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治療脂溢性皮炎的葯方或辦法或者好的大夫!謝謝大家
誰知道治療脂溢性皮炎的葯方或辦法或者好的大夫.用維生素B6軟膏外用有很好的療效.
② 怎樣用葯浴治療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由於皮脂溢出而形成的一種慢性皮膚炎症。本病的主要症狀是初起頭皮出現糠秕樣脫屑,產生成層的油膩性鱗屑,其後皮膚輕度發炎,伴有脫發;或表現為成片油膩而粘著的黃色結痂,間有滲液,發炎較明顯。前者為鱗屑型,後者為結痂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癢感,病變可累及顏面、頸、胸背及上腹等處。
方一【組成】新鮮烏骨雞蛋3枚。
【用法】雞蛋打破後攪勻,加入水2 000毫升,取湯液浴頭,每日1~3次。
【功用】養血潤燥。
【適應證】頭皮白屑。
【說明】雞蛋性味甘平,功能滋陰養血潤燥,近年葯理學研究表明,雞蛋所含的物質對體表炎症及燒傷有良好的癒合作用。
方二【組成】小麥麩50克,生薑30克。
【用法】將上兩物同煎,取汁洗患處。
【功用】清熱,解毒,殺菌。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小麥麩為小麥磨取麵粉後篩下的種皮,性味甘涼,能治瘡癰腫毒。配生薑殺菌解毒,對脂溢性皮炎炎症較甚者頗為適宜。
方三【組成】新小胡桃6枚,牛乳100毫升。
【用法】將小胡桃去殼搗爛,與牛乳同煎成膏液,外洗患處。
【功用】潤燥解毒。
【適應證】頭皮白屑。
【說明】小胡桃即小核桃,功能潤燥。牛乳性味甘微寒,有解熱毒,潤皮膚的作用。兩者相配外用,對治療血虛風燥所致的頭皮白屑增多頗有效。
方四【組成】杏仁、胡麻各適量。
【用法】將上兩物搗爛取汁,外洗患處。
【功用】潤燥解毒。
【適應證】頭皮白屑。
【說明】杏仁,能治諸瘡疥,消腫,胡麻即芝麻,有解毒潤燥的作用。
方五【組成】艾葉、菊花、防風、荊芥、甘松、蔓荊子、地膚子各9克,薄荷、藿香各6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數沸後,倒入盆內,待溫洗患處。每日1次,若多洗收效快。每劑可洗4次。
【功用】祛風,止癢,生發。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艾葉,能除濕,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故可治頭風。菊花、防風、荊芥等均有祛風止癢的作用。
方六【組成】生地黃、首烏各30克,黑芝麻梗、椰樹枝各50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數沸後,倒入盆內,趁熱熏洗患處。熏時上蓋頭巾,以防熱氣散失。每日1劑,早午晚各1次,每次30分鍾。洗後用干毛巾覆蓋頭部避風。5日為1個療程。
【功用】養血滋陰,祛風生發。
【適應證】脫發(脂溢性脫發)。
【說明】生地黃、首烏、黑芝麻均為養血滋陰之品,方中用此意即「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椰樹枝則有祛風涼血的作用。
方七【組成】透骨草、側柏葉各120克,皂角60克,白礬9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10分鍾,待溫後洗頭,每次15分鍾,每周洗2次。
【功用】燥濕,除脂,止癢。
【適應證】脂溢牲脫發及脂溢性皮炎。
【說明】透骨草功能祛風除濕,皂角亦有疏風氣的功效;白礬燥濕殺蟲,側柏葉治療脂溢性脫發有良效已為臨床所證實,諸葯合用,有燥濕、除脂、止癢功效。
方八【組成】桑白皮35克,五倍子12克,青葙子60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15分鍾,待溫後洗頭。每次20分鍾,每周2次。
