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神經性皮炎對稱分布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神經性皮炎對稱分布嗎

發布時間: 2023-03-16 10:16:39

① 神經性皮炎有那些症狀

發生顯著紅殲凱斑、丘疹、皸裂、脫屑、小膿瘡、瘙癢和觸痛等症狀。當再用該葯,氏晌喚上述症狀和體征會很快減退,如再停用,皮炎症狀又迅速再次發作,而且逐漸加重,對激素的依賴性較為明顯,尤其以面部、外陰部多見,建議使用草本生物廳的炎立康,具有謹枝疏風祛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養血潤燥的功效,用於皮炎問題的調理和養護,配合注意飲食,效果更佳。

② 神經性皮炎為何是對稱發病比如說左手有病右手比有對稱的地方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以皮膚苔蘚樣變及劇烈瘙癢為特徵的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 本病的發生與精神因素有關,情緒波動、精神緊張、性情急躁、勞累過度以及局部衣領摩擦、搔抓刺激等均可促發本病或使本病加劇。 【臨床表現】 本病具有明顯的皮膚損害,在臨床上分為局限型和泛發型兩種。局限型多發生在頸後部或其兩側、肘窩、國窩、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常成片出現,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頂丘疹,皮膚增厚,皮脊突起,皮溝加深,形似苔蘚。常呈淡紅或淡褐色。劇烈搔癢是其主要的症狀。泛發型又稱為彌漫性神經性皮炎,為全身皮膚有較明顯損害者,但較少見,開始局部先有間歇瘙癢,以後出現扁平的圓形或多角形丘疹,呈正常膚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發亮或被以薄屑,以後丘疹融合成片,逐漸擴大,形成境界清楚、皮膚粗糙肥厚的苔蘚樣病變,常因搔抓而在患部及其周圍出現抓痕、血痂或引起繼發感染,發生癤腫或毛囊炎。久病可引起精神症狀,如容易激動、失眠、疲勞、記憶力減退等。本病慢性病程,多年不愈,易復發。患者要樹立信心,克服急躁情緒,積極治療,避免搔抓或熱水燙洗,避免粗糙衣領或羊毛化纖織品的摩擦,還要避免濫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葯,避免過度精神緊張。 [治法]:養血祛風,潤燥止癢 丹參12 柴胡12 白芍18 烏梢蛇15 當歸10 防風10 荊芥12 雞血藤18 麥冬12 金銀花15 土茯苓12 白術15 沙參15 莪術10 昆布15

③ 神經性皮炎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神經性皮炎的表現為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一般呈圓形或多角形,堅硬有光澤,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因劇癢經常搔抓,丘疹逐漸增多,融合成片,肥厚、苔蘚樣變,表現為皮紋加深、皮嵴隆起,皮損變為暗褐色,乾燥、有細碎脫屑。多發於頸部、四肢伸側、腰骶部、腘窩、外陰。可以外用煥清吾源霜塗抹,不要吃辛辣食物,刺激性食物,多注意飲食,多注意衛生。
神經性皮炎的早期症狀
1、神經性皮炎初期症狀常造成皮膚表面粗糙,紋理加深,患病處呈現對稱分布。有些患者在皮疹發生之前多有頭暈、性情急躁、思慮過多、精神緊張或憂郁、過度勞累、睡眠不佳等表現。
2、有的患者僅有瘙癢感,而無原發皮損,由於搔抓及摩擦,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圓形或多角形,堅硬而有光澤,呈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3、神經性皮炎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徵,屬於慢性皮膚病。由於長時間的憂郁、壓抑導致大腦皮層功能紊亂,促發神經、內分泌失調,是神經性皮炎的主要發病原因。
4、患者自身感覺首先局部瘙癢,後出現集簇的粟粒至米粒大正常皮色或淡褐色、淡紅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稍具光澤,復蓋少量秕糠狀鱗屑,進而丘疹互相融合成片。
5、神經性皮炎開始一般是限局性皮膚瘙癢或刺癢,隨搔抓皮膚逐漸增厚,皮丘高出皮面,皮溝加深,形成苔蘚化改變,容易發生在頸部、肘部、骶部,嚴重可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
神經性皮炎的注意事項
1、神經性皮炎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生活無規律、睡眠不好、月經異常、消化不良、便秘等都可能加重症狀,故應注意。
2、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搞好個人衛生,要經常用溫水和肥皂作局部清洗,以清潔面部皮膚,阻斷感染因素,以免刺激油脂的分泌。同時不用油脂性護膚品或化妝品等。
3、少吃海鮮、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飲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搞好個人衛生,要經常用溫水和肥皂作局部清洗,以清潔面部皮膚,阻斷感染因素,以免刺激油脂的分泌。同時不用油脂性護膚品或化妝品等。
4、神經性皮炎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生活無規律、睡眠不好、月經異常、消化不良、便秘等都可能加重症狀;每日進行面部按摩,保持氣血流暢;保持大便通暢,有便秘時應及時治療;忌用手搔抓或熱水燙洗,不宜穿過硬的內衣,以免刺激皮膚。

