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血虛風燥皮膚癢食療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血虛風燥皮膚癢食療

發布時間: 2023-03-10 05:43:25

A. 皮膚瘙癢難忍,推薦5個食療調理方,專治春季皮膚病

春天是皮膚病的高發季節,很多皮膚過敏的人群易出現瘙癢。除了做好皮膚清潔和呵護外,也要調理好飲食,不妨試試以下幾款食療方法來減輕瘙癢。

1、魚腥草紅棗茶

把15粒紅棗洗干凈切成兩半去核,75克干魚腥草一起放在砂鍋中,大火煮開後再用小火煮20分鍾代茶飲用。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效果,紅棗能養血。長時間堅持下去能提高紅細胞數目,改善過敏體質,同時也能調養皮膚。

2、蜂蜜水

春天天氣乾燥且多風,體內水分流失速度快,每天早晚可以喝一杯蜂蜜水,補充身體所需要的水分,幫助潤腸通便,同時也增加營養和抵抗力,預防感冒,幫助排除體內毒素和垃圾。春天是過敏的高發季節,對於過敏症人群來說,每天喝蜂蜜能防止出現過敏症狀如氣喘咳嗽、瘙癢以及乾眼症等。

3、排骨湯

把250克豬排骨徹底洗干凈切成塊,先放在鍋里煮5分鍾去除血水,撈出來,然後再喝海帶絲和蘿卜放在鍋中煮成湯即可,豬肉中含有豐富維生素A可達到滋陰潤燥效果,同時也能滋潤皮膚,特別適合乾燥多風的春天吃。另外豬肉也能滋養五臟六腑和補充益氣。

4、胡蘿卜粥

把胡蘿卜洗干凈切成塊和大米一起煮成粥即可,每天早晚各喝一次。胡蘿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能在小腸中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能保護皮膚表皮層,維持皮膚光澤和彈性。當身體缺乏維生素A時,導致皮膚乾燥和角質代謝發生失常,容易引起皮膚鬆弛和老化。

5、茯苓奶

先用涼開水把10克茯苓粉化開,然後沖入200毫升煮開的牛奶,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次,可達到健脾寧心效果,同時也能延緩衰老,能減輕春季皮膚出現的青春痘和色斑,緩解煩躁不安的情緒。

溫馨提示:

春天保護好皮膚,盡量不要使用強鹼性或強酸性的洗面奶,每次洗完臉後及時塗抹保濕霜,防止水分流失。春天天氣轉暖,戶外活動也增多,要做好皮膚防曬工作,避免陽光和花粉對皮膚帶來刺激,盡量少吃感光食物比如茄子菠菜,土豆芹菜和白蘿卜等。另外要遠離過敏原,不能在家裡飼養寵物,出門時帶上口罩。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證有充足睡眠,不能讓情緒波動過大。

B. 中醫是怎樣來治療皮膚瘙癢的

1.血虛風燥主證:皮膚乾燥、脫屑,秋末冬初發病。瘙癢晝輕夜重,心煩難寐,手足心熱。皮損乾燥、抓痕、血痂。病程較久,情緒波動可加重瘙癢。舌淡苔薄,脈弦細數或弦數。
治法:養血潤膚,疏風止癢。
選方:養血潤膚飲加減(《外科證治全書》)。
葯物:生熟地各10g、當歸10g、黃芪15g、二冬各10g、花粉10g、何首烏10g、白蒺藜10g、防風8g、苦參15g、荊芥8g。
加減:心煩急躁,難以入睡者加丹皮、梔子、竹葉、蓮子心;大便燥結加火麻仁、郁李仁、萊菔子;瘙癢難忍加烏梢蛇、蟬蛻。
2.風濕蘊阻主證:皮損粗糙,肥厚,久治不愈,繼發感染或苔蘚樣變。舌體胖,舌質暗,苔白或膩,脈緩。
治法:祛風除濕,潤膚止癢。
選方:全蟲方加減(《趙炳南經驗方》)。
葯物:全蟲3g、皂刺10g、豬牙皂角10g、刺蒺藜10g、炒槐花10g、枳殼10g、苦參10g、荊芥8g、蟬蛻5g、咸靈仙10g。
加減:皮膚抓後滲液,胃納呆滯者加法夏、陳皮、茯苓;四肢酸軟,疲乏無力加防杞、桑枝、宣木瓜。
3.風邪外襲主證:皮膚瘙癢,抓痕明顯。風寒癢風則遇寒癢劇,得熱減輕,或感惡寒,苔薄白,脈浮緊;風熱癢風則遇熱癢劇,稍涼減輕,或有身熱,苔黃,脈浮數。
治法:疏散風邪為主。
選方:桂枝湯(《傷寒論》)加減。
葯物:桂枝10g後下、芍葯10g、生薑5片、炙甘草5g、大棗5個、羌活10g、由蒺藜12g、荊芥穗8g。
加減:惡寒發熱重,加麻黃、防風;熱重不惡寒,加生石膏、黃芩、蒲公英、梔子等。
中醫特效治療
目前治療多以外用烊速消為主,烊速消為純中葯制劑,獨家應用現代生物技術結合純中葯配方研製而成的特效產品,每次取烊速消適量直接塗抹於患處,輕輕按摩使乳霜吸收,使用更方便,成分更安全,效果更顯著。如還有相關問題請咨詢皮膚病專家,祝您早日康復。

