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毛囊炎是不是艾滋病急性期症狀
與艾滋病無關,不必擔心,毛囊炎系化膿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圍,局限於毛囊上部的炎症,多見於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發於頭部,項部.皮疹初發於毛囊口
出現針尖至綠豆大小具有癢感的紅色毛囊小丘疹,丘疹頂端形成一個黃白色小膿頭,周圍有炎性紅暈
中心有毛囊貫穿,丘疹出現較多,散在分布
互不融合,有輕度痛感,瘙癢明顯
一般無全身症狀,經過數天,膿頭破潰
排出少量膿液漸愈.如反復發作,遷延數周
好轉變為慢性毛囊炎.皮疹易繼發於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瘙癢症等疾病之後
毛囊炎好發於成人多毛部位,頭皮
會陰,腋部,肛周及四肢伸側;小兒則多發於頭發部位,愈後可留下小片禿發.注意皮膚清潔,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外傷,積極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及全身慢性疾病.飲食上要注意少吃酒類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維生素,保持大便暢通.服用頭孢克肟,克拉黴素等消炎葯,外搽奧絡或百多邦即可.
『貳』 愛滋病的症狀是什麼
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患者可經歷急性期、無症狀期、艾滋病期,不同階段患者可出現不同的臨床症狀。
一、典型症狀
1、急性期症狀:通常在接觸HIV後1~2周有發熱、乏力、咽痛、全身不適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部分患者有頭痛、皮疹、腦膜腦炎或急性多發性神經炎;頸、腋及枕部有腫大淋巴結,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或有肝脾腫大。
2、無症狀期症狀:常無明顯症狀及體征,部分患者可出現持續性淋巴結腫大並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3、艾滋病期症狀:原賀閉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續不規則低熱超過1個月;持續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結腫大(淋巴結直徑大於1cm);慢性腹瀉多於4~5次/天,3個月內體重下降大於10%;合並有口腔念珠菌感禪盯裂染、卡氏肺囊蟲肺炎、巨細胞病毒感染、弓形體病、隱球菌腦膜炎、進展迅速的活動性肺結核、淋巴瘤等;中青年患者出現痴呆症。
二、其他症狀
90%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在病程中發生皮膚黏膜病變,可表現為感染性皮損、非感染性皮損和皮膚腫瘤。
1、非感染性皮膚損害:皮損多形性,可類似於脂溢性皮炎、魚鱗病、毛發紅糠疹、銀屑病等, 但通常病情更為嚴重。此外,還可出現特應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玫瑰糠疹、蕁麻疹、多形紅斑及痤瘡樣皮損。
2、感染性皮膚損害:
(1)帶狀皰疹:累及范圍常較大,可出現水皰、大皰、血皰,疼痛劇烈,極易繼發細菌感染,可引起腦炎、肺炎,甚至死亡。
(2)單純皰疹:常復發頻繁,皮損分布呈局限性或播散性,表現為持續性口腔、生殖器、肛周重度皰疹,可長期不愈並形成深潰瘍。
(3)疣:可表現為尋常疣、扁平疣、傳染性軟疣,男性同性戀患者的肛周、直腸部常有尖銳濕疣。
(4)真菌感染:鵝口瘡是免疫缺陷最早出現的症狀,此外常出現較嚴重的淺表真菌感染,如泛發性體股癬、手足癬和多發性甲癬等,有時表現不典型,需做真菌鏡檢和培養。
(5)細菌感染:表現為毛囊炎、多發性皮膚膿腫或癤。
3、皮膚腫瘤:
(1)卡波西肉瘤:常見於鼻尖、口腔黏膜、軀干、四肢等處,皮損開始為粉紅色斑疹,則舉長軸與皮紋方向一致,以後顏色變暗,形成淡紫色或棕色的斑疹或斑塊,最後變為出血性皮損和結節。
(2)淋巴瘤:皮損無特異性,可為丘疹或結節,診斷主要依靠病理。
『叄』 hiv患者吃葯能活多久
如果不幸感染 艾滋病 毒,最重要的是調整好心態,這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因為心態不對,然後不好意思去看醫生,這會嚴重耽誤 疾病 的治療,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艾滋病患者吃葯需要注意哪些的問題。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hiv患者吃葯還能活多久,大家快來跟我一起看看吧。
hiv患者吃葯能活多久
一個 健康 人從感染上HIV到死亡,一般需要多長時間,這是許多人消罩關心的話題。據文獻報道,艾滋病病人從感染到死亡,一般2~20年不等,而傳入體內病毒之多少、個體健康之差異等, 決定 著病人的存活時間。
感染上HIV,一般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急性期,又稱為「窗口期」,其症狀在2~3周時間里 自然 消失。接著進入第二階段,此期被稱為「無症狀期」,這個時期最長,占整個病程的80%左右,此期的病人稱為「HIV攜帶者」。表面上看來還很健康,和正常人沒有區別,只是體內的免疫系統與HIV正在作斗爭。
在正常人體內,每立方毫米 血液 中有800~1000個免疫細胞,而感染者體內,每立方毫米血液的免疫細胞則以每年50~70個的速度逐漸下降,當免疫細胞減少到在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只有200個左右時,下降速度就會加快。HIV每天摧毀大量的免疫細胞,而骨髓則通過加速生成新的免疫細胞來加以補償,但是,新的免疫細胞的補償速度總是趕不上免疫細胞損失的速度,這是AIDS發展過程的規律。
當感染者體內的免疫細胞已無法與HIV抗衡時,就進入了感染的最後階段,稱為「症狀期」,此時病人稱為「AIDS病人」,非常容易出現各種感染 性病 症,此期已無法控制病情的進展,多數人在半年至一年半內死亡。其具體情況,以病人體格的健壯與衰弱有著直接關系;身體健壯者病程進展慢,存活時間長,反之則短。
另外,病人的心理狀態也是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一個人感染了HIV之後,可能會失落、恐懼、抑鬱、焦慮、不安、憤怒、否認等心理,這都是有害而無益的。病人應當持樂觀情緒,進取精神,積極從事公益事業或集體活動,讓自身價值充分發揮到最高點;感染者應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再次感染HIV,避免接觸其它一些可能促進疾病發展的誘因,如吸煙、喝酒等;調理飲食,加強 營養 ,不要亂吃非法葯物,注意避免感染其它疾病,如發現身體不適,及時就醫診治,增強體質,延緩病情發展。
再者,AIDS病人生存時間的長短又與感染途徑有著密切關系,例如:
1、血液傳播 人體若輸入被HIV感染的血液,其感染幾率為100%,病人多在4—5年發病,6—18個月死亡。作者曾遇到過一例在 子宮肌瘤 手術中輸了被HIV感染的血液900亳升。她半年後發病,一年內死亡。因用被HIV感染的醫療器械(以注射器為多)而傳播者,其感染幾率為90%,無症狀期可較輸血感染者為稍長。
2、 母嬰 傳播 患有AIDS病的母親(包括HIV攜帶者)可通過胎盤、產道、哺乳等傳給胎兒、嬰兒的幾率,一般為50%,這些染有AIDS的病兒,多數在5歲發病,存活到10歲者極為罕見。
3、性傳播 性傳播的方孫橋亮式有多種。有文獻報道,一方為AIDS病人或HIV攜帶者,在性交中傳播,按一次性生活計算,男人傳男人(同性戀),其感染幾率為1/10~1/1500;女人傳男人為/700~1/3000;男人傳女人為1/200~1/2000;女人傳女人為1/10000左右。因 傳染 的幾率不同,HIV進入體內數量的各異,即便發生了感染,其存活期一般在10年左右。
西方報道:性傳播的AIDS病人,生存期為11~13年。我國曾報道:AIDS病人,第1年死亡率為50%,第2年為70%,第3年為85%,第5年為100%。
