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位性皮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位性皮炎

發布時間: 2023-05-24 19:25:54

A. 異位性皮炎該怎麼辦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遺傳性的過敏性皮膚顫陸棚類疾病,也叫做異位性濕疹或者遺傳性異位性皮炎,具有慢性、易復發、伴隨瘙癢和炎症等特點。近年認為異位性皮炎是悉羨在遺傳背景下由過敏原誘發的IgE依賴的速發型和遲發型反應,並且可能是一種TH1/TH2細胞亞群失衡條件下的、以優勢TH2細胞介導的皮膚過敏性炎症反應。這一免疫研究在目前治療異位性皮炎中起重要作用,抗過敏益生菌能夠促進腸道菌群生態平衡,對人體健康產生有益作用,已有研究顯示,新的抗過敏乳酸菌菌株組合物(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降低血清IgE抗體,通過增強TH1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茄則的方法,減少過敏的發生

B. 異位性皮炎的治療是什麼

(1)局部治療

局部療法的目的是保護皮膚、控制瘙癢,減少搔抓,並減少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從而抑制皮膚的炎症及可能出現的繼發感染。

①一天多次地使用潤膚劑可以改善皮膚的乾燥,減輕瘙癢,但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對羊毛脂或其他局部葯物的過敏反應。

②對於急性滲出性損害,按急性皮炎原則處理,如有感染跡象時可加用局部或全身的抗生素。

③外用局部皮質激素治療慢性苔蘚化損害是必要的,因此,應選擇有效而副作用小的制劑。可以先用幾天強效皮質激素,然後逐漸降低其強度,要讓患者懂得皮質激素使用過長時間的危險。必要時,可採用局部注射皮質激素以消除頑固性的局限性皮損,但使用方法要正確,以免出現局部萎縮或其他副作用。

④焦油類制劑,外用或將其塗布於局部皮質激素制劑上面對許多患者是有效的。對於慢性期的患者,用含有煤焦油的制劑封包療法效果很好。皮損廣泛者,最好不要使用系統性及局部的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可外用刺激性小的氧化鋅霜或糊膏,其中可加4%的煤焦油。

(2)系統療法

①系統性抗生素對於臨床上有感染,甚至在無明顯感染跡象,但皮損明顯加重的異位性皮炎的治療均有重要作用。

②不論是住院患者還是門診患者,系統性皮質類固醇激素的使用都應慎重。對於危重患者即使使用時有效,停葯易復發,且長時間用葯也是不合理的。

③抗組胺葯物有止癢、抗過敏、鎮靜的作用。部分患者晚間應用羥嗪或異丙嗪有較好的抗瘙癢和安眠作用。

④其他葯物治療。環孢素A或γ-干擾素治療異位性皮炎的臨床評價資料不太充足,但對嚴重的及用其他方法不能控制的患者,環孢素A是一種很有希望的葯物。γ-干擾素也有一定的療效。

⑤免疫調節劑如轉移因子、胸腺素等對異位性皮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但劑量及使用時間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治療反應而定。就異位性皮炎的發病機制而言,免疫功能的失調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免疫調節劑在異位性皮炎的治療領域內將佔有重要地位。

(3)光線療法

紫外線照射對泛發性異位性皮炎患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可用PUVA治療,UVA照射或UVA+UVB同時照射。

C. 異位性皮炎是怎麼引起的

異位性皮炎又被稱之為遺傳過敏性皮炎,發生也常常與家族的遺傳因素有關系,變態反應原:屋塵蟎、食物、辯困感染性變應原、花粉、接觸刺激物及變應原。強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劇。一定告灶轎要及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對您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最後祝患者襪肆早日康復

