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經性皮炎刮痧治療方法 神經性皮炎最有效偏方
1神經性皮炎刮痧治療方法
1.定穴取穴
風池、膈俞、足三里、委中、血海、陰陵泉、三陰交、曲池、內關、神門、大椎。
隨症加減:如果出現失眠的症狀則加心俞,煩躁易怒的加刮拭肝俞、太沖;如果兼血虛症狀則加脾俞。
取穴方法:
風池: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大椎: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里: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1寸。
委中:腘橫紋上,腘窩中點。
血海: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三陰交: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
曲池:肘橫紋上,尺澤與肱骨外上顆連線中點。
內關: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神門: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2.刮痧方法
採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質用紅花油。刮法採用直接刮法。手法採用補法。
先刮後頸部風池、大椎,背部膈俞;再刮上肢部曲池、內關、神門;然後刮下肢部委中、血海、陰陵泉、三陰交、足三里。
具體操作方法:
(1)患者取坐位,術者立於患者背後,先採用直接刮法,刮後頸部風池、大椎,背部膈俞,上肢部曲池、內關、神門等穴位,在施術部位塗上刮痧介質(介質採用紅花油)後,然後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觸患者皮膚,按照由上至下的順序反復進行刮拭,至皮下呈現痧痕為止。
(2)患者仰卧位,術者立於患者旁,採用直接刮法,在下肢部委中、血海、陰陵泉、三陰交等穴位處進行刮拭,先在施術部位塗上刮痧介質(介質採用紅花油)後,然後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觸患者皮膚,反復進行刮拭,至皮下呈現痧痕為止。
(3)採用拍痧法。用虛掌拍打或用刮痧板輕輕拍打病變部位,一般為痛癢、脹麻的部位,直至出痧為止。
3.作用
滋陰潤燥祛癢。
注意:(1)治療期間要調飲食,慎起居,避風寒;(2)還要注意避免精神過度緊張。
4.適應症
主治神經性皮炎,臨床上表現為皮損局部陣發性皮膚瘙癢、皮膚增厚、皮紋加深和表面出現圓形、多角形扁平丘疹為特徵。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病因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平衡失調有關,精神因素被認為是主要誘因,情緒緊張、工作過勞、恐怖焦慮都可促使皮損發生和復發。摩擦、搔抓、多汗或其他機械物理性刺激及昆蟲叮咬也易誘發。
2
神經性皮炎刮痧注意事項
一、刮痧前注意事項
1.刮痧療法須暴露皮膚,且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從開泄的毛孔直接入里,影響刮痧療效,而且易引發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選擇一個好的治療場所,空氣流通清新,並注意保暖,注意避風,夏季不可在有過堂風的地方刮痧。盡量少暴露皮膚。
2.選擇舒適的刮痧體位,以利於刮拭和防止暈刮。
3.刮痧工具要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須仔細檢查刮痧工具,以免刮傷皮膚。
4.施術者的雙手也應消毒。
5.刮拭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釋清楚刮痧的一般常識,消除其恐懼心理,取得患者配合,以免暈刮。
6.勿在病人過飢、過飽及過度緊張的情況下進行刮痧治療。
二、刮痧中注意事項
1.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勻,以能耐受為度,達到出痧為止。
2.嬰幼兒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輕。
3.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血瘀之證出痧多;實證、熱證出痧多;虛證、寒證出痧少;服葯過多者,特別服用激素類葯物不易出痧;肥胖者與肌肉豐滿的人不易出痧;陰經較陽經不易出痧;室溫低時不易出痧。
