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典型的皰疹樣皮炎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口服碸類葯物,但一定是在經治醫師的指導性服用,這是治療皰疹樣皮炎的特效葯,也是首選葯物,但需長期服葯,在治療的同時,還應該嚴格限制谷膠飲食,禁麵食及麵筋之類食品,如果她能夠堅持3~6個月後,皮損就會逐漸的消退了。
㈡ k1是顆粒細胞的簡稱
k1是顆粒細胞的簡稱?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計數(WBC)
外周血白細胞起源於骨髓的造血幹細胞,白細胞包括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三大類,其中粒細胞又分為中性分葉核粒細胞、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 白細胞計數是測定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
參考值:
成人:(4-10)×10 9 /L。
兒童:(5-12)×10 9 /L。
新生兒:(15-20)×10 9 /L。
■ 白細胞增多
(1)生理性主要見於月經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婦女、劇烈運動、興奮激動、飲酒、餐後等,新生兒和嬰兒高於成人。
(2)病理性主要見於各種細菌感染、嚴重組織損傷或壞死、白血病、惡性腫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機磷農葯、催眠葯等化學葯物的急性中毒,應用某些升白細胞的化學葯物也會促使白細胞增高。
■ 白細胞減少
(1)疾病主要見於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
(2)用葯:應用磺胺葯、解熱鎮痛葯、部分抗生素、抗甲狀腺制劑、抗腫瘤葯等。
(3)特殊感染:如革蘭陰性菌感染(傷寒、副傷寒)、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病毒感染(風疹、肝炎)、寄生蟲感染(瘧疾)等。
(4)其他:放射線、化學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響。
影響白細胞計數的因素較多,必要時應結合白細胞分類計數和白細胞形態等指標綜合判斷。
白細胞分類計數(DC)
白細胞分類計數是將血液製成塗片後進行分類,並求得各種白細胞的比值。不同因素可導致不同類型的白細胞發生變化,因此, 白細胞分類計數變化,比白細胞總數更能反映機體的生理或病理狀態。
參考值: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2.0-7.0)×10 9 /L, 百分數50%-70%。
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0.02-0.5)×10 9 /L,百分數0.5%-5%。
嗜鹼性粒細胞絕對值<(0.1)×10 9 /L,百分數0%-1%。
淋巴細胞絕對值(0.8-4.0)×10 9 /L,百分數20%-40%。
單核細胞絕對值(0.12-0.8)×10 9 /L,百分數3%-8%。
■ 中性粒細胞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膿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膿腫、癤腫、扁桃體炎、闌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敗血症、猩紅熱、白喉、急性風濕熱)。輕度感染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計數可>10.0×109 /L;重度感染計數可>20.0 ×109 /L,並伴明顯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鉛中毒,或催眠葯、有機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術後、惡性腫瘤、粒細胞白血病、嚴重組織損傷、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4)生理性參見「白細胞增多」。
■ 中性粒細胞減少
(1)疾病:傷寒、副傷寒、瘧疾、布氏桿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過敏性休克、再生障礙性貧血、高度惡病質、粒細胞減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中毒損傷:重金屬或有機物中毒、放射線損傷等。
(3)用葯:抗腫瘤葯、苯二氮卓類鎮靜葯、磺醯脲類胰島素促泌劑、抗癲癇葯、抗真菌葯、抗病毒葯、抗精神病葯、部分非甾體抗炎葯等。
■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1)過敏性疾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葯物性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食物過敏、熱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血清病、過敏性肺炎等。
(2)皮膚病與寄生蟲病:牛皮癬、濕疹、天皰瘡、皰疹樣皮炎、真菌性皮膚病、肺吸蟲病、鉤蟲病、包囊蟲病、血吸蟲病、絲蟲病、絛蟲病等。
(3)血液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等。
■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1)疾病或創傷:見於傷寒、副傷寒、大手術後、嚴重燒傷等。
(2)用葯: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 嗜鹼性粒細胞增多
