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是起濕疹,祛濕喝什麼啊
總是起濕疹,祛濕喝什麼
中醫將濕疹分為三個證型,分別是濕熱蘊膚證、脾虛濕蘊證還有血虛風燥證,分別對應西醫的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以及慢性濕疹。 濕熱蘊膚症的特點是發病快、瘙癢劇山滾告烈,皮疹有丘疹或丘皰疹,抓破之後有滲液和流水,治療以清熱、利濕、止癢為主,處方用龍膽瀉肝湯加上萆薢滲濕湯,主要葯物有龍膽草、柴胡、生地黃、土茯苓、滑石等,中成葯可以吃龍膽逗明瀉肝丸。 脾虛濕鬱症的特點是發病比較慢、皮膚潮紅、瘙癢明顯,這種濕疹以健脾、利濕、止癢為主,處方用除濕胃苓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主要葯物有茯苓、陳皮、白術、甘草等,中成葯可以吃參苓白術顆粒。 血虛風燥型濕疹病程久、反復發作,皮膚粗糙、肥厚、顏色發暗或有色素沉著,治療以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為主,處方用當歸飲子加減,主要葯物有備敬當歸、熟地黃、川芎、防風等,中成葯可以吃消風止癢顆粒加上四物。
2. 濕疹有哪些中醫葯可以治療
中成葯為龍膽瀉肝丸,每次6~9克,每日3次。防風通聖丸,每專次6~9克,每日3次。除濕屬丸,每次6~8丸,每日2次。
徐長卿洗劑配方:徐長卿31克,加水熟煮,去渣。外洗患部。治療急性濕疹。
復方四皮洗液配方:桃樹嫩皮、花椒樹皮各100克,苦楝樹皮90克,白蘚皮、苦參、葛根各60克。上葯加開水2000毫升,水煎30分鍾,待溫度降至30℃時加入硫磺3克、明礬30克。每次用前加熱水30℃。外洗患處,每日1次,5日1劑,10日為1療程。
止癢祛濕洗劑配方:防風12克,地膚子、白蘚皮、蒲公英各9克,金銀花15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上葯加水煎煮,去渣。乘熱浸泡或塗擦患處,以能忍受為度。每日1劑,每劑可用2~3次,連洗3~5日。止癢消腫,消炎鎮痛,治療濕疹,腳氣,膿皰疹等。
3. 治療濕疹用什麼中葯好
意見建議: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版,一般權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系。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也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復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徵。使用純中葯的立濕寧治療,清熱利濕涼血,適用於濕疹的各種類型,尤其是針對慢性濕疹及陰囊濕疹療效很好,20天是一療程,每天3次局部塗擦,若病史較長,建議患者可以搭配口服中葯進行內服調理,可以選擇皮膚病血毒丸,龍膽瀉肝丸,苦參丸等。
4. 濕疹用什麼中葯洗效果好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因多種原因引起,主要表現為表皮和
真皮層
的
炎性損害
。常常分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剛開始皮膚起
紅疹
或者小水泡,灼熱瘙癢,抓破後有液體滲出,繼之乾燥、結痂、
脫屑
,反復發作。慢性久不愈,患處皮膚逐漸增厚,
皮紋
加深、浸潤,
色素沉著
,苔癬樣改變。好發部位最要是四肢、臀部、肛門、外陰、陰囊等。
濕疹的治療要盡量尋找病因,避免誘因。西葯的治療最要是抗炎治療,比如口服
撲爾敏
、賽跟定、
氯雷他定
等。一般不推薦使用激素治療。外塗
爐甘石洗劑
,止癢效果還不錯。
中醫認為濕疹與濕邪、
熱邪
、風邪、血熱和
蟲毒
有關。治療葯根據每個病人的不同表現施予治療。
飲食多選用
清熱利濕
的、富含
維生素和礦物質
的食物,如綠豆、
赤小豆
、冬瓜、苦瓜、西瓜、蘿卜、西紅柿、
薏苡仁粥
、
蓮藕粥
、
水果粥
等
保證食物清淡為主,易消化和吸收。
應忌煙酒辛辣
發物
,如蔥姜蒜,高蛋白、海鮮之類。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限制過多飲水。特別是少喝啤酒。
中葯
外洗
基礎方,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濕熱輕重進行調整。
土茯苓
30g、
白癬皮
30g、
生大黃
30g、金銀花藤30g