【功用】祛脂,烏發,護發。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桑白皮功能行水消腫,青葙子功能祛風熱,五倍子則有收斂生發的作用。
方九【組成】天麻、白芷、防風各S克,桑葉、羌活、銀花、薄荷各3克,川椒2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溫,去渣,洗發。每次洗15~20分鍾,洗畢避風。
【功用】清熱明目,潔發令柔。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天麻有熄風止痙,祛風通絡之功效,配伍白芷、防風、羌活,則增強祛風之力;桑葉、銀花、薄荷功能疏風散熱,川椒祛風勝濕。諸葯合用,祛風熱,止脫發。
方十【組成】羌活、桑葉各4.5克,川芎、白芷、藁本各6克,天麻、甘菊花、薄荷各3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溫,去渣,洗發。每次洗15~20分鍾,洗畢避風。
【功用】清熱祛風,潔發光澤。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本方作用與上方相同,僅增川芎活血涼血,藁本祛風,甘菊花疏熱,故功效更強。
方十一【組成】蒼耳子、王不留行各30克,苦參15克,明礬9克。
【用法】上葯加清水半盆,煎沸,洗前先剪短頭發,再用小毛巾蘸葯水反復洗頭皮,每次洗15分鍾,每日用葯1劑,每天2次,隔3天再洗。
【功用】收斂,祛風,止癢。
【適應證】頭皮脂溢性皮炎。
【說明】蒼耳子有祛風散濕之功,能治一切風氣。王不留行功能行血,能治風毒。苦參、明礬皆為清熱燥濕之品。
方十二【組成】陳艾葉50克,雄黃15克,防風、花椒各30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沸,將葯液倒入盆內,待溫後外洗患處。每日洗1~3次。
【功用】解毒殺蟲,祛風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艾葉功能燥濕祛風,其放置年久而陳者,燥濕之力更強。雄黃有解毒燥濕之功,防風、花椒則能祛風除濕。諸葯合用,解毒殺蟲,祛風止癢,故對脂溢性皮炎有較好的療效。
方十三【組成】苦參、野菊花、白鮮皮各35克,硫黃15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洗患處。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風清熱,解毒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苦參性味苦寒,有燥濕,殺蟲利尿之功效,故又能治風殺蟲。野菊花功能清熱解毒,硫黃有燥濕解毒的作用。諸葯合用,共奏清熱燥濕止癢之功。
方十四【組成】白芷150克,雞子3個,川芒硝90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先煎白芷,濾去渣,待稍冷,納雞子及芒硝,攪拌均勻後,洗頭。
【功用】祛風止癢,除屑潔發。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白芷祛風散濕之要葯。能治療頭風及皮膚遊走之風。芒硝清熱燥濕,雞蛋亦有祛風之功。
方十五【組成】黃連須、黃芩、黃柏、大黃各9克,龍膽草6克,枯礬12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溫,去渣,洗頭。隔日1次。
【功用】清熱瀉火,去油護發。
【說明】黃連主治痛癢、瘡瘍、斑毒、疳痘而邪熱有餘者,說明方中黃連清熱解毒為主葯,再配伍黃芩、黃柏、大黃、龍膽草等。其清解之力更強。
方十六【組成】苦參310克,百部、野菊花、鳳眼草各90克,樟腦125克。
