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穴位治皮膚過敏視頻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穴位治皮膚過敏視頻

發布時間: 2023-04-09 01:55:20

① 拔罐哪些穴位可以治療各類皮膚疾病

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經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或破損皮膚進入人體。臨床表現為患處初感灼癢、緊張,數小時後出現紅斑,迅速變為粟粒至綠豆大小的簇集性水皰,皰破後露出糜爛面,數日後乾燥結痂,愈後可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或淺瘢痕。附近淋巴結腫大。本病好發於口角、唇緣、鼻孔周圍、口腔黏膜、扁桃體、生殖器部位及臀部、會陰等處。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合谷。

2下肢部:三陰交。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由鼻黏膜進入人體,侵犯外胚層結構及感覺神經系統的組織而發病。常有輕度發熱、倦怠、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將要發疹的部位出現癢感、感覺過敏、灼熱及疼痛。經約1~3日局部發生紅斑,繼之出現簇集性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迅速變為一個或數個水皰群,數日後皰液破裂後表面乾燥結痂,留有暫時性淡紅色斑或色素沉著斑。附近淋巴結腫大。皮疹多發生於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常見於胸部、面部、頸部、腹部皮膚及眼、鼻、口腔黏膜及耳部。神經痛為本病的又一特徵。發疹同時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

【拔罐部位】

1頭部:太陽、陽白、下關、翳風、頰車、地倉。

2上肢部:曲池、外關、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

濕疹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炎症反應性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基本特點是皮疹的多形性、對稱性,易反復發作,劇烈瘙癢。皮疹呈多形性,如紅斑、小丘疹、小水皰、丘皰疹、糜爛、滲出、結痂、皸裂、鱗屑、肥厚、苔蘚樣變、色素沉著、抓痕。這些皮損在某一時期以某種或某些皮損為主。急性期皮損可有紅斑、丘疹、水皰、丘皰疹、糜爛、滲出及結痂,病程較短。亞急性濕疹以小丘疹、鱗屑、結痂為主,偶有丘皰疹、小水皰。慢性濕疹皮損多表現為乾燥、鱗屑、肥厚、皸裂、苔蘚樣變,可見色素沉著或脫失。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脾俞。

2上肢部:曲池、內關、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

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接觸某些物質刺激後發生的炎症反應。當皮膚受到強酸、強鹼等刺激性較強的物質刺激後則在短時間內發病。輕者局部呈現淡紅至鮮紅斑片,輕度水腫,斑上有密集的針尖大紅丘疹;重者局部呈現腫脹明顯的紅斑,斑上有密布的丘疹、水皰,甚者出現大皰。當病變波及到或發生於眼瞼、口唇、包皮、陰囊等處則水腫明顯,皮膚光亮,表面紋理消失。患者常自述瘙癢,局部灼熱或脹痛,若去除接觸物,可痊癒。再接觸致敏物可再發病。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澤、曲池、曲澤、合谷。

2下肢部:委中。

葯疹

葯物通過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徑進入人體後引起皮膚、黏膜反應稱為葯疹,又稱葯物皮炎。臨床表現有:①紅斑類葯疹,皮損以紅斑、紅斑丘疹為主。類似蕁麻疹樣、猩紅熱樣、麻疹樣或多形紅斑樣。②水皰類葯疹,皮損以水皰、大皰為主。兼見紅斑、斑丘疹、丘皰疹等。③皮炎類葯疹,用葯後加上光線照射,在皮膚裸露部位或其他處出現濕疹樣皮疹。④固定性葯疹,皮疹為圓形或橢圓形鮮紅斑或紫紅斑,大小不等,單個或多個,可發生於口唇與口角、龜頭、肛門、手背、足背、軀干、趾指間等處。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澤、曲澤、內關、曲池、合谷。

2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

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強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季節均可發病。皮損常突然發生,先有皮膚瘙癢,隨即起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或皮膚色,風團大小不一,形態多樣,為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此起彼伏,皮損可隨瘙癢而增多,融合成大片。累及胃腸道者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症狀可有發熱。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府、大椎、膈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銀屑病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容易復發的慢性皮膚病。本病的損害,初期時為點滴狀棕紅色斑點或斑丘疹,表皮覆蓋著多層銀白色鱗屑,以後逐漸擴展,邊界清楚。損害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尤以四肢伸側、肘膝關節、頭皮和骶骨部位為常見。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肝俞、腎俞。

