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知識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知識

發布時間: 2023-04-27 16:30:27

㈠ 兒童異位性皮炎的症狀

兒童異位性皮炎好發於面頰、四肢屈側及耳後,主要症狀有皮膚乾燥、發紅、發癢(版夜裡加權劇)等,當皮膚異常乾燥時,容易有角化或魚鱗癬樣變化,過度搔抓或感染會使症狀變的更嚴重。兒童異位性皮炎的最大特徵就是皮膚發癢,而且會出現紅色的丘疹。由於患者的皮膚比較敏感,無論是氣候乾燥、汗水刺激,還是水溫過高等因素,都可能加重癢感或造成皮膚不適。因此,做好日常照護工作對患者來說很重要。不管外出還是居家,都應該注意皮膚的滋潤保濕,以減少不適發生。

㈡ 異位性皮炎症狀有哪些

異位性皮炎症狀可發生於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或成人期,大部分患者多於出生後2~6個月發病(半數以上在出生後2年以內),但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多形皮疹的主要表現有:紅斑、丘疹、丘皰疹、滲出結痂、苔蘚樣變和皮膚抓痕、皮膚乾燥、繼發感染,多伴有瘙癢感。年齡不同,皮疹分布及表現有所差異,因此我們分階段來觀察異位性皮炎症狀 :
●嬰幼兒期:皮疹最常見於面部,也常見於其他暴露或易受摩擦刺激部位,如四肢伸側。會陰、臀部一般較少受累。皮疹多表現為紅斑、散在或融合的水腫性丘疹、丘皰疹,可有滲出及結痂,瘙癢劇烈。繼發感染或淋巴結腫大較常見。病程遷延反復,病情變化可受出牙、呼吸道感染、情感刺激、氣候變化等影響。
●兒童期: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皮疹多分布於肘膝屈側、頸側、腕、踝等處。嬰幼兒期的紅斑、丘疹逐漸被以苔蘚樣變為主的皮損所取代。以癢疹型尤甚,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成人期: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的病史。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還偶有全身泛發者。病變較局限,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患處瘙癢劇烈,往往因搔癢劇烈而繼發感染。病程為慢性經過,病性時輕時重,通過適當治療最終也可逐漸痊癒。
一般來說,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有些患者僅有異位性皮炎表現,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症現象。異位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皮膚病

㈢ 小兒異位性皮炎怎麼回事

1、異位性皮炎是以前的稱謂,現在已改為特應性皮炎。; 2、特應性皮炎常在生後不久就犯病。多具有家族性遺傳過敏史,即家族中有濕疹、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病史患者,尤其是父母。患者也可同時伴有哮喘或過敏性鼻炎。本病病程表現慢性,分4個階段:二歲以前,2-6歲,,12-14歲,青春期十八九歲時,部分患者在這幾個...期可以自愈,但也有成人還患有特應性皮炎的。; 3、嬰兒時皮疹以面部為主,到兒童時皮疹以肘及膝彎為主,俗稱「四彎風」!患者的皮膚非常乾燥,為本病的特點之一。由於長期患病,患兒常常脾氣急躁,且容易對其他食物、青黴素、環境等因素發生過敏。; 4、特應性皮炎的治療比較麻煩,起效慢,且容易復發。可以短期外用尤卓爾軟膏。口服仙特敏或開瑞坦糖漿!面部皮疹可用他克莫司(普特彼)或匹美莫司(愛寧達)軟膏。軀干或四肢皮損,在保濕潤膚基礎上可外用激素葯膏或黑豆餾油膏。以上葯物可以交替使用以避免耐葯和降低葯物副作用,皮損癒合後仍應間斷用葯一段時間,每周用葯2-3次。以鞏固療效。 ; ;; 5、另外,特應性皮炎的保濕、保護皮膚屏障功能是很重要的,可在家中可以自製澱粉浴,有很好保濕作用。方法:買一個木盆,超市購買燕麥粉或澱粉,調勻後裝入大的紗布袋,再浸入洗澡水中後泡澡。 ; ;; 6、特應性皮炎的治療,個人經驗,除上述葯物外,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和健康教育同樣重要,一個原則:保濕、避免過度搔抓、盡量避免易過敏因素。生活中主要注意以下問題: (1)不穿化纖類衣物,貼身衣物為純棉製品; (2)不接觸動物及動物皮毛; (3)不接觸花粉、粉塵; (4)不去粉塵多的地方,如床下、牆角、地毯等; (5)衣物應寬松透氣; (6)不吃海鮮魚蝦蟹等食物; (7)盡量避免劇烈搔抓; (8)減少洗澡次數及不使用香皂肥皂等,洗澡後使用護膚霜,或雅漾、絲塔芙等醫用護膚品。建議患者父母建一個excell表格,登記每天去過、接觸過的物質以及飲食,然後記錄當天的皮損情況和瘙癢情況,如果當天的症狀加重了,說明當天的這些因素有導致過敏的可能,標號記號,以後加以避免。因為特應性皮炎是一個漫長的治療過程,此類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㈣ 小兒異位性皮炎的症狀

