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水田性皮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水田性皮炎

發布時間: 2023-05-24 00:53:49

Ⅰ 中草葯:漆大姑的功效與作用

漆大姑
(《嶺南采葯錄》)
【異名】毛漆、毛七哥(《敬指虧陸川本草》),毛七公、大亮神毛七、算盤子、野南瓜(《南寧市葯物志》),漆大伯(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楊漆姑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藤籃果(《雲南中草葯》),癢樹棵(《雲南中草葯選》)。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盤子的枝葉。
【植物形態】毛果算盤子
灌木,多分枝,枝密被黃色、擴展的粗毛。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5厘米,很少達7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粗毛,葉脈上密被黃毛;葉柄短,密被黃毛;托葉錐尖。花單性同株,雄花成束生於葉腋內,具短柄;萼片6,矩圓形,略鈍頭,長約2毫米,外面被疏粗毛;花葯3枚。雌花無柄而通常單生,子房5室,被粗毛,花柱短,矩圓形,直立而粘合。蒴果扁球形,頂部壓入,被粗毛,徑8~10毫米。花期4月。
生於山野間。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漆大姑根)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化學成分】全草含酚類、鞣質。
【性味】①《陸川本草》:"辛澀,寒。"
②《廣西中草葯逗喚》:"味苦甘澀,性平。"
【功用主治】驅風利濕,散瘀,止血,消腫。治急性胃腸炎,痢疾,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漆瘡,濕疹皮炎
①《嶺南采葯錄》:"凡患漆瘡皮膚紅腫作癢,取其葉煎水洗之。"
②《陸川本草》:"止血,驅風,消腫。治刀傷出血,血風瘙癢,瘡癤痘毒。"
③《南寧市葯物志》:"消腫,止痛,利濕,破血。治跌打,蛇傷,漆蝕,瘡疥,痢疾。"
【用法與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搗敷。內服:煎湯,1.5~5錢。
【選方】①治漆樹過敏,水田性皮炎,皮膚瘙癢,剝脫性皮炎,蕁麻疹,濕疹:漆大姑鮮葉或干葉,煎水外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
②治急性腸胃炎,痢疾,脫肛,牙痛,風濕性關節痛:毛果算盤子全株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葯》)
③治燒傷,濕疹:算盤子鮮葉,水煎外洗,或用根研末撒布創面。(《雲南中草葯》)

提醒您:漆大姑 此中草葯來源於網路,使用前請遵醫囑。

Ⅱ 這是什麼植物求大神解答

馬齒莧
編輯
[mǎ chǐ xiàn]

馬齒莧(學名:purslane herb)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仿乎猛植物。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 生於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國內各地均有分布。該種為葯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葯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現代研究,馬齒莧還含有豐富的SL3脂肪酸及維生素A樣物質。SL3脂肪酸是形成細胞膜,尤其是腦細胞膜與眼細胞膜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A樣物質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角膜及結合膜的正常機能,參與視紫質的合成備橋,增強視網膜感光性能,也參與體內許多氧化過程。此外,馬齒莧還可作獸葯和農葯;馬齒莧的食用價值在於它是馬齒莧科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其植株匍匐,分支多,莖和葉呈肉質、多汁。葉小、互生、倒卵形全緣、厚而柔軟。花淡黃色,通常3~5朵簇生於枝端,午時盛開。6~8月開花,7~10月結果,種子腎狀卵形,呈黑色,是一種古籍上早有記載的野生佳蔬和中葯;嫩莖葉可作蔬菜,對視力有一定的幫助。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活習性

3分布情況

4品種分類

5栽培技術

肥水管理

採收

留種

繁殖方法

盆土准備

種植方式

栽培要點

病蟲防治

6主要價值

葯用價值

營養價值

食療價值

1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或斜倚,伏地鋪散,多分枝

馬齒莧(25張)

圓柱形,長10-15厘米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莖紫紅色,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馬齒狀,長1-3厘米,寬0.6-1.5厘米,頂
端圓鈍或平截,有時微凹,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中脈微隆起;葉柄粗短。花無梗,直徑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時
盛開;苞片2-6,葉狀,膜質,近輪生;萼片2,對生,綠色,盔形,左右壓扁,長約4毫米,頂端急尖,背部具龍骨狀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黃色,
倒卵形,長3-5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長約12毫米,花葯黃色;子房無毛,花柱比雄蕊稍長,柱頭4-6裂,線形。蒴果卵球形,
長約5毫米,蓋裂;種子細小,多數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直徑不及1毫米,具小疣狀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1]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馬齒莧全株(7張)

馬齒莧枝葉(4張)

馬齒莧花果(5張)
2生活習性
馬齒莧適應性非常強,耐熱、耐旱,無論強光、弱光都可正常生長,比較適宜在溫暖、濕潤、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中生長,其實無論在哪種土壤中馬齒莧都能生長,能儲存水分,既耐旱又耐澇。和其他雜草一樣,馬齒莧的生命力非常強。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命力強,生於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1]
3分布情況

馬齒莧
中國南北各地均產。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

馬齒莧常生在荒地、田間、菜園、路旁,分布在中國各地,華南、華東、華北、東北、中南、西南、西北較多。[1]
4品種分類
大花馬齒莧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 小琉球馬齒莧Portulaca insularis Hosok. 毛馬齒覽Portulaca pilosa L. 沙生馬齒莧Portulaca psammotropha Hance 四瓣馬齒莧Portulaca quadrifida L.[1]
5栽培技術
肥水管理
早春播種的出苗較晚,需7~15天,晚春和秋播的出苗只需4~6天。結合墒情應適時灌水,當苗出現2片真葉後應追1次肥,之後每次採收後再各追肥1次。馬齒莧為淺根系植物,生長期間經常追施一點氮肥,其莖葉可以生長肥嫩粗大,增加產量,遲緩生殖生長,改善品質。久旱,應適當澆水,生長期間要注意除草。馬齒莧極少發生病蟲害。
採收
馬齒莧是1次播種多次採收,採收是挑頃爛采。採摘應在花前,以保持莖葉鮮嫩,新長出的小葉是最佳的食用部分。嫩莖的頂端可連續掐取,掐取中上部,留莖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繼續生長,直至霜降。採收時也可間拔,收大留小。
留種
馬齒莧的蒴果成熟期有前有後,一旦成熟就自然開裂或稍有振動就撒出種子,且種子又很細小,採集時可以在行間或株間先鋪上廢報紙或薄膜,後搖動植株,讓種子落到報紙或薄膜上,再收集。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也可以用其莖段或分枝扦插繁殖。

整地施肥:畝底施優質農家肥2000~3000kg,磷肥:50kg,澆足底墒水,耕翻15~20cm,耙平,做成1~1.2m寬的畦。

播種:將畦面樓平,乘墒在畦面上開相距23cm的溝,溝深1cm,將種子與5~10倍的細沙混勻,均勻的撒於溝內,輕輕的樓土覆蓋種子即可 畝用種量500~700g。

播後管理:溫度高,墒情適宜時,播後2~4天即可出苗,馬齒莧苗期生長緩慢,要注意清除雜草,撒播的,出苗10天
後,幼苗長到3~4厘米高時就要開始間苗,苗間距5cm;溝播的,出苗20天後,苗高15cm時,當苗田苗高15cm時,間苗,苗間距10cm。間苗後追
1次肥,畝追硝酸銨15kg,隨澆水施入。生長期間,每次採收後再各追肥1次,用300倍的尿素水,畝施5kg左右,隨水施入,澆水2~3次。生長期間要
注意除草。馬齒莧極少發生病蟲害。

在連茬田塊,6月份馬齒莧開花結實時,可留部分植株不採收上市,讓其開花結籽,散落的種子來年就出苗生長,不用采種播種。
盆土准備

於栽培馬齒莧的花盆不宜太小,口徑35~40cm的泥盆最為適宜。馬齒莧生長強健,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
但選用疏鬆、肥沃、保水性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生長加快,莖葉幼嫩,品質特佳。馬齒莧喜肥水,耐強光,尤喜空氣乾燥、土壤潮濕的環境。要注意擺放在陽光能
夠照射到的地方,利於莖葉生長。弱光下馬齒莧生長快而幼嫩,光照過強,則易老化。
種植方式
在中國,馬齒莧多以春夏季節到田野採集野生種的莖葉供食用為主,在有些發達國家已逐步轉向以人工栽培為主,中國台灣省正大力推廣人工栽培。

涼拌馬齒莧[2]

栽培季節,亞熱帶地區的台灣省南部、廣東、海南等地區,2月下旬開始播種,陸續採收到11月;江浙一帶 春季於5月中下旬播種,如用保護地種植,可提前到4月份播種,6月~8月為生長旺期;華北地區露地栽培於6月上中旬播種。

各個地區氣溫超過20℃時,可隨時播種,分期播種,分期上市。

盆栽馬齒莧多採用壓條及播種兩種繁殖方法。壓條就是將植株較長的莖枝壓倒,每隔3節用濕土壓1個莖節,壓土處的莖節
生根後與主體分開,形成新的個體。播種要待氣溫超過15℃時進行。播種前,先將盆土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後,將種子與細沙混勻後撒播,隨後覆蓋0.5cm厚
過篩細土。播後應注意保溫保濕。播後2~3天即可出苗。出苗7天後間苗,株距3~4cm左右。當苗高15cm左右時,開始間拔幼苗食用,保持株距
7~8cm。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追肥要求薄肥勤施,每周一次,最好施用顆粒復合肥。
栽培要點
馬齒莧從春季到秋季均可栽種。春播開始較遲,品質柔嫩。夏、秋播種易開花品質粗老。一般2~8月間均可播種。若為保護地(塑料大棚、地膜、溫室)栽培,無嚴格播種期。