2上肢部:曲池、內關、神門。

3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飛揚。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種以好發於軀干、四肢近端,疹色紫紅,略起白屑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其皮損多呈玫瑰紅色,其上鱗屑如糠似秕,故稱為玫瑰糠疹。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約為全部皮膚病的31%。全年均可發生,但以春秋季節為多見。發病年齡相當廣泛,多在10~40歲。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大椎、肺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

魚鱗病

該病為遺傳性角化障礙性疾病,由軀干、四肢有魚鱗狀鱗屑而得名。出生不久即可發病,有家族史及明顯遺傳性。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者出生時症狀往往不顯著,生後數月,手背及四肢伸側出現皮損,漸漸波及軀干、四肢屈側,頭皮可有輕度鱗屑,腋下及臀裂常不波及。

【拔罐部位】

1背部:脾俞、腎俞。

2腹部:中脘、關元。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

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多見於青年和成年人。初發時,僅有瘙癢感,由於搔抓及摩擦,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圓形或多角形,堅硬而有光澤,呈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天柱、肺俞。

2上肢部:曲池。

3下肢部:血海、委中、足三里。

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是指皮膚無原發性損害,只有瘙癢及因瘙癢而引起的繼發性損害的一種皮膚病。好發於老年及成年人,多見於冬季。可分為全身性和局限性兩類。

【拔罐部位】

1背部:腎俞。

2腹部:關元。

3上肢部:曲池、合谷。

4下肢部:陰廉、陰包、血海、足三里、委中、承山。

痤瘡

痤瘡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因其初起損害多有粉刺,所以本病又稱為粉刺。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總發病率占人口的20%~24%,尤其好發於青春期男女,有30%~50%的青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瘡。一般男性的比例略高於女性,病程長久,發病緩慢,30歲以後病情逐漸減輕或自愈。痤瘡以面、上胸、背部等處的粉刺、丘疹、膿皰等皮損為主要症狀。

【拔罐部位】

1頭頸部:風池。

2背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豐隆、內庭、厲兌、陰陵泉、三陰交。

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種以鼻部發紅,上起丘疹、膿皰及毛細血管擴張,形似酒渣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本病皮損常呈玫瑰紅色,且形類痤瘡,故又有玫瑰痤瘡之名。酒渣鼻以鼻面部出現紅斑、丘疹、膿皰、日久生有鼻贅為主要症狀。

【拔罐部位】

1頭面部:印堂、迎香、承漿、絲竹空、顴髎。

2上肢部:支溝、養老、列缺、合谷。

3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內庭。

雀斑

雀斑是一種以鼻面部發生褐色斑點為特徵的皮膚病。因其色如同雀卵上的斑點,故名。多有家族病史,一般始發於學齡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至青春期以後可達頂峰。女性多於男性。雀斑以鼻面部生有褐色斑點為主要症狀,常發生於暴露部位,如鼻面、頸、手背、肩背上方等處對稱分布。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肺俞、腎俞。

2下肢部:血海、陰陵泉、足三里。

黃褐斑

黃褐斑是一種以面部發生黃褐斑片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妊娠婦女及肝病患者常有黃褐斑,故又有妊娠斑、肝斑之稱。因為黃褐斑的形狀常似蝴蝶,所以又名為蝴蝶斑。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好發生於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二者之比為3∶1~4∶1。妊娠3~5個月的婦女尤為多見。臨床表現皮損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腎俞。

2腹部:中脘。

3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太溪。

白癜風

白癜風是一種以皮膚上出現後天性色素脫失斑為特徵的疾病。皮損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指背、腕、前臂、面、頸、生殖器附近為多,皮損色素脫失處呈乳白色。白斑面積可大可小,大者可泛及全身。一般可以分為炎症型、神經型和自體免疫型3種類型。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肺俞。

