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造口周圍紅腫,皮膚發炎,用什麼葯好
造口周圍皮膚紅腫在造口術後初期和後期比較常見,初期指的是術後2周內,而後期指的是內出院後。通常容傳統的治療方法依靠靜脈輸液打吊針促進紅腫消退,這樣做耗時長、花費多、風險也大,並且很多時候治療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專業的國際造口治療師,在治療造口周圍紅腫方面會有三大法寶:
1、尋找、分析、判斷造口周圍皮膚發生紅腫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實施治療,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造口初期紅腫最常見的原因很多,比如造口周圍皮膚黏膜分離、造口周圍皮膚膿腫、手術縫線反應等。而造口手術後期常見的原因有糞水性皮炎、過敏性皮炎、化膿性皮炎等;
2、造口治療師們會使用先進的傷口治療技術,尤其是濕性癒合療法,在造口並發症中的應用療效非常顯著,常常能起到葯到病除的效果;
3、造口治療師們更注重多學科的合作,善於主動與腫瘤外科、胃腸外科、皮膚科、營養科等各大相關的科室密切的溝通與合作,共同診治病人,使病人的病情有全局的把握,更好的服務於局部的治療,從而使病人更快的康復。
② 直腸癌造口術後該怎麼護理
造口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1、注意造口的護理,預防皮膚問題。造口的排泄物具有很強的腐蝕性,會刺激周圍皮膚導致嚴重後果,因此護理工作尤其重要。
更換造口袋時應當輕柔地揭開和貼上底盤;裁剪底盤前要准確測量范圍,盡量精準地把握大小,實現緊密貼合;如果出現泄漏情況,應當及時更換底盤,避免造口袋裝載過滿;如果出現皮膚炎症應當及時使用護膚用品或者就醫治療;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造口產品。
①揭除造口袋:由上向下,使用造口底盤粘膠剝離劑,一手按壓皮膚另一隻手輕輕揭除造口底盤。切忌快速暴力揭除造口底盤。
②檢查造口底盤及造口周圍皮膚有無糞便,如有糞便及底盤溶解現象可適當縮短更換時間1-2天。
③清潔造口:使用濕紙巾清潔造口黏膜及周圍皮膚,清除皮膚上殘留的糞便及粘膠。
④測量大小:使用造口測量尺准確測量造口大小,需測量造口根部大小。
⑤剪裁底盤:准確測量造口大小後,剪裁尺寸應大於測量大小的1~2mm,如實際測量為35mm,需剪裁36~37mm。剪裁後用手指磨圓剪裁後留下的毛刺。
⑥使用造口附件產品:噴灑皮膚保護粉,用干棉簽塗均並掃去浮粉;噴皮膚保護噴劑,范圍為造口底盤覆蓋的皮膚,注意噴塗時避開造口黏膜;必要時加用可塑貼環,皮膚凹陷處適當加厚,防止底盤滲漏。
⑦粘貼造口袋:揭去造口底盤襯紙,由下向上粘貼造口底盤、順時針按壓加固。(開口造口袋需提前關閉排放閥)。
⑧加固造口底盤:用手置於造口處輕輕按壓20分鍾,可使造口底盤粘貼更為牢固。
2、注意膳食均衡。實際上,單純控制進食並不能減少造口排泄量,反而會導致更多的氣體產生。應當避免食用容易產氣的食物諸如豆類、洋蔥、堅果、黃瓜、碳酸飲料等;避免食用易產生異味的食物諸如雞蛋、大蒜、燒烤、木瓜、捲心菜等;應該避免食用導致腹瀉的食物諸如咖喱、椰汁、油炸食品、酒類等;應該多飲水,多吃新鮮蔬果、膳食纖維減少便秘等。早晚各喝一杯淡鹽水或者蜂蜜水也有一定的益處。
③ 造口接觸性皮炎如何處理
