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豬皮炎介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豬皮炎介紹

發布時間: 2023-03-19 16:38:37

Ⅰ 豬的滲透性皮炎如何用葯

滲出性皮炎是一種擴散性的真皮炎,波及全身體表。急性性常侵害哺乳仔豬,慢性則多見於較大的豬,斷奶豬。

滲出性皮炎由豬葡萄球菌引起,這種菌可產生熱敏感性表皮脫落毒素等。在田間,從皮膚病變處分離到的其他細菌有鏈球菌和膿細胞素菌性秘菌和其他附加因素,如營養,衛生,免疫,皮膚擦傷,豬變種疥蟎感染均可影響該病的嚴重和病程。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加,豬只對滲出性皮炎產生一定的抵抗力,但從老齡豬的皮膚,母豬的陰道以及公豬包皮憩室里都能分離到豬葡萄球菌。仔豬出生時可被感染,感染後12小時內全身出現乾燥的膦霄或鱗片,這些動物經常脫毛。哺乳期或產房臟亂時易被感染。進入仔豬等,斷奶仔豬與其他帶菌豬混養後可發生感染。

1~4周齡的哺乳仔豬為最易感豬群,且感染後病情重。哺乳仔豬的發病率在10~90%之間,死亡率為5~90%(平均20%)。在有些豬群中3~6周令的斷奶仔豬發病率高達80%,但死亡率較低。根據作者的經驗,損害見於老齡動物,尤其是自然免疫的小母豬群。

本病有急性,亞急性或慢性之分。在急性型,損害首先見於眼周圍,鼻,唇,牙床和耳後皮膚呈現紅色斑點,斑點變大,可發展為水泡或膿皰。由於皮膚,汗液和漿液相互混合形成的油狀滲出物使皮膚很快變得潮濕,油膩。紅斑呈現,覆蓋全身,皮膚表面的滲出物變厚,結痂皮膚顯得更乾燥。這個階段可能出現酸敗的惡臭味。當結痂脫落 後,露出粗糙而高度紅腫的皮膚,腳部冠狀帶和足跟常出現糜爛。損害可發生於眼結膜周圍,引起眼臉腫脹,相互粘連。患畜便秘,偶爾可見腹瀉伴有消瘦。脫水症狀,常於最初出現症狀3~5天死亡。滲出性皮炎還與波及到腎盂及腎小管的腎臟損害有關。

6~10周齡大到5月齡豬感染後多呈慢性型。斷奶仔豬偶爾見到散在,圓形隆起丘疹,呈紅褐色。在頭,面部丘疹較多,軀幹部少見。

滲出性皮炎應與疥蟎病,鋅及營養缺乏引起的角化不全,玫瑰糠疹和廯菌病進行鑒別診斷。通過活組織檢查和豬葡萄球菌培養可確診。

發病早期,通過胃腸道外途徑給於抗生素能有效緩解病情,縮短病程,減低死亡率。盡管常有豬葡萄球菌產生的報道,但存在地域差異。可以選擇青黴素,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四環素,泰樂菌素,TMP增效劑和慶大黴素。據報道,豬葡萄球菌對林可黴素,紅黴素和鏈黴素有抗葯性。患處局部治療或全身使用抗菌性溶液或皮膚消毒劑有一定的治療意義。可使用的制劑包括洗必泰碘附和氯胺。據報道,應用阿莫西林,土黴素或TMP增效磺胺拌料或飲水給葯治療大量的感染豬獲得成功。

疾病暴發時,應注意搞好衛生,尤其是產房和仔豬舍衛生。增加日糧中鋅和B族維生素(尤其是生物素)的含量有利於該病的治療與預防。消除可能使皮膚受傷的因素及嚴格的衛生管理對本病的預防非常重要。仔豬斷奶混群飼養時連續3天噴灑皮膚消毒劑(如氯二甲苯酚)。控制蚧蟎對防治該病也是很有必要。

Ⅱ 豬滲出性皮炎怎樣防治

豬的滲出性皮炎是一種擴散性的真皮炎,波及全身體表,是由豬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種仔豬高度接觸性皮膚疾病,以皮膚大面積出現滲出黏液並結痂為特徵,死亡率高達50%。

(1)發病原因 地板粗糙不平或有刺造成仔豬外傷,或地板太滑仔豬在吮奶時過度用力,造成四肢擦傷,引起葡萄球菌感染;剪牙不徹底或未進行剪牙,仔豬在爭斗過程中咬傷,引起葡萄球菌感染;未能按「四加一」模式驅蟲,使哺乳仔豬過早感染疥蟎造成皮膚損傷,引起葡萄球菌感染;缺鋅引起皮膚角化不全,葡萄球菌乘機感染。仔豬生後剪牙、斷尾、斷臍、打耳號、閹割時,對用具和創口沒有進行徹底消毒,導致葡萄球菌感染;更主要的原因是豬舍內沒有徹底消毒,造成環境中葡萄球菌污染。

