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肉雞飼養階段如何劃分
商品肉雞飼養主要採取三種方式,各有不同的優缺點。
(1)地面平養:就是在山帆地面上鋪一層墊料,大約5~10厘米,然後在上面養肉雞。墊料材料最好是刨花,在農村可用稻殼、麥秸或樹葉雜草等,好的墊料應是吸水又透氣。地面平養肉雞必須鋪墊料,絕不可像蛋雞一樣直接養在地面上。因為肉雞生性好靜不好動,吃飽喝足後原地卧下睡覺休息,不用墊料後果是:出欄時患胸囊腫、腿病、腳墊炎的雞明顯增多,降低了屠體等級,造成分割雞產品大量廢棄。地面墊料平養適合肉雞特性,產品合理率高,但需較大的飼養面積,每個飼養周期結束後墊料的清除更新費工費時,並由於雞群與糞便長期接觸,使雞只橡唯前易患疫病,球蟲病便是最典型例子。但有一點要說明,目前世界上肉雞業發達國家,幾乎都以地面墊料平養為主。
(2)網上平養:就是在各種網面上,如鐵網、木板網、塑料網、竹竿網等上養肉雞。它最大優點是雞只與糞便脫離,使很多通過糞便傳染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並可對糞便進行觀察。同時也提高飼養密度10%~15%。但它致命弱點是胸囊腫、腿病發生率高。所以網上平養不是太普遍,現有一種適合中小規模養殖戶(每批出欄3000隻以下)的分段飼養法,可在前期採用網上平養,在第30個問答中將介紹分段飼養。
(3)籠養:多層網上平養就是籠養。在蛋雞業中籠養極為普遍,肉雞業雖有多年探索研究,但目前大規模肉雞飼養中籠養鮮見,原因同網上平養相同。籠養的明顯優勢是,飼養密度更大,佔地面積更省,雞群易於觀察與飼養管理,但需資金投入量大。很多中小養殖戶在分段飼養中,前期採用籠養,後期改為墊料平養,取得了好的經濟效益。
確定飼養方式要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建議新養殖戶一開始從地面墊料平養入手,積累一定飼養經驗和資金後,逐梁清步過渡到分段飼養,即前期網上平養或籠養,後期地面墊料平養。
❷ 肉雞舍內乾燥,爛腳掌怎麼回事
肉雞腳病的原因分析 肉雞腳病的防治措施
肉雞腿部健康是肉雞獲得最佳生產性能的基本條件,也是家禽福利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生產中, 各種因素導致的腿部疾病給家禽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患腿病的雞只由於不能正常採食、飲水,導致其生長受阻、免疫力下降、生產性能降低、胴體品質下降, 另外臨床用葯和淘汰亦大大增加了養殖成本。因此,保障肉雞腿部健康、防止腿部疾病必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肉雞腳病的原因分析 肉雞腳病的防治措施。
1、原因
遺傳因素。肉雞腿病與一種主要的性連鎖隱性基因有關,經過不斷的繁育與培養,可分別得到腿病發生率高和低的品系,更說明了腿部與遺傳因素相關。在相同的養殖條件下,公雞的發病率要高於母雞,並且發病率與品種和日齡有一定的關系。
傳染性疾病因素。當肉雞患有一些傳染性疾病後會表現為腿部患病,如非典型的新城疫,病雞會出現步態不穩,跛行或者麻痹的症狀;神經型的馬立克氏病會侵害雞的坐骨神經叢,而引起一肢或者兩肢麻痹;當發生病毒性關節炎時,又可稱為腱鞘炎,多發生於4-7周齡的肉雞,病雞的患肢不能伸張,無力負重,跗關節腫脹;當患有傳染性滑膜炎時,病雞的關節腫大,跛行,喜卧,行走呈八字步,甚至不能行走;當發生霍亂時,尤其是慢性禽霍亂時,關節部位被病菌侵害後,會發生腫脹、化膿,而出現跛行;葡萄球菌病是一種多病型傳染病,大多是由於外傷引起的,病雞關節腫大,不能站立,跛行,嚴重時會由於股骨頭壞死,而易發生骨折;另外,當雞患有寄生蟲病後,會造成運動困難,趾骨壞死。
