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用葯浴治療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由於皮脂溢出而形成的一種慢性皮膚炎症。本病的主要症狀是初起頭皮出現糠秕樣脫屑,產生成層的油膩性鱗屑,其後皮膚輕度發炎,伴有脫發;或表現為成片油膩而粘著的黃色結痂,間有滲液,發炎較明顯。前者為鱗屑型,後者為結痂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癢感,病變可累及顏面、頸、胸背及上腹等處。
方一【組成】新鮮烏骨雞蛋3枚。
【用法】雞蛋打破後攪勻,加入水2 000毫升,取湯液浴頭,每日1~3次。
【功用】養血潤燥。
【適應證】頭皮白屑。
【說明】雞蛋性味甘平,功能滋陰養血潤燥,近年葯理學研究表明,雞蛋所含的物質對體表炎症及燒傷有良好的癒合作用。
方二【組成】小麥麩50克,生薑30克。
【用法】將上兩物同煎,取汁洗患處。
【功用】清熱,解毒,殺菌。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小麥麩為小麥磨取麵粉後篩下的種皮,性味甘涼,能治瘡癰腫毒。配生薑殺菌解毒,對脂溢性皮炎炎症較甚者頗為適宜。
方三【組成】新小胡桃6枚,牛乳100毫升。
【用法】將小胡桃去殼搗爛,與牛乳同煎成膏液,外洗患處。
【功用】潤燥解毒。
【適應證】頭皮白屑。
【說明】小胡桃即小核桃,功能潤燥。牛乳性味甘微寒,有解熱毒,潤皮膚的作用。兩者相配外用,對治療血虛風燥所致的頭皮白屑增多頗有效。
方四【組成】杏仁、胡麻各適量。
【用法】將上兩物搗爛取汁,外洗患處。
【功用】潤燥解毒。
【適應證】頭皮白屑。
【說明】杏仁,能治諸瘡疥,消腫,胡麻即芝麻,有解毒潤燥的作用。
方五【組成】艾葉、菊花、防風、荊芥、甘松、蔓荊子、地膚子各9克,薄荷、藿香各6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數沸後,倒入盆內,待溫洗患處。每日1次,若多洗收效快。每劑可洗4次。
【功用】祛風,止癢,生發。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艾葉,能除濕,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故可治頭風。菊花、防風、荊芥等均有祛風止癢的作用。
方六【組成】生地黃、首烏各30克,黑芝麻梗、椰樹枝各50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數沸後,倒入盆內,趁熱熏洗患處。熏時上蓋頭巾,以防熱氣散失。每日1劑,早午晚各1次,每次30分鍾。洗後用干毛巾覆蓋頭部避風。5日為1個療程。
【功用】養血滋陰,祛風生發。
【適應證】脫發(脂溢性脫發)。
【說明】生地黃、首烏、黑芝麻均為養血滋陰之品,方中用此意即「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椰樹枝則有祛風涼血的作用。
方七【組成】透骨草、側柏葉各120克,皂角60克,白礬9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10分鍾,待溫後洗頭,每次15分鍾,每周洗2次。
【功用】燥濕,除脂,止癢。
【適應證】脂溢牲脫發及脂溢性皮炎。
【說明】透骨草功能祛風除濕,皂角亦有疏風氣的功效;白礬燥濕殺蟲,側柏葉治療脂溢性脫發有良效已為臨床所證實,諸葯合用,有燥濕、除脂、止癢功效。
方八【組成】桑白皮35克,五倍子12克,青葙子60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15分鍾,待溫後洗頭。每次20分鍾,每周2次。
【功用】祛脂,烏發,護發。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桑白皮功能行水消腫,青葙子功能祛風熱,五倍子則有收斂生發的作用。
方九【組成】天麻、白芷、防風各S克,桑葉、羌活、銀花、薄荷各3克,川椒2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溫,去渣,洗發。每次洗15~20分鍾,洗畢避風。
【功用】清熱明目,潔發令柔。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天麻有熄風止痙,祛風通絡之功效,配伍白芷、防風、羌活,則增強祛風之力;桑葉、銀花、薄荷功能疏風散熱,川椒祛風勝濕。諸葯合用,祛風熱,止脫發。
方十【組成】羌活、桑葉各4.5克,川芎、白芷、藁本各6克,天麻、甘菊花、薄荷各3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溫,去渣,洗發。每次洗15~20分鍾,洗畢避風。
