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葯物性皮炎傳染么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葯物性皮炎傳染么

發布時間: 2023-04-22 17:49:09

① 有哪些皮膚病會傳染

許多皮膚病患者在就診時都十分關心自己的皮膚病有無傳染性,其實傳染性皮膚病種類只佔皮膚病的一小部分。皮膚病的傳染方式可分直接接觸傳染和間接接觸傳染兩種方式。直接接觸傳染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或患病動物的皮膚、血液、體液和分泌物(如痰液、糞便、唾液、尿液、滲出液等)而傳染,間接接觸傳染是通過患者污染過的用具(如餐具、衣帽、被褥、洗漱用品、鞋帽、毛巾等)而傳染。但並非接觸後就會被傳染,這是因為人體具有一定免疫力,只有當免疫力下降時,如在體弱、慢性內臟疾患、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及激素、腫瘤等條件下,被傳染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具有傳染性的皮膚病有:單純皰疹水痘、生殖器皰疹、卡波水痘樣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天花、B 病毒病、牛型痘、擠奶人結節、羊痘、傳染性軟疣、尋常疣、扁平疣、麻疹、非典型麻疹綜合征、手足口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口蹄疫、傳染性紅斑、幼兒急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鸚鵡熱、斑疹傷寒、膿皰瘡、猩紅熱、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沙漠瘡、麻風、皮膚結核、鼻疽、布魯菌病、鼠疫、軟下疳、炭疽、皮膚白喉、紅癬、頭癬、手足癬、甲癬、體癬、股癬、梅毒、艾滋病、雅司、品他、皮膚黑熱病、滴蟲病、瘧疾、陰虱、疥瘡等。

皮炎會傳染嗎

皮炎是不會傳染的。
1、過敏性皮炎吃蜂膠
因為蜂膠中的類黃酮物質可清除自由基,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蜂膠還能使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顯著提高。另外,蜂膠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是很強的抗氧化劑。
2、過敏性皮炎吃什麼好
2.1、胡蘿卜
胡蘿卜中的β-胡蘿卜素能有效預防花粉過敏症、過敏性皮炎等過敏反應。
2.2、蜂蜜
常喝蜂蜜有助遠離傷風、瘙癢、咳嗽等季節性過敏症狀。蜂蜜能夠預防過敏的原因在於其中含有微量的蜂毒。蜂毒是蜜蜂體內的一種液體,在臨床上被用於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此外,蜂蜜里還含有一定的花粉粒,常喝會對花粉過敏產生一定的抵抗能力。
2.3、金針菇
經常食用金針菇有利於排除體內的重金屬離子和代謝產生的毒素和廢物,有效增強機體活力。金針菇菌柄中含有一種蛋白,可以抑制哮喘、鼻炎、濕疹等過敏病症,健康人也可以通過吃金針菇來加強免疫功能。
2.4、紅棗
學者研究發現,紅棗含有大量的抗過敏成分環磷酸腺苷,過敏體質的人每次取5-10顆紅棗嚼食,每天吃2-3次即可起到預防作用。而且對已經發作的各種過敏性疾病,都可食用紅棗進行輔助治療,食法同上,需要注意的是持之以恆。
3、過敏性皮炎不能吃什麼
3.1、在生活當中最好不要吃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等高熱量的;其次就是海產類食物,就是魚,蝦,蟹等,平時蔥,蒜,羊肉等致使過敏或者屬於過敏體質的都避免或者少吃,有時因為一些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而給孩子補充充足的營養,這時就要注意了,因為有些孩子是過敏性皮膚可能對於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過敏的,所以需要注意不要過多攝取。
3.2、不能吃辛辣或者油炸的食物,主要以清淡的為主,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減少過敏的現象發生。
3.3、不能夠吃燒烤。因為燒烤是對敏感肌造成破壞最大的,其能使敏感肌容易缺水,煎炸食物也不能吃,日常也少或者避免不喝酒。
值得選擇注意:1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有不良添加劑;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售後有保障。

③ 脂溢性皮炎會傳染嗎

脂溢性皮炎要治療的且要注意的很多,但是千萬不能迷信偏方。首先,皮膚要清潔,要專保持良好的飲食屬和生活習慣;其次外用葯物選擇要慎重,醫生給我推薦的是999皮炎平軟膏,說這個針對溢脂性皮炎治療最有效了;它具有抗炎、抗過敏等效果,還清涼止癢。脂溢性皮炎治療一定要按照說明書堅持使用哦。

④ 皮炎傳染嗎

你好接觸性皮炎一般都是對外界接觸物過敏導致,所以應積極查找過敏源,祛除誘發過敏因素。可酌情口服開瑞坦、西替利嗪、苯海拉明、賽庚啶等抗組胺葯物。外用藍科膚寧、蘆柑石洗劑。患處勿抓撓、勿熱水燙洗!自身護理要得當。不傳染的

⑤ 葯物性皮炎會引發什麼疾病

葯疹並發的肝損害,常易被陸辯診為麻疹和傳染性單核細胞性增多症的肝臟並發症;葯疹的腎滾渣損害也可被誤認為是猩紅熱導致的蛋白尿。葯疹常大悉悄呈對稱性,多伴有瘙癢,皮損常可見到滲出現象或血管性水腫、靶型改變等。對於葯疹患者應該查血常規、嗜酸細胞計數、肝功能,以明確有無骨髓抑制、肝功損害等其他葯物不良反應。
剝脫性皮炎極易繼發褥瘡、支氣管肺炎,甚至敗血症及心力衰竭等而致生命危險。易引起全身營養障礙,並可並發黃疸性肝炎、蛋白尿等。

⑥ 葯疹是什麼

凡對患者有益而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葯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所引起的皮膚和(或)粘膜損害的不良反應,謂之葯疹。為皮膚科急診中常見的病種,占我院皮膚科急診8.7%。

一、病因學

大多數葯物都具有引起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葯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最多。常見者為抗生素類,磺胺類,氨基比林、安乃近、保太松、水楊酸果等解熱止痛類,催眠、抗癲癇類,抗毒素等血清類葯物。根據葯物結構分析,凡帶有苯環及嘧啶環的葯物,具有較強的致敏力。此外,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生葯疹的危險性比較大。

二、發病機理

多數葯疹的發病機制不清,大體可分為過敏與非過敏反應性機制。

(一)非過敏反應性機制 包括有葯物的過量、副作用、直接毒性反應、特定性反應(idiosyeracy)、Jarish-Hexheimer反應、菌群失調(ecologic imbalance)、向生體性效應(bio-trophic effect)、葯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等。