D. 異位性皮炎怎麼治療

盡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注意調整飲食,切忌過飽,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餵食牛乳、雞蛋白、柑桔等;哺乳母親以清淡飲食為好,貝類食物及酒類應禁用;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穗帶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本品忌種牛痘,避免接觸新近種過牛痘或單純皰疹患者,以防發生牛痘樣疹或水痘樣疹。
1.內用療法
(1)抗組胺類葯 可選用1~2種抗組胺葯內服,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用苯海拉明糖漿。
(2)鎮靜劑 為加強止癢效果,可應用鎮靜劑,常用魯米那或冬眠靈。往往與抗組胺葯配伍應用,可能提高療效。
(3)助消化葯 可酌選酵母片、乳酶生、維生素B1等口服以幫助消化,促進本病好轉或康復。
(4)皮質類固醇激素 僅適用於頑固、重症的成人期異位性皮炎,使用小劑量短療程的治療,如強地松,可獲較滿意效果。對其他期的異位性皮炎,不主張採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
(5)抗生素 若有繼發細菌感染者必要應用抗生素,可選擇麥迪黴素、絕嘩紅黴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黴素,因本病患者青黴素過敏的發生率較高,故應予重視。
2.外用療法
對症處置,治療原則和用法與濕疹相同。
(1)皮膚正在發並族行炎時千萬不要泡溫泉。
(2)盡量選擇中性泉質或弱酸性泉質的溫泉浸泡。
(3)泡溫泉時間不要太長,每15分鍾要起來休息一下。
(4)泡溫泉後務必要以清水沖洗干凈,注意勿讓泉水殘留在皮膚皺褶處,特別要注意腳趾縫、手指縫、肚臍、腋下等處。
(5)泡溫泉前後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膚。
(6)如果泡完溫泉之後覺得皮膚很乾燥,應立即塗抹凡士林或其他潤滑劑

E. 異位性皮炎具體有什麼症狀

異位性皮炎又稱遺傳過敏性皮炎,發病與遺傳和變態反應有關。常見的過敏原有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以及昆蟲叮咬也可誘發精神因素、氣候變化、寒冷刺激及出汗等易使本病加重。異位性皮炎屬於常見的一類皮炎疾病,需要通過有效的治法來擺脫疾病。中醫葯膏治異位性皮炎,如魯濟堂的克炎王,塗於患處能盡快治癒。

F. 異位性皮炎症狀有哪些

異位性皮炎症狀可發生於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或成人期,大部分患者多於出生後2~6個月發病(半數以上在出生後2年以內),但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多形皮疹的主要表現有:紅斑、丘疹、丘皰疹、滲出結痂、苔蘚樣變和皮膚抓痕、皮膚乾燥、繼發感染,多伴有瘙癢感。年齡不同,皮疹分布及表現有所差異,因此我們分階段來觀察異位性皮炎症狀 :
●嬰幼兒期:皮疹最常見於面部,也常見於其他暴露或易受摩擦刺激部位,如四肢伸側。會陰、臀部一般較少受累。皮疹多表現為紅斑、散在或融合的水腫性丘疹、丘皰疹,可有滲出及結痂,瘙癢劇烈。繼發感染或淋巴結腫大較常見。病程遷延反復,病情變化可受出牙、呼吸道感染、情感刺激、氣候變化等影響。
●兒童期: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皮疹多分布於肘膝屈側、頸側、腕、踝等處。嬰幼兒期的紅斑、丘疹逐漸被以苔蘚樣變為主的皮損所取代。以癢疹型尤甚,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成人期: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的病史。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還偶有全身泛發者。病變較局限,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患處瘙癢劇烈,往往因搔癢劇烈而繼發感染。病程為慢性經過,病性時輕時重,通過適當治療最終也可逐漸痊癒。
一般來說,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有些患者僅有異位性皮炎表現,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症現象。異位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皮膚病

G. 異位性皮炎症狀與臨床表現

異位性皮炎是濕疹中的一種,這種疾病多發於季節變更之時,對於異位性皮膚很多人都並不了解它究竟有哪些症狀與臨床表現以及它的由來,又是通過哪些標准來診斷就是異位性皮炎呢?
異位性皮炎症狀
最近常常碰到許多家長神色慌張地帶著小孩來到門診,噼頭第一句話就問:「我的小孩是不是有異位性皮膚炎」?仔細問清楚小朋友的症狀,絕大部分都是因為發現小孩這一陣子常常容易發癢,有些則會長一些像被蚊子咬到般鼓鼓的疹子。其實出現這些症狀並不一定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因為有些人在季節轉換時就容易發癢,有些人是冬天皮膚乾燥時會癢,有些人則是夏天流汗時較癢,只要沒有因而產生慢性反復性的皮膚發炎,就不能說是異位性皮膚炎。同樣的,長一些像風疹塊的疹子,通常表示得的是「蕁麻疹」,雖然也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但是其成因和異位性皮膚炎大不相同,治療方式也不太一樣。那麼,到底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呢?