2腹部:中脘。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血海、三陰交。

② 孩子的皮膚過敏了,怎麼辦

當寶寶出現皮膚過敏,長了又紅又癢的皮 疹,就可能很容易聯想到是不是寶寶日常使用的洗 護用 品造成了皮 膚過 敏,其實皮 膚過 敏長紅 疹,可能是多種原 因造 成的,不要簡單以為停用或更換護 膚品就行了,而忽視了造成寶寶皮 膚過 敏的真正「元兇」。但是為了寶寶肌 膚的安 全,還是建議換用純天 然、無添 加的護 膚用 品,我身邊的媽媽們一般都給寶寶用孩兒面,而且聽說最新推出的黃瓜補 水乳 液,能夠迅速被寶寶的肌 膚吸 收,起到鎖 水保 濕的功 效,如果你家族沒有什麼過 敏史的話,可以改用這試試。

③ 皮膚過敏艾灸什麼穴位

阿是穴,就是哪過敏灸哪,另外皮膚過敏跟免疫力有關,可以灸幾個大穴位,如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穴即可,時間長短自己把握,小心暈灸,可以喝點紅糖水,剛灸完1小時內不要碰水,切記!

④ 寶寶過敏了,該如何幫他緩解瘙癢

當寶寶皮膚出現過敏現象,家長在生活當中一定要幫助寶寶進行護理著裝,盡量選擇一些寬松透氣的衣服,避免捂著,否則可能會讓寶寶皮膚出現瘙癢的情況,也要勤換寶寶的衣服和床單,吃的方面也要避免讓寶寶吃一些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等。同時也要注意好對於寶寶皮膚的清潔和護理,幫助寶寶皮膚保濕補水,避免寶寶皮膚出現乾燥起皮的情況,對於緩解寶寶皮膚的瘙癢也是很有幫助的。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建議下,去給寶寶皮膚塗抹一些葯膏。

寶寶出現皮膚過敏,一般都是因為過敏源導致的,因此,孩子發病以後家長們一定要注意盡早找出過敏源,然後讓患者盡量避開過敏源,這是緩解病情的一種有效措施,家長朋友們對此一定要謹記在心。

寶寶出現皮膚過敏的症狀後,家長們首先要注意的是給孩子做好皮膚的清潔工作,這對於皮膚過敏的治療是有很大幫助的,必要情況下可以給孩子使用一些消炎制劑來緩解病情,對此家長們一定要引以為鑒。

⑤ 過敏相關穴位簡介

過敏常識過敏,有機體對某些葯物或外界 *** 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現象,葯物過敏。過敏簡單地說就是對某種物質過敏。當你吃下、摸到或吸入某種物質的時候,身體會產生過度的反應;導致這種反應的物質就是所謂的「過敏原」。常見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多為吸入性變應原與患者鼻黏膜相互作用的結果,患者多為過敏體質,且具有遺傳性。大致可分為季節性鼻炎和常年性鼻炎兩種,前者多為吸入花粉造成,後者多為吸入屋內塵土、黴菌及動物的毛、禽類的羽毛等導致的。臨床表現:突發鼻癢、連續打噴嚏(多超過5個)和大量清水樣漿液性鼻分泌物,每次發早培作症狀多持續1小時以上,常反復發作。蕁麻疹過敏的皮膚表現,以發作性皮膚瘙癢及出現充血性風團為特徵。(多為某食物及添加劑、吸入物、葯物扮睜游、微生物及寄生蟲、昆蟲毒素等)與患者皮膚、黏膜接觸進入體內所引起。此外物理因素、精神因素以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發蕁麻疹。過敏的其他皮膚表現還可有血管性水腫、皮炎、濕疹、多形性紅斑、剝脫性皮炎等。臨床表現:皮膚突然出現大小不等的粉紅色風團,多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開始時孤立或散在,後逐漸擴大並可融合成片。蕁麻疹多來得快去得快,此起彼伏,且新的風團會陸續發生,甚至在舊的風團上疊加發生。花粉症該病也稱為枯草熱,是患者對植物花粉過敏所引起的,主要累及眼及上呼吸道。絕大部分該病由風做傳播媒體的花粉作為變應原而引起。臨床表現: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區性,主要表現為眼部發癢、流淚、眼瞼紅腫;鼻腔發癢,噴嚏連續發作,常一次多達十幾個,噴嚏後水樣分泌物增多,在發病時終日不止;咽部發癢、咽干、乾咳等。部分患者聽診可聞哮鳴音。過敏性哮喘該病是支氣管哮喘的主要類型,是因致敏原或其他過敏因素引起的廣泛性氣道超敏狀態,造成以氣道可逆性、痙攣性狹窄為特徵的呼吸道阻塞綜合征,病變主要累及支氣管。並非所有的支氣管哮喘都與變態反應有關。其他類廳銷型的支氣管哮喘還有:

詳見網路詞條:過敏 [ 最後修訂於2020/3/13 16:30:55 共1194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

⑥ 如何治療臉部皮膚過敏

其實臉部皮膚過敏症狀主要是發癢,與此同時伴有紅腫干屑、水泡,或病灶結痂及回滲出液化等。答但是只要按照下面這些做過敏就能好:
方法一:
洗臉時將食鹽和花椒拿出適量,然後放入洗臉盆中;
放後將洗臉盆中的水倒入另一個干凈的盆中;
先用溫水將臉上的臟物清洗掉,然後再用食鹽和花椒的水洗臉;
每天堅持兩次,一周後告別臉過敏的情況。
方法二:艾灸是可以緩解皮膚過敏的,並且對身體的損傷也比較小。
艾灸治的穴位,有血海穴,曲池穴,肺俞穴等等;
一般來說都會採用懸灸的方法,每天灸一次,一次三十分鍾;
方法三:
其實除了艾灸以外,還可以每天晚上洗臉時,可用比較溫和的洗面奶在臉部輕輕揉拭;
溶解皮膚表面的污垢,然後用溫水將臉洗凈,並用干毛巾吸干臉上的水分;
然後在過敏的地方抹點喻慜霜,這樣堅持一個月的時
間過敏就會好了。

⑦ 人體穴位

脖頸「死穴」

按摩作為一種放鬆消遣方式,在身體疲勞時按一按,會感覺輕松很多。不過一定別碰這個死穴——頸動脈竇。

頸動脈竇

1、頸動脈竇在哪裡?

上圖指尖所在位置,兩側各一個!

它是動脈血管上的特殊結構,能感知血壓變化,根據血壓來調節心臟跳動、血管收縮頻率。

2、它為什麼是死穴?

臨床表明:按壓頸動脈竇容易出現心跳變慢、血壓下降,甚至會昏厥,心臟驟停,所以這個穴位也被慎謹稱為「死穴」,一般不要碰他!

9大黃金穴位

人體409處穴位中,除了這個"死穴",還有9個難得的黃金穴,不僅能養生防病,甚至能急救,為了自己和家人安危,值得花1分鍾看看!

01明眼穴

具體部位:位於拇指中段關節處褶皺上方(如上圖)

提高視力

經常玩手機很容易視力下降,常按該穴位能改善眼疲勞,提升和恢復視力,每天睡前5分鍾最好。

防治眼病

常按該穴位能快速恢復急性結膜炎,另外對老年人出現的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的恢復都有很好幫助,一定要告訴父母。

02百會穴

具體部位:位於頭頂正中,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如上圖)

增強記憶

現在生活壓力比較大,記性越來越差,通過按摩百會穴可以逐漸提高腦細胞活力,增強大腦記憶力。

預防痴呆

常按百會穴對中老年人出現的失眠,健忘有很好的改善,能預防老年痴呆的發生,被譽為「長壽穴」。

03三陰交

具體部位:腳踝向上四指並攏中心處(如上圖)

婦科疾病

常按三陰交,能有效改善女性生理期不調、白帶過多、子宮下垂等婦科問題,是女性最佳保健穴。

美白祛斑

常按三陰交能減少面部色斑出現,如果想徹底祛斑可以用小綠瓶.膚斯曼祛斑霜.淘寶有,無論什麼斑輕松搞定,並且美白不反彈。

04印堂穴

具體部位:當兩眉頭中間,連線中點(如上圖)

頭暈頭痛

經常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會感覺頭暈頭痛或注意力不集中,每天按印堂穴5分鍾,不僅能緩解頭痛還能提高記憶力。

去皺抗衰

常按印堂穴能減少面部皺紋的出現,想快速去除面部皺紋可以用的綠瓶·蘊妙精華液·98元天貓有,堅持二十多天感覺年輕好幾歲。

05足三里

具體部位:小腿外側,膝眼下三寸(如上圖)