日糧因素。日糧因素是引起肉雞腿病的主要因素,飼喂肉雞高能、高蛋白日糧後會使雛雞的生長速度加快,飼料轉化率提高,但是腿病的發生率也明顯的提高,就是由於飼喂過多高蛋白飼料會導致關節型痛風;鈣磷的含量與比例會影響到肉雞骨骼的發育,如果缺乏或者比例不調會導致肉雞患有軟骨症、骨質疏鬆症等;日糧中的電解質平衡也是腿病的主要影響因素,如果日糧中氯化銨含量過高時會發生代謝酸中毒,使腿部的發病率提高,而增加日糧中的含量則會使發病率降低;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錳的缺乏會導致肉雞的脛骨關節增大,行走困難,缺鋅時則表現為運動失調,硒缺乏則會導致維生素E的吸收受阻,從而使肉雞腦軟化,表現為腿病;維生素D缺乏時肉雞會患有佝僂病和軟骨症,維生素B族缺乏時也會導致腿病發生;另外,當肉雞採食過量霉變飼料,發生黴菌毒素中毒後,也會導致腿部患病。
管理因素。主要是由於飼養管理不到位而引起肉雞發生機械性骨折,或者發生外傷後引起炎症等。或者是由於在保健或者治療時用葯不當,引起葯物中毒,也會表現為腿病。養殖環境不良、溫度過高時會促使籠養肉雞骨骼發育不良、變形,雞舍的空氣質量較差,會導致肉雞中毒,也會引起腿病。肉雞舍的光照不合理也是誘發腿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2、防治
當肉雞發生腿病時不能輕易的得出結論,要根據飼養管理與養殖環境條件、日糧的營養水平、肉雞的品種、以及疾病的診斷等,從多方面人手來進行綜合的診斷,這樣才可有針對性的進行防治,才可有效的減少肉雞腿病的發病率。
首先在養殖前要注意選擇優良的品種,經過長期的培育與篩選,目前存在一些優良的品種,可減少在養殖過程中發生腿病的幾率。在養殖過程中要給肉雞提供適宜的營養,要注意並不是高營養的日糧就對肉雞的生長發育和增重有利,要根據肉雞實際的營養需求提供適宜的營養。在肉雞養殖的前期,要保證雞骨骼的發育,防止體內脂肪大量蓄積,在5周齡後,則可提高育肥的強度。在提供飼料時,要保證飼料中各營養物質的均衡,尤其要注意肉雞骨骼發育所需的礦物質,如鈣、磷、錳、鋅等,以及維生素,如維生素D、維生素E等。同時還要保證日糧中的電解質平衡,禁止飼喂發生霉變的飼料。
加強肉雞的飼養管理工作。防止肉雞發生外傷,為了避免肉雞腿部受傷,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注意嚴禁舍內有尖利的物品,要及時的清理舍內雜物,勤換墊料以保持墊料疏散松軟,在工作操作的過程中,如人工授精、免疫接種、治療時需要抓雞時要同時抓住雞的雙腿。當有雞腿部發生外傷時要及時的處理、治療,以免感染病菌引起腿部疾病。給肉雞提供良好的養殖環境,雞舍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加大通風換氣的力度,控制適宜的飼養密度,減少應激的發生。
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因一些傳染性疾病是誘發肉雞發生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免疫接種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根據本場的免疫計劃進行科學免疫。加強環境的消毒工作,以殺滅病原菌,減少疾病的發生。定期對全群進行驅蟲工作,以免雞群患寄生蟲病。如果發現雞患病要及時的隔離,並正確診斷,確診後要進行對症治療,同時精心的管理,以避免病情惡化,造成嚴重的損失。