(二)過敏反應性機制 大多數葯疹由此機制引起,機理較復雜。大分子葯物如血清、疫苗、臟器提取物、蛋白製品如酶類等,本身即為全抗原,有致敏作用;但大多數葯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是小分子物質,分子量小於1000,為半抗原,當進入機體內與蛋白質、多肽等大分子載體發生不可逆性共價鍵,形成結合性抗原之後就具有致敏作用。

當機體被葯物性抗原致敏後,再接觸同類抗原時,機體可通過抗體介導的第Ⅰ、Ⅱ、Ⅲ型等變態反應,或致敏淋巴細胞Ⅳ型反應,或兩類兼有的反應,導致皮膚或(及)粘膜出現急性炎症性反應而發生葯疹。由於葯物化學結構的差異性、代謝物的復雜性,從而葯物抗原決定簇就多而復雜,此外,個體之間對葯物的反應形式又存在著差別,因之,同一種葯物可在不同患者中引起不同類型的皮膚損害。反之,同一類型的皮膚損害也可由不同的葯物所引起。

過敏反應性機制引發的葯疹常有下述特點:①皮疹的發生與葯量間無直線關系,並只在少數人中間出現;②第一次接觸葯物後有4~20天潛伏期,一般為7~10天,以後再接觸該葯時好不再有潛伏期,而在幾分鍾至24h內發病;③臨床表現與葯物的葯理特性無關,有時可伴有哮喘、關節炎、淋巴結腫大、外周血啫酸粒細胞增多,甚至過敏性休克等過敏反應為特點的表現;④與結構相似葯物間可出現交叉反應。

三、臨床表現

葯疹可在臨床上模擬任何種皮膚病,現將急診中能見到者,分型敘述於後。

(一)麻疹樣或猩紅熱樣紅斑型葯疹 亦稱發疹型葯疹。較常見,屬輕型葯疹,可能由第Ⅳ型變態反應所引起。

1.引發葯物 多為解熱止痛葯,巴比妥,青黴素,鏈黴素,磺胺等。

2.臨床表現 突然發疹,常同時伴有輕或中度發熱,中或重度瘙癢。麻疹樣紅斑型葯疹皮膚損害與麻疹酷似,為散在或密集的紅色帽針頭樣後疹,以軀干為多,可泛發全身。猩紅熱樣型葯疹的損害與猩紅熱相似。初起為細小紅斑,從面、頸、上肢、軀干順序向下發展,於2~3天可遍布全身並相互融合。面部四肢可出現腫脹,以皺褶處及四肢屈側為明顯。

3.鑒別診斷 應與麻疹、猩紅熱相鑒別。可依據葯疹的發熱與發疹間無傳染病性規律,無扁桃腺化膿性炎症、楊莓舌、卡他症狀及全身嚴重性中毒症狀幾點而與之鑒別。

(二)固定性紅斑型葯疹 或稱固定性葯疹,屬輕型葯疹,較常見。

1.引發葯物 常為磺胺類,解熱止痛類,催眠鎮靜類,四環素,酚酞等。

2.臨床表現 起病急,皮損為孤立性或數個境界清楚的圓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一般不對稱,1~4cm直徑大小,重者紅斑上可出現大皰。有癢感而一般無全身性症狀。皮損可發生在皮膚任何部位。位於唇、口周、龜頭、肛門等皮膚粘膜交界部位者,常易出現糜爛或繼發感染而引起疼痛,此時,患者常來急診。皮損歷1周不退,留有灰黑色色素沉著斑,經久不退。再服該葯時,於數分鍾或數小時內在原處發癢,繼而出現同樣損害並向周圍擴大,致使表現為中央色素加深而邊緣潮紅的損害。復發時,其他部位可出現新皮損。

(三)蕁麻疹型葯疹 較常見。多由第Ⅰ型及第Ⅲ型,偶由第Ⅱ型變態反應所引起。

1.引發葯物 多為青黴素,血清製品,痢特靈,水楊酸鹽,磺胺,普魯卡因等。

2.臨床表現 與急性蕁麻疹相似。也可有高熱、關節痛、淋巴結腫大、血管性水腫、蛋白尿等血清病樣綜合征樣表現,並可累及內臟,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四)Stevens-Johson綜合征型葯疹 多由Ⅲ型變態反應引起,屬重型葯疹。

1.引發葯物 常為磺胺類特別是長效磺胺,巴比妥,保太松等解熱鎮前葯,苯妥英鈉等。

2.臨床表現 發病急,伴高熱等全身中毒性症狀。皮損分布廣泛,以水皰、大皰、糜爛與結痂為主。常位於腔口周圍,並嚴重地侵及粘膜。可出現肝、腎功能障礙並伴發肺炎等合並症,病死率5%~10%。

(五)紫癜型葯疹 由Ⅱ或Ⅲ型變態反應引起。

1.引發葯物 多為磺胺類,保泰松,消炎痛,苯妥英鈉,巴比妥等。

2.臨床表現 輕者雙小腿出現瘀點或瘀斑,散在或密集,重者四肢、軀干均可累及,甚至伴有粘膜出血,貧血等。Ⅲ型反應引起者為血管炎的表現,皮損形態可自風團、丘疹、結節,水皰至壞死潰瘍等多種成分,但均有可觸及紫癜性損害(palpable purpura)出現。重者可有腎、消化道、神經系統受累,並伴有發熱、關節痛等全身症狀。

(六)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葯疹(TEN) 為最重型葯疹,一般均在急診中先見到。

1.引發葯物 磺胺類,水楊酸鹽,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熱鎮痛葯,酚酞,青黴素,四環素,巴比妥,苯妥英鈉等。

2.臨床表現 起病急,伴有高熱、煩躁、嗜睡、抽搐、昏迷等明顯全身中毒症狀。皮膚表現為表皮全層壞死及表皮下大皰形成。開始時為大片鮮紅斑片,繼而紫褐色,1~2天內斑上出現大皰並擴展,副合成幾十厘米大小,呈現出多數平行性條狀縐紋。大皰極易擦破而出現大片糜爛,類似Ⅱ度燙傷。Nilolsky征(十),同時,口、眼、鼻、上呼吸道、陰部、食管處粘膜,可廣泛受累。粘膜脫落後出現大片糜爛面。疼痛極著。體溫常持續在40℃上下,歷2~3周不退。心、腎、肝、腦亦常受累。預後嚴重,病死率25%~50%。多因繼發感染、肝腎功能障礙、水電解質紊亂而死亡。

