曾治李某,女,27歲,幹部,自述近一年來外陰瘙癢難忍,夜間加劇,影響睡眠,白帶多,色黃有腥味。婦科檢查見外陰部有紅腫和局限性的白色病變,小陰唇粘膜變厚變白,皮膚乾燥,彈性輕度降低,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診為外陰白斑病(濕熱下注所致)。治以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止癢為法。另外用外洗方,每日坐浴2次,浴後外敷爐甘石洗劑於患處。而葯物治療常規肌注和口服維生素類葯物。上方加減,連續用葯2個月余而痊癒。
【經驗體會】外陰白斑究其病源與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肝腎陰虧,或郁化熱,可使熱邪內蘊;外感濕邪,或脾虛失運,可使濕邪內留。濕與熱結,下注於陰部,故發此病。所以從整體看,本病是以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為本,外陰部局部病變為標。故內服葯側重調理肝脾腎三臟功能以治其本,使濕熱清除,風熄毒解,氣血平和,以澄清病源。用熏洗葯和外敷葯,直接作用患處而治其標,使腫消,斑化,癢止,如此標本兼治,故每獲良好。
【方劑來源】馬麗穎.中西醫結合治療外陰白斑.吉林中醫葯,1992,(4):22.6.解毒消斑方【葯物組成】①內服方:杭白芍、北黃芪、雞血藤各20g,蒼術、黃柏各6g,地膚子、川楝子、凌霄花各9g,何首烏、土茯苓各15g。
②外洗方:土茯苓60g,檳榔、忍冬藤各30g,澤蘭葉20g。
⑧外敷方:鮮旱蓮草、鮮首烏葉各適量。
【治療方法】內服方每日1劑,水煎服;外洗方每日1劑,水煎,乘熱熏洗陰部,每天2~3次;外敷方每日1劑,將葯物搗爛外敷患處。
【功效主治】以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為主,佐以活血通絡,雙補氣血。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臨床運用】本方系廣西婦科名老中醫斑秀文先生驗方。曾有一婦人,患有多年外陰瘙癢症。平時經期正常,經量多,色暗紅夾紫塊,帶下量多,色白。近日瘙癢加劇,婦檢可見大、小陰唇、陰蒂、前庭及肛門均變為白色。診斷為外陰白斑症。經用本方法治療4個月,外陰部白斑明顯縮小,陰蒂、前庭等處仍稍白外,其餘部分均變為紅色。
【經驗體會】斑老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濕熱穢毒侵襲,阻遏經脈,氣血輸布失常,外陰失養而變白;濕濁穢毒壅遏於陰部而致瘙癢等密切相關。過去僅從陰癢論治較為局限,當佐以活血通絡,調理氣血以消除白斑為是。方中用外洗葯和外敷葯重在清除穢毒,殺蟲止癢;內服葯則以清熱燥濕,活血通絡,調補氣血之品為主。諸方合用,外治、內治,共奏祛邪消毒,通絡散瘀,益氣養血而消斑止癢之效。
【方劑來源】斑秀文.外陰白斑.婦科奇難病論治.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106.7.消斑羊藿膏【葯物組成】淫羊藿100g,魚肝油軟膏適量(將淫羊藿研成極細粉末,然後用魚肝油軟膏調勻即可)。
【治療方法】先排空尿液,用生理鹽水將外陰洗凈,再用棉簽將葯膏塗於患處,1日2次,7天為1療程,痊癒為止。治療期間禁房事,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功效主治】主治外陰白色病變。適用於陰部紅腫、脹痛、粘膜及皮膚變白變厚,失去彈性,乾燥或有瘙癢、灼熱感,皮膚表面發生裂紋和潰瘍者。
【臨床運用】採用單味中葯淫羊藿治療外陰白色病變38例,1~2療程均可痊癒。
【經驗體會】本病屬中醫「陰癢」范疇,症狀為帶下量多,皮膚變白變厚。淫羊藿性味溫、辛、甘,有祛風除濕之功,故用此葯調合魚肝油軟膏治之,療效頗佳。
【方劑來源】吳新榮.淫羊藿治療外陰白斑38例.遼寧中醫雜志,1991,(9):37.8.穴位照射方【治療方法】應用GZ-2型激光儀,波長632.8nm,功率3~5mW,光斑直徑2mm左右;照射距離2~5cm。取穴橫骨、會陰、神門、血海。若瘙癢難忍,影響睡眠加三陰交;周身酸困加足三里;煩躁不安加行間或太沖。每人每次選穴位不超過8個。
