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皮膚癢血管深血為黑紅色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膚癢血管深血為黑紅色

發布時間: 2023-06-12 07:00:01

① 腿上有很多的紅血絲皮膚還有點癢是怎麼回事

紅血絲多見於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導致,可見於炎症、過敏等疾病導致,建議到醫院皮膚科就診檢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療

皮膚癢變黑怎麼回事

神經性皮炎 [概述]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一種以皮膚苔蘚樣變及劇烈瘙癢為特徵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認為本病的發生可能系大腦皮質抑制和興奮功能紊亂所致,精神緊張、焦慮、抑鬱,局部刺激(如摩擦、日盼、多汗)以及消化不良、飲酒、進食辛辣等均可誘發或加重本病。
[症狀體症] 1.皮疹好發於頸部、四肢伸側及腰氐部、國窩、外陰; 2.自覺劇癢,病程慢性,可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 3.常先有局部瘙癢,經反復搔抓摩擦後,局部出現粟粒狀綠豆大小的圓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呈皮色、淡紅或淡褐色,稍有光澤,以後皮疹數量增多且融合成片,成為典型的苔蘚樣皮損,皮損大小形態不一,四周可有少量散在的扁平丘疹; 4.臨床上分為局限型和播散型。前者多見。
[診斷依據] 1.本病中青年多見,先有劇烈瘙癢,後有皮損; 2.皮疹為扁平丘疹,苔蘚樣變,無滲出; 3.皮疹好發於頸部、四肢伸側、腰氐部、國窩、外陰; 4.病程慢性,常反復發作。
[治療原則] 1.去除可能的病因,如情緒波動,或神經衰弱明顯者可給予安眠鎮靜類葯物; 2.避免刺激,如局部反復搔抓、熱水燙洗,洗滌劑的使用等不良刺激。忌刺激性飲食如酒、濃茶、咖啡及辛辣食物; 3.止癢,可給予抗組胺類葯物、靜脈及局部封閉治療,外用皮質類固醇軟膏、硬膏及焦油等制劑; 4.物理治療,包括淺層X線照射,同位素32磷、90鍶敷貼,液氮冷凍、鐳射、磁療、蠟療、礦泉浴及光化學療法。
[療效評價] 1.治癒:皮疹完全消退,不癢; 2.好轉:皮疹明顯消退,無新疹發生,癢減輕; 3.未愈:無變化。
[專家提示]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與精神因素關系密切的疾病,去除不良精神刺激至關重要。所以,患者應解除精神緊張、焦慮情緒,生活應規律化,注意勞逸結合。飲食應清淡,忌食各種辛辣刺激性飲食。避免局部刺激,如搔抓、摩擦、燙洗等是控制瘙癢、防止復發的關鍵。配合適當的治療,疾病可得到緩解

醫學上對一些無器質性損害的病,往往稱之為神經性某病。如神經性厭食、神經性頭痛等。那麼神經性皮炎該是沒有皮膚損害的皮炎了。其實不然,它是一種皮膚功能障礙性疾病,具有明顯的皮膚損害。且多發生在頸後部或其兩側、肘窩、國窩、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常成片出現,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頂丘疹,皮膚增厚,皮脊突起,皮溝加深,形似苔蘚。常呈淡紅或淡褐色。劇烈搔癢是其主要的症狀。
目前對神經性皮炎的原因尚不明了,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過度緊張、興奮、憂郁、疲勞、焦慮、急躁以及生活環境的改變,皆可能是神經性皮炎的誘因。局部刺激、搔抓、衣領的摩擦、過敏體質、多吃刺激性食物等,也可能引起神經性皮炎。
治療神經性皮炎,當然首先應該解除可能發生的病因。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能搔抓,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擦。局部塗擦神經性皮炎葯水,或含有皮質激素的軟膏,貼用膚疾靈或特美膚塗膜,皆有效果。嚴重的病人,局部可用深度X線照射,或用同位素90鍶貼敷,皆有效果。如局部有紅腫,則需用抗生素治療。

