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體穴位
脖頸「死穴」
按摩作為一種放鬆消遣方式,在身體疲勞時按一按,會感覺輕松很多。不過一定別碰這個死穴——頸動脈竇。
頸動脈竇
1、頸動脈竇在哪裡?
上圖指尖所在位置,兩側各一個!
它是動脈血管上的特殊結構,能感知血壓變化,根據血壓來調節心臟跳動、血管收縮頻率。
2、它為什麼是死穴?
臨床表明:按壓頸動脈竇容易出現心跳變慢、血壓下降,甚至會昏厥,心臟驟停,所以這個穴位也被慎謹稱為「死穴」,一般不要碰他!
9大黃金穴位
人體409處穴位中,除了這個"死穴",還有9個難得的黃金穴,不僅能養生防病,甚至能急救,為了自己和家人安危,值得花1分鍾看看!
01明眼穴
具體部位:位於拇指中段關節處褶皺上方(如上圖)
提高視力
經常玩手機很容易視力下降,常按該穴位能改善眼疲勞,提升和恢復視力,每天睡前5分鍾最好。
防治眼病
常按該穴位能快速恢復急性結膜炎,另外對老年人出現的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的恢復都有很好幫助,一定要告訴父母。
02百會穴
具體部位:位於頭頂正中,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如上圖)
增強記憶
現在生活壓力比較大,記性越來越差,通過按摩百會穴可以逐漸提高腦細胞活力,增強大腦記憶力。
預防痴呆
常按百會穴對中老年人出現的失眠,健忘有很好的改善,能預防老年痴呆的發生,被譽為「長壽穴」。
03三陰交
具體部位:腳踝向上四指並攏中心處(如上圖)
婦科疾病
常按三陰交,能有效改善女性生理期不調、白帶過多、子宮下垂等婦科問題,是女性最佳保健穴。
美白祛斑
常按三陰交能減少面部色斑出現,如果想徹底祛斑可以用小綠瓶.膚斯曼祛斑霜.淘寶有,無論什麼斑輕松搞定,並且美白不反彈。
04印堂穴
具體部位:當兩眉頭中間,連線中點(如上圖)
頭暈頭痛
經常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會感覺頭暈頭痛或注意力不集中,每天按印堂穴5分鍾,不僅能緩解頭痛還能提高記憶力。
去皺抗衰
常按印堂穴能減少面部皺紋的出現,想快速去除面部皺紋可以用的綠瓶·蘊妙精華液·98元天貓有,堅持二十多天感覺年輕好幾歲。
05足三里
具體部位:小腿外側,膝眼下三寸(如上圖)
修身減膘
每天上午襪亮7-9點是胃經最旺的時候,按足三里5分鍾能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脂肪消耗,減膘比吃葯管用。
腳氣灰甲
按足三里能消除腳氣
06合谷穴
具體部位:合谷穴就告孝寬是虎口穴,最容易找的穴位(如上圖)
牙齒疼痛
牙疼的時候按壓合谷穴能快速減輕疼痛,另外對牙齦疼痛發炎,扁桃體發炎都有很好的作用。
祛痘除印
按合谷穴能減少面部痘痘的出現。如果想徹底祛痘,可以直接用·艾林卡祛痘套裝·淘寶有,二十多天痘痘和痘印完全好。
07血海穴
具體部位:屈膝後膝蓋上方,大腿內側(如上圖)
皮膚瘙癢
常按血海穴能緩解皮膚瘙癢,如果是皮炎濕疹癬引起的瘙癢,去淘寶買·齊峰堂本膚膏·不僅止癢還能完全修復皮膚防反復。
舒緩過敏
血海穴能緩解皮膚過敏,如果你是敏感肌膚可以用·艾林卡甘草面膜·淘寶有,十多天修復的很好,平時少吃刺激性食物。
08湧泉穴
具體部位:腳趾向下1/3處腳掌中心處(如上圖)
提高啪能力
《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穴乃是腎經的首穴,對於提高男女性能力都很有幫助,泡腳後再按更好。
加速排毒
湧泉穴最直接的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氣血通暢,將體內毒素及有害物質排出體外,還可以緩解疲勞,促進睡眠。
09風池穴
具體部位:頸椎與顱骨交界的兩邊凹陷處(如上圖)
感冒受涼
晚上睡覺被子蓋不到肩膀,容易受涼,引起感冒或肩背酸痛,快按風池穴10分鍾,能快速祛風散寒,疏通經絡。
消除鼻炎
風池穴不僅能去除寒氣,對鼻炎也有很好的作用,配合艾灸效果更好,另外對感冒後出現的鼻塞,流鼻涕症狀也有幫助。
穴位養生,小方法,大作用!