異位性皮膚炎 (又稱異位性濕疹、英文為atopic dermatitis、簡稱為AD) 是一種慢性反復性的皮膚疾病,通常好發在嬰兒期或兒童期,患者常常同時伴有血清中E型免疫球蛋白升高、個人或家族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等病史。目前並沒有任何單一的病症或抽血檢查可以直接就診斷異位性皮膚炎,醫師必須根據病患的各項病史與臨床表現綜合判斷後才能診斷,當然有經驗的醫師稍微問幾個問題,再加上臨床上皮膚疹子的特徵,大概就能看出個端倪,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異位性皮膚炎診斷標准請參見表一。

異位性皮膚炎歷史起源
異位性皮膚炎 (AD) 最早是在1808年由Robert Willan醫生所報告,起初描述的特徵是如癢疹般 (prurigo-like) 的皮膚病灶,後來在1891年pocq與Jacquet二位醫師建議命名為散播性神經皮膚炎 (disseminated neurodermatitis) 以強調情緒壓力對此病的影響,1892年Besnier醫生首先發現異位性皮膚炎會伴隨花粉熱及氣喘而發生,因此推測此病是一種家族遺傳體質,他同時也認為發癢在AD的致病機轉中扮演最根本的角色。1923年Coca首次使用異位性 (atopy) 這個名詞來稱呼AD,塬來的意思是no-place-ness (a=no, top=place, y=ness),意指這一類伴隨氣喘與花粉熱發生的皮膚過敏症狀不像當時已知的其他皮膚疾病,因此無法加以適當歸類。1930年代Sulzberger等人才正式建議用異位性皮膚炎這個稱呼來取代散播性神經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診斷標准
主要特徵:皮膚搔癢,典型的皮疹型態與

分布:嬰幼兒期在臉上與伸展側出現濕疹。成人時期則轉變位置到彎屈側形成苔蘚化的濕疹。

慢性反復性的皮膚炎,個人或家庭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或者異位性皮膚炎等病史即異位性體質。

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
由於AD的診斷是透過臨床病史與症狀的綜合判斷,並無單一檢查就可診斷,因此有關其盛行率的調查常會受到研究者所用的診斷依據而有很大的差異。世界各國包括歐洲、美國、日本、澳洲等先進國家的研究發現兒童的AD盛行率大約在10-20%之間,一般認為隨著工業發達、社會進步,盛行率會稍微增加一些,所以在一些非洲國家或中國大陸所做的研究,AD的盛行率會較低一些。有許多研究顯示:AD的盛行率在近幾十年來逐漸上升,有人認為是環境因素變化所造成,包括小家庭、高所得、由鄉下遷居至都市、抗生素使用增加、西方生活型態等因素都被發現似乎是罹患AD的危險因子;甚至有人提出所謂「衛生」假說,認為低生活水平的人小時候居住環境差,較容易感染,體內的免疫反應比較趨向TH 1反應,而AD主要是TH 2反應,因此在這樣的人身上較不易發生,然而這樣的假說尚未成為定論。
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表現
AD的臨床症狀通常在嬰幼兒時期開始出現,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大約有50%的病患是在1歲前發病,另有30%的病患則在1-5歲間發病。有將近80%的AD病患會在後來出現過敏性鼻炎或氣喘,而當這些呼吸道過敏症狀出現時,許多人的AD已經比較改善了。

AD 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極度的癢,常有病患跟筆者說自己癢到晚上根本沒什麼睡,甚至有許多人抓到血流滿地,也有人癢到快死掉,最可怕的是晚上睡覺時特別癢,因此對白天上課或上班的影響非常大。

由於這樣長期嚴重搔癢抓癢的結果就是抓痕累累、遍體鱗傷,最後就會出現皮膚炎 (濕疹) 的症狀。初期會皮膚發紅、脫屑,嚴重時會流湯流水甚至起水皰,這就是為什麼皮膚炎又叫「濕疹」的塬因;隨著病情繼續進展,皮疹會越來越粗厚、病灶也會比較不紅,逐漸出現苔蘚化 (lichenification)、癢疹 (prurigo) 或如恐龍皮般的外觀,這就是所謂慢性濕疹的外觀,事實上此時的皮膚病灶常常粗粗乾乾的一點也不「濕」,說它是乾燥性濕疹又很奇怪,其實濕疹就是皮膚炎,筆者比較喜歡用「乾燥性皮膚炎」或「慢性皮膚炎」這樣的稱呼。