嬰幼兒期患者的皮膚呈現大片乾燥紅斑、丘疹,並伴有繼發性小水泡性、滲出性及結痂性病灶,成人期則會慢慢增厚,兒童期介於兩者之間,但並非每個病童都會完全經歷這三期的變化。除了皮膚表面的變化外,另一大特徵就是搔癢,季節變換、環境變化及外界刺激,都可能造成癢感而導致幼兒搔抓,而搔抓又會引起疹子,起疹子又會導致搔癢,如此惡性循環,不易痊癒。

㈤ 小兒異位性皮炎的介紹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好發於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且容易復發的慢性病,幼兒時期的異位性疾病,包括異位性皮炎、氣喘和過敏性鼻炎、結膜炎,這些都與個人體質及家族特殊敏感病史有密切關系。所以異位性皮炎與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往往是「三位一體」,寶寶只要有其中一種症狀,另外兩種也會隨之出現。

㈥ 兒童異位性皮炎的介紹

兒童異位性皮炎是具有遺傳傾向的一種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多數患者由嬰兒濕疹反飢悶復發作遷延而成,70%的患者家族中有過敏、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遺傳過敏史,因此也被稱為異位燃衫性濕疹、特應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Besnier癢疹、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等,是一種具有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特點的皮膚病皮肢腔。

㈦ 什麼是異位性皮炎,皮膚太乾燥, 原來患異位性皮炎!