最簡單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人體有400多穴位,只需記住幾個,就能受益匪淺。
謹以此篇告訴身邊的朋友,只有健康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貳』 怎樣快速消臉部除過敏紅腫
其實臉部皮膚過敏症狀主要是發癢,與此同時伴有紅腫干屑、水泡,或病灶結痂及滲出液化等。但是只要按照下面這些做過敏就能好:
方法一:
洗臉時將食鹽和花椒拿出適量,然後放入洗臉盆中;
放後將洗臉盆中的水倒入另一個干凈的盆中;
先用溫水將臉上的臟物清洗掉,然後再用食鹽和花椒的水洗臉;
每天堅持兩次,一周後告別臉過敏的情況。
方法二:艾灸是可以緩解皮膚過敏的,並且對身體的損傷也比較小。
艾灸治的穴位,有血海穴,曲池穴,肺俞穴等等;
一般來說都會採用懸灸的方法,每天灸一次,一次三十分鍾;
方法三:
其實除了艾灸以外,還可以每天晚上洗臉時,可用比較溫和的洗面奶在臉部輕輕揉拭;
溶解皮膚表面的污垢,然後用溫水將臉洗凈,並用干毛巾吸干臉上的水分;
然後在過敏的地方抹點 愈敏麗膚霜,這樣堅持一個月的時間過敏就會好了。
『叄』 天氣一變就過敏靠這七穴位舒緩不適
只要天氣一變化,鼻子就哈啾個不停,皮膚更是癢的令人難受,簡直比氣象預告還靈?惱人的過敏問題不僅困擾著經常在外奔波的大人,就連小孩也深受其害。或缺其實,想要遠離過敏症狀並非不可能。中醫師表示,只要遠離過敏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並搭配中醫來調整體質與免疫平衡,自然有助緩解不適,達到降低過敏發作頻率的目的。 過敏症狀怎發生?中醫:「正虛邪濕」體質是關鍵
姜劭儀中醫師表示,中醫認為人體之所以會出現過敏體質,是因肺、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及體液失衡,導致風、寒、濕、毒、熱等邪濕積蓄體內,造成「正虛邪濕」體質,使人體免疫防衛能力下降所致。 而在此情況下,一旦不慎使到外界 *** 性物質(過敏原)接觸到呼吸道黏膜、胃腸道黏膜、皮膚結締組織等部位,就可能誘發過敏反應產生,出現搔癢、水腫、充血、潰爛等一系列過敏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推薦閱讀: 媽媽手部酸痛中醫穴道茶飲緩解 )
防過敏不只避致敏原調體質「扶正固本」好重要因此,中醫在對於過敏症狀的治療上,有別於西醫治療多著墨於飲食調整、減少過敏原接觸及發作期的症狀控制的方式。 姜劭儀中醫師指出,中醫療程除了在患者發作急性期間,施以有助袪風止癢的葯物來舒緩症狀、指導患者遠離致敏原外;更強調「扶正祛邪」、「扶正固本」的治療法則,透過調整患者體質來提升人體免疫力,以達到防範過敏反復發作的目的。
以好發於肘部、膝部、膝後窩、四肢、全身等部位,常伴隨有搔癢症狀並起紅色斑疹、濕疹、蕁麻疹,易反復發作過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為例。 由於中醫認為其主要是由正氣不足,濕邪引起,所以,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時,除了盡可能避免接觸過敏原與外在 *** 外,應是標本同時兼施,依證形濕熱調整用方,並根據體質予以改善,加以調整免疫系統平衡,才能真正達到降低發作頻率的作用。
KO過敏不適!拒發物、揉按7穴位助搞定想要預防過敏症狀的產生,除了遠離致敏原、透過適度中醫療方調理體質,並在治療過程中,盡可能避免食用中醫理論中容易誘發宿疾的鴨肉、芒果、香菇、帶殼海鮮、竹筍等「發物」外,環境、飲食、情緒的控制及日常生活的保養,也李槐同樣重要。 有鑒於此,姜劭儀中醫師特別針對過敏患者常見的皮膚搔癢、鼻過敏問題,提供7大有助減緩不適、調理症狀的穴位給大家參考: (推薦閱讀: 防乳癌,中醫有神奇「保健三穴」 )
【皮膚搔癢好難受?揉按4穴位止癢】 曲池穴
位置:曲池穴位於肘關節外側曲肘橫紋盡處。 作用:曲池穴屬於人體大腸經,適度按壓有清熱、止癢之效,對於緩解皮膚炎的癢痛不適,有不錯的效果。
合谷穴位置:手背第1到2掌骨間的中點處。 作用:合谷穴能改善人體反復感染、發炎問題,抑制皮膚搔癢的不適感。
