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慢性放射性皮炎的臨床表現。
皮膚萎縮、乾燥、脫毛、色素沉著或有黑色“煤點”樣改變,有的呈毛細血管擴張、皮膚化增殖或軟組織纖維化等,病變皮膚常因受外界刺激或輕度外傷,出現破潰、壞死並導致經久不愈的放射性潰瘍。
『貳』 皮炎有什麼症狀
皮炎根據發病原因和臨床症狀可以分為: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神經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激素性皮炎幾大類。
1、脂溢性皮炎
皮膚油脂分泌旺盛為誘因,伴有馬拉色素真菌,產生皮膚炎症。一般多發生於面部、頭皮(伴發脫發)、眼瞼、前胸、腋窩等部位,表面附著油膩性鱗屑,皮損呈現暗黃色紅斑或丘疹,瘙癢難忍。
2、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也稱過敏性皮炎,是皮膚表皮接觸塵蟎、花粉、鹼性物質等易過敏物質,產生的皮膚炎症反應,瘙癢難耐,成片紅斑。疹型單一,發病前有接觸過敏物質。
典型症狀:紅斑、紅腫、丘疹、水皰或大皰。特點:疹型單一。
3、激素性皮炎
激素性皮炎由於激素的不當使用造成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表皮、真皮層變薄、色素減退或沉著等症狀的皮膚炎性反應,同時伴有瘙癢或燒灼感。
4、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主要由於紫外線照射,表皮毛細血管擴展引起皮膚炎症反應,表現為面部、額頭等暴露皮膚,皮膚劇烈瘙癢、自覺燒灼感或刺痛感,常影響睡眠。並伴發紅斑、水腫、水皰、色素沉著等。
5、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由於內分泌、腸胃功能、精神因素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是皮炎種特殊的一種。神經性皮炎伴有陣性劇癢,夜間尤為嚴重,抓繞後有破損和血痂,長期反復發作。
初發為扁平丘疹樣,後期融合成片,肥厚、皮紋加深、皮峭隆起,苔蘚樣症狀等。
6、特應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是與遺傳相關的慢性皮膚病,表現為皮膚瘙癢並伴隨紅斑、水泡等,主要特徵是復發性及過敏性。
『叄』 皮炎有幾種皮炎分為哪幾種
激素的抗炎特性,可抑制丘疹的發展和減輕瘙癢,血管收縮,紅斑消失,然而激專素不能消除疾病的病因,停屬用後常可引起原有疾病加重,可表現為炎性水腫,發紅,燒灼感,不適感和急性的膿皰疹等反跳現象。該現象常常發生在停用激素後2~10天,並持續幾天或3周左右。因反跳現象導致患者繼續外用激素,而造成激素依賴。
1、忌喝酒:對於激素性皮炎的患者而言,大量的飲酒會對患者本上造成很大的傷害,比如會造成酒精肝或是酒精依賴症等疾病,還有可能會引發肝腎臟功能疾病,若長期不注意節制飲酒的話,就會加大臟器的負擔,從而造成傷害。
2、忌食牛羊肉等:豬肉以及羊、牛肉中含有大量磷酸根,激素性皮炎患者吃了這些食物之後會在消化道中與鈣結合,所以減少了人體對鈣的吸收。患有激素性皮炎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少吃牛羊肉等食物,否則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從而導致患者的健康受到嚴重的影響。外用克 丿炎王.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肆』 簡述急性放射性皮炎的臨床表現。
(1)一度:常於暴露後6天出現,如劑量過大可在24小時內發生,12天左右達到高峰,3~4周後消退。照射部位僅出現紅斑,可有暫時性脫毛;伴灼痛和刺癢感。
(2)二度:病期1~3個月。表現為局部紅斑、水腫和水皰,破潰後出現糜爛和結痂,可遺留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萎縮及永久性毛發脫落;自覺明顯灼熱及疼痛。
(3)三度:損害累及真皮深部、皮下組織甚至深部肌、骨骼,表現為顯著紅腫,可出現壞死和潰瘍,潰瘍常持續多年不愈,愈後留下萎縮性瘢痕,有些可為永久性潰瘍,潰瘍和瘢痕易發生癌變。
二、三度放射性皮炎可伴全身症狀如乏力、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出血等,可有白細胞減少及繼發感染。
『伍』 皮炎是怎麼引起的
皮炎是神經功能失調,產生癢覺,誘發搔抓而引起的皮膚繼發性炎症,臨床表現為皮膚苔癬樣變的反復發作。
『陸』 核武器對人們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一、急性皮膚放射損傷
急性皮膚放射損傷是一次大劑量照射或短時間多次照射皮膚後所引起的皮膚放射損傷。臨床上分為三度(ⅰ度:5gy,紅斑、脫毛反應;ⅱ度:10gy,水泡反應;ⅲ度:>15gy,潰瘍、壞死反應)。臨床經過分為四期:初期反應期、假愈期、症狀明顯期(反應期)和恢復期(表8-2)。
表8-2 各度β射線皮膚損傷的臨床表現