紫荊皮
15g、蒼術30g生百部30g苦參30g
煎水外洗或者
坐浴
,每日2次。
本人建議盡量再醫生指導下用葯
5. 濕疹用什麼中草葯最好 中葯治濕疹特效的方子
1風濕浸淫型濕疹
症狀:發病較急,皮膚乾燥皸裂,肥厚,狀如苔蘚,脫屑,或間有少量新起丘疹,水皰,自覺瘙癢或干癢不適,舌質淡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祛風滲濕,潤燥止癢。
方葯:消風散加減。防風10g,蟬蛻10g,苦參10g,蒼術10g,火麻仁10g,知母12g,生地12g,當歸12g,刺蒺藜12g,白鮮皮12g,甘草5g。水煎服。
2
濕熱內蘊型濕疹
症狀:發病較急,皮損潮紅,有水泡,糜爛, 滲出,邊界不清,瘙癢劇烈,搔破則流水,甚則浸淫結痂,伴隨口乾口苦,大便乾燥,小便短黃,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吼你,脈濡數。
治法:清熱滲濕。
方葯:黃連解毒湯或龍膽瀉肝湯加減。炒黃連6g,焦山梔,桑枝各6g,炒黃柏10g,白茅根20g,生苡仁,山葯,赤小豆各15g,大黃,甘草各5g。
3
濕熱化毒型濕疹
症狀:發病較重,皮損為水泡,膿皰,常是成簇狀出現,搔破則有黃汁水外溢,伴隨發熱,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止癢。
方葯:五味消毒飲加減。野菊花,半枝蓮,紫花地丁各12g,銀花,豨薟草,茯苓皮,蛇舌草各15g,赤小豆30g,蓮子心,焦山梔各6g,水煎服。
4
血虛風燥型濕疹
症狀:發病較緩,皮膚粗糙,時有鱗屑脫落,部分有苔蘚樣變,經久不愈,反復發作,自覺癢感時輕時重,舌質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養血潤燥,滋陰除濕。
方葯:四物湯加減。生地,白芍,何首烏,丹參,桑葚子各15g,當歸,白鮮皮,蛇床子各12g,沙參10g,茯苓皮,澤瀉各9g,赤小豆30g,甘草5g,水煎服。
6. 老中醫治療濕疹最有效的方子,太神奇了,一治一個准
濕疹 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嚴重瘙癢的皮膚病。
濕疹一般可分為 急性濕疹 , 亞急性濕疹 , 慢性皮疹 ,3種類型,急性濕疹常有紅斑、疙瘩、水皰、侵蝕、滲出物等,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導致淋巴管炎、發熱性皮膚病如毛囊炎,亞急性濕疹,炎症比急性濕疹輕,但病程可長,不及時治療可演變成慢性濕疹。慢性濕疹可以從急性、亞急性發展,或者在一種情況下可能是慢性的,但無論哪種類型的濕疹具有相同的特徵,它在夜間都比白天非常癢。發癢,雖然濕疹不屬於任何重大疾病,但由於其劇烈的瘙癢和炎症很容易影響人們的生活,所以當濕疹出現及時治癒時,這是每個人所希望的。
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濕疹。哪種中葯可以用來治療濕疹?現在讓我們與您分享5種可用於治療濕疹的中葯。這些葯物可以與其他葯物一起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
一、 Purslane:根據《國家中草葯匯編》,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和痔瘡,濕疹,丹毒,蛇咬等。很常見,農村人經常用它來外部粉碎治療癰和痔瘡。另一種用途是洗滌水以治療各種皮膚病。
濕疹、接觸性皮炎: 取200克新鮮馬齒莧,洗凈切碎,加水1000ml,煮沸,當水溫降至40℃左右時,用毛巾痰液沖洗患處,每日3次;或者用紗布浸漬將液體濕潤地施加到受影響的區域也可以在外部使用新鮮的馬齒莧。
二、白蘚皮:白蘚皮,又稱白鮮皮,據中國葯典》號,白鮮皮有清熱利濕,祛痘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瘡,濕疹,痤瘡疤痕等。白鮮皮通常用於治療伴有地膚濕疹,蛇床子,苦參等的肛門濕疹。
濕疹: 白鮮皮,加水300ml,煎水,當水溫降至40°C左右時,用毛巾痰液沖洗患處,每日3次,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白鮮皮的用量。
三、紫草:根據中國葯典》》,紫草具有涼血,促進血液循環,排毒和皮疹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斑,麻疹,瘡,濕疹,水和火燒傷。根據相關臨床研究,使用甘草油輸液治療女性生殖器濕疹、侵蝕、潰瘍等,應用紫草油後3~5天即可見效,現在許多濕疹膏用於治療紫草。