血海穴位置:位於腳部膝關節內側上方,髕骨內上緣2寸(3指幅寬)處。 作用:血海穴屬於人體脾經,適度按壓有助清熱、涼血,能有效舒緩因皮膚炎引起的皮膚泛紅、發炎、熱痛症狀。
三陰交穴位置: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約4根手指橫著的寬度處。 作用:三陰交穴為脾經、肝經、腎經的交會穴,使用范圍廣泛,適度按壓有疏通氣滯、排濕氣、減輕搔癢的作用。
【鼻水貢貢流?緩鼻過敏靠這3穴位】 迎香穴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凹陷處。 作用:有宣利鼻竅之效,適度 *** 可舒緩鼻咽乾燥、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
大椎穴位置:低頭時,頸後最明顯的突起,下方的凹陷處。 作用:大椎穴為「三陽」、「督脈」之會,全身陽氣都在這里交匯。 *** 大椎就相當於打開了全身「暖氣」的總開關,有助人體去除邪濕。
肺俞穴位置:位於背後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約2指寬處。 作用: *** 肺俞穴,可以增強肺臟精氣,有益增加呼吸系統免疫力。 (推薦閱讀: 鼻過敏麥擱來!喝黃耆桂枝減敏茶 )
研究:軟棗獼猴桃萃取物適度改善過敏除了提供過敏患者自我預防保健的方式外,姜劭儀中醫師提到,其實,不論是選擇如何治療、想要改善過敏的關鍵都在於免疫系統的平衡。因此,如果能夠直接降低過敏性反應的物質,才是治療與舒緩過敏不適的重要衫擾辯關鍵。 根據2011年5月《現代葯物與臨床(Drugs & Clinic)》指出,軟棗獼猴桃內含的揮發油、三萜類、黃酮類等成分有助免疫活性。同年10月發表於「《歐洲營養學期刊(Eur J Nutr)》期刊研究也指出,軟棗獼猴桃萃取物「PG 102」可降低過敏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濃度。因此,未來期待以軟棗獼猴桃萃取物加上中醫調理,或許會有助過敏患者改善過敏的生活品質。 (推薦閱讀:《中醫媽媽》根治過敏兒,爸媽最想知道的Q&A)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華人健康網》
『肆』 拔罐哪些穴位可以治療各類皮膚疾病
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經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或破損皮膚進入人體。臨床表現為患處初感灼癢、緊張,數小時後出現紅斑,迅速變為粟粒至綠豆大小的簇集性水皰,皰破後露出糜爛面,數日後乾燥結痂,愈後可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或淺瘢痕。附近淋巴結腫大。本病好發於口角、唇緣、鼻孔周圍、口腔黏膜、扁桃體、生殖器部位及臀部、會陰等處。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合谷。
2下肢部:三陰交。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由鼻黏膜進入人體,侵犯外胚層結構及感覺神經系統的組織而發病。常有輕度發熱、倦怠、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將要發疹的部位出現癢感、感覺過敏、灼熱及疼痛。經約1~3日局部發生紅斑,繼之出現簇集性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迅速變為一個或數個水皰群,數日後皰液破裂後表面乾燥結痂,留有暫時性淡紅色斑或色素沉著斑。附近淋巴結腫大。皮疹多發生於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常見於胸部、面部、頸部、腹部皮膚及眼、鼻、口腔黏膜及耳部。神經痛為本病的又一特徵。發疹同時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
【拔罐部位】
1頭部:太陽、陽白、下關、翳風、頰車、地倉。
2上肢部:曲池、外關、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
