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葯物過敏反應症狀有哪些
葯物過敏反應是少數過敏體質的人使用某種葯物後產生的抗原——抗體反應,表現為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或死亡。這種過敏反應與葯物的葯理作用及用葯量關系不大。有許多葯物,如抗菌素、血清製品、磺胺類葯、維生素、去痛片、安乃近、眠爾通、丙種球蛋白和某些中草葯等,都能引起有過敏體質的人產生過敏反應。過敏反應可在用葯的瞬間或用葯後數小時或幾天後發生,且與用葯方式無關,無論口服、注射或外用都可引起。
如果發生了過敏反應,要立即停止用葯,並立即選用苯海拉明、安其敏、非那根、撲爾敏等抗過敏葯物。如果病人突然感到胸悶、氣緊,並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冰冷、血壓下降等情況,就是過敏性休克,要分秒必爭地搶救,應立即讓病人平躺下,同時皮下注射0.5毫克腎上腺素,並給予吸氧等其它救治措施。
為防止和減少過敏反應,應正確掌握葯物的適應症,不隨便用葯。使用容易引起過敏的葯物時,要注意問病史,有過敏反應的葯物不要使用。注射青黴素、鏈黴素、血清製品等,必須先作嚴格的過敏試驗,不過敏才能使用。應特別指出的是,有些病人以為前幾天剛注射過青黴素,或者認為都是青黴素,用不著再試驗了,這是十分錯誤的。凡是隔日以上再注射,或不是一個廠生產的青黴素,都需要作過敏試驗。為了安全,青、鏈黴素只能在醫院注射使用,而不能讓患者帶回自行使用。
2. 葯物過敏會出現什麼症狀
葯物過敏性休克是葯物過敏的一種嚴重反應,以注射青黴素等抗生素時發病者最多,快者發生在注射針頭尚未撥出或在作皮試時,大多數發生在給葯5分鍾至半小時內。先是面紅、胸悶、氣緊、頭暈、心悸、四肢發麻,繼之面色蒼白或發紺、出冷汗、四肢厥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神志不清乃至昏迷,有的可同時伴有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等皮膚過敏反應。
休克一旦發生,應立即搶救:立即將0.1%腎上腺素0.5~1毫升肌注或加入50%葡萄糖液40毫升內靜注,以升高血壓,當收縮壓低於80毫米汞柱時應加升壓葯;立即靜滴氫化考的松200~400毫克;心跳驟停時,左心室內注射0.1%腎上腺素0.5毫升,並做人工呼吸;喉頭水腫時應吸氧、氣管切開;支氣管痙攣嚴重者可靜注0.25克氨茶鹼。
葯物過敏性皮炎也是葯物過敏的一種常見反應,一般突然發生於治療過程中,出現全身性對稱分布的皮疹伴瘙癢。其特點為:只發生於少數有特異過敏體質的服葯者,對大多數人不發生反應;皮疹與葯物性質及葯量無關,多為正常量或小劑量引發;有潛伏期,多發生在首次用葯後的7~10天,或再次用葯後的數小時或2日內;皮疹形態各異,同種葯物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可發生相同或不同型葯疹;葯疹治癒後,再用與原來過敏葯物結構相似的葯物,出現交叉過敏,甚至在葯疹高潮時,對不同結構的葯物出現多價過敏;抗過敏葯物治療有效。
3. 葯物過敏有什麼症狀
葯物過敏反應也稱葯物變態反應,是由葯物引起的過敏反應,是葯物不良反應中的一種特殊類型,與人的特異性過敏體質相關,僅見於少數人。隨著醫葯衛生事業的發展,本病有增多的趨勢,其預防要引起醫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視。葯物過敏反應一般發生於多次接觸同一種葯物後,首次發病具有潛伏期,再次發病則可即刻發生。它的發生由於異常的免疫反應所致。這種反應總得來說都是對人體不利的。葯物過敏反應一般應具有較典型的過敏性症狀或體征。屬於Ⅰ型過敏者往往有皮疹、皮癢、噴嚏、流涕、哮喘發作,甚至全身水腫,血壓下降、休克等。屬於Ⅱ型者常有貧血、出血、紫癜等。屬於Ⅲ型者有發熱、淋巴結腫大、關節腫痛、腎臟損害等。屬於Ⅳ者常有濕疹、固定的皰疹,周界清楚的皮膚色素沉著等。目前葯物過敏反應的評估和葯物過敏反應的治療原則是,首先停用致敏葯物或強烈懷疑的致敏葯物,其次是對症治療。
別稱
葯物變態反應
英文名
drug hypersensitivity
就診科室
變態反應科
發病特徵
皮疹、皮癢、哮喘發作、出血、紫癜等
臨床表現
葯物經口服、注射、灌腸其他或途徑進入機體,引起一種特殊的全身性反應,有的在皮膚表現有各種皮疹,叫做葯物性皮炎或葯疹;有的僅表現為內臟損害;也有的除皮疹外還合並有內臟損害。本文只討論部分典型的葯疹和少數特殊類型的葯物過敏反應。
4. 吃葯過敏的症狀有哪些