(1)疾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嗜鹼性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或淋巴細胞瘤、紅細胞增多症、罕見嗜酸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或轉移癌等。
(2)創傷及中毒:脾切除術後;鉛中毒、鉍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
■ 嗜鹼性粒細胞減少
(1)疾病:速發性過敏反應如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等。
(2)用葯:見於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過量及應激反應等。
■ 淋巴細胞增多
(1)傳染病: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水痘、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肝炎、結核及其他傳染病的恢復期等。
(2)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細胞計數絕對性增多;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細胞百分率相對性增多。此外,也可見於腎移植術後發生排斥反應期。
■ 淋巴細胞減少
傳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細胞免疫缺陷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或接觸放射線等。此外,各種原因引起中性粒細胞增多時,淋巴細胞也可相對減少。
■ 單核細胞增多
(1)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如結核、傷寒、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瘧疾、黑熱病。
(2)血液病:單核細胞白血病、粒細胞缺乏症恢復期。
(3)其他疾病: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紅細胞計數(RBC)
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為呼吸載體,能在攜帶和釋放氧氣至全身各個組織;同時,運輸二氧化碳,協同調節維持酸鹼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 紅細胞計數是診斷貧血的主要指標之一。
參考值:
男性: (4.0-5.5)×10 12 /L。
女性: (3.5-5.0)×10 12 /L。
新生兒: (6.0-7.0)×10 12 /L。
■ 紅細胞增多
(1)相對性增多:見於嚴重嘔吐、腹瀉、排尿過多、休克、多汗、大面積燒傷,由於大量失水,血漿量減少,血液濃縮,使血液中的各種成分濃度相應增多,僅為一種暫時的現象。
(2)絕對性增多:見於①生理性增多,如機體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兒、新生兒、劇烈運動或體力勞動、骨髓釋放紅細胞速度加快等;②病理代償性和繼發性增多,常繼發於慢性肺心病、肺氣腫、高山病和腫瘤(腎癌、腎上腺腫瘤)患者;③真性紅細胞增多,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進,紅細胞計數可達(7.0-12.0)×10 12 /L。
■ 紅細胞減少
(1)造血物質缺乏:由營養不良或吸收不良而引起,如慢性胃腸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鐵、葉酸、維生素等造血物質不足,或蛋白質、銅、維生素C不足均可致貧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原發性或由葯物、放射線等多種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癌症骨轉移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3)紅細胞破壞或丟失過多:如先天失血或後天獲得性溶血性貧血、急慢性失血性貧血、出血等。
(4)繼發性貧血如各種炎症、結締組織病、內分泌病等。
血紅蛋白(Hb)
血紅蛋白常被稱為「血色素」,是組成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承擔著機體向器官組織運輸氧氣和運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減的臨床意義基本上與紅細胞增減的意義相同,但血紅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貧血的程度。
㈢ 這是什麼疙瘩!
這不是什麼疙瘩,這次出水痘的。這水痘還伴著發熱。你得趕緊給他打水。你在給他買點狗肉裡面放些花椒。這樣水痘下的快。
㈣ 皰疹無法根治嗎
強烈鄙視樓上的一些說法,誰說生殖器皰疹和帶狀皰疹都是單純皰疹了!!!!這根本就是兩個事情,不要誤人子弟.
不知道回答的各位是否真的是皮膚科的同仁,在此我只用我的專業知識和理解來回來提問者的問題:
1 可能您表述有問題,如果您得的是帶狀皰疹的話,吃麗株威是完全沒有問題,一般7-10天就可以痊癒,可是您說您打過激光???!!!不管是帶狀皰疹還是生殖器皰疹都沒有用激光治療的,我不知道你去哪裡治療的!
帶狀皰疹一般來說一生只會得一次,但是很偶爾也有人得兩次或多次,這個很少見.我們就不討論,總之如果帶狀皰疹的話一般情況下,痊癒後除了有可能遺留神經痛以外應該說沒有什麼問題.
2 如果是生殖器皰疹,那就比較麻煩了,他不同於帶狀皰疹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他屬於單純皰疹,但病毒型與口周面部等部位的單純皰疹病毒型不一樣,因而一般不會交叉感染.但是這種病毒有個特性就是嗜神經性,所以它會一直寄生在人的神經節里.當機體處於抵抗力低下的時候就會復發.所以它是終身的.但是並不是說終身的就一定一輩子老犯,治療得當也有可能以後不犯,但這不代表這個病毒已經從身體里清除出去了.所以單純皰疹一經感染都是終身感染,這個事實,誰也無法抹殺的.嚴謹的說已現有的技術是這樣的.