C. 皮膚瘙癢老不好中醫1個養血解毒方,幫你辨證調理,擺脫瘙癢

隨著年齡的增長,作為人體最大器官的皮膚也逐漸衰老,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皮膚瘙癢是這一類人群的高發病,據統計,老年性皮膚瘙癢症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瘙癢性疾病,發生率高達40.7%,該病已成為困擾老年人最常見的問題之一。

而且,這是一種全身性的瘙癢病,患者全身各處均可發病,不同人瘙癢程度不盡相同,但多數人自覺劇烈瘙癢,尤其是夜晚時瘙癢更甚,影響日常的睡眠。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出現皮膚瘙癢時,自認為是不衛生引起的,常常每天清洗,結果越洗越癢,越癢越抓撓,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這提示著身體 健康 出現問題了。

關於皮膚瘙癢的論述,在祖國醫學中有較為詳盡的經驗積累,《黃帝內經》曰:「虛邪之熱也……搏於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指出體虛感受外邪是導致皮膚瘙癢的重要原因。

而歷代醫家更有「風盛則癢,無風不作癢」一說,認為瘙癢的發生多與感受風邪有關。曾有學者收集從1988年至2019年關於皮膚瘙癢的中醫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也發現,在瘙癢致病因素中,以「風」最為多見。

中醫認為,風邪是自然界六淫邪氣之一(其他五種邪氣分別為寒、暑、濕、燥、熱),風邪具有向上、發散的特點,屬於陽邪,而風邪致病,首先傷表衛,客於肌膚則為瘙癢,故此瘙癢性皮膚病的病位也都是在體表。正如《內經》所記載:「風邪客於肌中,則肌虛,真氣發散,又夾寒搏皮膚,外發腠理,開毫毛,淫氣妄行,則為癢也。」

這是自然界的風邪侵襲人體,停留於人體體表,從而引起的皮膚瘙癢,而風邪容易夾雜其他的邪氣,如《臨證指南醫案》所講:「蓋六氣之中,惟風能全兼五氣。」比如風夾寒、濕、熱等邪氣,導致病因復雜多變,這也是很多患者瘙癢頑固、難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在瘙癢性皮膚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除了外風之外,還有內風致病,尤其是在慢性瘙癢性皮膚病中,更與內風的關系密切,而引起皮膚瘙癢的內風常見有血虛、血燥、血瘀、血熱、熱勝化火,其中,在老年群體中,以肝血虧虛為主。

這一點,在《外科證治全書》中也有記載:「癢風……肝家血虛,燥熱生風。」老年人肝血虧虛,一則無以涵養肝體,致肝風內動;二為血不足,以致血不養膚,該證型的患者常表現為皮膚乾燥、皮屑較多、全身瘙癢,多在夜間加重,難以忍受,並可引起失眠和精神不振等症。

《諸病源候論》曰:「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而俱往來,在於皮膚之間。」指出了在該病中,風與血的關系,因此,在止癢治療中,多遵循「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原則。

