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9g9皮炎皮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9g9皮炎皮

發布時間: 2023-06-04 05:28:00

① 丙酸氯倍他索葯劑能用臉上治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偏方:清心化濕湯
葯物組成: 川黃連4.5g 生地15g 地膚子12g 白僵蠶9g 白鮮皮9g 野菊花9g

制劑用法 : 日1劑,水煎,頭煎加水400ml煮取150ml,二煎加水300ml煎取l00ml,兩煎混合,分3次溫服。

適應病證: 脂溢性皮炎,濕性,心火熾盛證。

脂溢性皮炎中醫稱之白屑風,是發於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慢性炎性皮膚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變化,其發病率有增多趨勢。此病往往白頭部開始,向下蔓延至其他脂溢部位。臨床表現為干、濕性兩型。前者紅斑,乾燥,覆糠秕狀鱗屑;後者為黃紅色或淡紅色斑,上覆油膩性鱗屑或輕糜,易反復發作,日久累及至發,導致脂溢性脫發。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濕熱內蘊、外感風邪,或陰虛、血燥、肌膚失養有關。本方為自擬方,具有清心滋水、化濕止癢之功。方中川黃連苦寒清心瀉火,生地滋腎水而助黃連瀉火,地膚子、野菊花、白僵蠶、白鮮皮祛風化濕止癢。六葯合用,表裡兼顧而收奇功。

② 脂溢性皮炎脫發泡腳用什麼中葯最好

1、可服二妙丸、參苓白術丸等去濕健發的中葯。
2、頭皮指溢洗方。蒼耳子30g、苦參15g、王不留行30g、明礬9g。每天1劑,水煎洗頭。
3、百部50g,蛇床子、地膚子各30g,每天1劑,水煎後洗發。
4、首烏、女貞子、丹參、補骨脂各10g,加人95%酒精500ml浸泡2周後外擦,每天3次。
注意:中醫只針對頭發的根,毛囊存在的情況,如果脫發時間比較久,已經有明顯的光裸面積,需要及時到毛發醫院做毛囊檢測再做治療。

③ 脂溢性皮炎吃什麼好 4款食療調理皮炎

1

山楂荷葉飲

組成:山楂100g、荷葉1張、生甘草少許。

製法:3味共同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1劑,連服3周。

按語:本湯具有清利濕熱之功,油性脂溢性皮炎症見紅斑色深,表面糜爛,有黃色油膩結痂,伴惡心,腹脹滿,便溏者,葯物治療的同時服用此方有上佳療效。

2

大棗湯

組成:大棗100g、生豬油(或生羊油)60g。

製法:2味加水煮熟。

服法:飲湯並食大棗,隔日1劑,連服3周。

按語:本湯具有益氣養血潤燥之功,乾性脂溢性皮炎症見皮損為黃紅色乾燥脫屑性斑疹,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者,在葯物治療的同時服用此湯可增強療效。

3

馬齒莧蘿羨輪孝卜纓湯

組成:馬齒莧30g、薏米30g、蘿卜纓30g。

製法:3味共同煎湯。

服法:飲湯,每日1劑,連用3周。

按語:本湯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油性脂溢性症見皮損為桐穗紅兄稿斑,表面有糜爛、滲液,味腥而黏,兼口苦,腹脹者,服用此湯有較好療效。

4

地黃丸

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各90g、首烏90g、芝麻60g、當歸30g、桑椹30g、蜂蜜適量。

製法:前6味共研成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g。

服法:每次1仇,每日2次

按語:本方具有滋陰清熱,養血潤燥之功,乾性脂溢性皮炎症見皮損為淡紅色乾燥脫屑性紅疹者兼潮熱,頭暈脈細數者,服用此方可提高葯物治療效果。

④ 手上的神經性皮炎怎麼治療,用什麼葯好

神經性皮炎多因精神緊張,局部過度摩擦刺激,遺傳等因素而導致。分為泛發性和局限性回兩種類型,局限性神經答性皮炎比較多見,多好發於頸部,雙側肘部,上眼瞼等部位,表現為紅斑丘疹,苔蘚樣變,並伴有劇烈瘙癢。可以對症用葯治療,如鹵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配合黑豆餾油乳膏或10%的尿素乳膏塗擦,上眼瞼部位可以外用他克莫司乳膏。伴有睡眠障礙可以口服谷維素片等。