馬齒莧種子細小,故要精細整地,並以條播為好。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kg,耕翻深度15cm,打碎土塊,畦面達到
平、松、軟細的要求,作寬1米的畦,溝寬40cm。畦面開21~24cm寬的兩條播種淺溝,進行條播。為了使播種密度均勻,可在種子中加入100倍種子重
量的細沙進行撒播。因種子易掉入土壤孔隙中,播後只需輕耙表土,無須再行覆土。如土壤乾燥,則用灑水壺略噴濕畦面即可。當苗高15cm左右時,開始采撥幼
苗供食,使株距保持9~10cm,讓其他苗繼續生長。播後25天左右,株高25cm以上時,正式採收。一般幼苗單株產量達35~40g。採收時要注意在植
株根部留2~3節主莖,以後陸續採收。在生長期間,根據生長情況進行追肥,一般施用尿素300倍液1~2次,每畝每次用尿素5kg。馬齒莧幾乎不發生病蟲
害,也就沒有農葯殘毒問題。

馬齒莧樹主要用扦插繁殖。在生長期均可進行,選取健壯、充實和節間較短的莖干作插穗,長10~12厘米
插前可晾乾數天,插於沙床,插壤應稍乾燥,約15~20天可生根,極易成活。喜溫暖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蔭,在散射光條件下生長良好,耐旱,要求排
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不耐寒,冬季溫度不低於10℃。[3]
病蟲防治
危害馬齒莧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及葉斑病。病毒病用1:1:50的糖醋液葉面噴施防效達80%以上;白粉病常用800~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粉銹寧防治;葉斑病用百菌清、多菌靈、速克靈防治。[4]
6主要價值
葯用價值
一、概述

【葯用部位】全草

【功能】消炎、止痢、解毒

馬齒莧圖片(7張)

【主治】熱毒痢疾、腸炎、癰腫瘡毒、蛇蟲咬傷[5]

【性味】酸;性寒

【歸經】大腸;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絞汁。

外用:適量,搗敷;燒灰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主治痢疾,腸炎,腎炎,產後子宮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時珍)。[6]

二、文獻記載

《開寶本草》:「服之長年不白。治癰瘡,殺諸蟲。生搗汁服,當利下惡物,去白蟲。」

《本草綱目》:「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

《本草拾遺》:「諸腫揍疣目,搗揩之;破壬癇,止消渴。」

《滇南本草》:「益氣,清暑熱,寬中下氣。滑腸,消積帶,殺蟲,療瘡紅腫疼痛。

《葯典》:【藏葯】燦格日:全草治赤白痢疾,赤白帶下,腸炎:外用治丹毒,癰癤腫毒,蟲蛇咬傷《藏本草》。馬齒莧:全草主治赤白痢疾,赤白帶下,腸炎,淋病:外用治疔瘡丹毒《中國藏葯》。

【布朗葯】宗新朵:全草治頭暈眼花《滇葯錄》。宗新朵:全株外用於頭暈眼花《滇省志》。宗新朵:全草主治頭暈眼花《民族葯志二》。

【傣葯】帕八良(西傣),牙西碼,芽席馬(德傣):全草治肺熱咳嗽,痢疾《滇葯錄》。帕拌涼:全株用於肺熱咳嗽,痢
疾《滇省志》。帕板良:治療心慌心跳,頭痛,肺病,刀傷《傣醫葯》。帕拌涼:全草治心慌心跳,頭痛,肺結核,刀傷,扭傷,接骨筋續《傣葯志》。芽席馬:全
草主治肺熱咳嗽《民族葯志二》。

【哈尼葯】不澤:地上部分治痢疾,腹瀉,血淋《滇葯錄》。不澤魯沽茶:全株用於腹瀉,痢疾,血淋《滇省志》。不澤,魯壁沽茶:全草主治腹瀉,痢疾,血淋《民族葯志二》。

【京葯】趙灘:全草治痢疾《民族葯志二》。

【朝葯】馬齒莧:全草治清熱解毒,止渴,殺蟲,用於痢疾,諸腫惡瘡,金瘡,內瘺《朝葯志》。德寄鋪:全草主治痢疾,諸腫惡瘡,金瘡,內瘺《民族葯志二》。【毛南葯=I馬朱寧: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桂葯編》。馬朱寧:全草主治痢疾《民族葯志二》。

【苗葯】藿威: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咽喉痛,牙痛,無名腫毒《桂葯編》。絨桌倒:全草治腸炎,腹瀉,痢疾,腎炎,
泌尿道感染水腫,潰瘍病,痔瘡出血,咽喉痛,牙痛,無名腫毒,癰瘡《滇葯錄》。絨桌倒:全株用於尿道感染,水腫,潰瘍病,咽喉痛,牙痛;外用於無名腫毒
《滇省志》。Reib xand mel(銳先脈),Vob hmid
niangx(窩咪仰):全草治小兒腹瀉,治帶狀皰疹《苗醫葯》。地上部分用於痢疾,疔瘡癤腫,蟲蛇咬傷《湘藍考》。藿威,屙莽滅,絨桌倒:全草主治腸
炎,腹瀉,痢疾,腎炎,泌尿道感染,水腫,潰瘍病,痔瘡出血,咽喉痛,牙痛《民族葯志二》。

【仫佬葯】馬有罵: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稻田皮炎《桂葯編》。馬有罵:全草主治痢疾,水田皮炎《民族葯志二》。

【納西葯】布馬:全草治腸炎,痢疾《滇葯錄》、《民族葯志二》。

【普米葯】瑪此見:地上部分治腸炎,痢疾,瀉下,膿血,熱淋,尿血《滇葯錄》、《民族葯志二》。

【畲葯】酸莧鮮:全草主治肝炎《民族葯志二》。

【維葯】絲籽歐提:全草和種子主治內熱熾盛,長期低熱,中暑,便秘,痢疾,腸炎《民族葯志二》。馬齒莧子:果實治糖尿病[22]。

【佤葯】全草用於紅白痢疾,跌打瘀血腫痛《中佤葯》。牙折罵:全草治腎炎浮腫,皮膚病《滇葯錄》、《民族葯志二》。

【瑤葯】莫瑞來: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肺熱咳嗽《桂葯編》。麻丫麻:全株用於肺熱咳嗽,腎炎,痢疾,腸炎,痔瘡出
血《滇省志》。麻丫痱:全草治肺熱咳嗽,腎炎,痢疾,腹瀉,痔瘡下血《滇葯錄》。麻咀來,莫瑞來,麻丫麻:全草治療肺熱咳嗽,腎炎,痢疾,腸炎,腹瀉,痔
瘡出血,癰瘡腫毒《民族葯志二》。

【彝葯】燕捻西:全草治痢疾,骨折《桂葯編》。全草用於肺癰腸癰,泄瀉痢疾,尿道灼熱,血淋帶下,痔瘺出血,乳癰瘰癧,毒蛇咬傷,骨折瘀腫《哀牢》。全草治痢疾,腸炎,百日咳,肺結核,癰癤《大理資志》。燕捻西鮮:全草主治骨折《民族葯志二》。

【壯葯】兵谷: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肝炎,肺炎,胃出血,白帶,子宮出血,疔瘡,濕疹,帶狀皰疹《桂葯編》。杷回
薄:全株主治痢疾,腸炎,肝炎,肺炎,白帶,胃出血,子宮出血,外用於帶狀皰疹,濕疹,瘡癤紅腫,脫肛《滇省志》、《滇葯錄》。白淹篩,兵谷,別母連,兵
頭匙,汾瓜,白咪,巴林肥,杷回薄:全草主治痢疾,腸炎,肝炎,肺炎,白帶,胃出血,子宮出血,帶狀皰疹,濕疹,瘡癤紅腫《民族葯志二》。

【景頗葯】ngimang:治痢疾,腸炎,乳腺炎《德宏葯錄》。

【德昂葯】刀懷: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葯錄》。

【僳僳葯】歐不俄:全草治急性胃腸炎,痢疾,闌尾炎,乳腺炎,痔瘡出血,白帶;外治療瘡腫痛,濕疹《怒江葯》。

【京葯】趙灘: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桂葯編》。

【侗葯】罵碑神: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骨折《桂葯編》。罵碑神,罵必:全草主治痢疾,腸炎,骨折《民族葯志二》。馬岔(Mal Nguedc):全草治菌痢,腹瀉,便血[12]。

【仡佬葯】街改黑:全草煮糯米稀飯,常服治肺結核[37]。

【滿葯】葉洛少給,螞蟻菜:鮮莖葉煮食用於止痢;生莖葉搗汁拌少許白糖,水沖服治療闌尾炎,止痛;加蜂蜜少許煮服,治療肺結核病[39]。[1]
營養價值
馬齒莧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鈣、磷、鐵、銅、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尤其是維生素A、維生素C、核黃素等維生素和鈣、鐵等礦物質。其ω-3脂肪酸含量在綠葉菜中占首位。