你好,接觸性皮炎是皮膚粘膜由於接觸外界物質,如化纖衣著,化妝品、葯物等等專而發生的炎性反應。其臨屬床特點為在接觸部位發生邊緣鮮明的損害,輕者為水腫性紅斑,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嚴重者則可有表皮鬆解,甚至壞死。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作適當處理,可以速愈,否則可能轉化為濕疹樣皮炎。接觸性皮炎一般都是對外界接觸物過敏導致,所以應積極查找過敏原,祛除誘發過敏因素。
④ 造成回腸造口周圍皮炎,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口周皮炎是一種皮膚病,其特點是口腔周圍出現紅色皮疹。它是皮炎(濕疹的另一種說法)的一種類型,是描述皮膚刺激的通用術語。口周皮炎與痤瘡相似,經常被誤認為是痤瘡。但兩者並不相同,而且治療方法也不同。口周皮炎可能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但有辦法控制這種情況。口周皮炎患者的口腔周圍有明顯的皮疹。通常情況下,它表現為嘴巴周圍的小紅疙瘩,或疙瘩,有時是鼻子和眼睛部位,與這些部位的輕微刺激不同,皮疹可以持續數周或更長時間。
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皮膚病似乎與外用類固醇之間存在聯系。是兒童的一個常見原因。在一些口周皮炎的病例中,一種護膚品,甚至一種特定的牙膏都可能是罪魁禍首。這種皮膚病可以影響任何年齡的人,但兒童和婦女受影響最大。口周皮炎的並發症 口周皮炎的並發症很少見,但如果不加以治療,皮疹會越來越嚴重。
在停止使用外用類固醇後,刺激性才會增加,這也是正常的。盡管如此,重要的是不要恢復用葯,除非有醫護人員的指示。皮疹通常會隨著時間和適當的治療而改善。口周皮炎一般被認為是良性的,通常是自限性的,盡管它可能不舒服,不美觀,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持續很多個月,在一些病人中可以持續很多年。
⑤ 造口袋的常見處理
1、造口出血
原因:
(1)造口粘膜糜爛
(2)擦洗造口用物過於粗硬,力度過於粗暴
(3)造口受到外傷
(4)腸管內毛細血管破裂(腸道菌群失調嚴重、腹瀉、放療、化療等)
檢查:玻璃試管,手電筒
處理:較輕的早期出血常發生在術後頭72小時,輕微的造口粘膜,可見少處出血點,用濕紙巾輕輕壓迫,方可止血。局部出血嚴重的可用止血劑、雲南白葯或局部激光電灼止血。必要時需手術止血。
2、皮膚粘膜分離
原因:造口開口處腸壁粘膜部分壞死、造口粘膜縫線脫落、腹壓過高、傷口感染、營養不良、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葯物。
處理:
1、清潔及清創 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干凈、擦乾,如有壞死組織,可使用清創膠。
2、填充腔隙 腔隙較淺,可僅使用康惠爾潰瘍粉或糊劑,若腔隙較深,可使用海藻類填充條或糊劑
3、保護分離創面 用潰瘍貼或者透明貼覆蓋。
4、貼上造口袋,避免糞便污染,促使傷口癒合。
3、造口狹窄
狹窄是造口狹窄及緊拉,造口皮膚開口細小,難於看見黏膜或造口皮膚開口正常,但指診時手指難於進入,腸管周圍組織緊縮。指檢:箍指。
原因:造口周邊癒合不良;血運不良;造口粘膜皮膚縫線感染;筋膜或皮膚疤痕組織收縮;手術時皮膚開口過小;手術時腹壁內肌肉層開口太小;Crons病復發,腫瘤壓迫腸管(造口周圍或造口邊緣有腫瘤);二期癒合形成疤痕組織收縮。