4.刮拭過程中,要經常詢問病人感受。如遇到暈刮,如精神疲憊、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發涼或血壓下降、神志昏迷時應立即停止刮痧。撫慰患者勿緊張,幫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飲溫開水或糖水。如仍不緩解,可用刮痧板角部點按水溝穴,力量宜輕,避免重力點按後出現水腫。對百會穴和湧泉穴施以瀉刮法。患者病情好轉後,繼續刮內關穴、足三里穴。
三、刮痧後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使汗孔開泄,邪氣外排,要消耗體內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後飲溫水一杯,休息片刻。
2.刮痧治療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待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
3.對於某些病情復雜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療,更應配合其他療法,諸如葯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3
神經性皮炎最有效偏方
偏方一
材料:生韭菜、大蒜各30克。
制用法:共搗成糊狀,微熱。用力搽患處,每日2-3次,連用1周。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二
材料:鮮絲瓜葉適量
制用法:洗凈搗爛。搽患處至皮膚發紅為度,隔天1次,7次為1療程。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三
材料:生半夏、斑蝥、白狼毒各等份
制用法:共為細末,用適量的米醋調成糊狀。塗抹患處,每天可輕塗1次,塗抹後發皰即止,以防過度損傷。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四
材料:青核桃皮250克,75%酒精500毫升。
制用法:將青核桃皮浸泡於酒精內15-30天。用葯液擦患處,每日3-4次。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五
材料:杏仁15克。
制用法:先用熱水把患處洗凈,將杏仁搗碎,現醋250克混合,然後加熱。趁熱用棉花洗搽患處,每日1次,連用2-3天。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六
材料:鴉膽子適量。
制用法:去硬殼,取肉研爛,調酒擦。或用鴉膽子熬油,調黃柏末擦患處。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反復發作。
偏方七
材料:蝮蛇1條,香油500毫升。
制用法:將活蝮蛇放到裝有香油的瓶內浸泡,封口埋在陰涼處60厘米深的地下,3個月後取出應用。外擦患處,每日2次。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經久難愈。
偏方八
材料:斑蝥7個,白酒30克。
制用法:將斑蝥用酒泡好。過二三日即可用此酒塗患處,數日後癬自落。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九
材料:茄子適量。
制用法:削成截面,在患處摩擦,1周可見效。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十
材料:艾葉、防風各60克,雄黃0.6克,花椒9克,苦參15克,百部1.5克。
制用法:煎液洗患處。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十一
材料:艾蒿、韭菜各200克,花椒100克。
制用法:上葯加水煮沸。溫熱後洗患處,每日1-2次,3-5劑即可治癒。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4
神經性皮炎能治癒嗎
神經性皮炎是可以治好的。
導致神經性皮炎的因素較多,有精神因素、外界刺激以及慢性病等,出現神經性皮炎要要盡早的治療,不能拖延。及時治療導致神經性皮炎的病因,同時用葯降低神經精神的興奮性、外用止癢葯物,或者進行封閉治療等其他特殊的治療方式,堅持治療,神經性皮炎是可以治癒的。
另外,注意不要盲目用葯,治療不當會對自身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2. 神經性皮炎症的中醫治療方法
1.多見於青年和成人發病,兒童少見。
2.皮疹好發於頸項、肘膝關節伸側、骶尾部、眼瞼、小腿及前臂伸側,也可泛發。
3.皮損初起為粟粒至綠豆大扁平丘疹,密集成片,逐形成皮嵴明顯增厚的典型苔蘚樣變斑塊,膚色淡紅或淡褐色,表面可有少許鱗屑,間見抓痕、血痂,皮損邊界清楚。
4.自覺瘙癢明顯,呈陣發性加劇,晚間往往因瘙癢難忍而影響睡眠。