每100g馬齒莧鮮嫩莧莖葉含蛋白質2.3g,脂肪0.5g,糖類3g,粗纖維0.7g,鈣85mg,磷56mg,
鐵巨1.5mg,胡蘿卜素2.23mg,維生素B1 0.03mg,維生素B2 0.11mg,維生素PP 0.7mg,維生素C
23mg。此外,還含有大量去甲腎上腺素、鉀鹽及豐富的檸檬酸、蘋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鹼等成分。[3]
食療價值
一、食用作用

馬齒莧全株入葯具有解毒、抑菌消炎、利尿止痢、潤腸消滯、去蟲、明目和抑制子宮出血等葯效;外用可以治丹毒、毒蛇咬傷等症。

利水消腫

降低血壓馬齒莧含有大量的鉀鹽,有良好的利水消腫作用;鉀離子還可直接作用於血管壁上,使血管壁擴張,阻止動脈管壁增厚,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消除塵毒

防治潰瘍馬齒莧能消除塵毒,防止吞噬細胞變性和壞死,還可以防止淋巴管發炎和阻止纖維性變化,杜絕矽結節形成,對白癜風也有一定的療效;馬齒莧還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能促進潰瘍病的癒合。

殺菌消炎

馬齒莧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和大腸桿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可用於各種炎症的輔助治療,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稱。

防治心臟病

馬齒莧中含有一種豐富的Y-3脂肪酸,它能抑制人體內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酸的生成,幫助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前列腺素增多,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使血液粘度下降,促使血管擴張,可以預防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從而起到防治心臟病的作用。

二、食用方法

馬齒莧生食、烹食均可,柔軟的莖可像菠菜一樣烹制。不過如果對它強烈的味道不太習慣的話,就不要用太多。馬齒莧莖頂
部的葉子很柔軟,可以像豆瓣菜一樣烹食,可用來做湯或用於做沙司、蛋黃醬和燉菜。馬齒莧和碎蘿卜或馬鈴薯泥一起做,味道很好,也可以和洋蔥或番茄一起烹
飪,其莖和葉可用醋腌泡食用。

另外,涼拌馬齒莧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有「天然抗生素」之稱;馬齒莧粥對人體有很好的滋養作用,可以很好地改善皮膚的顏色,使肌膚散發健康的光澤。[7]

三、適宜人群

【宜食】腸炎、痢疾、尿血、尿道炎、濕疹、皮炎、赤白帶下與各種癰腫、瘡癤、乳痛、痔瘡出血、毒蛇咬傷以及肺結核等症患者宜食。【忌食】孕婦忌食,脾胃虛寒的人也要少食。[8]

四、食用禁忌

馬齒莧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腹部受寒引起腹瀉的人,如果是單純受涼造成的一般性腹瀉不要誤食;

忌與胡椒、該粉同食;

不宜與甲魚同食,否則會導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症。
孕婦要禁止吃馬齒莧。馬齒莧是滑利的,有滑胎的作用;

Ⅲ 什麼植物可以治療皮膚過敏

要先看復你是怎麼過敏制的,是用化妝品過敏呢還是吃食物過敏的,如果是用化妝品過敏最好不要再用了在臉上塗些999皮康炎,睡個覺起來就沒什麼事了,真的,我試過,如果是吃東西過敏的,先找出過敏源,再去醫院打過敏針。

Ⅳ 過敏性皮膚病詳細資料大全

過敏性皮膚病是由過敏原引起的皮膚病,具體的過敏原可以分為接觸過敏原、吸入過敏原、食入過敏原和注射入過敏原四類。每類過敏原都可以引起相應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皮炎、濕疹、蕁麻疹。

簡介,蕁麻疹,濕疹,常見分型,怎麼預防,注意飲食,避免誘因,注意衛生,避免 *** ,治療方法,藏醫治療,脫敏治療,什麼是過敏性皮膚病,常見的過敏原及檢查,過敏性皮膚病如何治療,防治方法,如何避免過敏,

簡介

蕁麻疹

俗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蕁麻診分急性和慢性兩種。 急性蕁麻疹通常先感到全身皮膚瘙癢,隨即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這種風團常突然發生,於數分鍾至幾小時或十幾小時內消退,不留痕跡,一日內可反復發作多次。有些病人伴有腹痛、惡心、嘔吐;有些病人還有不同程度的發燒;嚴重時會出現氣短、氣喘、呼吸困難,甚至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休克現象。急瞎和性蕁麻疹經數日至1 ̄2周左右即停止發疹。 慢性蕁麻疹一般沒有發燒、惡心、嘔吐、氣喘現象,僅有皮膚風團和瘙癢,病程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 蕁麻疹的致病原因很多,也很復雜。有魚、蝦、蟹、動物羽毛、花粉、蘑菇、蕁麻、葯物、日腔毀光、細菌、寄生蟲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接觸的物品和吃的食物太多、太廣泛,一時不容易查清病因,因此造成有些人反復發生麻疹。 本病可用苯海拉明、撲爾敏、賽庚啶等抗組織胺葯物治療,如全身症狀嚴重,可用強的松和地塞庚米松。中葯治療效果也很好,如白癬皮、地膚子、蟬衣、海金沙各15克,水煎服。

濕疹

濕疹 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但好發於面部、頭部、耳周、小腿、腋窩,肘窩、陰囊、外陰及 *** 周圍等部位,發病原因未明了,過敏體質可能是發病的主要原因。 急性濕疹常對分布,皮疹有多種形式,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液和結痂等。自覺劇癢,抓破後可引起感染。病程約2 ̄3周,但容易轉為慢性,且反復發作。 慢性濕疹以四肢多見。表現為皮膚增厚粗糙,可呈苔癬樣變,脫屑,色素沉著,自覺劇癢。常可急性發作,病程可達數月至數年。 急性濕疹 紅腫明顯或滲液較多時,可用3 ̄4%硼酸溶液或5%醋酸鋁溶液濕敷。紅斑、丘疹或水皰,可搽爐甘石洗劑或振盪洗劑。慢性濕疹可用3 ̄5%糠餾油軟膏外搽。內服范圍較小,又無滲液時,可用地塞米松霜或膚輕松軟膏外搽。內服葯有苯海拉明、非那更、塞庚啶等。中葯治療濕疹也有一定的效果。 過敏性皮膚病也稱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是皮膚病中最常見的,也是最復雜的病。常見是因為數量多,可見任何年齡,復雜是說致病原因多,且有很多不知道的因素。變態反應一般分為四型,其中即刻型與遲發型是過敏性皮膚病的原因。蕁麻疹和葯疹的部分是即刻型引起的,濕疹和接觸過敏性皮炎是遲發型引起的。

常見分型

1.葯疹有些葯物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紫癜、水泡及表皮鬆懈、瘙癢疼痛,有時還會伴隨低熱。皮疹消退後多無色素沉著。西葯過敏較為多見,如青黴素、磺胺類(如SMZ)、安乃近過敏。而中葯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為過敏原。據報導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草葯有魚腥草、鴉膽子、天花粉、冰片、大黃等。中成葯如六神丸、牛黃解毒片、復方當歸注射液、丹參舒心片等。葯疹發生後,必須立即停用該類葯。 2.接觸性皮炎指皮膚接觸某種物質後,局部發生紅斑、水腫、癢痛感,嚴重者可有水泡、脫皮等現象出現。能使皮膚產生接觸性皮炎的物質有首飾、表鏈、鏡架、涼鞋、化纖布料、外用葯、化學品、化妝品等。一旦發現有上述症狀,立即尋找導致過敏的物品,並停止接觸,容易發生接觸性皮炎的人多屬於過敏人群。 3.濕疹有明顯滲出。近年來濕疹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這與化學製品的濫用、環境污染、三廢治理不善、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加大等因素有關。發病特點:A任何年齡均可發病;B可發生於體表的任何部位;C反復發作;D局部或全身可見紅斑、丘疹、水泡、糜爛、滲出、結痂、脫屑、色素沉著;E劇烈瘙癢。 4.蕁麻疹(風團、風疹塊)定義:機體對各類 *** 在皮膚上表現的一種血管神經性反應(皮下組織的小血管擴張,管壁的通透性增大,發生滲出作用,形成局部水腫)。病因:一外在接觸冷、熱、日光等 *** ;蚊、蟲叮咬;蕁麻、漆樹等植物;二內部接觸魚、蝦、海產品、蘑菇、磺胺類葯、水楊酸、青黴素、血清、寄生蟲產生的毒素;三精神神經月經伍神備不調、精神緊張、疲倦、抑鬱等;四家族遺傳史(過敏體質的遺傳)。症狀:一皮膚突然劇烈瘙癢或燒灼感。二出疹:患處迅速出現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塊狀的浮腫性風團,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見為指甲至硬幣大小,略高於周圍皮膚。 5.皮膚劃痕症皮膚瘙癢,用手抓後起一條條傷痕。嚴重時不劃,稍與硬物擠碰就會發病,症狀同蕁麻疹。 6.紫外線過敏陽光中的UVA和UVB這兩種穿透性紫外線,會直達皮膚真皮層,使過敏體質的人身上出現紅、灼、熱、痛,這便是醫學上常說的日光性皮炎即紫外線過敏。同時,紫外線輻射還會導致"健康殺手"--自由基在體內急劇增加,使局部皮膚產生皺紋、色素沉積、細胞損害,甚至改變免疫系統,造成更嚴重的光毒性和光過敏反應。常規紫外線防護措施包括防曬霜和防紫外線遮陽傘的使用,防曬霜只能阻擋部分UVA,對UVB則不太管用,而防紫外線遮陽傘對從地面和牆面反射來的紫外線根本無能為力。專家指出:日光性皮炎、紫外線過敏者必須內治。 7.食物過敏食物過敏的表現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皮疹最為常見,多發生在臉部、口周的紅斑,軀幹部也較多見,瘙癢脫屑,並可有色素沉著。另有一種,在食用野菜後,經日光照射皮膚可出現光感性皮炎,面頸手部呈現慢性浮腫,全身乏力、惡心、腹瀉、腹痛。引起過敏的常見食物有海鮮(尤其是貝類)、筍、香菇、牛奶、番茄、大麥、野菜、水果、果仁、大豆、花生、朱古力等,但有時引起過敏的並非食物本身,而是消毒劑、防腐劑等,也有人發現同時服用青黴素、牛奶也會引起過敏反應,此時的病因應該是青黴素的可能性大。 8.化妝品過敏化妝品能導致皮膚紅、腫、熱、痛、起水泡等過敏症。從醫學角度講,如果發現對某種化妝品過敏,最好不用。但生活中有時卻又離不開,如中老年人染發和職業女性的淡妝。這時最科學的方法是從根本上改善過敏體質。

