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母豬全身爛了一大片,幾個月都沒好,用什麼葯好
過去:一般認為豬皮炎腎炎綜合征主要侵害生長豬和育肥豬,多發生於體重20~65千克的豬,尤其是10~15周齡的豬多見。造成豬只生長速度減慢,飼料報酬降低,死亡率上升,而且還能導致免疫抑制,降低機體對疫苗的應答能力,增加對其他病原感染的敏感性。哺乳期仔豬和剛斷奶仔豬少發。發病率10%~60%,有的高達80%,病死率5%~20%。夏秋季多見。
現在:
(1)發病日齡提前 產房內未斷奶的仔豬和45日齡左右的仔豬也可發生該病。
(2)發病形式趨於溫和 一窩豬內可能只有個別發病,而同窩的其他豬卻不發病。或者產房內某一窩仔豬感染,而其他相鄰的仔豬卻未見異常。
(3)三率有所降低 三率分別指發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原因可能是在飼料或飲水裡添加葯物,特別是黃芪多糖及其他多糖類物質提高了機體免疫力,抗菌素減少或減輕了繼發感染所致。實踐證明:飼料中添加中葯多糖類物質對於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機體損傷程度與後期育肥增重呈負相關。據跟蹤調查發現,感染過皮炎腎病綜合症的仔豬或保育豬,育肥階段在飼料利用率、飼料報酬、日增重等指標方面,低於正常育肥豬。
與豬疥癬、豬痘、蚊蟲叮咬、豬瘟、豬丹毒、滲出性皮炎、濕疹、皮膚真菌病、鋅缺乏症等相似,應注意區分。
(1)豬疥癬
大小豬均發,以5月齡以下幼豬易感,多發於冬季;皮膚劇癢;由於摩擦,患部出血、脫毛、結痂、皮膚肥厚形成皺褶和龜裂,豬體消瘦。用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治療有效。內臟無病變。
(2)豬痘
多見於4~6周仔豬及斷奶仔豬,成年豬有抵抗力;四季均發,但多見於春末、秋初季節;在無毛和毛少部位如鼻吻、眼瞼、腹部、四肢內側、乳頭等部位出現紅色小斑點、丘疹、膿皰、結痂,脫落愈好。豬皮炎腎炎綜合征主要發生在背部、臀部和身體兩側,呈散在斑點狀的丘疹,丘疹始呈紅色,繼由中心部位變黑並逐漸擴展到整個丘疹。
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應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根據不同的臨床症狀應用抗病毒與抗菌素類葯物進行對症治療,以控制繼發感染,減少死亡。
(1)可試用利巴韋林 黃芪多糖(或板藍根) 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同時用碘酊或紫葯水塗抹,1日2次,連用3~5d,在飲水中添加抗生素。也可使用山東天宇牧業生產的強力黴素、加力(瘟毒康或清瘟敗毒散)飲水或拌料,復合醛消毒劑稀釋後噴灑全身。配合頭孢噻呋(或強效阿莫西林、長效土黴素)、地米、魚腥草肌注。嚴重的注射給葯,輕的或有食慾的可飲水或拌料。同時給予免疫增效劑,如左旋咪唑、多糖類物質、植物血凝素、中葯免疫增效劑等。
(2)試驗表明,用自家組織滅活苗或結合抗生素治療該病,在成活率、日增重、減輕呼吸道症狀方面優良
Ⅱ 母豬皮膚出血怎麼回事
1.豬瘟皮膚出血
豬腹下、四肢內側、臀部等處出現紅色的,指壓不褪色的點狀出血點或紅斑,耳、頸、尾、腹等皮膚紫紺。
2.豬藍耳病皮膚出血
豬,特別是母豬體表毛孔周圍有針尖大的,密布的出血點,這種出血點不會增大,只達真皮,不延伸到皮下組織,這是豬藍耳病的特徵症狀。
3.圓環病毒2型引起的出血
由圓環病毒2型(PCV2)引起的豬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的患病仔豬,可見皮膚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和菜籽粒大小的淺表壞死,真皮下有一條淤血線。
4.豬皮炎腎病綜合征皮膚出血
由圓環病毒(PCV2)引起的豬皮炎腎病綜合征,在會陰部、臀部、四肢乃至全身皮膚出現邊緣紫色、中間白色圓形、邊緣呈紫黑色的紐扣狀壞死。最嚴重者頭部、四肢乃至全身皮膚紅紫、腫脹、潰瘍。上述皮炎部剖開後,多見皮下出血、黃色膠樣浸潤及壞死。