5.病程慢性,可經年不愈或反復發作。 1.郁熱 皮損初起,色紅界清,瘙癢陣作,伴心煩易怒,或神志抑鬱,失眠多夢,口苦咽干,目赤心悸,舌邊尖紅,舌苔薄白或白,脈弦滑。
2.濕蘊 皮損色淡或淡褐色,肥厚成片,陣發性劇癢,夜間尤慎,伴納食無味,便秘或溏,夜眠不安,舌質淡暗,舌苔白或白膩,脈濡或滑。
3.血燥 皮損色暗或灰白,肥厚粗糙,斑塊經久不消,間見抓痕血痂,癢不能抑,伴心悸乏力,氣短健忘,或月經不調,便秘納差,舌質淡,舌苔白,脈沉細。 1.湯葯
1.郁熱:丹梔逍遙丸加減。
2.濕蘊:除濕胃苓湯加減。
3.血燥:當歸飲子加減。
3.單驗方 用鮮核桃外皮內側面塗擦小片皮損處,每日1~2次;芫荽全草適量,搗爛取汁,將皮損表面刮至輕度滲血後,塗擦患處,每日2~3次。
4.外用葯
5.葯膳枸杞子、大棗、酸棗適量,煎水後代茶飲;枸杞子、大棗、粳米適量煮粥,飲用;杭菊花、玫瑰花代茶飲。 1.請注意對誘發本病的其他疾病進行治療慢性胃腸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感染性病糟、神經衰弱等。
2.部分外用葯不適於全身大面積、長時間應用,應注意。
3.應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放鬆。
4.起居規律,生活有節制,勞逸結合。
5.避免搔抓、摩擦、蹭刮等刺激,可以局部拍打緩解陣癢。
6.飲食宜清淡,禁食辛辣刺激與腥發動風之品。
3. 刮痧的注意事項
刮痧是傳統的中醫療法,可以疏通經絡,改善體質,強體健身,同時還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你知道刮痧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嗎?刮痧後我們應該注意什麼保暖,孕婦不要輕易刮痧,另外,刮痧還有哪些注意事項?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刮痧的注意事項
刮痧時,皮膚局部汗孔開泄,出現不同形色的痧,病邪、病氣隨之外排,同時人體正氣也有少量消耗。為有利於扶正祛邪,增強治療效果,治療刮痧時應選擇環境,根據病證選擇適當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時間,防止發生暈刮。刮痧的注意事項如下:
一、治療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
療刮痧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盡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因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新的疾病。
二、治療刮痧後飲熱水一杯
治療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氣外排,要消耗部分體內的津液,刮痧後飲熱水一杯,個但可以補充消耗部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三、刮痧後洗浴的時間
治療刮痧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侍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但在洗浴過程中,水漬未乾時,可以刮痧。因洗浴時毛孔微微開泄,此時刮痧用時少,效果顯著,但應注意保暖。
四、不同種類的皮膚病刮拭方法
皮損處乾燥、無炎症、滲液、潰爛者(如神經性皮炎、白癜瘋、牛皮癬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損處刮拭,皮膚及皮下無痛性的良性結節部位亦可直接刮拭。如皮損處有化膿性炎症、滲液潰爛的,以及急性炎症紅、腫、熱、痛者(如濕疹、皰疹、疔、癤、癰、瘡等病症),不可在皮損處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損處周圍刮拭。
五、 糖尿病及下肢靜脈曲張者刮拭方法
糖尿病患者皮膚抵抗力減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瀉刮法。下肢靜脈曲張局部及下肢浮腫者,宜用補刮法或平刮法從肢體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進血液循環。
六、 不可片面追求出痧
刮痧治療時,不可過份追求痧的出現。因為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患者體質、病情、寒熱虛實狀態、平時服用葯物多少及室內的溫度都是影響出痧的因素。一般情況下,血瘀之證出痧多;虛證出痧少;實證、熱證比虛證、寒證容易出痧;服葯多者特別是服用激素類葯物後,不易出痧;肥胖之人與肌肉豐滿發達者不易出痧;陰經和陽經比較,陰經不易出痧;室溫較低時不易出痧。出痧多少與治療效果不完全成正比。如實證、熱證出痧多少與療效關系密切,而對不易出痧的病證和部位只要刮拭方法和部位正確,就有治療效果。