【用法】先將前四味葯裝人大口瓶內,加入75%乙醇(或白酒)5 000毫升中浸泡7日後,過濾去渣,留液,再加入樟腦(研粉)溶化後備用。用時用紗布蘸葯液,擦洗頭皮,每日1或2次。
【功用】滅菌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鳳眼草為臭椿樹的果實,功能除濕止癢,樟腦氣味芳香,功能祛風除濕,葯理學研究表明,本品外塗局部對皮膚有溫和的刺激和止癢作用。苦參、百部、野菊花均有清熱燥濕的功效。
方十七【組成】苦參60克,百部15克,透骨草、白鮮皮、蛇床子、艾葉各30克。
【用法】上葯煎水洗頭,2日洗1次。
【功用】祛風,除濕,止癢。
【適應證】頭部脂溢性皮炎。
【說明】本方所用葯物均為祛風除濕之品,目前臨床上常用以治療因風濕所致的各類皮膚疾病。
方十八【組成】蔓荊子、防風、苦參、川椒各10克,火麻仁30克。
【用法】上葯煎湯,趁熱溫洗頭部。
【功用】祛風,潤燥,止癢。
【適應證】頭部脂溢性皮炎。
【說明】蔓荊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火麻仁功能祛風潤燥,能治發落。
方十九【組成】白鮮皮、白芷、野菊、大黃、九里香各3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取汁,溫洗頭部。
【功用】祛風除濕,清熱解毒。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九里香功能行氣活血,祛風除濕,能止瘡癢,去皮風、故民間常用於治療各類皮膚疾病。
方二十【組成】透骨草65克,龍葵35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洗頭。
【功用】祛風止癢。
【適應證】頭部脂溢性皮炎。
【說明】龍葵性味苦寒,能洗疥癩癢痛,祛皮膚風。臨床實踐證明,本品具有消腫止癢和微弱興奮作用,葯理學實驗亦表明,本品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方二十一【組成】透骨草、丹參、皂角刺各3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外洗,每日1次。
【功用】祛風除濕,活血潤燥。
【適應證】脂溢性皮炎。
【說明】方中透骨草、皂角刺均有祛風除濕的功效。丹參有活血潤燥的功效。
方二十二【組成】苦參、側柏葉各30克,荊芥、防風各20克,白芷、薄荷、雄黃各10克。
【用法】上葯煎湯熏洗患處,每周1次。
【功用】祛風燥濕。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上述葯物均具有祛風燥濕之功,對因風濕所致的各類皮膚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方二十三【組成】何首烏、苦參各30克,枸杞子、黃柏、旱蓮草、龍膽草、乾薑、地膚子各20克,白鮮皮15克,辣椒秸100克。
【用法】上葯每劑煎2次,每次煎煮20分鍾,將2次煎煮的葯液相混以備外用。先用溶少許食鹽的溫水清洗頭部,擦乾後,用棉紗布蘸取葯液反復塗洗脫發處,每次15~20分鍾,每日2次,洗後再用鮮薑汁或鮮姜芽汁塗於脫發處。
【功用】養血涼血,清熱祛風止癢。
【適應證】脂溢性脫發。
【說明】方中首烏、枸杞、旱蓮草滋補肝腎、補血生發;龍膽草、黃柏、苦參清瀉肝火,滋陰降火;白鮮皮、地膚子、乾薑、辣椒秸祛風止癢。諸葯合用,滋補肝腎、益氣生血、涼血清熱,故使毛發復生。
③ 天熱皮膚癢不停!中醫:滋陰養血5食物+2穴位止癢
【張文馨中醫師】天熱皮膚癢不停!中醫:滋陰養血5食物+2穴位止癢