5.應急豬皮膚出血
應激易感豬受到應激原(高溫、注射疫苗、長途運輸等)刺激後,突然發抖,站立尖叫,呼吸加速,氣喘,心跳加快,尾部、腿顫抖、強直,不能邁步,有的眼球突出,白皮豬可因外周血管擴張,導致皮膚充血、出血,產生各種類型的應激斑或全身皮膚發紅,有的母豬還引發陰門出血、紅腫,體溫升高。
6.豬丹毒豬皮膚出血
急性敗血型豬丹毒皮膚發紅,指壓時紅色消失,停止按壓時則又恢復,俗稱「大紅袍」。亞急性型豬丹毒皮膚上出現扁平隆起的,呈方形、菱形或不規則的疹塊初起,周邊呈粉紅色、內面蒼白,繼之蒼白區的中央發紅,並逐漸向四周擴展,直到整個疹塊變為紫紅色乃至黑紅色。疹塊和健康皮膚界限明顯,稍突出於皮膚表面,俗稱「打火印」。
Ⅲ 豬腹式呼吸會引發圓環病嗎
會,豬圓環病屬於免疫抑制疾病,一年四季、各個日齡的豬都有可能發生,會降低豬的抵抗力,使其他疾病如鏈球菌、副豬、支原體等趁虛而入,發生混合感染,推遲豬出欄時間,給養豬人帶來很大的經濟危害。
這種病是由圓環病毒引起的,主要通過口、鼻接觸感染,此外氣管、分泌物、糞便、尿液、精液等都可以傳播病毒。
臨納穗床症狀
①、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生產中常見)
發病豬:斷奶後仔豬。
症狀:升配消瘦、弓背、淚斑、腹式呼吸、皮膚蒼白、體表淋巴結腫大、黃恆、腹瀉。
②、豬皮炎腎病綜合征(生產中常見)
發病豬:保育豬和生長育肥豬,呈散發特點,天氣較熱時發病率相對較高。
症狀:皮膚出現不規則疹塊、跛行、發熱、厭食、消瘦、呼吸急促以及蒼白。
③、母豬繁殖障礙
發病豬:主要發生在初產母豬或引入的新豬群。
症狀:感染豬場通常出現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增多,斷奶前死亡率上升;
母豬通常不表現出臨床症狀,產出弱仔、新鮮死胎或在不同階段自溶或有木乃伊化的胎兒。
④、腸炎
發病豬:多數病例發生於生長育肥豬
症狀:典型病例消瘦、腹瀉、糞便顏色深。
⑤、另外還有先天性震顫(抖抖病)及肺炎。
混感治療
豬圓環病很容易與其他疾病發生混合感染,不同的混感用葯方案有所不同。
①、圓環病和副豬混合感染
推薦:個體肌注黃芪多糖注射液+頭孢喹諾,體溫高配合氟尼辛葡甲胺肌注;大群用藍圓解毒包和阿莫西林和包被恩諾沙星拌料。
②、圓環病和鏈球菌混合感染
推薦:個體一邊肌注黃芪多糖注射液+頭孢喹諾,一邊肌注磺胺間甲氧嘧啶鈉和氟尼辛葡甲胺肌注;大群用藍圓解毒包和磺胺間甲氧嘧啶鈉和包被恩諾沙星拌料。
③、圓環病和藍耳病混合感染
推薦:個體一邊肌注黃芪多糖注射液+頭孢喹諾,另一邊肌注替米考星和氟尼辛葡甲胺肌注;大群用藍圓解毒包和泰萬菌素或包被替米考星拌料
注意:替米考星很容易引起豬的心臟驟停,導致豬突然死亡,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劑量,一般是每公斤體重10毫克,最好分點注射。
④、圓環病和豬氣喘病混合感染
推薦:個體肌注黃芪多糖注射液+氟苯尼考,體溫高配合氟尼辛葡甲胺肌注;大群用藍圓解毒包+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拌料。
⑤、圓環病和附紅體病混合感染
推薦:個體一邊肌注黃芪多糖注射液+多西環素肌注,另一半肌注磺胺間甲氧嘧啶鈉和氟尼辛葡甲胺肌注;大群用藍圓解毒包+磺胺間甲氧嘧啶鈉+多西環素拌料。
⑥、圓環病和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
推薦吵茄指:個體一邊肌注黃芪多糖注射液+恩諾沙星肌註:大群用藍圓解毒包和恩諾沙星拌料。
Ⅳ 母豬打偽狂犬全身發紅是什麼原因
皮炎腎病
近年來,每進入高溫高濕的季節,大部分豬場或多或少都會在生長育肥豬中發現一些皮膚紅疹病例,斑點狀的丘疹主要集中在耳朵、背部、臀部和身體兩側。發病豬較輕的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報酬降低,嚴重的常繼發感染各種肺炎、附紅細胞體病等,導致死亡率上升,嚴重影響豬場的生產效益。
(一) 病原:
豬皮炎腎病綜合症是由豬圓環病毒病(PCV-II)引起的一種疾病,目前還缺乏有效的疫苗預防。另外,藍耳病毒、胸膜肺炎放線桿菌、鏈球菌等均可引發豬皮炎腎病綜合症的發生與仔豬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綜合症有關。
(二) 流行特點:
1.不同品種及年齡的豬均可感染,8~12周齡的豬最常見。
2.該病病毒隨糞便、鼻腔分泌物排出體外,可經口腔、呼吸道等水平傳播,也可以經胎盤垂直傳播。
3.本病易與藍耳病、細小病毒,偽狂犬病,豬流感,喘氣病及多種疾病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嚴重和復雜。
(三)豬皮炎腎病綜合征的發病根源:
1.內分泌失調,某種激素分泌增加。
2.與環境因素和和各種應激有關。
3.葯物的濫用。
4.重金屬殘留。
5.飼料中的黴菌毒素的影響。
6.某些病原的影響。
(四)臨床症狀:
發病豬群病主要發生在生長育肥豬身上,發生季節為高溫高濕季節。豬皮膚出現散在斑點狀的丘疹,開始呈紅色,發展為圓形或不規則的隆起,呈現紅色、紫紅色的病灶,繼由中心部位變黑並逐漸擴展到整個丘疹,病變主要發生在耳部、背部、臀部和身體兩側,並可延伸至下腹部以及前肢,嚴重的可覆蓋全身各處。
(五) 解剖變化:
剖檢常見淋巴結出血性腫大,主要見於腹股溝淺淋巴結.髂骨下淋巴結.支氣管淋巴結及腸系膜淋巴結,腎門淋巴結,切面外翻、濕潤、呈土黃色,個別淋巴結表面出血。腎臟,有花斑白色壞死灶,也有外觀呈土黃色,腎包膜較難剝離,腎皮質變薄易碎。肝臟腫脹顯土黃色、質脆。繼發感染其他細菌性疾病時還常可見有心包積液、心肌柔軟,心冠溝有膠凍樣水腫液;肺可見間質性肺炎、大葉性肺炎等病變;個別豬可見關節腔出血;有的可見大小腸黏膜充血出血,偶見胃潰瘍,腹膜炎、關節炎等病變。主要病變發生在皮膚、腎臟和肝臟。
(六) 綜合防治措施:
1.對症治療。
飼料:清瘟敗毒散2 kg 阿莫西林粉500 g 霉凈寶1 kg,混合拌料1 000 kg,連用10~15 d,(霉凈寶需長期使用)。
飲水:黃芪多糖500 g 毒疫肽(板清顆粒)500 g 豬用維多利1 000 ml,兌水1 000 kg,連用5~7 d,上下午個一次,每次飲水2 h,其餘時間飲清水。
個別嚴重的豬:一邊注射抗病毒一號50 kg用一支 地塞米松每頭小豬10 mg,另一邊注射磺胺間甲氧嘧啶50 kg用一支,肌肉注射一天一次,連用2~3 d。
2.飼養管理。
(1)保持豬舍的陰涼,禁止讓豬在太陽下暴曬。
(2)在治療期間,控制豬的採食量,讓豬吃到七、八成飽即可。
(3)每周給豬舍消毒2~3次同時也對豬體表面進行消毒,用聚維酮碘或戊二醛溶液。
(七)小結:
在江西、河南等地發病豬場用上述方案治療,經過3 d治療反映療效不錯,豬群病情明顯好轉。
本病的發生的誘因很多,所以就要求我們加強豬場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平時豬場的預防保健工作,定期在飼料裡面添加以中葯為主,中西結合的保健模式提高豬群整體的免疫力與抵抗力。當發生此病時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不問不顧只會加重病情,帶來更多不必要的損失。
Ⅳ 什麼是豬圓環病毒病其防治方案如何
豬圓環病毒病是2000年後,在我國某些地區出現的一種新病。本病是由圓環病毒Ⅱ型(PCV-2)感染引起的,干擾豬巨噬細胞的免疫應答,導致豬免疫力下降。圓環病毒常常與其他病毒、細菌並發或繼發感染,致使病情復雜,同時也給防治帶來困難,使豬的死亡率大大增加,給養豬業造成很大經濟損失。如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PRRS)、豬細小病毒病(PP)、傳染性先天震顫(CT)、豬偽狂犬病(PR)及多種腸炎等。在臨床上,常發生的主要有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和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
[症狀]