(2)預防措施 加強消毒,減少病原菌污染。用0.3%的衛康或0.5%的特滅殺,每周對產房消毒兩次。嚴格按照「四加一」模式驅蟲,減少疥蟎感染機會。四加一驅蟲模式:種豬每年驅蟲四次,每隔3個月驅一次;生長育肥豬在保育結束時驅蟲一次;每次在飼料里加葯7天;驅蟲葯為帝諾芬或蟲力黑。在給仔豬剪牙、斷尾、斷臍、打耳號、閹割時,對用具及創口要徹底消毒,減少污染機會。用具可用0.1%的新潔爾滅浸泡,創口可用5%碘酊塗擦。為避免地板過滑或粗糙不平,應給仔豬欄舍內墊上麻袋等物。

(3)治療措施 感染後可注射慶大黴素或阿莫西林。體表感染處用1%的衛康擦洗消毒,每天3~4次。每千克飼料里加入阿莫西林300毫克。

Ⅲ 豬圓環病的症狀

症狀:被毛粗亂,皮膚蒼白,發育遲緩,進行性消瘦,呼吸困難,喜睡,腹瀉,可視粘膜黃疸,咳嗽及中樞神經紊亂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後軀,後肢和腹部皮膚發生圓形或不規則隆起,周邊呈紅色或紫色斑點。解剖;可見全身淋巴結腫大肺門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及頜下淋巴結腫大,切面硬度增大,白色,有的淋巴結有出血性和化膿性病變。肺臟腫脹、堅硬或似橡皮,嚴重的肺泡有出血斑,有的肺尖葉和心葉萎縮或實質性病變;肝臟發暗、萎縮;脾臟異常腫大,呈肉樣變化;腎臟水腫,呈灰白色,被膜下有時又白色壞死灶;胃的食管部黏膜表現為水腫和非出血性潰瘍,回腸和結腸斷腸壁變薄,盲腸和結腸黏膜充血和出血。 治療:樂道黃連解毒散

Ⅳ 豬病典型症狀

一、附紅細胞體病(俗稱紅皮病)
主要通過昆蟲、蟎蟲、虱子等傳播,或在防疫打耳號和去勢時由污染的針頭、器械傳播。子豬可通過患病母豬的子宮感染。該病的發生有明顯季節性,多在溫暖的季節,夏秋季病豬症狀嚴重,甚至發生大批死亡,呈地方性流行。
臨床症狀 病豬表現為高熱不一,體溫在40.5℃~42℃之間,眼結膜潮紅,步態不穩,食慾減退或廢絕,體弱者很快死亡。病程長者皮膚發紅,毛孔有出血點(脊背上為主),後期皮膚蒼白,可視黏膜黃染或蒼白,病豬呈逐漸消瘦,最後衰竭死亡。母豬和中大豬多表現體溫莫名其妙地下降。
二、豬弓形體
主要發生在5月~9月,3月齡~4月齡架子豬最易感,主要通過蚊子、蟎蟲、虱子等傳播此病。大部分消毒液殺滅不了蟲卵。
臨床症狀 體溫升高達41.5℃~42℃,呈稽留熱。糞便先干結,帶有黏液,後期下痢。糞便乾燥,被毛逆立,結膜潮紅。耳、鼻、後肢內側和下腹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斑或間有出血點。呼吸困難,腹式呼吸。母豬流產,產死胎,產木乃伊胎。兩腹股溝之間皮下有大而圓的與周圍界線明顯的出血黑點。
三、豬皮炎與腎病綜合征
豬皮炎與腎病綜合征主要危害保育豬和肥育豬,造成豬只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報酬降低、死亡率升高,而且豬群發病後由於免疫功能受抑制,豬只機體對疫苗的免疫反應性降低,容易感染各種並發病,使養豬場損失進一步加大。
症狀和病變 通常發生在11周齡~24周齡的生長育肥豬,部分5周齡~10周齡的保育子豬也可發生。生長育肥豬發病率在2%~10%,發病嚴重的豬場高達80%,死亡率較低,一般在5%~20%。病豬表現為皮膚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隆起,呈現紅色或紫色、中央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成條帶和斑塊。病灶通常在後軀、後肢、背部和腹部,有時亦擴展到胸或耳。發病溫和的豬體溫正常,行為正常,常自動康復。
四、溫和型豬瘟
臨床症狀 子豬出生後不久,即出現頑固性腹瀉,反反復復,不脫水死亡也逐漸消瘦,到後期出現耳朵及全身發紫,或全身有許多出血點,身上發白。母豬感染後一般不表現臨床症狀,或出現食慾減退,但產下的子豬不會吃奶、肌肉震顫、腿外翻、關節腫大、蹄尖著地、走動困難。有的豬發病後,打針就好,停針就反復。

