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桑毛蟲的分布及危害有哪些
桑毛蟲分布於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貴州、廣東、廣西、台灣、四川等地,寄主植物有桑、板栗、核桃、柿、楊、柳、桃、李、蘋果、梨、杏、梅、棗、櫻桃、沙果、海棠等多種果樹和林木。此幼蟲危害寄主植物芽、葉,為害嚴重時可將整樹嫩芽吃盡,樹上大部分葉片吃光。幼蟲體上毒毛,可隨蛻皮而散落,隨風瓢揚。1972年上海市桑毛蟲大發生,造成桑毛蟲皮炎大流行。
Ⅱ 小孩碰到了茶樹上的蟲子身上又紅又癢怎麼辦
毛蟲皮炎 毛蟲皮炎是指毛蟲的毒毛或毒刺刺傷皮膚後,其上毒液引起的瘙癢性、炎症性皮膚病。 西醫學名 毛蟲皮炎 所屬科室 五官科 - 皮膚科 發病部位 皮膚 主要病因 毛蟲刺傷皮膚 傳染性 無傳染性 致病微生物 毛蟲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寄生於松樹的松毛蟲、寄生於桑樹和果樹的桑毛蟲、寄生於茶樹的茶毛蟲和寄生於樹林、草地的刺毛蟲,引起的皮膚病分別稱為松毛蟲皮炎、桑毛蟲皮炎和刺毛蟲皮炎。毛蟲身體表面都有幾萬至數百萬根毒毛或刺毛,其中央為空心管道,內含激肽、脂酶及其他肽類物質的毒液,刺毛蟲的毒液含斑蟊素。 發病機制 當毒毛接觸並刺傷皮膚時便釋放出毒液,引起刺激性皮炎,皮膚接觸被毒毛或毒液污染的物品時也可引起皮炎改變。 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於夏秋季,乾燥、大風季節可流行,桑樹、松樹及各種果樹園毛蟲較多,野外露營者、在樹下玩耍的兒童、森林工人等易患病。好發於頸、肩、上胸和四肢屈側。表現為接觸毒毛數分鍾至數小時後,首先在接觸部位出現劇癢,繼而出現綠豆至黃豆大小水腫性紅斑、風團、丘疹、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皮損中央有時可見一針尖大小、深紅色或黑色點,皮損可數個至數百個不等, 常成批出現。晚間瘙癢更為嚴重。一般全身症狀輕微,重者可出現低熱等全身症狀。病程一般為1周,如反復接觸毒毛或搔抓則使病程延長。若毒毛進入眼內或附著於眼瞼因揉搓而進入眼內,則可引起急性結膜炎、角膜炎,甚至導致失明;部分患者可累及骨和關節,多以單個手足小關節為主,表現為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一般3~7天後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數周或數月,反復發作者可形成關節畸型。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好發季節、好發人群和臨床特點一般可作出診斷,若用透明膠帶反復粘取皮損處並放置於顯微鏡下查到毒毛即可確診。 合並關節表現者應與風濕、類風濕等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炎進行鑒別。 預防和治療 積極消滅成蛾及其幼蟲並加強個人防護,野外作業應穿長袖衣褲並紮好褲腿和袖口,必要時應戴帽子、口罩和風鏡。 接觸毒毛或其污染物後立即用鹼性溶液擦洗,或用透明膠帶、膠布反復粘除皮損部位的毒毛,避免反復搔抓和熱水燙洗。局部可外用1%爐甘石洗劑;瘙癢嚴重者可口服抗組胺葯,全身症狀明顯者可口服糖皮質激素;對松毛蟲引起的關節炎可給予抗炎、鎮痛治療。
Ⅲ 治療蟲咬皮炎有哪些民間偏方求答案
人的身體就像一台神奇的機器,當這台機器的某一部分出現問題的時候,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小狀況來提醒我們的注意。然而,每天忙碌的生活是否讓你對這些健康警報視而不見了呢?生活家小編特意為繁忙的你搜羅了全面的疾病知識,希望能夠讓你的每一天都過的健康愉快。 一、好發季節:夏秋季好發。 二、好發部位:暴露部位。 三、皮疹特點:局部紅腫、丘疹、風團或淤點,表面可出現水皰及大皰,皮損中心可見叮咬痕跡。 四、自覺症狀:刺痛、灼疼、奇癢。 五、組織病理:真皮淺層及深層血管周圍及膠原纖維間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及嗜酸性細胞浸潤。有限局性表皮棘細胞水腫及真皮乳頭水腫,重者可形成表皮內皰或表皮下皰。 認識蟲咬皮炎
