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結節性皮炎中醫治療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結節性皮炎中醫治療

發布時間: 2023-03-04 02:24:29

㈠ 請問結節性皮炎的治療。

你好,結節性皮炎主要採取的是抗過敏治療。輕症病例給抗組織胺葯物,維生素C,鈣劑內服。重症病例給以皮質類固醇激素等治療。

㈡ 結節性癢疹

1.好發於成年女性。
2.經過緩慢,可遷延多年。
3.好發於四肢伸側及手足背部,亦可見於腰圍,臂部及四肢其他部位。
4.原發皮疹為孤立、散在、不相融合的黃豆至櫻桃大正常皮色、褐紅或黑褐色堅硬乾燥的半球狀結節,表面光滑,被覆不易剝離的灰白色鱗屑,經過中決不形成水皰、膿皰,亦不繼發濕疹變化,嚴重時可呈疣狀,周圍色素增深,可繼發苔蘚化改變。
5.陣發性劇癢,以夜間或情緒緊張時為甚。
2 用葯治療
尚無特效療法,一般對症處理。防止昆蟲叮咬。
1.全身治療 參照Hebra癢疹。病情嚴重者可短期口服類固醇激素。
2.局部治療
(1)20%水楊酸火棉膠或松抑酊,純魚石脂、復方松餾油軟膏,亦可用類固醇激素霜劑封包。
(2)0.5%普魯卡因10ml加潑尼松龍5mg,作癢疹結節周圍封閉,每處0.5~1.0ml,每周封閉2次。
3.物理療法 可用二氧化碳雪或液氮冷凍療法,亦用電凝或激光治療。
4.放射療法 對少數孤立散在的結節性癢疹可用淺部X線照射或放射性。32P、90ASr貼敷。
5.中葯療法
治法:除濕解毒,疏風止癢。
方葯:全蟲方加減。對頑固性皮損宜活血化瘀,加紅花、丹參,氣虛加黃芪。也可選用四物消風散,除濕胃苓湯加減。
單方成葯:秦艽丸,除濕丸。
局部治療:
(1)中醫獨角蓮膏葯貼敷。
(2)雄黃解毒散30g加入百部酒100ml外擦。
(3)黑色拔膏棍(見本書總論外用葯物療法
特殊療法節)加溫熱貼結節處。
(4)外用水晶膏腐蝕。
(5)針刺療法:取穴參照皮膚瘙癢症亦可直接針刺結節性癢疹的結節中央。
3 飲食保健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謹遵醫囑。
4 預防護理
預防最根本的方法是搞好環境衛生。積極消滅各種蟲害,是防止蟲咬最積極有效的措施。
5 病理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與昆蟲(包括蚊、蠓、臭蟲等:和水蛭叮咬、搔抓、摩擦、遺傳素質、內分泌障礙、胃腸功能紊亂等因素有關。有人認為本病為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的一種變型。
6 疾病診斷
需和下列疾病相鑒別:
1.疣狀扁平苔蘚 二者均可表現為劇癢的疣狀損害。但疣狀扁平苔蘚常呈紫色或紫紅色,且周圍或別處可見典型損害。
2.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 二者均可表現為脛前的結節性損害,但澱粉樣變好發於小腿、上臂及上背肩胛間,皮損呈咖啡色扁平丘疹,可沿皮紋呈念珠狀排列,損害密集,必要時可做活檢以區別。
3.丘疹性蕁麻疹 好發於兒童,病程較短,皮損主要為梭形風團,中央有丘疹、丘皰疹或水皰。
7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其他輔助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8 並發症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9 預後
經過緩慢,可遷延多年。
10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角化過度,棘層肥厚,表皮突向下呈不規則增生,形成假上皮瘤狀;真皮血管擴張、水腫,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和嗜酸細胞浸潤;表皮和真皮間有粗大結締組織形成的硬化現象;結節的邊緣或中央有明顯的神經組織增生。

皮膚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皮膚病的中醫治療方法,要以「望」、「聞」、「問」、「切」四診參合進行准確辨證,然後對症下葯。在辨證中所收集到的資料,結合各種不同形態的皮膚損害,靈活的運用各種治療方法,才能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中醫對於皮膚病的方法主要分為內治和外治,本文介紹一些皮膚病的中醫內治方法。

1.疏風散寒法:主要用於風寒侵入人體,郁結在皮膚腠理之間導致的皮膚病變,多見於急性的皮膚病,如寒性蕁麻疹、冬天皮膚瘙癢症、遇冷復發的過敏體質。

2.疏風清熱法:用於外感風熱之邪客於皮膚導致的皮膚病變,也是多見於急性皮膚病,如熱性蕁麻疹、玫瑰糠疹。

風寒和風熱導致的皮膚病,可以是與感冒的症狀同時出現的,也可能是感冒之後才出現的皮膚病,還有可能是沒有發生感冒症狀,外邪潛入身體隱藏著,等時機成熟了才爆發出皮膚病。