夏天到了,悶熱的天氣流了滿身汗,加上時常下雨濕氣重,汗出不暢,身體開始長紅疹、抓癢甚至長小水皰,皮膚灼熱難耐,讓心情更加煩躁!多按止癢穴位可以幫助減緩搔癢程度!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皮膚搔癢分成實證和虛證,和「風邪」相關,中醫認為風邪會致癢,《醫宗金鑒·癰疽辨癢歌》中明確提出:「癢屬風」,《外科大成》提出:「風盛則癢」。 實證 搔癢多因外來風邪引起,如「風熱」、「風濕」此類型的皮膚癢常發生在 春夏 季節或夏秋交替季節, 風為百病之長 ,各種病邪易隨風,風又常兼雜寒、濕、熱邪而侵襲人體,產生各種疾病。 風性開泄,風邪在中醫觀點屬於陽邪, 易搏於肌表,故搔癢生在頭面部,甚至延及全身。 風性善行數變 ,使氣血不和則發生皮疹、搔癢,一旦在於體表,或往來穿行於脈絡之間,或蠢蠢欲動在皮膚腠理,所以會一下這里癢,一下又那裡癢,癢無定處。 虛證 搔癢多屬「血虛生風」,此類型的皮膚癢常發生在 秋冬 季節,血具有濡養滋潤全身臟腑組織的作用,如果血液虧虛不能濡養全身則會出現全身的病變,表現在皮膚為皮膚乾燥搔癢。 看完以上敘述不難發現原來夏季皮膚癢也和體質有關!以下針對夏季皮膚癢常見的體質探討: 常見的夏季皮膚搔癢體質 (一)風熱型皮膚搔癢 特徵: 好發於春夏季,通常為突然發生。 症狀: 皮膚搔癢呈現全身性分布,紅色丘疹、風團塊或部分融合成大片,遇熱搔癢加重,得冷則減緩,自覺皮膚灼熱感。 風甚者,四處走竄,全身劇癢:熱甚者,皮疹鮮紅,腫脹痛癢。伴隨發熱、微汗或汗出不暢、口渴、舌苔薄黃、脈滑數。 →常見於急性蕁麻疹、急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泛發性神經性皮炎、單純皰疹、葯物疹的蕁麻疹樣型。 治則:疏風清熱,解表止癢 處方:荊防湯合銀翹散、消風散加減,或選用荊芥、防風、僵蠶、金銀花、連翹、蟬蛻、牛蒡子、牡丹皮、生地、薄荷、黃芩等葯材。 (二)血熱型皮膚搔癢 特徵: 好發於 夏 季,多發生於 青壯年人,血熱皮膚搔癢多因心情煩躁,或過食辛辣烤炸之物 導致血熱風生。青壯年血氣方剛者多患之,因為夏季陽氣正旺,外熱與內熱相合,導致皮膚搔癢更嚴重。 症狀: 皮膚搔癢,摸起來灼熱,搔破呈條狀血痕或滲血水,或出現紫斑,夏重冬輕或遇熱尤甚,遇冷則症狀緩解,也可能受情緒波動影響。 伴隨口乾舌燥喜冷飲、心煩易怒、大便乾燥、小便黃、脈象弦數或滑數,舌紅或舌尖紅,苔薄黃。 →常見於葯物疹的固定性紅斑型、過敏性紫癜(類過敏性紫斑)、尋常型銀屑病的進行期 治則:清熱涼血,消風止癢 處方:加味逍遙散合止癢熄風湯、地芍涼血湯加減,或選用牡丹皮、梔子、生地、赤芍、玄參、丹參,蟬蛻、白蒺藜、白蘚皮、連翹、麥冬、生甘草等葯材。 (三)風濕型皮膚搔癢 特徵: 好發於濕氣重的長夏季節,或夏秋交替之際,多見於青壯年。 多因過食肥甘厚味與辛辣烤炸,常吃冰冷食品,使體內蘊藏濕氣,再復感風邪,則風濕相搏為患,風盛則癢,故搔抓不止:濕盛則起水皰。 症狀: 皮膚搔癢,搔抓後起水皰、丘疹,滲出液多使皮膚變為糜爛。伴隨四肢睏倦,容易脹氣,食慾不振,大便稀軟或黏滯不暢,女生白帶多,經前易水腫,舌質淡紅,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 →常見於慢性頑固搔癢性皮膚病,如慢性濕疹、汗皰疹、神經性皮炎。 治則:健脾利濕,疏風止癢 處方:荊防敗毒散、祛風勝濕湯加減,或選用荊芥、防風、羌活、薏苡仁、陳皮、茯苓、金銀花、威靈仙、苦參、白蘚皮、土茯苓、黃柏、生甘草等葯材。 皮膚癢最應該「拒絕」的食物! 1.忌食高油脂及燒烤油炸、辛辣 *** 性食物,少喝咖啡、含酒精飲料以及帶殼海鮮。 2.少吃 發物 (尤其是皮膚濕疹、蕁麻疹或嚴重的痘痘粉刺): 鳳梨、芒果、竹筍、蝦蟹、酒、鵝肉、羊肉、豬頭皮、胡椒 到底什麼是「發物」呀? 「發物」一詞在民間流傳已久,老祖宗認為多食發物會誘發新病或令舊疾復發。 其實發物也屬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適量食用,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並不會產生副作用,但過量食用,對一些特殊體質或有皮膚疾病的人來說,可能誘發不適,如加重蕁麻疹或濕疹…。 從現代醫學角度,發物多含有異物蛋白質,被人體攝入後較易被免疫系統攻擊;或含組織胺誘發過敏反應,使皮膚病加重。 