刮痧後注意事項
刮痧是用「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為理論指導,以痛為疏,在頸、背等部位根據疼痛症狀就近尋取相關部位,通過刮痧來起到透出瘀血的效用。刮痧內病外治,操作容易,工具簡單,過去常用於治療急症、實症,特別是一些亢盛的急病,現代可以用於家庭保健。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刮痧,要注意患心臟病、身體瘦弱、血友病和有出血傾向的人以及老年人,這些人群不宜刮痧,小孩子刮痧也要非常小心。刮痧後注意事項有四點,一起來看看。
刮痧後注意事項一:刮痧使汗孔開泄,邪氣外排,要消耗體內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後飲溫水兩杯,以補充體內消耗的津液,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休息一小時以上。
刮痧後注意事項二:刮痧後不可吹電扇等有風的東西,以免邪風乘毛孔舒張入體。
刮痧後注意事項三:刮痧後,會使汗孔擴張,半小時內不要沖冷水澡,一定要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待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才能進行洗浴,一般約12小時左右。
刮痧後注意事項四:對於某些復雜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療,更應配合其他諸如葯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刮痧、排毒外,還要針對性地調理臟腑營養。
刮痧後注意事項五:刮完一般在五至七天痧退後再刮拭,平時可以補刮,以加強退痧的作用。
孕婦可以刮痧嗎
不可以。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刮痧是要經過一些穴位,才能達到一些效果的而孕婦的一些穴位是禁止刮痧的。刮痧對身體雖好,但也有一定的風險,大多數的媽咪都建議盡量避免孕婦刮痧。原因如下:
1、刮痧是有排毒的功效,但同時營養也會流失,孕婦正是需要營養的時候,而且刮痧對寶寶是有影響的。
2、孕婦是不能刮痧的,孕婦刮痧會引起子宮收縮,有造成流產的可能。
3、孕婦最好不要刮要刮的話應避開腰、骶、腹,那些對神經系統都會有影響,會影響到胎兒的正常發育。
4、最好不要刮痧、針灸或者按摩,這些活氣血通經絡的方法對孕期都是有風險的。
孕婦不建議刮痧,很多刮痧說明上都說明了孕婦禁刮的,孕婦的禁忌都比較多,所以為了寶寶和自己的健康還是不要刮為妙。
兒童可以刮痧嗎
可以。刮痧是中醫特色療法之一,通過刺激體表脈絡,改善人體氣血流通狀態,從而達到活血祛瘀、調整陰陽、舒筋通絡、清熱消腫、扶正祛邪的作用。兒童只要能承受刮痧之痛,刮痧完全沒問題。刮痧可以治療寶寶中暑,還能增加兒童身高、提高視力、增強智能等。
用刮痧療法治療寶寶中暑,其具體操作方法是:
1、 寶寶坐位或者俯卧位,松解衣服,暴露頸背部及手部即將刮痧的皮膚,用熱毛巾擦拭、清潔,再均勻地塗抹上清水或油劑潤滑。
2、 家長用湯匙或銅錢等工具在寶寶頸部、背部脊柱兩側膀胱經處進行刮拭,以刮出出血點而不導致皮膚破損為度。
3、 也可以在清潔皮膚後在脖子、背部放一層薄布,然後再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
但在給寶寶刮痧的過程中也是需要注意的,其注意事項如下:
1、刮拭手法用力均勻,以寶寶能耐受為度,達到出痧為止。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中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
2、刮痧後及時擦乾皮膚,讓寶寶穿好衣服,飲用溫水並休息。
3、刮痧治療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待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浴,一般約4小時左右。
4、對於病情重、進展快的寶寶,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不可單用刮痧療法,以免延誤病情。
4. 關於刮痧
千萬不要整個背部都刮啊
治療刮痧時,皮膚局部汗孔開泄,出現不同形色的痧,病邪、病氣隨之外排,同時人體正氣也有少量消耗。為有利於扶正祛邪,增強治療效果,治療刮痧時應選擇環境,根據病證選擇適當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時間,防止發生暈刮。危重病人應採用綜合治療。
一、治療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