【功用】清熱祛風,潔發光澤。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本方作用與上方相同,僅增川芎活血涼血,藁本祛風,甘菊花疏熱,故功效更強。
方十一【組成】蒼耳子、王不留行各30克,苦參15克,明礬9克。
【用法】上葯加清水半盆,煎沸,洗前先剪短頭發,再用小毛巾蘸葯水反復洗頭皮,每次洗15分鍾,每日用葯1劑,每天2次,隔3天再洗。
【功用】收斂,祛風,止癢。
【適應證】頭皮脂溢性皮炎。
【說明】蒼耳子有祛風散濕之功,能治一切風氣。王不留行功能行血,能治風毒。苦參、明礬皆為清熱燥濕之品。
方十二【組成】陳艾葉50克,雄黃15克,防風、花椒各30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沸,將葯液倒入盆內,待溫後外洗患處。每日洗1~3次。
【功用】解毒殺蟲,祛風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艾葉功能燥濕祛風,其放置年久而陳者,燥濕之力更強。雄黃有解毒燥濕之功,防風、花椒則能祛風除濕。諸葯合用,解毒殺蟲,祛風止癢,故對脂溢性皮炎有較好的療效。
方十三【組成】苦參、野菊花、白鮮皮各35克,硫黃15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洗患處。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風清熱,解毒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苦參性味苦寒,有燥濕,殺蟲利尿之功效,故又能治風殺蟲。野菊花功能清熱解毒,硫黃有燥濕解毒的作用。諸葯合用,共奏清熱燥濕止癢之功。
方十四【組成】白芷150克,雞子3個,川芒硝90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先煎白芷,濾去渣,待稍冷,納雞子及芒硝,攪拌均勻後,洗頭。
【功用】祛風止癢,除屑潔發。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白芷祛風散濕之要葯。能治療頭風及皮膚遊走之風。芒硝清熱燥濕,雞蛋亦有祛風之功。
方十五【組成】黃連須、黃芩、黃柏、大黃各9克,龍膽草6克,枯礬12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溫,去渣,洗頭。隔日1次。
【功用】清熱瀉火,去油護發。
【說明】黃連主治痛癢、瘡瘍、斑毒、疳痘而邪熱有餘者,說明方中黃連清熱解毒為主葯,再配伍黃芩、黃柏、大黃、龍膽草等。其清解之力更強。
方十六【組成】苦參310克,百部、野菊花、鳳眼草各90克,樟腦125克。
【用法】先將前四味葯裝人大口瓶內,加入75%乙醇(或白酒)5 000毫升中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留液,再加入樟腦(研粉)溶化後備用。用時用紗布蘸葯液,擦洗頭皮,每日1或2次。
【功用】滅菌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鳳眼草為臭椿樹的果實,功能除濕止癢,樟腦氣味芳香,功能祛風除濕,葯理學研究表明,本品外塗局部對皮膚有溫和的刺激和止癢作用。苦參、百部、野菊花均有清熱燥濕的功效。
方十七【組成】苦參60克,百部15克,透骨草、白鮮皮、蛇床子、艾葉各30克。
【用法】上葯煎水洗頭,2日洗1次。
【功用】祛風,除濕,止癢。
【適應證】頭部脂溢性皮炎。
【說明】本方所用葯物均為祛風除濕之品,目前臨床上常用以治療因風濕所致的各類皮膚疾病。
方十八【組成】蔓荊子、防風、苦參、川椒各10克,火麻仁30克。
【用法】上葯煎湯,趁熱溫洗頭部。
【功用】祛風,潤燥,止癢。
【適應證】頭部脂溢性皮炎。
【說明】蔓荊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火麻仁功能祛風潤燥,能治發落。
方十九【組成】白鮮皮、白芷、野菊、大黃、九里香各3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取汁,溫洗頭部。
【功用】祛風除濕,清熱解毒。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九里香功能行氣活血,祛風除濕,能止瘡癢,去皮風、故民間常用於治療各類皮膚疾病。
方二十【組成】透骨草65克,龍葵35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洗頭。
【功用】祛風止癢。
【適應證】頭部脂溢性皮炎。