病因病機理 人體皮膚被蟲類叮咬,接觸其毒液,或接觸蟲體的毒毛,邪毒侵入肌膚,與氣血相搏所致。 症狀診斷 多見於夏秋季節,好發於暴露部位。皮損為丘疹、風團或瘀點,亦可出現紅斑、丘皰疹或水皰,皮損中央常有刺吮點,散在分布或數個成群。自覺奇癢、灼痛,一般無全身不適,嚴重者可有惡寒發熱、頭痛、胸悶等全身中毒症狀。 臨床上因由類不同,其表現也有差異。 一、蠓蟲皮炎叮咬後局部出現瘀點和黃豆大小的風團,奇癢,個別發生水皰,甚至引起丘疹性蕁麻疹。 二、蟎蟲皮炎粟米大小至黃豆大小的紅色丘皰疹;或為紫紅色的腫脹或風團,有時可見到蟲咬的痕跡。 三、隱翅蟲皮炎皮損呈線狀或條索狀紅腫,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皰或膿皰,自覺灼熱、疼痛。 四、桑毛蟲皮炎皮損為綠豆到黃豆大小的紅色斑丘疹、丘皰疹或風團,劇癢。五、松毛蟲皮炎皮損為斑疹、風團,間有丘疹、水皰、膿皰、皮下結節等,不少患者有關節紅腫疼痛。但膿液培養無細菌生長。 治療方法一、內治法
熱毒蘊結皮膚成片紅腫、水皰、瘀斑;發熱,胸悶,尿黃;舌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蟲毒侵入肌膚,蘊積化熱,與氣血相搏,故有紅腫、水皰、瘀斑;蟲毒人里,毒熱內結,故發熱,胸悶,尿黃;舌紅、苔黃、脈數為熱毒內盛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 方葯: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二、外治法(一)紅斑、丘疹、風團等,可用1%薄荷三黃洗劑外搽。 (二)繼發感染,可用馬齒莧煎湯濕敷,然後搽青黛散油膏,或外搽顛倒散洗劑。 常洗澡預防蟲咬皮炎 問:我被蚊子叮咬後皮膚上經常會出現類似濕疹的症狀,請問這是怎麼回事? 答:自入伏以來,由於天氣悶熱、空氣濕度較大以及蚊蟲叮咬越加嚴重,市皮膚病患者數量明顯增多,其中以痱子、蟲咬皮炎等疾病最為多見。患者一旦患病,便會出現紅斑、丘疹、風團等症狀,嚴重的可出現水皰或大皰,在蜇咬部位可見到瘀點或水皰。 蟲咬皮炎好發於軀乾和四肢,同時也見於身體其他部位。如今正值暑期,天氣悶熱,再加上適逢旅遊旺季,居家外出都容易引起蟲咬皮炎。據專家介紹, 夏季蚊蟲叮咬會引發蟲咬皮炎、丘疹樣蕁麻疹、多形紅斑等多種皮膚疾病。
預防蟲咬皮炎應該做到一下幾點: 1\ 首先要搞好個人衛生,經常洗澡,同時水溫不宜過高,以30攝氏度至 40攝 氏度為宜。2\ 要勤換衣服及床單,涼席、被褥等貼身物品要經常清洗曝曬。3\ 居室內要改善環境衛生,消滅害蟲。保持空氣流通、環境整潔,避免潮濕。 4\ 要合理飲食,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地做些運動以增強體質,外出旅遊最好穿上長褲,以防下肢被蟲咬傷。 5\ 忌食魚腥發物,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如果不慎被蚊蟲叮咬,應避免搔抓,因為這樣會引起繼發感染或局部淋巴結腫大。被蚊蟲叮咬後,較輕者可用爐甘石洗劑或荷酚液外搽咬傷部位,瘙癢嚴重者可內服抗組織胺葯物,病情嚴重者應到專科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方劑1 金銀花、蒲公英各30克,甘草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蟲咬皮炎 方劑2 苦參、地膚子、蒲公英、甘草各30克,連翹、野菊花、紫背天葵、蛇床子、白鮮皮各15克 制用法:煎液。外洗患處。 適應症:隱翅蟲皮炎 方劑3 芙蓉葉、野菊花葉各60克 制用法:搗碎,用麻油調。