3.2.jpg
雞腿腳病的原因分析
在現代養雞業中,雞腿腳病的發生率有所增加,已成為困擾養雞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難題。目前,一些養雞場(戶)對雞腿腳病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往往不予重視,極易引起誤診、錯治,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根據筆者的多年臨診實踐和眾多同行的臨床經驗,現將養雞生產中雞常見腿腳病的發生原因及類似症狀歸納如下。
1、與營養有關的腿腳病
1.1 維生素缺乏症
1.1.1 維生素B1缺乏 雛雞常突然發病,初期羽毛粗糙,腳軟弱無力,後仰坐地,繼而腿、翅、頸部痙攣,病雞以飛節和尾部著地,頭向後仰,呈「觀星」姿勢。有時倒地側卧,頭向後仰。成年雞發病較慢,步態不穩,進行性癱瘓。
1.1.2 維生素B2缺乏 以14~30日齡的雛雞多發。病雞腳趾向內彎曲,中趾尤為明顯,兩腿不能站立,以飛節著地。當勉強以飛節移動時,常展開雙翅以維持身體平衡。
1.1.3 維生素D缺乏 雛雞較易發生佝僂病,表現骨發育不全,尤以腳骨和肋骨最為突出。常見骨彎曲無力、骨折、骨端軟骨部膨大等。產蛋雞胸骨變軟,腳、翼易折斷,有時腳麻痹而形似企鵝狀。
1.1.4 維生素E缺乏 病雛頭向下攣縮或向一側扭轉,也有的頭向後仰。步態不穩,時而向前或向側面沖去,呈「醉酒」樣。兩腿陣發性痙攣抽筋,不完全麻痹。
1.1.5 膽鹼缺乏 生長緩慢,跗關節腫大,腳彎向旁邊,脛骨、趾骨關節變平,跖骨短粗、扭轉,同時肝臟發生脂肪變性。
1.1.6 生物素缺乏 皮膚炎,在腳掌有裂痕和出血,嘴角周圍出現痂皮。有時發生輕度骨短粗。
1.1.7 煙酸缺乏 骨短粗,跗關節腫大,腳呈弓狀,腿彎曲,皮膚炎。
1.2 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失衡
1.2.1 Ca、P缺乏及比例失調 雛雞發生佝僂病,表現生長發育不良。兩腿無力,步態不穩,腿骨變脆易折斷,趾變軟易彎曲,肋骨呈串珠狀,胸骨呈S形。
1.2.2 錳缺乏 引發骨短粗病,其特徵是脛跖關節腫大,脛骨遠端和跖骨近端發生扭轉或彎曲,最後腓腸肌腱從其踝部滑脫下來。
1.2.3 硒缺乏 常與維生素E缺乏同時出現,病雛表現全身軟弱無力,羽毛松亂,翅下垂,腿麻痹而卧地不起。
1.2.4 鋅缺乏 生長緩慢,跗關節腫大,皮膚呈鱗片狀。
1.3 高蛋白 飼料中蛋白含量過高,尤其是賴氨酸含量過高,可誘發雞腿腳病的發生。病雞呆立,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困難而跛行,嚴重者癱瘓。
2、與疾病有關的腿腳病
2.1 葡萄球菌病 關節炎型多見於較大的青年雞和成年雞,病雞蹲伏、跛行、側卧或癱瘓。足、翅關節發炎腫脹,尤以跗、趾關節腫大明顯。有時可見趾瘤,腳底腫脹。
2.2 慢性巴氏桿菌病 病變常局限在身體的某部位,如一側或兩側肉髯腫大;鼻流黏液,鼻竇腫大,喉部蓄積分泌物;關節炎,關節腫脹、化膿,跛行等。
2.3 傳染性滑膜炎 病菌主要侵害脛、跖關節和足墊的滑膜。嚴重時可蔓延到其他關節的滑膜,引發滲出性滑膜炎、滑膜囊炎及腱鞘炎。病雞行走困難、跛行,步態呈「八」字或踩高蹺狀。關節腫大變形,胸前出現大水皰。
2.4 綠膿桿菌病 體溫升高,運動失調,陣顫,卧地不起,跗關節腫大,病雛腿部和腹部皮膚呈綠色,腳爪化膿性潰瘍,形成結痂,剝去痂片可見綠色膿球。