每個人的「發物」不盡相同,甚至有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會對雞蛋過敏,這類的人可經由抽血檢查有免疫球蛋白(IgE)確定對蛋過敏,才須避開奶蛋類製品,所以體質較特殊的朋友們應當注意自己在日常飲食中容易對哪些食物過敏,盡量避開。 多吃「滋陰養血」食物及葯材,幫助皮膚築一道防護罩! 1.蔬菜類:菠菜、紅鳳菜、韭菜、黑木耳、胡蘿卜、番茄、馬鈴薯、香菇、茄子 2.水果:櫻桃、葡萄、蘋果、番茄,如草莓、藍莓、覆盆子、桑椹、桑椹、黑醋栗、蔓越莓…。 3.動物性蛋白質、膠質黏液及鐵質:海參、雞蛋、牛肉、牛筋、豬腳筋、雞爪、豬肝、烏骨雞、魚肉魚皮、海蜇皮、蛤蜊、蚵仔(若膽固醇偏高者不宜過量食用!) 4.藻類:海帶、紫菜含有豐富的碘、鐵及維生素B12,是養血潤肌的重要營養素。 5.油脂類:黑芝麻、核桃(一天堅果類約吃15g,不宜過多,否則熱量過高肥胖上門!) 哪些中葯材具有「滋陰養血」的效果? 阿膠、熟地、當歸、黑芝麻、何首烏、枸杞子、桑椹子、山葯、山茱萸、百合、女貞子、丹參、紅棗 皮膚癢的日常保健 1.避免過度清洗身體 過度清洗,反而會使皮膚更乾燥而惡化,洗澡水不要太熱,少用肥皂或有香料的沐浴清潔用品,多用清水清洗身體,沐浴乳用在局部重點部位,其餘帶過即可,免得將皮表上的保護性油脂全部洗掉,而誘發搔癢。 2.適當的使用保濕乳液 維持皮膚的保護屏障,減少角質層的水份及皮脂散失,平時可選用溫和的保濕乳液擦身體,要選擇不含香料、防腐劑、抑菌劑的產品,以免 *** 皮膚導致皮膚癢加重。 3.選用透氣、吸汗、寬松的衣物 宜穿著柔軟吸汗的棉質衣物。如果流汗後後最好馬上更換衣物。避免粗糙、太緊或羊毛、兔毛材質的衣物,容易摩擦或 *** 皮膚導致惡化, 4.避免大量流汗 因為汗水郁積在皮膚上易 *** 發癢,導致皮膚炎惡化,尤其在夏天或運動完容易發生,所以大量流汗後,最好趕快用清水沖洗掉,或是以濕毛巾擦拭,再換上乾爽的衣物。 5.避免搔抓過度感染 盡量不要用指甲搔癢,因為抓破皮後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化膿,建議您可用手輕拍止癢,或者用冷毛巾濕敷減輕癢感;若天氣悶熱引起則可開空調以降低燥熱感。 6.放鬆心情,避免煩怒引起搔癢加重 *** 方式&時機: 以大拇指深層按壓,一次按壓5秒,一個穴位各按20下,早晚至少各一次 血海穴 【位置】采坐姿找穴,屈膝90度,膝蓋骨內側邊緣上方三指幅並攏寬度按壓凹陷處。 【位置】屈肘時,手肘橫紋端骨邊凹陷處。 澄觀中醫診所副院長、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著作:《變身超吸睛自然系美女》、《你沒有理由瘦不下來──女中醫才知道的瘦身方》等。 美麗馨情 張文馨醫師的漢方美人書、 張文馨醫師粉絲團
④ 皮炎怎麼治療
皮炎經常發生在暴露的部位,症狀輕時局部出現水腫性紅斑,有的知針尖大小密集丘疹回,嚴重的話出現答大片糜爛滲液,感覺癢痛。
導致皮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不良生活習慣、紫外線的長時間照射等。出現了皮炎的病症,患者要及時去正規的專科醫院進行檢查,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適合和自己的治療方法。
⑤ 脂溢性皮炎你用的什麼中葯
脂溢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炎症性皮膚病,存在兩個發病高峰,分別是 2 周以上的嬰兒及青少年和三四十歲的成人,人群患病率約為 3%。
脂溢性皮炎病程慢性易復發,常需要多次或長期維持治療,其中外用葯物主要分為抗炎症、抗真菌和角質溶解 3 類葯物。本文在此綜述面部脂溢性皮炎的首選葯物(A 級推薦:有良好的科學證據,基本上沒有禁忌證就可使用)
吡美莫司