【說明】龍葵性味苦寒,能洗疥癩癢痛,祛皮膚風。臨床實踐證明,本品具有消腫止癢和微弱興奮作用,葯理學實驗亦表明,本品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方二十一【組成】透骨草、丹參、皂角刺各3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外洗,每日1次。
【功用】祛風除濕,活血潤燥。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方中透骨草、皂角刺均有祛風除濕的功效。丹參有活血潤燥的功效。
方二十二【組成】苦參、側柏葉各30克,荊芥、防風各20克,白芷、薄荷、雄黃各10克。
【用法】上葯煎湯熏洗患處,每周1次。
【功用】祛風燥濕。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上述葯物均具有祛風燥濕之功,對因風濕所致的各類皮膚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方二十三【組成】何首烏、苦參各30克,枸杞子、黃柏、旱蓮草、龍膽草、乾薑、地膚子各20克,白鮮皮15克,辣椒秸100克。
【用法】上葯每劑煎2次,每次煎煮20分鍾,將2次煎煮的葯液相混以備外用。先用溶少許食鹽的溫水清洗頭部,擦乾後,用棉紗布蘸取葯液反復塗洗脫發處,每次15~20分鍾,每日2次,洗後再用鮮薑汁或鮮姜芽汁塗於脫發處。
【功用】養血涼血,清熱祛風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方中首烏、枸杞、旱蓮草滋補肝腎、補血生發;龍膽草、黃柏、苦參清瀉肝火,滋陰降火;白鮮皮、地膚子、乾薑、辣椒秸祛風止癢。諸葯合用,滋補肝腎、益氣生血、涼血清熱,故使毛發復生。
⑵ 天麻燉雞湯的營養價值
天麻燉雞的功效
天麻是一味名貴的中葯,雞肉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肉食,天麻燉雞二者結合食用不僅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補充營養,還有著更多的功效及作用。想要了解天麻燉雞的功效,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天麻和雞肉有著怎樣的功效及作用!
天麻的功效:
1、抗驚厥作用:天麻對面神經抽搐、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癲癇等的一定療效。還有緩解平滑肌痙攣,緩解心絞痛、膽絞痛的作用。
2、降低血壓作用:天麻能治療高血壓。久服可平肝益氣、利腰膝、強筋骨,還可增加外周及冠狀動脈血流量,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3、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顯著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天麻對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保護和調節作用,能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飛行人員的腦保健食品或腦保健葯物。日本用天麻注射液治療老年痴呆症,有效率達81%。
雞肉含豐富蛋白質,其脂肪中含不飽和脂肪酸,故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較好的蛋白質食品。對體質虛弱,病後或產後用雞肉或雞湯作補品食用更為適宜,尤以烏骨雞為佳。可用於虛勞瘦弱、骨蒸潮熱、脾虛泄瀉、消渴、崩漏、赤白帶、遺精等。
土雞的功效:
1、提高免疫力: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維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為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
2、健脾養胃:尺配所含有的煙酸有利於消化系統的健康,適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慾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
天麻燉雞的做法
天麻燉雞做法簡單,但其營養價值卻不小,而且味道鮮美。天麻燉雞很適合身體虛弱的人食用,有增強免疫力,增加體能的功效,那麼,如此高營養的美食是不是要怎麼做呢?下面,我們就跟著媽網網路一起來學習下吧!