怎麼預防

注意飲食,避免誘因

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有一定的關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誘因。例如魚蝦海鮮,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腌臘食品、飲料等部可誘發蕁麻疹。另外.過於酸辣等有 *** 性的食物也會降低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因而產生蛋白腖和多肽,增加人體過敏的幾率。

注意衛生,避免 ***

有蕁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中要少養貓、狗之類的寵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塵等。對風寒暑濕燥火及蟲毒之類要避之有時。使生活規律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喝酒、受熱、情緒激動、用力等都會加重皮膚血管擴張,激發或加重蕁麻疹。橡皮手套、染發劑、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滌劑、化纖和羊毛服裝等,對於過敏體質的人或蕁麻疹患者都可能成為不良 *** ,應予避免。 寒冷性蕁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場,也不能洗冷水浴,要注意保暖。膽鹼能性蕁麻疹應保持身體涼爽,避免出汗。據有關研究發現,吸菸者血液中的IgE(一種參與人體過敏反應的免疫球蛋白)與皮膚試驗的陽性率明顯高於非吸菸者,而且對其子女等被動吸菸者所導致的過敏現象也相對增加。因此,患有蕁麻疹的人應戒菸。

治療方法

藏醫治療

過敏性皮炎 表現為皮損、皮膚變厚、脫屑、發癢,甚至滲出感染。其原因為外受風、邪二氣同時侵襲, 傷及肌膚津液生燥,內蓄毒氣從損傷肌膚處透發,導致損傷處風、邪、毒郁結,久留不去。 藏醫學 認為:各類皮膚疾病都屬於「黃水」病。而「黃水」病的發生都與風、邪、毒三氣密切相關。 藏醫 認為「黃水」病的「毒邪可郁而化熱」,又「多夾濕」,所以患處皮膚常發紅、甚至破潰滲液、瘙癢難忍、纏綿難愈。因此,要徹底治療皮膚病就必須祛除風、邪、毒三氣。三氣不存,內癬得以完全清除,這樣才能治病除根。 藏醫巨著《四部醫典》 仙露藏葯 典》及《 四部醫典 》關於此病有如下的記錄: 藏醫 與漢族中醫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說相仿,同樣也有因素學說,即三因學說,即:「隆、赤巴、培根」。 藏醫 認為隆病是誘發此病的主要原因,它是引領疾病進入人體的先導,即危害本系又擾亂旁系。當隆病侵入皮膚時,觸之粗糙;侵入肌肉時,肌肉粗糙,腫脹,皮膚顏色變化,甚至出現痘瘡;侵入脂肪時,身體腫脹,心神不安,出現脂肪疣。從西醫的觀點來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過敏性皮炎 。關於過敏性皮炎的用葯《 四部醫典 》中有詳細著述,在公元750年時就有關於用藏黨參治療此病的記錄,在藏民中,現在治療皮膚病的主要用葯依然是藏黨參。 藏葯中的部分藏葯葯材 【處方】 藏黨參 150g川貝300g決明子80g高山紫堇10g渣馴膏10g藏菖蒲40g寬筋藤70g訶子50g手參7.5g毛訶子8.5g麝香5g乳香70g黃葵子70g安息香50g兒茶70g巴夏嘎70g余甘子70g木香75g 【製法】以上十八味,除麝香、渣馴膏另研細粉外,其餘共研成細粉,過篩,加入麝香細粉,混勻,用渣馴膏加適量水泛丸,陰乾,即得。 【性狀】該品為黃色水丸;氣微香,味苦。 【功能與主治】消炎止痛,愈瘡瘍,除黃水。用於痹病,「岡巴」病,四肢關節紅腫疼痛,伸屈不利,濕疹,牛皮癬,陷蝕癬,癘痛,亞瑪蟲病及麻風病。 【適應症】 1. 銀屑病 、脂溢性皮炎、花班癬、頭癬、體癬、肢癬、手癬、甲癬、魚鱗病及各種瘙癢性皮膚病。2、 過敏性皮膚病 、濕疹、接觸性皮炎、水田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葯物皮炎、麻疹、癢疹粉刺、酒糟鼻子。 3.神經性皮炎、神經性皮膚病、化膿性皮膚病、膿皰病、疥瘡、毛囊炎、面部糠疹、風疹塊、膿皰、水皰、眼科葡萄眼膜炎、惡性腫瘤及交感性眼炎。 【用法與用量】一次3丸,一日3次。 【規格】每10丸重2.5g。

脫敏治療

治療頑固性過敏最有效的措施是尋找出過敏誘發因子(過敏原),但要在2萬種不同的誘發因子中准確地找到致病因子猶如大海里撈針。最新權威實驗證實:過敏人群體內自由基數量比非過敏人群高許多!自由基對人體免疫系統侵害是過敏體質形成的基礎,還會直接氧化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鹼細胞,導致細胞膜破裂釋放出組織胺,產生過敏反應。因此,改善過敏體質就要清除自由基。 自由基來源於兩個渠道:一是在機體本身氧化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二是環境污染、輻射、不良生活習慣等,也會不斷產生自由基。自由基可稱萬惡之源,百病元兇。人體的老化、許多疾病的產生都與其密切相關。自由基所形成的脂質過氧化物,能夠損害生物膜,破壞細胞,阻礙正常的新陳代謝,加速衰老,並能引起諸如免疫失衡,過敏,頑固皮炎,鼻炎,結膜炎,哮喘,濕疹,高血壓、心肌梗塞、糖尿病、肝炎、痛風、腎炎、白內障等多種疾病。 在目前醫院的檢測中,僅僅查50-100種過敏原是遠遠不夠全面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廣普脫敏因子系列徹底改變自身的過敏體質。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關於免疫脫敏治療的指導性檔案中明確指出,「免疫脫敏治療是唯一可以徹底治療過敏性疾病的根本性治療方法」. 國際過敏研究權威組織也提出,「使用高品質的標准化脫敏制劑,同時應該使用最佳的過敏症治療方案,包括清除過敏原、患者免疫修復、過敏並發炎症適當的對症葯物治療、標准化脫敏制劑免疫治療,簡稱「四合一的四聯療法」方案。 ——過敏性皮膚病專題 摘自中國醫師協會護膚日專題講座 春夏交界的季節,天空也開始飄起漫天的花粉和柳絮,雖然如雪花般的優雅,卻苦了對它過敏的人們,這里癢那裡也起了一些紅疙瘩;還有的人換上新的化妝品沒多久,臉就開始紅腫起來;有的愛吃魚蝦芒果的朋友,享受這些美食還多久,身上就出現了一大片風疙瘩……過敏,似乎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過敏性皮膚病。

什麼是過敏性皮膚病

過敏性皮膚病是由過敏原引起的皮膚病,具體的過敏原可以分為接觸過敏原、吸入過敏原、食入過敏原和注射入過敏原四類。 l接觸過敏如有人接觸一些鎳,化學物品,外用化妝品,帶手錶,鍍鎳的金屬,甚至有人穿的牛仔褲,那裡頭的扣子貼著肚臍眼也會引起過敏。 l吸入過敏如吸入花粉,還有毛茸茸的玩具、塵土,塵土裡的蟎蟲。 l食入過敏即吃進去的過敏,這樣的例子非常多,上千種,上萬種都可以,有的人甚至對大米、白面過敏,對豆類過敏,對動物蛋白都過敏。 l注射過敏如注射血清疫苗或某種葯物可出現過敏反應、最常見的為青黴素過敏及注射狂犬病疫苗後引起的過敏。 每類過敏原都可以引起相應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皮炎、濕疹、蕁麻疹、葯疹、接觸性皮炎等。 隨著大氣污染、濫用農葯、嬰幼兒過早使用及濫用抗生素、食品日益豐富或精神壓力增大等原因,發病人群逐漸增多。 此外,由於近年來,人們越來越多使用化妝品,因此化妝品皮膚病日益多見。主要有化妝品接觸性皮炎(佔50%以上)、化妝品光感性皮炎、化妝品皮膚色素異常、化妝品痤瘡、化妝品毛發損害及化妝品甲損害。其原因有過敏(難預測性)、 *** (偽劣產品)、使用不當(頻繁去角質層、過度去斑等)。 在當前這樣一個季節,春夏交接時日光突然增強,有些人不適應這種變化,也會過敏;風沙雖然不會引起過敏,但會 *** 皮膚,出現不適症狀。 人們常常會奇怪的問,為什麼都吃魚蝦了,就我起疹子了,其它人就沒事呢?過敏性皮膚病主要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包括吸入物、食物、葯物及感染,甚至氣候變化和情緒變化)有關。過敏常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易發生在敏感的個體。

