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蜂窩皮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蜂窩皮炎

發布時間: 2023-05-11 06:42:17

『壹』 醫生,你好!我大腿後面的肉凹凸不平,呈蜂窩狀,硬硬的,請問是怎麼回事

問題分析:
沒有看到具體情況,沒有看到相關檢查結果,也沒有辦法進行觸診,沒有辦法給出明確判斷笑謹,有可能是蜂窩組織炎,或者皮炎,硬皮病之類的疾病,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意見建議:
建議盡快去正規醫院就診明確診櫻升困脊念斷,並根據診斷結果來明確是否需要治療以及需行何種治療。

『貳』 丹毒病人禁忌什麼食物

丹毒是丹毒鏈球菌引起的皮膚粘膜網狀淋巴管炎談猜殲,又稱急性淋巴管炎。本病初期往往有怕冷、發熱、關節酸痛、頭痛、納獃等全身症狀。
1、禁忌一切發物、助濕食兆吵品及酒類、辛辣物,多飲開水。
2、加強個人防護,防外傷。
3、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如牛、羊肉及海鮮等偏熱的食物及辛辣的食物在發病時都不能吃。
4、多休息,不要過於疲勞。過度勞累,能耗傷人體的氣血,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應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5、在發病期間要戒煙、戒酒。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為防止接觸性傳染,不與家人共用潔具,每天要用溫水洗腳,切忌用太熱的水燙腳。
6、紫外線照射。平素應用養成勤洗腳的良好習慣,保持下肢清結衛生,應勤曬襪,有條件者可以經常更換鞋襪。
7、在全身和局部症狀消失後,尚須繼續用葯數日含沖,不宜過早停葯,以防復發。
8、本病痊癒後,往往在原發部位有反復再發的傾向,應保護原發部位,防止意外撞傷、蟲叮、蚊咬或用力搔抓。

『叄』 特異性皮炎(濕疹

特應性皮炎是患有花粉熱或哮喘的人以及患有這些疾病的家庭成員中經常發生的皮膚上層的慢性瘙癢性炎症

    *特應性皮炎非常常見,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以及有發展過敏傾向的人群中。

    *嬰兒傾向於在臉上,頭皮,尿布區域,手,手臂,腳或腿上發紅,滲出,皮疹。

    *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成年人傾向於發展一個或幾個點,通常在手上,上臂,肘前或膝蓋後面。

    *醫生根據皮疹的出現和患者的家庭病史進行診斷。

    *治療包括保持皮膚濕潤,將皮質類固醇應用於皮膚,有時還採取其他措施。

特應性皮炎是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特別是在城市地區或發達國家,影響發達國家約20%的兒童或青少年以及1%至3%的成年人。大多數人在5歲之前就患有這種疾病,很多人在1歲之前就患有這種疾病。童年期間發生的特應性皮炎經常在成年後消失或減少。

醫生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特應性皮炎,但它與基因有關,並且經常在家庭中伴隨著哮喘,花粉熱(請參閱季節性過敏症)和食物過敏。皮炎和這些疾病之間的關系尚不清楚,因為特應性皮炎不是對特定物質的過敏。特應性皮炎不具傳染性。

許多情況會使特應性皮炎惡化,包括情緒壓力,溫度或濕度變化,細菌性皮膚感染,某些空氣中的微粒(如塵蟎,黴菌和皮屑),某些化妝品以及與刺激性衣服(特別是羊毛)接觸。在一些嬰兒中,食物過敏可能會引起特應性皮炎。

在 早期(急性)階段 ,嬰兒(通常不到4個月大)會在臉上蔓延到頸部,頭皮,手,手臂,腳和腿上,形成紅色,滲出,結痂皮疹。身體的大部分區域可能會受到影響。這個階段持續1到2個月。

在 慢性(晚期)階段 ,兒童和成人只在一處或幾處發生皮疹(並且復發),特別是在手,上臂,肘前或膝蓋後。

盡管皮疹的顏色,強度和位置各不相同,但皮疹總是瘙癢。在較大的兒童和成人中,強烈的瘙癢是主要症狀。瘙癢常常導致無法控制的劃痕,引發一系列瘙癢 - 劃痕 - 瘙癢,使問題變得更糟。持續的劃痕會導致皮膚變厚(苔蘚化)。