修身減膘

每天上午襪亮7-9點是胃經最旺的時候,按足三里5分鍾能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脂肪消耗,減膘比吃葯管用。

腳氣灰甲

按足三里能消除腳氣

06合谷穴

具體部位:合谷穴就告孝寬是虎口穴,最容易找的穴位(如上圖)

牙齒疼痛

牙疼的時候按壓合谷穴能快速減輕疼痛,另外對牙齦疼痛發炎,扁桃體發炎都有很好的作用。

祛痘除印

按合谷穴能減少面部痘痘的出現。如果想徹底祛痘,可以直接用·艾林卡祛痘套裝·淘寶有,二十多天痘痘和痘印完全好。

07血海穴

具體部位:屈膝後膝蓋上方,大腿內側(如上圖)

皮膚瘙癢

常按血海穴能緩解皮膚瘙癢,如果是皮炎濕疹癬引起的瘙癢,去淘寶買·齊峰堂本膚膏·不僅止癢還能完全修復皮膚防反復。

舒緩過敏

血海穴能緩解皮膚過敏,如果你是敏感肌膚可以用·艾林卡甘草面膜·淘寶有,十多天修復的很好,平時少吃刺激性食物。

08湧泉穴

具體部位:腳趾向下1/3處腳掌中心處(如上圖)

提高啪能力

《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穴乃是腎經的首穴,對於提高男女性能力都很有幫助,泡腳後再按更好。

加速排毒

湧泉穴最直接的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氣血通暢,將體內毒素及有害物質排出體外,還可以緩解疲勞,促進睡眠。

09風池穴

具體部位:頸椎與顱骨交界的兩邊凹陷處(如上圖)

感冒受涼

晚上睡覺被子蓋不到肩膀,容易受涼,引起感冒或肩背酸痛,快按風池穴10分鍾,能快速祛風散寒,疏通經絡。

消除鼻炎

風池穴不僅能去除寒氣,對鼻炎也有很好的作用,配合艾灸效果更好,另外對感冒後出現的鼻塞,流鼻涕症狀也有幫助。

穴位養生,小方法,大作用!

最簡單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人體有400多穴位,只需記住幾個,就能受益匪淺。

謹以此篇告訴身邊的朋友,只有健康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⑧ 兒童皮膚總會過敏艾灸哪個穴位

身柱穴一穴,即可! 兒童皮膚過敏問題,多屬於身體寒涼所致,其原因有下;

  1. 抗生素對體質的摧殘

  2. 飲食上寒涼 牛奶 食物居多

身柱穴乃小兒百病之要穴,小孩穴與成人穴位不同,僅僅對身柱穴施灸即可。需要堅持施灸,!

特性

身柱穴為督脈之脈氣所發,在上背部正中,第三胸椎下,接近肺臟,屬督脈經,通於腦髓,名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疔毒,寧神志之功效。有補益肺氣、止咳平喘、溫化痰濕、健腦益智、防病強身的功能作用,能通治小兒科的多種疾病。在《養生一言》一書中,就有小兒每日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氣,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是保證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時,由於身柱有健腦益智作用,經常施灸也能健全小兒神經系統,促進大腦發育,增強智能。

作用
1.灸身柱可以健全神經系統

因而可以防止疲勞和促進疲勞的恢復,可以防止神經衰弱、不眠症、頭痛等。對腦溢血、精神病、癔病、小兒麻痹、癲癇、舞蹈病也有療效。日本針灸醫家代田文志,在長野縣40所學校對學齡兒童進行保健灸的報告說:「灸過身柱穴之後,不傷風了,食慾增加了,發育也好了,總之,健康狀況改善了。所以,虛弱兒童的家長,應該格外注意長期給孩子灸身柱。身柱是學齡兒童施灸的重要穴位。身柱灸對於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身柱穴被日本醫學界譽為「小兒百病之灸點」。

2.通治兒科百病

對於嬰兒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氣管炎、百日咳、抽風、發育不良、面黃肌瘦,都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可將艾絨搓成鉛筆尖或更細一些,在身柱穴灸三壯。象吐乳之類,兩三天即可痊癒;由於瀉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兒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轉危為安;對於哮喘、支氣管炎、百日咳也都療效明顯。