3.鑒別診斷 需與中毒性休克綜合征(toxic shock syudrome)相鑒別。後者發生在月經來潮期婦女,皮膚雖出現廣泛性紅斑及脫屑,但無大皰出現,亦無疼痛而可鑒別。此外尚須與葡萄球菌性皮膚燙傷樣綜合征相鑒別(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簡稱SSSS),該病全身性中毒反應亦明顯,出現全身性紅斑及大皰性損害,但其病變較淺,表皮鬆解所形成的裂隙在角層下面的顆粒層和棘細胞層上部;而前者則發生在基底細胞下方。若診斷有困難時,可取水皰表皮進行冰凍切片做HE染色即可鑒別。

(七)剝脫性皮炎型葯疹 可能由Ⅳ型變態反應或重金屬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引起,屬重型葯疹。

1.引發葯物 多為魯米那,磺胺類,保泰松,苯妥英鈉,對氨基苯甲酸,鏈黴素,金、砷等重金屬。其他如羥吡唑嘧啶(Allopurinol)、甲氧噻吩頭孢菌素(Cefoxitin)、甲氰咪胍、氯喹、異煙肼、硫醯脲(Sulfonylurea)等亦可引起。

2.臨床表現 首次用葯潛伏期長,一般在20天以上。其中部分患者是在發疹型葯疹基礎上繼續用葯而發生。

此型葯疹在發病開始即有寒戰、高熱等全身症狀出現。皮損起初表現為麻疹樣或猩紅熱樣型損害,逐漸增重,最終全身皮膚呈現彌漫性潮紅、腫脹,皺褶部位出現水皰、糜爛、滲液、結痂。灼癢感重;同時,唇、口腔粘膜潮紅、水腫或水皰糜爛、結痂;眼結合膜水腫,分泌物多,畏光。全身淺表淋巴結可腫大。一般於兩周後,紅腫減輕,全身皮膚開始鱗片狀脫屑,手足可呈套狀剝脫,頭發與甲亦可脫落。病程2~4周。重者可伴發支氣管肺炎,中毒性肝炎,腎炎,皮膚感染,甚至敗血症。若處理不當,伴發水電解質紊亂、繼發感染時也可危及生命。

(八)光感型葯疹 服葯後需經紫外線作用後才出現皮損。分光毒及光過敏性反應兩類。

1.誘發葯物 磺胺類,四環素,灰黃黴素,酚噻嗪類,萘啶酸,苯海拉明,去敏靈,奎寧,異煙肼,維生素B1,氨甲喋呤等。

2.臨床表現 光毒反應性損害,可發生在初次服葯的患者,經日曬後2~8h,暴光部位皮膚出現紅斑、水腫或大皰。光過敏反應性損害則於暴光後有5~20天致敏潛伏期,以後再暴光時,於數分至48h內發病。皮損可為紅斑風團性損害,也可為丘疹、水腫性斑塊、結節、水皰或濕疹樣等多形態性損害。除暴光部位外,非暴光部位也可發生。均伴瘙癢。

(九)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綜合征樣反應

1.誘發SLE的葯物 指能激發潛在的SLE,或使已出現的SLE症狀更形加重的葯物。主要為青黴素,磺胺類,保泰松等。臨床表現與SLE相同。停葯後並不能阻止病的發展。

2.產生SLE的葯物 指具有引起SLE綜合徵效能的葯物。主要為肼苯噠嗪,普魯卡因醯胺,異煙肼,苯妥英鈉等。所引起的臨床症狀與真性SLE相同,但較輕。抗核抗體滴度很高,紅斑狼瘡細胞(十),而抗雙鏈DNA抗體(-),補體總活性值正常。腎與中樞神經系統很少受累。停葯後可愈。

四、診斷

由於葯疹臨床類型多,急診工程師要時刻警惕葯疹的可能性,但必須能排除其所模擬之疾病後才能做出正確診斷。又由於急診中見到的葯疹多為過敏反應性機制,下述規律有助於診斷:①有明確服葯史;②初次接觸有一定潛伏期;③皮疹發生突然,多數為對稱性分布,進展快,1~2日即可遍及全身,皮疹色鮮紅,伴瘙癢。皮疹與發熱間無傳染性規律;④對服用多種葯物的復雜病例,主要根據服葯與發疹兩者在時間上的關聯,並參考疹型與誘發葯物間的規律進行分析,常能找出致敏葯物。對初次使用之葯物,一般將分析重點限在兩周之內;對再次使用者,可限在3天之內。

五、葯疹的治療

(一)病因治療 盡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葯物,並終身禁用。鼓勵病人多飲水或輸液以加速葯物自體內的排出。對由重金屬如砒、金等引起的葯疹,要給與絡合劑,如二巰基丙醇(BAL)等使之與重金屬離子絡合後從尿中排出。BAL用法為第1~2日肌內注射3mg/kg,每4h一次,第3天改為每6h一次,以後10天內每日2次。

(二)對症及支持療法 對重型葯疹的治療原則為及時搶救,盡早收入院治療。留院觀察時,須加強護理,加強支持療法,嚴防或治療繼發感染,避免再次發生交叉過敏性反應。

1.抗休克與供氧 對伴發過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爭,立即皮下或肌內注射1:1000腎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難者予以吸氧,喉頭水腫已堵塞呼吸道時,可考慮氣管切開。

2.激素 對Steveus-Johson綜合征、TEN、重症剝脫性皮炎型葯疹者,及早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為挽救生命的關鍵措施。用量應足以控制臨床症狀為准。一般用量為相當於強的松60~100mg/d的劑量。不能口服時,以琥拍酸氫化可的松200~400mg或氟美松5~10mg,加在5%~10%葡萄糖500~1000ml,靜脈點滴,8h內輸完。待病情穩定後可改口服。症狀控制後應盡快減量至停葯。

3.抗組胺葯 選H1受體拮抗劑,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對皮肢瘙癢與水腫的緩解有一定效果。

4.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注意膠體或蛋白質的輸入量,必要時輸血或血漿。

5.預防及治療感染 對大面積表皮脫落者應按燒傷對待,要求無菌性操作,包括房屋、床單等的無菌消毒。要及時進行皮膚損害與血液的細菌培養(包括真菌培養)和葯敏試驗,並均須投以與致敏葯物結構無關的全身性抗生素。