葯物過敏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如果你在服 用葯 物之後出現了過敏症狀,但是又不確定自己到底是不是葯物過敏,那麼吃葯過敏的症狀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吃葯過敏的症狀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吃葯過敏的症狀
葯物過敏的皮疹形態多種多樣,有固定性紅斑、麻疹樣紅斑、猩紅熱樣紅斑、 蕁麻疹 樣,多形紅斑樣、紫瘢樣、玫瑰糠疹樣、大皰性表皮鬆解形或剝脫性 皮炎 型等。皮疹一般伴隨較為嚴重的 瘙癢 。
除固定性紅斑和蕁麻疹樣葯物過敏外,其他各類葯物過敏均為對稱和全身分布,皮疹發紅、色澤鮮艷。有時可有粘膜損害。皮疹一般先從面頸部開始,依次波及上肢、軀乾和下肢,或伴有畏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輕的停葯後皮疹逐漸消退,病情嚴重者有生命危險。因此,一旦懷疑身患葯物過敏,需及時赴醫院請專科醫生處理。
吃葯過敏的應對
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葯物是首先採取的 措施 ,切忌在已經出現葯物反應的先兆表現時繼續用葯。
加強排泄
酌情採用瀉劑、利尿劑,以期促進體內葯物的排出。
支持療法
給患者以有利的條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順利地度過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飲食富含 營養 ,保持適宜冷暖環境,預防繼發感染等。
吃葯過敏弊並的原因
1、可能與葯物質量有關
葯物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過敏反應的發生率,就造成同類不同廠家生產出的葯品、同一種類不同批號的葯物,過敏反應發生率不同。葯物在分裝過程中,生產條件(如溫度、濕度、包裝的密封度等)控制不嚴格都會影響葯物的質量,造成不同批號的產品雜質含量不同,從而影響過敏反應發生率。
2、遺傳因素
遺傳性分泌型IgA缺乏者 消化 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未經消化或消化不全的蛋白等過敏原進入機體,引起各種過敏反應。
3、過敏體質
個體因 內分泌 紊亂及酶缺乏等原因,機體反應性改變,導致過敏反應發生。
4、環境情緒因侍寬素
機體的應激狀態可影響抗原的形成,患者在虛弱、飢餓、焦慮、緊張等情況下,較易發生過敏反應。
猜你喜歡:
1. 哪些葯物會引起過敏
2. 吃過敏葯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3. 吃葯過敏老卜亮怎麼回事
4. 葯物過敏反應臨床表現
5. 抗過敏的常見葯物都有哪些
5. 葯物過敏6徵兆
吃葯之後皮膚出現紅疹、眼睛紅腫不適等過敏症狀,該怎麼辦呢?食品葯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葯署)提醒,在用悉侍葯期間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葯物過敏6大前兆時,要立即帶著正在服用的葯袋,或用葯紀錄單回診喔!
葯物過敏是在使用葯物後,引發身體出現過敏的症狀,任何人或葯物都有可能產生葯物過敏,而且是難以預期的,又因葯物種類或免疫反應機轉不同,部分過敏反應會在使用後立即至數日內出現,但也可能延遲到2、3個月才出現。一但發現在使用葯物後,出現 「疹」 :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 「破」 :口腔或黏膜潰瘍; 「痛」 :喉嚨痛; 「紅」 :眼睛紅腫、灼熱; 「腫」 :眼睛、嘴唇腫; 「燒」 :發燒等葯物過敏症狀時,就應盡速就醫。
如果民眾服葯過後出現葯物過敏反應,可參考以下 葯物過敏處理3原則:
1.盡速回診或就醫
疑似出現用葯敏此過敏症狀時,應盡速攜帶正在服用的葯袋或用葯紀錄單回診就醫,切勿擅自自行停葯、換葯,以免造成原有疾病惡化,或葯物過敏狀況加劇。
2.注記過敏葯物
有用葯過敏史的民眾,可請醫師將過敏葯品名稱注記於「葯物過敏紀錄睜拿吵卡」,連同健保卡隨身攜帶,也可請醫師注記於健保IC卡中。
3.主動告知
若有用葯過敏史的民眾,就醫時應主動告知處方醫師過敏葯品,領葯時再請葯師幫忙核對,以避免誤用過敏葯品,確保個人用葯的安全。
食葯署提醒,民眾用葯期間應注意服葯後身體反應,若出現可疑症狀,應盡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用葯史;若對使用葯品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鄰近的葯局葯師咨詢喔。
來源出處:葯物食品安全周報第711期
如果您喜歡周報內容,希望可以每周收到新的消息,歡迎【訂閱葯物食品安全周報】!