常見的過敏原及檢查

常見的過敏原包括以下幾大類: 食物:以魚、蝦、蟹、蛋類多見,其次使某些肉類和一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西紅柿、鳳梨、咖啡、或大蒜等調味品等。 葯物:常見的有青黴素、血清製品、磺胺、痢特靈、阿斯匹林等。 感染: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等。 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 *** 。 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蕁麻 *** ,或是細如動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等。 過敏原的檢查分為接觸過敏原的檢查,主要是通過斑貼實驗來檢查接觸過敏原,比如化妝品、首飾、衣物,還有裝修引起的過敏。 吸入過敏原的檢查,主要通過抽血進行化驗,也可以通過類似青黴素皮試這種皮膚實驗來檢查。食物過敏原也是通過這種方法來檢查。 但在有些情況下,也查不出過敏原。如有很多皮炎、濕疹類似過敏性皮膚病,但不是真正的皮膚過敏,所以這種情況往往檢查過敏是查不出來的,因為它的發病機理不是過敏,是 *** ,是各種 *** 物引起來的皮膚 *** ,或者是有一些化學物質接觸皮膚或者是吃進去以後,可以引起體內一些炎症介質的釋放,直接引起皮炎或者蕁麻疹。它與過敏類似,但是檢查不出來。此外,由於檢查的物質有限主要為最常見的過敏物,如果你所過敏的物質不包括在這些物質以內,那麼也是不能查出來的。 食物是引起過敏的主要原因,為了治病而忌食一切懷疑有過敏可能的食物,顯然不是一個聰明、合理的方法。那麼如何確定哪種食物過敏,顯得格外重要。可以試著套用以下的幾種方法: 1. 食物記錄法 :把每月所吃食物種類如米、雞蛋、蝦、雞肉、黃瓜、西紅柿等,食入時間(如月、日、時等),過敏發生時間一一加以記錄。一旦有過敏發生時,可從記錄中找出食物與過敏的關系。一般應多注意過敏發生前12—24小時所吃的食物。這種方法雖簡單,容易掌握,但較難得出准確結果。 2. 食物排除法 :先使用常吃而未發生過敏的食物,即食物中只含米、面、黃豆、土豆、豌豆、胡蘿卜、南瓜、西葫蘆等極少致敏的東西。飯菜內盡量不要加調味劑及其它有可能引起過敏的成分。連續食用這種清淡食物3周。一般如確為食物過敏,經三周這樣的飲食之後,應不再發生皮疹。此時,可開始再上述清淡食物中一個一個地加入可疑食物。每加一種觀察5天,看有沒有過敏反應發生,如加入一種可疑食物後,出現了過敏性反應,則這種食物的試驗結果為陽性,應加以記錄。每種可疑食物都要逐個進行試驗,因為一個人可能同時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過敏。經這種方法找出的過敏食物,最好再一次食用和觀察,以便進一步確定它是否為真正引起過敏的食物。對通過食物記錄法找出的過敏食物,最好也再這樣食用和觀察一次,以使結果更為可靠。對已確認的引起過敏的食物,以後不能再吃。經過一段時間這種過敏性食物,有望控制其過敏反應的發生。 3. 皮膚試驗 :食入組皮膚試驗方法簡單,僅是用空針吸入含牛奶、大米、大豆等皮試液,再受試者的上臂處做多個點刺即可觀察多種食物的過敏反應。但由於食入的米、粉、豆類等在體內的消化吸收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過程,所發生的生理、生化變化,並不能全部反映在食入組的受試過程中,因此所得出的結果,盡管是陽性,也需進行臨床綜合分析以最後確定是否為引起過敏的食物。

過敏性皮膚病如何治療

防治方法

最主要的原則為去除病因,控制搔抓和避免 *** 。一般的防治包括以下幾點: l盡可能尋找該病發生的原因,能避免則應盡量避免,不能避免則應去除該原因。避免各種易致敏和有 *** 性的食物,如魚蝦、濃茶、咖啡、酒類等。 l避免各種外界 *** ,如熱水燙洗、暴力搔抓、過度洗拭等。有不少朋友發生過敏後就自己用燙水燙,用鹽水或花椒水洗,或者乾脆就拚命撓直到撓出血,這些措施雖然在段時間內很有效,卻在停下後原有皮損會更重,然後進一步去 *** 大,導致惡性循環的發生,皮膚病的惡化。 l部分明確過敏原的患者可以進行脫敏治療。 當發生過敏後,主要是對症治療,包括給予抗過敏治療,及口服或肌注各種抗過敏葯物,同時可給予一些相應的外用葯物如爐甘石洗劑或激素外用葯等。 對於那些過敏體質的朋友,家中可備一些常見的抗過敏葯如撲爾敏、皿治林(咪唑斯叮)、仙特明(西替利嗪)、開瑞坦(氯雷他定)等等,在出現過敏的狀況下,按說明服用上述葯物可達到有效的緩解。 但如果出現較重的呼吸困難甚至發生休克,則需緊急到醫院進行處理,包括給予適量的激素。

如何避免過敏

l經常過敏的人通常屬於過敏體質,是由體內的一種特異蛋白造成的,這種體質是不可改變的,防止皮膚過敏的最好辦法就是減少接觸,外出時盡量做好防護。易過敏的人在春季應少曬太陽,少到公園等花粉、柳絮較多的地方去。 l不要食用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盡量把吃的東西煮爛,盡可能少吃海鮮,避免吃動物的頭蹄部位。 l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適宜,盡量避免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盡量穿戴純棉、柔軟、寬松的衣服。 l房子新裝修以後由於含有甲醛這些化學物品,需隔一段時間再搬進去住。 l潔凈家居舒適的室內環境比戶外自然環境對過敏症更不利,須知家居中各種帶紡織品的傢具,枕頭,地毯,密閉的窗戶,還有溫暖、潮濕的空間,就像在家裡放了一顆顆過敏的定時炸彈。有研究表明,室內的空氣污染程度是室外污染的10倍以上,它的影響非常大,因為我們通常在室內呆的時間超過90%。因此,需得仔細清理家裡致敏原聚集的地方(被褥、地毯、廚房、洗手間等潮濕的地方和空調過濾網最有可能的位置),然後把它們清洗干凈。 l保持皮膚濕潤,可塗一些具有保濕作用的潤膚液。

Ⅳ 白屈草有什麼作用

您好!
鎮病;止咳;利尿;解毒。主胃痛;腹痛;腸炎;痢疾;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咳含爛嗽;黃疸;水腫;腹水;疥癬瘡腫;蛇蟲咬傷。用於胃炎,胃潰瘍,腹痛,腸炎,痢疾談橘漏,黃疸,慢性氣管炎,百日咳;外用治水田皮炎,毒蟲咬傷。
治胃腸疼痛及潰瘍。外用為疥癬葯及消腫葯,以生汁塗布之。
下心火,退燒解熱,消炎殺菌,鎮痛鎮靜。
治伍迅肝硬化,皮膚結核,腳氣病,膽囊病及水腫黃疸。
治毒蛇咬傷,止疼消腫。
有鎮痛,止咳,殺菌,利尿,解瘡毒之功。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腹痛,瀉痢,咳嗽,肝硬化腹水。
願您生活幸福!

Ⅵ 五倍子的功效與作用誰知道

五倍子,又名百蟲倉、百葯煎、棓子,為同翅目蚜蟲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蟲寄生於漆樹科植物「鹽膚木」及其同屬其他植物的嫩葉或葉柄,刺傷而生成一種囊狀聚生物蟲癭,經烘焙乾燥後所得。此外,五倍子還是一種葯材,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喜溫暖濕潤氣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中性或石灰岩的鹼性土壤上都能生長,耐瘠薄,不耐水濕。根系發達,有很強的萌櫱性。

五倍子有這些功效與作用:

1、防治水田皮炎:

五倍子一斤研成細末,放入白醋8斤中溶解,在下水田前,塗抹四肢受水浸泡處,使呈一黑色保護層。如已患水田皮炎,塗抹後半至一天內,患處滲出停止,疼痛減輕。

2.治療盜汗:

五倍子研成細末,每晚睡前取1~3錢,用冷開水調成糊狀,敷於臍窩,紗布覆蓋,膠布固定。重症每晚可敷2次。一般1~3次即可生效。共觀察肺結核、矽肺合並肺結核等病的盜汗患者61例,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療效。

6.用於拔牙創止血:

牙齒拔除後,如繼續出血不止,可用五倍子粉末適量撒於創內(避免唾液浸入),3~5分鍾內拔牙創表面即為一層黃白色薄膜所覆蓋,血塊凝固於薄膜之下,無需咬棉紗條壓迫。上頜牙拔除,粉末撒入不易,有時須稍加壓迫以促進血塊凝固。試用此法於拔牙後止血54人(63隻牙),止血效果均滿意。