每穴照射5分鍾,每日或隔日照射1次,12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5~7天。一般1~3個療程。
【功效主治】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臨床運用】本組35例,經用低功率氦一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療,結果:痊癒10例,佔28.57%;顯效13例,佔37.14%;好轉8例,佔22.86%;無效4例,佔11.43%。總有效率為88.57%。
【經驗體會】外陰白色病變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本組病例採用氦-氖激光照射穴位,經臨床觀察證實,有較好療效。本法操作簡便,故易於推廣。
【方劑來源】吳希靖,等.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療外陰白色病變35例.中醫雜志,1982,(8):35.9.電熱針刺方【穴位組成】病變局部、曲骨、中極、會陰等。
【治療方法】主要針刺病變局部。進針以30°斜角刺入,根據病變區組織厚薄決定深度,每根針依次調溫,電流量60~90mA,一般不超過100mA,每次留針時間30分鍾以上。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
【功效主治】調正氣血,疏通經絡,軟堅散結。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臨床運用】本組172例,年齡最小4歲,最大65歲。病程最短半年,最長35年。主要表現為癢、痛、裂、干、角化萎縮,脫色變白。經用上方法治療:增生型83例,痊癒41例,基本痊癒35例,好轉7例,治癒率達91.5%;萎縮型65例,痊癒19例,基本痊癒34例,好轉12例,治癒率81.5%;混合型20例,痊癒5例,基本痊癒9例,好轉6例,治癒率70%;非典型增生4例,痊癒無,基本痊癒1例,好轉33例,治癒率25%。總有效率為100%。
【經驗體會】電熱針治療病變局部有調整氣血,改善氣血運行,促進局部神經血管功能,促進代謝,增加營養,增強抗病能力,使病變癒合。治療初期前7~10次連續每日1次,待症狀改善改為隔日1次,因間隔48小時以利熱吸收時間,否則引起熱淤性水腫。實踐證明,治療時間應在3~6個月才能達到治癒效果。另外病情恢復好轉期,病人痛覺敏感,所以電流量由80~90mA降到50~65mA。
【方劑來源】①白永嵐,等.電熱針治療女陰營養不良172例臨床觀察,內蒙古中醫葯1988,(2):3.②唐學正,等.電熱針治療女陰營養不良46例臨床分析.內蒙古中醫葯,1982,(2):1.10.銀蛇參浴劑【葯物組成】①中葯浴劑:蛇床子、苦參、連翹各30g,當歸、銀花各20g,冰片6g(後下)。②0.1%求偶素軟膏。
【治療方法】中葯浴劑每日1劑,水煎後取葯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20~30分鍾,坐浴後患處塗擦0.1%求偶素軟膏。2周為1療程。治療期間,保持外陰清潔,忌用肥皂擦洗,避免抓傷,勿食辛辣食物,衣著勤換洗。
【功效主治】本方功能清熱除濕,止痛、止癢。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臨床運用】採用上法治療82例外陰白色病變,臨床主要症狀及體征:外陰奇癢難忍,外陰、會陰及肛周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粘膜色素減退、變白、紋理粗糙、肥厚或萎縮。常有水腫、皸裂及散在表淺潰瘍,陰道口攣縮,狹窄,陰蒂萎縮而且包皮粘連,小陰唇平坦消失。經治療後,局部騷癢消失,皮膚粘膜由白色轉至正常為治癒,共52例,佔63%;局部瘙癢消失,局部皮膚粘膜由白色轉為深紅色為好轉,共30例,佔37%。每次坐浴後即覺患處止癢,舒適。2~7天後明顯止癢。止癢有效率達100%。