但是這個也沒有那麼可怕會影響生育.一般只要控制住了,不是病毒的活動期生育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不知道這樣說能不能給你解釋清楚.至於其他的什麼注意休息啊什麼的我就不說了,我知道你想知道不是那些
㈤ 得了疥瘡,用了葯還是癢,被子,一天一洗,衣服一天一換。我可怎麼辦
絕大部分的疥瘡的治療是比較簡單的,採用有效的外用葯膏,結合口服一些止癢葯就可以徹底治癒了。但是,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注意如下問題: 1,避免採用含有γ—666成份的葯物。目前市售的治療疥瘡的很多葯物含有γ—666成份,有毒!且有致癌的可能!(曾經導致比利時損失數百億元的「二惡英」事件中的主角「二惡英」既是與γ—666屬同類的物質!)所以,應慎用! 2,患了疥瘡後應早期進行有效的治療!避免產生各種後遺症!疥瘡本身是非常容易根治的,但由於疥瘡患者普遍存在有諱疾忌醫的心態,往往延誤治療,因此,很多疥瘡患者最終繼發頑固的皮炎濕疹病變!眾所周知,皮炎在醫學上被稱為「頑癬」,一般的醫生是無能為力徹底根治的。 3,疥瘡治療一定要進行集體治療!由於疥瘡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如果集體中的一個人治癒後,而別的患者還沒有治癒,那麼,這個人最終還是要被重新傳染上疥瘡的!即便是99%的患者都治癒了,集體中還有一個人沒有治癒,那麼,這個集體中的所有人最終還是要被重新傳染上疥瘡的!因此,疥瘡患者一定要進行集體治療! 4,疥瘡治療一定要一次性徹底治療,避免斷斷續續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治療方式。否則,病情永遠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疥瘡的分型: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型疥瘡和特異型疥瘡 1、結節型疥瘡(亦稱疥瘡結節)男性疥瘡患者生殖器及陰囊部位了常見的皮損。通常是在疥瘡瘙癢症狀出現後2-4周內發生,自身手部接觸是主要感染途徑。結節從0.25-1.0cm直徑大褐色或暗紅色硬結,表面有脫屑或結痂。在結節的中心部位若有黑色狀痂皮,其下易查到疥蟲。結節如發生在龜頭部呈現多為紅色0.2-0.4cm直徑大結節,比其他皮膚部位結節為小。除上述部位容易發生結節性損害之外,在臀部、股部、陰部、腋窩部也偶見孤立的瘙癢性結節。治療需合並類固醇激素治療方能較快治癒否則結節可能持數月不愈。 2、膿郊型疥瘡俗稱「膿皰疥」,顧名思義,這弄疥瘡突出表現膿皰,主要分布於手指間,指縫,手掌及手腕內側,亦可見於臀溝及手壁屈側。膿皰混在丘疹及血痂之中,皰壁厚不易破,呈圓形、黃豆或綠豆大,其內充滿乳黃色膿汁。在膿皰的基底部有紅暈炎症反應。發生於雙手膿皰疥往往手指、手掌腫脹,不易握拳。本型疥多見於衛生營養條件差者,在解放前的貧苦勞動人民中易患,90年代大城市中已罕見。 3、結痂角化型疥瘡亦名結痂型疥瘡(Crusted scabies)或角化過度型疥瘡(Hyperkeratotic scabies)或鍵沖挪威疥(Norwegian scabies)。 本型疥瘡臨床表現不同於一般疥瘡,初起多在手族亮孫掌足後部位及指趾間呈角化過度結痂性皮損。甲廓也遭受侵犯,引起甲變形,表面污穢,失去光澤,甲板增厚。指尖腫脹,甲邊緣有銀屑病樣鱗屑在面部及頭發區有堆集的鱗屑及結痂,在易壓迫部位如臀部、肘後,兆鏈手掌、足跖等部位發生明顯的角化脫屑性皮損。 其他部位多是播散性紅斑丘疹和痂皮,甚至有的皮損類似毛囊角化症表現,癢感常輕微不著。 本型疥瘡發生的原因,已基本確認與疥蟲寄生的宿主免疫缺陷,營養不良或精神病人中行天性伸舌樣白痴有關,如90年代以來報道發生於AIDS病人。腎移植後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T-細胞淋巴瘤患者,皆可並發此型疥瘡。日本學者松井(1977年)報道在日本某精神病院病房內住24名患者,其中22人感染此型疥瘡,因此他認為嚴重精神障礙或生理缺陷者易患此型疥瘡。本型疥瘡的結痂中非常容易發現疥蟲,易於確診,但治療僅用來疥劑效果不佳。 4、水皰型疥瘡(ullous scabies)本型疥瘡是以水皰、丘郊疹脈搏在疹為主要表現,臨床上非常類似皰疹樣皮炎,著者於80年代初在北京見到一例被誤診為「皰疹樣皮炎」的男性19歲患者。伴有輕度痴呆。 本型臨床表現全身泛發小水皰、丘皰疹、丘疹及結痂,四肢軀干搔痕累累,條形色素沉著。