女性該如何預防hiv艾滋病
1、避免不安全性行為,發生性行為時,一定要使用安全套,雖然通過性行為傳播HIV的機會只有0.03-0.05%;但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危險。
2、不吸毒,避免共用注射器等。
3、避免有多個性伴侶;要潔身自好。
4、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如 美容 、文身、扎耳朵眼、修腳等操作行為,這些均有血液暴露,應盡量避免這些操作。如果必須進行上述操作行為,不要圖價格低廉的操作室則寬或沒有衛生合格證的機構做這種高危操作行為;如果這些用具不進行嚴格消毒,很容易造成HIV病毒感染。
5、避免共用牙刷等 物品 。
6、女性月經期要注意衛生。不要將衛生巾亂仍,造成血液污染。
7、工作中如有外傷, 體育 運動外傷等引起的流血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在救護傷病員時,避免破損的皮膚接觸傷員的血液。
由於目前還沒有艾滋病 疫苗 ,因此健康 教育 是現階段預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艾滋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艾滋病的無知與恐懼,因此普及艾滋病的知識和改變不良行為,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 措施 。就醫時應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科學就醫,不要到非法診所,不僅會貽誤病情並有可能造成醫源性感染而危害健康。
hiv感染方式
傳播途徑
HIV感染者是傳染源,曾從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等分離得HIV。握手,擁抱,接吻, 游泳 ,蚊蟲叮咬,共用餐具, 咳嗽 或打噴嚏,日常接觸等不會傳播。以下介紹主要三種傳播方式:
性接觸傳播
HIV存在於感染者精液和陰道分泌物中,性行為很容易造成細微的皮膚粘膜破損,病毒即可通過破損處進入血液而感染。無論是同性還是異性之間的性接觸都會導致艾滋病的傳播。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陰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動時,由於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細微破損,這時,病毒就會趁虛而入,進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直腸的腸壁較陰道壁更容易破損,所以肛門性交的危險性比陰道性交的危險性更大。
血液傳播
人體被輸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製品、靜脈吸毒、移植感染者或病人的組織器官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險性。
母嬰傳播
感染了HIV的婦女在妊娠及 分娩 過程中,也可將病毒傳給胎兒,感染的產婦還可通過母乳喂養將病毒傳給吃奶的孩子。
致病機制
HIV選擇性的侵犯帶有CD4分子的,主要有T4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細胞表面CD4分子是HIV受體,通過HIV囊膜蛋白gp120與細胞膜上CD4結合後,gp120構像改變使gp41暴露,同時gp120-CD4與靶細胞表面的趨化因子CXCR4或CXCR5結合形成CD4-gp120-CXCR4/CXCR5三分子復合物。gp41在其中起著橋的作用,利用自身的疏水作用介導病毒囊膜與細胞膜融合。最終造成細胞被破壞。其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通過以下方式起作用:
1.由於HIV包膜蛋白插入細胞或病毒出芽釋放導致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產生滲透性溶解。
2.受染細胞內CD-gp120復合物與細胞器(如高爾基氏體等)的膜融合,使之溶解,導致感染細胞迅速死亡。
3.HIV感染時未整合的DNA積累,或對細胞蛋白的抑制,導致HIV殺傷細胞作用。
4.HIV感染細胞表達的gp120能與未感染細胞膜上的CD4結合,在gp41作用下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而溶解死亡。
5.HIV感染細胞膜病毒抗原與特異性抗體結合,通過激活補體或介導ADCC效應將細胞裂解。
6.HIV誘導自身免疫,如gp41與T4細胞膜上MHCⅡ類分子有一同源區,由抗gp41抗體可與這類淋巴細胞起交叉反應,導致細胞破壞。
7.細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在艾滋病發病時可激活細胞凋亡 (Apoptosis) 。如HIV的gp120與CD4受體結合;直接激活受感染的細胞凋亡。甚至感染HIV的T細胞表達的囊膜抗原也可啟動正常T細胞,通過細胞表面CD4分子交聯間接地引起凋亡CD+4細胞的大量破壞,結果造成以T4細胞缺損為中心的嚴重免疫缺陷,患者主要表現:外周淋巴細胞減少,T4/T8比例配置,對 植物 血凝素和某些抗原的反應消失,遲發型變態反應下降,NK細胞、巨噬細胞活性減弱,IL2、γ干擾素等細胞因子合成減少。病程早期由於B細胞處於多克隆活化狀態,患者血清中lg水平往往增高,隨著疾病的進展,B細胞對各種抗原產生抗體的功能也直接和間接地受到影響。
艾滋病人由於免疫功能嚴重缺損,常合並嚴重的機會感染,常見的有細菌(鳥胞內分枝桿菌復合體,MAI)、原蟲(卡氏肺囊蟲、弓形體)、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隱球菌)、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最後導致無法控制而死亡,另一些病例可發生Kaposis肉瘤或惡性淋巴瘤。此外,感染單核巨噬細胞中HIV呈低度增殖,不引起病變,但損害其免疫功能,可將病毒傳播全身,引起間質 肺炎 和亞急性腦炎。
艾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遭到巨噬細胞的吞噬,但艾滋病病毒很快改變了巨噬細胞內某些部位的酸性環境,創造了適合其生存的條件,並隨即進入T-CD4淋巴細胞大量繁殖,最終使後一種免疫細胞遭到完全破壞。
HIV感染後可刺激機體生產囊膜蛋白(Gp120,Gp41)抗體和核心蛋白(P24)抗體。在HIV攜帶者、艾滋病病人血清中測出低水平的抗病毒中和抗體,其中艾滋病病人水平最低,HIV攜帶者最高,說明該抗體在體內有保護作用。但抗體不能與單核巨噬細胞 內存 留的病毒接觸,且HIV囊膜蛋白易發生抗原性變異,原有抗體失去作用,使中和抗體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潛伏感染階段,HIV前病毒整合入宿主細胞基因組中,因此HIV不會被免疫系統所識別,所以單單依靠自身免疫功能無法將其清除。
艾滋病患者的皮膚症
急性皮疹
感染艾滋病後,近30%-40%的感染者會有病毒原發性皮疹或黏膜濕疣、軟疣出現,皮疹大多是丘疹或斑疹,可從幾個開始,漫延成片,患者皮膚有 瘙癢 感,常見於軀干、面部及上肢。也可能出現繼發性皮疹,如帶狀皰疹。
皮損
皮損也是較為常見的艾滋病初期症狀,如傳染性軟疣,能在較短的授內,全身性發作,而且不易治療。脂溢性 皮炎 ,也是一種常見的皮損症狀,有一定的預示作用:艾滋病病情急劇加重,甚至很快死亡。頭頸部、口腔、咽喉出現的卡波西肉瘤、單純皰疹,淋巴結腫大,需要引起對艾滋病的關注。
非傳染性皮疹
出現脂溢性皮炎、 毛囊炎 、毛細血管擴張、銀屑病等艾滋病的皮膚症狀。這些症狀中,脂溢性皮炎發生的幾率為20%到30%。症狀相對於正常人的脂溢性皮炎嚴重許多,症狀表現為油膩性厚屑、鱗屑堆積成塊狀。
近40%艾滋病感染者出現毛細血管擴張症狀,毛細血管擴張呈新月狀,身上、肩部、鎖骨處較為多見,常並發輕度和彌漫散的紅斑。20%艾滋病患者,可並發各種 腫瘤 ,其中卡波西肉瘤是最常見的,還有鱗癌、周炎,生殖器官癌、基底細胞癌等。