抓撓和摩擦也會撕裂皮膚,留下細菌進入的開口並引起皮膚,皮下組織和附近淋巴結的感染。廣泛的炎症和皮膚剝落(剝脫性皮炎)也可能發展。

在患有特應性皮炎的人群中,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在其他人通常會感染小面積並伴有輕微疼痛的水皰)可能導致嚴重的疾病,並伴有廣泛的皮炎,起泡和高燒(濕疹皰疹)。

特應性皮炎患者也可能出現病毒性皮膚感染(如常見疣和傳染性軟疣)和真菌性皮膚感染。

長期患有特應性皮炎的人可能會在20或30幾歲時出現眼球晶狀體的混濁(白內障)。

    *皮疹的出現和該人的家族史

    *有時候皮膚測試或血液測試

醫生根據皮疹的典型外觀以及其他家庭成員是否有過敏反應來診斷特應性皮炎。

有時,醫生會進行皮膚點刺測試或貼片測試或進行血液測試(radioallergosorbent測試[RAST])以確定哪些物質可能引發攻擊。

特應性皮炎通常在5歲以下的時候減少。然而,在整個青春期和成年期間,突然發作是常見的。女孩和早年發生特應性皮炎的人患有嚴重疾病,有家族史,並且患有鼻炎或哮喘很可能長期患有特應性皮炎。但是,即使在這些人中,特應性皮炎也常常在成年後明顯減輕或減輕。由於特應性皮炎的症狀是可見的,有時會致殘,所以當孩子在發育期間面臨與疾病一起生活的挑戰時,可能會出現長期的情緒問題。

避免接觸已知會刺激皮膚的物質或該人敏感的食物可以預防皮疹。

某些措施可以幫助減少對常見家裡觸發因素的影響:

    *使用合成纖維枕頭和不可滲透的床墊罩

    *在熱水中洗滌被褥

    *去除軟墊傢具,軟玩具,地毯和寵物(以減少塵蟎和動物皮屑)

    *在卧室和其他經常居住的地方使用配備高效顆粒空氣(HEPA)過濾器的空氣循環器

    *在地下室和其他通風不良的潮濕房間使用除濕機(以減少黴菌)

人們也應該嘗試減輕他們的情緒壓力。

    *緩解瘙癢的措施

    *減少觸發物質暴露的措施

不存在治癒葯物,但用局部葯物或口服葯物可以緩解瘙癢(請參閱發癢:治療瘙癢)。治療通常可以在家中進行,但患有剝脫性皮炎,蜂窩織炎或濕疹皰疹的人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某些護膚措施是有幫助的:

    *使用肥皂替代品,而不是普通的肥皂

    *保持皮膚濕潤,無論是商業潤膚霜或與凡士林或植物油接觸後的水

    *沐浴後立即塗抹潤膚霜,同時皮膚潮濕

    *每天只沐浴一次

    *用漂白劑稀釋的水或加入膠體燕麥片的水中沐浴

    *洗完澡後吸干或拍干皮膚,而不是摩擦

家長應該剪短孩子的指甲以減少劃傷,從而降低感染的風險。

具體的治療方法包括使用皮質類固醇軟膏或乳膏。為了限制長時間接受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的患者,醫生有時會用凡士林代替皮質類固醇一周或更長時間。含有免疫系統調節葯物(例如他克莫司或吡美莫司)的軟膏或乳膏也是有用的,並且可以限制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的需要。一些醫生首先開這種葯。皮質類固醇片是頑固病例患者的最後手段。

光療(暴露於紫外線)可能有助於成年人(見光療)。在可能的情況下,兒童和年輕成人可以避免這種治療方法,因為它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副作用,包括皮膚癌和白內障。

對於嚴重的病例,免疫系統可以通過口服環孢菌素,硫唑嘌呤或麥考酚酸嗎乙酯或注射干擾素γ來抑制。

用抗病毒葯物阿昔洛韋治療皰疹濕疹。

By  Karen McKoy, MD, MPH, Assistant Clinical Professor, Dermatology; Senior Staff, Harvard Medical School; Lahey Clinic Dermatology