③ 皮膚癢,抓了以後有血硬,而且皮膚變黑是什麼病

去看醫生吧,你得的不是病,應該是吃了不幹凈的東西引起的,看你的皮膚,屬於血管內有寄生蟲

④ 大腿晚上就瘙癢什麼原因,而且抓了之後就會一大片紅,過後還有黑色淤血拜託各位大神

脂溢性皮炎,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胸部及皺褶部。發生於頭皮部位,開始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可見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嚴重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頭發可脫落、稀疏。面部損害多見於鼻翼、鼻唇溝和眉弓,有淡紅色斑,覆以油膩性黃色鱗屑,常滿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為小的紅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膩性鱗屑,以後漸成為中央具有細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及較大的油膩性的環狀斑片。皺褶部多見於腋窩、乳房下、臍部和腹股溝等,為境界清楚的紅斑、屑少,濕潤,常伴為糜爛、滲出。多見於30歲至50歲,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本病慢性經過,易反復發作,常伴為毛囊炎、瞼緣炎,面部常與痤瘡、酒渣鼻蟎蟲皮炎並發。 脂溢性皮炎最根本和有效的辦法是抑制皮脂異常分泌,減輕皮損處的炎症反應,徹底排毒防止組胺和組胺受體的釋放,起止癢作用。 [編輯本段]症狀表現 1.典型皮損為邊緣清楚的暗黃紅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由於病變發生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略有差別; 2.皮疹好發於頭皮、眉部、眼瞼、鼻及兩旁、耳後、頸、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間區、腋窩、腹股溝、臍窩等皮脂腺分布較豐富部位; 3.自覺症狀為不同程度的瘙癢; 4.嬰兒脂溢性皮炎常發生在生後第1個月,皮損多在頭皮、額部、眉間及雙頰部,為溢出性紅色斑片,上有黃痂。 診斷依據 脂溢性皮炎又稱脂溢性脫發,脫發常發生於脂溢皮炎之後,一般是從頭頂開始。皮炎的初發症狀是以毛囊口為中心的皮膚炎症,表現為小丘疹,並逐漸擴大,形成邊界清楚的潮濕的油脂性鱗屑斑塊,嚴重者,滿頭頭皮均可覆蓋有污穢的痂皮。還有一種比較乾燥,滿頭均有灰白色糠秕狀鱗屑-頭皮屑。前者稱濕性脂溢性皮炎,後者則稱為乾性脂溢性皮炎。兩者都很癢,均可使毛發脫落。引起皮炎的病原菌為真菌。 真菌性脂溢性皮炎,首先是皮脂分泌過多,真菌乘虛而入,使皮膚出現慢性炎症;進而引起囊炎症性系列反應,使毛發的生長、發育、代謝紊亂,毛發也就隨之而稀稀拉拉地脫落了。 它與禿頂那種無皮脂分泌的脫發症狀迥然不同。 皮脂分泌過盛與神經系統或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便秘與喜食刺激性食物可能是誘發因素,多食脂肪與洗頭過於頻繁也是原因之一。過去的僧人,患脂溢性皮炎者甚少,與其素食和神經系統不過度緊張有關。頻繁洗頭者,破壞了皮脂腺口的阻礙物,使皮脂分泌過多,形成了有脂肪酸的真菌溫床。 脂溢性皮炎濫用葯物會不會更加嚴重? 近年來,時常發現一部分脂溢性皮炎患者,因濫用激素類葯物而引起較嚴重的副作用和不良後果. 其中幾位脂溢性皮炎患者,因連續多年輪換應用皮康王霜、皮炎平霜、膚輕松霜、祛斑霜、倍氯美松霜等多種皮質類固醇激素外擦,不但面部皮膚出現副作用,還導致了葯源性柯興綜合征。可見,即使小面積外擦皮質類固醇激素,若時間過長,同樣可導致機體系統性的副作用。 長期外用這類葯物治療脂溢性皮炎時可引起皮膚萎縮、變薄、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斑,皮膚發皺老化等,內服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瘡、血糖升高、高血壓、水鈉瀦留引起的水腫、血鉀降低、月經紊亂、骨質疏鬆、無菌性骨質壞死、胃及十二指腸出血潰瘍等病症。 [編輯本段]不及時治療的的危害 脂溢性皮炎由細菌感染,長時間不治療,皮脂侵蝕毛囊,很容易滋生細菌感染,導致毛囊被破壞毛發不長逐漸引起脫發症狀。 脂溢性皮炎與皮脂分泌過剩,飲食、生活、細菌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有關,長時間不治療,皮脂侵蝕毛發,很容易滋生細菌感染,導致毛發破壞逐漸引起脫發症狀,最終導致斑禿或者脫發,因此發現以後要及早治療。 濫用含有激素的葯物只會引起脂溢性皮炎的更加嚴重! 近年來,時常發現一部分脂溢性皮炎患者,因濫用激素類葯物而引起較嚴重的副作用和不良後果。 其中幾位脂溢性皮炎患者,因連續多年輪換應用皮康王霜、皮炎平霜、膚輕松霜、祛斑霜、倍氯美松霜等多種皮質類固醇激素外擦,不但面部皮膚出現副作用,還導致了葯源性柯興綜合征。可見,即使小面積外擦皮質類固醇激素,若時間過長,同樣可導致機體系統性的副作用。 長期外用這類葯物治療脂溢性皮炎時可引起皮膚萎縮、變薄、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斑,皮膚發皺老化等,內服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瘡、血糖升高、高血壓、水鈉瀦留引起的水腫、血鉀降低、月經紊亂、骨質疏鬆、無菌性骨質壞死、胃及十二指腸出血潰瘍等病症。 [編輯本段]傳統治療皮膚過敏的方法的弊端: 1. 儀器治療:多違背肌膚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強制性祛除皮膚過敏. 造成皮膚角質層的傷害, 甚至是角質層萎縮的可能,易色素沉著,易復發. 2. 西葯治療:是葯四分毒,西葯的功效具有多樣性,不能准確界定有效活性成分,缺乏現代化生物工程技術,部分西葯會引起過敏. 3. 外用化妝品:只能從皮膚的表層改善皮膚過敏症狀,針對性很單一,治標不治本。外用產品有些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激素,有害化學成分,直接接觸傷害皮膚. 4. 外用激素膏劑:它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緩解症狀,但是這類葯有副作用大,多產生依賴性,症狀將反復發作,皮膚更加敏感。 [編輯本段]嬰兒脂溢性皮炎的症狀 嬰兒為什麼能患脂溢性皮炎呢?目前認為和內分泌、遺傳、營養以及感染等因素有關。嬰兒脂溢性皮炎差不多都發生於出生後3個月內,這段期間正好是嬰兒產後皮脂腺功能活躍的階段。但是每一個正常嬰兒均有這種短暫狀態出現,並不是都患嬰兒脂溢性皮炎。遺傳因素起一定作用。由於嬰兒脂溢性皮炎容易在冬季發生,嬰兒母親缺乏生物素或嬰兒消化道吸收不良等也是促發因素。其他如卵圓形糠秕孢子菌、鏈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也可使症狀加重。嬰兒脂溢性皮炎多數均在出生後第2~10周內發病。主要症狀是紅斑及鱗屑性損害,紅斑為圓形或橢圓形,可向外擴展,有時融合成環狀或多環狀。斑上覆蓋棕黃色和頭皮黏連的油膩性鱗屑。和成人脂溢性皮炎不同處是不發生毛囊性皮損,也沒有濕疹時的丘皰疹出現。頭皮以外部位常常是較細碎、顏色較白的鱗屑。 [編輯本段]嬰兒脂溢性皮炎診斷及鑒別診斷 嬰兒脂溢性皮炎診斷及鑒別診斷:根據出生後不久發病,頭皮、面部及皺褶部位紅斑鱗屑性損害,一般不癢也應考慮嬰幼兒脂溢性皮炎的可能。但需和皮膚病鑒別。 嬰兒脂溢性皮炎 和 擦爛紅斑 的鑒別:又稱擦爛濕疹,多發生於嬰兒及肥胖的婦女。損害只發生在皮膚相互摩擦的皺褶部位,如頸、腋窩、乳房下、腹股溝及臀溝等處。為限局性紅斑、糜爛、滲液,瘙癢或疼痛,一般不侵犯頭皮。 嬰兒脂溢性皮炎 和 尿布皮炎 的鑒別:是嬰幼兒接觸尿布部位,因尿液及尿布刺激而發生的皮炎。剛發生時為邊緣清楚之紅斑,加重後可出現丘疹、水皰,擦破後形成糜爛面。 嬰兒脂溢性皮炎 和 嬰兒濕疹 的鑒別:嬰兒脂溢性皮炎和嬰兒濕疹臨床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有時常常混淆而誤診。嬰兒濕疹多在出生2~3個月開始發病。先在面頰部出現丘疹、紅斑、小水皰,瘙癢明顯,這些症狀均和嬰兒脂溢性皮炎不同。但有時患兒可先患脂溢性皮炎以後又發生了嬰兒濕疹。因為這兩種病的預後有很大不同,故應區別清楚。

⑤ 皮膚上有很多血塊,還很癢,是怎麼回事

不會痛嗎...?

也有可能是血管脆性大,也就是很容易皮下毛細血管出血....

建議吃一些軟化血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