什麼是異位性皮炎,皮膚太乾燥,小伙也塗保濕霜 原來患異位性皮炎! 保濕霜要一刻不停地塗,否則全身皮膚乾裂、干痛、脫屑。昨天,在江西省中醫院皮膚科,一位20歲的小夥子痛苦不堪地向醫生求助。該科陳力主任醫師表示,該病人患的是異位性皮炎,這種皮膚病天氣乾燥輕易發作,但這么嚴峻的在臨床中較罕見。 李冰主任醫師告訴記者,這名患者患的是異位性皮炎,該病是具有遺傳傾向的一種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多數患者由嬰兒濕疹反復發作遷延而成,70%的患者家族中有過敏、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遺傳過敏史,是一種具有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特點的皮膚病。研究表明,有60%~90%患者受季節因素影響,如天氣乾燥、嚴寒刺激,加上陽光照射時間少等。 異位性皮炎發病原因: 異位性皮炎(Afodic dermafifis)又名異位性濕疹或遺傳過敏性濕疹。異位性皮炎這一病名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蘇茲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異位性」一詞為柯卡(coca)於1925年首先倡議,其含義是:患者或家族成員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熱、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濕疹等疾病史;對異種蛋白過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 [病因及發病機制] 異位性皮炎病因和發病機制頗為復雜,至今為止尚未完全闡明。 該病原因之一遺傳性過敏素質格外惹人注重,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員對某些體內外物質的敏感性往往高於正常人。據統計表明:雙親皆有「異位性」表現者約70%後代也可呈「異位性」;若父母中僅一方見「異位性」則子女大致半數可見有「異位性」;然而在「異位性」病人中還有40%的父母未發現「異位性」。 本病的變應原以食物,特殊是蛋白質食品尤為常見。另外,通過呼吸道吸入的各種物質,如屋塵、花粉、動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視。通常認為嬰兒期好像是以食物過敏為主,而兒童期後卻對吸入物過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節氣候變化、精神緊張、強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劇。 異位性皮炎發病機制既可以是變態反應,也有非變態反應。其中有許多問題尚未獲得一致結論,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對此需要今後努力實踐,積極去探討研究。 [臨床表現] 異位性皮炎可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三個階段。 一、嬰兒期異位性皮炎 本型臨床表現與嬰兒濕疹相同,兩者難於區分(詳見本章第二節)。患兒可在2歲左右症狀逐漸緩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兒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復發;還有部分病人遷延不愈,可持續發展到兒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兒童期異位性皮炎 此型多見於嬰兒濕疹愈後,到6~10歲時再次發病;也可以自嬰兒期持續演變而來;還有少數患者至兒童時期方始發病。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 濕疹型多發於四肢屈側,特殊是肘窩和腘窩。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或慢性濕疹酷似。常見為多數密集小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蘚樣變。 癢疹型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自覺奇癢,以癢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異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還偶有全身泛發者。病變較局限,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 患處瘙癢非常,往往因瘙癢劇烈而繼發感染。病程為慢性經過,病性時輕時重,最終亦可逐漸痊癒。 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有些患者僅有異位性皮炎表現,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征現象。異位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皮膚病。 [實驗室檢] 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計數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動轉移試驗可測知;用特異抗原做皮試可呈陽性即發反應。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診斷,而其它期異位性皮炎,還須結合輔助檢查方能作出診斷。 本病同嬰兒濕疹鑒別,要害為於前者有「異位性」,而後者無此表現。 異位性皮炎還應與嬰兒脂溢性皮炎相鑒別,後者多為生後第3~4周開始發病。皮疹為紅斑和油性鱗屑,缺乏多形性特點。好發於頭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溝、耳後、頸部等處。自覺輕癢或不癢。預後良好,往往於數月之內可痊癒。 異位性皮炎的泡湯族注重以下幾點原則: 1. 皮膚正在發炎時千萬不要泡湯。 2. 盡量選擇中性泉質或弱酸性泉質的溫泉來泡。 3. 泡湯時間不要太長,每15分鍾要起來休息一下。 4. 泡完湯務必要以清水沖洗干凈,注重勿讓泉水殘留在皮膚皺折處,特殊要注重腳趾縫、手指縫、肚臍、腋下等處。 5. 泡湯前後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膚。 6. 假如泡完湯之後覺得皮膚很乾燥,應立刻薄薄塗抹凡士林或其它潤滑劑。 [治療] 盡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但較困難;注重調整飲食,切忌過飽,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餵食牛乳、雞蛋白、柑桔等;哺乳母親以清淡飲食為好,貝類食物及酒類應禁用;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本品忌種牛痘,避免接觸新近種過牛痘或單純皰疹患者,以防發生牛痘樣疹或水痘樣疹。 一、內用療法 (一)抗組胺類葯:可選用1~2種抗組胺葯內服,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漿,2~4mg/kg .d ,分三次服用。 (二)鎮定劑:為加強止癢效果,可應用鎮定劑、常用魯米那(小兒劑量為0.5~1mg.次)或冬眠靈,(小兒劑量是0.5~1mg/kg.、次)。往往與抗組胺葯伍用,可能提高療效。 (三)助消化葯:可酌選酵母片、乳酶生、維生素B1等口服以幫助消化,對促進本病好轉或康復有裨益。 (四)皮質類固醇激素:僅適用於頑固、重症的成人期異位性皮炎,使用小劑量短療程的治療,如強地松20~30mg/日,可獲較滿足效果。對其它期的異位性皮炎,不主張採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 (五)抗生素:若有繼發細菌感染者必要應用抗生素,可選擇麥迪黴素、紅黴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黴素,因本病患者青黴素過敏的發生率較高,故應予重視。 (六)中醫中葯治療:可參考本章第二節。 二、外用療法 對症處置,治則和用法與濕疹相同。 三、異位性皮炎泡湯時應注重的事項 1. 皮膚正在發炎時千萬不要泡湯。 2. 盡量選擇中性泉質或弱酸性泉質的溫泉來泡。 3. 泡湯時間不要太長,每15分鍾要起來休息一下。 4. 泡完湯務必要以清水沖洗干凈,注重勿讓泉水殘留在皮膚皺折處,特殊要注重腳趾縫、手指縫、肚臍、腋下等處。 5. 泡湯前後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膚。 6. 假如泡完湯之後覺得皮膚很乾燥,應立刻薄薄塗抹凡士林或其它潤滑劑。 知識來源: http://www.herb6.cn/