⑤ 脂溢型皮炎怎麼治

如果已確診是脂溢性皮炎可以這樣:
口服VB6,VB2或復合維生素B
中葯:荊芥9g,防風9g,蟬衣3g,細生地15g,小胡麻15g,制鵑12g,苦參片9g,銀花9g,天花粉9g,每天一貼煎服
局部外用:1%聯苯苄唑香波(對頭部)每天3次,4周一療程,其他部位用5%硫磺霜或1%樟腦5%硫磺爐甘石水粉劑
另外,抗真菌可採用1%特比萘芬溶液外用
不過最好還是去專科的皮膚病醫院,不用去那種大型的綜合醫院,因為大醫院的皮膚科通常是比較弱的。

⑥ 紅皮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您好,紅皮病是一種挺嚴重的皮膚病,一般難以治癒,病人在平時選擇一些激素治療,平常也要保持好個人的衛生,勤曬被褥,保持皮膚乾燥清潔,盡量不要用手去抓撓患處,避免皮膚損傷引發感染。

⑦ 怎麼治蕁麻疹

建議:對於怎樣治蕁麻疹病一定要重視,你提到的怎樣治蕁麻疹病為你解答如下.病情分析:內你好,這個蕁麻疹和容過敏體質過敏反應有關系。目前沒有特殊治療方法。很難根治。指導意見:可以化驗過敏源做脫敏注射治療。另外服用賽庚啶片和維生素C。嚴重時使用激素葯物或者局部使用派瑞松乳膏

⑧ 中醫中葯治療皮肌炎

皮肌炎是一種主要累及皮膚和肌肉的非感染性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結締組織病。為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之一。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多見於40~60歲,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 中醫 中葯 治療皮肌炎,希望能幫到你。

中醫中葯治療皮肌炎:熱毒熾盛證

主症:起病急,病情進展快,高熱或不規則發熱,皮膚大片鮮紅水腫性斑片或紫紅 色斑 片,觸之灼熱,多發於面部及上胸背部,肌肉關節疼痛無力,伴口乾口苦,心悸煩躁,小便短赤、大 便秘 結,舌質紅絳,苔黃,脈滑數。

治法: 清熱 解毒 ,清營涼血。

(1)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

[組成]水牛角180~240g,生石膏180~240g(先煎),小生地18~30g,黃連12~18g,知母,桔梗,連翹,梔子,玄參,丹皮,赤芍,黃芩,鮮竹葉,甘草(後10味葯原書無劑量)。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瀉火。

[加減應用] 肌肉關節疼痛較重者,加秦艽、葛根、徐長卿以祛風通絡,消腫止痛;若高燒不退,加羚羊角粉1g沖服;乾咳、 呼吸 困難者,加杏仁、象貝;口乾舌躁者,加麥冬;尿赤者,加豬苓。

(2)達原飲 (《瘟疫論》)

[組成]檳榔12g,厚朴9g,草果9g,知母9g,白芍9g,黃芩9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辟穢化濁解毒。

[臨床報道] 崔閆民用此方配合西葯治療皮肌炎急性發作穢濁 濕熱 之邪內舍臟腑,外阻肌膚,濕遏熱伏,津虧火旺之證,效果較好。處方:檳榔12g,川朴、草果、知母、白芍、黃芩、青蒿、秦艽各1Og,甘草6g,藿香、茵陳、生地、花粉、白花蛇舌草各15g,大腹皮20g。(新疆中醫葯,2003, 5)

(3)防風通聖散(《宣明論方》)

[組成]防風、川芎、連翹、當歸、芍葯、薄荷葉、麻黃、芒硝、大黃各6g,黃芩、石膏、桔梗各12g,滑石20g,白術、梔子、荊芥各3g,甘草10g 。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疏風解表,清熱通便。

