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頭皮有炎症怎麼辦
毛囊炎
疾病介紹
毛囊炎(folliculitis)是指葡萄球菌 侵入毛囊部位所發生的化膿性炎症。中醫學根據其發病部位及形狀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瘡、發際瘡、羊鬍子瘡、螻蛄癤、螻蛄患、蟮拱頭等。本病好發於頭部、項部、臀部、肛周或身體其他部位,且有復發傾向,常多處發生,性質頑固,遷延難愈
病因病理
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由濕熱內蘊,外受熱邪,熏蒸肺系,蘊結肌膚,郁久化熱,熱盛肉腐成膿,膿毒流竄,相互貫通,發為本病。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外感熱毒;或因皮膚不潔,復遭風毒侵襲,風外搏結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之病原菌為葡萄球菌,主要發生於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膚受損,病原菌乘機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症。或與職業,或與某些治療因素有關。經常接觸焦油類物質,或長期應用焦油類物質或皮質類固醇激素葯物,以及皮膚經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臨床表現
皮疹初發於毛囊口,出現針尖至綠豆大小具有癢感的紅色毛囊小丘疹,丘疹頂端形成一個黃白色小膿頭,周圍有炎性紅暈,中心有毛囊貫穿,丘疹出現較多,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有輕度痛感,瘙癢明顯。一般無全身症狀,經過數天,膿頭破潰,排出少量膿液漸愈。如反復發作,遷延數周,好轉變為慢性毛囊炎。好好於多毛部位,頭皮、會陰、腋部、肛周及四肢伸側。皮疹易繼發於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瘙癢症等疾病之後
化驗檢查
診斷鑒別
治療
一中醫治療 1.內治法:初期宜清熱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飲。若患者體表出現散在淡紅色丘疹及小膿皰,自覺刺癢疼痛,舌質紅,苔厚膩等濕熱盛表現者,宜清熱解毒利濕,方用金薏湯;若患者素體虛弱,病程遷延,出現面色萎黃,食少納差,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等氣陰兩虛表現者,治宜益氣養陰、清熱解毒,方選藍芪湯。 2.外治法: ⑴草葯外敷:新鮮的公英、地丁、芙蓉花葉、馬齒莧、金不換等選1~2種,搗泥外敷患處,每日1~2次。 ⑵二味拔毒膏:黃連膏或如意金黃散蜂蜜調膏外敷,每日1~2次。 二西醫治療: 1.內治法: ⑴可口服四環素、麥迪黴素或肌肉注射青黴素,同時給予維生素B類葯物。若反復發作者,可肌注胎盤球蛋白,3周內注射2次。 ⑵免疫療法:對反復發作的慢性毛囊炎患者,可用自家菌苗或多價菌苗注射治療。 2.外治法:以消炎、殺菌、乾燥為原則,酌情選用以下方葯:10%硫磺爐甘石洗劑、10%魚石脂酒精、復方新黴素軟膏、5%白降汞軟膏、氯黴素亞碸劑外搽。 3.物理療法:除急性炎症期外,可採用紫外線或超短波照射治療,每次20分鍾,每周3次。
2. 得了頭皮炎症,怎麼治療