2.5 麴黴菌病 雛雞常呈急性暴發,發病率高,死亡率在1%-50%。少數病雞由於病原侵害腦組織,引起共濟失調、角弓反張、腿腳麻痹等神經症狀。
2.6 雞蟎 有時可引起皮膚發炎,增生粗糙。炎性滲出物乾涸後形成灰白色或灰黃色結痂,腳腫大,外觀似塗石灰樣,俗為「石灰腳病」。時間久可發生關節炎,趾骨壞死,行走困難。
2.7 新城疫 病程長者有時出現神經症狀,全身性肌肉運動不協調(特別是腿部和頭部肌肉),頭頸歪向一側,或向後背屈。有時病雞步態不穩,共濟失調,做圓圈運動,或向後倒退;有時翅膀麻痹,後肢癱瘓而不能站立。
2.8 馬立克氏病 神經型多發生不全或完全麻痹,兩腿一前一後呈劈叉姿勢,頭頸歪斜或下垂。坐骨神經變成黃色或灰色,有時水腫,呈局部或彌漫性變粗。
2.9 病毒性關節炎 多發於肉雞,以關節炎、腱鞘炎和腓腸肌破裂為特徵。病雞初期步態稍異常,逐漸發展為跛行,喜坐在跗關節上,驅趕時才會移動。跗關節腫脹不能活動,患肢無法伸張,不敢負重。病程稍長時,出現典型的蹣跚步態,患肢多向外扭轉,發育不良。2.10 禽傳染性腦脊髓炎 病雛呈現步態異常,兩側性運動失調或不完全麻痹等。有時羽毛鬆弛,頭頸呈神經性陣顫,受驚時搖擺移動、蹲下甚至躺倒。有時呈犬坐姿勢,以跗關節和脛骨支持身體走動。隨病程發展,腿部肌肉麻痹,以致不能行走,完全癱瘓。
2.11 中毒性疾病 如食鹽、尿素、痢特靈、煤氣、亞硒酸鈉、聚醚類抗球蟲葯等中毒時,也易引起神經性腿腳病變,應引起足夠重視。另外,在雞患鏈球菌病和傳染性囊病時,有時會出現步態不穩、跛行、頭部陣顫或癱瘓等症狀。
3、與環境和遺傳因素有關的腿腳病
常因墊料潮濕板結,飼養密度過大,前期低溫受冷,應激因素驚群,網底粗糙堅硬,以及板條間隙距離不合理等,引起肉雞的趾爪變形,腳墊損傷。
由遺傳因子引起的骨骼變形,以純種雞、雜交種雞多發,也可能因先天性甲狀腺機能障礙所致。
總之,雞腿腳病的發病原因極其復雜,應十分重視並細心鑒別,特別是傳染病引起的腿腳病,需根據病理剖檢變化及實驗室診斷才能確診。
❸ 肉雞關節腫脹有水泡怎麼回事
肉雞葡萄球菌性關節炎。
臨床症狀病雞一側或兩側腿關節上方腫大,約為正常的1-2倍。腫脹部羽毛容易脫鍵旁落,拔去羽毛,可見皮膚顏色灰暗,失去光澤,有陳舊傷痕,皮膚表面有一個個灰色的小突起。雞體溫度悶鬧升高,個別雞出現趾瘤、腳墊,關節畸形、跛行、蹲伏、行走不便,難於跳上棲架或接近料槽、飲水器,逐漸消瘦衰竭而致死亡或淘汰螞亮罩。
❹ 如何防治肉雞葡萄球菌病
雞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雞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30~80日齡籠養和網養肉雞最易感染。
腿部腫脹,皮膚發紫
症狀:
(1)葡萄球菌敗血症:病雞雞冠蒼白,胸、翅和腿部皮下有出血點;肌肉特別是胸肌廣泛出血。腺胃乳頭出血。
(2)浮腫性皮炎:皮膚藍紫發黑,流出紫紅色或茶綠色腥臭液體。
(3)胸部皮下囊狀水腫。粗尺
(4)腳墊、腳趾及周圍組織形成球形腫大。
(5)關節炎岩雹高。
(6)臍炎:雛雞腹部膨大,臍口惡臭;卵黃囊較大,卵黃發暗。
防治:
(1)預防:做好種蛋、孵化室和雞舍清洗消毒,減少外傷。
(2)治療:發病雞群可用青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治療,由於葡萄球菌極易產生耐葯性,最好事先進行葯敏試驗,注意科學用葯。發病嚴重的地區,可使用葡萄球菌自家苗進行預肆早防免疫。
❺ 常見的肉雞缺乏症有哪些如何防治