做法一
食材:天麻、土雞、生薑、紅棗、鹽
步驟:
1、首先要准備充足的材料,天麻一塊、生薑以及適當的紅棗,這些材料是必不可少的,能夠將雞肉的鮮美完全展現出來。
2、然後將天麻切成小塊狀,再把生薑切片,放置一邊留著備用,先將鍋內的水煮開。
3、等待鍋內的水煮開以後,再把土雞和其他食材一起倒入鍋內,在用大火烹調,加入一些鹽,最後改成用小伙燉上三個小時即可,就製作出了一道天麻燉雞。
做法二
食材:天麻、土雞、食鹽2g、姜2片、料酒10g、棗(鮮)10g、白糖1g
步驟:
1、土雞宰殺處理干凈;紅棗,枸杞用清水沖洗下,天麻提前加入少許白糖泡軟。
2、鍋內加水燒開後,加入料酒(5g),再把收拾干凈的土雞放入鍋內煮下,等到煮出血沫和臟東西後關火,撈出,沖洗干凈。
3、將泡好的天麻切薄片,我切了6片左右;姜2片,把所有的材料的都放入砂鍋內,再加入料酒,清水蓋上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1小時左右。燉好後調入適量的鹽即可。
天麻燉雞的營養價值
雞肉的營養價值豐富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常常在生病的時候,身體虛弱的時候就經常會以雞湯來調理身體。天麻是一味名貴的中葯,它的營養價值也是不容小視的。那麼,在高營養高蛋白的雞肉中加入天麻同燉又有著怎樣的營養價值呢?
天麻富含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儲存和提供熱能;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調節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節約蛋白質;解毒;增強腸道功能。
土雞富含蛋白質,具有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調低血壓,緩沖貧血,有利於生長發育。土雞富含煙酸,具有促進消化系統的健康,有益皮膚健康,促進血液循環,降血壓,減輕腹瀉。土雞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發、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天麻燉雞的食材選購
天麻燉雞是我們經常食用的一道營養佳品,由於天麻的名貴,一些不法商人會以假亂真,只有了解了天麻的挑選方法,才不會上當受騙。雞肉的種類繁多,通常我們燉雞會選用土雞,土雞的營養價值高於其陵歲指它種類的雞肉,那麼,土雞的挑選方法大家是否都清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天麻和土雞的挑選方法吧!
天麻為長橢圓形,略扁,皺縮而彎曲,一端有殘留莖基,紅色或棕紅色,俗稱「鸚哥嘴」,另一端有圓形的根痕。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常有淺色片狀的外皮殘留,多縱皺,並可見數行不甚明顯的須根痕排列成環。質堅硬,不易折斷。其斷面略平坦,角質黃白色或淡棕色,有光澤。放口中咬嚼一下,較脆,有黏性。氣特異雀念,味甘。
挑選土雞時要注意,土雞的頭很小、體型緊湊、胸腿肌健壯、雞爪細;冠大直立、色澤鮮艷。仿土雞接近土雞,但雞爪稍粗、頭稍大。快速型雞則頭和軀體較大、雞爪很粗,羽毛較松,雞冠較小。把雞宰殺洗凈後,三種雞的差別就會更明顯。土雞皮膚薄、緊致,毛孔細,是呈網狀排列的。
仿土雞皮膚較薄、毛也較細,但不如土雞。而快速型雞則皮厚、鬆弛,毛孔也比較粗。土雞和仿土雞最重要的特點是膚色偏黃、皮下脂肪分布均勻,而快速型雞的膚色光潔度較大,顏色也偏白。土雞和仿土雞燒好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團聚於湯汁表面,有香味,而快速型雞則肉湯較濁,表面脂肪團聚較少。 ...