濕疹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炎症反應性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基本特點是皮疹的多形性、對稱性,易反復發作,劇烈瘙癢。皮疹呈多形性,如紅斑、小丘疹、小水皰、丘皰疹、糜爛、滲出、結痂、皸裂、鱗屑、肥厚、苔蘚樣變、色素沉著、抓痕。這些皮損在某一時期以某種或某些皮損為主。急性期皮損可有紅斑、丘疹、水皰、丘皰疹、糜爛、滲出及結痂,病程較短。亞急性濕疹以小丘疹、鱗屑、結痂為主,偶有丘皰疹、小水皰。慢性濕疹皮損多表現為乾燥、鱗屑、肥厚、皸裂、苔蘚樣變,可見色素沉著或脫失。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脾俞。
2上肢部:曲池、內關、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
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接觸某些物質刺激後發生的炎症反應。當皮膚受到強酸、強鹼等刺激性較強的物質刺激後則在短時間內發病。輕者局部呈現淡紅至鮮紅斑片,輕度水腫,斑上有密集的針尖大紅丘疹;重者局部呈現腫脹明顯的紅斑,斑上有密布的丘疹、水皰,甚者出現大皰。當病變波及到或發生於眼瞼、口唇、包皮、陰囊等處則水腫明顯,皮膚光亮,表面紋理消失。患者常自述瘙癢,局部灼熱或脹痛,若去除接觸物,可痊癒。再接觸致敏物可再發病。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澤、曲池、曲澤、合谷。
2下肢部:委中。
葯疹
葯物通過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徑進入人體後引起皮膚、黏膜反應稱為葯疹,又稱葯物皮炎。臨床表現有:①紅斑類葯疹,皮損以紅斑、紅斑丘疹為主。類似蕁麻疹樣、猩紅熱樣、麻疹樣或多形紅斑樣。②水皰類葯疹,皮損以水皰、大皰為主。兼見紅斑、斑丘疹、丘皰疹等。③皮炎類葯疹,用葯後加上光線照射,在皮膚裸露部位或其他處出現濕疹樣皮疹。④固定性葯疹,皮疹為圓形或橢圓形鮮紅斑或紫紅斑,大小不等,單個或多個,可發生於口唇與口角、龜頭、肛門、手背、足背、軀干、趾指間等處。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澤、曲澤、內關、曲池、合谷。
2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
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強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季節均可發病。皮損常突然發生,先有皮膚瘙癢,隨即起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或皮膚色,風團大小不一,形態多樣,為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此起彼伏,皮損可隨瘙癢而增多,融合成大片。累及胃腸道者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症狀可有發熱。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府、大椎、膈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銀屑病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容易復發的慢性皮膚病。本病的損害,初期時為點滴狀棕紅色斑點或斑丘疹,表皮覆蓋著多層銀白色鱗屑,以後逐漸擴展,邊界清楚。損害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尤以四肢伸側、肘膝關節、頭皮和骶骨部位為常見。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肝俞、腎俞。
2上肢部:曲池、內關、神門。