陰囊、陰式及臀部有小結節。瘙癢著明。手背指間及下腿,皆發生上述皮疹,但皰疹樣皮炎分布與上述部位不同。在兒童出現大皰性皮疹比較多見,多分布於手足及股部。這也是兒童疥瘡一個特徵。 本型疥瘡的發生機制,疥蟲寄生在表皮內,其溶解性分泌物或排泄物,刺激B細胞產生抗基底膜帶抗體,於是水皰發生於基底膜之上,是自身免疫的結果。 5、類似角化性皮膚病疥瘡本型疥瘡很罕見,臨床上已有報道類似二咱皮膚病的疥瘡。 (1)類似Darier病:Anolik和Rudolph於1976年報道1例腎移超速中層得於下腹、股、腹股溝和腋部有許多點狀毛囊性及毛囊周圍棕色結痂性丘疹,其後發展到頸、身後和肩部,且融合成大片結痂性斑片,其皮疹特點及分布區域,非常類似Darier病。 (2)類似光線性角化症(Actinic keratosis):Venning和Millard於1992年報道一例腎移植患者,曾經犯過4次不同臨床症狀的疥瘡,其中有一次發生光敏性皮膚病,分布面頰、上唇及耳廓部位,光感性脫屑 性紅斑。經活體組織切片檢查,發現疥蟲而確診。 6、其他類型疥瘡臨床表現類似接觸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Wolf等1985年)、類似紅皮症(Erythroderma)(Egawa等1992年),類似濕疹表現皆屬個案病例報道,記載於此,供臨床醫師診治類似病例參考。 述疥瘡皆屬於人與人之間互相感染的傳染性皮膚病。即屬於人類疥瘡,還有一種疥瘡是動物與動之間互相感染的疥瘡,偶亦感染人,屬於動物疥瘡。 動物疥瘡:有些疥蟎侵犯多種家畜,如免、貓、狗、羊、豬、馬、駱駝及家禽等,飼養人員與這些患疥的動物密切接觸時,易被感染。被感染者的症狀輕微,病程比較短,因為動物疥蟎不在人體上繁殖及寄生,更不會致成人員傳染及流行。被感染的動物主要病損在頭、耳及面部,有脫毛結痂。 【怎樣做到預防疥瘡】 1.注意個人衛生,對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單等要用開水燙洗滅蟲,如不能燙洗者,一定要放置於陽光下曝曬1周以上再用。 2.杜絕不潔性交。 3.出差住店要勤洗澡,注意換床單。
㈥ 什麼是嗜酸性粒細胞偏高有什麼危害性
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嗜酸性粒細胞可以釋放顆粒中的內容物,引起組織損傷,促進炎猜納症進展。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表現為晝夜周期性波動。清晨細胞數減少,午夜時細胞數增多。
這種細胞數的周期性變化是與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量的晝夜波塌兆野動有關的。當血液中皮質激素濃度增高時,嗜酸性粒細胞數減少;而當皮質激素濃度降低時,嗜酸性粒細胞數增加。
偏高危害性:
表現為發熱、支氣管哮喘、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腹痛、濕疹、剝脫性皮炎、皰疹樣皮炎、天皰瘡、銀屑病、紅糠疹、魚鱗癬、皮膚瘙癢、色素沉著、關節腫痛等表現。
/iknow-pic.cdn.bcebos.com/8435e5dde71190ef411be3cfc11b9d16fdfa6039"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435e5dde71190ef411be3cfc11b9d16fdfa603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435e5dde71190ef411be3cfc11b9d16fdfa6039"/>
(6)瘡疹樣皮炎傳染擴展閱讀:
形態作用:
細胞直徑10-12μm,核分葉,或呈S形或不規則形,著色較淺。胞質內含有嗜酸性顆粒,大小胞,不等,分布不均,染成橘紅色,不可將核掩蓋。
嗜酸性粒細胞可移行至有病原體或發生過敏反應的部位。該細胞能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釋放的多種溶酶體酶有殺菌作用,陽離子蛋白對寄生蟲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在發生過敏反應的部位,其釋放的組胺酶能分解組胺,芳基硫酸酶酯能滅活白三烯,從而抑制過敏反應。
㈦ 這是什麼皮膚病
我胸上也有,運動過後,或是發燥時會很紅,偶爾有點癢,也算是皮膚病吧.不過醫生說這是正常的,算是青春痘吧.過了青春期就沒了.注意點飲食就好了.