濕疹: 紫草經常與油一起製作紫草或使用其提取物,但它也可以通過用紫草洗滌來治療濕疹。
四、土茯苓:根據《國家中葯匯編》,土茯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梅毒,類風濕性關節痛,腫脹毒,濕疹,皮炎等疾病。皮膚、紫草、軟木等中草葯也可單獨使用。
濕疹: 取200克,加水1000ml,煎水,當水溫降至40℃左右時,用毛巾蘸液沖洗患處,每日3次,或直接沖洗患處。土瑕疵,也熬煮土茯苓服用,土茯苓是治療皮膚病最常用的中葯。它可以治療各種皮炎。即使是梅毒治療梅毒也可以達到90%。
五、苦參(Sophora flavescens):根據中國葯典》號,苦參(Sophora flavescens)具有清熱利濕,殺蟲的功能。它可用於治療水腫和瘙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蕁麻疹和外部毛滴蟲病。炎症是一種用於治療皮膚病的傳統中葯。然而,由於苦參的毒性很小,劑量不應太大,通常的口服量不應超過9克。
濕疹、瘙癢: 苦參20克,水300ml,煎水,當水溫降至40℃左右時,用毛巾蘸液沖洗患處,每日3次,根據實際情況,加大sophora和水的數量,許多老中醫醫生喜歡使用苦澀治療皮膚病。它也是速效最快的中葯,但應該注意的是,由於其毒性小,不應大量服用。例如,在使用過程中,節奏並不完整。、呼吸、脈搏匆忙、如果您因抽搐中毒,應立即就醫。
7. 濕疹吃什麼中葯。
濕疹為常見的皮膚病之一,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與濕邪有關,濕可蘊熱,發為濕熱之證,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濕疹表現以紅斑、水泡、滲出、糜爛、瘙癢、丘疹為特點,古人稱之為「綉球風」、「旋耳瘡」、「浸淫瘡」、「奶癬」等,其症狀均為濕疹表。因為濕邪存在,故濕疹容易反復發作。中醫治療濕疹講究辨證論治,效果好。那麼,患上濕疹,吃什麼中葯好?
(1)虛實夾雜證:慢性濕疹患者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本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可選用:
①松香、枯礬、雄黃、黃丹各等份,共研細末,過篩,將葯粉用。
②
白術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2)
濕熱證:急性濕疹多屬於濕熱證。急性濕疹患者多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皮膚發紅,出現丘疹是急性濕疹的常見表現,或出現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乾少飲,小便色黃。
患上急性濕疹,吃什麼中葯好?宜選擇清熱祛濕之功效的方葯:
①苦參50克,蛇床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葯液洗患處。
②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③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④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為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葯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
⑤鮮馬齒莧200克,水煎後取葯液,濕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⑥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葯液,放冷後洗患處。
8. 皮膚濕疹吃什麼中葯
皮膚濕疹吃什麼中成葯 您好,建議可以用鹽酸依匹斯汀片(亦殊【適應症/功能主治】本品為組胺H1受體拮抗劑,適用於成人所患的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症、癢疹、伴有瘙癢的尋常性銀屑病及過敏性支氣管哮喘的防治、【用法用量】1.過敏性鼻炎:成人,口服本品1次10-20mg(1-2片),一日一次。或按病情遵醫囑服用。2.蕁麻疹、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症、銀屑病、支氣管哮喘通常成人口服本品一次20mg(2片),一日一次。或按年齡、症狀遵醫囑服用。 希望能幫到您 祝身體健康