3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飛揚。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種以好發於軀干、四肢近端,疹色紫紅,略起白屑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其皮損多呈玫瑰紅色,其上鱗屑如糠似秕,故稱為玫瑰糠疹。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約為全部皮膚病的31%。全年均可發生,但以春秋季節為多見。發病年齡相當廣泛,多在10~40歲。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大椎、肺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
魚鱗病
該病為遺傳性角化障礙性疾病,由軀干、四肢有魚鱗狀鱗屑而得名。出生不久即可發病,有家族史及明顯遺傳性。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者出生時症狀往往不顯著,生後數月,手背及四肢伸側出現皮損,漸漸波及軀干、四肢屈側,頭皮可有輕度鱗屑,腋下及臀裂常不波及。
【拔罐部位】
1背部:脾俞、腎俞。
2腹部:中脘、關元。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
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多見於青年和成年人。初發時,僅有瘙癢感,由於搔抓及摩擦,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圓形或多角形,堅硬而有光澤,呈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天柱、肺俞。
2上肢部:曲池。
3下肢部:血海、委中、足三里。
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是指皮膚無原發性損害,只有瘙癢及因瘙癢而引起的繼發性損害的一種皮膚病。好發於老年及成年人,多見於冬季。可分為全身性和局限性兩類。
【拔罐部位】
1背部:腎俞。
2腹部:關元。
3上肢部:曲池、合谷。
4下肢部:陰廉、陰包、血海、足三里、委中、承山。
痤瘡
痤瘡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因其初起損害多有粉刺,所以本病又稱為粉刺。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總發病率占人口的20%~24%,尤其好發於青春期男女,有30%~50%的青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瘡。一般男性的比例略高於女性,病程長久,發病緩慢,30歲以後病情逐漸減輕或自愈。痤瘡以面、上胸、背部等處的粉刺、丘疹、膿皰等皮損為主要症狀。
【拔罐部位】
1頭頸部:風池。
2背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豐隆、內庭、厲兌、陰陵泉、三陰交。
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種以鼻部發紅,上起丘疹、膿皰及毛細血管擴張,形似酒渣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本病皮損常呈玫瑰紅色,且形類痤瘡,故又有玫瑰痤瘡之名。酒渣鼻以鼻面部出現紅斑、丘疹、膿皰、日久生有鼻贅為主要症狀。
【拔罐部位】
1頭面部:印堂、迎香、承漿、絲竹空、顴_。
2上肢部:支溝、養老、列缺、合谷。
3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內庭。
雀斑
雀斑是一種以鼻面部發生褐色斑點為特徵的皮膚病。因其色如同雀卵上的斑點,故名。多有家族病史,一般始發於學齡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至青春期以後可達頂峰。女性多於男性。雀斑以鼻面部生有褐色斑點為主要症狀,常發生於暴露部位,如鼻面、頸、手背、肩背上方等處對稱分布。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肺俞、腎俞。