【經驗體會】本病屬脾虛濕盛,郁久化熱,濕熱蘊結,夾濕下注,當以清熱化濕為主。方中蛇床子燥濕止癢,苦參清熱解毒,除濕。當歸能走能散,力剛可攻,活血力大,並有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功能。連翹清熱解毒,散風熱,治瘡毒,配銀花可增強殺菌能力。冰片辛香走竄,性涼而能散熱化腐,止癢,止痛。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系女陰皮膚、粘膜營養障礙而致的組織變性及色素改變的疾病。其病因可能與卵巢功能低下或某種未知因素使外陰組織失去對雌激素的反應有關,故選用求偶素軟膏外塗患處。
【方劑來源】趙辛.中西醫結合治療外陰白色病變82例.中西醫結合雜志,1989,(12):755.11.清肝引經湯【葯物組成】①內治方:生地、當歸、丹皮、黃芩各12g,白芍、川牛膝、雞血藤、威靈仙各15g,玄參7g,梔子、甘草各6g。
加減變化:心煩失眠加龍骨20g,麥冬15g;頭暈加枸杞子15g,菊花12g;腰痛加巴戟天12g,川斷15g。
②外治方:苦參、蛇床子、仙靈脾、威靈仙、白蘚皮各30g。
【治療方法】內治方日1劑,水煎服。外治方配合內服葯同時治療,加水2000ml,煮沸15分鍾後,熏洗患處,每日1~2次,月經期停用。
【功效主治】清熱瀉火,養血滋陰。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臨床運用】本組9例患者均為已婚已育婦女,年齡最小者24歲,最大者42歲,病程最短8個月,最長達8年。均見外陰部奇癢、灼痛,皮膚粘膜顏色變白。病變涉及到陰蒂和陰唇5例。全組病例均經內服外用葯物和冷凍激光治療未效。經本方治療全部痊癒。療程最短1個月,最長3個月。隨訪至今,未見1例復發。
【經驗體會】外陰白色病變,究其病因病機,主要原因與肝氣不疏,郁久化熱有關。肝經循行外陰部位,肝鬱化熱,灼血傷津,血虛化燥,筋脈肌腠失去濡養,以致皮膚變白,奇癢、灼痛,甚至萎縮。故方中用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生地、玄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丹皮、梔子、黃芩、甘草清泄肝火;川牛膝活血通脈,引血下行;配雞血藤、威靈仙助當歸養血活血通絡,以增強局部病灶的血液循環。全方配伍得當,內外並用,故獲效顯著。
【方劑來源】孫翠君.清肝引經湯加減治療外陰白色病變.江蘇中醫,1989,(3):18.12.加減左歸湯【葯物組成】熟地24g,山萸、淮山葯、枸杞、懷牛膝、龜膠、菟絲子各12g,丹參、何首烏各15g。
加減變化:外陰皮膚乾燥嚴重,陰道分泌物極少者加玄參15g,知母10g,天冬12g;外陰瘙癢加白蘚皮15g;大便干結者去菟絲子加肉蓯蓉;失眠多夢加棗仁10g,柏子仁12g。
【治療方法】水煎,每日1劑。第1、2煎混合於早晨空腹服,第3煎晚臨睡前服。
【功效主治】本方補肝腎,填精血,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臨床運用】本組25例,經用左歸湯加減治療後,16例痊癒,9例顯效。療程最短者50天,最長者100天,平均80天。如一患者44歲,因外陰部皮膚干澀灼熱,肥厚變白,陰道分泌物減少,房事疼痛2月,至西醫婦產科檢查,診斷為萎縮性外陰炎,經局部用葯、內服西葯無效。診見形體消瘦,面容憔悴,兩側面頰可見黧色蝶斑,眼圈灰黑,頭暈眼花,耳鳴,午後潮熱,腰膝酸軟,心煩失眠,大便於結,月經先期,量少,色鮮紅,每次7~10天。舌體癟小,舌紅少苔而干,脈弦細數。此為真陰虧損,精血內奪,勞傷腎精。治以滋腎育精,以上方加減,15劑後,上症略減。原方續進15劑,諸症顯著減輕。增損再服20劑,病逐愈。隨訪1年,未見復發。
【經驗體會】根椐本組病例觀察,因早婚多孕,或房事過度,或失血過多,或絕經期婦女而發病,故以肝腎虧損,精虧血少為病變特點。厥陰之脈絡陰器,前陰為腎之竅,肝腎精虧血少,陰器失養以致外陰乾枯、萎縮變色;精虧血少,沖任空虛則經行量少甚或經閉。針對病機,治療應以補肝腎、填精血為主要治療方法,故選用左歸丸化裁而獲效。