吡美莫司屬於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可抑制炎症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已有 2 項臨床試驗(包括 1 項高質量和 4 項低質量隨機對照試驗)表明吡美莫司乳膏(每日 1~2 次,治療 2~8 周)可改善面部脂溢性皮炎的臨床症狀和體征。比較性研究提示,吡美莫司乳膏療效與 17-戊酸倍他米松乳膏、2% 酮康唑乳膏及 1% 氫化可的松乳膏相似,不過前者更易出現輕度皮膚刺激和燒灼感。
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同樣是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可抑制炎症性細胞因子的轉錄。已有 3 項臨床試驗表明他克莫司乳膏(每日 2 次,治療 12~24 周)的有效性。同時,他克莫司每周使用 2 次比每周 1 次能更好地控制復發。
酮康唑
酮康唑具有抗真菌作用,並可通過抑制白三烯生成而介導炎症反應。已有 2 項隨機臨床試驗證實 2% 酮康唑泡沫凝膠(每周 1~3.5 次,治療 4 月)或乳膏(每周 2~3 次,治療 4 周)可明顯減輕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症狀和體征。不過治療後 2~4 周疾病常有明顯復發。
環吡酮胺
環吡酮胺兼有抗真菌和抗炎症作用,已有 2 項臨床試驗證實 1% 環吡酮胺乳膏(每日 1 次或 2 次,治療 28 天)可有效減輕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症狀和體征,其有效性不差於 2% 酮康唑凝膠。在不同地區環吡酮胺還有多種其他劑型,例如 1% 或 1.5% 洗發露及 0.77% 軟膏。
⑥ 特應性皮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由於特應性皮炎的病程長,易反復,因此,其治療原則以恢復皮膚的正常屏障功能、尋找並去除誘發和或加重因素、減輕或緩解症狀為主要目的。
1、 避免誘發和加重因素
盡量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應盡量穿棉製品衣服,以寬松為宜,勤換衣物和床單等生活用品,避免用力搔抓和摩擦;避免過度清洗皮膚,尤其是燙洗和過度使用肥皂;注意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減少汗液的刺激;注意保持清潔的生活環境,減少如屋塵、蟎、動物毛、花粉、真菌等變應原;注意觀察對所進食物的反應,避免食入致敏食物。
2、恢復和保持皮膚屏障功能
糾正皮膚乾燥,保護皮膚屏障功能和止癢是治療特應性皮炎的關鍵措施。在急性期,每日用溫水泡浴1~2次,在增加濕度的同時還有利於減少滲出,去除痂皮和殘留葯物;慢性期可每日泡浴1次。
不論是在急性期還是在緩解期,潤膚劑和(或)保濕劑的應用極為必要,應至少每日外用(多主張全身使用)1~2次,尤其是在沐浴後應即刻使用,以保持皮膚的水合狀態而保護屏障功能和減輕瘙癢症狀。
3、中醫辯證治療
特應性皮炎(AD)又名遺傳過敏性皮炎、遺傳過敏性濕疹、異位性皮炎等,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過敏性皮膚病,屬於I型、IV型並發的變態反應,在臨床上分期:嬰兒期、兒童期、成人期3個階段。臨床治療纏綿難愈,且易復發。與祖國醫學提及的「四彎風」、「奶癬」、「頑癬」等相似。一般認為AD發生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食五辛發物,遺熱於胎兒所致;或後天飲食失調,致脾胃虛弱,濕從內生,外感風、濕、熱邪,郁於皮膚腠理而成本病。病因以內因為主,不外濕、熱、風三者。治宜健脾利濕,清熱祛風止癢。病久宜滋陰除濕止癢。
⑦ 神經皮炎一直不好