敷患處。 適應症:蜂叮,蚊、虱咬傷 方劑4 連翹、蒲公英各12克,半枝蓮、馬齒莧各15克,丹皮、野菊花、牛蒡子、生甘草、梔子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蟲咬皮炎 方劑5 百部根100克,檳榔10克 制用法:水煎取汁。加酒洗頭。 適應症:頭虱 方劑6 花椒或苦楝樹皮適量 制用法:煎水洗頭。 適應症:頭虱 方劑7 雄黃10克,五靈脂12克 制用法:共研為細末。塗傷處,或用生薑汁調塗患處。 適應症:蜈蚣咬傷、蠍螫及毒蜘蛛咬傷
Ⅳ 毛毛蟲刺到後,刺沒有拔出來會有什麼後果
毛蟲皮炎是毛蟲毒毛刺入皮膚釋入毒素引起的急性炎症反應。常由桑毛蟲、松毛蟲引起。好發於夏秋季節。桑毛蟲皮炎表現為綠豆至黃豆大小的水腫性紅色內團,中央有水皰或黑點,散在或群集分布,劇癢。如進入眼內可引起結膜炎、角膜炎。松毛蟲皮炎除有上述皮疹外,尚伴有手足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若反復發作可致畸形。
發生毛蟲皮炎後應立即和膠布粘去毒毛,外用爐甘石洗劑,必要時口服抗組胺葯,有關節症狀者應及早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甚至糖皮質激素,以防止關節畸形。
你這臨床上稱為「蟲咬性皮炎」.蟲咬皮炎又稱「丘疹性蕁麻疹」,是指被昆蟲,節肢動物叮咬,或因接觸昆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多發於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見的引發皮炎的昆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另外有些毛蟲,如桑毛蟲,刺毛蟲的毒毛刺入皮膚也會引發病症.由於叮咬人體蟲類的種類的不同和被叮咬個人體質的差異,叮咬處會呈現不同的皮膚反應.一般表現為水腫性丘疹,風團,水腫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淤點等,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刺痛,灼疼.不論哪一種皮疹,在患處中心都可找到蟲子叮咬的痕跡或是蜂刺和毒毛,應該盡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蟎,蚤引起的蟲咬皮炎,治療前須先洗澡,更換清潔的衣服.
預防與治療: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換衣被.放子內可用1;5000的菊酯類殺蟲劑噴灑消滅臭蟲,蚤,虱及其他昆蟲.一旦發現症狀,就應及時用葯.不喝酒及食刺激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園活動.草席應洗清曬干,減少隱藏在其中的蟎蟲,減少蟲咬的可能.
西醫常規治療方案:一般2--3天解決問題.
一,抗組胺葯物 撲爾敏 4mg 口服 3次/日
西替利嗪 10 mg 口服 1次/晚
二,激素治療 強的松 15-20mg/日,漸減量.
三,合並感染時可給予抗菌素.
四,爐甘石洗劑
五,局部冷濕敷.
外治法:
1,取雄黃,枯礬各50克,共研成細末,用茶葉水調勻外搽患處,每天3次,連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各類蟲咬引起的皮膚炎症.2,將蚤休100克研成細末,浸泡於50%酒精中,3-5天後取葯液外搽患處,每天4次.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刺毛蟲皮炎和蜂螯引發的皮炎.3,刺血法:在蟲咬皮膚腫脹明顯處,經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再用閃火法拔罐5-10分鍾,滌去惡血.在多數情況下,一次可獲愈.