對於外感風邪所致的瘙癢,主要用疏風止癢法,臨床常用如荊芥、防風、白芷、蟬蛻等解表祛風葯治療。而對於內風則以養血平肝熄風為治本。

當歸飲子是常用的治療血虛風燥證所致瘙癢的方劑。該方出自《重訂嚴氏濟生方》,方中當歸為補血聖葯,和營養血以治其本,為方中君葯。生地、白芍、何首烏集滋陰養血為一體,加益氣養血之黃芪,四葯為臣,助當歸治血之力。荊芥、防風透散開泄,疏風解表,合白蒺藜共奏祛風止癢之效,川芎行氣活血,四葯共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為使。縱觀全方,養血滋陰而不留邪,疏風散邪而不傷正,補中有散,標本兼固,對血虛風燥之瘙癢療效確切。

需要注意的是,人到老年,氣血漸虛,腸胃功能減退,如果出現反復皮膚瘙癢,不建議自行用葯,以防用葯不慎,損傷脾胃影響其運化功能。另外,治病的關鍵在於尋找病因,去除誘因,若遷延難愈,需要進一步做相關的檢查,排除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引起的皮膚瘙癢。

以上相關內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

D. 皮膚瘙癢出現小米粒紅點是怎麼回事

感覺你的症狀來象「皮膚瘙癢症」自。
皮膚瘙癢症是指無原發性皮損而自覺瘙癢之皮膚病,中醫稱「癢風」、「風瘙癢」。
皮膚瘙癢症的發病原因是外受風、濕、熱、蟲侵孫或精神緊張、情緒激動、衣被過暖、機械刺激,服食辛辣、魚蝦、酒類、咖啡、濃茶等發物,攝入含錳食物不足等多種因素,導致全身瘙癢。瘙癢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的。
民間應用散風清熱,養血潤膚,除濕殺蟲法治料本病,療效顯著。
1:處方:生地15克,全蠍、僵蠶、苦參各6克,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各5克,薄荷、甘草各3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
療效:服葯3劑,治癒率達100%
2:葯酒療法
處方:了刁竹、麝香草(又名蘭花草)、甘草各50克,50%酒精500毫升。甘油15毫升,冰片0.5克,香精2滴。
用法:葯放酒精內浸泡15天後,加甘油、冷開水各15毫升,在加冰片、香精混勻。外擦患處,日3次。
療效:擦葯3-5天,治冬季皮膚瘙癢症,有效率達96%

E. 治療血虛風燥型濕疹 該怎麼調理才行啊

血虛指營血不足出現虛弱的病理。由於失血過多或慢性出血、臟腑虛損、化生精血機能減退或障礙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虛,出現貧血症狀。
風燥指風與燥兩種邪氣的相合,多感於秋燥時令。臨床表現為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唇燥、咽干、乾咳、胸滯、肋痛、皮膚乾燥、舌苔白薄而干、脈浮澀。
血虛風燥要怎麼辦?基本方葯:
(1)養血潤膚飲(或當歸飲子)加減:當歸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花粉12克、紅花6克、桃仁6克、黃芩10克、黃芪l0克。
(2)風癬湯加減:生地12克、玄參10克、丹參12克;當歸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紅花6克、黃芩6克、苦參45克、蒼耳子3克、白蘚皮12克、地膚子l0克。
以上兩方適用以瘙癢為主的血虛風燥證。
(3)克銀二號方:生地30克、玄參15克、丹參15克、麻仁l0克、大青葉15克、山豆根l0克、白蘚皮15克、草河車15克、連翹15克。本方適用於血虛風燥的銀屑病(主證:淡紅色斑疹、鱗屑薄而少)。以上方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溫,分2~3次服用,每日1劑。
血虛風燥要怎麼辦?調理方法:建議試試古方茶雪彥茶進行調理,它能補血補氣生血、填精補血、祛瘀生新等。科學研究表明,古方茶雪彥茶將補血與補氣結合在一起,氣血雙補,從根源上補血,對改善貧血、強身健體、美容養顏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利於補血效果的長久持續。氣血雙補,固本正源。
日常護理:
1.本證候多為全身泛發皮疹和瘙癢,故要勸告患者忌食腥發動風及辛辣酒酪飲食,性格要和順,避免憂思惱怒。
2.患處不宜濫用刺激性強的外塗葯物,不宜用熱水、肥皂燙洗,避免日光曝曬或寒冷刺激。
3.適時進行礦泉浴、糠浴和澱粉浴,並外塗護膚油脂,可以保持皮膚的柔潤,使之鱗屑減少,癢感亦可得到控制。