6.伴發其他臟器損害的處理 如伴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血小板減少、溶血性貧血等則按血液病常規處理。對伴有心、肝、腎等方面的受累時亦應按內科常規處理。

7.粘膜損害的處理 可用3%硼酸水清洗結膜,皮質類固醇眼葯滴眼每3h一次。解膜受累時要用抗生素眼葯膏予以保護。要注意保護口腔粘膜損害的清潔,用2%碳酸氫鈉或1%~2%H2O2漱口,必要時應請眼科或口腔科醫師共同處理。

8.皮膚損害的局部治療 選用無刺激、具保護性並有一定收斂作用的葯物,根據損害的特點進行治療。腫脹明顯或滲液性損害,可用生理鹽水或次醋醋鋁液1:20~1:40進行開放性濕敷,每次20min,若已連續6次後,須停用至少0.5h,才能再次應用。滲出一旦停止,即可改用0.5%~1%氫化可的松霜,或硼鋅糊,或30%氧化鋅油。對TEN大面積大皰及糜爛面的治療,以保持局部乾燥為宜。可將全身皮膚暴露在無菌布罩內,用40W燈泡數個烘烤,以促進創面乾燥。然後用1%龍膽紫或硝酸銀(0.2%)塗面糜爛部位。

(三)對輕型葯疹的治療 一般於停葯後2~7天皮損即可消退。若全身症狀明顯時,可口服相當於強的松20~40mg/d,皮疹消退後即可停葯或減量。有繼發感染時給與全身性抗生素治療。局部可用單純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以止癢消炎,有糜爛滲液時可用濕敷。

⑦ 皮炎傳染嘛

你好復 治療神經性皮炎制,當然首先應該解除可能發生的病因.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能力抓,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擦.
意見建議:可以口服B族維生素 外用中成葯《克 炎 王》,生活上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維生素A的食物要適量多吃,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過度的焦慮,生活有規律,保持充足睡眠。

⑧ 葯物性皮炎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葯物性皮炎的病因
    • 4.1 葯物進入人體途徑
    • 4.2 引起葯疹常見的葯物
      • 4.2.1 砷劑
      • 4.2.2 解熱止痛葯類
      • 4.2.3 安眠鎮靜葯類
      • 4.2.4 抗生素類
      • 4.2.5 類固醇皮質激素類
      • 4.2.6 免疫抑制劑和抗腫瘤制劑
      • 4.2.7 中葯
  • 5 葯物性皮炎的發病機理
    • 5.1 非過敏反應性機制
    • 5.2 過敏反應性機制
  • 6 葯物性皮炎的病理改變
    • 6.1 固定型葯疹
    • 6.2 葯物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 6.3 扁平苔蘚樣葯疹
  • 7 葯物性皮炎的臨床表現
    • 7.1 發疹性葯疹
    • 7.2 皮炎類葯疹
    • 7.3 固定型紅斑
    • 7.4 蕁麻疹樣葯疹
    • 7.5 多形性紅斑
    • 7.6 惡性大皰性多形紅斑
    • 7.7 葯禪侍物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 7.8 剝脫性皮炎
      • 7.8.1 狼瘡樣綜合征
      • 7.8.2 增殖性葯疹
      • 7.8.3 其他葯疹
  • 8 葯物性皮炎的診斷
  • 9 需要與葯物性皮炎鑒別的疾病
  • 10 葯物性皮炎的治療方案
    • 10.1 治療原則
    • 10.2 抗過敏葯或解毒葯的應用原理
    • 10.3 加強護理
    • 10.4 局部治療
    • 10.5 中葯治療
  • 11 葯物性皮炎的預防
  • 附:
    • 1 治療葯物性皮炎的穴位
    • 2 治療葯物性皮炎的中成葯
    • 3 葯物性皮炎相關葯物

1 拼音

yào wù xìng pí yán

2 英文參考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drug eruption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rug rash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也稱葯疹。它是各種葯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體內後,引起皮膚、粘膜的各種不同的炎症反應。

凡對患者有益而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葯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所引起的皮膚和(或)粘膜損害的不良反應,謂之葯疹。為皮膚科急診中常見的病種。

4 葯物性皮炎的病因

4.1 葯物進入人體途徑

包括口服、注射、灌注、點眼、滴鼻、漱口、含化、噴霧、吸入、外用、葯熏、 *** 及膀胱沖洗等。

4.2 引起葯疹常見的葯物

4.2.1 砷劑

幾次注射砷劑以後,可以出現。由於過敏的急性中毒症狀,有的長期應用以後,才出現皮疹。皮損往往為廣泛的大皰、丘疹、膿皰,嚴重時可引起剝脫性皮炎,少數人可引起副銀屑病、扁平苔蘚、玫瑰糠疹或點斑狀色沉著斑等損害。

4.2.2 解熱止痛葯類

解熱止痛葯類常引起猩紅熱樣或麻疹樣紅斑,固定性紅斑、剝脫性皮炎等損害。

4.2.3 安眠鎮靜葯類

麻疹樣紅斑、血管性水腫、多形紅斑、扁平苔蘚樣皮炎、固定型葯疹及剝脫性皮炎。

4.2.4 抗宏信生素類

抗生素類尤其是青黴素的注射可引起過敏休克反應,遲緩反應表現瘙癢症,麻疹樣紅斑,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甚至剝脫性皮炎。

4.2.5 類固醇皮質激素類

類固醇皮質激素類可引起猩紅熱樣或麻疹樣紅斑、葯斑狼瘡樣皮疹、固定性紅斑,嚴重的是剝脫性皮炎、惡性大皰性紅斑或中毒性表皮鬆解的表現。有的粒細胞減少症或固有障礙性貧血而死亡。

4.2.6 免疫抑制劑和抗腫瘤制劑

免疫抑制劑和抗腫瘤制劑常引起脫發,剝脫性皮炎、黃疸及嗜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粒性細胞減少。

4.2.7 中葯

中葯引起過敏反應逐漸增多。最常見,蕁麻疹、麻疹樣紅斑、固定性葯疹及口腔粘膜糜爛。

5 葯物性皮炎的發病機理

大多數葯物都具有引起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葯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最多。常見者為抗生素類,磺胺類,氨基比林、安乃近、保太松、水楊酸果等解熱止痛類,催眠、抗癲癇類,抗毒素等血清類葯物。根據葯物結構分析,凡蔽襲輪帶有苯環及嘧啶環的葯物,具有較強的致敏力。此外,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生葯疹的危險性比較大。