傳染性皮疹
艾滋病感染者由於自身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機會感染。如艾滋病口腔毛狀白斑、帶狀皰疹、 尖銳濕疣 、巨細胞病毒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等。傳染性皮疹症狀嚴重時,可引起皮損。通過對艾滋病感染者的統計,近20%的人出現口腔毛狀黏膜白斑,症狀表現為稍隆起的白膜、表面毛狀。毛狀黏膜白斑作為最有代表性的艾滋病早期體征。
帶狀皰疹發病率為3%到4%。尖銳濕疣發病率較高,尤其在男性感染者中,發生率近30%,表現為皮膚上長有贅 生物 、高度增生,反復發作。此外,有45%的艾滋病感染者會出現口腔 念珠菌感染 。其他感染性皮損有嚴重毛囊炎、膿皰瘡、淺部真菌和分支桿菌感染等。如出現以上一些低表性症狀,需要警惕艾滋病。
艾滋病的常見的症狀及體征
1,全身症狀
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症狀最常見的是反復出現的低熱(約佔72%),伴有寒戰、消瘦、疲乏無力,體重下降(可達5~22公斤),繼之極度嗜睡無力,不能支持平常的體力活動。慢性 腹瀉 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並且常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根據38例艾滋病的臨床表現特徵分析,以上症狀及體征均占總病例數的80%以上。
2.淋巴結腫大
發生率為55%~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腫大的淋巴結雖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見於頸後、頜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麵皮膚無改變。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與血清內艾滋病抗體滴度高低相關。 此外,艾滋病伴發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淋巴瘤及何傑金氏病等亦可發生淋巴結腫大。
3.皮膚損害
皮膚粘膜是艾滋病侵襲的主要部位之一。許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症狀的。在臨床上有多種表現,如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接觸性濕疣、 蕁麻疹 等。但皮膚損害最具特徵的是卡波濟氏肉瘤的皮膚改變,其損害表現在後面章節還要專門介紹,在此不多述。
4.中樞 神經 系統症狀 醫學 教 育網 收集 整理
神經紊亂病症已被公認為 兒童 與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發病與致死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經性疾病。在屍 體檢 驗中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高達7Q%~80%,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與各種機會感染引起的症狀並存,較常見的有亞急性腦炎。本病為原因不明、無明顯炎症反應,非特異性白質變性、常為艾滋病的首發症狀,往往以疲倦、性慾減退等起病,後期發展為嚴重痴呆。
據美國紐約對102例患艾滋病死亡者作屍檢時發現,96例(佔94.1%)有彌散性或局限性腦病變。這些患者死前顯有痴呆症的65例中,45例(佔69.2%)有彌散性腦病變。此外還有報導,對235例艾滋病患者做精神神經病的會診,發現有121例(佔51.5%)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另外,後期患者常可見條件致病菌所誘發的腦炎或 大腦 炎。
猜你感 興趣 :
1. 艾滋病人一般會活多久才會死
2. 艾滋病人一般可以活多久
