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蜱蟲咬後一定有事嗎
被蜱蟲咬後一定有事嗎
被蜱蟲咬後一定有事嗎,被蜱蟲咬傷也叫做蟲咬性皮炎,是皮膚科常見病,得此病後,如果不及時控制,則會並發比較嚴重的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下分享被蜱蟲咬後一定有事嗎?
被蜱蟲咬後一定有事嗎1
一般沒有發燒等特殊情況不會有問題。如果疑似被蜱蟲叮咬,需要盡早醫院皮膚科就診,蜱蟲經過治療後,沒有其他症狀,一般不會有大問題,治療也是局部消毒和去除蟲體。
被蜱蟲咬後一般21天後未出現發熱、瘀點或瘀斑等不良症狀,通常不會再發病,此時仍不能掉以輕心,需多注意觀察。
被蜱蟲叮咬之後,多數人會出現局部紅斑,被叮咬部位較硬。嚴重者有中毒症狀,可導致明顯的水腫樣紅斑、丘疹或水皰。普遍出現高熱現象,並伴隨寒戰、四肢肌肉疼痛、眼睛痛等表現。
蜱蟲咬後可導致叢林斑疹傷寒,又名恙】蟲病,該病潛伏期為5-20天,通常為10-14天。如被叮咬後超過21天,仍未出現發熱等不良表現,通常可排除該病。
被蜱蟲咬後一定有事嗎2
1、被蜱蟲咬傷後,受損皮膚會出現刺激性紅斑,紅斑中央有針頭大的膿包;當病情進一步發展,刺激性紅斑會逐漸消退,進而出現比較嚴重的皮損,皮損數目不定,一般是10個左右,三五成群;如果沒有及時處理膿包,則膿包頂端會長出血性水泡,若用手撓抓水泡,會引起皮膚潰爛、血痂,從而導致局部皮膚肥厚、增生。
2、其他症狀:得此病後,患者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皮膚瘙癢情況,瘙癢通常在晚間加重,患者會由於劇烈的瘙癢而無法入睡,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發熱、皮膚水腫症狀。
3、並發症狀:蜱蟲咬傷發生後,如果不及時控制,則會並發感染性疾病,比如膿毒血症、濕疹、皮膚苔蘚樣硬化、真菌性陰道炎、巴氏腺炎;如果該種疾病久治不愈,則會轉變為癢疹,患者會出現反復瘙癢而無法控制。
以上所述就是關於被蜱蟲咬傷的症狀表現,由此可斷定,該種疾病危害較大,確診後要及時治療。臨床方面一般用葯治療,常用葯物包括抗組胺葯物、抗生素、甘露聚糖肽、復方甘草酸、多糖核酸;
如果以上治療無效,也可以採用中醫治療,中醫方面通常採用薄荷三黃洗劑外擦,若外用葯物效果不佳,也可以採用中葯口服治療,最常用的葯物是五味消毒飲,用葯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被蜱蟲咬後一定有事嗎3
被蜱蟲咬後沒當回事 大連女子一周後不幸身亡
陸續出現腹痛和發燒症狀後,8 月 5 日晚,家住大連市庄河城山鎮的一名中年女子從當地醫院轉移到市內,然而入院後不久她的血小板就急劇下降,肝腎出現衰竭,出院後於 7 日凌晨在家中去世。結合臨床表現和檢測結果,確認奪走女子性命的就是蜱蟲,據家人回憶,該女子在 8 月 1 日拔草時,被蟲子咬了一下,她自己拽了出來,之後沒當回事,不想丟了性命。
59 歲女子被蜱蟲奪命
8 月 7 日凌晨,這位只有 59 歲的.中年女子於家中去世,對於她的離開,家人非常惋惜一時難以接受。"沒想到一隻小小的蟲子,就能要了人的性命。"親屬王女士說。在悲痛之餘,親屬也希望能藉此提醒市民"要重視蜱蟲,它能奪命"。
王女士告訴記者,這位親戚是在 8 月 5 日晚轉院到市內醫院的,入院後直接進了 ICU,而在此之前,當事人因為陸續出現腹痛和發燒症狀,先在當地輸液了兩三天,後又在當地醫院住院兩日,
"轉院後最初還有意識,但是很快出現意識模糊、血小板急劇下降、肝腎衰竭。"王女士說。6 日下午,家人選擇了回家,次日凌晨女子在家中去世。
一周前在拔草時被咬胳膊
"根據醫院的通知,經過血液檢測,確認是被蜱蟲咬傷導致的。"王女士說,而家人也是在轉院後,醫生在詢問患者"吃過什麼、是否被蚊蟲叮咬"的過程中得知,大約在 8 月 1 日,該女子在拔草時胳膊被蟲子咬了一下,她自己給拽了出來,之後沒當回事兒。"後來先出現了腹痛症狀,誰也沒往那上面聯系,以為輸液消炎一下就好了。"王女士說。
8 月 11 日,記者從其就診的醫院獲悉,結合臨床表現和疾控中心的血液檢測,確認該中年女子系被蜱蟲咬傷導致的病毒感染。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蜱蟲咬人後可引起發熱、惡心、食慾差、腹痛、過敏、感染等症狀,一般均較輕,但也會引起嚴重並發症,該女子就屬於後者。