要是覺得不是很正常還是得去醫院看看.
㈧ 手背上先起紅點再變成一片微紅、有點粗糙的皮膚是怎麼回事
我覺得你可能是過敏了,先不要用葯,每天洗干凈之後繼續用蘆薈膠塗著吧,不過我可以給你介紹一種南非的蘆薈膠,效果特別好,名字我忘了,好像是C開頭的,在南非很普遍的。要是你有朋友去的話,可以讓他們幫你帶。然後如果症狀有減輕的話,可以塗點護手霜,保持手的濕潤,平時做家務的時候戴手套。別的就沒什麼了。不要太緊張,手是接觸外界物品最多的,偶爾摸到不幹凈的東西過敏一下也正常。
㈨ 多形紅斑和多形紅斑樣損害
不一樣。
多形紅斑是一種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膚病,常伴發粘膜損害,皮疹呈多形性,典型損害為靶形或虹膜狀損害。可由多種原因所致,可與感染細菌、病毒(特別是單爛岩敗純泡疹病毒)、酶菌、原蟲有關,也可由某些葯物,如磺胺類、巴妥類、水楊酸鹽類及生物製品致病,還有人與寒冷有關。
多形紅斑是一種以靶形或虹膜狀紅斑為典型皮損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常伴黏膜損害,易復發。本病病因復雜,葯物、慢性感染病灶、食物及物理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某些疾病,如風濕熱、結締組織病也可出現多形紅斑樣皮損,臨床上將病因不名的稱特發性多形紅斑,病因明確的稱症狀性多形紅斑。
本病呈自限性,但易復發。多形紅斑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確,但一般認為是一種變態反應所引起的皮膚病。近幾年來,本病與單純皰疹病毒的關系頗引人矚目。有人指出,30%以上多形紅斑病人是由皰疹病毒所致,並已通過試驗予以證實,即用單純皰疹病毒抗原進行皮內注射後,可引起本病的發生。除此之外,某些病例往往是磺胺制劑、解熱止痛葯、鎮靜安眠葯劑、抗生素等所引起的葯疹;有的病人的發病與慢性病灶感染,如扁桃腺炎、中耳炎、副鼻竇炎、慢性附件炎等有關;有些是體內疾病的臨床症狀表現之一,象風濕熱、傷寒、波浪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棗亂、惡性肉芽腫及各種惡性腫瘤等均可伴發多形紅斑;部分患者的發生是吃用日常食物如魚肉、蛋等之後引起的;還有相當數目病列之原因仍難於查明。
多形紅斑常發生於春秋二季,往往起病較急。前驅症狀有低熱、頭痛、四肢乏力、關節及肌肉酸痛。部分病人可同時或發病之前易患單純皰疹或上呼吸道感染。皮疹好發於面頸部及四肢遠端,口腔、眼等粘膜也可被累及。皮損表現為多形性,呈紅斑、斑丘疹、水皰、大皰、紫斑有風團等,但以斑丘疹和紅斑為最常見。典型損害色澤為內紫外紅,中央可出現水皰。外觀甚奇特,個個皮疹境界清楚,宛以靶狀形態,此乃所謂虹膜樣皮損。見到這樣皮疹,對診斷有幫助。患處瘙癢或輕度疼痛和灼熱感。發病期中、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病程自限,皮損約經2~4周可望消退,但常常再復發。
此外,在臨床實踐中,尚可見到兩種特殊類型,即寒冷型多形紅斑和斯蒂芬斯一約翰遜綜合征。
寒冷型多形紅斑:本型以女性青年佔多數,均在每年寒冷季節發病。慣發於手足背及指趾部,皮疹呈暗紅色丘疹或紫顏色血皰,大小約米粒至綠豆大,間也可見虹膜樣損害,患者有時輕度腫脹,手足冰冷,似凍瘡樣的改變。自覺作癢、遇暖尤劇。此起彼落,愈後留有暗紅色素斑。
斯蒂芬斯-約翰遜綜合征,又名惡性大皰型多形紅斑。本型可視為多形紅斑重症型。其常見原因是由葯物引起的。該型以兒童青少年居多,發病急驟,病情重篤。皮疹全身各處皆可被侵犯,但以顏面、手足尤其劇烈。口,眼、鼻以及尿道生殖器等處粘膜受累者屢飢顫見不鮮,而且口腔炎常是本綜合征的一個早期症狀,幾乎全部病人都可查見該部粘膜有損害。皮疹表現為紅斑、紫斑、水皰、大皰、血皰、糜爛及結痂。損害常迅速擴大,可相互融合,但表皮棘層松解現象,即尼氏征為陰性。患者常伴有頭痛、疲乏、高熱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發生毒血症性衰竭。有時還可全並細菌感染,而死於肺炎或敗血症,該綜合征病程較長,約3~6周方能痊癒。