葯物性皮炎發病機理非常復雜,可以是免疫性或非免疫性機理,但大部分葯疹是變態反應,由於變態反應的葯疹只限於少數服葯的人,服用各種葯品的人很多。而發生葯疹的畢竟是少數,又由於變應性葯疹不是葯理作用或毒性反應,葯疹和用葯的劑量無關,極微量的葯物能使高度敏感的人發生嚴重的葯疹。

5.1 非過敏反應性機制

非過敏反應性機制包括有葯物的過量、副作用、直接毒性反應、特定性反應(idiosyeracy)、JarishHexheimer反應、菌群失調(ecologic imbalance)、向生體性效應(biotrophic effect)、葯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等。

少數葯疹和變態反應無關。由於光中毒作用而發生的皮疹也和變態反應無關。但和葯物濃度、特定波長和暴光量有關。有些人的紅細胞內葡萄糖6磷酸鹽脫氫酶的活性有先天性缺陷、系由於隱性遺傳,在服用肼苯噠嗪、碸類葯物、磺胺葯後,可引起溶血性貧血。有些葯物可以直接作用於肥大細胞釋放介質而表現蕁麻疹、血管笥水腫,也有的葯物改變花生的烯酸的代謝途徑,即抑制了環氧化酶,使花生的烯酸產生前列腺素減少。如服用非激素抗炎葯物可發生葯疹。總之葯疹的發病機理十分復雜。目前有許多學說尚未得到足夠的證明,還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5.2 過敏反應性機制

大多數葯疹由此機制引起,機理較復雜。大分子葯物如血清、疫苗、臟器提取物、蛋白製品如酶類等,本身即為全抗原,有致敏作用;但大多數葯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是小分子物質,分子量小於1000,為半抗原,當進入機體內與蛋白質、多肽等大分子載體發生不可逆性共價鍵,形成結合性抗原之後就具有致敏作用。

當機體被葯物性抗原致敏後,再接觸同類抗原時,機體可通過抗體介導的第Ⅰ、Ⅱ、Ⅲ型等變態反應,或致敏淋巴細胞Ⅳ型反應,或兩類兼有的反應,導致皮膚或(及)粘膜出現急性炎症性反應而發生葯疹。由於葯物化學結構的差異性、代謝物的復雜性,從而葯物抗原決定簇就多而復雜,此外,個體之間對葯物的反應形式又存在著差別,因之,同一種葯物可在不同患者中引起不同類型的皮膚損害。反之,同一類型的皮膚損害也可由不同的葯物所引起。

過敏反應性機制引發的葯疹常有下述特點:

①皮疹的發生與葯量間無直線關系,並只在少數人中間出現;

②第一次接觸葯物後有4~20天潛伏期,一般為7~10天,以後再接觸該葯時好不再有潛伏期,而在幾分鍾至24h內發病;

③臨床表現與葯物的葯理特性無關,有時可伴有哮喘、關節炎、淋巴結腫大、外周血啫酸粒細胞增多,甚至過敏性休克等過敏反應為特點的表現;

④與結構相似葯物間可出現交叉反應。

四型變態反應:

血清、疫苗等葯物是蛋白質構成的完全抗原,而若干非蛋白質性化學葯品是半抗原和身體組織的蛋白質相結合,才成為完全抗原。機體接觸抗原後,經過一定潛伏期,免疫細胞致敏或產生足量抗體,再遇抗原性葯物,則發生各種變態反應。Ⅰ型變態反應包括蕁麻疹、血管性水腫。某些濕疹性皮疹及過敏性休克等。Ⅱ型包括因小板減少性紫癜等。Ⅲ型包括血管炎、血清病及血清病樣反應等。Ⅳ型可有紅斑及濕疹樣皮疹、剝脫性皮炎、固定性葯疹、結節性紅斑、狼瘡樣綜合征。

某幾型的葯疹可以同時存在。有些葯物經光線作用可起變態反應而發生葯疹,表現為紅斑塊、風團、扁平苔蘚,可發生於經常暴光的部位,也可出現於非暴露的皮膚上。磺胺葯、氯丙嗪、避孕葯、四環素等葯物常引起光變態反應。對某一些葯物過敏者可對化學結構相似的另一種葯物發生葯疹。

6 葯物性皮炎的病理改變

葯物引起的蕁麻疹、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濕疹、紅皮症、毛囊炎、血管炎與其他特發性的疾病組織象是一樣的,在這就不一一述明。下面將敘述一下有特點的葯疹。

6.1 固定型葯疹

表皮內見到多數壞死的角朊細胞,棘層細胞氣球變性,可發展成表皮內水皰。由於破裂細胞的胞膜仍留在皰內,使皰呈蜂窩狀。真皮 *** 高度水腫,可出現表皮下水皰,真皮上部可見到大量的噬色素細胞。真皮淺、深層可見到淋巴細胞的浸潤及少許嗜酸、嗜中性白細胞,還可見到組織細胞及肥大細胞。

6.2 葯物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表皮角朊細胞大片融合性壞死,細胞結構消失,可見核溶、核縮及核碎。角質層仍呈網籃狀,界面空泡改變,表皮下水皰、真皮淺層水腫,浸潤細胞以淋巴細胞為主,少許組織細胞及嗜酸性細胞浸潤。

6.3 扁平苔蘚樣葯疹

角質層出現灶性角化不全,顆粒層薄或消失,界面空泡變性, *** 真皮呈帶狀緻密炎症浸潤。主要為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有時還見到漿細胞及嗜酸性細胞,炎症浸潤不只在淺層,還可達深層。

7 葯物性皮炎的臨床表現

葯疹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同一葯物在不同的個體可發生不同類型的臨床表現,面臨同一臨床表現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葯物引起,常見葯物歸納如下:

7.1 發疹性葯疹

臨床表現為麻疹或猩紅熱樣紅斑,發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熱(39~40℃±)頭痛,全身不適等,皮疹始於面部軀干,以後泛發全身,有瘙癢,輕重程度不一。輕的僅出現散在的少量紅斑,有輕度瘙癢,停葯而自愈。重的可密集全身,常伴有全身淺部淋巴結腫大,則應密切注意其可能發展成剝脫性皮炎,因後者預後不良。