蜱蟲傷人正處於高發期
據了解,蜱蟲的活躍期是每年的 4 月至 10 月,而每年我市以及全國多地都會曝出人被蜱蟲咬傷的案例。
1 月 3 日晚上,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喉科急診接待了一名 8 歲的兒童,醫生從其耳道中取出一隻蜱蟲,而且該蜱蟲已經產卵,幸虧發現的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家長表示剛帶孩子從西雙版納遊玩回來,孩子在耳朵有痛感之前,曾與小朋友拿著樹枝摔打嬉鬧,懷疑是在這個過程中蜱蟲進了耳朵。
5 月 14 日,一名 60 歲的女性因為發現後脖梗突然長了個"疙瘩",來到大連市皮膚病醫院就診,醫生從中取出一隻蜱蟲。據患者回憶,前一天在送孩子去上課時,經過的地方樹木草叢比較多,可能是在那個時候"中招",而當周該院還接診了另一名被蜱蟲咬傷的兒童患者。兩位患者因就醫及時,經專業處理,都無大礙。
蜱蟲病可人傳人,體液接觸可傳染
蜱蟲到底是什麼物種,為何咬傷人後經常不會被及時發現,而又會帶來嚴重後果?對此,記者采訪了我市接觸病例較多的大夫,對其中的原因進行了解讀。
大夫介紹,蜱蟲通常寄生在鼠類、家畜等體表,離開動物後附著在草上。蜱蟲大多以吸食血液為生,在叮咬人時,會釋放一種麻醉物質,然後將頭、螯肢埋在人的皮膚內吸血。蜱蟲一般選擇皮膚較薄、不易被搔撓的部位,如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由於被叮咬時沒有疼痛的感覺,所以不容易被及時發覺。
蜱蟲叮咬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出血等。有些蜱蟲在叮刺吸血過程中,其唾液還會分泌神經毒素,可導致人的運動性纖維傳導障礙,引發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另外,大夫指出,蜱蟲病可人傳人,體液接觸可傳染。
被蜱蟲叮咬不可生拉硬拽
大夫提醒,對蜱蟲千萬不可忽視,在野外活動時,應當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的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卧。如要進入此類地區,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勿把皮膚暴露在外。
另外大夫特別指出,蜱類喜愛寄生在毛發叢密的動物上,犬類就是其鍾情的宿主,因此寵物犬在戶外活動後有可能將此蟲帶回家中。而蜱蟲對體味很敏感,孩童極易成其"目標",所以,兒童在戶外活動後要尤為小心。
一旦被蜱蟲咬傷,又該怎麼辦呢?對此大夫表示,被咬傷者切不可強拉硬拽,強行去除。這是因為一旦蜱蟲頭部和口器斷裂在體內,會刺激蟲體釋放更多毒素到體內導致過敏或引發感染,輕者會出現發熱伴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嚴重的會出現多臟器功能受損。
因此若發現有蜱蟲叮咬皮膚,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或用煙頭、香頭輕輕燙蜱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而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
大夫提醒,無論是在人體或動物體表,還是在牆面、地面發現蜱蟲,都不要用手直接接觸或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後燒死。
另外因為被蜱蟲咬傷後,可能會有一到兩周的潛伏期,所以在這段時間里仍需進一步觀察治療。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傷者要及時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2. 蟲咬性皮炎是什麼蟲子咬的啊
問:誰喜歡白白胖胖的你呢?