有頭屑要積極治療 有了頭皮屑需要積極治療,用葯主要包括洗劑和版外用葯物。目前權葯房或超市中的洗發劑中,具有去頭皮屑作用的主要包括5類成分:酮康唑(如采樂:2%酮康唑)、氯咪巴唑(如康王)、含羥基吡啶硫酮鋅洗發劑(如海飛絲、雅芳洗發水)、含硒的洗發劑(如希爾洗劑)、含煤焦油成分的洗發劑(如澤它洗劑)等。 頭皮屑和脂溢性皮炎是同一疾病的兩個階段。因此需要提醒讀者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現下列變化則要留意是不是脂溢性皮炎:1.頭皮屑增多伴有瘙癢;2.頭皮上出現較多灰白色糠秕樣和油膩性鱗屑;3.伴有輕度紅斑或紅色毛囊性丘疹;4.滲出、結痂;5.頭皮各處均覆蓋油膩性厚痂,同時伴有瘙癢和脫發,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到及時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
3. 我的皮膚患有激素依賴性皮炎,可以用什麼相對溫和些的擦臉的護膚品嗎建議下我該怎麼辦...謝謝
急性期不要沾水,什麼都不能擦,等紅腫消退後擦食用段清油保濕,或者擦黃連膏,黃連本身就是消炎的,膏是用食物油調的。等到不紅了,可以擦一些成分簡單的護膚品。我是用的雅漾舒緩面霜,不刺激。每天晚上銷燃豎溫開水或純虧大凈水洗一次臉。按照此法,配合中葯調理,最多半年就能好。
4. 皮膚病圖片識別
皮膚病圖片識別
皮膚病圖片識別,在醫學上,皮膚病是有關皮膚的疾病,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是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以下分享皮膚病圖片識別。
皮膚病圖片識別1
皮膚病的原因 :
一般因素
(1)種族、性別與年齡:皮膚病的發病率可因為這些因素的差異而不同.如白種人基底細胞上皮瘤發病率高於有色人種,SLE等結締組織疾病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中老年皮膚腫瘤發病率較高。
(2)職業與個人衛生:職業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可誘發某些皮膚病,如農業勞動中患尾蚴皮炎,個人衛生講究較好則感染性皮膚病大為減少。
(3)季節與社會因素:隨著季節變化,各病種比例亦有一定改變,如夏季真菌性皮膚病增多,冬季凍瘡、銀屑病增多。社會風氣的凈化、全國范圍內的大力防治可減少傳染性疾病的蔓延。
二、常見病因
(1)理化因素:壓力與摩擦、局部溫度變化過快、放射、光照、熱輻射、化學試劑等因素均可引起皮膚病發生。
(2)生物因素:昆蟲叮咬、接觸某些植物、寄生蟲與微生物感染均為常見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種病毒性皮膚病。
(3)食物與其他疾病:有些食物如蝦等易致過敏性疾病發生。內臟病變、局部感染、血液與淋巴循環障礙等可引起相關皮膚病,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瘙癢症,局部感染引起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循環障礙可致紫紺、象皮腫等。
(4)遺傳:有些疾病有明顯的家族史,如魚鱗病、白化病等。
(5)神經精神因素:神經損傷可引起營養性潰瘍,壓力與緊張和斑禿、慢性單純性苔蘚等發病密切相關。
(6)代謝與內分泌因素:代謝障礙可引起皮膚澱粉樣變、黃色瘤等,Cushings綜合征則易發生痤瘡、多毛等。