天麻燉雞的適宜人群
天麻燉雞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一道營養價值極其豐富的營養膳食。由於天麻是一位味名貴的中葯,因此天麻燉雞也有一定的療效作用。那麼,天麻的適宜人群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天麻在現代醫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天麻燉雞鮮香味美,營養豐富,尤其對神經衰弱、眩暈頭痛有特效,天麻具有祛風濕,止痛、行氣活血等作用,天麻燉雞可以治療血虛肝風內動,痰濕為患引起的頭痛等。
天麻燉雞適宜消瘦,免疫力低,記憶力下降貧血,水腫等症狀的人群,生長發育停滯的兒童。適宜有嚴重偏頭痛、皮炎、舌炎、口咽、腹瀉及煩躁、失眠感覺異常等症狀人群及糖尿病患者和甲狀腺機能亢進者。
同時,天麻燉雞適宜出現頭暈、乏力、易倦、耳鳴、眼花。皮膚黏膜及指甲等顏色蒼白,體力活動後感覺氣促、骨質疏鬆、心悸症狀的人群。
⑶ 皮膚過敏發炎用什麼葯
不使用清潔力很強的洗面奶,避免過度清潔,一天洗臉不超過2次,洗臉的溫版度不能太高權也不能太低,溫溫的就好,少使用清潔面膜,不用面部去角質類產品,待肌膚恢復正常後再考慮使用。
慎選同時避免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化妝品:
敏感性肌膚表皮都有微小的破口與不平整,容易因外界臟污、細菌而造成搔癢紅腫,可應用渝敏面灀對症治療,同時具有抑菌效果的產品來強化肌膚屏障。
【方劑名稱】:
天麻鉤藤飲
【方劑出處】:
《雜病證治新義》
【方劑歌訣】:
天麻鉤藤石決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梔子黃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寧。
【方解】:
本方為治療兼有熱象的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證的常用方。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清熱;石決明平肝潛陽;牛膝補肝腎,引血下行;山梔子,黃苓清熱;杜仲、桑寄生補肝腎;益母草活血;夜交藤養心安神、通絡;茯苓寧心安神,健脾補中。上葯合用,共湊平肝熄風,養陰清熱之效。
【配方組成】:
天麻9克、鉤藤12克後下、石決明30克先煎、山梔子6克、黃苓9克、川牛膝12克、仁仲10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12克、夜交藤12克、茯苓12克。
⑷ 皮膚過敏可不可以煲豬腦燉天麻
天麻在古代被稱為「祛風之王」,明代著名的醫家李時珍認為:天麻是定風草,是治風的神葯。所有的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可見,天麻對肝風內動引起的頭暈、頭痛等有很好的療效。天麻性平、味甘,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小,慢性頭痛病人可以久服。現代研究也發現,天麻有降血壓、鎮痛、鎮靜等功效,對於高血壓病引起的頭暈、頭痛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至於豬腦,中醫認為它是「血肉有情之品」,和人腦的成分很相似,含有一些別的食物提供不了的成分。所以,天麻燉豬腦對於陰虛陽亢、肝風內動引起的頭痛,是有很好的調理效果的。但不是所有頭痛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例如慢性頭痛,中醫可以分為肝陽證、痰濁證、淤血證、氣血虛證、腎虛證等多個證型,其中肝陽證(即肝陽上亢)的病人最適合用天麻治療。肝陽證病人一般表現為頭部脹痛,伴有頭暈,平時性情急躁,容易發脾氣,晚上睡眠較差,有時有口乾口苦,舌一般偏紅,舌苔較黃。痰濁證也可以用天麻治療,但前提是要配合其他葯物一起治,不然效果不好。因此,痰濁證的病人,服食天麻燉豬腦後,頭痛的症狀一般不會有明顯的減輕。至於其他的幾種證型,由於引起頭痛的原因與「肝風」的關系不大,所以也不推薦用這個食療方法來調理。天麻不是滋補葯:天麻是一種葯物,沒有疾病的人,本來就沒有必要服用。再說了,天麻並不是一種滋補葯,它雖然性平,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的。有些頭暈頭痛,可能是單純的陰津、氣血虛少引起的,這種情況服食天麻,不僅不能達到治療效果,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後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久服天麻,遍身發出紅丹」的記載,可見身體沒有異常的人,長期服用天麻,可能會出現皮疹等不良反應。除此之外,還可能出現頭暈、胸悶氣促、惡心嘔吐等其他症狀。所以說,一盅葯材湯,並不是一家人都適合喝的。對症的人喝了,能起到調養的作用;不對症的人喝了,結果卻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