A: 媽媽們。不然燒的紅燒肉給誰吃?!
B: 當然是衣櫃啦。
C: 男友們。俗話說,心寬體胖,說明找到了真愛。
答案:蚊蟲
夏季蚊蟲出沒,是蟲咬性皮炎的高發季節。
蟲咬性皮炎是由吸血節肢動物叮咬所致的一種超敏反應,醫學專業名稱為丘疹性蕁麻疹,臨床特徵為單發或多發的鮮紅色風團樣圓形梭形丘疹或丘皰疹,瘙癢明顯。
蟲咬性皮炎一般預後良好,但被少數膜翅目昆蟲,如蜜蜂、黃蜂、螞蟻叮咬後,有極少部分人群對其毒液過敏,嚴重者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而致死亡。(如:蜜蜂、黃蜂、螞蟻)
接下來,小編帶您按照高敏詞彙先後順序一起來認識這些可愛又可怕的小蟲蟲,教您認識昆蟲的同時,科學處理蟲咬性皮炎。
1、蜜蜂及胡蜂
蜂蟄傷是指被蜂尾螫傷,毒液注入人體,或伴刺留皮內所致。多發生在暴露部位。局部出現紅腫刺痛,皮損為瘀點、丘皰疹或風團,甚則為一片潮紅或腫脹,往往有水皰、大皰形成。自覺疼痛、瘙癢、灼熱。重者可出現發熱,頭痛,惡心嘔吐,脈細弱,血壓下降等全身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預防措施:
野外遊玩時,應掌握蜂的生活習性,遠離蜂巢,避免激惹蜂群,防範蜂群攻擊。
2、蜱蟲
臭蟲叮咬所致的皮疹為線狀分布的紅色斑疹。
預防措施:
首先要做到家居衛生的清潔和個人的清潔。例如經常清洗更換床單被褥,並且要將床單、被褥、草席和床墊在太陽下暴曬。注意房間內的空氣流通,降低房間內的濕度,可以放樟腦丸之類的乾燥劑、殺蟲劑。經常打掃房間角落,避免臭蟲聚集。另外使用擬除蟲菊酯類的殺蟲劑,或者將艾草點燃煙熏房間,都會有一定殺滅臭蟲的作用。
小編還有一些叮囑:
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引起蟲咬性皮炎的生物,還有很多諸如跳蚤、火蟻、蟎蟲、恙蟲等多種生物均可引起嚴重的皮膚損害,瘙癢及感染。
蟲咬性皮炎的常規治療處理:內服抗組胺葯+外用皮質激素軟膏。
局部水皰及潰瘍可使用爐甘石洗劑或康復新液外敷。
因瘙癢搔抓導致皮膚破潰後容易繼發感染,若存在皮膚潰瘍,水皰,可給予局部抗生素軟膏外塗,預防細菌感染。同時給予爐甘石洗劑對症治療。
若已出現發熱,血象升高等表現,需口服或靜脈抗感染治療。
若您的寶寶外出後發現上述異常,請您及時就診於醫院門診綜合外科。
來源:哞哞游戲賺錢網,歡迎分享本文!
推薦:蟲咬性皮炎是什麼蟲咬性皮炎的治療
3. 被蜱蟲叮咬導致皮炎,用了許多皮炎葯膏都不管用,請問有什麼特效葯嗎
其實不用葯,過幾天也會好的,除非過於嚴重,如果想舒服點,可以塗點牙膏(蜜蜂 螞蟻咬都行)
如果蚊子的話,葯膏就多了,用花露水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