2下肢部:血海、陰陵泉、足三里。
黃褐斑
黃褐斑是一種以面部發生黃褐斑片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妊娠婦女及肝病患者常有黃褐斑,故又有妊娠斑、肝斑之稱。因為黃褐斑的形狀常似蝴蝶,所以又名為蝴蝶斑。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好發生於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二者之比為3∶1~4∶1。妊娠3~5個月的婦女尤為多見。臨床表現皮損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腎俞。
2腹部:中脘。
3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太溪。
白癜風
白癜風是一種以皮膚上出現後天性色素脫失斑為特徵的疾病。皮損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指背、腕、前臂、面、頸、生殖器附近為多,皮損色素脫失處呈乳白色。白斑面積可大可小,大者可泛及全身。一般可以分為炎症型、神經型和自體免疫型3種類型。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肺俞。
2腹部:中脘。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血海、三陰交。
『伍』 皮膚過敏,臉過敏很難受,試試按摩這幾個穴位
注意下是復不是因為化妝品的原因,很多制人使用化妝品的時候出現過敏的,有時候這也是針對各種肌膚的人,如果皮膚敏感的話就會出現臉上又紅斑也就是過敏。
A:對化妝品過敏其實要跟本身有關系,有些裡面會添加防腐劑,色素,香料等,肌膚就是對這些添加劑過敏,使用後對皮膚有了刺激就會有過敏的。
B:在過敏後出現皮膚癢,紅斑,糜爛,皮膚越來越差後就要立即停止使用該品。
C:過敏之後,不要用肥皂洗,應該用清水或者鹼性低的卸妝油清洗。
如果自己是過敏性皮膚建議使用愈敏霜套裝,可以了解一下改善過敏的,這個是專門為過敏肌膚使用的,非常溫和的,可以放心使用的。
『陸』 迎香准確位置圖和作用及功效有哪些
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緣中點旁,主治鼻塞不通、嗅覺下降,有開通鼻竅、迎聞香臭的功效,故名「迎香」。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開竅於鼻,迎香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俞穴,既可以宣發塵信肺氣,又屬於患處取穴,按壓後可以立刻起到宣通鼻竅、疏散外邪派空輪的作用,是過敏性疾病最常用的穴位,尤其對過敏性鼻炎效果最佳。
(6)治皮膚過敏的穴位擴展閱讀
配伍應用
鼻塞不聞香臭:迎香、人中、上星、太淵(《楊敬齋針灸全書》)。
多涕:迎香、上星、肺俞、風池、風府、風門(《新針灸手冊》)。
鼻淵:迎香、囟會、合谷、太沖(《簡易針灸學》)。
鼻息肉:迎香、上星、合谷、神門、肺俞、心俞、尺澤、囟會(《針灸集成》)。
鼻衄:迎香、合谷、上星(《簡易針灸療法》)。
目赤腫痛:迎香、太陽、上星、攢竹、睛明、合谷、委中、肝俞、行間(《針灸學簡編》)。
丹毒:迎香、水溝、虧凳風池、支溝、合谷、曲池、委中(《針灸學簡編》)。
口眼歪斜:迎香、承泣、四白、巨窌、禾窌、上關、大迎、顴窌、強間、風池、水溝(《備急千金要方》)。
面部如蟻行感,面浮腫:迎香、合谷、陷谷(《類經圖翼》)。
面痛:迎香、下關、翳風、上星、攢竹、人中、頰車(《簡易針灸療法》)。
『柒』 感冒、皮膚癢、鼻過敏,原來都是肺太虛〜中醫:必按3大穴位顧肺
天氣冷老是鼻過敏、皮膚癢,甚至頻頻咳嗽,這一些症狀都跟中醫肺經有關。了解肺經及肺經上的穴位,不但可以養肺、護肺、潤肺,還能緩解鼻過敏的毛病、皮膚發癢過敏等毛病。中醫師教你平時常按肺經上的3大穴位,可以除百病!