(1)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的症狀
患病仔豬多表現生長發育不良,逐漸消瘦、體重減輕、皮膚與可視黏膜蒼白或黃疸,貧血、衰竭無力、呼吸困難、咳嗽、氣喘、腹瀉、腹股溝淋巴結外露明顯腫大。
(2)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的症狀
患病豬表現為背部、臀部和身體兩側呈紅色斑點狀丘疹,後丘疹中心變黑,周邊為紫色,較輕的病豬體溫不高,較重的體溫升高、厭食和出現瘸腿。
[預防措施]
(1)選用圓環病毒病基因工程苗或亞單位疫苗進行免疫接種。
(2)酒石酸泰樂菌素100克+氟苯尼考100克+阿散酸100克拌入1噸飼料中,注意要攪拌均勻,連喂5~7天。
[治療]
對圓環病毒病的治療還沒有特效葯物,最主要的是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只能是對症治療:
(1)圓環病毒康每千克體重0.2毫升,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5天。
(2)10%維生素C注射液2.5~5毫升/頭+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2~4毫升/頭,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3)每千克體重阿莫西林10毫克+高熱瘟毒康0.2毫升,混合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以上葯物同時分點肌內注射應用,每天1次,連用3天。
(4)黃芪多糖+新必妥+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按說明用量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Ⅵ 豬身上出現紅點點是怎麼回事
1、黴菌毒素中毒
黴菌毒素中毒是豬常見的疾病,黴菌毒素中毒具有慢性中毒的特點,能直接引起皮膚出血的黴菌毒素主要是黑葡萄穗黴毒素。在無毛或少毛皮膚部位出現出血點。臨床另一種常見的皮膚出血發生在種豬,尤其是經產母豬與大齡公豬,在其頸背部出現沿背中線分布的大量出血點,時間稍長成為密布的針頭大黑點,但是患豬食慾、體溫正常。人們常常誤認是附紅細胞體病,須仔細鑒別。
2、過敏
過敏原會刺激皮膚發生皮炎濕疹等,皮膚表層組織炎症反應,當炎症侵害到皮膚深層組織,多發生耳根、腹下、背部、四肢內側等皮膚處,此時皮膚出現紅腫發炎,其後發生米粒至豌豆大的扁平紅色丘疹症狀。
3、豬附紅細胞體病
各種品種、性別、年齡的豬均易感,但以仔豬和母豬多見。慢性附紅細胞體病豬表現為消瘦、蒼白,有的出現蕁麻疹型或病斑型變態反應,一般在腹部皮下可見出血點。在該病流行季節可在飼料中添加土黴素等,可有效預防本病發生。
4、豬瘟
急性豬瘟主要呈現敗血症變化,有診斷價值的變化之一就是皮膚或皮下有出血點。豬腹下、四肢內側、臀部等處出現紅色的,指壓不褪色的點狀出血點或紅斑。豬瘟防治:病毒病無特效葯物治療,主要靠疫苗防疫。嚴格執行免疫程序,適時進行抗體檢測,凡監測抗體不合格的豬,需及時補免。
Ⅶ 腎病綜合症的症狀有哪些
腎病綜合症是腎小球疾病中表現的一組癥候群,以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對血漿蛋白的通透性明顯增高為主要特點,病理檢查可發現尿蛋白多於3.5%/日;血漿白蛋白低於30克/升;水腫;血脂升高。該病起病可急可緩。全身性、體位性、可凹性水腫,重者胸、腹腔積液,縱隔水腫,尿少。高血壓或體位性低血壓。脈壓小、脈搏細弱、口喝。尿蛋白>3.5克/日,可大瞎達數十克。尿中見顆粒管型和腎小管上皮細胞、紅細胞,重者C3和巨球蛋白陽性。血漿蛋白顯著降低,白蛋白最明顯,低於30克/升,血膽嫌仿知固芹消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常並發(呼吸道、泌尿系統、皮膚及腹腔也可引致)感染、血栓及栓塞(腎靜脈、肢體、靜脈、下腔靜脈及肺血管)、急性腎功能衰竭、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