④ 神經性皮炎

復方醋酸氟輕松酊每天一次,哈西奈德乳膏每天兩次,丁苯羥酸乳膏每天兩次。按上邊的順序進行塗抹。

⑤ 神經性皮炎的部位一般都會長在哪裡

您好:神經性皮炎的好發部位一般在在頸後部或兩側、肘窩、國窩、前臂、大腿、小專腿及腰骶部等處屬。常成片出現,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頂丘疹,皮膚增厚,皮脊
突起,皮溝加深,形似苔蘚。神經性皮炎常呈淡紅或淡褐色。劇烈搔癢是主要症狀。目前對神經性皮炎的研究認為它的發生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謝謝、希望能採納

⑥ 請問神經性皮炎會長在肛門周圍嗎

應該不會吧。神經性皮炎一般長在耳朵後面,脖子、胳膊等地方,通常是對稱分布。奇癢無比,並且很難看。通常春季發病,而且很難治癒。哈,就知道這么多。得這個病挺倒霉的

⑦ 神經性皮炎有哪些症狀

發病初期,僅有患部間歇性瘙癢,夜間尤甚,常致失眠,經搔抓皮膚出現淡褐色圓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有糖皮樣鱗屑,密集成群,隨病情發展,丘疹漸融合成片,形成英武的苔蘚樣變。此時病變皮膚乾燥、增厚、皮紋加深,互相交錯,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
1.青壯年多見,老人、兒童少見。
2.慢性經過,時輕時重,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緩解。全部病程可分為3期:
(1)靜止期,表面炎症輕微或缺如,病變局限,境界清楚。
(2)進行期,炎症著明,浸潤明顯,皮損擴大,邊緣模糊不清。
(3)退行期,浸潤輕微,皮損變薄,傾向癒合。
3.從分布的角度,可將該病分為兩類,限局性和泛發性。好發部位主要為頸側、項部、額部、其次為骶尾、肘窩、胭窩,有可見腰背、兩髖、外陰、肛門、腹股溝、眼瞼、頭皮、四肢等處。常呈對稱分布,有可沿皮膚皺褶或皮神經分布呈線狀排列。
4.初時先感覺局部瘙癢,由於搔抓皮膚迅速呈苔蘚化,典型損害為多數米粒至高粱米大小,淡紅色至黃褐色或與皮色一致的圓形或多角形堅硬有光澤的扁平丘疹,密集成片,表面附少量鱗屑,伴有抓痕、血痂。皮損以中央最為顯著,愈近邊緣愈輕微,境界不清,時久,由於搔抓刺激皮膚浸潤肥厚,嵴溝明顯。發生於小腿者,時久,表面可呈疣瘤狀。持久性搔抓摩擦脛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澱粉物質沉積於真皮,進而分別發展為斑狀和苔蘚性澱粉樣病。長期搔抓可有感染,如毛囊炎、癤腫等。
5.患者自覺陣發性瘙癢,夜間尤甚,可影響睡眠、工作和生活。
根據陣發性瘙癢,皮膚苔蘚化及本病的好發部位,可以診斷。
中醫病機和辨證: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郁悶不舒,心火上炎,以致氣血運行失調,凝滯於皮膚,日久耗血傷陰,血虛化燥生風,或因脾蘊濕熱,復感風邪,蘊阻於肌膚而發病。
中醫辨證分型:
1.風濕蘊阻型
主證:多見於限局性患者。皮損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陣發性劇癢,夜間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
辨證:風濕蘊阻,肌膚失養。
2.肝鬱化火型
主證:多見於泛發性患者。皮疹色紅,症見心煩易怒或精神抑鬱,失眠多夢,眩暈,心悸,口苦咽干。舌邊尖紅,舌苔薄白,脈弦滑。
辨證:屬於肝鬱不舒,郁久化火。
3.血虛風燥型
主證:多見於老年人及體質虛弱患者,皮膚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氣短乏力,婦女月經量過多等。舌質淡,脈沉細。
辨證:血虛風燥,肌膚失養。