3.清熱利濕法:用於外感濕熱,如:常居潮濕地,或沾染了雨露霧氣等濕邪。也可以用於濕熱內蘊,自己體內生出的濕邪,以及濕熱下注導致的皮膚性病,如:膿皰瘡、濕疹、帶狀皰疹、生殖器皰疹、軟下疳等。

4.清熱解毒法:用於熱毒壅滯所致的皮膚病,如癤、癰、軟下疳、梅毒、帶狀皰疹等等熱毒盛的皮膚病。

5.清熱涼血法:用於血熱蘊毒,或是熱入血分導致的皮膚疾病。如過敏性紫癜、紅皮病、變應性皮膚血管炎。

很多皮膚病患者都需在清熱的基礎上加上利濕、解毒、涼血這些方法,幾乎都是結合一起使用的。以紅斑、膿皰、糜爛、滲出等皮損症狀多清熱之法。

6.溫陽散寒法:適合用於陰寒之邪進入肌表,或是脾胃虛寒導致的皮膚病變。但是這兩種情況不一樣,外界陰寒邪侵表的大多是在經絡肌肉皮膚,如凍瘡,局部皮膚蒼白、紫紺、潮紅等顏色交替表化,治法以:溫經散寒。脾胃虛寒導致的皮膚病如,寒性蕁麻疹、白癜風、吃冷的就過敏人群、治法以:溫中散寒。

7.溫補腎陽法:用於腎陽不足導致的皮膚病。患者伴有畏寒怕冷,穿再多的衣服也冷的現象,腰背、手腳長年冰涼。如,硬皮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

8.補肝益腎法: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皮膚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白癜風、銀屑病,紅皮病、硬皮病。

凡是頑固的疑難皮膚病,都是多個臟腑一起發生了病變,並非治療單一臟腑,在治療的時候大多都是數個臟腑一起治,幾種治療大法合為一體。

9.益氣補血法:用於病人久耗傷、素體氣血不足的皮膚病。如慢性皮膚病、老年瘙癢症。以及皮膚乾燥、脫屑、皸裂等症狀

10.養血潤燥法:用於血虛風燥或陰虛血燥所導致的皮膚病,如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以及皮膚乾燥、脫屑、皸裂等症狀。

益氣補血,養血潤燥這兩種方法在臨床時候也是經常融合一起的,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治療效果,來縮短治療過程。

11.疏肝理氣法:用於肝氣郁結所致的皮膚病,如黃褐斑、帶狀皰疹、神經性皮炎等。 患有頑固性皮膚病的患者,一般都要結合此法治療,散開內心抑鬱,才能徹底治療疾病。

12.健脾化濕:用於脾虛濕阻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天皰瘡。

13.搜風止癢法:用於風邪郁久,伏於經絡肌肉,久治不愈的皮膚病,如神經性皮炎、蕁麻症、過敏體質、老年皮膚瘙癢症。

14.活血化瘀法: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皮膚病,如盤狀紅斑狼瘡、變應性皮膚血管炎、結節性紅斑等。大多皮膚病患者皆有夾瘀的現象,中醫在治療皮膚病的時候,此法用的較廣。