F. 皮膚瘙癢吃什麼比較好 試試這五種效果

眾所周知,春天是一個流感高發的季節,同時它也是一個十分容易過敏的時期。很多人子啊皮膚癢的時候往往是用葯物解決的,這只是治標不治本。通過飲食來緩解瘙癢才是王道,本期的 食療養生 ,為你解析。

1、梨子
如果皮膚常常有瘙癢的症狀的話,可以堅持每天吃個梨,因為梨子的汁多渣少,而且其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族,可以起到緩解皮膚瘙癢和乾燥的問題。如果覺得吃梨太涼的話,胃不好的人也可以將梨蒸熟了再吃。吃梨的時候,將梨子的皮削下來,在皮膚瘙癢處擦一擦,也可以緩解皮膚的瘙癢感。

2、胡蘿卜
在乾燥的季節里,吃些胡蘿卜,有滋潤皮膚的作用。胡蘿卜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它在小腸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對皮膚的表皮層有保護作用,可使人的皮膚柔潤、光澤、有彈性,因此又被稱為「美容維生素」。飲食中如果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皮膚乾燥,角質代謝失常,易鬆弛老化。

3、玉米
玉米中所富含的天然維生素E有保護皮膚、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皮膚病變、延緩衰老的功效,同時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玉米含有7種「抗衰劑」,可以有效的防治便秘、腸炎、腸癌、心臟病等疾病。

4、蜂蜜
蜂蜜具有潤腸通便的效果,常喝蜂蜜可以幫助排除體內毒素。每天用蜂蜜泡一杯蜂蜜水喝,對於皮膚敏感、瘙癢等症狀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在春天這樣過敏高發的時期,常喝蜂蜜水就可以緩解皮膚的瘙癢感。

5、燕麥
燕麥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植物脂肪,所以燕麥具有滋潤肌膚以及抗氧化的作用,還可以抵抗肌膚炎症,適合容易皮膚瘙癢以及過敏的人吃。除了食用燕麥以外,將燕麥倒入沙包中,放在淋浴蓬頭下方,這樣洗澡也可以治療皮膚瘙癢。

G. 治療皮膚瘙癢有哪些食療方法

()土茯苓煲烏龜

[配方]土茯苓50克(鮮250克),烏龜一隻(可用草龜代)。

[操作]將烏龜宰殺干凈,與土茯苓同煲,至龜熟爛,加鹽調味,食龜飲湯。隔天一次,連服3隻為一療程。

[療效]清熱利濕止癢。主治濕熱型皮膚瘙癢。

(2)軟炸白花鴨

[配方]山葯50克,鴨肉(無骨)250克,醬油5克,紹酒5克,干澱粉50克,味精1克,花椒粉2克,食鹽5克,雞蛋5個,菜油100克。

[操作]將山葯研細末備用,鴨肉洗凈去皮,切小塊,用紹酒、味精、醬油腌漬約20分鍾,再用雞蛋清調山葯末、干澱粉成糊狀待用。菜油放入鍋內用中火燒至冒青煙後離火,待油溫降低後,將腌好的鴨子肉用雞蛋糊拌勻,逐個下鍋翻炸,成形後取出稍候,將鍋重放火上,再將鴨肉下鍋復炸一次,至色成金黃時,撈出後,入盤撒上花椒粉、食鹽調勻即可服食。每日食用1~2次,5~7天為一個療程。

[療效]治宜補血潤膚,祛風止癢。主治血虛型皮膚瘙癢。

(3)冰糖銀耳茅根銀花湯

[配方]銀耳10克,冰糖100克,竹葉5克,白茅根30克,金銀花10克。

[操作]將竹葉、白茅根各洗凈,加適量水煎煮,每煮沸15分鍾取葯汁一次,

反復三次,三次葯汁合並備用,再將銀耳用溫水浸泡漲開,洗凈後與葯汁同入鍋,小火煎至銀耳爛熟後,加冰糖調勻,最後把洗凈的金銀花撒入銀耳湯中,稍煮沸後即可服食。早晚餐服食,5~7天為一療程。

[療效]清熱涼血,祛風止癢。主治風熱型皮膚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