對於三、四歲以上的小兒哮喘,除灸身柱外,可加灸靈台穴(第六椎下陷中)。由於身柱灸對於上述小兒各病都有明顯療效,所以是保證小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應該成為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和一般家庭常識,要大力推廣。


3.防止呼吸系統疾患

身柱灸可以預防和治療感冒,對於小葉肺炎、肺門淋巴結核、初期肺浸潤、胸膜炎、哮喘、支氣管炎等,是必不可缺的灸穴。

更多施灸問題,施灸案例, 請 搜索 郭林古法艾灸 了解!

⑨ 春季皮膚過敏治療小妙招

春季皮膚過敏治療小妙招

春季皮膚過敏治療小妙招,有些朋友的皮膚非常敏感,一到春天,身上就會紅腫過敏長東西,特別是如果臉上過敏,不僅非常癢,還很難看,那該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春季皮膚過敏治療小妙招吧!

春季皮膚過敏治療小妙招1

一、冷水洗臉

常用冷水洗面,增加皮膚的抵抗力,剛開始時可以先用溫水,再逐漸降低水溫,使用天然材料製成的洗面奶或者防敏、舒敏洗面奶。

二、防寒、防曬

對寒風和紫外線過敏的皮膚,外出應保護好皮膚,冷天防止寒風侵襲,防止日光暴曬,應撐傘或戴遮陽帽,以免加重過敏程度。

三、天然護膚

使用中草葯製成的護膚品或者自製的果蔬類面膜,不宜使用含有化學試劑或動物蛋白的營養護膚品及面膜,因為皮膚容易發生過敏。

四、飲食禁忌

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不宜吃煎炸、燒烤,以免對肌膚造成破壞,辛辣刺激的食物也要遠離,戒煙酒。

五、護膚品使用

在使用新的護膚品時,先在耳後或手臂進行測試,沒有出現異常再使用,最好不要化妝和輕易更好護膚品。

六、忌蒸桑拿

敏感肌膚要禁止蒸桑拿,不管是干蒸還是濕蒸,那樣會對本來就過敏的肌膚造成二次傷害。

治療皮膚過敏的偏方

韭菜鴨蛋清

將新鮮韭菜洗凈,加上鴨蛋清(去黃)塗擦患處,病情較重的,將韭菜汁和鴨蛋清口服,內服、外塗要嚴格分開,如無鴨蛋,輕者直接用洗凈的韭菜塗擦患處即可,或取韭菜、雞毛各適量,水煎外洗。

豆腐菊花羹

豆腐10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將野菊花、蒲公英煎煮取汁約200毫升,加入豆腐,調味品同煮沸,用適量水澱粉勾芡、攪勻即成。

綠豆海帶粥

先將糯米和綠豆煮成粥,加入海帶,再煮3分鍾,加入紅糖即可,清熱解毒,助脾補血,適用於亞急性濕疹及皮膚瘙癢症。

米仁赤豆湯

將米仁、赤豆加適量水煮爛,加適量糖,每日服二次,連服一個月。

艾葉油

菊科植物艾的葉性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功能散寒止痛,溫經止血,艾葉油有抗過敏作用,臨床用於治療過敏性皮炎。

春季皮膚過敏治療小妙招2

方法/步驟

缺乏維他命C,容易令皮膚粗糙枯乾,從而引致皮膚炎、脫皮等敏感症狀。在含豐富維他命C的蔬果中,梨與奇異果是首選,多吃可以加強皮膚組織,有助對抗外來敏感。

卧具也是花粉和蟎蟲等過敏源傳播的一大途徑,因此愛過敏的人每周至少一次用熱水徹底清洗被單、被套和枕頭。另外,愛過敏的人清洗衣物後,最好烘乾或室內晾乾,不宜到室外晾衣。

花粉是最常見的過敏源之一,花粉季節最好關緊門窗,以防止花粉飛入。適當用過敏 修 復 霜。開車外出時,也應該關好車窗,打開車內空調。

對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當空氣中「花粉指數」(空氣花粉濃度)偏高的時候,在室外活動時間不宜過長。通常而言,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空氣中花粉等粉塵濃度最大,這段時間最好待在室內,盡量減少室外活動時間。

戶外活動及健身時,應盡量選在清晨、傍晚或陣雨之後等。

春季皮膚過敏治療小妙招3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補水啊!