6. 用葯過敏什麼症狀
問題一:服葯過敏後都有哪些反應 一、葯物不良反應碧鍵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應用葯物預防、診斷或治療疾病過程中,發生於治療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其特定的發生條件是按正常劑悔哪巧量與正常用法用葯,在內容上排除了因葯物濫用、超量誤用、不按規定方法使用葯品及質量問題等情況所引起的反應。二、葯物變態反應(過敏反應)是葯物不良反應的其中一種,是指外來抗原性物質與體內抗體間所發生的非正常免疫反應。當外來抗原進入機體,使淋巴細胞或體液免疫系統致敏,機體處於致敏狀態中,而當機體再次接觸同樣的變態反應原時,抗原與抗體產生反應,引起某種程度的組織損傷或機能障礙。
三、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有皮膚反應和系統反應兩類。
1、皮膚反應:表現為各種葯疹,以蕁麻疹型、麻疹型、濕疹皮類型為多見,某些葯物則好形成固定型葯疹。
2、系統反應:過敏反應可損害各個系統,如產生血液病樣反應、血清病樣反應、紅斑狼瘡樣反應、肝炎樣反應和心血管、神經系統、腎臟、呼吸道等部位損害,以及過敏性休克。
問題二:皮膚葯物過敏有哪些症狀 會出現潮紅,發癢,出現皮疹,紅斑等現象,身上出現大大小小的包,很癢等情況。還有你知道該葯過敏就應該停止使用,積極接受抗過敏治療。建議不能吃辛辣 *** 的食物,過敏的話就要遠離過敏原,注意防曬防凍舊,避免用手去抓,保持睡眠充足緩吵,不要使用含酒精的化妝品等,這樣對皮膚有很大的好處。
7. 葯物過敏反應的症狀
葯物過敏,也叫葯物變態反應,是一類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嚴重者會出現休克或死亡。
葯物熱
由葯物過敏所致的發熱稱為葯物熱,常是葯物過敏的最早表現。葯物熱與一般感染性發熱不同,如果是首次用葯,發熱可在用葯後10天左右發生;如果是再次用葯,則由於人體已被「致敏」,發熱可迅速發生。葯物熱一般是持續高熱,達39攝氏度甚至40攝氏度以上。應用各種退熱措施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葯物,即使不採取抗過敏措施,體溫也能自行下降。
葯物疹
一般緊跟葯物熱發生,也可先於葯物熱發生。皮疹可有多種形態,如麻疹樣、猩紅熱樣、濕疹樣、蕁麻疹樣、紫癜樣、皰疹樣等。
血清病樣反應
血清病通常在首次應用血清制劑約10天發生,表現為發熱、淋巴結腫大、
關節腫痛、肝脾腫大等。
全身性損害
嚴重的葯物過敏反應可引起全身性損害,如過敏性休克等;血液系統損害表現為血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等;呼吸系損害表現為鼻炎、哮喘、肺泡炎等;消化系損害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肝損害表現為黃疸、膽汁淤積、肝壞死等;腎損害表現為血尿、蛋白尿、腎功能衰竭等;神經系統損害表現為偏頭痛、癲癇、腦炎等。
青黴素是過敏反應發生率最高的葯物,人群中對該葯過敏者高達1%―10%,因葯物過敏死亡的病例中約75%為青黴素所致。青黴素過敏反應表現多種多樣,大致分為四大類型:
Ⅰ型:速發過敏型,表現為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等。
Ⅱ型:細胞毒型,表現為溶血性貧血。
Ⅲ型:免疫復合物型,表現為血清病樣反應。
Ⅳ型:遲發型,表現為接觸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