3. 艾滋病人還可以活多久
4. 患了艾滋病能活多久
5. 艾滋病一旦發病能活多久
『肆』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有了艾滋病
1、皮膚
急性皮疹:患有艾滋病後,30%―50%的病毒原發性感染者伴有皮疹和黏膜濕疣,皮疹多為斑疹和丘疹,可為幾個或數百個,伴有瘙癢,常見於軀干、面部及上肢。
感染性皮損:患有艾滋病後,包括口腔毛狀黏膜白斑及伴發帶狀皰疹、尖銳濕疣、巨細胞病毒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等。艾滋病感染者病後,20%的人伴發口腔毛狀黏膜白斑,表現為稍隆起的白膜、表面毛狀。這是特異性相當高的早期體征。
非感染性皮損:患有艾滋病後,表現為脂溢性皮炎、毛發異常、毛細血管擴張症、銀屑病等。其中,脂溢性皮炎發生率為20%―80%,為感染最初表現,。症狀較正常人嚴重,表現為黃色油膩性厚屑、鱗屑堆積成片。幾乎所有感染者都出現毛細血管擴張症,毛細血管擴張呈新月狀,上胸、肩、鎖骨區多見,常伴有輕度和彌漫散在紅斑。3%―40%艾滋病患者可並發各種腫瘤,以卡波西肉瘤最常見,還有鱗癌、肛門生殖器官癌、基底細胞癌等。
皮損預兆:如傳染性軟疣,短期內大量泛發全身,治療頑固。患有艾滋病後,迅速發展的脂溢性皮炎,預示艾滋病會急劇加重,甚至很快死亡。頭、頸、口腔、咽喉部出現卡波西肉瘤、單純皰疹,或迅速增大的淋巴結、腫塊,要警惕患艾滋病的可能。
2、口腔
艾滋病的口腔表現被認為是早期診斷艾滋病的關鍵症狀。在艾滋病發病前1~4年,患者可出現各種口腔病損。
白色念珠菌病,是艾滋病最常見的口腔表徵。在有性亂行為、吸毒和靜脈輸血史等高危人群中,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可以說是艾滋病的先兆。在沒有任何誘因,一個人若患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特別是患者頰部的紅斑型白色念珠菌病或咽部、軟齶的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應高度懷疑艾滋病。
舌毛狀白斑。由於其他疾病很少引起毛狀白斑,所以它對艾滋病有高度提示性。與艾滋病相關的牙周病。常見的有牙齦線形紅斑,表現為牙齦緣呈明顯的火紅色線狀充血,界限清楚,可有自發性牙齦出血或刷牙後出血,口腔局部治療無效。
以上症狀並非艾滋病患者獨有,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又上訴症狀而懷疑是艾滋病,建議你去醫院進一步檢查,只有查到HIV的相關物質,才能確診。請不要自己嚇自己。
『伍』 頭皮里總是長疙瘩和膿包,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應該如何處理
頭皮里愛長疙瘩和膿包,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得了頭皮毛囊炎,極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平時不注意頭皮清潔,經常搔抓頭皮而患上的,這是由於化膿性球菌引起的,所以在平時我們一定要注意頭皮的養護和衛生,飲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使用酮康唑洗劑來清洗頭皮。如果變成膿包就可能是由於真菌感染造成的,平時禁止用手觸摸膿包,以防患處發生細菌感染。酷到正規醫院就診,採用外敷葯物進行治療,防止真菌發展。同時可適當吃些高蛋白的食物促進傷口癒合,飲食清淡為主,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頭皮是許多皮膚病的發病部位,甚至一些全身性皮膚病也會影響頭皮。頭皮屑增多隻是一些皮膚病的臨床表現之一,一些皮膚病不僅僅是頭皮屑多的一種表現。皮膚科醫生在診斷疾病時,通常會根據臨床表現做出綜合判斷。頭皮屑,很可能是頭皮脂溢性皮炎:從輕度乾性糠疹,到重度石棉樣糠疹,從僅有的頭皮屑,變成厚厚的一片紅斑和油膩的鱗屑斑塊,並伴有非常明顯的瘙癢,甚至有些繼發性頭皮多發性毛囊炎,真的很癢和痛。