7.2 皮炎類葯疹

這類葯疹臨床主要表現為紅斑、丘疹、小水皰、滲出、糜爛、結痂性皮疹。其可分為局限性與泛發性兩型;局限型多是由葯物引起的光線過敏性皮疹,因此主要發生在日光暴曬部位,發生苔蘚化皮疹。全身泛發型可有低熱、瘙癢,嚴重的還可有粟粒至米粒大小的膿皰性皮疹摻雜其中。消退後往往有一層糠狀鱗屑脫落。

7.3 固定型紅斑

多數由橫胺葯物、巴比妥類葯物,解熱止痛葯物所引起。但約三分之一的病人無服葯史,過敏原不易找到。皮疹特點是限局性圓形或橢圓形紅斑,紅斑鮮紅色或紫紅色呈假性水腫、損害境界清楚,愈後留有色素斑,每次應用致敏的葯物後,在同一部位重復發作,也有的同時增加新的損害,皮疹數目可單個或多個,亦有分布全身者,皮疹大小一般0.2cm至數厘米不等,皮疹可發生於全身任何部位,尤以口唇及口周、 *** 、 *** 等皮膚粘膜交界處,趾指間皮膚、手背、足背躻乾等處多見。發生於皮膚粘膜交界處者約佔80%,口腔粘膜亦可發疹。固定性葯疹消退時間一般為1~10天不等,但粘膜糜爛或潰瘍者常病程較長,可遷延數十日始愈。發生在包皮 *** 部位時,常因為水皰破潰或感染而形成潰瘍,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如治療不當,可使病人數周至數月不能痊癒。

7.4 蕁麻疹樣葯疹

蕁麻疹樣葯疹是常見葯疹之一,尤其是近年來莉特靈的大量應用,該葯疹更為常見,其他如青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葯物與血清蛋白等均是引起該型葯疹的重要原因,由於血清異性蛋白引起的叫「血清病」其皮疹特點為發生大小不等的風團,這種風團性皮疹較一般蕁麻疹色澤紅、持續時間長,自覺瘙癢,可伴有刺痛、觸痛。蕁麻疹可作為唯一的症狀出現。也可以伴隨著其他的症狀。如發熱、低血壓等,一般致敏病人表現為用葯後數小時,皮膚才開始發生風團性皮疹並有瘙癢,但少數病人在注射青黴素、血清蛋白等葯物後數分鍾內即出現頭暈、心煩、全身泛發大片紅色風團、瘙癢與血壓降低,由痢特靈引起的葯疹可以在停葯後一周才發生,風團往往較嚴重,有大片紅腫性皮疹,治療上比較困難。血清病是注射血清蛋白後1~2周,開始發燒38~39℃,全身風團、瘙癢、有腹痛、惡心、淺淋巴結腫大、關節痛,病程10~14天而自愈。

7.5 多形性紅斑

多形性紅斑可由葯物引起的多形紅斑,其皮疹特點為圓形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或丘疹,似豌豆大至蠶豆大,中央常有水皰,邊緣帶紫色,對稱性發生於四肢,常伴有發燒、關節痛、腹痛等,嚴重者可引起粘膜水皰的糜爛、疼痛。由其他原因所致的多形紅斑,症狀相似,往往春秋反復發生,病程一般為2~4周。

7.6 惡性大皰性多形紅斑

惡性大皰性多形紅斑又稱斯蒂勞斯——約翰遜(StevensJonnson)綜合征。為一種嚴重的葯疹、紅斑性大皰廣泛散布,口腔、眼部及咽部等處粘膜糜爛,唇紅緣潰爛結痂。同時病人有高燒、頭痛、關節痛等全身症狀。病程4周左右,在未用激素以前,其死亡率曾達30%。雖為葯疹中出現的皮損,但在許多的病例中沒有任何服葯史,說明本型中只有一部分與葯物反應有關。有的病人還可由「敗血症」引起,值得注意。

7.7 葯物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葯物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是葯疹中最嚴重的一型,其特點病人服葯後不久體溫迅速上升,可超過39~40℃。皮膚先有紅斑,迅速擴展增多,由紅色變褐紅色,經一兩天後,廣泛的紅斑上發生松馳的大皰,大皰不規則,皰膜容易擦破撕剝,露出疼痛的大片糜爛面,很像燙傷。粘膜也成片糜爛及剝脫。病人有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伴有高燒和內臟受損的表現。可發生黃疸、血尿、腎功能衰竭、肺炎、昏迷、抽搐以至死亡。否則,經10~14天後,病情迅速好轉,體溫很快下降,皮疹乾燥及脫落而自然痊癒。

7.8 剝脫性皮炎

剝脫性皮炎可由於不同的原因引起,而葯物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常常由於對一般的葯疹病人未及時停止致敏葯物和適當處理,致使病情發展,皮疹融合而成為剝脫性皮炎,或病情一開始就是突然發病,高燒40~41℃,持續不退,瘙癢性的麻疹樣紅斑融合成大片或彌漫性的潮紅,有明顯的腫脹,全身淺淋巴結腫大,肝臟亦可腫大,壓痛甚至出現黃疸,脾臟也可腫大,腦或腎等也受損可出現譫妄,昏迷或蛋白尿等,甚至死亡。應與銀屑病,皮炎類疾病,毛發紅糠疥,Hebra氏紅糠疥,蕈狀肉芽腫等引起的紅皮病相鑒別。

7.8.1 狼瘡樣綜合征

狼瘡樣綜合征可因葯物影響而發生該綜合征,臨床表現和組織變化與真正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相同,病人有發熱、皮疹、關節痛、胸膜炎、心包炎、粒細胞減少、紅斑狼瘡細胞陽性等各種紅斑狼瘡症狀,因此,全身性紅斑狼瘡綜合征被認為葯物誘發的全身性紅斑狼瘡。病情輕的停葯後數月內恢復,病情發展的可因狼瘡性腎炎或其他紅斑狼瘡損害而死亡。病程在2~3周至3個月內自愈,肼苯噠嗪、灰黃黴素等葯物易引起該綜合征。

7.8.2 增殖性葯疹

在用葯兩周至數月後,病人發燒,周身不適,關節疼痛,全身淺淋巴結及肝脾腫大、皮疹是彌漫性紅斑、水腫性、大皰性或蕈樣肉芽腫狀損害。觸之相當堅實,主要見於軀干疏散分布,不規則,邊緣清楚約3~4cm直徑大小,經治療症狀逐漸消失,全病程約3周。