另外,有些因素可加重皮膚病從而影響疾病轉歸。如過度搔抓繼發感染:熱水燙、肥皂水洗、用葯不當加重濕疹病變;曝曬可加重光敏性疾病。
中醫治療六大皮膚病 :
治療痱子妙招:保證皮膚乾爽清潔,讓汗液順利排出,要及時擦汗,尤其是腋下,頸部,後背和皮膚皺褶處。可以用些爽身粉。保證通風,涼爽,衣服寬松。
治療夏季皮炎妙招:內服加外用,薏米紅豆粥或者薏米煮水,清淡飲食,避免生冷、肥膩、辛辣。
治療膿皰瘡妙招:保證皮膚清潔,經常洗澡,換衣服,剪指甲。發現得病後及時治療,不要抓撓,及時清除膿液。
治療日光性皮炎妙招:防曬。使用防曬霜,帽子,防曬衣。
治療蟲咬性皮炎妙招:穿長衣褲。可以外用黃連膏。
治療手足癬妙招:穿棉線襪,保證腳乾燥清潔。防止傳染,也可用葯泡腳。
皮膚病圖片識別2
皮膚病是什麼原因
常見因素一:遺傳
某些皮膚病人常有家庭史。除了魚鱗病等由單基因遺傳外,更多的皮膚病是多基因遺傳,例如,銀屑病的發生率在某些家庭中較高,異位性皮炎常有家庭過敏史。某些疾病在種族上的差異,例如白種人皮膚的黑色素較少而易發生日光性損傷如急性及慢性日光炎或者光照性角化病,面部等暴露部位較易發生基底細胞癌等病。
常見因素二:職業
某些皮膚病和工作條件及工作環境有關。例如,化工廠公認常和化學品接觸而較易發生接觸性皮炎,農民接觸植物而可對植物過敏,稻田皮炎一般只見於常在水田中勞動的農民。
常見因素三:季節
痱子、膿包瘡和股癬、足癬等淺部真菌病多半於天氣溫暖及皮膚潮濕多汗的夏季發生或加重。凍瘡發生於寒冷季節,蚊、蟎等蟲咬出現於夏季和秋季,而魚鱗病及銀屑病等常在冬季加重。
常見因素四:年齡
由於各種年齡的人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條件和環境及生理特點,某些疾病較輕易或只能發生於某些年齡。例如,血管瘤及嬰兒異位性皮炎易發生於嬰兒,膿包瘡及頭癬最常見於兒童,酒渣鼻及痤瘡常見於青年或中年,而皮脂溢性角化病、惡性腫瘤及全身瘙癢病最易出現於老年時期。
常見因素五:氣候
中醫學理論對人體疾病與自然氣候的關系早有精闢的論述,《內經》就提出了人秉天地之氣的「天人相應」學說。大量的臨床病例觀察與研究證明,皮膚病患者的發病及其症狀加重或減輕與氣候的冷熱變化、季節變化,甚至一日之內的時間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不同病症的患者,受氣候因素的影響也各不相同。
常見因素六:地域
常見皮膚病跟地域有有密切的關系。北方以牛皮癬、白癜風、手足皸裂、魚鱗病、掌跖角化症、手足皸裂、凍瘡、系統性紅斑狼瘡、神經性皮炎為多發,南方以水痘、帶狀皰疹、真菌感染、蕁麻疹、皮炎、濕疹等病人為多。牛皮癬依次以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內蒙古、遼寧、山東、四川、湖北、安徽較為高發。
皮膚病圖片識別3
治療皮膚病的.方法
一、皮膚瘙癢
問題詳解:冬季的天氣乾燥,皮膚也會乾燥,很容易出現皮膚瘙癢,癢起來讓人忍不住想抓。冬季皮膚瘙癢一般剛開始並不嚴重,開始可能只局限於一處。
但漸漸地可能會因為抓得過猛,導致皮膚發炎、抓痕,引發濕疹、脫屑、皮膚變薄,甚至細菌感染,常常陣發性發作,影響入睡。 皮膚瘙癢發生部位多是大腿內側,小腿伸側及關節周圍等處。 老年人為多見,乾性膚質的人也容易出現,並常在洗澡後出現。
對症指南:對於皮膚瘙癢,不要出現瘙癢就想抓撓,平時要接觸水或清潔劑時,戴上手套,不用熱水燙洗,洗澡時水溫不超過32攝氏度,使屋內空氣盡量濕潤;沐浴時不宜用肥皂等脫脂作用強烈的洗滌劑,避免搓擦;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必要時可用葯物止癢,生活中盡量減少情緒激動。 另外,茶葉里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錳,可保護皮膚,提倡每天適量飲茶。
