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纏腰龍怎麼治療
纏腰龍學名帶狀皰疹,治療建議:
1、西醫治療:其實這一類病西醫西葯是比較難治的,很多後遺神經痛的患者,前期都是在醫院治療,多是使用一些抗病毒類的西葯:阿西洛韋、輸液抗病毒等,這類治療方法只暫時的壓制住病毒,用葯量大,皮膚表面水泡會消下去,但病毒會侵入神經,繼而形成後遺留神經痛。在醫院治療時間越長,留下後遺症的概率越大。治療後遺症神經痛,應以「撥」毒為主,修復受損神經為輔,如果只是一味壓制病毒,日後如果患者體質下降,後遺留神經痛感就會表現出來。只有對症的中醫中葯才能根治後遺神經痛是病毒侵入神經末梢。
2、中醫治療:中醫使用純中草葯酒,液狀葯酒比固態、膏狀葯物,有更強的皮下組織滲透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如可網路搜 皰免憂,一般初發皰疹外敷一周左右時間可痊癒,如後遺症根據不同嚴重程度15-45天減輕和痊癒。使用時用棉簽塗於患處,可直達皮膚吸收治療,清除皮膚深層殘留病毒,修復受損神經,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
3、初發皰疹期間少運動,避免出汗,患處少接觸水,避免擴散,增加抵抗力。
·
·
·
·
1.適度鍛煉。
大運動量的健身運動有可能會慢慢損傷你的身體,比如,每周跑步超過15英里就有些過量了。建議每周鍛煉4至5次,每次30分鍾。庫珀認為,只要適量運動,就可以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可能性。
2.疾走健身。
庫珀認為疾走(每英里12分鍾)是一項不錯的健身方式,它的效果不比慢跑(每英里9分鍾)差,而且還免除了跑步對膝關節的損傷。
3.見縫插針。
不一定非要在體育館里鍛煉30分鍾,零散時間完全可以利用起來。每天遛狗10分鍾,洗車10分鍾,作家務10分鍾,一樣有效果。
4.交替鍛煉。
比如今天騎自行車,明天慢跑;或者跑步時速度時快時慢,增強對心臟的鍛煉。
5.不以體重論健康。
鍛煉通常能降低體重,但體重並不能說明什麼。勤於健身的胖子比坐著不動的瘦子要健康得多。不要為體重超過標准而憂心忡忡。
6.多管齊下。
健身是一個系統工程,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非常必要,但並不是萬能。平時還要注意飲食、戒煙去毒(品)、控制飲酒,精神不要過於緊張。
7.從娃娃抓起。
父母要以身作則,幫助孩子養成健身的好習慣。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是否有足夠的體育鍛煉時間,如果沒有,就要通過校外鍛煉進行彌補。比如,如果學校離家不遠,可以鼓勵孩子步行或騎車上下學。孩子放學後要讓他們遠離電視或電腦(至少1個小時),督促他們做一些戶外運動。把孩子的快餐食品限制在最低限度。
減肥
1.有氧運動對減肥有什麼好處?
運動的時候,身體各處肌肉都需要更多的氧氣,體內血液循環加劇,同時呼吸也會加劇,而如果長時間運動,肌肉持續收縮,肌肉中的廢物會被供應進來的氧氣運走。另外,在有氧運動時,體內的積存的糖分會被氧氣氧化,也就是可以被有效地消耗掉,同時有氧運動對心肺功能也有促進的作用。進行有氧運動還能放鬆心情,是健身的主要運動方式和最好的健康減肥方法。
2.有氧運動是不是比力量訓練在控制體脂方面效果更好?
首先,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同樣具有健身的效果,不同的是有氧運動先消耗脂肪,而力量訓練先消耗體內的糖,而且在相同時間內,有氧運動消耗的熱量比力量訓練的多,即使這樣,也不能說有氧運動比力量訓練要好,最好的消除脂肪方法應該是結合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而且,力量訓練比起有氧運動更能提高體內的新陳代謝,即使在休息的時候還能幫助消耗熱量。所以,有氧鍛煉與力量練習結合進行才是最佳的減肥方法。
3.有氧運動是不是越多越好?