鼻過敏、皮膚發癢、感冒毛病都與肺經息息相關
有許多人都有鼻子與皮膚過敏的問題,「肺開竅於鼻」,所以鼻子的毛病像是鼻過敏與肺經有關;還有肺經與喉嚨也有關,能緩解喉嚨干癢,甚至皮膚過敏發癢等問題。另外,肺經與感冒有關。
吳明珠中醫師在新書《吳明珠教你養好肺:口罩擋不住的PM2.5,讓清肺養生術來幫你》中表示,全身依十二經脈而分成十二個部分,手太陰肺經是一條經脈,十二正經之一,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裡。肺經起於身體中部,並向下走,與大腸相聯,繞轉後,經過橫膈膜及肺,與肺相接,經脈從腋下分出,向下走沿著手臂側,經過肘窩(肘部折位),及至腕部,並走在腕動脈血管之上,從手拇指分出,另一支脈則從腕後分出,並於食指尖,與大腸經相接。
按手太陰肺經的穴位提升肺氣、疏通經絡
《靈樞.經脈》第一個提到的就是手太陰肺經,為什麼?這就表示要調十二經脈,前提是氣要足,沒有肺臟所提供的氣,什麼經絡都通不了。所以,凡事要以肺經為前為先,由此可知肺經有多重要。
手太陰肺經集中在上半身,且都在兩手手臂上,一共有22個穴位,這些穴位對於肺部的保養都有著極大的幫助。中醫師都會建議大家,平時有空的時間,常常按揉二手臂內側,或是搥打肺經,都有助於肺臟的保養與保健。
*排濁氣、消炎抗過敏巧按3大穴位 *
吳明珠中醫師說:「人體手臂內側面,腋前紋頭下3寸,肱二頭肌橈側緣凹陷處,是為天府穴,中醫講鼻竅通於天,天府穴指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能治鼻模讓子的各種疾患。」像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經常流鼻血等鼻子的疾病,揉天府穴效果非常好。天府穴還有消炎抗過敏的功能,比如皮膚經常容易過敏,也可以揉天府穴。另外,還有可以調理肺氣、緩解氣喘、咳嗽,像是雲門穴、中府穴:
●【天府穴抗鼻炎、皮膚過敏】:
取穴: 人體手臂內側面,腋前紋頭下3寸,肱二頭肌橈側緣凹陷處。
養生效果: 咳嗽、哮喘、頭眩目暝、身腫、身重、調理肺氣,安神定志,宣散肺邪,清肺涼血。
●【雲門穴排濁氣】:
取穴: 位於鎖骨下窩凹陷處,距前正中線旁開6寸。
養生效果: 可肅降肺氣,咳嗽,氣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煩痛、支氣管炎等。
雲門穴,顧名思義是一個讓雲進出的穴位,是一個氣體宣發的地方。有些人一生氣,把氣憋住了,宣發不出去,感覺煩熱、特別燥、心裡堵悶、手腳掌心熱等症狀。這時,用點力揉雲門穴,氣就發出去了。有些人一揉雲門穴後就打嗝,這是非常好的現象,表示氣通了。
●【中府穴補中氣、治咳喘】:
取穴: 位於雲門穴正下方1寸。旦輪局
養生效果: 支氣管炎、肺炎、咳嗽、氣喘、胸肺脹滿、胸痛、扁桃腺炎、心臟病。
中府穴的「中」指中氣,就是脾肺之氣,脾肺兩經交會的一個穴,調氣最好。人體的氣如果亂了,就會咳嗽、哮喘、堵悶,會經常覺得上氣不接下氣,氣不足,喘不上氣來,或者大便無力便秘,或吃一點東西肚子就脹,這就是中氣不足。中府穴專治中氣不足。推的時候,大拇指按著中府穴,向上推雲門穴,把痛的地方給推開,濁氣就會桐輪散掉,會覺得非常舒服。
雲門穴、中府穴。(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天府穴、俠白穴。(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鼻過敏、皮膚發癢、感冒毛病,都與肺經息息相關。 按手太陰肺經的穴位,有助提升肺氣、疏通經絡。
『捌』 兒童皮膚總會過敏艾灸哪個穴位
身柱穴一穴,即可! 兒童皮膚過敏問題,多屬於身體寒涼所致,其原因有下;
抗生素對體質的摧殘
飲食上寒涼 牛奶 食物居多
身柱穴乃小兒百病之要穴,小孩穴與成人穴位不同,僅僅對身柱穴施灸即可。需要堅持施灸,!