由於脂溢性皮炎是最常見的,令人尷尬的頭皮屑是本節的主題,我們將僅討論脂溢性皮炎,這是頭皮屑增多的最常見原因。脂溢性皮炎的頭皮發病率較高,而且反復發作,不能完全去根,而且因為會在出現瘙癢症狀的同時,不抓、癢難耐、抓、頭皮屑樣的「雪花」出現在頭發、肩膀上,很多人都深受其苦。
最重要的是,盡管脂溢性皮炎患者總體健康,但脂溢性皮炎不會導致或加重患者自身的身體疾病。然而,脂溢性皮炎的患病率在HIV感染、帕金森病和許多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中顯著增加。據估計,脂溢性皮炎在早期HIV感染者中的患病率約為35%,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患病率高達85%,症狀可能更為嚴重和廣泛,有時出現在四肢等不尋常部位,葯物可能難以控制。
『陸』 愛滋病 初期症狀
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感染了艾滋病毒,進一步又在無意中傳染給了別人,也有些人懷孕生子後,孩子得了艾滋病才知道父母是艾滋病毒攜帶者,還有些人對艾滋病一知半解,一旦感染上了則惶惶終日,不知所措,更感到羞於見人而不敢找醫生.為此,作者就十幾年來的艾滋病研究結果,舉一些例子,用深入淺出和通熟易懂的語言來解釋一下自己如何能夠及時發現感染艾滋病毒,感染以後又應該選擇那些檢查項目來確定病期,然後又必須採取什麽治療措施來爭取早期治療和延長生命。 感染艾滋病毒有急性期嗎? 有。有些人通過性交或經帶艾滋病毒的針頭注射毒品等,曾出現感染艾滋病毒的急性表現(稱為 primary HIV-infection)。這種急性感染通常發生在接觸病毒後一周到十天左右,臨床症狀一般都很輕微和短暫, 像感冒或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感染症狀,包括發熱,喉嚨痛,乏力,夜間盜汗和淋巴結腫大,皮膚疹子是十分常見的症狀,經過對症處理甚至未經治療,二三周後可以恢復正常。在這段時期內,病毒在體內的消長與機體對病毒的反應是十分顯著的,通過適當的檢查是完全能夠明確診斷的。 舉例二個 (1) 25歲同性戀男性,因為發熱,頭痛,喉嚨痛一周,皮膚疹子二天而就醫,他沒有其他慢性病惡不赦史,有多個性伴侶,發病前性生活比較頻繁,但並不明確有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接觸史,臉部及上身發現0.5-1.0厘米直徑大小的紅斑狀丘疹,頸部有輕度的淋巴結腫大,扁桃體窩發炎。 驗血顯示血細胞正常,血液生化和肝功能檢查正常,性病毒檢測陰性,血清中抗艾滋病毒抗體 未被測及。淋巴細胞中的T輔助細胞(CD4)正常,唯一的發現是血清中艾滋病毒抗原陽性。起病二周後皮疹退色,患者自覺比前舒服,抗艾滋病毒抗體轉為陽性,而一個月後艾滋病毒抗原水平逐步降低至不能被測及。 (2) 35歲男性,與一個已知為艾滋病陽性的無症狀女性發生性關系後三周。他感到不適,頭痛及大便有輕度的顏色達五天之久。否認有皮疹,沒有喉嚨痛,也沒有腹瀉,醫生檢查發現輕度淋巴結腫大,發熱,血清中艾滋病毒抗原和抗體均陰性,二周後抗體呈現陽性,抗原未查,肝功能檢查異常。起病一個月零五天後除了輕微的肌肉酸痛外,他的一般感覺明顯好轉,抗艾滋病毒抗體持續陽性,艾滋病毒抗陰性,T輔助細胞360/立方毫米。二個月後他的感覺完全正常。 急性期應作哪些檢查? 一般而言,艾滋病毒感染的急性期症狀持續二-四周左右。急性感染期意味著一定量的病毒進入體內,按 照目前的研究所見,病毒可以進入體循環中的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以及周圍淋巴結腫,病毒迅速復制和 繁殖,因此在血清中可以發現相當高水平的艾滋病毒抗原,而機體方面在開始時還來不及產生相應的抗體對抗迅速生長的病毒,所以臨床上又不適的表現,抗體也不能被測及,隨著病毒的復制,機體的免疫系統迅速進入戰斗狀態,產生相應的抗體,因而,一般在症狀出現後的一到二周即可測及抗體。基於這個規律凡是可疑有艾滋病毒接觸使者有上述症狀出現時即應去有關醫院找傳染醫生進行下列檢查: (1)艾滋病毒抗原測定;(2)抗體測定; (3)T細胞檢查包括CD4—T輔助細胞和CD8—抑制細胞。 