Ⅳ 小豬身上有紅疙瘩怎麼回事,豬皮膚發紅怎麼治療

疾病因素:由豬圓環病毒引起的皮炎腎病綜合症、豬丹毒、豬過敏性皮炎、豬濕疹、豬附紅細胞體等疾病。管理因素:豬圓環、豬丹毒等疫苗免疫失敗;豬舍內的衛生管理工作不到位;豬受到蚊蟲叮咬或者是寄生蟲的感染。

一、小豬身上有紅疙瘩怎麼回事

1、原因

(1)由豬圓環病毒引起的皮炎腎病綜合症、豬丹毒、豬過敏性皮炎、豬濕疹、豬附紅細胞體等疾病均會導致皮膚出現紅色大小不等的疙瘩。

(2)豬圓環、豬丹毒等疫苗免疫失敗。

(3)豬舍內的衛生管理工作不到位,導致病原菌大量滋生感染了豬。

(4)蚊蟲叮咬或者是寄生蟲均會引起各種豬皮膚病。

(5)餵食的飼料配方不合理,營養不均衡導致豬營養不良,抵抗能力下降。

2、解決方法

(1)及時做好各種疾病的疫苗接種工作,預防疾病感染。

(2)使用伊維菌素、阿維菌素、阿苯達唑等驅蟲葯進行驅蟲。

(3)做好豬舍的衛生管理工作,及時清理糞便,防止蚊蟲大量滋生,傳播疾病。

(4)根據症狀及時查清發病原因,對症下葯。

二、豬皮膚發紅怎麼治療

1、如果是因為曬傷導致皮膚發紅,可以降低豬舍溫度,多飲水。

2、如果是由於蚊蟲叮咬導致皮膚發紅,應當及時清理豬舍糞便,避免蚊蟲大量滋生,並在飼料中拌入蠅蛆清,殺死糞便中的蠅蛆。

3、如果是附紅細胞體病,可以使用血蟲凈、多西環素、磺胺類葯物進行治療。

4、如果是豬丹毒,可以肌肉注射解百熱,重症頭孢,IRNA,百克米先,或者是每kg體重注射10-12萬單位的青黴素和柴胡,第一天每隔4小時左右注射一次,後續每天注射3次。

5、如果是敗血性鏈球菌引起,可以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和葡萄糖,在飼料中添加福諾欣,氟苯尼考,解熱舒等葯物。

Ⅵ 豬身上起紅色斑而後變成黑色且而積擴大是什麼病,怎麼進行治療。

豬「紅斑病」,是一種免疫抑制性的皮膚性疾病,在夏季非常多見。下改消世面介紹一下如何治療:

1、發病原因

在諸多的豬傳染性疾病中,免疫抑制性疾病比較多,對機體的危橋缺害也非常大,而對豬「紅斑病」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是由豬圓環病毒引起的豬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豬弓形體的「帶蟲免疫」、慢性豬瘟和慢性豬附紅細胞體病等。

夏季天氣非常炎熱,環境衛生不易控制。如果消毒不嚴格,飼養管理不科學,就會使體表病菌和體外寄生蟲大量滋生,再加上蚊子、蠅子、不幹凈注射器等機械性傳播,皮膚性疾病就會大量發生。

2、治療

發病豬只體表出現許多散在的突出體表呈「粉紅色、紅紫色」的斑點狀丘疹,首先由後臀部位出現,並隨著病程的延長,紅斑點丘疹向軀體的不同部位蔓延,如肩胛部、夾背部、耳朵、腹下、四肢等。嚴重時斑丘可覆蓋全身各處。

病豬皮膚出現的斑點狀丘疹,開始呈粉紅色,直徑大小為2毫米~6毫米的圓形或不規則的隆起,隨著病程的延長,斑點狀丘疹的「中心」會出現黑紫色區域,並逐漸蔓延變大,相互間融合成一片,嚴重者還會逐漸潰瘍。

