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頦下皮膚癢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頦下皮膚癢

發布時間: 2023-05-11 15:04:20

㈠ 有一段時間,以前經常性得覺著身上皮膚粗糙發癢,最近兩個月,會不時地在身上、下頜處、臉上出現一些膚色

你的情況考慮和過敏有關,寬好建議服用賽庚啶和用無極膏塗抹患處彎巧中試試的,注意飲食。避免容易過敏埋山的食物。如:魚蝦。蘑菇。草莓等。

㈡ 正頜手術後下巴沒有知覺,有一絲癢癢的感覺,請問是在

術中會牽拉到神經,所以下巴及嘴唇會有木木的感覺,一般術後1-3個月會慢慢恢復。

㈢ 撓胳肢窩為什麼會癢

癢覺是怎樣形成的?

人們很難用語言來表達清楚「癢」到底是一種什麼樣感覺,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因為癢覺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感覺,與觸、壓、痛、溫、冷等基本感覺均有關系。例如用棉花輕輕刺激口唇,可引起面頦部廣泛的呵癢感;蚊蟲叮咬後,開始是刺痛感,很快就出現局部皮膚的瘙癢感;對腋窩機械性刺激,也可以引起軀干廣泛的瘙癢感和欣快感。
迄今為止從組織學上尚未發現特殊的癢覺感受器,一般認為癢覺與痛覺關系密切,可能是通過游離神經末梢或毛囊周圍末梢神經網傳導的。也有學者認為:癢覺主要是由表皮、真皮交界處的感覺器官和淺層皮膚叢所感受傳導的。癢覺發生的機理是很復雜的,大多數皮膚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感。許多體內外因素,如機械性的搔抓,氣溫變化、強酸、醋酸、甲酸、弱鹼、甲基溴化物、芥子氣、昆蟲的毒液、某些植物(如漆樹、貓眼草、蕁麻)以及機體細胞受損後所產生的一些物質(如組胺、活性蛋白酶及多肽類物質)等,皆可引起癢感。有學者曾做實驗證明,皮膚內注射組織胺後,20~30秒內在注射局部皮膚會發生癢感,數分鍾後其周圍出現「癢皮膚」狀態,癢感加劇,並持續較長時間。它和「自家癢感」不同,前者用力搔抓也不解癢,後者輕輕摩擦或搔抓就可以止癢。另外,機體內臟器官病變也可以引起皮膚瘙癢,如慢性感染、糖尿病、甲亢、肝病、腎病、妊娠、腫瘤等,而精神情志因素,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憂郁、焦慮等也都可以不同程度引起或加重瘙癢。總之,瘙癢的機制較為復雜,有待進一步研究。

㈣ 12個月寶寶,雙側腹股溝濕疹,瘙癢,一直不好怎麼辦

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經常幫寶寶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濕疹十分痛癢,寶寶常會用手抓,抓撓會引起皮膚的細菌感染。 2. 不能用鹼性強的肥皂

㈤ 鎖骨淋巴發炎皮膚表面有點紅腫有點癢,嚴重嗎怎麼治

在小來兒的耳後、頸部、頜下、枕後、源大腿根部等處有時能摸到一些大小不等的疙瘩,多為活動性,能在皮下滑動,這些小疙瘩就是淋巴結。由於淋巴組織尤其是淋巴結在1歲以內發育很快,因此,健康小兒在身體的淺表部位如耳後、頸部、頜下、腋窩、大腿根部(即腹股溝部)等都可能摸到淋巴結。但這些部位的淋巴結正常一般不超過黃豆大小,單個為多,質地柔軟,可在皮下滑動,無痛感,與周圍組織不粘在一起。但是不應在頦下、鎖骨上窩及肘部觸及淋巴結。

在一些異常情況下,淋巴結也會發生異常腫大。由於淋巴結能製造血液中的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有防禦細菌的作用。當淋巴結附近的組織或器官遭受細菌襲擊時,它能消滅細菌阻止細菌向外擴散。其結果是這些淋巴結本身就腫大起來,可以用手摸到,並有疼痛或觸痛。所以,可以從淋巴結腫大的部位來推測細菌引起的感染病灶所在的地方。如頜下淋巴結腫大可能為口腔及咽部發炎所致,頭部枕後淋巴結腫大可能為頭部、後頸部皮膚發炎。

您寶寶枕後的淋巴結如果觸摸時不感到疼、質地柔軟、可在皮下滑動的話,一般沒什麼問題。如果觸摸時感到疼痛、又腫大的話,就需要檢查一下以明確病因。

㈥ 寶寶乾性濕疹是什麼引起的 寶寶乾性濕疹如何護理

我們都知道,寶寶患有乾性濕疹,是十分麻煩的事情,那麼寶寶乾性濕疹如何護理?不妨和我了解下!