治療刮痧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盡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因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響刮沁的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新的疾病。
二、治療刮痧後飲熱水一杯
治療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氣外排,要消耗部分體內的津液,刮痧後飲熱水一杯,個但可以補充消耗部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三、刮痧後洗浴的時間
治療刮痧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侍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但在洗浴過程中,水漬未乾時,可以刮痧。因洗浴時毛孔微微開泄,此時刮痧用時少,效果顯著,但應注意保暖。
四、不同種類的皮膚病刮拭方法
皮膚病患行,皮損處乾燥、無炎症、滲液、潰爛者(如神經性皮炎、白癜瘋、牛皮癬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損處刮拭,皮膚及皮下無痛性的良性結節部位亦可直接刮拭。如皮損處有化膿性炎症、滲液潰爛的,以及急性炎症紅、腫、熱、痛者(如濕疹、皰疹、疔、癤、癰、瘡等病症),不可在皮損處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損處周圍刮拭。
五、糖尿病及下肢靜脈曲張者刮拭方法
糖尿病患者皮膚抵抗力減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瀉刮法。下肢靜脈曲張局部及下肢浮腫者,宜用補刮法或平刮法從肢體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進血液循環。
六、暈刮的防治
暈刮,即在治療刮痧過程中出現的暈厥現象。經絡全息刮痧法雖然安全、無副作用,但個別患者有時因其本身在某個時刻不具備接受治療刮痧的條件,或治療刮痧時操作者的刮拭手法不當、刮拭時間過長,則會出現暈刮現象。
1、暈刮的原因
①患者對治療刮痧缺乏了解,精神過度緊張或對疼痛特別敏感者。
②空腹、熬夜及過度疲勞者。
③刮拭手法不當,如體質虛弱、出汗、吐瀉過多或失血過多等虛證,採用了瀉刮手法。
①刮拭部位過多,時間過長,超過25分鍾者。
2、暈刮的症狀
發生暈刮時,輕者出現精神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發涼,重者血壓下降,神志昏迷。
3、暈刮的治療
應立即停止原來的治療刮痧。撫慰患者勿緊張,幫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飲溫開水或糖水。馬上拿起刮板用角部點按人中穴,力量宜輕,避免重力點按後局部水腫。對百會穴和湧泉穴施以瀉刮法,患者病情好轉後,繼續刮內關、足三里。採取以上措施後,暈刮可立即緩解。
4、暈刮的預防
①對初次接受刮痧治療者,應作好說明解釋工作,消除顧慮。 ②選擇舒適的體位以便配合治療。 ③空腹、過度疲勞、熬夜後不宜用治療刮痧法。④根據患者體質選用適當的刮拭手法。對體質虛弱、出汗、吐瀉過多、失血過多等虛證,宜用補刮手法。⑤治療刮痧部位宜少而精,掌握好刮痧時間,不超過25分鍾。當夏季室溫過高時,患者出汗過多,加之刮痧時汗孔開泄,體力消耗,易出現疲勞,因此更應嚴格控制刮拭時間。⑥在治療刮傾過程中,要善於察顏觀色,經常詢問病人的感覺,及時發現暈刮的先兆。
作到以上幾條,完全可以防止暈刮的發生。
七、不可片面追求出痧
刮痧治療時,不可過份追求痧的出現。因為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患者體質、病情、寒熱虛實狀態、平時服用葯物多少及室內的溫度都是影響出痧的因素。一般情況下,血瘀之證出痧多;虛證出痧少;實證、熱證比虛證、寒證容易出痧;服葯多者特別是服用激素類葯物後,不易出痧;肥胖之人與肌肉豐滿發達者不易出痧;陰經和陽經比較,陰經不易出痧;室溫較低時不易出痧。出痧多少與治療效果不完全成正比。如實證、熱證出痧多少與療效關系密切,而對不易出痧的病證和部位只要刮拭方法和部位正確,就有治療效果。
八、危重病人採用綜合療法
危重病人,用經絡全息刮痧法緊急救治後,有條件者應去醫院由醫務人員採取其他療法綜合治療。各種急性傳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病急性期、各種急腹症、危重症或診斷不明確的疑難病症,須在專業醫務人員指導下,應用本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