㈧ 求助如何治療小兒異位性皮炎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
濕疹型多發於四肢屈側,特別是肘窩和腘窩。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或慢性濕疹酷似。常見為多數密集小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蘚樣變。
癢疹型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自覺奇癢,以癢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廣東最近成立了一組專家隊伍,專門免費為患者提供咨詢,你可網路(廣東中醫科學研究院)或加專家80*00*69*333,希望能幫到你們,祝你兒子身體健康

㈨ 異位性皮炎的病因及防治有哪些

異位性皮炎可發生於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或成人期,大部分患者多於出生後2~6個月發病(半數以上在出生後2年以內),但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異位性皮炎與遺傳因素、過敏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有資料研究表明,約有60%~90%患者受季節因素影響,冬天由於寒冷刺激、陽光照射時間少、衣物摩擦等均可誘發異位性皮炎的產生。異位性皮炎的其他病因因素包括免疫反應異常、血管及血管葯物反應異常、神經精神因素、感染、氣候及生活環境等,異位性皮炎發病時,瘙癢和摩擦會導致瘙癢,經由搔抓可致發疹,然後瘙癢循環。

㈩ 異位性皮炎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概述
  • 3 病因病理病機
  • 4 臨床表現
  • 5 診斷
  • 6 治療
  • 附:
    • 1 異位性皮炎相關葯物

1 拼音

yì wèi xìng pí yán

2 概述

本病又名異位性濕疹或遺傳過敏性濕疹。異位性皮炎這一病名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蘇茲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異位性」一詞為柯卡(coca)於1925年首先倡議,其含義是:患者或家族成員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熱、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濕疹等疾病史;對異種蛋白過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

3 病因病理病機

異位性皮炎病因和發病機制頗為復雜,至今為止尚未完全闡明。

該病原因之一遺傳性過敏素質格外惹人正雀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員對某些體內外物質的敏感性往往高於正常人。據統計表明:雙親皆有「異位性」表現者約70%後代也可呈「異位性」;若父母中僅一方見「異位性」則子女大致半數可見有「異位性」;然而在「異位性」病人中還有40%的父母未發現「異位性」。

本病的變應原以食物,特別是蛋白質食品尤為常見。另外,通過呼吸道吸入的各種物質,如屋塵、花粉、動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視。通常認為嬰兒期似乎是以食物過敏為主,而兒童期後卻對吸入物過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節氣侯變化、精神緊張、強烈搔抓 *** 、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劇。

異位性皮炎發病機制既可以是變態反應,也有非變態反應。其中有許多問題尚未獲得一致結論,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對此需要今後努力實踐,積極去探討研究。