『肆』 求問腿上長丹毒怎麼治療

丹毒病因症狀丹毒多因血熱內蘊,外染毒邪,或體表皮膚破傷,毒邪乘襲,外竄肌膚,內走營血而成。可發於身體任何部位,多見於腿脛、頭面,如不根治,常可反復。起病急驟,患處掀紅腫赤,色如塗丹,故叫丹毒。本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局部出現片狀紅疹,色鮮紅似玫瑰,形狀不規則,與正常皮膚界限清楚,邊界稍隆起,有時可發生水泡,壓之褪色,去除壓力後顏色很快恢復,有燒灼感,常伴寒戰高熱、頭痛等全身症狀。本病由細菌侵入皮膚或粘膜內的網狀淋巴管所引起,起病急,蔓延快,一般不化膿,很少有組織壞死,多發於面部或下肢。若反復發作,使淋巴管阻塞,皮膚增厚,形成象皮病。自療注意事項(1)注意休息,抬高患肢。(2)局部用50%的硫酸鎂濕敷。(3)忌煙酒及辛辣、魚腥食品。自治療法1.成葯自療法(1)導赤丹,每次服6克,每日2次。(2)清血解毒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3)龍膽瀉肝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2.驗方自療法(1)大青葉60克,水煎代茶服,每日1劑。(2)南瓜藤根連花適量,搗汁內服,每日2次。(3)韓信草50克、一見喜15克、水煎內服,每日1劑,連服4-7天。(4)野菊花、土茯苓各30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3.食療法(1)鮮油菜葉50-10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經常食之。(2)豆腐250克、鮮絲瓜根120克,燉湯服食,連服數天。(3)生薑9克,蜂蜜少量,將生薑焙乾研細末,用蜂蜜塗擦患處。本方具有祛風燥濕之功效,主治風熱、濕熱之邪發為丹毒。(4)乾薑末適量,乾薑末用蜜調勻塗之立愈。本方主治五色丹毒遍身散行。4.外治自療法(1)蚯蚓1條,加入白糖適量,半日後塗敷患處。(2)生薑9克,焙乾研末,用蜜調後塗敷患處。(3)仙人掌根1塊,搗汁敷患處,每日2次。(4)鮮蘇葉適量,搗爛後外敷患處,每日2次。(5)白海蜇皮適量,浸潮後貼於患處,每日2次。(6)扁蓄草適量,搗爛後外敷患處,每日2次。(7)蟑螂4個,搗爛後外敷患處,每日2次。5.其他自療法(1)紫蘇葉、蔥白、鮮鳳仙花各50克,水煎熏洗患處,每日2次。(2)海桐皮、姜黃、漢防已、當歸尾、紅花、蒼術、黃柏、晚蠶砂各12克,水煎熏洗患處,每日2次。(3)引嚏法:元胡、皂角、川芎、藜蘆各3克,研成細末,以手指蘸取適量抹鼻引嚏。用於顏面丹毒,每日數次。引嚏法不可久用。若有過敏者,應立即停用。避免誤診在全身和局部症狀消失後,尚須繼續用葯數日,不宜過早停葯,以防復發。丹毒一般不化膿,不須手術治療。若出現高熱、神昏、譫語,應立即送醫院。http://www.newhealth.com.cn/doc/jbzl/newpage47.htm關於丹毒丹毒是由β溶血性鏈球菌(丹毒鏈球菌)侵扮知野入皮膚或黏猛悔膜內的網狀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好發於下肢及面部蔓延迅速,好發生組織壞死或化膿.中醫也稱之為丹毒,因其病位不同,命名也不同,生於頭面部,輕者稱抱頭火丹,重者稱大頭瘟,生於下肢的稱流火,新生兒丹廳喊毒發無定處,稱赤游丹毒。病因病理中醫學認為本病因素體血分有熱,外受火毒搏結而成.《聖濟總錄>熱毒之氣,暴發於皮膚間,不得外泄,則蓄熱為丹毒。或由於皮膚黏膜有破損,毒邪乘隙而入.凡發於頭面者為天行邪熱疫毒之氣或風熱之邪化為火毒。發於小兒者,則由胎火胎毒所致.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致病菌是具有溶血性能的丹毒鏈球苗,通過皮膚的破口(或毛囊孔)侵入皮膚或黏膜內病變蔓延迅速,引起網狀淋巴管發炎.由於淋巴管炎使淋巴血液迴流受阻,故局部可出現水皰,當細菌毒素侵入血液時,即可引起全身反應.治療(一)普通康復療法注意休息,抬高患處.及時處理皮膚小傷口,徹底治療足癬.注意改正不良習慣.(二)中醫分型與中葯治法1.風熱毒蘊發於頭面部,惡寒發熱,皮膚鮮紅灼熱,腫脹疼痛,甚則發生水皰,眼胞腫脹難睜.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治法] 散風,清熱,解毒。[方葯] 普濟消毒飲加減:金銀花16克,連翹13克,野菊花35克,黃芩12克,黃連7克,牛蒡子12克,紫花地丁35克,赤芍12克,大青葉16克,丹皮12克.若大便干結者加生大黃、元明粉,咽痛加玄參、生地。http://www.msnqq.net/Article/Family/FamilyIatrical/2005-07-17/Article_17188.html]