根據本病的多形皮疹和好發部位不難診斷。但應與凍瘡、葯疹(多形紅斑形)、皰疹樣皮炎等病鑒別。
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採取抗過敏治療。輕症病例給抗組織胺葯物、維生素C、鈣劑內服。重症病例給以皮質類固醇激素等治療。同時,應注意控制感染。
寒冷性多形紅斑是由「寒」致「瘀」。寒冷使血管收縮,局部血液流速減慢,血循環中異常冷球蛋白、冷纖維蛋白原及冷凝素增加,其自身及紅細胞聚集性增加,使血液變稠、變粘滯,並在血管內凝聚而沉澱,又加重血流障礙,損傷血管壁而出現病變。故治療此型多形紅斑當以活血化瘀為先。
本病稱本病為「雁瘡」、「寒瘡」與「豬眼瘡」等。中醫認為或是風寒之邪,郁於肌膚致邪外來,濕熱阻絡,氣血淤滯,郁久化熱,溢於肌膚;或內有蘊濕,復感風熱之邪,風濕熱之邪搏於肌表所致;或因稟性不耐,毒熱內功;或毒熱與濕熱互結而發。
如果是因為天氣濕熱而引起的,長在腿上或者手上的,又紅又奇癢無比的痘痘。不妨外用爐甘石合劑搽洗,往往能葯到病除。
爐甘石洗劑是常用的一種皮膚科外用葯,由於它是由不溶於水的爐甘石粉末與水加少量甘油及氧化鋅、苯酚配製而成的混懸液,塗在皮膚上後,由於水分的蒸發局部會感到涼爽,瘙癢緩解。
爐甘石別名異極石,洗劑所含爐甘石和氧化鋅具有收斂、保護和吸收少量滲出液作用,也有較弱的防腐作用,再加上不含激素,具有良好的消炎、散熱、吸濕、止癢、收斂和保護作用,可用於潮紅、腫脹、灼熱、瘙癢而無滲出的急性皮炎如丘疹、亞急性皮炎、濕疹、痱子、蕁麻疹、夏季皮炎、日曬傷等,只要皮疹無水皰、無滲液、無糜爛就可以經常使用。
紅斑狼瘡診斷標准
1.蝶形紅斑或盤狀紅斑 :遍及頸部的扁平或高出皮膚固定性紅斑,常不累及鼻唇溝部位,盤狀紅斑,隆起紅斑上覆有角質性鱗屑和毛囊損害,歸病灶可有皮膚萎縮
2.光敏感 x10』/升或溶血性貧血:日光照射引起皮膚過敏
3.口腔粘膜潰瘍:口腔或鼻咽部無痛性潰瘍
4.非畸形性關節炎或多關節痛:非侵蝕性關節炎,累及2個或2個以上的周圍關節,特徵為關節的腫、痛或滲液
5.胸膜炎或心包炎 :胸痛、胸膜磨擦音或胸膜滲液; 心包炎,心電圖異常,心包磨擦音或心包滲液
6.癲癇或精神症狀:非葯物或代謝紊亂,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電解質紊亂 所致;精神病:非葯物或代謝紊亂,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 或電解質紊亂所致
7.蛋白尿、管型尿或血尿:蛋白尿>0.5g/dl或3+; 細胞管型,可為紅細胞、血紅蛋白、 顆粒管型或混合管型。
8.白細胞少於4x10』/升或血小板少於100
9.熒光抗核抗體陽性
10.抗雙鏈DNA抗體陽性或狼瘡細胞陽性
11.抗Sm抗體陽性
12.O降低
13.皮膚狼瘡帶試驗(非皮損部位)陽性或腎活檢陽性
符合上述13項中任何4項者,可診斷為紅斑狼瘡。
在1985年全國風濕病會議上,上海風濕病學會受全國風濕病學會的委託,應用電腦和現代免疫技術相結合制訂出13條紅斑狼瘡診斷標准,並經國內 27個不同地區醫學院校或省級醫院驗證通過,該方法適合我國對早期或者不典型紅斑狼瘡的診斷,目前已被普遍應用,並且在1987年被正式作為我國紅斑狼瘡診斷標准而載入大專院校醫學教科書。
各型紅斑狼瘡的主要臨床表現:
盤狀紅斑狼瘡:主要侵犯皮膚,是紅斑狼瘡中最輕的類型。少數可有輕度內臟損害,少數病例(約5%)可轉變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膚損害初起時為一片或數片鮮紅色斑,綠豆至黃豆大,表面有粘著性鱗屑,以後逐漸擴大,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色素明顯加深,略高於中心。中央色淡,可萎縮、低窪,整個皮損呈盤狀(故名盤狀紅斑狼瘡)。損害主要分布於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輪及頭皮,少數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粘膜也可受累。多數患者皮損無自覺症狀,但很難完全消退。新損害可逐漸增多或多年不變,損害疏散對稱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損害可融合成蝶形。盤狀皮損在日光暴曬或勞累後加重。頭皮上的損害可引起永久性脫發。陳舊性損害偶而可發展成皮膚鱗狀細胞癌。