什麼是乾性濕疹

乾性濕疹學名乏脂性濕疹,又稱裂紋性濕疹,此皮膚病多見於冬季。主要因皮膚水分脫失,皮脂分泌減少,乾燥而導致的。表皮及角質層有細裂紋,皮膚呈淡紅色,裂紋處紅色更明顯,類似「碎瓷」。可發生於身體多處,但多見與四肢。

寶寶乾性濕疹是什麼引起的

一般寶寶乾性濕疹都是受到氣候環境影響比較多,冬天空氣乾燥,皮脂分泌減少,皮膚水分脫失,就容易乾燥,繼而引發乾性濕疹。尤其是寶寶對外界適應能力差,乾冷季節皮膚更加敏感。再者,如果家長給寶寶洗浴次數過多、使用強鹼性肥皂、洗面奶或洗浴水溫過高,也可導致人為性的皮膚脫脂,激發乾性濕疹。

寶寶冬季洗澡小心乾性濕疹

寶寶冬季洗澡一定要小心乾性濕疹,許多家長給寶寶洗澡不當而引起乾性濕疹,因為家長每天要給寶寶洗澡,然而洗澡的時候僅僅是用手掌去測試水溫,導致水溫高於寶寶皮膚承受對,對寶寶皮膚造成損傷,水分流失加快,引起了乾性濕疹。

不知道大家在洗澡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冬天我們喜歡洗熱水澡,很舒服,但是洗完澡後,皮膚會很乾燥,如果不及時進行護膚,皮膚就會變得很癢,起一層一層的干皮。寶寶洗澡後更是,如果護理不當就會出現乾性濕疹。

所以,寶寶洗澡時要做到,水溫控制在37到40℃之間,可用自己的手肘或者溫度計來感知、測量水溫。洗澡時給寶寶選擇弱酸性的松達嬰兒洗發沐浴露,避免鹼性洗發沐浴露刺激寶寶皮膚。寶寶洗澡後要做到護膚保濕,早晚要給寶寶擦2到3次嬰兒潤膚霜,保持寶寶皮膚滋潤,寶寶皮膚不幹燥,皮膚沒有裂紋,就不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出現濕疹。

寶寶乾性濕疹如何護理

1、擦郁美凈

寶寶乾性濕疹建議用郁美凈,因為寶寶用的按摩油,潤膚油,橄欖油都是油性的,質地不容易寶寶吸收,只會越塗越干。而霜質地的潤膚霜質地細膩,寶寶皮膚很快就吸收了,首選郁美凈1.5元一袋兒那種,不管用可以用硅霜。一天三次,七天見效。

塗抹時要給孩子的臉頰、四肢外側、肩背部、肚皮和屁股等容易乾燥的部位多塗抹一些,保持其嬌嫩肌膚的滋潤。

2、正確洗澡

進入冬季很多寶媽怕洗澡會讓孩子的皮膚更乾燥,患上乾性濕疹,還有擔心寶寶皮膚不幹凈,因此就不給寶寶洗澡或者天天給寶寶洗澡。給寶寶多洗澡或少洗澡都是不合理的,需要注意一下幾點就可以:

(1)不用浴液,避免搓澡,盡量用清水洗或者用兒童專用的洗浴用品;

(2)洗澡時要注意水溫不要太高、不要太涼,用36-38℃溫水洗臉、洗澡,盡量減少使用皮膚清潔劑,僅必要時或必要的部位使用;

(3)洗澡次數不要太勤,一般一周1-2次就可以,每次5-10分鍾,最好每周不要超過3次;

