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頸部皮膚出現了瘙癢的小疙瘩
我看有點像軟疣,只是你這個圖片不清楚,要是能確定軟疣的話,應該適合用我新寫的:密集型、瘙癢型傳染性軟疣的治療方案
你可以參照下:
於密集型的 經過幾個月與買家交流後 總結了如下方案:
准備的材料:寶寶金水、紅黴素軟膏、雲南白葯粉、白開水1升
1、現在天氣比較炎熱,雖然外用的吸收期為36小時,但天熱出汗多,適當沖沖還是可以滴,外用的至少要24小時以後再洗。
2、建議晚上睡覺前沖澡,時間不宜長,大概沖幾下,把身上的汗沖干凈就行了,然後用寶寶金水與白開水按1:100的比例混合,再沖洗一遍,讓它自然晾乾,這樣身上就有一層寶寶金水的成分,就可以止癢了。
3、將雲南白葯粉和紅黴素軟膏按1:1的比例混合均勻(別混合多了,夠用即可),用棉簽片狀均勻塗抹在密集的軟疣上,達到消炎的效果,其實密集的就是抓破感染發炎了,同時又接種了軟疣病毒,好的過程中會很癢很癢,所以這時候應該以消炎止癢為主。
經過了以上3個步驟後,大約第二天情況會明顯改善,一周左右炎症、發癢基本消失,這時候再用外用的,點在疣體尖上,很快就結痂脫落了。
值得注意的是:
A:步驟3平時是用雲白和紅霉的混合物,如果是破損未愈或者比較濕潤、有滲出液的疣體,應該單用雲南白葯粉,直接用白葯裡面的棉球塗上白葯就可以了。
B:止癢消炎過程中最好先停用外用的,因為病灶都是抓破感染的,有很多微小的創口,這時候使用外用的,很容易滲透過多,有可能加重炎症和瘙癢。建議驗證和瘙癢緩解後再用,這樣比較安全,同時效果更好。
C:等炎症和瘙癢緩解後(大約1周),這時候使用外用的,最好是保持36小時,然後再洗澡,最少也要保持24小時。
D:雲南白葯和紅黴素應該每天2次,洗完澡用1次,間隔12小時左右再用1次,使用時候要和使用外用的時間搓開,假如使用了外用的,比如洗完澡後用(洗的時候加寶寶金水),那麼就不需要再用雲南白葯和紅黴素的混合物了,這次可以不用,等12小時以後再塗抹混合物。
E:如果使用外用的7天後效果不明顯,可以考慮適當增加量或者使用頻率(前提是必須先做實驗,證實用多少才適合,千萬別一次用太多或者太頻繁)
㈡ 蛔蟲病、蟯蟲病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蛔蟲成蟲寄生在小腸內,症狀的輕重與蛔蟲數目的多少,所在部位均有關系.輕者小兒僅有食慾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於臍周或稍上方,痛無定時,反復發作,持續時間不定.個別患兒可有偏食或異食癖(喜吃爐渣,土塊).重者可造成營養不良,貧血甚至生長發育遲緩,智力發育較差等現象.蛔蟲的蚴蟲在體內移行過程中,可引起肝臟腫大壓痛和肝功能異常.移行到肺臟可出現乾咳,暴喘發憋,咯血痰等症,在皮膚可引起蕁麻疹,皮膚瘙癢甚至腦膜炎,癲癇等. 蛔蟲病最常見的並發症可見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肝膿腫,闌尾炎,腹膜炎等.蛔蟲有遊走鑽孔的習慣,當蛔蟲過多或因小兒發高熱,消化不良,驅蟲不當等情況均可使蛔蟲產生騷動,引起嚴重的後果. 蛔蟲病對妊娠的影響。 (1)少量成蟲寄生於小腸對妊娠影響不大。 (2)大量成蟲寄生於腸道,可致孕婦營養不良,影響胎兒生長發育。 (3)短期內吞食大量感染性蟲卵合並嚴重感染,可出現蛔蟲性出血性肺炎、咯血及呼吸困難,可致胎兒宮內窒息和發育遲緩。 (4)妊娠合並膽道蛔蟲症、腸穿孔、腹膜炎、闌尾炎及肝膿腫等,均可導致流產、早產及死胎等。 (5)妊娠合並蛔蟲病並發嚴重感染,母胎死亡率增高。 蛔蟲病危害: 當雌性蟯蟲爬出肛門產卵時,刺激肛門發癢,因搔抓會引起局部炎症。患者常有睡眠不安、食慾減退、咬指甲、尿頻或遺尿、消瘦等,女孩伴有會陰部瘙癢及陰道分泌物增加。仔細觀察,在肛門附近會發現白紙樣蟯蟲。別小看這小小的蟯蟲,危害卻很大。如果雌蟲產卵後爬入陰道、子宮、輸卵管里,可引起這些器官的炎症。蟯蟲還可寄生在闌尾,引起闌尾炎。
㈢ 外陰癢,怎麼辦