4 臨床表現

異位性皮炎可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三個階段。

一、嬰兒期異位性皮炎

本型臨床表現與嬰兒濕疹相同,兩者難於區分(詳見本章第二節)。患兒可在2歲左右症狀逐漸緩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兒童期舉基早或成人期可再次復發;還有部分病人遷延不愈,可持續發展到兒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兒童期異位性皮炎

此型多見於嬰兒濕疹愈後,到6~10歲時再次發病;也可以自嬰兒期持續演變而來;還有少數患者至兒童時期方始發病。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

濕疹型多發於四肢屈側,特別是肘窩和腘窩。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或慢性濕疹酷似。常見為多數密集小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蘚樣變。

癢疹型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自覺奇癢,以癢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異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還偶有全身泛發者。病變較局限,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

患處瘙癢非常,往往因搔癢劇烈而繼發感染。病程為慢性經過,病性時輕時重,最終亦可逐漸痊癒。

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有些患者僅有異位性皮炎表現,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征現象。異位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鋒型皮膚病。

5 診斷

實驗室檢

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計數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動轉移試驗可測知;用特異抗原做皮試可呈陽性即發反應。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診斷,而其它期異位性皮炎,還須結合輔助檢查方能作出診斷。

本病同嬰兒濕疹鑒別,關鍵為於前者有「異位性」,而後者無此表現。

異位性皮炎還應與嬰兒脂溢性皮炎相鑒別,後者多為生後第3~4周開始發病。皮疹為紅斑和油性鱗屑,缺乏多形性特點。好發於頭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溝、耳後、頸部等處。自覺輕癢或不癢。預後良好,往往於數月之內可痊癒。

6 治療

盡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但較困難;注意調整飲食,切忌過飽,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餵食牛乳、雞蛋白、柑桔等;哺乳母親以清淡飲食為好,貝類食物及酒類應禁用;盡量減少外界不良 *** 、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本品忌種牛痘,避免接觸新近種過牛痘或單純皰疹患者,以防發生牛痘樣疹或水痘樣疹。

一、內用療法

(一)抗組胺類葯:可選用1~2種抗組胺葯內服,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漿,2~4mg/kg .d ,分三次服用。

(二)鎮靜劑:為加強止癢效果,可應用鎮靜劑、常用魯米那(小兒劑量為0.5~1mg. 次)或冬眠靈,(小兒劑量是0.5~1mg/kg.、次)。往往與抗組胺葯伍用,可能提高療效。

(三)助消化葯:可酌選酵母片、乳酶生、維生素B1等口服以幫助消化,對促進本病好轉或康復有裨益。

(四)皮質類固醇激素:僅適用於頑固、重症的成人期異位性皮炎,使用小劑量短療程的治療,如強地松20~30mg/日,可獲較滿意效果。對其它期的異位性皮炎,不主張採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

(五)抗生素:若有繼發細菌感染者必要應用抗生素,可選擇麥迪黴素、紅黴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黴素,因本病患者青黴素過敏的發生率較高,故應予重視。

(六)中醫中葯治療:可參考本章第二節。

二、外用療法

對症處置,治則和用法與濕疹相同。

異位性皮炎相關葯物

  • 醋酸氟氫可的松軟膏

    。【適應症】主要用於過敏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異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濕疹、皮膚瘙癢症、銀屑病、神經...

  • 復方醋酸曲安奈德溶液

    。【適應症】主要用於神經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異位性皮炎、慢性接觸性皮炎、慢性濕疹、銀屑病、扁平苔蘚...

  • 哈西奈德乳膏

    ,也有部分從膽汁排泄。【適應症】接觸性濕疹、異位性皮炎、神經性皮炎、面積不大的銀屑病、硬化性萎縮性...

  • 氯氟舒松塗劑

    皮膚過敏性炎症的亞急性或慢性階段,如濕疹、異位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膚病,如銀屑病、神...

  • 復方醋酸曲安奈德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