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臨床上較少見,是一種特殊的中間類型。皮膚損害有2種,一種是環狀紅斑型,為單個或多個散在的紅斑,呈環狀、半環狀或多環狀,暗紅色邊緣稍水腫隆起,外緣有紅暈,中央消退後留有色素沉著和毛細血管擴張,好發於面部及軀干;另一個類型是丘疹鱗屑型,皮損表現類似銀屑病,為紅斑、丘疹及斑片。表面有明顯鱗屑,主要分布於軀幹上肢和面部。2種皮損多數病例單獨存在,少數可同時存在。皮損常反復發作,絕大多數患者均有內臟損害,但嚴重者很少,主要症狀為關節痛、肌肉痛、反復低熱,少數有腎炎、血液系統改變。
深部紅斑狼瘡,又稱狼瘡性脂膜炎,同樣是中間類型的紅斑狼瘡。皮膚損害為結節或斑塊,位於真皮深層或皮下脂肪組織,其大小、數目不定,表面膚色正常或淡紅色,質地堅實,無移動性。損害可發生於任何部位,最常見於頰部、臀部、臂部,其次為小腿和胸部。經過慢性,可持續數月至數年,治癒後遺留皮膚萎縮和凹陷。深部紅斑狼瘡性質不穩定,可單獨存在,以後即可轉化為盤狀紅斑狼瘡,也可轉化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或與它們同時存在。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在紅斑狼瘡各類型中最為嚴重的一型。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即有多系統損害表現,少數病人由其它類型的紅斑狼瘡發展而來。部分病人還同時伴有其它的結締組織病,如硬皮病、皮肌炎、乾燥綜合征等,形成各種重疊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表現多樣,錯綜復雜,且多較嚴重,可由於狼瘡腎炎、狼瘡腦病及長期大量使用葯物的副作用而危及患者生命。
㈩ 皮膚瘙癢警惕9種疾病
皮膚瘙癢警惕9種疾病
皮膚瘙癢警惕9種疾病,皮膚瘙癢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導致皮膚瘙癢的原因有很多。有很多時候,大家都會覺得皮膚瘙癢是一件小事,不會去重視。但是皮膚瘙癢也會引起一些疾病,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皮膚瘙癢警惕9種疾病。
皮膚瘙癢警惕9種疾病1
第一種:瘡疥,主要變現為全身上下皮膚奇癢,有時候會伴有皮膚損害,容易被誤診為皮膚瘙癢病,這種疾病蔓延迅速,傳染性大,容易造成集體或者家庭傳染,所以患病者一定要做好隔離措施,其他人員也要做好預防。
第二種:神經性皮炎,得了神經性皮炎以後,皮膚紋理變得特別明顯,皮膚伴隨劇烈瘙癢的特點,這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這種病多與病人的神經、精神狀況有明顯的關系,多見於青年和成年人。
第三種:蕁麻疹,這種病的特徵是皮膚劇烈瘙癢,同時會出現一次性的局限性水腫性皮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粘膜引起的過敏性疾病,一般會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作過一次蕁麻疹。
第四種:手足蘚,主要症狀是手和腳的瘙癢,傳染性大,可自己傳染,也可以傳染給他人,是由淺部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見匍匐病,多見於兒童和成人,一般會在夏季復發或者加重。
第五種:接觸性皮炎,主要是由於皮膚接觸外界物質而在接觸部位發生炎症的一種反應,主要表現是皮膚瘙癢,接觸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於其病主要是由於接觸刺激物質造成的,所以此病在發生以後一定要做好預防。
