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大便出現細長白色細長蟲子皮膚癢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大便出現細長白色細長蟲子皮膚癢

發布時間: 2023-03-24 07:01:30

『壹』 小孩虹門奇癢,大便里有白色的小蟲,是什麼蟲

應該是蟯蟲 pinworm 亦稱屁股蟲(seat worm)或線蟲(threadworm)。 袋形動物門(Aschelminthes)Oxyurida目動物,學名為Enterobius vermicularis或Oxyuris vermicularis。人類(尤其是兒童)腸內常見的寄生蟲,也見於其他脊椎動物。雄體長2∼5公釐(約0.08∼0.2吋),雌體長8∼13公釐。尾端長,如針狀。常寄生於大腸內,有時見於小腸、胃或消化道更高部位內。雌體受精後向肛門移動,並在肛門附近的皮膚上排卵,隨即死亡。蟯蟲在皮膚上爬動引起癢覺,搔癢時蟲卵黏在指甲縫,後被吞下,然後入腸。生活周期15∼43天。 蠕形住腸線蟲(Enterobius vermicularis Linnaeus,1758)簡稱蟯蟲(pinworm),主要寄生於人體小腸末端、盲腸和結腸,引起蟯蟲病(enterobiasis)。蟯蟲病分布遍及全世界,是兒童常見的寄生蟲病,常在家庭和幼兒園、小學等蟯蟲(Enterobius vermicularis)兒童集居的群體中傳播。 常用的治療葯物有阿苯達唑和甲苯達唑,噻嘧啶也有一定療效。局部外用葯可用3%噻嘧啶軟膏,塗於肛周和肛門內,連用1周。肛門周圍瘙癢者,可於睡前清洗肛周、會陰皮膚後,塗搽蟯蟲油膏,連用10~20天。 建議到醫院找醫生看下,小問題這個

『貳』 大便拉出白色蟲子

這種情況考慮是蟯蟲病。蟯蟲病的感染者可完全無症狀,肛周或者是會陰部瘙癢是由蟯蟲產生的毒性物質和機械刺激所產生,夜間尤甚,會影響睡眠,小兒會哭鬧不安,由於奇癢抓破後,造成的肛門的周圍皮膚脫落、充血、皮疹、濕疹,甚至誘發化膿性感染。
還有一些消化道症狀,蟯蟲鑽入腸黏膜,以及在胃腸道內機械和化學性刺激引起食慾減退、惡心嘔汪世乎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精神症狀表現,由於寄生蟲在體內排出的代謝產物,導致精神興奮、失眠不安,小兒會夜驚、咬指等等,小兒的異食症狀、蟯蟲病患者最為常見,如嗜土塊、煤渣、食鹽等等。其他症狀由於蟯蟲的異味寄生所引起,比如陰道炎困悉、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等等。也可以侵入闌尾發生闌尾炎,甚至發生腹膜炎。
診斷依據是肛門周圍或會陰部經常奇癢,患兒夜間煩躁不安時,應注意有蟯蟲病的可能,若查到蟲體、蟲卵即可確診為蟯蟲病,診斷蟯蟲病常採用透明膠紙試籽法或棉簽試籽法,於清晨返擾解便前或者是洗澡前檢查肛周。此法操作簡便,檢出率高,若檢出蟲卵即可確診,在治療上可以服用驅蟲葯物來進行治療,平時在飲食上也要注意飲食的衛生。

『叄』 拉大便有蟲子很細很小的活蟲

那大便有蟲子很細很小的活蟲那是一種繞蟲。

大便里有爬動的白色細小的蟲子,這應該是蟯蟲。蟯蟲成蟲寄生於人體的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及回腸下段。當人睡眠後,肛門括約肌鬆弛時,部分雌蟲爬出肛門,在附近皮膚灶信產卵。產卵穗啟後,雌蟲多因乾枯死亡,少數雌蟲可由肛門蠕動移行返回腸腔。若進入陰道、子宮、輸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可導致異位寄生。
通常小孩受蛔蟲和蟯蟲感染較多見,蟯蟲感染通常患兒肛門周圍到晚上就容易癢,且晚上在肛周可看見線條狀蟲體,蛔蟲就是條狀的
意見建議:通常一年至少給寶寶打一次蟲,葯店都有打蟲葯,並且現在的打蟲葯都有碎蟲的功能,做好去醫院做個大便分析看看是什麼蟲感染,以後好預防
意見建議:蟯蟲感染可能導致患者消化系統、精神方面的不適以及諸如肛門隱族輪周圍等部位的局部不適,影響患者健康。故應積極治療。可以給與口服驅蟲葯如甲苯咪唑、阿苯達唑等。
生了這種蟲子之後不要擔心說話也不要慌張,應該到醫院去買一些殺蟲劑,這樣會使這種蟲子得以消滅的。

『肆』 晚上肛門騷癢,大便中有白色的小蟲 是怎麼回事啊謝謝了

本病為一種常見的蟯蟲寄生在人體所引起的疾病,發病以5-9歲的兒童最多見,是僅次於蛔蟲的小兒腸道寄生蟲病。常因小兒吞食了蟯蟲卵後發病。 (1)臨床表現 本病一般沒有什麼症狀, 但得病後無論是小兒或成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肛門或會陰部發癢,夜間更為明顯。可影響睡眠,小兒可因奇癢抓破肛門周圍及會陰部皮膚而發炎。蟯蟲刺激尿道口可引起遺尿現象。若蟯蟲爬到女孩的陰道可引起陰道炎。另外,有病兒有脾氣急躁、易哭、食慾不好、咬手指、大便稀薄和腹痛等現象。夜間小兒入睡後1-2小時後。肛周可找到「白棉線」樣的小蟲,即可確診。 (2)實驗室檢查 用透明膠紙於清晨在患者肛門周圍的皮膚皺褶處粘一下,立即覆粘在滴有鹽水的玻片上鏡檢,可找到蟲卵。 (3)治療 西醫治療 撲蟯靈:兒童按5-7.5mg/公斤計算,成人體重在50公斤以上,按50公斤算,總量不超過250mg,一次頓服。必要時2-3天重復一次。 驅蛔靈:亦可用來治療蟯蟲病。小兒劑量按每日50mg/公斤計算(成人每日不超過2克),分2次服用,連服7-10天。 甲苯咪唑、噻嘧啶、噻乙吡啶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劑量均為每日5mg/公斤,分2次口服,連服3天。 外用葯:可在肛門口塗用油膏,如2%白降汞軟膏、10%的硫磺軟膏等,連用10-30日,用蒜汁搗爛加菜油少量塗肛門亦可。 中醫治療 此病可用生百部5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煎取30毫升,每晚作保留灌腸,連服10天,或苦楝根皮9克,檳榔,鶴虱各12克,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連服1周。 (4.)護理 患兒剪短指甲或睡時帶上手套,以防抓破肛門處皮膚引起感染。勤換內褲,換下的內褲、被單均要用開水燙洗,以殺滅蟲卵。 (5)預防 蟯蟲在人體內的壽命不過30天左右,如能進行嚴格的清潔衛生措施,有時即使不經治療,1-2月後也能自愈,應注意小兒衛生習慣,勤剪指甲,勤洗手,尤其是吃飯前一定要洗手,不要吮吸手指,病兒應勤換衣褲、被褥、特別是內褲,應煮過後再洗。晚上應穿封襠褲睡覺,這樣可以防止手指污染。家中幾個孩於同時有此病,必須同時進行治療,在兒童集體機構如幼兒園應特別注意,一發現病孩,就應全部徹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