二、手足皴裂
問題詳解:手足皸裂也是一種冬季常見皮膚病,肌膚驟受寒冷風燥,皮下汗腺分泌減少,角質增厚,失去彈性,在皮膚受到損傷或化學物質的刺激下,手指、腳跟、手腳掌側,有增厚出現,易發生皸裂,也可因患手足濕疹、凍瘡並發此病。走路還會出現足部裂口、刺痛,甚至出血、感染。 這種病和遺傳有關,缺乏維生素人群也容易患此皮膚病。
對症指南:對於手足皸裂,應注意防寒保暖,保護手部、足部,衣服鞋襪要寬松乾燥。如果出現皸裂,因為患病地方角質層較厚,康復起來需要較長時間,可塗抹皮膚防裂劑或防裂膏,過敏性體質的人還要補充維生素,減少酸鹼化學產品對皮膚的接觸。此病病程較長,冬季要多吃滋補氣血的食物。
三、銀屑病
問題詳解:銀屑病好發於冬季,在北方發病率更高,因為天氣寒冷,銀屑病是一個比較大的病種,是一種慢性病,它分尋常型、膿皰型、關節型、紅皮病型等,一般說來尋常型在患者中是比較普遍的,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身性,表現為一塊塊的紅斑,紅斑上面有一種很厚的白色的皮,一層層的掉,但是它與乾燥沒有直接關系,天氣寒冷的時候容易發作。
如果患者是銀屑病的話,就不建議大家自行處理了,一定要到醫院由醫生明確診斷,精心治理。「對症指南:在日常起居方面還是可以有一些好的建議給大家。
銀屑病的冬季護理要求多多,小的方面具體就要談到少吃辛辣刺激類食物,忌不良嗜好,如大量飲酒抽煙等,在沐浴方面,對皮損傷口切忌洗燙或直接用手揭皮,並要注意給皮膚保溫,貼身衣物的選擇宜為純棉類。當然,一份積極向上的心態更是在遭遇銀屑病騷擾過程中不可以缺少的。
在具體治療上,應咨詢正規醫院專家,對反復發作的皮損,不宜選用有刺激性的外用葯。對穩定期的皮損選用含汞劑等重金屬葯物為主要成分的葯物時,不應大面積長期應用。
目前認為葯物可以抑制細胞過度增殖,從而達到治療銀屑病的目的,但這些葯物往往毒性很大,很多患者使用後,確實能改善臨床症狀,但停葯後往往復發,且病情較前更頑固難治。臨床的一些重症銀屑病患者往往是因為使用葯物不當所致,不僅危及生命,而且造成繁重的經濟負擔。
5. 天津中醫院第一附屬醫院黃連膏含激素嗎我女兒是唇炎,停激素就反復,再不敢用。
黃連膏是不是含激素不太清楚,但激素是肯定不能再用了,得激素依賴皮炎比得唇炎更難受;
唇炎,中醫稱之為唇風,多由於風熱犯胃、脾經血燥而致。
稟性不耐,濕熱內蘊,復感風邪,致風濕熱邪相搏,浸淫肌膚是本病的病因。
其中「濕」是主因。因橡拿濕性粘滯,故病多遷延難愈,病久邪深而風毒凝聚。
中醫認為口唇與脾胃關系密切,脾胃發病常反映於口唇,口唇異常也多反映了脾胃功能失調。
因此,治療唇炎當從脾胃入手,辯證分型治療:風熱犯胃;脾經血燥等;
在治療的同時,還需要日常注意:
1、要改正不良習慣,勿舔唇、咬唇或揭鄭如基唇部皮屑;
2、要減少煙酒刺激,少食辛辣厚膩之品,避免烈日暴曬。
3、常服健脾、利喊謹濕之品,如薏米、芡實、荸薺、赤小豆等煎湯飲。
4、不因缺乏維生素B2所造成,吃維B類自然是效果不明顯的,但可以補充一些乳製品,如牛奶、乳酪、優酪乳或酵母粉、動物內臟及蔬果類也有助益。
5、使用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癢,榮肌潤膚,的茶花潤唇油和 多效修復霜修復養護;
6、切不可使用稠厚的普通潤唇膏、唇彩;
7、切勿症狀稍有改善就中斷治療,越遷延越不易根治。
6. 有哪些治療皮膚病的中葯