(4)洗完澡以後馬上使用郁美凈,以保住寶寶皮膚內的水分不被蒸發,建議寶媽發現寶寶皮膚乾燥,隨時乾燥隨時外用,不限次數,但要薄薄一層就可以,一定要保持皮膚濕潤。

(5)洗澡可以用艾葉、金銀花藤或黃皮葉煮水給寶寶洗澡,能減輕瘙癢。

3、貼身內衣以全棉織品為好

所有接觸皮膚的用品如內衣、被褥、玩具等以天然棉花為好,避免人造纖維、毛織品等直接接觸皮膚,否則會產生靜電,加重皮膚乾燥抓癢症狀,而且衣物厚度要較正常同齡嬰兒略薄,衣服要穿得寬鬆些。

4、保持適宜的居住環境

媽媽們要保持家裡環境衛生,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如屋塵、蟎、毛、人造纖維、真菌(地毯、寵物)。保持室溫20-24℃,濕度50%-60%,室內空氣新鮮,避免寶寶過熱或出汗過多,寶寶的心情也會愉悅。

另外,發現寶寶對什麼過敏,還是盡量避免接觸的,被子衣服勤洗勤曬,每天更換枕巾,接觸面部被子部分可縫上棉布做被頭,並且每天勤換,洗枕巾和被頭的盆要與洗尿布的盆分開。

避免曬太陽,猛烈的陽光會加重寶寶的濕疹。

5、注意飲食調理

多喝水,合理飲食有助於保持寶寶健康嬌嫩的皮膚,家長應給月齡小的孩子提供水解蛋白或氨基酸奶粉,母親也要忌口,一定要注意飲食清淡,清淡的飲食就是少油、少糖、少鹽、不辛辣。

月齡大一些的寶寶可多吃些雞蛋黃、胡蘿卜、小青菜、蘋果、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B的綠葉蔬菜、水果。同時多補充蛋白質增加抵抗力,另外對於可能誘發過敏的海鮮可以盡量少吃,如魚、蝦、蟹等。

6、乾性濕疹嚴重應就醫

如果寶寶乾性濕疹嚴重,或久久不愈,應及時就醫。可在醫生指導下讓寶寶口服抗過敏的葯物如撲爾敏,還可用硼酸水濕敷,或者給寶寶用中葯,內服可以口服銀翹解毒顆粒,外用爐甘洗劑或其他中葯膏,盡量不要使用含有激素的葯,使用之前要咨詢相關醫師。

寶寶濕疹的常見症狀

濕疹常見於1-3個月的嬰兒,6個月後逐漸減輕,1歲後能夠自愈,初起時濕疹主要集中在面部,隨著病情加深,逐漸蔓延至頸、四肢甚至全身。根據不同的年齡、皮損的部位不同、生活的環境季節不同,濕疹的表現也是多樣性的:

脂溢型濕疹:三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前額、頰部、眉間皮膚潮紅,覆有黃色油膩的痂,頭頂是厚厚的黃漿液性痂。以後,頦下,後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我們稱為脂溢性濕疹。患兒一般在6個月後改善飲食時可以自愈。

滲出型濕疹:多見於3-6個月肥胖的嬰兒,兩頰可見對稱性米粒大小紅色丘疹,伴有小水皰及紅斑連成片狀,有破潰、滲出、結痂,特別癢以致搔抓出帶血跡的抓痕及鮮紅色濕爛面部。如果治療不及時,可泛發到全身,還可繼發感染。

乾燥型濕疹:多見於6個月-1歲的小兒,表現為面部、四肢、軀干外側斑片狀密集小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無滲出,我們又稱為乾性濕疹。

㈦ 臉上癢,尤其是下巴,額頭,有針尖大小水皰,是什麼啊。

你好,不確定的情況下還是去醫院的好,不要自己盲目的用葯,以免用錯加重症狀版,這種症狀可能是濕疹權。不同的濕疹有不同的症狀,濕疹多發於面部,肘彎、膝彎、腕部和頸部。
1、皮膚發紅,片狀,瘙癢,並且乾燥脫屑。
2、皮膚增厚,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抓撓會出現感覺疼痛的裂口。
3、被抓撓處粗糙,有滲出。
4、皮膚上有小的疙瘩狀隆起。