濕疹,總是反復,吃什麼中葯 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濕疹)怎麼辦
冬季乾燥是異位性皮炎的高發期,人們習慣於把它統稱為濕疹,異位性皮炎也叫遺傳過敏性濕疹,是濕疹中最難治療的一種。異位性皮炎以劇烈瘙癢,皮膚激液乾燥和皮疹為特徵的慢性態團過敏性皮膚病,除特定的濕疹表現外,患者或家族成員中可見明顯的過敏特徵:如有容易患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病的家族傾向,或對異種蛋白過敏,異位性皮炎濕疹患者檢查血清中IgE值高,血液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康敏元益生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濕疹特應性皮炎治療新觀念:採用微生物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唾液乳桿菌治療濕疹,腸道菌群失調是濕疹患兒的一個主要特徵,由於抗過敏益生菌可以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調節TH細胞因子活化,抑制TH2型反應,增強TH1型免疫反應,以及上調免疫細胞和加速皮膚和黏膜屏障功能修復。
臨床特點
濕疹患者中絕大多數是異位性皮炎性濕疹
濕疹:皮疹多形性,有滲出和融合傾向,易復發和瘙癢劇烈。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濕疹,與遺傳相關,具有過敏性的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皮膚病,嬰兒濕疹絕大多數是異位性皮炎。
有數據統計,異位性皮炎濕疹的發病率70%患者是5歲前發病,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近20年發病率都在逐年上升。
濕疹是過敏性疾病發生的起點,嬰兒期濕疹的孩子到了2-6歲進入過敏性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高發期。
發病原因
異位性皮炎濕疹的發病的根本原因是遺傳過敏性體質,導致腸道功能障礙和皮膚屏障功能缺陷,免疫應答偏向於TH2免疫,IgE增高,就會出現過敏原,加上其它原因如環境污染、病原體侵入導致微生物定殖進而造成人體的超敏反應,最終誘發異位性皮炎濕疹久治不愈。
異位性皮炎濕疹的治療中,大家也最關注的是皮膚表面的病變,我們來看一下過敏體質人群皮膚屏障受到了哪些破壞?
1、皮膚第一大功能就是防止外界化學物質及微生物入侵;(屏障破壞後:直接導致感染、接觸性皮炎、濕疹等反復發生)
2、皮膚第二大功能就是防止皮膚深層的水分丟失;(屏障破壞後:直接導致皮膚乾燥、皸裂、脫屑,瘙癢增加)
人體免疫功能的改變
一、異位性皮炎濕疹的患兒免疫學異常:TH1和TH2細胞功能明顯失衡,濕疹急性帆鉛橘期TH2類細胞反應過強,而濕疹慢性期則是TH1細胞因子過度表達。TH17及分泌IL-10等細胞因子的調節T細胞功能也存在異常。
二、變態反應過程
80%的濕疹患者血清總IgE升高,存在對食物以及吸入性過敏原等有明顯的過敏反應。
三、微生物定殖
濕疹患者由於皮膚屏障缺陷,再加皮膚瘙癢劇烈,患者皮膚細菌尤其是金葡萄球菌定植增加,濕疹的急性加重與其細菌毒素直接作用,發生超抗原反應就可以加重濕疹,因此,很多免疫學專家支持濕疹治療過程中採用百多邦軟膏控制皮膚細菌定植一定程度上可減少濕疹加重。
異位性皮炎濕疹的發病過程及特點
嬰兒期濕疹(0-2歲)
多於出生後6個月內發生,3個月發濕疹的最多,也有到了一周或兩周歲發病的,少數遲到5歲發病,被起自面部、頭發、以紅斑基礎上的丘疹,有滲出和結痂,隨著寶寶的長大,向軀干四肢蔓延,嬰兒期的後期濕疹滲出減少,轉為瘙癢引起的搔抓為突出表現,很多寶寶夜間瘙癢嚴重導致無法入睡,此期皮膚易出現苔蘚化。濕疹反復發作持續至2歲後大部分轉為局部濕疹或部分濕疹消失好轉。
兒童期濕疹(2-12歲)
濕疹皮疹多為多種皮損形態並存,典型的肘窩、國窩皮疹明顯,開始於2-3歲,臀部和手足也常發濕疹。
青少年期濕疹(12-18歲)
基本上是兒童期的延續,炎症減輕,可是皮膚更......>>
皮膚濕疹在飲食要注意什麼,吃什麼中成葯 一、忌抓癢:抓癢使皮膚不斷遭到 *** ,會越抓越癢,其結果會使皮膚病變區更加增厚粗糙和苔癬化,抓破皮膚又會引發感染。這也是濕疹患者應注意的一些細節!