Ⅶ 皮膚病病名中西醫對照

第一章 真菌性皮膚病

白禿瘡(白癬)、肥瘡(黃癬)、赤禿(膿癬)、圓癬(體.股癬)、鵝掌風(手癬、慢性手部濕疹、剝脫性角質松解症、掌跖角化),腳濕氣(腳癬)、灰指(趾)甲(甲真菌病);紫白癜風(花斑癬)、丹癬(紅癬)

真菌性皮膚病

頭癬:禿瘡、肥瘡、白禿瘡、癩痢頭、白癩痢、蛀發癬

手癬:鵝掌風

足癬:臭田螺、田螺瘡、爛腳丫、腳濕氣

甲癬:灰指甲、雞爪甲

體癬:圓癬、金錢癬、錢癬

股癬:陰癬

花斑癬:紫白癜風、汗斑

疊瓦癬:刀癬

癬菌疹:腳氣瘡

口腔念珠菌病:鵝口瘡、雪口

第二章 球菌性皮膚病

黃水瘡(膿皰瘡)、膿窠瘡(深膿皰瘡)、發際瘡(毛囊炎)、項後肉龜瘡(頸部硬結性毛囊炎)、火珠瘡(禿發性毛囊炎)、時毒暑癤(單純性毛囊炎)、癤(癤與癤病)、熱癤(假性癤腫)、腦疽(項後癰)、面發毒(面部膿皮病)、羊胡瘡(須瘡)、蜂窩組織炎、丹毒(含赤游丹、抱頭火丹、流火)、漏腋/腋癰(化濃性汗腺炎)、暑癤(多發性汗腺膿腫)、沿瓜疔(甲溝炎)、螻蛄癤(膿腫性穿掘性頭部毛囊周圍炎)

第三章  桿菌性皮膚病 

癘風(麻風)、鴉口陷瘡/流皮漏(尋常狼瘡)、瘰癘(頸淋巴結核)、顏面雀啄形血風瘡(顏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瘡)、疣狀皮膚結核、丘疹性壞死性皮膚結核、腓湍疽(硬紅斑)、陰蝕(急性女陰潰瘍)、類丹毒、疫疔(皮膚炭疽)、蟲番蛇癧(瘰癧性皮膚結核)

細菌感染性皮膚病

膿庖瘡:黃水瘡、滴膿瘡、膿窠瘡

癤 :癤、暑癤、熱癤、癤毒、坐板瘡

麻風病:麻風、大麻風、大風、癘風

丹毒:丹毒、赤丹、抱頭火丹、流火

顏面播散性粟粒狼瘡:流皮漏、顏面雀啄

硬紅斑:腓腸發

毛囊炎:發際瘡〔頭後部〕、癤毒

頭部膿腫性穿鑿性毛囊炎:螻蛄串、蟮拱頭

壞疽性膿皮病:蛐蜒瘡、蚯蚓瘺

癰:癰、有頭疽

尋常性狼瘡:流皮漏

皮膚炭疽:疫疔、魚臍疔

類丹毒:類火丹、類赤丹

紅癬、丹癬

瘰癧性皮膚結核:蟠蛇癧、鼠瘺

第四章  病毒性皮膚病

熱瘡/熱氣瘡(單純皰疹)、蛇串瘡(帶狀皰疹)、水痘(中西同名)、千日瘡(尋常疣)、扁猴(扁平疣)、鼠乳(傳染性軟疣)、麻疹(中西同名)、奶麻(幼兒急疹)、風痧(風疹)、手-足-口病、傳染性紅斑、副猩紅熱、擠奶員結節、線瘊(絲狀疣)

病毒感染性皮膚病

帶狀皰疹:緾腰火丹、蛇串瘡、蜘蛛瘡、火帶瘡

風疹:風痧

水痘:水痘、水花、水瘡

尋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瘡、疣瘡、刺瘊

傳染性軟疣:鼠乳

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

單純皰疹:熱瘡、熱氣瘡、火燎瘡

扁平疣:扁瘊

皰疹樣濕疹:痘風庖

幼兒急疹:小兒發痧

傳染性紅斑:丹痧

第五章 動物性皮膚病  疳瘡(疥瘡)、雞癩毒(蟎皮炎,含沙蟎、鼠蟎、禽蟎)、刺胞皮炎、隱翅蟲皮炎、蠓, 白蛉叮咬皮炎、桑毛蟲皮炎、松毛蟲皮炎、糞毒(鉤蟲皮炎)、鴨怪(禽類、血吸蟲尾蚴皮炎)、蚤病、蜂. 蜈蚣. 蠍螫傷、囊蟲病(或皮膚豬囊蟲病)、皮下蠅疽病、絲蟲病、蟯蟲病

寄生蟲及昆蟲性皮膚病

疥瘡:乾疥、濕疥

蟲咬皮炎:毒蟲咬傷

禽類血吸蟲尾蚴皮炎:鴨怪、鴨屎風

蟯蟲病:穀道癢

鉤蟲皮炎:類毒塊

隱刺蟲皮炎:蟲毒瘡

第六章 接觸性皮炎與濕疹 

接觸性皮炎、濕瘡(濕疹)、月蝕瘡(耳後間隙性濕疹)、濕毒瘡(淤積性濕疹)、四彎風(遺傳過敏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串皮風毒(傳染性濕疹樣皮炎)、走皮趨瘡(頭部脂溢性濕疹)、粉花瘡(化妝皮炎)、泥螺毒(泥螺日光性皮炎)、瀝青瘡(瀝青皮炎)、臍濕瘡(臍部濕疹)、窩瘡(手足濕疹)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濕疹:浸淫瘡(全身性)、旋耳瘡(耳部濕疹)、乳頭風(乳房濕疹)、綉球風(陰囊濕疹)、四彎風(肘、腘窩濕疹)、蝸瘡(手部濕疹)、陰濕瘡(外陰濕疹)

嬰兒濕疹:奶癬、胎斂瘡

蕁麻疹:癮疹、鬼紋疙瘩

丘疹性蕁麻疹;、水疥、水皰濕瘍、細皮風疹

接觸性皮炎:漆瘡、膏葯風、馬桶癬

葯物性皮炎:中葯毒

尿布皮炎:湮尻瘡

水田皮炎:水漬瘡

第七章 職業性皮膚病

工業性皮膚病、農業性皮膚病(含稻田皮炎.麥收皮炎.農葯皮炎等)、其它職業性皮膚病(含油彩皮炎 漆過敏皮炎等)

第八章 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

癮疹(蕁麻疹)、人工蕁麻疹(皮膚劃痕症)、水疥/土風瘡(丘疹性蕁麻疹)、赤白游風(血管性水腫)、色素性蕁麻疹

皮膚血管性皮膚病

結節性紅斑:瓜藤緾、梅核丹

過敏性紫癜:葡萄疫

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血風瘡、血疳

紅斑性肢痛症:血痹、濕熱羈絆症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脫疽

第九章 葯毒(葯疹)

第十章 瘙癢性皮膚病 

風瘙癢(瘙癢症)、攝領瘡(神經性皮炎)、粟瘡(癢疹)、頑濕結聚(結節性癢疹)、妊娠性癢疹、皮痛、人工皮炎

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

神經性皮炎:牛皮癬、攝領瘡、頑癬

皮膚瘙癢症:癢風、血風瘡、風瘙癢、陰癢(外陰瘙癢)、逸風瘡(老年瘙癢)

癢疹:粟瘡

結節性癢疹:馬疥、頑濕聚結

第十一章  紅斑及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貓眼瘡(多形性紅斑)、毒性紅斑  附:酒紅斑、環狀或圖狀紅斑、口周紅變病、口周皮炎、慢性移行性紅斑、急性熱病性嗜中性白細胞增多性皮病、粘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征、月經疹、白匕(銀屑病)、副銀屑病、風熱瘡(玫瑰糠疹)、紫癜風(扁平苔癬)、剝脫性皮炎、脫屑性紅皮症、線狀苔癬、光澤苔癬、硬化萎縮性苔癬、進行性指掌角皮症、蟲斑(單純糠疹)

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銀屑病:白疕、松皮癬、干癬、蛇風

玫瑰糠疹:風熱瘡、母子癬、血疳

多形紅斑:貓眼瘡、血風瘡、雁瘡

毛發紅糠疹:狐尿刺

掌跖角化病:手足發胝

扁平苔蘚:紫癜風

汗管角化症:鳥啄瘡

剝脫性皮炎:胎赤、溻皮瘡

連圈狀秕糠疹:遠山

第十二章 物理性皮膚病  日曬瘡/曬斑(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吹花癬(春季皮炎)、痱瘡(痱子)、夏季皮炎、凍瘡(中西同名)、雞眼(中西同名)與胼胝、皸裂瘡、摩擦性苔癬樣疹、汗淅瘡(擦爛紅斑)、射線皮炎、褥瘡、猢猻疳(尿布皮炎)、紅花草瘡(植物日光性皮炎)、火丹癮疹(環狀紅斑)

物理性皮膚病

痱子:痱瘡、熱痱、痱毒

凍瘡:凍風、凍瘡

寒冷性多性紅斑:寒瘡

日光性皮炎:日曬瘡

火激紅斑:火斑瘡

手足皸裂:皸裂瘡

雞眼:雞眼、肉刺

胼胝:胼胝、牛程蹇、腳墊

植物日光皮炎:紅花草瘡

第十三章  角化性與萎縮性皮膚病   

蛇皮癬(魚鱗病)、掌跖角化病、毛發角化病、進行性對稱性紅斑角化症、毛發紅糠疹、毛囊角化症、鱗狀毛囊角化症、鳥啄瘡(汗管角化症)、進行性指掌角皮症、剝脫性角質松解症、更年期角化症、黑棘皮病、老年皮膚萎縮、斑狀萎縮、萎縮紋