神經性皮炎又叫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以劇烈的瘙癢及皮膚局限性苔蘚樣變為特徵。其通過正規的治療調節是可以被治癒的,不是永遠好不了。
神經性皮炎可能與神經因素,如精神緊張、抑鬱、睡眠差,或者飲食因素,包括辛辣刺激食物及飲酒等,以及局部刺激,如化纖織物、化學物質刺激,還有胃腸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等多種原因有關。好發於頸部、眼瞼、手肘、腰骶尾部、陰囊等部位。播散性與局限性部位相似,但是分布廣泛而彌散,可有自覺陣發性的劇癢,夜間尤甚,常因此失眠而情緒煩躁。患者可遵醫囑使用止癢劑,如樟腦軟膏、激素類軟膏,對於皮損肥厚的局限性皮損,可給予皮損內注射曲奈德注射液,若症狀不能控制,可在睡前加用鎮靜安眠葯,也可取得較好效果。
⑧ 我母親一到夏天就得皮炎!奇癢難受!該任何治療
接觸性皮炎的西醫治療方法
首先應尋找病因,脫離接觸,並積極對症處理。
外用療法:
可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療原則處理。但無論損害表現如何,均應設法先除去附著於皮膚或衣物上的致病物質。急性期:紅腫明顯時可選用爐甘石洗劑外搽,滲出多時可用1:20復方醋酸鋁溶液,3%硼酸液或3%馬齒筧煎液冷濕敷。若有大皰可將皰液抽出後再作濕敷。亞急性期:有少量滲出時可選用濕敷類和含皮質類固醇類糊劑或氧化鋅油;無滲出時或慢性期可選用霜劑或軟膏。有感染時應在外用葯物中加入抗生素如新黴素、桿菌肽等治療。
內用療法:
一般用抗組胺葯,有止癢、抗炎作用。中醫治則為清熱、涼血、祛風。除濕。方用龍膽瀉肝闌蚧�囈舛咎蘭蛹酢6災刂⒎悍⑿圓±�啥唐誑詵�蚓猜鱟⑸淦ぶ世喙檀肌H綈橛屑譚⒏腥菊哂�佑孟嚶Φ目股�亍?br> 發病期間應盡量避免外用刺激性葯物,皮損急性時應用溫和性葯物。愈後應盡量避免再接觸致病因素,以防復發。
接觸性皮炎的中醫治療方法
1. 風熱壅盛
症狀:突然發病,在接觸部位可見淺紅斑或鮮紅斑,可見密集紅色丘疹,局部灼熱,劇烈瘙癢,或皮疹發生在頭面部、上肢等處。舌質紅,苔薄黃,脈數或浮數。
作用:疏風清熱,解毒涼血
葯方:疏風清熱飲
以牛蒡子、蟬衣、白蒺藜、生地、丹參、赤芍、黃芩、梔子、連翹、甘草。發於顏面者,加菊花,白芷;上肢者,加桑枝、雞血藤;下肢者,加黃柏、牛膝;軀幹部,加龍膽草、生石膏;毒熱甚,疹色鮮紅者,加野菊花、蒲公英、牡丹皮。
2. 毒熱夾濕
症狀:發鋒伏病急,皮損鮮紅,為明顯水腫性紅斑,丘皰疹,水皰或大皰,皰壁破後可見糜爛,滲出,結痂;顏面、陰器亦見虛腫如鏡;自覺瘙癢或灼熱刺痛。可伴發熱、惡心、頭痛等症,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
作用:清熱解毒,祛濕止癢。
葯方:化斑解毒前基搜湯加減
以生石膏、連翹、牛蒡子、黃連、知母、牡丹皮、白鮮皮、苦參、澤瀉、生地、赤芍、野菊花、地膚子。熱重者,加黃芩、黃柏、紫花地丁;水腫或滲液多者,加薏苡仁、防已、木通。忌用升發之葯,如升麻、柴胡等,以免升陽助火,風火相煽致病加重。
3. 風盛血燥
症狀:長期接觸刺激性物質或治療不當,皮疹反復發作,致皮損呈肥厚,乾燥,甚則苔蘚樣改變,劇癢。舌紅少苔,脈弦數。
作用:清熱祛風,滋陰潤燥。
葯方:消風散加減
以當歸、生地、防風、蟬衣、胡慧歷麻仁、牛蒡子、知母、元參、生石膏、僵蠶、丹參、甘草。發於四肢者,加雞血藤、牛膝;瘙癢甚者,加白蒺藜、烏蛇肉。
在全身治療的同時,配合冷噴等美容療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⑨ 皮炎怎麼能治好
皮炎西醫治療
(1)全身治療
①抗組胺類葯主要起鎮靜止癢作用。常用撲爾敏4mg,每日3次。小兒皮損消退後,最好能繼續用數日。
②抗生素對皮損廣泛且有糜爛、滲液的病例,即使沒有明顯細菌感染的表現,也應適當給予抗生素治療。如紅黴素250mg,每日4次。