進行有氧運動是要注重限度的。雖然進行有氧運動能很有效地把體內脂肪給消耗掉,但是如果過量的話,會對機體產生損傷。相關研究發現,進行2個小時的有氧運動,體內90%的白氨酸就會被消耗掉,而這種白氨酸就是對肌肉的生長起著非常的重要的作用的。而且鍛煉過度,肌肉很容易會被拉傷。
4.多吃了甜食,可以通過多做半個小時的有氧運動來消耗它嗎?
有氧運動能燃燒脂肪,消耗熱量,所以是可以適當地延長鍛煉時間來達到消耗過多熱量的目的的。但是一旦形成了習慣,對減肥是有害的。試想一下,當你有了延長運動時間來消耗過多熱量的借口,你還會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食量嗎?而且,長時間過度運動,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中,也許在運動時還沒感覺到,一旦停下來,就會感到全身酸痛了。
5.在進行有氧運動前,是不是應該先吃一頓健康餐以增加點能量?
進餐後不能立刻就進行有氧運動,不然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但餐後也不應該一直坐著,可以起來站上半個小時左右,防止脂肪堆積在腰腹及腿部。在運動的時候要記得及時喝水,補充水分,不要以為水分消耗掉了就能瘦下來哦,補水在減肥中可是很重要的細節哦!
6.每天工作很忙,鍛煉的時間每次需要1個小時以上,有氧運動減肥不就很難執行嗎?
有氧運動減肥還需要的是堅持,如果是一時興起做運動,等到興趣沒了就放棄的話,減肥是不能完全成功的,即使在一段時間瘦下來了,不堅持運動,減肥很快會反彈。所以,MM們一定要堅持哦,慢慢養成運動的好習慣,那麼就不會覺得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而是把它當成一個興趣來執行了。
7.應該怎樣安排力量練習和有氧鍛煉呢?
有氧運動比起力量訓練消耗的熱量要多,力量訓練只是為了鍛煉肌肉、增加肌肉,熱量消耗要少,所以應該把有氧運動放在力量訓練後進行,這樣安排,就可以保證既有體力進行有氧運動,又能進行力量訓練。相反,如果不把有氧放在後面,在力量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進行力量訓練是不會幫助減重,甚至是會增加體重的。
錯誤觀點
錯誤1:力量訓練不能提高柔韌性
誰說提高肌肉力量和韌帶柔韌性不能同時進行,像箭步蹲、深蹲、引體向上和硬拉等力量訓練不但能提高健身的水平和效果,也能在鍛煉柔韌性方面比單純的靜態拉伸效果更好。
錯誤2:左右手負荷重量要相同
開始練習時,左右的重量差應控制在5%~10%左右比較合適,做完一組後左右交換一下,非平衡的重量會迫使肌肉發揮出更大的潛能用來維持平衡,更深層的刺激肌肉生長。
典型的負重練習應該是用兩個重量不等的啞鈴進行練習,這樣更有利於刺激平時難以練習到的肌肉。
錯誤3:卧推時杠鈴要放下到接觸胸部
卧推過程中,背闊肌不僅發揮了支撐作用,還有「借力」作用。如果借用背闊肌的力量進行卧推就降低了對胸肌的鍛煉力度,所以要避免卧推時杠鈴放下到接觸胸部。
舉重運動員為了訓練需要,會故意把杠鈴放下到接觸胸部再向上推,但一般的有氧運動沒有這個必要,適量就行。
常見方法
編輯
常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步行、快走、慢跑、競走、滑冰、長距離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跳繩/做韻律操、球類運動如籃球、足球等等。有氧運動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不中斷和持續時間長。同舉重、賽跑、跳高、跳遠、投擲等具有爆發性的非有氧運動相比較,有氧運動是一種恆常運動,是一種恆常持續30分鍾以上還有餘力的運動。
好處
編輯
有氧運動的目的在於增強心肺耐力。在運動時,由於肌肉收縮而需要大量能量和氧氣,氧氣的需求量增加,心臟的收縮次數、每次壓送出的血液量、呼吸次數、肺部的收張程度均增加。所以當運動持續,肌肉長時間收縮,心肺就必須努力地供應氧氣分給肌肉,以及運走肌肉中的廢物。而這持續性的需求,可提高心肺的耐力。當心肺耐力增加了,身體就可從事更長時間或更高強度的運動,而且較不易疲勞。
汽油的燃燒離不開氧氣,所以我們也可以把發動機的工作稱為有氧運動。同樣,人類在運動中也要燃燒燃料,人類的「燃料」是糖類、蛋白質和脂肪。人類的這些「燃料」都儲存在人體的細胞中,當你運動時,就會消耗這些「燃料」以獲得動力。