第十四章  血管性皮膚病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紫癜(含過敏性紫癜,暴發性紫癜,中毒性紫癜,老年性紫癜)、變應性皮膚血管炎、皮膚結節性血管炎、瓜藤纏(結節性紅斑)、脈痹(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無脈(栓塞性靜脈炎)、靜脈曲張、脫疽(閉塞性血栓性動脈炎)、附:脫腳傷寒(動脈硬化性栓塞)、狐惑病(白塞氏病)、蚰蜒瘡(壞疽性膿皮病)、化膿性肉芽腫、雷諾氏病、紅斑肢痛症、網狀青斑和青斑性血管炎

第十五章  營養代謝性皮膚病和脂肪組織疾病

  維生素缺乏病(含維生素A缺乏病,核黃素缺乏病,菸酸缺乏病)、胡蘿卜素血症、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皮膚黃色瘤病、卟啉症、蔬菜日光性皮炎、泥螺日光性皮炎、粘液性水腫、硬腫症、腸病性肢端皮炎、痛風、結節性脂膜炎

內分泌、代謝和遺傳性皮膚病

皮膚澱粉樣變:頑癬

魚鱗病:蛇皮癬、蛇身

硬腫病:肉痹

第十六章  結締組織病 

紅蝴蝶瘡(紅斑狼瘡)、鬼臉瘡(慢性盤狀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肌痹(皮肌炎)、皮痹(硬皮病)、混合結締組織病、其它結締組織病、噬酸性筋膜炎、化學物質及葯物引起的硬皮樣改變、乾燥綜合征

結締組織及有關免疫性皮膚病

紅斑狼瘡:鬼臉瘡、紅蝴蝶

硬皮病:皮痹、皮痹疽

皮肌炎:肌痹

白塞氏綜合征:狐惑病

乾燥綜合征:燥毒

結節性多動脈炎:脈痹

成人硬腫病:肉痹

第十七章  大皰性皮膚病 

天皰瘡(中西同名)、尋常性天皰瘡、增殖性天皰瘡、落葉性天皰瘡、紅斑性天皰瘡、皰疹樣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皰瘡、火赤瘡/蜘蛛瘡(皰疹樣皮炎)、登豆瘡(皰疹樣膿皰病)、王爛瘡(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掌跖膿皰病、鏇指疳(連續性肢端皮炎)、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大庖性皮膚病

天庖瘡:天庖瘡、火赤瘡

類天庖瘡:天庖瘡

大庖性表皮鬆解症:天庖瘡

庖疹樣皮炎:火赤瘡

庖疹樣膿庖瘡:熱病庖瘡

第十八章  皮膚附屬器病  肺風粉刺(尋常性痤瘡)、鼻赤(酒渣鼻)、白屑風(皮脂溢出)、面油風(脂溢性皮炎)、發蛀脫發(脂溢性脫發)、白皮徒(石棉狀糠疹)、黃汗/血汗(色汗症)、無汗症、狐臭(臭汗症)、油風(斑禿)、發不生(假性斑禿)、早禿、白發、汗皰疹、大汗腺癢疹、粟丘疹、甲營養不良、嵌甲

皮膚附屬器疾病

痤瘡:肺風粉刺、面庖

脂溢性皮炎:白屑粉、面游風

斑禿:油風、鬼剃頭

酒渣鼻:酒糟鼻

腋臭:體氣、狐臭、體臭

色汗症:黃汗、血汗

汗庖症:螞蟻窩

脂溢性脫發:發蛀脫發

多汗症:汗症

第十九章  色素性皮膚病  雀斑(中西同名)、面塵/黧黑斑(黃褐斑)、瑞爾黑變病、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征、白駁風(白癜風)

色素性皮膚病和粘膜疾病

白癜風:白駁風、白斑

黃褐斑:黧黑斑、面塵、黧黑〔〕

雀斑:雀斑、面〔〕

黑變病:黧黑斑、面塵

色素痣:黑痣、黑子

文身:文身、刺花

皮膚異色症:紫白癲風、〔〕

女陰白斑病:陰癢、陰瘺、陰蝕

急性女陰潰瘍:陰蝕瘡、陰蝕

唇炎:唇風

龜頭炎:袖手疳

女陰萎縮:陰瘺

第二十章  粘膜疾病  唇風(剝脫性唇炎)、繭唇(腺性唇炎)、馬嚼子瘡(口角炎)、口瘡(阿弗它口炎、復發性口瘡)、花斑舌(地圖舌)、鏡面舌(舌炎)、袖口疳(龜頭炎)、黑舌苔(黑毛舌)、口糜(多形滲出性紅斑)、口疳(皰疹性口炎)、鵝口瘡(白色念珠菌病)、走馬疳(壞疽性口炎)、口吻瘡(核黃毒缺乏性口角炎)、風赤瘡痍(眼瞼濕疹)、瞼弦赤爛(瞼沿炎)

第二十一章  皮膚腫瘤  良性皮膚腫瘤:痣(痣細胞痣)、線形表皮痣、老年斑(脂溢性角化病)、痰包(粘液囊腫)、皮樣囊腫、蟹腳腫(瘢痕疙瘩)、皮膚纖維瘤、皮贅、脂肪瘤、血瘤、赤疵(鮮紅斑痣)、草莓狀血管瘤、海棉狀血管瘤、血痣(櫻桃樣血管瘤)、血管角化瘤、肢端型血管角化瘤、陰囊型血管角化瘤、氣瘤(神經纖維瘤)、青斑(眼上齶青色斑、眼上齶部褐青色痣)、皮脂腺痣、結節性硬化、汗管瘤、粉瘤、多發性脂囊瘤;癌前期皮膚病:日光角化病、粘膜白斑、枯筋箭(皮角)、增殖性紅斑;惡性皮膚腫瘤:皮膚原位癌、乳疳(濕疹樣癌)、基底細胞癌、翻花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素瘤、蕈樣肉芽腫

皮膚腫瘤

血管瘤:血瘤、血痣、赤疵

疤痕增生:肉龜瘡、蟹足腫、鋸痕症

濕疹樣乳頭癌:乳疳

鱗狀細胞癌:翻花瘡、

基地細胞癌:翻花瘡、惡瘡

神經纖維瘤:瘤贅

淋巴管瘤:足腫

皮脂腺囊腫:脂瘤

皮角:腦濕

脂肪瘤:痰核

第二十二章  性傳播疾病  淋病(中西同名)、非淋病性尿道炎、霉瘡(梅毒)、臊疣(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軟下疳(中西同名)、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腹股溝肉芽腫、陰慝(泌尿生殖器滴蟲病)、愛滋病、郁病(性病恐怖症)

肉蛆(皮膚蠅蛆病)、冷流腫(成人硬腫病)、頰瘍(放線菌病)、席瘡(褥瘡)、骨羨瘡(痙攣性瘙癢症)

性傳播疾病

艾滋病:瘟毒、虛癆、瘟病、瘟疫

梅毒:霉瘡、楊梅瘡、廣疳、疳瘡

淋病:膏淋、熱淋、勞淋

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症、熱淋、勞淋

尖銳濕疣:臊疣、臊瘊

外陰陰道念珠菌病:陰癢

滴蟲性陰道炎:陰癢

細菌性陰道炎:陰癢

陰虱:陰虱瘡

軟下疳:妒精瘡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橫痃、魚口、便毒

腹股溝肉芽腫:橫痃、魚口、便毒

生殖器皰疹:陰瘡、熱瘡

皮 膚 科

帶狀皰疹  蛇串瘡、蛇丹、纏腰火丹

尋常疣  疣目、千日疣、枯盤箭

扁平疣  扁瘊

傳染性軟疣  鼠乳、水瘊

尖銳濕疣  臊疣

膿皰瘡  黃水瘡、滴膿瘡、膿窩瘡

手癬  鵝掌風

足癬  腳濕氣、臭田螺

甲癬  灰指甲

趾甲癬  灰趾甲

神經性皮炎  攝領瘡、牛皮癬、頑癬

蕁麻疹  癮疹、風疹塊

結節性癢疹  頑濕結聚

銀屑病  白疵、白殼風

斑禿  油風脫發

脂溢性皮炎  面游風

尋常痤瘡  粉刺

葯物性皮炎  葯毒、膏葯風

日光性皮炎  日曬瘡

扁平苔癬  紫癜風

多形性紅斑  貓眼瘡、雁瘡

結節性紅斑  瓜藤纏

盤狀紅斑狼瘡  紅蝴蝶瘡、蝴蝶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  蝶瘡流注

白塞病  狐惑

白癜風  白駁風

Ⅷ 請問這是什麼草葯

馬齒莧(學名:Portulaca oleracea L.)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伏地鋪散,枝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互生,葉片扁平,肥厚,似馬齒狀,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柄粗短。花無梗,午時盛開;苞片葉狀;萼片綠色,盔形;花瓣黃色,倒卵形;雄蕊花葯黃色;子房無毛。蒴果卵球形;種子細小,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6-9月。
中國南北各地均產。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於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全草供葯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還可作獸葯和農葯;嫩莖葉可作蔬菜,味酸,也是很好的飼料。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或斜倚,伏地鋪散,多分枝