肉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豐富、全價的營養,任何一種物質的缺少都會導致雞生長發育受阻。缺乏症的原因,可能是該物質本身的缺乏,也可能是另一種營養的缺乏導致該物質的吸收、代謝障礙。一般來講,現代肉雞飼養,雞只通過採食全價飼料、合理飲水就能保證其營養需要,然而如果飼料品質低劣、飼料貯存不當或雞只患病等原因,常可導致雞只出現以下幾種缺乏症:
(1)維生素A缺乏症:表現病雞消瘦,喙和小腿部皮膚黃色消褪。典型的眼部症狀是流淚、眼瞼內有乾酪樣物積聚,角膜混濁不透明。角膜軟化或失明。口黏膜有白色小結節或覆有豆腐渣樣薄膜,剝離後無出血現象。
(2)維生素B3缺乏症:表現為特徵性皮炎;病雞頭部羽毛脫落,頭部、趾間和腳底皮膚發炎,外層皮膚有脫落現象,並產生裂隙,行走困難,有時可見腳部皮膚角化,有的形成疣狀隆生物。幼雞羽毛生長松亂,口角、肛門有痂皮,口內有膿樣物質。
(3)膽鹼缺乏症:雛雞缺乏膽鹼時,生長緩慢,易患軟骨短粗病及腱滑脫,與缺錳相似。
(4)錳缺乏症:表現骨短粗,腱滑脫,運動失調,站立不穩及其他神經症狀。骨短粗但並不變軟,是區別於佝僂病的特徵。
(5)其他如鈣、磷、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等缺乏症的鑒別診斷見前幾個問題。
防治措施:
①對於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症,可立即使用多維葡萄糖按每500千克水加150~250g的用量給雞只飲水,或用肉雞多種維生素、含硒微量元素等按500千克料加250~500克的比例拌料。
②有條件的養殖戶也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補充:
a.對維生素A缺乏症,應用10~20倍正常量治療,或投服魚肝油,每隻每天1~2毫升。對大群可用0.2~0.5萬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拌入每千克飼料給葯;或補充含有抗氧劑的高含量維生素A1.1萬國際單位的飼用油。短期內大劑量補充維生素A對急性病例有效。但對慢性病無效,要注意過量使用可引起中毒。
b.對於維生素B3缺乏症,在飼料中添加酵母片,按每千克飼料補充10~20毫克泛酸鈣有防治效果。
c.為防止膽鹼缺乏,可在每千克飼料中加0.5克氯化膽鹼,對生長有顯著效果。
d.嚴重的錳缺乏症發病後用硫酸錳10克,氯化膽鹼50克,多維素20克混於50千克飼料中喂服。無硫酸錳時,可在飲水中加萬分之二的高錳酸鉀,連用2天,停2天後再連用2天。
❻ 什麼原因導致肉雞腳墊皮炎的發生
病毒疾病
(1)、新城疫。病雞腿翅麻痹、跛行、站立不穩,頭向後仰或向一側扭轉,有的單腿麻痹以跖部著地,有的兩腿均麻痹。
(2)、傳染性腦脊椎脊髓炎。
❼ 肉雞養殖全過程
一般唯桐雛雞在1月齡左右開始放養,應注意:
(1)初放養頭幾天,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等,以防應激。
(2)棚舍附近需放置若干飲水器補充飲水,應勤換水。
(3)堅持放養定人,喂料定時、定點的日常管理。
(4)勤觀察,注意雞糞是否正常,及時發現病弱雞,並隔離觀察和治療。
(5)刮風下雨天氣停止放養。
(6)適時補飼。根據不同季節和雞的覓食情況確定補飼次數和時間,一般每日補飼1至2次。
搞好環境衛生,嚴格防疫:(1)做好主要疫病的免疫工作。(2)每天清除舍內外糞便。(3)對雞糞、污物、病死雞等進行無害化處理。(4)定期用20%石灰乳、百毒殺、氯毒殺、消毒威等對雞舍及場地周圍進行徹底消毒、勤換墊料。還應用葯滅蚊、滅蠅、滅鼠等。