AD的皮疹在嬰幼兒時期好發於臉上、頭皮與四肢伸側等伸展部位,這時期的皮疹通常比較屬於急性期的濕疹,臉上的病灶往往呈鮮紅色或橘紅色,伴有明顯的滲出液與輕微的丘疹及脫屑;四肢與頭皮的病灶則呈粉紅色或淡橘色,也有一些滲出液與輕微的脫屑。隨著年齡長大,到了兒童期以後,病灶主要分布在脖子、四肢屈側等部位,皮膚會變得較粗厚、出現苔蘚化等特徵,病灶顏色在急性惡化期會很紅,但大部分時間則呈淡粉紅色或棕色,上面往往還有一層厚厚的皮屑。如果病情控制的不盡理想,則病灶有可能會蔓延全身,包括頭皮、身上、手掌、腳掌、陰部都可受侵犯,最後甚至演變成紅皮症,也就是全身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皮膚受侵犯。由於這樣的體質會伴有過敏性鼻炎、氣喘與其他皮膚神經系統的異常,AD的病患也會出現一些次要特徵,例如由於長期鼻塞導致眼窩周圍慢性鬱血,因而出現黑眼圈;對於一些食物出現過敏不耐的症狀;由於免疫功能失調而容易出現皮膚感染的症狀包括膿痂疹 (impetigo)、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出現白色的皮膚劃紋症現象等等。此外慢性的皮膚發炎也會造成皮膚色素沉著、毛孔變得明顯、掌紋變多、毛孔角化;皮膚障壁功能失調則會使皮膚乾燥、出現魚鱗癬樣的皮膚變化、對許多環境中的刺激物質不耐、易受環境物質的刺激。

H. 如何徹底根治異位性皮炎

分類: 醫療健康 >> 皮膚科
問題描述:

已經患了異位性皮炎很多年了,本來吃了2年中葯好的差不多的,不過現在又復發了,請教有沒好的方法根治(比如用什麼葯)

解析:

1.經特異性抗原皮內試驗或IVT檢測明確的抗原物質,應採取措施,主動避免接觸、吸人或食人,如未能確定過敏原,則應注意可能誘發或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食物、吸人物及接觸物等,發現後應盡力避免。

2.嬰兒濕疹患兒應注意避免與種痘者和單純皰疹患者接觸,以免並發症,患兒種痘,需在皮損痊癒後進行。

3.兒童期和成人期患者,可採用蟎等特異性抗原脫敏治療。具體方法:先以特異性抗原1:100刪,稀釋液0.1ml,作皮內試驗,陽性結果病例,每周皮下注射1次,劑量逐漸從0.2、0.3、0.4….—遞升至0.9ml後,換用1:10000稀釋液注射,亦從0.2、0.3……遞升至lml,以後維持量為lml,50周為一療程,如有好轉,可繼續再注射,一般需3個月以上。

4.對症治療及外用葯物治療同濕疹。

I. 異位性皮炎的病因及防治有哪些

異位性皮炎可發生於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或成人期,大部分患者多於出生後2~6個月發病(半數以上在出生後2年以內),但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異位性皮炎與遺傳因素、過敏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有資料研究表明,約有60%~90%患者受季節因素影響,冬天由於寒冷刺激、陽光照射時間少、衣物摩擦等均可誘發異位性皮炎的產生。異位性皮炎的其他病因因素包括免疫反應異常、血管及血管葯物反應異常、神經精神因素、感染、氣候及生活環境等,異位性皮炎發病時,瘙癢和摩擦會導致瘙癢,經由搔抓可致發疹,然後瘙癢循環。