春季護膚重在補水,可以防肌膚過敏。

皮膚保養之洗臉水溫

保濕從潔面做起洗臉用的水溫非常重要。

有的人為了省事,直接用冷水洗臉;看看你有木有?

有的人認為自己是油性皮膚,要用很熱的水才能把臉上的油垢洗凈。真的不要太任性啊!

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正確的.方法是用溫水。

溫水既能保證毛孔充分張開,又不會使皮膚的天然保濕油分過分丟失,排除了過冷或過熱的刺激,肌膚自然處於一個舒適的狀態,健康的肌膚更容易打敗過敏的威脅。

皮膚保養之爽膚水

爽膚水二次清潔

春天也是細菌和病毒容易大量繁殖和傳播的季節,容易誘發傳染性疾病及皮膚疾患。這些都會給皮膚帶來不良影響,易引起過敏性皮炎、麻疹和粉刺的發生。

利用爽膚水和化妝棉再次清潔潔面的肌膚,清除毛孔堵塞,帶來健康不敏感膚質。

皮膚保養之按摩

小貼士:

冬天身體內循環比較慢,毒素容易積壓在體內,不易排出。

美容保養時可以打圈,按摩方式,促進護膚品吸收的同時,增加臉部血液循環。結合淋巴穴位將臉部速度清除,恢復臉部好氣色。

皮膚保養之防曬

春天防曬預防肌膚變黑春天雖不像夏季那麼驕陽似火,但紫外線傷害指數也會隨著氣溫回升,MM們出門還是要做好防曬工作,不然一天天下來,你會發現夏天還沒到來,自己卻趕先一步黑在了前頭,而到了夏天的時候,你就只能當個黑皮妹了。

清爽、透氣的防曬產品幫助肌膚拒絕粗糙和膚色變黑。

蝶渡美膚,遇見銳變新生的你,蝶渡女子,優雅獨立!

⑩ 養生美容中最重要的穴位-足三里、三陰交

中醫里有兩個最常用的帶「三」字的穴位,一個是足三里,另一個是三陰交。足三里是強壯穴,《千金方》裡面有一句話叫做「若要安,三里常不幹」。經常針灸足三里,對身體提高免疫力很有好處。

常拍足三里,防病又健身

《雲錦隨筆》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日本的德川幕府時代,有一個長壽家族,年齡最長者萬兵衛174歲,他妻子173歲,兒子153歲,孫子105歲。問其長生之術,答曰:「祖傳每月初八天,連續灸足三里,僅此而已。」人們不禁要問:足三里穴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嗎?故事的真實性我們無法考證,不過,足三里穴的功用確實是十分廣泛的。

足三里是胃經要穴,歷來備受醫家青睞。胃是人的後天之本,因此,經常針灸或按摩此穴具有補脾健胃、調理氣血、增強免疫力的功能,同時還有消除疲勞、延年益壽的特殊功能。

現代研究證明,經常針刺或按摩足三里,能對人體各個系統產生影響:它能使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目改變;使血液中的組織胺明顯下降;能使血糖高者下降,低者上升;在循環系統,它能調整心率,使快者變慢,慢者變快;在呼吸系統,能使肺通氣量增加,肺活量增加;在消化系統,能使唾液澱粉酶分泌增加,能調整胃腸的蠕動,對胃病患者,針刺該穴胃液分泌情況向有利於疾病恢復的方向調整,並對闌尾的蠕動有增強作用;在免疫系統,足三里穴有抗炎作用,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等。由此可見。足三里穴能雙向調整人體機能,對循環、消化、呼吸、免疫等各系統疾病的恢復有積極的作用。

足三里位於足陽明胃經循行線上,脛骨前嵴外一橫指。用拇指在足三里穴做上下、旋轉、點壓按揉等,每次5 10分鍾,每天3 5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酸、麻、脹、痛的感覺。

經常揉按三陰交, 養生 保健好處多

三陰交,顧名思義,是三條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的交會點,時不時在這個穴位扎針或者揉一揉、掐一掐、按一按,等於同時按了三條經絡,給三條經絡保健,一石三鳥,多好的事情!