如果周邊環境控制不好,常並發疥蟎、癢蟎、滲出性皮炎等,病豬出現摩擦牆壁、表皮有油脂性物質出現等症狀。

病豬會出現採食量下降,漸進性消瘦,飼料轉化率降低,皮毛粗長,體核肢表蒼白,個別出現黃染、發熱、便秘或腹瀉等病症。

病豬最後多因「營養不全」而衰竭死亡或繼發其他疾病,如慢性副嗜血桿菌病、慢性胸膜肺炎、附紅細胞體病、鏈球菌等並出現死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豬紅斑病

Ⅶ 豬有哪些常見的皮膚病,該如何防治

1、滲出性皮炎
這時一種容易發生在仔豬身上的油皮病,發病率較好,很多的豬只要出現了粘性的皮膚病,建議養殖戶首先清洗一下,因為不管是什麼病原,都能清洗掉一部分。再進行葯物治療,效果會很好,滲出性皮炎可以打地米加青黴素,配溫水沖洗效果較好。
2、面部壞死
這個疾病主要是因為咬傷和磨傷引起的,可以先清洗一下,再在患處撒上青黴素,如果傷口化膿或者膿腫了,硬的就打消炎針,如果是軟的要將濃放出來,沖洗後干凈後再塗抹葯物或者打針即可。
3、鏈球菌
鏈球菌一般表現為敗血症,豬丹毒是疹塊型的,可以使用地米青黴素治療,效果比較明顯,需要注意的是,豬如果還發著高燒的話,就要引起重視了,必要時可以就醫治療。
4、胸膜肺炎、豬肺疫
這類疾病往往會引起豬的皮膚變色,豬的耳朵如果變色,主要原因可能是豬的心肺壞,一般情況下可以用頭孢和氟苯尼考治療,而豬肺疫還會集中在脖子的上邊,要注意觀察。
5、水腫病
水腫病常見的有大腸桿菌和放線菌,一般會在在眼睛或者頭部會發生水腫現象。一般要注意降低顱內壓,同時到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肚子下邊如果出現綠色或者肚子下邊變色是,大多是有魏氏梭菌或者其他的個別的細菌引起的,要注意預防。

Ⅷ 仔豬滲出性皮炎的正確防治措施,養殖戶快收藏!

仔豬滲出性皮炎又稱葡萄球菌性皮炎、皮脂溢性皮炎,俗稱「豬油皮」。是一種仔豬全身性皮膚傳染病,夏秋季節高發,嚴重危害仔豬的生長發育,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做好防治工作。

近年來由於生產規模化、早期斷奶以及飼養密度大、空氣污濁、衛生狀況差等原因,導致本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不少人對該病缺乏認識,甚至將其誤診為豬疥癬、皮炎腎病綜合征、豬痘、濕疹、缺鋅症等等引起的皮膚症狀,延誤了治療時機而影響了防治結果。

臨床表現症狀

最急性型症狀,全身皮脂滲出、濕潤、體重迅速減輕並在24小時內死亡,也有的可拖到2-3天內死亡。急性型發生稍慢,皮膚形成水皰及膿皰,破裂後流出滲出液和皮脂,發生糜爛,消瘦、厭食、脫水,通常在4-10天內死亡。本病的其他症狀時精神沉鬱、食慾不振、渴欲增加,但體溫一般不高。病情進一步發展為廢食、迅速消瘦、脫水和瀕臨死亡。

預防

此病主要是由於皮膚損傷引起的,因此防治外傷是關鍵。要想徹底凈化預防此病,應採取如下綜合措施

1、產房要加強消毒,保持清潔重視母豬產後乳房的消毒。

2、確保卧床圍欄表面的光滑,地面不可太粗糙。

3、初乳的被動免疫對仔豬有重要的保護作用,仔豬出生後要盡快吃組初乳。

4、發現病豬要及時隔離治療,並嚴格消毒。

治療方案

1、對病情嚴重的仔豬應隔離治療,同窩或同群仔豬進行全身預防性塗抹,嚴重爆發時應注射3天以上的抗菌葯物。

2、治療時應採用內外兼治的原則,步驟如下;一清洗;二塗抹;三是打針加葯,病情嚴重的仔豬注射敏感葯物如青黴素類或頭孢類葯物(青黴素鈉3萬IU/kg體重,2-3次/天,;連用5天以防復發),在易感豬群料中加葯預防,四是補充體液,對症狀嚴重的仔豬灌服糖鹽水加電解質多維加輔酶A。

3、體表用高錳酸鉀水溶液清洗,高錳酸鉀水溶液濃度高一點(0.2%)且溫熱療效較好。

4、中葯療法:取紫草50g烘乾,,磨粉後混入青油拌勻,塗抹患處,每天3-4次,一般兩天即可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