『伍』 丹毒嚴重嗎

問題一:丹毒對人體都有那些傷害啊? 丹毒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在受傷後一定要給傷口消毒,不要大意,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危害有:
1、丹毒在皮膚上羨頃頃的表現就是局部的像四周擴散,皮膚中央紅色會減退等。
2、如果本身有腳氣等疾病都會是患者的丹毒反復發作,還會對患者造成淋巴阻塞增生。
3、該疾病在患者發燒的時候產生不良的反應,如想吐等症狀。皮膚跟普通人的皮膚顯出不同的顏色,在觸碰式會有發熱,而且還會有壓痛的感覺。
4、丹毒會損害肌膚,兄陸由於丹毒的紅腫是由皮膚局部四周開始蔓延,皮膚局部的中央紅色開始進行消退、脫屑,隨後顏色逐漸轉為棕黃。
5、丹毒容易復發,如果本身就有足癬或者是絲蟲感染這些疾病都會使患者的下肢丹毒容易反復發作。有的時候患者還會造成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致使發生橡皮腿,而且同時還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6、丹毒影響生活和工作,該病經常在患者寒戰、發熱的時候起病,患者可發生全身不舒服、惡心和嘔吐等症狀。

問題二:丹毒病嚴重嗎 及早防治問題不大

問題三:丹毒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厲害 小時候老家很多,俗稱流火丹毒。其實是絲蟲病,防疫站領海群生吃好的

問題四:丹毒怎麼辦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醫稱為火丹、流火。
〖臨床特點〗
一、病因: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二、先驅症狀: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三、好發部位:小腿、顏面部。
四、皮損特點: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Fig1。
五、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六、自覺症狀: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
七、預後:復發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復發作可導致象皮腫。
八、實驗檢查:白細胞總數、嗜中性白細胞增高
〖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癬菌疹
〖預防治療〗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症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濕敷,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 *** 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葯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什麼人易患丹毒?
(1)與體錶慢性病灶有關乎攜 顏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病灶而引起,特別是鼻炎患者以及經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則多由足癬或下肢外傷引起。
(2)與機體免疫力降低有關 營養不良、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以及腎性水腫,皆為本病的促發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癬也應積極治療,並且不要養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習慣。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腎性水腫時,更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完好無損。
中醫如何治療丹毒?
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風濕熱諸邪化火而致。其中發於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發生於新生兒或小兒的丹毒,稱赤游丹或游火。辨證論治可分為四型。
(1)風熱火熾證 見於頭面、耳項、臂膊等處,灼紅,重則雙目合縫,不能睜開。伴見口渴引飲,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滑數。治以散風清熱解毒為主,方以化斑解毒湯加減。
(2)肝經鬱火證 發於胸腹、腰背、脅肋、臍周等處,紅腫,向四周擴展,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治以清肝利濕解熱為法,方以柴胡清肝湯加減。
(3)濕熱火盛證 常發於下肢腿股、足背等處,紅腫灼熱,向上蔓延,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行走困難。伴見納少,渴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利濕解毒為法,方以利水滲濕湯加減。
(4)毒熱入營證 重證者范圍較大,可見神昏譫語,躁動不安,惡心嘔吐等諸逆證。治以涼血解毒,清心開竅,方用清溫敗毒飲加減。水煎服,日1劑。......>>