二、忌肥皂洗:皮炎濕疹患者最怕各種 *** ,肥皂,特別是鹼性強的肥皂對皮膚也是一種化學 *** ,會使皮膚病變加重。
三、忌熱水燙:有的病人因癢得難受就用熱水燙,結果皮膚毛細血管擴張,紅腫加重,病變區滲液增加,病情更重。
四、忌 *** 性食物:象酒、濃茶、辣椒、咖啡等會使瘙癢加重,應忌之。魚,蝦等食品會使濕疹加重,也應避免食用。對於濕疹患來說幾點濕疹患者應注意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一不注意,就可能會加得病性!
五、忌亂用葯:皮炎濕疹療程長,易反復發作難以治癒,病人往往亂用激素葯物,濫用激素葯物,以求一時痛快,其結果事與願違,病情未能減輕,甚至加重。
身上長濕疹吃什麼葯??? 濕疹與過敏性反應有關系的,治療建議口服西替利嗪,賽庚啶和強的松,外用曲咪新乳膏。
9. 治療濕疹中成葯大全2017
濕疹在皮膚病中非常常見,治療濕疹的中成葯也是林林總總,不可勝數,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濕疹病情的中成葯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治療濕疹中成葯大全,歡迎閱讀。
濕疹如果細分的話,可以分很多個亞型,為了化繁為簡,臨床上根據濕疹的皮損表現將其劃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以及慢性濕疹,分別對應於中醫的辨證分型的濕熱浸淫型、脾虛濕盛型、以及血虛風燥型。我將按照這三個分型將市面上常見的中成葯分類介紹。
一、濕熱浸淫(急性濕疹)型常用中成葯物
急性濕疹多為濕熱浸淫型,濕疹皮損表現為一派濕熱實證,症狀為皮膚潮紅,密集丘疹,奇癢無比,濕重者會有小水泡,抓破後滲出液體。此型濕疹可以選用的中成葯為:
1、龍膽瀉肝丸
功效:清肝膽,利濕熱。
組方: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歸(酒炒)、地黃、炙甘草。
適應症:用於濕疹伴有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尿赤,濕熱帶下者。
本方善於清除肝膽濕熱,對於肝經循行部位所出現的濕疹較適用,如陰囊濕疹、肛周濕疹、胸脅部及大腿內側濕疹。
2、二妙丸
功效:燥濕清熱。
組方:蒼術、黃柏
適應症:用於濕疹伴有足膝紅腫熱痛,下肢丹毒,白帶,陰囊濕癢,小便短黃者。
本方主要針對下焦濕熱明顯者,對於小腿部濕疹,腳部濕疹較適用,可加味使用四妙丸。
3、皮膚病血毒丸
功效:清血解毒,消腫止癢。
組方:茜草、桃仁、荊芥穗(炭)、蛇蛻(酒炙)、赤芍、當歸、白茅根、地膚子、蒼耳子(炒)、地黃、連翹、金銀花、苦地丁、土茯苓、黃柏、皂角刺、桔梗、益母草、苦杏仁(去皮炒)、防風、赤茯苓、白芍、蟬蛻、牛蒡子(炒)、牡丹皮、白鮮皮、熟地黃、大黃(酒炒)、忍冬藤、紫草、土貝母、川芎(酒炙)、甘草、白芷、天葵子,紫荊皮、雞血藤、浮萍、紅花。
適應症:用於熱毒熾盛、濕毒泛濫而出現的全身丘疹密布,皮膚紅赤瘙癢,瘡瘍腫毒伴發者。
本方是施今墨老先生的 經驗 方,葯物組成非常龐雜,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等葯物都囊括其中,可治全身泛發型,濕熱具盛者。
二、脾虛濕盛(亞急性濕疹)型常用中成葯物
該型患者多表現為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腿腫、皮損表現為濕重熱輕,發紅發癢不太劇烈,但小水泡反復發作,滲出明顯。此型濕疹可選用的中成葯為:
1、參苓白術散
功效: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組方:白扁豆、白術、茯苓、甘草、桔梗、蓮子、人參、砂仁、山葯、薏苡仁。
適應症:飲食不化,胸脘痞悶, 腸鳴 泄瀉 ,四肢 乏力 ,形體 消瘦 , 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
本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以四君子為主方,健脾益氣、淡滲利濕。適用於由於脾虛濕盛而出現濕疹者。對於嬰幼兒濕疹伴有脾虛者,此方補而不滋膩礙脾,可長時間服用。
三、血虛風燥(慢性濕疹)型常用中成葯
該型患者主要表現為倦怠乏力、頭暈心慌心悸、皮膚乾燥、脫屑、發癢,舌質偏淡,舌苔薄白等表現。
1、消風止癢顆粒
功效:消風止癢,養血潤燥。
組方:防風、蟬蛻、蒼術(炒)、地黃、地骨皮、當歸、荊芥、亞麻子、石膏、甘草、木通。有無糖劑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服用。