外陰瘙癢是一種症狀,可由各種原因引起。局部原因有特殊感染(如黴菌性陰道炎專、滴蟲性陰道炎、陰虱屬、疥瘡、蟯蟲病)、慢性外陰營養不良、葯物過敏或化學品刺激、不良衛生習慣、皮膚病等。糖尿病、黃疸、白血病、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B缺乏等慢性病患者也常有外陰瘙癢。部分患者無明顯的局部或全身原因,可能與精神或心理因素有關。
患有此病者應查明病因,對症下葯。
(1)注意經期衛生,行經期間勤換月經墊,勤清洗。
(2)保持外陰清潔乾燥,不用熱水燙洗,不用肥皂擦洗。
(3)忌亂用、濫用葯物,忌抓搔及局部摩擦。
(4)忌酒及辛辣食物,不食海鮮等易引起過敏的葯物。
(5)不穿緊身兜襠褲,內褲更須寬松、透氣,並以棉製品為宜。
(6)局部如有破損、感染,可用1:5000高錳酸鉀液(在溫開水內加入微量高錳酸鉀粉末,使呈淡紅色即可,不可過濃)浸洗,每天2次,每次20-30分鍾。
(7)就醫檢查是否有黴菌或滴蟲,如有應及時治療,而不要自己應用「止癢水」治療。
(8)久治不愈者應作血糖檢查。
㈣ 寄生蟲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生蟲病是寄生蟲侵入人體而引起的疾病,因蟲種和寄生部位不同,引起的病理變化和表現也不同,這種疾病分布廣泛,世界各地均可見到,但以貧窮落後衛生條件下的地區多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多,那麼寄生蟲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都有什麼呢?
寄生蟲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寄生蟲病指的是人體內有寄生蟲存在的情況。小孩子比較容易患上,現在的寄生蟲病主要是蛔蟲病、蟯蟲病和鉤蟲病等。小孩子一旦患上寄生蟲病就需要積極治療,不然可能對身體發育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本文將講一下關於寄生蟲病的知識。
一、小兒寄生蟲病的症狀
1、蛔蟲病
(1)幼蟲移行引起的症狀:蛔蟲卵移行至肺使細支氣管上皮細胞脫落、肺部出血而造成肺蛔蟲病,表現為咳嗽、胸悶、血絲痰、血嗜酸性細胞增多,肺部體征不明顯,X線胸片可見肺部點狀、片狀或絮狀陰影,病灶易變或很快消失,稱為蛔幼性肺炎或蛔蟲性嗜酸性細胞性肺炎,即LOEFFLER綜合症。症狀1-2周消失。嚴重感染時,幼蟲可侵入腦、肝、脾、腎、甲狀腺和眼,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如癲癇、肝大、腹痛等。
(2)成蟲引起的症狀:成蟲寄生於空腸,以腸腔內半消化食物為食。臨床表現為食慾不振或多食易飢,異食癖;常腹痛,位於臍周,喜按揉,不劇烈;部分病人煩躁易驚或萎靡、磨牙;蟲體的異種蛋白可引起蕁麻疹等過敏症狀。感染嚴重者可造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3)並發症:蛔蟲有鑽孔的習性,在人體不適(發熱、胃腸病變等)或大量食入辛辣食物和服用驅蟲葯物劑量不當等因素刺激下,蛔蟲鑽入開口於腸壁的各種管道,不僅可引起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腸梗阻,而且上竄阻塞氣管、支氣管造成窒息死亡,亦可能鑽入闌尾或胰管引起炎症。
2、蟯蟲病
蟯蟲感染哥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肛門搔癢和眨眼不安,因為雌蟲的產卵活動引起肛周和會陰皮膚強烈瘙癢,影響睡眠。局部皮膚可因瘙損而發生皮炎和繼發感染。全身症狀有胃腸激惹現象,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慾不振,還可見不安、夜驚、易激動及其他精神症狀。末梢血見嗜酸性細胞的增多。
3、鉤蟲病
(1)鉤蚴皮炎:鉤蚴入侵的皮膚處多見於足趾或手指間皮膚較薄處及其他部位暴露的皮膚,可再現紅鈀點狀丘疹或小水泡,燒灼、針刺感,奇癢,數日內消失。搔抓破後常繼發感染,形成膿皰,並可引起發熱和淋巴結炎。