【方劑來源】肖鋼.左歸丸加減治療萎縮性外陰炎25例.新中醫,1987,(1):38.13.溫陽解毒組方【葯物組成】①內服方:丹參30g,當歸、赤芍、紫蘇、白芷、巴戟天、淫羊藿各15g,雞血藤30~45g,丹皮20g,桂杖10~15g。凡少氣無力、頭暈自汗,或局部萎縮明顯者加用黃花10~30g,陳皮5~10g;口乾舌燥、手足心熱加用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各15g;局部肥厚,角化較甚者加用三棱、莪術各10g;陰癢甚,帶下者,加用土茯苓、苡仁各15g。
②薰洗方:馬齒莧30g,艾葉、川椒、硼砂各10g。癢甚加生蒲黃、當歸各15g。
⑧外塗葯:包括治白膏Ⅰ號(血竭40%,馬齒莧20%,生蒲黃20%,章丹10%,元胡5%,枯礬5%,製成軟膏);治白膏Ⅱ號(血竭20%,生蒲黃50%,章丹10%,蛤粉10%,白芷5%,銅綠5%,製成軟膏);20%富新鈉水溶糊劑;醋酸去炎松軟膏或膚輕松軟膏。
【治療方法】①內服方水煎服,每日1劑,每周服4~6劑;②薰洗方每日煎湯薰洗局部各1次;③外塗葯一般每日局部外塗1次。
臨床上應根據患者局部病變的不同而分三組,選用不同葯物治療。
第一組:患處局部肥厚,角化或萎縮者,用內服方、薰洗方和外塗治白膏Ⅰ號治療。如塗治白膏Ⅰ號後,局部病變顯著好轉,或對治白膏Ⅰ號有反應,局部痛癢及皸裂破潰者,改塗治白膏Ⅱ號。
第二組:局部角化不甚,腫痛、皸裂、潰瘍、陰癢嚴重者,或為非特異性女陰炎患者,除用內服方、薰洗方外,外塗葯用20%富新鈉水溶糊劑治療。
第三組:視情以上兩組葯物交叉使用,或有時加用撲爾敏、強的松、利血平、安絡血內服,局部紅腫及痛癢明顯時用醋酸去炎松或膚輕松間斷外塗。
【功效主治】內服方功可溫腎壯陽、活血化瘀、祛風止癢、溫經通絡;薰洗方及外塗葯重在清熱解毒、活血止癢。主治外陰白色病損(包括萎縮性硬化性苔癬、非特異性女陰炎、非典型性增生、女陰神經性皮炎及濕疹等)。
【臨床運用】本組214例,經用上述方葯治療,療程最短1個月,最長21個月,以治療1~3個月為多。結果:治癒19例,佔8.9%;顯效57例,佔26.6%;好較102例,佔47.7%;無效36例,佔16.8%。總有效率為83.2%。治癒病例療程最短1個月,最長16個月,平均療程為6.7個月。臨床證實療效的好壞與服葯及外用葯物的時間長短關系明顯。
【經驗體會】本病一般可歸類於中醫「陰癢」、「陰蝕」、「陰腫」等病范疇。擬用以中葯內服為主,輔以薰洗及外塗葯外治,臨證表明具有一定的療效。個別患者,堅持中葯內服而不用外治方葯,同樣有較好療效。外塗葯物中,治白膏Ⅰ號對於角化層較厚者脫落快、恢復色澤作用較明顯,有一定止癢作用,但對兒童及局部皮膚粘膜菲薄者宜慎用。治白膏Ⅱ號葯性較溫和,反應少,可較長時間連續運用於病情至好轉或用於對Ⅰ號有反應者。
【方劑來源】山西省中醫研究所婦科女陰白色病損小組.中葯治療女陰白色病損214例報告.中醫雜志,1983,(2):30.
『叄』 臉上的紅點是什麼
臉上長紅點,可能是由於皮膚過敏引起的症狀,跟接觸一些過敏源,還有專一些過敏性食物有很屬大的關系。有的人對花粉過敏,還有的人對蟎蟲過敏,這些過敏原是不能接觸的。過敏時候皮膚在長紅點的同時,還會伴有皮膚瘙癢症狀,有的人忍不住用手去抓,這樣可能會留下劃痕。
也不排除是因為皮炎,常見的過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還有非特異性皮炎,這些疾病出現都會引起皮膚長一些紅點點,而且全身皮膚都會出現,比如說脖子、後背、胸部,這些地方紅點特別明顯。皮炎會引起皮膚瘙癢,抓了皮膚之後皮膚可能會紅腫,到時候還會結痂。
臉上長紅點也有可能是由於天氣太熱的原因導致的,如果天氣很熱,皮膚就會大量出汗,長時間不洗澡,或者是不將汗液擦乾,那麼這些分泌物會一直留在皮膚上,然後把毛孔堵住,從而引起了紅點。如果自己臉上長紅點的時候天氣很熱,氣溫很高,也要考慮是不是因為長的痱子引起的。
臉上之所以會長一些紅點,要考慮是不是以上這些原因導致的,不管是什麼原因,大家都不要忽視,而且要趕緊到醫院去做檢查,這樣得出的結果非常准確,之後也要根據自己的病因對症治療。在春天來臨之際,千萬不要接觸過敏原,同時飲食上也要多吃蔬菜水果。
『肆』 狗狗得了異位性皮炎很癢怎麼辦