『陸』 什麼叫做流火丹毒,他對人體有什麼傷害,如何除去他

流火丹毒流火、 丹毒
丹毒的病原菌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足癬、小腿潰瘍、外傷等常成為小腿丹毒的誘因;鼻腔、外耳道內或耳朵下方肉眼看不到的微細皸裂,常為面部丹毒的誘因。
丹毒(erysipelas)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成片紅腫的急性炎症。患處可有水皰或大皰,甚至發生壞疽。病人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多患於下肢、皮膚紅、腫、熱、痛並伴有寒戰、高熱、頭痛)
用鮮絲瓜葉汁拌金黃散成糊狀,外塗患處,內服三妙丸*中成葯有奇效。
鮮冬瓜皮一次一兩,燒一碗湯內服並外搽,一日兩次,連用5天可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在治療上,中成葯可選用龍膽瀉肝丸、連翹敗毒丸、五福化毒丸等治療。湯葯治療效果頗佳。可用
萆 ?10g 金銀花10g 連 翹10g 公英10g
地 丁10g 魚腥草10g 土茯苓10g 丹 皮10g
赤 芍10g 川牛膝10g 竹 葉6g
水煎服。配合外用葯效果佳。丹毒初起時,紅腫 痛,可用玉露膏外敷,也可用馬齒莧或仙人掌搗爛外敷。紅腫消退後,可用金黃散或金黃膏外敷。
需卧床休息。對發熱、中毒和不適等需對症治療。對老年病人應注意防止支氣管肺炎、心衰和其他並發症。對誘因要同時給以相應治療。
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靜點,過敏者用紅黴素1~1.5g/d靜點或選用環丙氟哌酸0.2g/次,每日兩次靜點,口服泰利必妥0.2g/次,每日兩次,也可選用先鋒黴素v號6g/d靜點或用頭孢類抗生素。一般10~14天為一療程,在皮損消退後,應維持一段時間。也可磺胺葯物內服。對復發性丹毒比治療急性丹毒用葯要長些,不要停葯過早,盡量預防復發,以免淋巴水腫不斷發展。
本病須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組織炎、多形日光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病鑒別。
.接觸性皮炎 有接觸史。局部紅腫、邊界不清楚、癢。皮疹有丘疹、水皰、大皰、糜爛、滲液、結痂等。白細胞計數不增多。
.流火丹毒蜂窩組織炎 發病部位較深,是皮下組織發炎。患處有觸痛並略微紅腫,境界不明顯,炎症迅速擴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顯,有顯著的指壓性水腫,以後變軟,潰破化膿,排除膿汁及壞死組織。
.多形日光疹 是發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發疹。其損害有紅斑、毛細血管擴張、水腫性紅斑、斑丘疹、丘皰疹及水皰或苔癬化等多形皮疹。
流火丹毒.血管神經性水腫 為一種暫時性、局限性、無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腫。多發生在組織疏鬆而易腫脹的部位,如眼瞼、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頭等處。
局部可用清熱解毒之中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馬齒莧、芙蓉葉、綠豆等,任選一種,搗爛外敷,干則換之。中後期紅腫稍退,可改用金黃膏或如意金黃散,蜜水調敷。

流火丹毒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軟膏的意義不大。可用適量芙蓉或蒲公英葉搗爛外敷,或用醋酸鋁溶液、雷夫奴爾溶液或馬齒莧煎濕敷,可減輕充血程度及疼痛,肢體部有淋巴水腫時,可試用透明質酸酶或皮質類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損內注射。
飲食療法可取鮮油菜葉50-1oog,粳米100g。將油菜葉洗凈切碎。將粳米放人鍋內,加清水1000ml,煮粥。米將熟時放人油菜,加鹽少許,煮沸待菜爛時即可食用。特別適合於老年人脾胃虛弱患丹毒病者。另外,還可取豆腐250g、鮮絲瓜根120g,同放鍋內燉湯食用,可連服數日,輔助治療丹毒。

『柒』 流火是怎麼回事

流火也叫丹毒。
丹毒是一種累及真皮或淺層淋巴管的感染,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的一種急性炎症,常表現為境界清扮洞楚的局限性紅斑,伴水腫、熱痛,患處皮膚穗缺盯溫高、緊張,好發於顏面及下肢,可有頭痛、發熱等全身症狀。
丹毒主要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細菌性感染性皮膚病,鼻部炎症、摳鼻、掏耳、手足癬、濕疹等因素常成為丹毒的誘因。病原菌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其他如營養不良、過分酗酒、糖尿病、慢性肝病等皆可為丹毒的促發因素。
丹毒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以小腿、顏面、前臂、手足及嬰兒腹部多見,其他部位也可發生,全年均可發病。損害也可向他處蔓延(遊走性丹毒)或在原發損害部位屢次發生(復發性丹毒),年輕人中男性猜和比較常見,老年人更為常見。

『捌』 下肢丹毒的簡介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茄肆毒 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滲緩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顫喊轎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葯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玖』 請問身上發丹是怎麼回事謝謝

丹毒(erysipelas)

