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鉤蟲的致病
兩種鉤蟲的致病作用相似。十二指腸鉤蚴引起皮炎者較多,成蟲導致的貧血亦較嚴重,同時還是引起嬰兒鉤蟲病的主要蟲種,因此,十二指腸鉤蟲較美洲鉤蟲對人體的危害更大。人體感染鉤蟲後是否出現臨床症狀,除與鉤蚴侵入皮膚的數量及成蟲在小腸寄生的數量有關外,也與人體的健康狀況、營養條件及免疫力有密切關系。有的雖在糞便中檢獲蟲卵,但無任何臨床症象者,稱為鉤蟲感染(hookworm infection)。有的盡管寄生蟲數不多,卻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臨床症狀和體征者,稱為鉤蟲病(hookworm disease)。
⑴鉤蚴性皮炎:感染期蚴鑽入皮膚後,數十分鍾內患者局部皮膚即可有針刺、燒灼和奇癢感,進而出現充血斑點或丘疹,1~2日內出現紅腫及水皰,搔破後可有淺黃色液體液出。若有繼發細菌感染則形成膿皰,最後經結痂、脫皮而愈,此過程俗稱為「糞毒」。皮炎部位多見於與泥土接觸的足趾、手指間等皮膚較薄處,也可見於手、足的背部。
⑵呼吸道症狀:鉤蚴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進入肺泡時,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性病變。患者可出現咳嗽、痰中帶血,並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重者可表現持續性乾咳和哮喘。若一次性大量感染鉤蚴,則有引起暴發性鉤蟲性哮喘的可能。
⑴消化道病變及症狀:成蟲以口囊咬附腸粘膜,可造成散在性出血點及小潰瘍,有時也可形成片狀出血性瘀斑。病變深可累及粘膜下層,甚至肌層。一農民患者消化道大出血,輸血10400ml,經3次服葯驅出鉤蟲14907條後治癒。患者初期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及隱痛,繼而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食慾多顯著增加,而體重卻逐漸減輕。有少數患者出現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異常表現,稱為「異嗜症」。發生原因可能是一種神經精神變態反應,似與患者體內鐵的耗損有關。大多數患者經服鐵劑後,此現象可自行消失。
⑵貧血:鉤蟲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由於成蟲的吸血活動,致使患者長期慢性失血,鐵和蛋白質不斷耗損而導致貧血。由於缺鐵,血紅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細胞新生速度慢,則使紅細胞體積變小、著色變淺,故而呈低色素小細胞型貧血。患者出現皮膚蠟黃、粘膜蒼白、眩暈、乏力,嚴重者作輕微活動都會引起心慌氣促。部分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腫,尤以下肢為甚,以及胸腔積液、心包積液等貧血性心臟病的表現。肌肉鬆弛,反應遲鈍,最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婦女則可引起停經、流產等。
鉤蟲寄生引起患者慢性失血的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蟲體自身的吸血及血液迅速經其消化道排出造成宿主的失血;鉤蟲吸血時,自咬附部位粘膜傷口滲出的血液,其滲血量與蟲體吸血量大致相當;蟲體更換咬附部位後,原傷口在凝血前仍可繼續滲出少量血液。此外,蟲體活動造成組織、血管的損傷,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應用放射性同位素51Cr等標記紅細胞或蛋白質,測得每條鉤蟲每天所致的失血量,美洲鉤蟲約為0.02~0.10ml。十二指腸鉤蟲可能因蟲體較大,排卵量較多等原因,其所致失血量較美洲鉤蟲可高達6~7倍。
⑶嬰兒鉤蟲病:最常見的症狀為解柏油樣黑便,腹瀉、食慾減退等。體征有皮膚、粘膜蒼白,心尖區可有收縮期雜音,肺偶可聞及羅音,肝、脾均有腫大等。此外,嬰兒鉤蟲病還有以下特徵:貧血嚴重,80%病例的紅細胞計數在200萬/mm3以下,血紅蛋白低於5g%,嗜酸性粒細胞的比例及直接計數值均有明顯增高;患兒發育極差,合並症多(如支氣管肺炎、腸出血等);病死率較高,在國外有報道鉤蟲引起的嚴重貧血及急性腸出血是造成1~5歲嬰幼兒最常見的死亡原因。1歲以內的嬰兒死亡率為4%,1~5歲幼兒死亡率可達7%,應引起高度重視。
2. 鉤蟲皮炎是什麼病
你好,鉤蟲皮炎是由於鉤蟲的幼蟲侵入皮膚引起的皮膚損害。鉤蟲的卵在土壤中孵化出絲狀蚴,鑽入皮膚即引起鉤蟲皮炎。
3. 鉤蟲皮炎有什麼症狀
你好:局部有燒著刺癢感,數分鍾至1h內可出現紅色丘疹,有的形成水皰,如有繼發感染則可形成膿皰,少數患者亦可形成潰瘍,有時患者可出現蕁麻疹,若同時鑽入的鉤蚴較多時,約經1周後,可出現哮喘、咳嗽、發熱等症狀。
4. 鉤蟲皮炎的病因
鉤蟲皮炎流行地區較廣,我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皆有發病。鉤蟲病為十二指腸鉤口線蟲或美洲鉤口線蟲寄生於小腸而引起的貧血、消化道和循環系統症狀。 鉤蟲卵在溫度適宜的泥土中,1~3天變成幼蟲,5~8天後脫化成絲狀蚴。當人們(常常是農民或礦工)赤足接觸有絲狀蚴的泥土數小時後,絲狀蚴通過毛囊,皮脂腺或皮膚破損部位侵入皮膚,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應。
5. 鉤蟲皮炎的介紹
鉤蟲皮炎是由於十二指腸鉤蟲或美洲鉤蟲的幼蟲侵入皮膚引起的皮膚局部炎症反應。鉤蟲的卵在土壤中孵化出絲狀蚴,侵入皮膚引起急性炎症反應,即鉤蟲皮炎。主要分布於廣大農村,南方多於北方,夏秋潮濕季節多見。
6. 鉤蟲皮炎的臨床表現
在夏秋潮濕季節來,人自赤足或手接觸泥土或糞便,絲狀蚴從手足背、足緣、趾問、踝部等處侵入皮膚,數分鍾後鑽入部位即有刺癢和燒灼感,l~2小時後該處出現斑疹或水腫性紅色小丘疹,1~2天變成水皰,內含黃色透明液體.如無感染,一般1周左右皮疹消退。但抓破後常繼發感染,使病情加重和病程延長。少數患者可表現為短暫的蕁麻疹,患者感到劇癢,皮疹常被抓破導致繼發感染。若鉤蚴較多。兩周內可發生哮喘及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