皮膚病需要看是哪一類型的皮膚病,比如常見的過敏性的皮膚病,像蕁麻疹、過敏性皮炎、濕疹。還有紅斑鱗屑性的皮膚病,比如尋常型的銀屑病,就是牛皮癬,還有玫瑰糠疹、毛發紅糠疹。感染性的皮膚病,比如癤子、毛囊炎、癰。發生病毒感染的時候,出現的單純皰疹、帶狀皰疹,也是常說的纏腰龍等。
這些疾病外用的中葯是完全不同的,口服的中葯也是完全不同的。外用的中葯有水劑、洗劑,比如馬齒莧,煎煮以後外敷,對急性的濕疹皮炎類的病有好處。外用的中葯膏,比如黃連膏、苦參膏、青鵬軟膏、冰黃膚樂軟膏,對炎症性的紅斑鱗屑性的皮疹,比如剛才說的銀屑病有作用。還有一些成葯,比如濕毒清膠囊、除濕丸、防參止癢顆粒、皮膚病血毒丸、四妙丸、二妙丸等,這些需要辨證來口服使用,因為是用於清濕熱、解毒、活血,還是化瘀,作用是不一樣的。
皮膚病中葯分為如下幾大類:1、解表祛風類,包括辛溫解表的葯物如麻黃、桂枝、蘇葉、防風、荊芥、白芷、蒼耳子等;也包括辛涼解表的中葯如銀花、連翹、柴胡、杭白菊、葛根、牛蒡子、蟬衣、桑葉、浮萍等。2、固表祛風的中葯,包括黃芪、白術、防風、桂枝、生薑、大棗等。3、養血祛風的中葯,包括首烏藤、當歸、生地、熟地、川芎、白芍、僵蠶、白蒺藜等。4、清熱解毒的中葯,包括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金銀花等。
7. 陰囊皮炎用什麼葯
可選用加味黃連膏、黑豆溜油軟膏或20%~40%煤焦油酊劑,或直接選用歐淇貝康乳膏外塗。
8. 我懷疑我得了陰囊皮炎,不知道是不是,陰囊皮炎會傳染到手上或腿上么
一、西葯治療
1.內用療法:可選用抗組織胺類葯物;鈣劑;鎮靜安眠葯如利眠寧、安定等內服。或用1%普魯卡因合維生素C靜念含脈封閉。
2.外治療法:根據病變乾燥肥厚的知蘆程度,選用加味黃連膏、黑豆溜油軟膏或20%~40%煤焦油酊劑,或直接選用歐淇貝康乳膏外塗。
二、理療
可用淺層X線放射治療或放射性同位素32P、90Sr敷貼搭高帶,對本病有較好療效。亦可用冷凍療法,用液氮噴霧在病損上噴一層薄薄的白霜,5天~7天1次。
9. 濕疹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敷貼法
(1)生黃柏復、生蒼術制各120克,共研細末,香油調,敷患處。適用於急性及亞急性濕疹。
(2)黃連膏或皮炎平軟膏外敷思處。適用於亞急性及慢性濕疹。
2.濕敷法
馬齒覓適量,水煎,或用10%的黃柏溶液濕敷。適用於急性濕疹。
3.撲葯法
六一散撲敷患處。適用於嬰兒濕疹。
4.熏蒸法
地膚子30克,蛇床子30克,苦參15克,白鮮皮15克,花椒9克,白礬3克,水煎30分鍾,傾入盆中,趁熱熏蒸病變局部,待葯水不燙時再洗局部,每日1次,7次為1療程。適用於各型濕疹。
5.沖洗法
(1)蛇床子30克,苦參60克,水煎,洗患處。適用於急性濕疹。
(2)枯礬、白鮮皮、黃柏、蛇床子各30克,水煎,洗患處,或濃煎外搽。適用於各型濕疹。
6.搽葯法
(1)干綠豆(去皮)60克,藤黃、青黛各15克,共研細末,香油調成糊狀,搽患處。適用於慢性濕疹。
(2)吳茱英適量,研細末,以凡士林調成10%的軟膏,搽患處。適用於慢性濕疹。
10. 異膚患者快記下! 中醫教你妙方擺脫紅癢腫
數月前一名十幾歲的小女孩就醫,異位性皮膚炎病灶遍及四肢,范圍達30、40公分以上,皮膚表現紅、腫、癢,不只如此還流湯,搔抓導致床上都是血水與組織液。小女孩這樣的病狀已持續3、4年,媽媽帶著她四處就醫都未見明顯改善。經過中醫治療,病人認真配合內服及外敷用葯,治療1個月後症狀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病患體質大多偏濕4類食物應忌吃