[加減應用]皮損紅熱明顯者,加金銀花、魚腥革等;肌肉腫痛顯著者,加蒼術、黃柏、水牛角等;皮下有結節者,加桑枝、蛇蛻、乾地龍

[臨床報道] 劉學華等應用此方加減治療對稱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伴觸痛,眶周有紫紅色浮腫斑塊,頭、頸、胸甚至全身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或紫斑, 瘙癢 ,多處關節庸,頭昏目赤,口乾口苦,便秘溲赤,苔薄黃,脈滑數之風熱壅盛型的皮肌炎,葯用:防風、薄荷、梔子、酒大黃各10g,川芎、連翹、當歸、黃芩各15g,白術g,生石膏30g,煅牡蠣20g,甘草5g。(山東中醫雜志,1995,9)

中醫中葯治療皮肌炎:濕熱蘊蒸證

主症:身熱不揚,紅斑色暗,肌膚腫痛,肢體重著無力,伴胸脘痞滿, 口粘口乾。渴不多飲,大便不暢,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

治法:清熱化濕,通利經脈。

三妙散(《丹溪心法》)

[組成]蒼術18g,黃柏12g,川牛膝6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清熱燥濕。

[臨床報道]崔幸在治療此型皮肌炎時,常用:蒼術10g,黃柏10g,牛膝15g,銀花10g,黃連6g,茵陳30g,生苡仁30g,茯苓15g,秦艽15g,木瓜10g。(中國全科 醫學 ,2002,8)

中醫中葯治療皮肌炎:氣陰兩虛證

主症:肌肉酸痛無力,面黃肌瘦,少氣懶言,納呆,眼瞼水腫性紅斑。低熱、咽喉不利,汗多、便結、尿赤,苔薄黃,舌紅絳,脈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

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組成]青蒿6g,鱉甲15g,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養陰透熱

[加減應用] 病久關節變形、活動受限者,加續斷、淫羊霍、炮山甲;心悸汗出、脈結代者,加人參、天冬、麥冬、苦參、酸棗仁;肝脾腫大、 肝功能 異常者,加靈芝、茵陳;尿中有蛋白者,加琥珀、通草、扁蓄、車前子等;胃脘滿納差者,加陳皮、青木香、神曲。

[臨床報道] 劉學華等應用此方加減治療全身肌肉乏力、酸痛伴觸痛,腰膝酸軟,眩暈 耳鳴 , 脫發 ,吞咽困難,納差,消瘦,舌紅少苔,脈細數之肝腎陰虛型皮肌炎。(山東中醫雜志,1995,9)

中醫中葯治療皮肌炎:寒濕凝滯證

主症:起病緩慢,病情逐漸發展,不發熱,皮膚出現暗紅色斑片,乾燥,少量脫屑,雙側上眼瞼有紫紅色水腫性斑片,全身肌肉關節疼痛,酸軟無力,舉臂、蹲起等動作困難,手足腫脹,舌質淡暗,苔白,脈弦緩。

治法:祛風散寒,除濕健脾。

黃芪桂枝五物湯(《金匱要略》)

[組成]黃芪9,芍葯9,桂枝9,生薑9,大棗4枚。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益氣溫經,和血通痹

[臨床報道] ①查玉明常在此方基礎上加當歸、雞血藤、懷牛膝養血活血以通絡;配細辛以冀陽氣通達治療陽氣虛衰之皮肌炎。(遼寧中醫雜志, 2000 ,1) ②陳泊用黃芪桂枝五物湯並用強地松治療重型皮肌炎3例。(現代中醫,1998,3)

中醫中葯治療皮肌炎:心脾兩虛證

主症:病程遷延日久,皮膚紅斑消退或呈淡紅色, 四肢肌肉萎縮,酸軟無力,伴心悸氣短,動則氣促,納差食少,腹脹便溏,舌質淡,脈細弱。

治法:健脾養心,益氣補血。

歸脾湯(《濟生方》)

[組成]黃芪12g,人參6g, 白術9g,茯神9g,當歸9g,酸棗仁12g,遠志6g,當歸10g,木香6g,炙甘草3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加減應用]面部紅斑持續不退,加雞冠花、凌霄花、生槐花以涼血化淤消斑;伴低熱者,加青蒿、地骨皮、鱉甲以退虛熱。

[臨床報道] 崔幸在治療此型皮肌炎時,常用:黃芪30g,黨參15g, 白術15g,茯苓15g,當歸10g,丹參30g,羌獨活各10g,桂枝10g,當歸10g,雞血藤30g,木香6g,炙甘草10g。(中國全科醫學,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