㈧ 皮膚癬的種類有哪些

皮膚癬有幾種常見的類型?皮膚癬屬於傳染性的皮膚疾病,它跟皮膚炎類似,卻不盡相同,後者不會傳染。(公立國營)專家說,皮膚癬是淺部真菌病是由寄生於角蛋白組織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膚病,目前常見的皮膚癬病有花斑癬、股癬、體癬、手癬、足癬和面癬等六種。
面癬:是由紅色毛癬菌感染造成,表現為典型的環狀皮損,邊緣可見少許的鱗屑。但由於常常洗臉而不明顯,由於誤塗外用葯,可以使邊緣紅腫活躍。這類病人,一般是僅用一條毛巾洗涮渾身,由於身體的其它部位,特別是足癬造成感染導致。
手癬:是由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感染造成,以青中年婦女較為多見。皮損大多為單側,極少的可見雙側。可分為水皰鱗屑型:好發於指間、掌心及腕部,皮損初起為針尖大小的深在性水皰,皰液清,壁厚而發亮,不易破,可融合成群集性水皰,瘙癢明顯,水皰干後局部脫屑,可不斷向周圍蔓延。角化過度型:水皰不明顯,皮損多乾燥、增厚,表面粗糙易發生皸裂、出血,一般無瘙癢,有皸裂時疼痛。浸漬糜爛型:好發於指縫,以第3~4和4~5指間多見。表現皮膚浸漬發白,表面松軟易剝脫並露出潮紅糜爛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繼發細菌感染時有惡臭味。
股癬:是由絮狀表皮癬菌、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感染造成,好發大腿近陰囊部位,一般首發左側,常雙側同時受累,可以擴展感染臀部皮膚。損害邊界清楚,邊緣隆起,形成半環狀,伴有脫屑,遇熱、潮濕時局部出現瘙癢。陰囊皮膚可完全正常或僅輕微受累。
花斑癬:是由馬拉色菌感染造成,好發於胸、背、腹和肢體,面、頭皮和生殖器較少見。開始為細小斑點,漸漸擴大為黃豆至蠶豆大小的圓形或類斑疹,邊界清楚;表面覆蓋灰塵樣或糠秕樣鱗屑,有光澤。顏色可為白色、紅褐色或淡黃褐色不等,黑白間雜呈花有斑狀。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偶有輕度的瘙癢。
足癬:足癬的病菌和手癬的基本一致,以男性多見,女性次之,兒童少見。通常先感染一側足部,時間久了感染至雙側,臨床分型跟手癬相同。
體癬:是指除掌跖、腹股溝、外陰及肛周之外,發生在光滑皮膚上的皮膚癬菌感染。可由各種皮膚癬菌感染造成,常見為紅色毛癬菌、犬小孢子菌和須癬毛癬菌。可發生於身體各個部位,基本損害為丘疹、水皰或丘皰疹,組成圓形或類圓形紅斑,中心常消退,外周為一圈向外擴展的鱗屑,在鱗屑圈內為稍高出皮膚的紅斑性環狀損害

㈨ 你好我媽媽五十四歲四肢皮膚內層長了許多小疙瘩,用手一捏就能捏到,是怎麼回事啊還有胳膊上有許多類似

你好,這種情況可能是長濕疹了,最好是去醫院咨詢醫生,不要亂抹葯膏。以免加重病情專,同時多注屬意日常生活中的護理和防護措施。
1、洗臉洗澡時不要用化學制劑的肥皂、沐浴露等,溫水最佳,破損嚴重的盡量不碰水,注意避免過敏原。
2、穿清潔柔軟舒適的衣服,枕頭要常換洗,衣服被褥均要用淺色的純棉布製作,不要用化纖製品。
3、不要著涼受熱,要躲避冷風,不要曬很烈的太陽。
4、應忌食辛辣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酒等。

㈩ 寶寶身上是不是長的濕疹,該如何判斷

從命名角度看。「皮炎」「濕疹」本屬於皮炎濕疹類皮膚病一大類。兩者的名字都是非常含糊的,他們並不是某一特定的疾病名稱。比如「蚊蚋」在我們眼中都是吸血的小飛蟲。而濕疹則是個臨時概念,濕疹專指某些非感染性炎症,因病因暫時不明確者籠統的診斷為「濕疹」,一旦明確了病因,這一濕疹就應診斷為某某皮炎,而不應再診斷為濕疹了。濕疹和皮炎是一類疾病,病因明確的叫皮炎,祛除病因後短期能斷治癒,不復發。濕疹病因復雜,很難明確,有滲出傾向,很容易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