與發動機燃燒汽油一樣,人類在燃燒「燃料」(即氧化)的時候也需要氧氣助燃。人們在運動時大口大口地呼吸,使空氣中的氧氣通過肺泡進入到血液循環系統之中,然後隨著動脈血流向全身的組織細胞中,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⑵ 中國現代著名的醫學家
中國現代著名的醫學傢具體如下:
婦產科專家:林巧稚。
著名微生物免疫學家:謝毓晉。
微生物學家:李河民。
生物化學專家:梁植權。
病理學專家:白希清教授。
臨床內分泌學家:朱憲彝。
中醫信賴的帶頭人:呂炳奎。
名中醫:冉雪峰。
一代名醫:施今墨。
著名中醫學家:任應秋。
中醫內科學家:姜春華。
著名中醫內科教授:鄧鐵濤。
中醫內科教授:董建華。
中醫內科學家:董德懋。
在中西醫結合道路上做出貢獻的外科專家:吳咸中。
著名內科學教授:張孝騫。
著名熱帶病學專家:鍾惠瀾教授。
著名內科學、內分泌學專家:鄺安堃。
內科專家:王權咸。
著名心臟內科專家:陶壽淇教授。
心血管病專家:陳可冀。
外科專家:蘭錫純。
著名外科專家:傅培彬教授。
胸外科專家:辛育齡。
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吳階平教授。
燒傷學教授:楊之駿。
成形外科教授:朱洪蔭。
整形外科專家:張滌生。
骨科專家:馮傳漢教授。
骨傷科專家:尚天裕教授。
著名骨傷科專家:葉衍慶教授。
著名麻醉學教授:謝榮。
著名皮外科中醫:趙炳南教授。
皮膚病專家:馬海德。
皮膚科專家:楊國亮。
中外聞名的皮科專家:胡傳揆教授。
婦科專家:於載畿。
婦科專家:郭泉清。
兒科專家:郭迪。
著名耳鼻喉科專家:吳學愚教授。
著名眼科專家:郭秉寬教授。
眼科專家:陳耀真。
放射科教授:胡懋華。
醫務界的前輩、公共衛生學專家:金寶善教授。
環境衛生學教授:楊銘鼎。
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戴自英教授。
預防醫學家:蔡宏道。
葯用植物學家:肖培根。
兒科護理專家:王懿。
護理學專家:王琇瑛。
⑶ 中國現代十大名醫
沒有「中國現代十大名醫」的說法,知名的有鍾南山、林巧稚、鄧鐵濤、吳咸中、任應秋等。
1、鍾南山
鍾南山,男,漢族,福建廈門人,1936年10月出生於南京,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鍾南山出生於醫學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屆全國運動會上,鍾南山以54.4秒的成績奪得男子400米欄冠軍,創造了當時的全國紀錄。
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2007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鍾南山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規范化診療、疑難病、少見病和呼吸危重症監護與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4、吳咸中
吳咸中,男,滿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市南開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醫葯治療常見病症,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中西醫結合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5、任應秋
任應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出生於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4歲即就讀私塾,及長,入江津縣國醫專修館攻讀經學,其間曾求學於經學大師廖季平。
當時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聰敏好學,故悉心指點,並傳授治學之法,使任應秋在治經學、訓詁學、考據、目錄等方面打下扎實基礎,為以後研究中醫學奠定了文學方面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