適應症:用於風盛血虛、脾虛夾濕者。
2、濕毒清膠囊
功效:養血潤燥,化濕解毒,祛風止癢。
組方:地黃、當歸、丹參、蟬蛻、苦參、白鮮皮、甘草、黃芩、土茯苓。
適應症:用於皮膚瘙癢症屬血虛濕蘊皮膚證者。
本方中丹參、地黃具有滋陰潤燥、活血除煩、補血祛風的作用,取其“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蟬蛻具有疏散風熱,透疹利咽,苦參、白鮮皮的功能主要是清熱利濕、祛風止癢。
3、潤燥止癢膠囊
功效:養血滋陰,祛風止癢,潤腸通便。
組成:何首烏、制何首烏、生地黃、桑葉、苦參、紅活麻。
適應症:用於血虛風燥所致的皮膚瘙癢,痤瘡,便秘。
本方的一大特色是首烏與制首烏同用,加強潤燥養血之功,尤其適合老年濕疹患者並伴有便秘者。
10. 治療濕疹的中草葯介紹
濕疹屬於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中葯可以有效治療濕疹。那麼濕疹吃什麼中葯好?接下來我帶大家了解一下治療濕疹的葯吧。

治療濕疹的中葯
1、虛實夾雜證
慢性濕疹患者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本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可選用:
(1)松香、枯礬、雄黃、黃丹各等份,共研細末,過篩,將葯粉用。
(2)白術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2、濕熱證
急性濕疹多屬於濕熱證。急性濕疹患者多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皮膚發紅,出現丘疹是急性濕疹的常見表現,或出現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乾少飲,小便色黃。患上急性濕疹,吃什麼中葯好?宜選擇清熱祛濕之功效的方葯:
(1)苦參50克,蛇床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葯液洗患處。
(2)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3)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4)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為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葯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
(5)鮮馬齒莧200克,水煎後取葯液,濕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6)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葯液,放冷後洗患處。
濕疹的臨表床表現
1.按皮損現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濕疹 皮損初為多數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於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後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如繼發感染,炎症更明顯,可形成膿皰、膿痂、毛囊炎、癤等。自覺劇烈瘙癢。好發於頭面、耳後、四肢遠端、陰囊、肛周等,多對稱發布。
(2)亞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炎症減輕後,皮損以小丘疹、結痂和鱗屑為主,僅見少量丘皰疹及糜爛。仍有劇烈瘙癢。
(3)慢性濕疹 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不愈而轉為慢性濕疹;也可開始即為慢性濕疹。表現為患處皮膚增厚、浸潤,棕紅色或色素沉著,表面粗糙,覆鱗屑,或因抓破而結痂。自覺瘙癢劇烈。常見於小腿、手、足、肘窩、腘窩、外陰、肛門等處。病程不定,易復發,經久不愈。
2.根據皮損累及的范圍,分為局限性濕疹和泛發性濕疹兩大類。
(1)局限性濕疹 僅發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濕疹、女陰濕疹、陰囊濕疹、耳部濕疹、乳房濕疹、肛周濕疹、小腿濕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