Ⅷ 豬病典型症狀
一、附紅細胞體病(俗稱紅皮病)
主要通過昆蟲、蟎蟲、虱子等傳播,或在防疫打耳號和去勢時由污染的針頭、器械傳播。子豬可通過患病母豬的子宮感染。該病的發生有明顯季節性,多在溫暖的季節,夏秋季病豬症狀嚴重,甚至發生大批死亡,呈地方性流行。
臨床症狀 病豬表現為高熱不一,體溫在40.5℃~42℃之間,眼結膜潮紅,步態不穩,食慾減退或廢絕,體弱者很快死亡。病程長者皮膚發紅,毛孔有出血點(脊背上為主),後期皮膚蒼白,可視黏膜黃染或蒼白,病豬呈逐漸消瘦,最後衰竭死亡。母豬和中大豬多表現體溫莫名其妙地下降。
二、豬弓形體
主要發生在5月~9月,3月齡~4月齡架子豬最易感,主要通過蚊子、蟎蟲、虱子等傳播此病。大部分消毒液殺滅不了蟲卵。
臨床症狀 體溫升高達41.5℃~42℃,呈稽留熱。糞便先干結,帶有黏液,後期下痢。糞便乾燥,被毛逆立,結膜潮紅。耳、鼻、後肢內側和下腹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斑或間有出血點。呼吸困難,腹式呼吸。母豬流產,產死胎,產木乃伊胎。兩腹股溝之間皮下有大而圓的與周圍界線明顯的出血黑點。
三、豬皮炎與腎病綜合征
豬皮炎與腎病綜合征主要危害保育豬和肥育豬,造成豬只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報酬降低、死亡率升高,而且豬群發病後由於免疫功能受抑制,豬只機體對疫苗的免疫反應性降低,容易感染各種並發病,使養豬場損失進一步加大。
症狀和病變 通常發生在11周齡~24周齡的生長育肥豬,部分5周齡~10周齡的保育子豬也可發生。生長育肥豬發病率在2%~10%,發病嚴重的豬場高達80%,死亡率較低,一般在5%~20%。病豬表現為皮膚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隆起,呈現紅色或紫色、中央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成條帶和斑塊。病灶通常在後軀、後肢、背部和腹部,有時亦擴展到胸或耳。發病溫和的豬體溫正常,行為正常,常自動康復。
四、溫和型豬瘟
臨床症狀 子豬出生後不久,即出現頑固性腹瀉,反反復復,不脫水死亡也逐漸消瘦,到後期出現耳朵及全身發紫,或全身有許多出血點,身上發白。母豬感染後一般不表現臨床症狀,或出現食慾減退,但產下的子豬不會吃奶、肌肉震顫、腿外翻、關節腫大、蹄尖著地、走動困難。有的豬發病後,打針就好,停針就反復。
Ⅸ 豬圓環病毒感染後是什麼症狀該如何防止
一、病原
豬圓環病毒(PCV)屬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成員,本病毒是動物病毒中最小的一種病毒,其粒子直徑為~25納米,呈二十 面體對稱,無囊膜,基因組為單股環狀DNA病毒。豬圓環病毒(PCV)分為2個型,即PCV-1和PCV-2。 PCV-1對豬無致病性,但能產生血清抗體,在豬群中較普遍存在,用其接種2日齡與9月齡的豬均不出現任何臨床症狀;PCV-2對豬有致病性,可引起豬只 發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斷奶後仔豬多系統衰弱綜合征(PMWS)和豬皮炎與腎炎綜合征(PDNS)。
二、流行特點
本病一年 四季均可發生,斷奶後仔豬多系統衰弱綜合征(PMWS)主要危害斷奶後2~3周的仔豬,但在實行早期隔離斷奶的豬場,10~14日齡的斷奶豬也有該病的發 生,病毒可隨糞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體外,經消化道傳播,也可能經胎盤垂直傳染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不定,呈地方性流行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低,但急性爆 發時,發病率可達50%,病死率達20%~30%。如與豬細小病毒或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鏈球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和副豬嗜血桿菌等混合感染時,死亡率 會更高;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主要危害生長育肥豬,死亡率為15%~20%,耐過豬發育不良,成年豬一般為隱性感染,不表現任何症狀和病變。