J. 異位性皮炎怎麼治療 保養預防是關鍵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不具有傳染性但會遺傳的皮膚疾病,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嬰幼兒時期發病,異位性皮炎的治療建議大家口服葯物與外用葯膏治療,同時在生活中注意保養及以後的預防工作都要注意。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的皮膚疾病,算是具有遺傳性質的濕疹,台灣的罹患率約為11%至13%。此疾病經常在2到6個月大的嬰兒時期即發病,患者常有全身難耐的劇癢感,反復搔抓臉、頸、手肘窩、膝窩等部位,出現紅疹、表皮剝傷、脫屑、皮膚變厚、紋理增加或苔癬化的現象。疹子有典型的分布位置,成人多出現在四肢曲側(手肘、膝窩),而嬰兒與幼童多侵犯到臉部或脖子。患者或其家人常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或過敏性結膜炎的病史。過敏原的刺激是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因子,在兩到叄歲以前接觸過多的過敏原(如:牛奶、雞蛋、柑橘、巧克力、辛辣食物、堅果、花生、貓狗毛發、灰塵、黴菌或花粉)、空氣污染物與二手煙等物質,會增加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壓力和情緒也會誘發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同儕與家屬的同理與關心對其病情很有助益。

異位性皮膚炎要如何治療
口服葯物最重要,外用葯膏來輔助。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障壁缺損,常合並有次發性的細菌或病毒感染,有時必須並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葯物治療。

1.口服消炎抗過敏葯物:異位性皮膚炎是體內發出來的,患者會不自覺的很癢很癢,所以當然要用口服葯物來治療才有效,先用口服葯阻斷皮膚」癢-抓-更癢」的惡性循環,接下來擦葯才能進一步消炎;先吃葯讓皮膚不癢,不癢就不抓,不抓才不會有新的病灶,舊的病灶爛尺才有機會好。吃的加擦的,才能加速濕疹的復原。

2.外用消炎葯膏:葯膏可以減輕皮膚發炎,但須在您的皮膚專科醫師的指示下使用,過久與過度頻繁的使用,除了葯效會漸減外,副作用也會大幅增加。

3.外用清涼葯水:有時候突然癢起來,可以使用清涼的消炎葯水去收斂傷口,可以比較快速地減緩癢感,但是效果維持不夠久,濕疹要徹底治療好還是要以消炎帆姿葯膏與口服葯物為主。

4.局部免疫調節劑(非類固醇葯膏):如醫立妥(Elidel)、普特皮(Protopic),長期使用不會有傳統外用類固醇葯膏所產生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與局部多毛等副作用,因此適合間歇性長期使用,以減低復發的機率。

異位性皮膚炎的保養與預防
皮膚的清潔不要用一般清潔性肥皂,因為一般肥皂常含有的界面活性劑過強,裡面也可能添加香料及色素,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狀況並沒有特殊幫忙,洗後還可能會更癢。浸泡熱水或塗抹鹽巴或姜來止癢也是錯誤的,皮膚會進一步更發炎。應使用適當的保濕產品,在沐浴後五分飢轎高鍾內立即塗抹,才能有效鎖住角質層的水分,否則皮膚表面水分蒸發,反而易造成皮膚更加乾燥。

為什麼需要使用潤膚乳液
身體的皮膚都是動態的,就像是人的心情,會時好時壞呈波動性的變化。尤其是沒有受到衣物保護、暴露在之外的皮膚,更容易因日曬、吹風、氣候環境變化或外界物質刺激等影響,使得皮膚障壁(skin barrier)受到傷害,而引起乾燥與發癢,甚至發炎、造成濕疹。對於慢性濕疹與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受損的皮膚障壁常是其主因。因此適度地使用潤膚乳液保護皮膚,可以改善皮膚的完整性,以減少皮膚的發炎,減少疾病的復發與惡化。

皮膚疾病的治療剛開始都是以外用消炎葯物最有效,但是應盡早搭配潤膚乳液使用。」葯物有效後、乳液來接手」,正確足夠的乳液滋潤才可以維持病情的改善,且減少葯物長期塗抹的副作用。

該選擇哪種潤膚乳液?一般坊間的乳液是適合用於正常皮膚的一般人,對於比較脆弱的皮膚(如: 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慢性濕疹、肌膚過於乾燥、幼兒或老人),應該選擇無香精、低防腐劑,且已經過皮膚專科醫師驗證、可安全用於生病皮膚的溫和產品,皮膚才不會越擦越糟。

該什麼時候擦潤膚乳液呢?只要感到皮膚乾燥或搔癢就可以擦,馬上擦、隨時擦都沒有關系。平常的用法是,每天晚上洗完澡擦乾後,五分鍾內於全身塗抹溫和潤膚乳液,此時的保水效果最好。若同時需使用醫師開立的外用葯物時,請先擦完葯膏後,再擦上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