邱柏瑄中醫師說明,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除了民眾認知的「過敏」外,大部分和「環境」、「體質」、「生活習慣」都密切相關。環境而言,台灣地處海島型氣候,環境濕度高;內在體質而言,臨床經驗中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大多體質偏濕。造成痰濕體質的原因,一半來自遺傳,另一半來自生活習慣。例如愛吃冰、冷、烤、炸食物,以及熬夜、飲酒,都會加重體內濕氣的問題。
這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須注意:(1)甜點、(2)帶殼海鮮、(3)冰冷食物如冰淇淋、冰咖啡、生菜沙拉,及(4)苦味食物如苦瓜,都是應忌吃或少吃的食物類型。至於保養食療,以中醫觀點,有助健脾利濕的食材包括薏仁、茯苓、山葯、百合,用於食療可保養腸胃,建議以上述食材搭配為葯膳,自己烹調燉煮也比外食更照顧健康;或加入茶包,成為日常飲用的保健茶飲。
中醫治療內服搭配外用多採用青黛、黃蓮等中葯制劑
每位病患體質不同,就診中醫後將先進行全身性診斷,包括「問、聞、望、切」,確定體質與問題後,更能精準開立葯方。邱柏瑄醫師分享臨床經驗,內服中葯調理是必要的,外敷用葯則以病患情況而定。使用外用葯時,一般以病患個別體質為主,開立不同處方治劑,青黛膏、苦參膏、紫雲膏、黃連膏,都是中醫師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常開立的外用葯膏。
根據中醫文獻記載,中葯青黛性屬咸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作用,外用在皮膚炎上可幫助消除紅腫,例如蚊蟲咬傷、青春痘、濕疹、皮膚炎。現代醫學研究指出,青黛可調節皮膚角質細胞的過度增生,可應用於異位性皮膚炎。中葯黃連則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等消炎作用,製成外用葯膏亦可對於皮膚的紅腫、消炎有調節的效果。
病況較嚴重病患洗浴用品越天然越好
皮膚炎的病人本身皮膚脆弱,建議使用較天然、避免使用化工成分的用品。有些病友疑問是否可用手工皂洗澡?邱柏瑄醫師提醒,手工皂偏鹼性、對皮膚有 *** 性,病況較嚴重的病患還是以清水洗浴即可;或是選擇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專用的洗劑,包括青黛、黃連等中葯制劑。
至於保養皮膚時,有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偏干、有些偏濕,要顧及病灶狀況,選用合宜的洗浴及保養用品。皮膚偏乾的患者,選用保濕品宜以油性成分較高為主;反之,皮膚較濕的患者,保濕品則宜用油性較低的保濕品。遇到皮膚炎病灶表現,病人或家長容易感到慌張。市面上針對皮膚問題用品琳琅滿目,邱柏瑄醫師建議不要隨意買葯或保養品,找對合格醫師,才能正確治療、對症下葯。
邱柏瑄中醫師說明,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除了民眾認知的「過敏」外,大部分和「環境」、「體質」、「生活習慣」都密切相關。
加入【】,天天關注您健康!LINE@ ID:@ 訂閱【健康愛樂活】影音頻道,閱讀健康知識更輕松 : /beauty/article/41293 關鍵字:邱柏瑄, 異位性皮膚炎, 痰濕體質, 中醫, 皮膚炎, 體內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