三、臨床表現
1.斷奶後仔豬多系統衰弱綜合征(PMWS)病豬主要表現為被毛粗糙,皮膚蒼白,發育遲緩,體重減輕,進行性消瘦,呼吸過速或呼吸困難,嗜睡,腹瀉,可視黏膜黃疸,咳嗽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常突然死亡,體表淋巴結,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2.豬皮炎與腎炎綜合征(PDNS)病豬主要表現為後軀、後肢和腹部皮膚發生圓形或不規則隆起,周邊呈紅色或紫色,中央黑色,以後融合成條帶狀或斑塊,有時可擴展到胸肋或耳部,輕者體溫正常,常自行康復,嚴重者表現跛行、發熱、厭食和體重減輕等症狀。
四、剖檢變化及診斷
剖 檢可見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縱隔淋巴結、肺門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及頜下淋巴結腫大,切面硬度增大,可見均勻的白色,有的淋巴結有出血和 化膿性病變。肺臟腫脹、堅硬或似橡皮,嚴重的肺泡有出血斑,有的肺尖葉和心葉萎縮或實質性病變,肝臟發暗,萎縮,肝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脾臟異常腫大,呈 肉樣變化,腎臟水腫,呈灰白色,被膜下有時有白色壞死灶,胃的食管部黏膜表現為水腫和非出血性潰瘍,回腸和結腸段腸壁變薄,盲腸和結腸黏膜充血和出血。
根據本病主要發生於斷奶豬和育肥豬,表現為消瘦,衰竭,呼吸困難,皮炎以及淋巴結、肺、腎的特徵性肉眼病變等可做出初步判斷,確診要進行實驗室診斷。可應用檢測病毒特異抗原或DNA的方法來診斷PCV-2,也可用間接熒光技術或競爭ELISA檢測PCV-2抗體。
五、防制措施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葯物,應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採取綜合防制措施是較好的方法。
提高豬群免疫力 疫情嚴重的豬場可取豬圓環病毒病病豬含毒較多的臟器,如淋巴結、肺、脾等組織,搗碎研磨、滅活後製成組織滅活苗,給全場豬只進行免疫注射,注射後12~15天可使新發病例減少,並使疫情逐漸平息。
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在飼料中添加黃芪多糖粉(100克/噸),同時在飲水中添加多維葡萄糖粉(500克/50千克),連用7天。
生物制劑治療 用干擾素(3萬單位)1瓶加黃芪多糖注射液10毫升混合,哺乳仔豬每頭肌肉注射3毫升,斷奶小豬每頭肌肉注射6毫升,育肥豬每頭肌肉注射10毫升,每天一次,連用3天。
控制繼發感染 用阿莫西林、氨基比林、維生素B12混合溶液肌肉注射,每天一次,連用5天。
中葯治療 用黃芪150克、黃芩100克、板藍根20克、黨參50克、茵陳20克、金銀花50克、連翹50克,甘草25克,每次煎水1000毫升,煎熬1小時,共煎3次,每千克體重口服1毫升,每天1次,連用7天。
另 外,要加強飼養管理,降低飼養密度,實行全進全出制度,改善衛生環境,注意做好防暑和驅蟲滅鼠工作。並按免疫程序做好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豬 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和喘氣病的疫苗免疫工作。來訪車輛、貨物應經過嚴格消毒後方可進入豬場,嚴禁從疫區進豬,建立健全消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