處理:不嚴重者,可用手指或擴肛器擴開造口,但注意不可損傷造口,(從尾指開始慢慢好轉後應用食指,塗潤滑劑輕輕進入造口,停留2---5分鍾,每天一次,需要長期進行。泌尿造口,需要間隙性導尿。
4、造口回縮:
回縮是造口內陷低於皮膚表層,容易引起滲漏,導致造口周圍皮膚損傷和病者情緒干擾
原因:游離不充分,產生牽拉;腸系膜過短;造口周邊縫線固定不足或縫線過早脫落;造口周邊癒合不良,引致疤痕組織形成;環狀造口的支架過早去處;體重急劇增加;
處理:一般情況建議使用輕柔凸面底盤,或者使用防漏條配合一般的造口袋使用;皮膚有損傷者,可應用皮膚保護粉或無痛保護膜;乙狀結腸造口而皮膚有持續損傷,可考慮用結腸灌洗法;減體重;嚴重病例可能需手術。
5、造口脫垂:
定義:指腸管由造口內向外翻出來,可由數cm至10-20cm,多發生於環狀造口,可能引起水腫、出血、潰瘍、腸扭轉、阻塞或缺血而壞死,引致病者極度尷尬及心理問題。
原因:腸管固定於腹壁不牢;腹壁基層開口過大;腹壓增加;腹部肌肉軟弱;
處理:選用一件式造口袋;選用較軟的護膚膠;尺寸要恰當,指導病人正確量度造口及粘貼步驟,減少換袋次數;指導病人腸梗阻的症狀和體征(定義有);指導病人腸壞死的症狀(定義上找);脫垂部分從造口推回腹內(若用手推回後,仍有可能脫出,如環狀造口的遠端脫垂,放回後用奶嘴塞住腸口,再將奶嘴固定於造口底環上,近端仍可排除大便,但單腔造口則不能採取此法,非要手術才行);心理上的支持;嚴重病例需手術治療。
6、造口旁疝(造口凸出)
成因:由於一部分腸管經由筋膜缺口穿孔至皮下組織,因不平坦引起致粘貼造口袋困難。
原因:造口位於腹直肌外;筋膜開口過大;腹部肌肉軟弱;經過多次手術;持續腹壓增加;
處理:術後6-8周應避免提重物;重新選擇適合的造口袋,如用較軟的底盤;重新指導病人換袋技巧,如需用鏡子;指導病人腸梗阻的症狀;禁止造口灌洗;減體重;減輕腹壓;咳嗽時用手按壓造口部位,使腹壓減少;解釋原因,心理輔導;可佩帶合適的造口腹帶,緩解局部不適症狀,嚴重者需手術修補。
7、糞水性皮炎(用戶問得最多的)
原因:造口位置差;回腸造口沒有形成適當的突起乳頭;造口護理不當(由於操作不對,出現漏的情況);皮膚鄒摺造成滲漏;
處理:
(1)治療皮膚問題;輕者:護膚粉+保護膜;嚴重:潰瘍貼或透明貼;
特別嚴重:超吉+思泰利造口袋
(2)重新指導病人選擇造口用品;皮膚褶皺:選擇防漏膏;皮膚內陷嚴重:防漏條(首選),防漏膏,輕柔凸面底盤;皮膚炎症:Tera透明底盤,5900造口袋
(3)指導病人正確的安裝方法。
9、過敏性皮炎
原因:對造口袋或粘膠底板,貼於耳後皮膚,觀察24小時。局部皮膚紅、癢、痛等不適症狀者,為陽性。
處理:過敏史如過敏嚴重及原因不明,可需做過敏試驗;更換另一種類造口用品;外用類固醇葯物。塗葯10分鍾後,用清水洗,干後貼袋;若情況不改善,可能需皮膚科診治
10、黏膜肉芽腫
為良性組織,通常發生在黏膜與皮膚接觸處,可以是一至兩粒或圍繞造口邊緣。
原因:大部分由於縫線刺激引起,也可由於堅硬的、造口物品刺激引起
處理:檢查造口周圍是否有縫線仍未脫落;指導病人正確量度造口尺寸,避免底盤經常摩擦造口邊緣,引致肉芽增生;硝酸銀點灼,3天一次
11、造口周圍皮膚毛囊炎
觀察:紅色皮疹、看似真菌感染
病因:由於剃毛或不當換膠片引起
處理;正確剃毛和換膠片、建議用剪刀除汗毛、伴金葡萄球菌感染的膿包:先用抹巾塗抹消炎粉,再貼膠片。
12、尿酸結晶
原因:常見尿路造口
處理:用稀釋了一倍水的白醋溶液局部濕敷、清洗;指導尿路造口者每日應多飲水,每日大於3000毫升;可每日補充維生素C的入量(每日維生素C大於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