急性期抗原存在於血清中是很短暫的,一般是二周到一個月,因此,有症狀後應該每隔三—五天就去檢查 ,有的病人過了兩周去檢查就可能發生漏檢現象,同樣的也要檢查抗體,藉此看出機體的反應。一般說來,抗體出現後就一直存在而不會消失。由於艾滋病毒主要侵犯CD4細胞,因此有一部分人在病情一開始就會顯CD4細胞明顯減少,而同時CD8細胞增加(正常110-900/立方毫米),醫生不僅要重視CD4細胞的數 目,更應該注意CD4/CD8細胞數目的比例,有時CD4細胞數可以在正常范圍,但CD8細胞明顯增加而導致CD4/CD8細胞數目的比例倒置,也提示艾滋病毒的感染。隨著抗體的出現,病情穩定,病毒復制明顯減少,CD4細胞數可以在未經治療的情況下恢復到正常范圍,CD4/CD8細胞數目的比例也可以恢復到正常水平,大多數急性感染者的CD4細胞數顯示正常。 如何確定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 首先要肯定自己是否可能感染艾滋病毒.凡是同性戀,與人合用過針頭注射毒品,嫖妓(即使偶爾,特別是泰國妓女),以及發現配偶疑有上述行為,如出現類似艾滋病毒急性感染期表現者,應立即就醫,如實告知可能感染的時間,配合醫生的檢查,一次檢查陰性並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存在的可能性,可參考上述急性期艾滋病毒抗體和抗原消長演變過程,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隨訪,爭取獲得早期診斷並得以早期治療。如是長期同性戀,與人合用針頭注射毒品,嫖妓者,尤其知道對手已感染艾滋病毒或死於艾滋病者,不管有無症狀,都應該找專職醫生進行全面檢查,以資明確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 舉例三個 (1) 35歲女性,身體一向健康,三個女兒分別為13,9,7歲,第四胎懷孕八個月誕下一體重低於正常的男嬰,三個月大時死於肺炎合並巨濾泡性病毒感染,醫生檢查後發現患兒系艾滋病,追查父母親均呈現艾滋病毒抗體陽性,無法問及可信的艾滋病毒接觸史,檢查發現父母除抗體陽性外,父親血清中艾滋病毒抗原陰性,淋巴細胞培養所獲病毒水平不高,而母親的抗原陽性,病毒水平相當高,兩人的T細胞檢查均顯示CD4細胞明顯減少,證實系無症狀的已感染多年的艾滋病毒攜帶者,母親的病毒傳給了嬰兒。 (2) 63歲男性,經營餐館業,每年休假去泰國,南朝鮮或台灣旅遊,常有嫖妓。因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繼之肺部感染而就醫,按肺炎處理控制感染後仍感乏力,體重繼續下降。他自己懷疑感染了艾滋病毒而要求檢查,發現CD4細胞數僅剩下/立方毫米,艾滋病毒抗原抗體陽性,體內病毒水平高至只需取2微升血液(針頭樣一滴)即可在體外繁殖到大量艾滋病毒。毫無疑問,患者已是感染艾滋病毒的後期,所幸其太太與他已分床十餘年,檢查隨訪年余,證實並未感染艾滋病毒。患者受染於攜帶艾滋病毒的妓女,使之成為艾滋病毒攜帶者而再傳染給別的嫖客。 (3) 67歲男性,鰥夫,與一位女士同居已十年,三年前得知該女士的離婚丈夫死於艾茲病而同去醫院檢查,兩人血清中均被發現艾滋病毒抗體陽性,但抗原陰性,淋巴細胞培養亦不能分離到病毒,CD4細胞數在正常范圍內。 小結 近幾年來在治療艾滋病毒的研究方面頗有進展,包括新葯的開拓,聯合用葯的發展,特別是早期治療的探索,一改過去消極等待到CD4細胞數明顯下降後再用葯的舊觀念。加上評估葯物療效的各種新的檢測方法迅速更新,包括淋巴細胞內艾滋前病毒的測定,血液中艾滋病毒核糖核酸水平的計算,都有助於艾滋病毒感染者可以爭取早期和及時治療。但是,中國人鮮有急性感染者被發現,除了大家對艾滋病的認識不夠外,中國人人感染艾滋病毒後第一是想到保密,第二是感到悲觀,直到萬不得已才去就醫,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這樣想和做是既害己又損人。希望通過本文能對中國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毒感染可疑者對艾滋病的認識有所裨益。 不知道你是否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