馬齒莧(18張)
,圓柱形,長10-15厘米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莖紫紅色,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馬齒狀,長1-3厘米,寬0.6-1.5厘米,頂端圓鈍或平截,有時微凹,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中脈微隆起;葉柄粗短。

花無梗,直徑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時盛開;苞片2-6,葉狀,膜質,近輪生;萼片2,對生,綠色,盔形,左右壓扁,長約4毫米,頂端急尖,背部具龍骨狀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黃色,倒卵形,長3-5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長約12毫米,花葯黃色;子房無毛,花柱比雄蕊稍長,柱頭4-6裂,線形。
蒴果卵球形,長約5毫米,蓋裂;種子細小,多數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直徑不及1毫米,具小疣狀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營養
馬齒莧含有豐富的二羥乙胺、蘋果酸、葡萄糖、鈣、磷、鐵以及維生素E、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馬齒莧在營養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它的ω—3脂肪酸含量高於人和植物。ω—3脂肪酸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4]

食用
馬齒莧生食、烹食均可,柔軟的莖可像菠菜一樣烹制。不過如果對它強烈的味道不太習慣的話,就不要用太多。馬齒莧莖頂部的葉子很柔軟,可以像豆瓣菜一樣烹食,可用來做湯或用於做沙司、蛋黃醬和燉菜。馬齒莧和碎蘿卜或馬鈴薯泥一起做,也可以和洋蔥或番茄一起烹飪,其莖和葉可用醋腌泡食用。

葯用
【藏葯】燦格日:全草治赤白痢疾,赤白帶下,腸炎:外用治丹毒,癰癤腫毒,蟲蛇咬傷《藏本草》。馬齒莧:全草主治赤白痢疾,赤白帶下,腸炎,淋病:外用治疔瘡丹毒《中國藏葯》。[5]
【布朗葯】宗新朵:全草治頭暈眼花《滇葯錄》。宗新朵:全株外用於頭暈眼花《滇省志》。宗新朵:全草主治頭暈眼花《民族葯志二》。[5]
【傣葯】帕八良(西傣),牙西碼,芽席馬(德傣):全草治肺熱咳嗽,痢疾《滇葯錄》。帕拌涼:全株用於肺熱咳嗽,痢疾《滇省志》。帕板良:治療心慌心跳,頭痛,肺病,刀傷《傣醫葯》。帕拌涼:全草治心慌心跳,頭痛,肺結核,刀傷,扭傷,接骨筋續《傣葯志》。芽席馬:全草主治肺熱咳嗽《民族葯志二》。[5]
【哈尼葯】不澤:地上部分治痢疾,腹瀉,血淋《滇葯錄》。不澤魯沽茶:全株用於腹瀉,痢疾,血淋《滇省志》。不澤,魯壁沽茶:全草主治腹瀉,痢疾,血淋《民族葯志二》。[5]
【京葯】趙灘:全草治痢疾《民族葯志二》。[5]
【朝葯】馬齒莧:全草治清熱解毒,止渴,殺蟲,用於痢疾,諸腫惡瘡,金瘡,內瘺《朝葯志》。德寄鋪:全草主治痢疾,諸腫惡瘡,金瘡,內瘺《民族葯志二》。[5]
【毛南葯】馬朱寧: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桂葯編》。馬朱寧:全草主治痢疾《民族葯志二》。
【苗葯】藿威: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咽喉痛,牙痛,無名腫毒《桂葯編》。絨桌倒:全草治腸炎,腹瀉,痢疾,腎炎,泌尿道感染水腫,潰瘍病,痔瘡出血,咽喉痛,牙痛,無名腫毒,癰瘡《滇葯錄》。絨桌倒:全株用於尿道感染,水腫,潰瘍病,咽喉痛,牙痛;外用於無名腫毒《滇省志》。Reibxandmel(銳先脈),Vobhmidniangx(窩咪仰):全草治小兒腹瀉,治帶狀皰疹《苗醫葯》。地上部分用於痢疾,疔瘡癤腫,蟲蛇咬傷《湘藍考》。藿威,屙莽滅,絨桌倒:全草主治腸炎,腹瀉,痢疾,腎炎,泌尿道感染,水腫,潰瘍病,痔瘡出血,咽喉痛,牙痛《民族葯志二》。[5]
【仫佬葯】馬有罵: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稻田皮炎《桂葯編》。馬有罵:全草主治痢疾,水田皮炎《民族葯志二》。[5]
【納西葯】布馬:全草治腸炎,痢疾《滇葯錄》、《民族葯志二》。[5]
【普米葯】瑪此見:地上部分治腸炎,痢疾,瀉下,膿血,熱淋,尿血《滇葯錄》、《民族葯志二》。[5]
【畲葯】酸莧鮮:全草主治肝炎《民族葯志二》。[5]
【維葯】絲籽歐提:全草和種子主治內熱熾盛,長期低熱,中暑,便秘,痢疾,腸炎《民族葯志二》。馬齒莧子:果實治糖尿病。[5]
【佤葯】全草用於紅白痢疾,跌打瘀血腫痛《中佤葯》。牙折罵:全草治腎炎浮腫,皮膚病《滇葯錄》、《民族葯志二》。[5]
【瑤葯】莫瑞來: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肺熱咳嗽《桂葯編》。麻丫麻:全株用於肺熱咳嗽,腎炎,痢疾,腸炎,痔瘡出血《滇省志》。麻丫痱:全草治肺熱咳嗽,腎炎,痢疾,腹瀉,痔瘡下血《滇葯錄》。麻咀來,莫瑞來,麻丫麻:全草治療肺熱咳嗽,腎炎,痢疾,腸炎,腹瀉,痔瘡出血,癰瘡腫毒《民族葯志二》。
【彝葯】燕捻西:全草治痢疾,骨折《桂葯編》。全草用於肺癰腸癰,泄瀉痢疾,尿道灼熱,血淋帶下,痔瘺出血,乳癰瘰癧,毒蛇咬傷,骨折瘀腫《哀牢》。全草治痢疾,腸炎,百日咳,肺結核,癰癤《大理資志》。燕捻西鮮:全草主治骨折《民族葯志二》。[5]
【壯葯】兵谷: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肝炎,肺炎,胃出血,白帶,子宮出血,疔瘡,濕疹,帶狀皰疹《桂葯編》。杷回薄:全株主治痢疾,腸炎,肝炎,肺炎,白帶,胃出血,子宮出血,外用於帶狀皰疹,濕疹,瘡癤紅腫,脫肛《滇省志》、《滇葯錄》。白淹篩,兵谷,別母連,兵頭匙,汾瓜,白咪,巴林肥,杷回薄:全草主治痢疾,腸炎,肝炎,肺炎,白帶,胃出血,子宮出血,帶狀皰疹,濕疹,瘡癤紅腫《民族葯志二》。
【景頗葯】ngimang:治痢疾,腸炎,乳腺炎《德宏葯錄》。[5]
【德昂葯】刀懷: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葯錄》。[5]
【傈僳葯】歐不俄:全草治急性胃腸炎,痢疾,闌尾炎,乳腺炎,痔瘡出血,白帶;外治療瘡腫痛,濕疹《怒江葯》。[5]
【京葯】趙灘: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桂葯編》。[5]
【侗葯】罵碑神:全草治痢疾,腸炎腹瀉,骨折《桂葯編》。罵碑神,罵必:全草主治痢疾,腸炎,骨折《民族葯志二》。馬岔(MalNguedc):全草治菌痢,腹瀉,便血。[5]
【仡佬葯】街改黑:全草煮糯米稀飯,常服治肺結核。[5]
【滿葯】葉洛少給,螞蟻菜:鮮莖葉煮食用於止痢;生莖葉搗汁拌少許白糖,水沖服治療闌尾炎,止痛;加蜂蜜少許煮服,治療肺結核病。[5]
地上部分(馬齒莧):酸,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熱痢膿血,熱淋,帶下病,癰腫惡瘡,丹毒。種子:明目,利大小腸。[5]

Ⅸ 請問,豬牙草能治痛經

豬牙草的功效與作用

1、豬牙草的功效

豬牙草可以涼血止血,也能補腎益陰,平時可以用於人類吐血和咳血以及尿血與外傷出血等多種出血症狀的治療,治療功效明顯,另外它對人類的白喉和帶下以及須發早白等症都有很好的治療功效,治療時可以內服也可以搗汁以後銷族外用。

2、豬牙草能治白喉

豬牙草對人類的白喉有良好的治療功效,平時治療時可以取新鮮的豬牙草用清水洗凈,直接搗出汁液,然後滲慶加入適量的蜂蜜進行調味,調勻以後直接品服,可以讓白喉的症狀快速好轉。這種治療方法不但治療白喉它對人類的肺炎和氣管炎以及咳嗽等呼吸道疾病,也同樣有效。

3、豬牙草能治痢虧喊弊疾

豬牙草對人類的痢疾也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平時治療時可以把豬牙草四兩加糖一兩,然後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後服用,連用四到三四,痢疾就能治好。另外豬牙草對人類的水田皮炎也有很好的預防功效,平時下水時可以先用豬牙草汁塗抹皮膚,就能有效減少水田皮炎的發生。

豬牙草的食用禁忌:無濕熱水腫者、體弱津液虧損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