Ⅳ 請問這是什麼的幼蟲
毛蟲(Lepidoptera)是鱗翅目昆蟲(蝶、蛾)的幼蟲。體圓柱形,分13節,有3對胸足和數對腹足。頭兩側各有6眼,觸角短,齶強壯。
毛蟲Caterpillar
毛蟲
鱗翅目(Lepidoptera)昆蟲(蝶、蛾)的幼蟲。體圓柱形,分13節,有3對胸足和數對腹足。頭兩側各有6眼,觸角短,齶強壯。糞便帶毒。有些毛蟲另有俗名,如尺蠖、蠶和大軍蟲(一星黏蟲的幼蟲)等。蠋型幼體亦見於其他類昆蟲,如長翅目(Mec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
亦稱"毛毛蟲"。體上多毛的鱗翅目昆蟲幼蟲,如松毛蟲、桑毛蟲等。有些毛蟲(如桑毛蟲等)體上的毒毛,可引起人類皮炎。由桑毛蟲的毒毛引起的皮炎,叫"桑毛蟲皮炎"。
Ⅵ 蟲咬性皮炎什麼症狀
蟲咬皮炎是指昆蟲叮咬人類皮膚而引起的炎性皮膚病。
蟲咬性皮炎又可稱「丘疹性回蕁麻疹」,主要與節肢動物答的叮咬有關,
由於昆蟲種類的不同和機體反應性的差異,
可引起叮咬處不同的皮膚反應。一般為紅色水腫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皰,
黃豆大小,好發於暴露部位和腰周。局部紅腫、丘疹、風團或淤點,
表面可出現水皰及大皰,皮損中心可見叮咬痕跡。刺痛、灼疼、奇癢。
有限局性表皮棘細胞水腫及真皮乳頭水腫,
重者可形成表皮內皰或表皮下皰。用葯方面,
建議使用【克炎王進行塗抹,無刺激,無激素,純天然製成,
每天塗抹2-3次,效果很好的。
Ⅶ 玉米地里有一種綠毛毛蟲!
毛蟲
毛毛蟲caterpillar 亦稱「毛毛蟲」。體上多毛的鱗翅目昆蟲幼蟲,如松毛蟲、桑毛蟲等。有些毛蟲(如桑毛蟲等)體上的毒毛,可引起人類皮炎。由桑毛蟲的毒毛引起的皮炎,叫「桑毛蟲皮炎」。可以用大蒜解毒,也可以用香皂或酒精解毒。
Ⅷ 背部是毛一碰就捲成球狀是什麼蟲
毛蟲
毛毛蟲
Caterpillar
鱗翅目(Lepidoptera)昆蟲(蝶、蛾)的幼蟲。體圓柱形,分13節,有3對胸足和數對腹足。頭兩側各有6眼,觸角短,齶強壯。糞便帶毒。有些毛蟲另有俗名,如尺蠖、蠶和大軍蟲(一星黏蟲的幼蟲)等。蠋型幼體亦見於其他類昆蟲,如長翅目(Mec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
亦稱「毛毛蟲」。體上多毛的鱗翅目昆蟲幼蟲,如松毛蟲、桑毛蟲等。有些毛蟲(如桑毛蟲等)體上的毒毛,可引起人類皮炎。由桑毛蟲的毒毛引起的皮炎,叫「桑毛蟲皮炎」。
Ⅸ 這是什麼毛毛蟲
桑毛蟲,鱗翅目昆蟲毛蟲的一種,為蝶或蛾的幼蟲,以植物的葉為食,繁殖力極強。
體上有毒毛,可引起人類皮炎。由桑毛蟲的毒毛引起的皮炎,叫"桑毛蟲皮炎"。
普通的農用殺蟲劑如樂果,菊酯類等
就可以殺滅。
Ⅹ 桑毛蟲皮炎的病因
桑毒蛾生活史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成熟的幼蟲全身有毒毛200~300萬根,版在結繭成蛹時,毒毛可黏在繭絲權或脫在蛹內,因此接觸它的毒殼和蛻皮也可引起發病。若觸及桑毛蟲或隨風飄落的毒毛落在皮膚上,也有桑毛蟲毒毛落上晾曬的衣服、尿布上,毒毛刺入皮膚引起皮炎。毒毛的中心為空心管道,內含淡黃色液體,耐熱呈弱鹼性。毒毛可從毛囊口或皮膚上刺入皮膚棘層,少數可刺入真皮及皮下組織,引起原發性刺激性皮炎。每年6~10月為桑毛蟲的盛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