特性
身柱穴為督脈之脈氣所發,在上背部正中,第三胸椎下,接近肺臟,屬督脈經,通於腦髓,名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疔毒,寧神志之功效。有補益肺氣、止咳平喘、溫化痰濕、健腦益智、防病強身的功能作用,能通治小兒科的多種疾病。在《養生一言》一書中,就有小兒每日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氣,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是保證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時,由於身柱有健腦益智作用,經常施灸也能健全小兒神經系統,促進大腦發育,增強智能。
作用
1.灸身柱可以健全神經系統
因而可以防止疲勞和促進疲勞的恢復,可以防止神經衰弱、不眠症、頭痛等。對腦溢血、精神病、癔病、小兒麻痹、癲癇、舞蹈病也有療效。日本針灸醫家代田文志,在長野縣40所學校對學齡兒童進行保健灸的報告說:「灸過身柱穴之後,不傷風了,食慾增加了,發育也好了,總之,健康狀況改善了。所以,虛弱兒童的家長,應該格外注意長期給孩子灸身柱。身柱是學齡兒童施灸的重要穴位。身柱灸對於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身柱穴被日本醫學界譽為「小兒百病之灸點」。
2.通治兒科百病
對於嬰兒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氣管炎、百日咳、抽風、發育不良、面黃肌瘦,都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可將艾絨搓成鉛筆尖或更細一些,在身柱穴灸三壯。象吐乳之類,兩三天即可痊癒;由於瀉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兒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轉危為安;對於哮喘、支氣管炎、百日咳也都療效明顯。
對於三、四歲以上的小兒哮喘,除灸身柱外,可加灸靈台穴(第六椎下陷中)。由於身柱灸對於上述小兒各病都有明顯療效,所以是保證小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應該成為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和一般家庭常識,要大力推廣。
3.防止呼吸系統疾患
身柱灸可以預防和治療感冒,對於小葉肺炎、肺門淋巴結核、初期肺浸潤、胸膜炎、哮喘、支氣管炎等,是必不可缺的灸穴。
更多施灸問題,施灸案例, 請 搜索 郭林古法艾灸 了解!
『玖』 面部過敏性皮炎針灸穴位
腎俞
腎俞位於在第2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腧穴,中醫將「腎主納氣」,腎臟氣虛了則其「納氣」功能就會受限制,就會影響呼吸功能,點按腎俞有強腎的作用,有助腎氣的回復。
脾俞
脾俞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開1.5寸處,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腧穴,脾氣不足則會使得脾胃的消化功能減退,這樣則會使得人體不能得到充足的營養,「脾為後天之本」,脾氣不足則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造成呼吸系統的疾病則會導致噴嚏、鼻癢、流涕和鼻堵等過敏性鼻炎症狀,按揉脾俞對於恢復正常脾胃功能,減輕患者過敏性鼻炎引起的症狀有很好的作用。
足三里
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重要腧穴,按揉足三里可以補益胃氣,使得胃氣向上升發到達頭面部,從而營養頭面部的經絡,開通鼻竅,可以有效緩解過敏性鼻炎的症狀。
迎香
迎香位於人體的面部,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的鼻唇溝中,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腧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的交匯穴,按揉迎香可以疏通經脈,使氣機通暢,從而緩解過敏性鼻炎引起的各種症狀。
風池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是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腧穴,是手少陽、陽維相交會的穴位。點按風池可以讓人體陽氣得到提升,經絡得到疏通,使鼻子保持通暢。
肺俞
肺俞位於第3胸椎棘突旁開1.5寸才處,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腧穴,是治療肺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對於治療由於外感風邪引起的噴嚏、流涕,和由於肺氣不足而引起的鼻癢、鼻堵等症狀均有治療作用。
『拾』 過敏按摩那些穴位
1、迎香穴:按摩迎香穴,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及其臨近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呼吸系統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和對病邪的抗擊能力。如果天天堅持,將對減少呼吸道疾患的發生,也能幫助改善鼻子充血、堵塞等症狀。
2、合谷穴:按摩合谷穴可以用對側的拇指按揉,也可以拿捏合谷穴處的皮膚,隨時隨地都能操作,非常方便。對於平時愛鼻子過敏的人士,按摩合谷穴可以幫助緩解症狀。另外,按揉合谷穴還能緩解牙痛、救治暈厥等。
3、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按摩足三里穴具有溫中健脾益胃、培補後天的作用,足三里能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延年益壽、改善免疫功能,對腸胃、心血管系統有顯著的調養作用。
上述主要針對過敏性鼻炎,希望對你有幫助,除去按摩也能嘗試服用益生菌(福敏康),調節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