第六種:濕疹,按皮膚受損情況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種,它的主要特點是皮膚劇烈瘙癢,且不易治癒,並且容易復發,而現在一些女性的濕疹,則與化妝品有關。
第七種:丘疹性蕁麻疹,這種病症多會發生在嬰幼兒及兒童身上,可以相互傳染,多在春夏秋季發病,主要症狀還是劇烈的皮膚瘙癢,這種病症多是由於昆蟲叮咬引起的。
第八種:皰疹樣皮炎蠢檔,這種病多發於中年男性,有時候5歲以下兒童也會有此病症,發病突然,會有全身不適,低熱的症狀,隨後伴隨劇烈瘙癢,是一種由谷肢致敏發生的一種免疫性疾病。
第九種:結節性癢疹,這種皮膚病比較少見,伴有皮膚劇癢、結節特徵,多發於成年女性,這種病症發展緩慢,可長期不愈。
皮膚瘙癢警惕9種疾病2
1、過敏
過敏是每個人身體都會發生的.皮膚病。對飲食、花粉、塵蟎等過敏,觸摸某些化學制劑,都有可能引起過敏,從而使皮膚感覺到癢。過敏一般遠離過敏源即可恢復。
2、感染性疾病
由於感染真菌、細菌、帶嘩亂病毒等都會造成皮膚瘙癢的症狀,感染性疾病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大家一定要做好預防。
3、蕁麻疹
蕁麻疹的特徵是皮膚劇烈瘙癢,同時會呈現一次性的局限性水腫性皮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粘膜引起的過敏性疾病,蕁麻疹也是引起皮膚瘙癢重要原因。
4、濕疹
濕疹按皮膚受損狀況分為急性、亞急性、緩慢三種,它的主要特點是皮膚劇烈瘙癢,很難治好,並且特別容易復發,多數女性的濕疹發病與化妝品有關。
5、牛皮癬
牛皮蘆念癬是由真菌或細菌感染引起的,很難治,還會感染,比方甲癬、股癬、體癬。但你可別因此誤會了牛皮癬,牛皮癬盡管也叫癬,卻沒有感染性,因為牛皮癬不是感染引起的,而是一種本身免疫性疾病,是因為體內的免疫細胞不恰當的反應而形成的緩慢皮膚炎症。
6、皰疹樣皮炎,
這種病多發於中年男性,突發性比較強,會有全身不適,低熱的症狀,隨後伴隨劇烈瘙癢,是一種免疫性疾病。
7、瘡疥
瘡疥主要表現為全身上下皮膚奇癢,有時候會伴有皮膚損害,簡單被誤診為皮膚瘙癢病,這種疾病蔓延迅速,感染性大,簡單形成集體或許家庭感染,所以患病者一定要做好隔離措施,其他人員也要做好預防。
8、中老年人皮膚退化
中老年人因為皮膚萎縮變薄,含水量下降,皮脂腺及汗腺排泄減少,使皮膚失去潤滑維護作用而顯得枯燥。在冰冷的季節,枯燥的氣候又使皮膚粗糙,甚至表皮掉落,使皮內神經末梢更簡單受刺激而發癢。老年人身體癢多是這個原因。
9、結節性癢疹
這種皮膚病比較少見,伴有皮膚劇癢、結節特徵,多發於成年女人,這種病症發展緩慢,可長期不俞。
皮膚瘙癢警惕9種疾病3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腦水腫和腦腫瘤等疾患,會降低中樞感受器止癢閾值,導致皮膚瘙癢。
2、消化系統疾病
常見的肝膽疾病,包括阻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等,因血清和皮膚中膽鹽濃度升高,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膚瘙癢。
3、內分泌系統疾病
甲亢和甲減病人大約有19%發生皮膚瘙癢。孕婦因懷孕時內分泌紊亂會導致妊娠性瘙癢。
4、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慢性腎炎病人,尤其是進入後期(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和尿素等代謝物無法排出體外,而在體內大量瀦留,並隨汗液排出體表,故引起全身性頑固瘙癢,其癢難忍。中老年婦女常因月經不調,白帶增多,外陰不潔,卵巢病變,或因陰道滴蟲和真菌感染而致外陰炎症等,常可發生外陰瘙癢。
5、惡性腫瘤
大多數腫瘤都可因癌細胞和代謝物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膚瘙癢。胃癌和肝癌初期常全身輕微發癢,隨著癌程進展而瘙癢加劇。淋巴系統癌如蕈樣肉芽腫、何傑金氏病等都伴有全身性皮膚瘙癢。直腸和結腸癌常表現為肛門瘙癢;各種白血病,肺癌和食道癌等伴有泛發性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