三陰交在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面的後緣。經常揉按這個穴位的好處主要有六個方面:

(1)適合於脾胃虛弱導致的腸鳴(肚子叫喚)、腹脹腹瀉。

(2)適合於女性生殖系統的保健,如月經不調、帶下量多、不孕症、難產等。

(3)適合於遺精、陽痿、遺尿等生殖泌尿系統疾患。

(4)適合於心慌、失眠、高血壓。

(5)適合於下肢有疾患的,如沒勁、風濕類風濕導致的疼痛等。

(6)適合於身體的陰虛證候。

有歌訣稱贊三陰交曰:

三陰交穴內踝定,屬於足太陰脾經;

功能補土助運化,調和氣血及調經;

主治腹脹脾土衰,不思飲食兼腸鳴;

大便飧泄食不化,婦人症瘕痛不通;

月經不調崩漏下,經閉帶線月經痛;

胎死腹中胎衣滯,產後血暈腹中痛;

乳少陰挺陰莖痛,陽痿遺尿和遺精;

頭痛眩暈癃閉渴,虛勞咳嗽悸怔忡;

四肢不舉身體痛,大便秘結身體重;

臍下疼痛舞蹈病,睾丸縮腹跗踝腫;

足痿難行及腳氣,癮疹瘡瘍黃疸病;

水腫失眠高血壓,神經衰弱臟躁症。

注意:「孕婦禁針合谷三陰」,懷孕以後是不能扎三陰交的,因為這時候針灸三陰交穴容易導致孕婦流產。

擇時按揉「美容穴」 保健功效各不同

沒有哪個女性不希望自己容顏靚麗、青春常駐。可是在如何延緩衰老、防治婦科病等方面,大多數女性卻知之甚少。中醫認為,「男為陽,女為陰」,「陰血為女性之本」。在小腿內側,有一個穴位叫三陰交,它和女性的陰血密切相關,是女性美容 養生 的焦點所在。更為重要的是,在不同時間段按揉此穴位,還能起到不同的保健功效。

11時---------消疹、排毒祛濕

人體皮膚之所以容易過敏,出現各種皮疹現象,多是由於體內濕氣、內毒素淤滯太多所致。三陰交是脾經上的一個穴位,而脾臟的主要功能就是把人體內的水濕濁毒運化出去。因此,三陰交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是治療皮膚過敏、濕疹、蕁麻疹等各種皮膚病的首選穴位。每天11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鍾,對治療各種皮疹大有裨益。

11 13時---------調節血壓

三陰交還是一個智能調節穴位,每天11 13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鍾,對血壓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高血壓能降壓,低血壓能升壓)。

17 19時--------防治婦科病、滋陰補肝腎

人體子宮和卵巢功能的強弱,取決於其經絡系統的氣血旺衰和淤滯程度。每天下午17時到晚上19時,用力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鍾,具有促進子宮和卵巢血運暢通的功效,可防治各種婦科病。

另外,現在不少女性由於生活壓力過大等原因,導致性冷淡,並因此影響夫妻感情。每天下午17時至晚上19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鍾,能起到滋陰補血、增強肝腎功能的作用。

21時--------健脾、收緊皮膚、防止雙下巴

夜生活過多、飲食無規律等不良生活習慣可導致臉部肌肉過早鬆弛下垂,這是因為損傷了脾胃(脾臟主管肌肉)功能的緣故。可於每天晚上21時左右,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鍾,具有健脾、收緊臉部皮膚、防止雙下巴的功效。

21 23時--------調經、祛痘、祛斑、去皺

女人臉上長斑、長痘、皺紋增多等,多與月經不調有關。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匯的穴位。其中,脾臟能化生氣血、統攝血液;肝臟能貯藏血液;腎主管藏精、生氣血。因此,每天晚上21時至23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鍾,具有調經、祛斑、祛痘、去皺等功效。

按揉三陰交穴,不僅可防治婦科病,還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全身水腫等疾病。另外,還可增加心腦血流量,對防治冠心病、腦中風等疾病具有一定作用。

一般來說,堅持按揉一個月就能看到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