③類固醇激素原則上不用於一般病例,但異位性哮喘例外。對嚴重病例,為盡快控制症狀,可短期(2~3周)使用。
④免疫抑制劑包括硫唑嘌呤、環孢素A(CYA)和干擾素等。對AD療效如何,目前尚無足夠資料證實。
(2)局部治療
①類固醇激素用於炎症較重但無明顯糜爛、滲液的皮損。在療程中適當更換品種,起初用強效的,以盡快控制症狀,數日後逐漸換成中、低效的。對不同部位的皮損,在品種選擇方面也應注意。皮損面積廣泛,尤其嬰幼兒,宜選用作用較弱或低濃度的制劑。
②抗生素用於感染的皮損。常與類固醇激素並用。
③焦油類煤焦油、糠餾油等對AD有效,常用糊劑,單獨外塗或與激素制劑並用。
皮炎中醫治療
⑴辨證論治
① 胎熱證
證候:嬰兒期,皮疹常在兩頰發生紅斑,針尖大小密集丘疹、丘皰疹、水皰和滲處,滲液乾涸則結橘黃色痂皮,痂剝脫後又顯露出潮紅的糜爛面。舌質紅,苔少,指紋紫色。
治法:清心導赤護陰止癢。
方葯:方用三心導赤散加減。
② 濕熱證
證候:兒童期,皮疹以針頭大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為多見,部分融合成片,輕度浸潤,並多集中在肘窩、腘窩等部位。自覺癢重,搔破滲血或滲液。舌質紅,苔薄黃,脈濡數。
治法:清熱,祛濕,止癢。
方葯:方用除濕胃苓湯加減。
③血燥證
證候:成人期,皮疹主要發生在肘、膝、頸等處,肥厚而呈苔蘚樣變,境界不清楚,搔抓或摩擦刺激後則有少量滲出或血痂,乾燥,甚則乾裂不適,夜間尤重。舌質淡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除濕,潤燥止癢。
方葯:方用滋陰除濕湯加減。
⑵針灸治療
宜選用曲池、足三里、血海、委中等穴位施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鍾,每日1次。
⑩ 面部皮炎反復發作。請問防風通聖丸,和玉屏風散能一起吃嗎發作起來臉上,又癢又疼。特別干全臉爆皮。中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頑固性皮膚病,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臨床觀察資料表明可能與患者社會心理因素的改變有關。相關研究結果也顯示神經性皮炎患者的SDS和SAS的標准總分均顯著高於正常對照組,提示神經性皮炎患者中普遍存在焦慮和抑鬱情緒。一「曾指出皮膚不僅是人體的保護器官,還是一個表達憤怒、恐懼、羞愧等的情緒器官。情緒緊張時大腦皮質功能紊亂,促發神經內分泌失調,體內某些物質如兒茶酚胺、乙醯膽鹼等被釋放,這些活性介質作用於皮膚可引起瘙癢。所以心身疾病學將其歸為心身疾病。因此在臨床治療性神經性皮炎時就運用了外用中葯蛇膽苦柏爽膚洗液和心理疏導的綜合療法。
患者周某,男,42歲,患局限性皮炎多年,主要發病部位為項背部、前胸部、肘部、小腿外側、前側。皮膚苔蘚樣化.並伴有抓痕和血痂。飲酒後加重。舌質紅.舌苔中部黃厚膩,有裂紋,脈細滑。中葯蛇膽苦柏爽膚洗液以蛇膽、蒼術、茯苓、杜仲、龜板、地膚子等滋陰利濕止癢葯為主,同時配合心理疏導,通過與患者溝通,一方面通過傾聽患者敘述發病及治療過程,給患者疏泄郁悶情緒的機會;另一方面向患者解釋該病發生的原因、症狀及預後。從而使患者解除思想顧慮,打破不良情緒與皮膚瘙癢之間的惡性循環,一個月後得到改善。
第二個療程,用葯期間,因飲酒皮膚癌癢出現時輕時重的現象。舌苔黃膩已部分消失,舌質紅,有裂紋,脈象細數。囑其禁忌後。又以心理疏導以認知教育為主,讓患者認識到煙酒過度、嗜食辛辣食物常可引起情緒的波動,使皮炎加重。所以建議患者戒除不良嗜好,阻斷惡性循環,以便減輕症狀,降低ND復發率。
第三個療程:皮膚瘙癢逐漸減輕,皮損血痂逐漸減少。舌象、脈象如前。建議患者於睡覺前聽輕音樂或看喜歡的雜志以調節情緒和轉移注意力。注意心理調節是ND防治的重要因素。皮膚瘙癢逐漸好轉,皮損逐漸恢復正常,隨訪半年,未見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