7.8.3 其他葯疹

某些葯物或血清等異性蛋白質所引起超敏性血管炎葯疹,由於砷劑長期少量服用,可產生掌蹠點狀角化症,或皮膚毛孔角化症。汞劑中毒性肢端紅痛症、皮疹、口炎等,長期服用碘及類固醇激素可產生痤瘡樣皮疹。服用抗瘧葯物產生扁平苔蘚樣皮疹。有些葯物還產生紫瘢、濕疹樣皮疹。

8 葯物性皮炎的診斷

詳細詢問病史、熟悉各種葯疹類型,觀察臨床表現及發展過程,進行綜合分析,才可作出葯疹的診斷,但仍不能確診。因為,直到今天對葯疹仍然缺乏可靠的實驗診斷方法。皮膚試驗陽性的人在用葯後不發生葯疹,而陰性的人則可有葯疹。而且,皮內試驗可使敏感性很強的人發生嚴重葯疹或其他葯物反應,甚至引起過敏的休克而死亡。再有服葯試驗也不安全可靠,只能慎用到固定型葯疹或不致發生嚴重反應的病人。在臨床上用葯後發生葯疹,停葯後消失及再用時復發的葯物史很有診斷意義。

現代的免疫試驗法如淋巴細胞轉化試驗,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RAST),嗜堿性粒細胞脫粒試驗,巨噬細胞遊走抑制試驗、白細胞組織胺試驗等,能協助我們了解葯物和機體之間的免疫關系,並無實用的診斷價值。總之葯疹是常見病,診斷葯疹時要客觀分析、排除其疾病的可能性。

9 需要與葯物性皮炎鑒別的疾病

葯物性皮炎應與麻疹、猩紅熱、風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川崎氏病、扁平苔蘚、日光性皮炎蕁麻疹、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相鑒別。

10 葯物性皮炎的治療方案

10.1 治療原則

(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葯物以及與其結構相似的葯物。

(2)促進體內葯物的排泄。

(3)應用抗過敏葯或解毒葯。

(4)預防和控制繼發感染。

(5)支持療法等。

10.2 抗過敏葯或解毒葯的應用原理

(1)抗組織胺類葯物組織胺是變態反應中的一種重要的化學遞質,是通過激動H1受體。H2受體、H3受體產生效應。H1受體使支氣管及胃腸平滑肌收縮、血管平滑肌舒張、心房肌收縮加強、房室傳導減慢、胃壁細胞胃酸分泌增加。H2受體使胃壁細胞胃酸分泌增加、血管平滑肌收縮、心室收縮力加強及竇性心率增憐惜。而抗組織胺葯物主要是在受體部位上競爭性地拮抗組織胺作用的葯物。有一點需要說明,肥大細胞釋放介質主要是組織胺(I級介質)但同時在釋放的過程中要重新合成介質而釋放(Ⅱ級介質),因此能夠穩住肥大細胞,也是抗過敏的重要一環。常用葯物:腦益嗪、賽庚定、多慮平、息斯敏、特非那丁。

(2)介質的阻滯劑穩定肥大細胞膜的葯物,哌嗶嗪類,海群生能阻斷SPS的釋放,但不能阻斷組胺的釋放(和其他葯物合用)。

色甘酸二鈉抑制組織胺的釋放,但對SPS釋放無影響,哃替酚可穩定肥大細胞膜。

(3)鈣劑的應用增加毛細血管的密度,降低通透性,減少滲出。

1)阻斷嗜中性白細胞在血管壁上的粘附性,穩定溶酶體膜、阻止溶酶的釋放。

2)抑制單核細胞殺菌力、降低單核細胞對T細胞釋放MIF反應,減少介質釋放(淋巴因子)而減少細胞向炎症移動。

3)使循環中的T細胞重新分布而使T細胞減少。

4)對嗜中性白細胞和肥大細胞有穩定作用。

葯物的選擇要結合病情而決定,尤其對於嚴重的葯疹要爭分奪秒的適量而應用皮質類固醇葯物,待體溫降至正常,皮疹的水皰及糜爛漸乾燥可漸減量。在搶救中要注意水和電介質的紊亂情況,控制感染、注意心、肝、腎、造血系統的功能,注意血糖,防止腦溢血的出現。如發現異常反應及時給予處理。

對於較輕型的葯疹,給予抗組織胺葯,皮質類固醇葯物、維生素C、鈣劑時要給予足量防止Ⅱ級介質的再次釋放,尤其對於在門診觀察室治療的患者,一定要待病情十分穩定方可讓患者回家。

  •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 預產期計算器
  •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 孕期用葯安全性分級(FDA)
  • 五行八字
  • 成人血壓評價
  • 體溫水平評價
  • 糖尿病飲食建議
  •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 基礎代謝率計算
  • 補鈉計算器
  • 補鐵計算器
  •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 葯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網路,馬上計算!

10.3 加強護理

對合伴粘膜損壞者要積極保護粘膜,尤其是眼結合膜,防止角膜混濁及粘膜的粘連,小兒要注意 *** 及包皮的糜爛,造成包皮狹窄。每日可用3%硼酸水清洗或皮質類固醇類眼葯滴眼,口腔注意清潔,經常漱口,可選用2%碳酸氫鈉溶液漱口。

10.4 局部治療

對於輕型葯疹可局部止癢,吸附糜爛面,保持清潔,迅速癒合即可,對於重症葯疹,最好採用乾燥暴露療法(紅外線燈罩下進行)或局部雷夫奴爾濕敷或外塗PC霜,空氣消毒,使用無菌床單及被褥。

10.5 中葯治療

一般發疹類葯疹、蕁麻疹、多形紅斑與剝脫性皮炎等。採用涼血消風湯,氣血兩燔方與清瘟敗毒飲等,清掃涼血解毒祛斑的方葯有顯效。

11 葯物性皮炎的預防

(1)在治療疾病時,首先追問葯物過敏史,或容易引起葯疹的葯物不要濫用。

(2)引起過敏的葯物要明顯的寫在病歷上,以引起復依醫生的注意。並勸告病人避用該葯或含有該葯的一些成葯和化學結構式相關而可可易引起交叉反應的葯物。

(3)青黴素、破傷風抗毒素、普魯卡因應用前必須做皮試,而且准備好一切急救所必備的葯品及措施。

治療葯物性皮炎的穴位

  • 陰陽

    虛、寒屬陰,表、實、熱屬陽;在治療上,不論穴位、葯物,均有陰陽屬性,可以用來糾正機體陰陽的偏盛偏衰,...