肉雞圈養管理目的:預防病原微生物侵入雞舍。
雞舍選址與建築最好將雞舍建築在隔離條件好的區域,離最近的畜牧場或其他可能的污染源至少1.6公里以外。
雞舍應避離可能運送禽畜的公路。雞場周圍使用柵欄以避免不必要的來訪者。檢測水源中的礦物質、細菌及化學物質的含量。
商品代肉雞雞舍的設計和建造應防止野鳥及動物進入舍內。所有開口處都應用孔徑2厘米的鍍塑鐵絲網加以封閉。地基和地面最好採用混凝土結構,防止嚙齒動物打洞鑽入雞舍。
·所有雞舍周圍要清理和平整出15米的區域以便迅速便捷地清除雜草。
防止人類傳播疾病,雞場所有入信棗口處都應加鎖並設有「不準入內」和「謝絕參觀」等標志,以限制來訪人員。
·若管理人員一天之內需走訪多個雞場(一個以上),最好先走訪最年輕的雞群。一定要最後走訪有疾病問題的雞群。
所有進入雞場的人員必須遵守生物安全程序。所有進出場內的工作人員及來訪人員都必須沐浴並更換干凈的工作服,這是避免場與場之間交叉感染最好的方法之一。若條件不允許,所有工作人員和來訪人員到達雞場時,應更換干凈的一次性工作服和靴子。
來訪人員要進行詳細記錄,包括:姓名、單位、來訪目的、來本場之前到過哪個場,再准備走訪哪個場。
進出每一棟雞舍時,所有工作人員和來訪人員必須清洗、消毒雙手和工作靴。
防止動物傳播疾病,無論何時,雞場應採用「全進全出」的生產方式。同一雞舍不同年齡的雞群將為病原微生物提供生存環境。
·雞群間的空舍時間有利於減少場內污染源。空舍時間是指清潔/消毒程序完成之後至下批雞群到場的間隔時間。建議最短的空舍時間為2周。
·雞舍周圍15米之內不應有任何植物雜草,為嚙齒類、野生動物製造空場地。
·整理收集起場區內所有的設備、建滑山拆築材料和垃圾,以減少嚙齒類、野生動物的隱藏地。
隨時清除散落的飼料。
裝袋貯存用於墊料材料的刨花和稻殼,或放置於儲藏室/倉。
所有雞舍應杜絕野鳥。實施有效的控制鼠類的程序。誘餌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需連續不斷地實施
(7)肉雞腳墊皮炎擴展閱讀
肉雞養殖高密度開食,這種開食要做到以下幾點:
1、料代全部鋪上做為開食布。【那小雞拉上面怎麼辦?胎糞不用去管他】
2、使真空小飲水器、防止飲水器灑水。飲水器灑水不能灑料代上的,用最小的直空飲水器。前十個小時、配合水線用若網不平灑水的話。飲水器放的地方別鋪料代
3、使用35%的濕拌料(百分之三十五濕拌料可以理解為飼料抓到手上攥成團 放開鬆散其實就是一百斤料中加水25斤左右。因為料本身12-14%的水份)
4、每1個小時灑一次(首次按2克拌濕料。以後每2兩小時拌一次、每次一克、前十個小時約7一9克)。
高密度開食的作用:1-誘食,2-用最合適的方法建立腸道菌群平衡,3-排除胎糞,4-更小程度的減小新環境應激,5-保溫,6-更加有效地提高均勻度
高密度開食效果驗證辦法是:十個小時後抽查飽食率,期間要適時轟趕雞群刺激其採食,最大限度讓其吃飽喝好。
高密度開食:是指按每平方米75一80隻綁的育雛欄進行開水開食工作,水料要同時上、並在雞入舍前做好。高密度開食便於雞只及時學會吃料飲水利於雛雞互相學習提前教會10%的笨雞, 便於提供相對統一的溫度 ,便於飼養員的管理 4.減少環境應激,
肉雞籠養管理技術
籠養密度0.7M*0.7M一般養殖為7-8隻
由於每個籠子之間雞的數量比網養少,疾病的控制比較好控制
育雛期溫度35度左右,觀察雞的張嘴情況,百分之50的張嘴率較合適
由於密度過大,中期注意通風問題。
育肥期,加大通風,溫度控制在28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