(2)呼吸道症狀:急性鉤蚴感染,幼蟲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引起炎症細胞浸潤及出血,臨床哥見咳嗽、血痰、發熱、氣急和哮喘,痰中帶血絲,甚至大咯血。胸部X線檢查見肺有短暫的浸潤性病變,血嗜性粒細胞增高。病程數日或數周。
(3)貧血:失血性貧下中農血是主要症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貧血、皮膚粘膜蒼白、乏力、眩暈,影響小兒體格和智力發育。嚴重者可發生貧血性心臟病。
(4)消化道症狀:初期表現為貪食、多食易飢,但體重下降。後期食慾下降,胃腸功能紊亂,腹脹不適,異食癖,營養不良等,嚴重者可出現便血。
不管是哪種寄生蟲病,我們都應以預防為主,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糾正吮手指習慣,勤剪指甲,嬰幼兒盡早穿滿襠褲,玩具、用具、被褥要常清洗和消毒。對兩歲以下的幼兒要預防不要撿臟東西入口。然後就是三歲以上幼兒最好每年做一次寄生蟲檢查,以更好的預防治療。
二、幼兒寄生蟲病的治療方法
處方1
蔥白1把、生麻油或菜油1-2匙
【用法】蔥白洗凈切碎,搗爛絞汁,調入生麻油或菜油1-2匙,空腹服下,每日2次,連服3日即可。
【說明】本方主治由於蛔蟲所引起的腹痛。具有驅蟲止痛之功效。
處方2
大蒜、凡士林適量
【用法】將大蒜搗碎,調入凡士林,臨睡前調於患者肛門四周,第2天,將肛門清洗干凈。
【說明】本方主治小兒蟯蟲病及其所引起的肛門瘙癢。
處方3
大蒜適量
【用法】以生大蒜絞汁飲用,約數日,即可大量排蟲。
【說明】本方主治蛔蟲病,如嫌蒜汁辛辣,可加少許黑砂糖調拌飲下。
處方4
大蒜、味噌適量
【用法】二者同燒食,每次2-3片,每天空腹食3回。
【說明】本法適用於驅除蟯蟲。味噌即醬湯。
處方5
鮮姜60g、蜂蜜60ml
【用法】將鮮姜搗汁,與蜂蜜混勻。1-4歲用30-40ml;5-6歲用50ml;7-13歲用50-60ml。分2-3次口服。
【說明】本方主治蛔蟲性腸梗阻,具有止嘔止痛,溫中和胃之功。一般服用1-3天後包塊消失,包塊消失後可服驅蛔葯。使用本方要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腸鳴音若消失應及時考慮手術治療。
處方6
大蔥50g
【用法】將蔥去葉、皮、根須洗凈,加水100ml微火共煮爛,用紗布過濾,裝瓶備用。可於傍晚或睡前灌腸。4-5歲10ml,7歲15ml。
【說明】本方主要用於幼兒,主治蟯蟲病。方中蔥可以大蒜代替,但需用水200ml。
處方7
大蒜9g、榧子9g、杏仁4.5g
【用法】將榧子、杏仁研為細末,把大蒜搗爛,用蒜泥將上葯制丸,分2次開水沖服。
【說明】本方主治絛蟲病。絛蟲病是由進食未熟、含有囊蚴的豬肉或牛肉而引起的腸道寄生蟲病,中病稱作寸白蟲」。
幼兒寄生蟲病的預防措施?
1、注意孩子的個人和飲食衛生,每日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潔衛生,可以有效減少或避免腸道線蟲感染。
2、對於明確有蛔蟲感染的孩子還需要予以驅蟲治療,以預防並發症。體內蛔蟲較多者,可以每半年驅蟲一次。蛔蟲等寄生蟲有遇溫則安」之習性,且孩子在秋天接受驅蟲治療時對因葯物引起的不良反應較易耐受和適應,容易恢復健康。
3、驅蟲葯物的選擇要根據不同的寄生蟲類型,有針對性地選擇,也可以選擇廣譜驅蟲葯,但具體劑量,要向醫生咨詢,一般多根據公斤體重計算。驅蟲後2-4周要復查大便,如果仍能找蟲卵,可重復驅蟲治療。
4、對於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好避免葯物驅蟲治療,因為它們的肝腎代謝功能均不完善,葯物可能會對孩子的肝腎產生毒副作用。另外,從腸道寄生蟲的特點來看,蟲卵大都附著於污染的手或蔬菜、瓜果表面,而寄生蟲的感染途徑是口,2歲以內的孩子吃蔬菜、瓜果的種類與量較少,接觸最多反而是家中的物品和玩具,後者相對較清潔,幾乎很少沾染蟲卵,所以它們真正需要打蟲的機會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