⑧ 為什麼會得神經性皮炎引起皮炎的病因是什麼

您好,神經性皮炎是一類特殊皮炎,這類皮炎有特定的發生部位,一般在後頸、手肘、腰骶部、小腹和小腿等這些比較容易搔抓到的部位,呈對稱性分布。手夠不到的位置如後背,很少出現神經性皮炎。神經性皮炎主要是由反復搔抓引起,多和免疫力有關。而對於神經性皮炎的治療,可考慮應用煥清吾源霜,其可用於皮膚瘙癢症,皮炎等的治療。

⑨ 神經性皮炎怎麼治

您好,神經性皮炎是一類特殊皮炎,這類皮炎有特定的發生部位,一般在後頸、手肘、腰骶部、小腹和小腿等這些比較容易搔抓到的部位,呈對稱性分布。手夠不到的位置如後背,很少出現神經性皮炎。神經性皮炎主要是由反復搔抓引起,多和免疫力有關。而對於神經性皮炎的治療,可考慮應用煥清吾源霜,其可用於皮膚瘙癢症,皮炎等的治療。

⑩ 神經性皮炎初期症狀表現是什麼重慶治療過敏性皮炎的醫院

重慶迪邦皮膚病醫院:

神經性皮炎常見且頑固,患者一旦患了此病,除了在治療上要積極、堅持,在情緒上也要保持穩定。它給患者生活帶來了困擾,如果想要及時的發現病情,不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那 么患者及家人一定要知道神經性皮炎的症狀有哪些。那麼,神經性皮炎初期症狀表現是什麼呢?
神經性皮炎又稱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苔蘚樣變為主要特徵的皮膚。神經性皮炎初發時,僅有瘙癢感,而無原發皮損,由於撓抓及摩擦, 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圓形或多角形,堅硬而有光澤,呈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一、發病初期,僅有患部間歇性瘙癢,夜間尤甚,常致失眠,經搔抓皮膚出現淡褐色圓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有糖皮樣鱗屑,密集成群,隨病情發展,丘疹漸融合成片,形成英 武的苔蘚樣變。此時病變皮膚乾燥、增厚、皮紋加深,互相交錯,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
二、初時先感覺局部瘙癢,由於搔抓皮膚迅速呈苔蘚化,典型損害為多數米粒至高粱米大小,淡紅色至黃褐色或與皮色一致的圓形或多角形堅硬有光澤的扁平丘疹,密集成片,表面附少 量鱗屑,伴有抓痕、血痂。
三、從分布的角度,可將該病分為兩類,限局性和泛發性。好發部位主要為頸側、項部、額部、其次為骶尾、肘窩、胭窩,有可見腰背、兩髖、外陰、肛門、腹股溝、眼瞼、頭皮、四肢 等處。常呈對稱分布,有可沿皮膚皺褶或皮神經分布呈線狀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