  • 腎上腺

    血壓等生理功能。許多種腎上腺激素及其類似物已作為葯物應用於臨床。耳穴名·腎上腺:腎上腺(shènsh...

  • 穴位

    的變化,也可接受各種 *** (如針、灸、 *** 、電針、葯物注射等)以調整各臟腑功能達到治療的效果。穴位分經...

  • 聽呵

    陰交、氣海等;腎元虧損者,加腎俞、關元、太溪等;葯物中毒者,加百會、啞門、上星、外關等。聽會張口略向...

  • 聽河

    陰交、氣海等;腎元虧損者,加腎俞、關元、太溪等;葯物中毒者,加百會、啞門、上星、外關等。聽會張口略向...

  • 更多治療葯物性皮炎的穴位

治療葯物性皮炎的中成葯

  • 涼血祛風糖漿

    主治:清熱解毒,涼血祛風。用於蕁麻疹、濕疹、葯物性皮炎、牛皮癬等病見血熱風盛證候者。用法與用量:口...

  • 三九胃泰

    的治療。三九胃泰中毒:不良反應表現:可出現麻疹樣葯疹、固定型葯疹、蕁麻疹葯疹、大皰型表皮鬆解性葯疹等...

  • 感冒通

    尿、蛋白尿、排尿困難、水腫,嚴重者腎衰,還可發生葯疹、過敏性休克、哮喘等。治療:感冒通中毒的治療要點...

  • 蕁麻疹丸

    服用或注射某種葯物而發生的蕁麻疹,此為葯物過敏(葯疹),應及時到醫院就診。5.服葯期間,如突然伴發胸...

  • 復方丹參注射液

    。因此,臨床醫師熟悉復方丹參注射注射注射液與各種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聯合用葯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是極...

  • 更多治療葯物性皮炎的中成葯

葯物性皮炎相關葯物

  • 鹽酸苯海拉明片

    神經性水腫、過敏性鼻炎,皮膚瘙癢症、葯疹,對蟲咬症和接觸性皮炎也有效;暈動病的防治,有較強的鎮吐作...

  • 硝酸甘油溶液

    吐、虛弱、出汗、蒼白和虛脫。⑷暈厥、面紅、葯疹和剝脫性皮炎均有報告。【禁忌症】禁用於心肌梗塞早期(有...

  • 硝酸甘油片

    吐、虛弱、出汗、蒼白和虛脫。⑷暈厥、面紅、葯疹和剝脫性皮炎均有報告。【禁忌症】禁用於心肌梗塞早期(有...

  • 磺胺二甲嘧啶鈉注射液

    .過敏反應較為常見,可表現為葯疹,嚴重者可發生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和大皰表皮鬆解萎縮性皮炎等;...

  • 磺胺間甲氧嘧啶片

⑨ 葯物性皮炎是什麼病_葯疹怎麼治

一、概述 葯物性皮炎也稱為葯疹,是指葯物通過各種途徑,如注射、口服、吸入、外用等進入人體後引起的皮膚粘膜急性炎症性反應,重者伴有內臟損害。 常見引起葯物性皮炎的致敏葯物如: (1)解熱鎮痛葯;(2)磺胺類葯;(3)抗生素類葯;(4)安眠鎮靜及抗癲癇葯;(5)其他葯物。近年來某些中葯引起葯物性皮炎現象已引起人們重視。 葯物性皮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男女之比為3:2。葯疹的發生與用葯劑量大小、時間長短不成正比關系,葯疹目前的治癒率較高,早確診、早治療是痊癒的關鍵 二、臨床表現 1.病前有用葯史; 2.有一定潛伏期,5-20天左右; 3.皮疹類型多樣; 4.自覺瘙癢; 5.重症伴口腔粘膜損害及內臟器官病變; 6.病情多急性; 7.皮質類固醇激素等抗過敏治療較好。 三、診斷依據 1.病前有用葯史; 2.有一定潛伏期; 3.發病突然,皮疹對稱,泛發(固定型葯疹除外)顏色鮮艷等; 4.自覺瘙癢; 5.重症伴粘膜、內臟器官及全身症狀。 四、治療原則 1.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葯物; 2.促進葯物排泄; 3.抗組胺類葯物治療; 4.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 5.防治感染; 6.支援療法; 7.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8.按外對症治療。 鴻業專家提示:葯物性皮炎是指葯物通過注射、口服、吸入、外用等途徑進入體內引起的皮膚粘膜急性炎症反應,往往引起全身性的變化。輕症葯疹一般治療即可,但重症葯疹一定要前往專科醫生處救治,否則會危及生命。患過葯疹的病人,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將過敏葯物記錄下來,以後避免再用類似葯物,這樣才能杜絕再次發生葯疹。 若想了解更多關於治療葯疹的內容,可以在線咨詢長沙鴻業皮膚病專科醫院的在線專家。在線預約免掛號費!

⑩ 葯物性皮炎的診斷依據是什麼

葯物性皮疹也叫葯疹,又稱葯物性皮炎,是葯物經過注射、口服或其他方式進入人體後引起的皮膚損害,最需要鑒別的是發疹型葯疹。臨床有用葯史、發疹時間及皮疹特點,尤其是患者有明確的用葯史,皮膚損害表現為多形性,臨床可以診斷。常需要鑒別的發疹性疾病有腸道病毒感染、麻疹、猩紅熱。腸道病毒感染包括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其皮疹為丘疹、斑丘疹、麻疹樣、風疹樣或猩紅熱樣,這些皮疹與葯疹很難鑒別。麻疹的皮膚損害先發生於耳周或耳後、頸兩側、兩頰後部及發際,24h內可沿及全面部、頸部、上肢和上胸,繼之背部、腹部、大腿發展,到第3日遍及全身。此時面部表現可以逐漸開始消退,消退次序與發展持續相同,伴有發熱與卡他症狀外,還可見柯氏斑。猩紅熱樣的葯疹,外觀酷似猩紅熱,但猩紅熱患者有草莓狀舌、口周蒼白圈為其特徵,患者出現發熱性皮膚損害時需要與傳染病相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