如果你發現家中的狗狗突然無端的瘙癢,並且在飼養過程中病不能找到確切的造成瘙癢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流逝,狗狗持續的瘙癢也越來越嚴重,這就有可能是狗狗的異位性皮炎。
其實異位性皮炎包括吸入性過敏、接觸性過敏以及食入性過敏。小編就來告訴你異位性皮炎的主要症狀,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搔癢的部位包括:臉部、眼睛周圍、耳朵、嘴角、下巴、耳翼、腋下、兩側腹部、腳部肉墊趾縫中、大腿內側、***與***部等部位,嚴重時還會擴及到全身。最主要的就是會出現對稱性的皮膚患部。當飼主發現寵物出現上述這些部位的掉毛、皮膚潮紅、皮膚毛孔***增厚現象時,不妨檢查另外一邊對應的部位是否也出現皮膚患部,大小可能不一致,但是總是會找到相同部位的皮膚過敏患部,這時就要注意小心,家中的寵物可能罹患有過敏性異位性皮膚炎了。
狗狗脂溢性皮炎的症狀及治療
很多人因為飲食或者生活的不注意,就會有皮炎的出現,特別是溢脂性皮炎,其實溢脂性皮炎不僅僅是人會得,狗狗也會患有這種皮膚病,那麼狗狗溢脂性皮炎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薩路基獵犬
狗狗溢脂性皮炎有哪些症狀?
脂溢性皮炎,是由於皮膚的角化不正常,皮質腺異常分泌亢進,皮膚被毛間產生大量皮屑而引起的。有兩種:乾性和濕性。乾性,被毛中有多量灰白色或銀色干鱗屑,被毛稀疏;濕性,皮屑呈油性粘附被毛,尾根部有大量油脂或粘附大量黃褐色油脂,發出特殊腐敗氣味。狗狗如患此病,需禁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動物性罐頭食品,魚類。
如何治療?
人或犬發生本病一樣,主要採取以緩解症狀為目的的對症療法,很難達到根治的目的。特別是對於病因不明的病例,應向貓主說明治療僅能緩解症狀,但不能根除原因。
『伍』 白血病 是怎麼引起的啊
1、病毒感染 近十年來的研究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病毒引起的。病毒引起禽類、小鼠、大鼠、豚鼠、貓、狗、牛、豬、猴的白血病,此外,目前認為C型RNA腫瘤病毒與人類白血病的病因有關。
2、電離輻射 日本廣島、長畸原子彈爆炸後的白血病發病率明顯增高。離爆炸中心越近,發病率越高。此外,大劑量放射線局部治療類風濕性強直性脊椎炎,白血病發生率在治療組中比對照組高10倍,而其發病機會與照射劑量密切相關。某些國家報道放射科醫師患白血病較多。
3、化學因素 某些化學物質如苯和氯黴素等通過對骨髓損害,也可誘發白血病。急性白血病與口服氯(合)黴素可能有關。其它尚有氨基比林、磺胺葯、保泰松、223、樂果等。
4、遺傳因素 文獻報道先天性痴呆樣愚型者發生白血病較正常兒童高15-20倍;其它伴有染色體異常的先天性疾病如Bloom綜合征、Fanconi綜合征、Klinefelter綜合征等患者中白血病的發病率也均較高。有少數家族性和先天性的白血病。
白血病的預防
同其他癌症一樣,白血病雖然不能做到完全預防,但針對一些發病因素,也能取得相對預防的效果。
首先,不要過多地接觸X射線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線。從事放射線工作的人員要做好個人的防護,加強預防措施。嬰幼兒及孕婦對放射線較敏感,易受傷害,婦女在懷孕期間要避免接觸過多的放射線,否則胎兒的白血病發病率較高。不過偶爾的、醫療上的x線檢查,劑量較小,基本上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其次,不要濫用葯物。使用氯黴素、細胞毒類抗癌葯、免疫抑制劑等葯物時要小心謹慎,必須有醫生指導,切勿長期使用或濫用。
第三,要減少苯的接觸,慢性苯中毒主要損傷人體的造血系統,引起人白細胞、血小板數量的減少誘發白血病。從事以苯為化工原料生產的工人一定要注意加強勞動保護。
http://..com/question/1208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