參考資料: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醫稱為火丹、流火。
〖臨床特點〗
一、病因: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二、先驅症狀: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三、好發部位:小腿、顏面部。
四、皮損特點: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Fig1。
五、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六、自覺症狀: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
七、預後:復發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復發作可導致象皮腫。
八、實驗檢查:白細胞總數、嗜中性白細胞增高
〖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癬菌疹
〖預防治療〗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症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濕敷,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無全身症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後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卧床,抬高患肢。葯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葯物。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什麼人易患丹毒?
(1)與體錶慢性病灶有關 顏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病灶而引起,特別是鼻炎患者以及經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則多由足癬或下肢外傷引起。
(2)與機體免疫力降低有關 營養不良、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以及腎性水腫,皆為本病的促發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癬也應積極治療,並且不要養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習慣。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腎性水腫時,更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完好無損。

中醫如何治療丹毒?
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風濕熱諸邪化火而致。其中發於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發生於新生兒或小兒的丹毒,稱赤游丹或游火。辨證論治可分為四型。
(1)風熱火熾證 見於頭面、耳項、臂膊等處,灼紅,重則雙目合縫,不能睜開。伴見口渴引飲,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滑數。治以散風清熱解毒為主,方以化斑解毒湯加減。
(2)肝經鬱火證 發於胸腹、腰背、脅肋、臍周等處,紅腫,向四周擴展,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治以清肝利濕解熱為法,方以柴胡清肝湯加減。
(3)濕熱火盛證 常發於下肢腿股、足背等處,紅腫灼熱,向上蔓延,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行走困難。伴見納少,渴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利濕解毒為法,方以利水滲濕湯加減。
(4)毒熱入營證 重證者范圍較大,可見神昏譫語,躁動不安,惡心嘔吐等諸逆證。治以涼血解毒,清心開竅,方用清溫敗毒飲加減。水煎服,日1劑。神昏譫語者,加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或牛黃清心丸,選用一種。
局部可用清熱解毒之中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馬齒莧、芙蓉葉、綠豆等,任選一種,搗爛外敷,干則換之。中後期紅腫稍退,可改用金黃膏或如意金黃散,蜜水調敷。
對反復發作的丹毒,可服葯預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多飲溫開水。並與健康人隔離,避免接觸。忌食辛辣、葷腥、油膩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
(Erysipelas)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火丹"。
臨床表現
發病前有全身不適、寒戰、惡心等症狀,繼而局部出現邊界的水腫性鮮紅斑,迅速向四周擴大,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自覺灼熱疼痛,可伴發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多見於顏面及小腿部,面部損害發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損害常與腳癬有關。並常有復發傾向,復發時症狀往往較輕。嬰兒多見於腹部,臍部感染有關。愈後遺留有色素沉著。
需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
治療
全身治療
患者應卧床休息並及時對症治療,抗生素以青黴素療效最好,一般用葯2-3天後,體溫常能恢復正常,但需持續用葯2周左右,磺胺類葯亦能取得良好的療效,根據病情必要時可與青黴素同時應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使用四環素、紅黴素等。如果患者為復發性慢性丹毒,應檢查足趾等處有無足癬,檢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處有無感染病灶,並給予相應的處理。對復發性丹毒抗菌葯物應用的時間要適當延長。還可用小劑量X線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兩周1次,共3-4次。
局部治療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軟膏的意義不大。可用適量芙蓉或蒲公英葉搗爛外敷,或用醋酸鋁溶液、雷夫奴爾溶液或馬齒莧煎濕敷,可減輕充血程度及疼痛,肢體部有淋巴水腫時,可試用透明質酸酶或皮質類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損內注射。

『拾』 貓皮膚病有哪些

貓的皮膚病是獸醫臨床上最常見的疾病,病種多達數百種,貓的皮膚病有原發性的疾病,如放線菌病、諾卡氏菌病、疥蟎等,也有繼發性的如犬瘟熱引起的足底硬皮病,多種寄生蟲毒素引起的過敏性皮炎及葯物過敏引起的皮膚損傷。有急性、化膿性皮炎,如蜂窩織炎、蕁麻疹,但大多數為慢性經過,如腫瘤、芽生菌病、血友病等。有些皮膚病的發生與營養因子關系密切,如煙酸缺乏、維生素B1缺乏、而有些則與動物內分泌失調關系密切,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有的純屬遺傳缺陷或先天性發育不全,如鼻濕疹、柯利鼻、類天皰瘡、法樂氏四聯症、動脈導管閉鎖不全等。還有些屬器官系統疾病在皮膚上的反應,如間質性腎炎引起的全身瘙癢及甲狀腺炎。有的甚至是中毒病在皮膚上的顯現,如香豆素中毒、汞中毒、尿毒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