分度
初期反應期
假愈期
症狀明顯期(反應期)
恢 復 期
ⅰ度
多在受照射後3~4小時至1天內出現皮膚瘙癢、燒灼感、疼痛、皮膚輕度水腫、可見紅斑持續1~7天後紅斑。暫時消失,故有假性紅斑之稱
2~3周
持續2~3周,再次出現紅斑、斑疹、毛發脫落、局部腫脹、瘙癢、灼疼
持續2~3周後進入該期,紅斑、毛囊疹消退,皮膚脫屑,色素沉著,角化,一般無功能障礙
ⅱ度
2周
首先再次出現上述症狀,數天後在紅斑和丘疹的基礎上形成水皰或大水泡,局部麻木,劇痛,嚴重燒灼感
需2~3個月時間,水泡吸收,糜爛後痂下癒合,皮膚脫屑色素沉著。再生皮膚菲薄、萎縮、乾燥無彈性。皮膚暗褐色,毛細血管擴張;皮膚瘢痕和皸裂
ⅲ度
<1周
在紅斑和水泡的基礎 上,破潰形成糜爛面和潰瘍,繼之壞死。甚至深達骨骼,疼痛劇烈,全身症狀明顯,精神差,食慾下降,惡心嘔吐甚至腹瀉,白細胞下降易發生敗血症
經數月,數年才癒合,甚至長期不癒合,已癒合部位反復破潰、易感染疼痛。毛囊皮脂腺破壞不再恢復。常形成瘢痕攣縮,伴有功能障礙,全愈後數年、可產生晚期效應轉為慢性皮膚放射損傷
二、慢性皮膚放射損傷
慢性皮膚放射損傷是由於經常受到小劑量電離輻射局部照射所引起的。一般多見於長期接觸放射源,而又不注意皮膚防護的工作人員;也可由急性放射性損傷轉化所致。按病變特點,通常分為慢性放射性皮炎、硬結性水腫、晚期放射性潰瘍和放射性皮膚癌4種。其中以慢性放射性皮炎最常見,放射性皮膚癌少見。
(一)慢性放射性皮炎
病變發展慢,很象慢性乾性濕疹,受傷處出現彌漫性或局限性紅斑,皮膚乾燥、粗糙、甚至皸裂。有時可發生脫皮或皮膚角化症,也可出現局部色素沉著,皮下可見血管或毛細血管擴張。指甲暗晦、變脆、粗糙,失去光澤,並常出現裂紋。
汗腺和皮脂腺部分或完全萎縮,分泌功能降低甚至消失,毛囊多數萎縮,毛發脫落。
(二)硬結性水腫
一般在照後數月,損傷部位逐漸出現一種非可陷性水腫,觸摸時硬實,以後由於皮膚失去彈性,壓迫時又形成不易消失的凹陷。局部皮膚萎縮、菲薄、乾燥,常伴有色素沉著,皮下毛細血管擴張。有時出現粗糙皸裂或形成潰瘍,可引起劇烈疼痛。
(三)晚期放射性潰瘍
慢性潰瘍與晚期壞死,可在急性皮膚性放射損傷基礎上發生;也可以在照射後數月或數年發生。這種潰瘍或壞死性病變,常發生於皮膚損傷的晚期和硬結性水腫的部位,且會繼續向深層發展,可累及骨骼和體腔,如腹腔、盆腔等,癒合很慢,常伴有劇痛。有時可轉化為放射性癌腫。
(四)放射性皮膚癌
可見於慢性放射性皮炎晚期,在損傷部位過度角化、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疤痕增生,潰瘍長久不愈的基礎上可轉化成皮膚癌。從照後到癌變,其潛伏期平均20~25年;從出現慢性放射性皮炎到癌變,平均10年左右。皮膚癌發生率低,且很少轉移。
三、皮膚β射線損傷的特點
(一)具有潛伏期
潛伏期的長短與皮膚所接受的照射劑量大小有關。照射劑量越大,潛伏期越短,一般為1至數周不等。
(二)病變多在身體裸露部位
落下灰必須與皮膚直接接觸而且要達到足夠劑量時,才能引起皮膚放射損傷。因此病變多見於頭部、雙手等暴露部位以及多汗易積垢的頭發、腋窩、肘窩、腰圍等部位。
(三)損傷較表淺
主要引起表皮和真皮淺層及有關附屬器(毛囊、皮脂腺等)的損傷。多為ⅰ~ⅱ度損傷。這是由於β射線穿透力較低所決定的。
(四)病程較長
β射線引起的皮膚損傷,很少轉變為慢性放射性皮炎。但ⅲ度以上的β射線皮膚損傷可轉變為慢性炎症,症狀可持續半年以上,甚至經久不愈。
『柒』 放射性皮炎的臨床表現
1.急性放射性皮炎
由於一次或多次大劑量放射線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劑量不很大也可以發病。潛伏期因放射線的劑量和各人的耐受性不同而長短不定,8~20天。可分成三度:
(1)Ⅰ度 初為鮮紅,以後呈暗紅色斑,或有輕度水腫。自覺灼熱與瘙癢。3~6周後出現脫屑及色素沉著。
(2)Ⅱ度 顯著急性炎症水腫性紅斑,表面緊張有光澤,有水皰形成,皰破後成糜爛面。自覺灼熱或疼痛。經1~3月痊癒,留有色素沉著、色素脫失、毛細血管擴張和皮膚萎縮等。
(3)Ⅲ度 紅斑水腫後迅速組織壞死,以後形成頑固性潰瘍。潰瘍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膚及肌肉,甚至骨組織。潰瘍底面有污穢的黃白色壞死組織塊。自覺劇痛。很難癒合,愈後形成萎縮性瘢痕、色素沉著、色素脫失和毛細血管擴張。損害嚴重者大血管閉塞,肢體發生乾性壞疽。在潰瘍和瘢痕上可繼發癌變。
Ⅱ、Ⅲ度可伴全身症狀,如頭痛、頭暈、精神萎靡、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出血及白細胞計數減少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放射性皮炎
多為長期、反復小劑量放射線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轉變而來。潛伏期自數月至數十年。炎症表現不顯著。由於放射線破壞皮脂腺、汗腺、毛囊以及甲床生發層細胞而致皮膚乾燥、粗糙、皸裂,毛發脫落,甲色暗晦,出現縱嵴、色素沉著及增厚,甚至脫落。甲皺微循環改變,可見管襻異常及毛細血管血液粘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