㈣ 是不是結節性皮炎怎麼治

結節性皮炎也叫結節性癢疹,多分布四肢,有劇烈瘙癢,
中西醫治療方法不同。

㈤ 中醫治療皮膚病有哪些方法

皮膚病的范圍很廣,種類繁多。但是在臨床治療中,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歸納起來,其治療方法有十五種: 1、養血祛風法:適用於體內血虛生風、同時伴有陰血不足表現的皮膚病,如乾燥的、鱗屑較多的皮膚病(魚鱗病、靜止期和消退期銀屑病等)。可用桂枝當歸湯加減(玉竹、黑芝麻各15克,首烏、當歸、白芍、秦艽、大棗各10克,炙甘草、桂枝各5克)煎服。 2、固表祛風法:適用於表虛感受風邪所致的皮膚病,如慢性過敏性皮膚病(慢性蕁麻疹等),病人常有怕風症狀,多數有慢性反復發作的病史。可用玉屏風散加味(北芪、當歸、甘草各30克,白術、防風各15克)煎服。 3、解表祛風法:適用於感受風邪的表實症的急性過敏性皮膚病(如急性蕁麻疹、急性皮炎等)。可用如消風散加減(荊芥後下、防風、當歸、苦參、蒼術、胡麻仁、牛蒡子、知母、木通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5克,石膏先煎30克,蟬脫3克)煎服。 4、溫經散寒法:適用於感受外界寒邪、經絡血脈凝滯不通所致的皮膚病,如有急性皮膚血液迴圈障礙的皮膚病(凍瘡等)。可用當歸四逆湯加減(當歸、桂枝、白芍、木通、大棗各10克,細辛、灸甘草各3克)煎服。 5、助陽散寒法:適用於機體陽氣不足、臟腑機能減退、經絡血脈凝滯不通所致的皮膚病(如硬皮病等)。可用陽和湯加減(熟地30克,白芥子6克,麻黃、炙甘草、肉桂各3克,炮姜炭1.5克,鹿角膠熔化9克)煎服。 6、利濕清暑法:適用於感受暑邪而挾濕所致的皮膚病,如夏令性皮膚病(夏令皮炎等)。可用青蒿苡仁湯加減(青蒿、藿香、佩蘭、地骨皮、黃柏各10克,大青葉、公英、苦參、銀花各15克,生苡仁30克)煎服。 7、解毒清暑法:適用於夏令化膿性皮膚病(如癤腫、膿皰瘡等)。可用如清暑湯加減(連翹、花粉、滑石,銀花各12克,赤芍、車前子、澤瀉各9克,甘草3克)煎服。 8、清熱利濕法:適用於感受濕邪、郁濕化熱所致的皮膚病,常表現滲液較多者(如急性濕疹、接觸性皮炎等)。可用萆薢滲濕湯加減(生苡仁、滑石各30克,萆薢、茯苓各12克,黃柏、丹皮、澤瀉各9克,通草6克)煎服。 9、健脾利濕法:適用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滯所致的皮膚病,病人常有脾虛症狀(如嬰兒濕疹的體虛者、兒童慢性蕁麻疹等)。可用健脾滲濕湯加減(黨參、茯苓、澤瀉各12克,白術、大棗各9克,扁豆,苡仁各15克,淮山葯24克、陳皮、桔梗各5克)煎服。 10、養血潤燥法:適用於由血虛生風化燥的皮膚病,如乾燥性瘙癢性皮膚病(皮膚瘙癢症等),病人常有陰虛症狀。可用如地黃飲加減(熟地30克,生地、首烏各15克,當歸、丹皮、玄參、蒺藜各10克,僵蠶、甘草各5克,紅花3克)煎服。 11、生津潤燥法:適用於津液不足所致的皮膚病,如慢性瘙癢性皮膚病(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等)。可用潤膚湯加減(玄參、麥冬、鉤藤、赤芍、丹皮、白蘚皮各10克)煎服。 12、解毒瀉火法:適用於感受火熱毒邪所致的皮膚病,如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全身症狀較重的膿皰瘡、癤腫等)。可用如五味消毒飲(銀花30克,野菊、公英、地丁各15克,青天葵10克)煎服。 13、涼血瀉火法:適用於內臟之火太過所致的皮膚病,常有血熱症狀,如急性有紅腫熱痛的皮膚病(漆性皮炎等),多表現為紅斑比較廣泛,全身症狀比較嚴重。可用生地銀花湯加減(生地30克,銀花25克,玄參、地丁、大青葉各15克,當歸、竹葉,赤芍各10克,蟬蛻3克)煎服。 14、祛瘀法:涼血祛瘀法適用於血熱壅滯、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膚病,多表現有紅斑、結節等,如毛細血管擴張性、紅斑性、組織肥厚的皮膚病(酒渣鼻、進行期銀屑病等)。可用涼血四物湯加減(生地25克,當歸、赤芍,黃芩,茯苓、紅花各10克,川[芎、陳皮、甘草、生薑各5克]煎服。 15、活血祛瘀法:適用於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膚病,如結節性、疼痛性皮膚病(結節性紅斑、脂膜炎等)。可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15克,赤芍12克,桃仁、紅花各9克,當歸、川芎各6克)煎服。

㈥ 皮炎要怎麼治可以好啊

可用中葯無激素的葯膏炎立康,中葯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成效的中葯,可一起到達排毒,滅菌,抑菌的作用。皮炎患者的飲食不能辛辣油膩,應當以清淡為主。少吃調味品較多或者較刺激的食物,盡量選擇水煮飲食。對於有過敏史的皮炎患者一定要遠離過敏原,盡量減少觸碰和食用為宜。

㈦ 結節性癢疹能根治嗎

結節性癢疹
結節性癢疹[1](prurigo nolaris)又稱結節性苔蘚(lichen nolaris),是一種以劇癢結節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多見於成年女性。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馬疥」相類似。如。諸病源候論〃疥候記載:「馬疥者,皮肉隱嶙起作根,搔之不知痛。」趙炳南老醫生稱本病為「頑濕聚結」。
疾病治療
西醫採用內服抗組織胺葯物及鎮靜安眠葯物,嚴重時可使用乙雙嗎啉、反應停、雷公藤及皮質醇等葯物。局部外用皮質醇軟膏外貼,也可局部封閉、冷凍治療。中醫採用中葯洗浴等方法,但是效果都不是太理想。

(一)一般治療 改善衛生條件,防止昆蟲叮咬,去除有關誘因,避免局部刺激。

(二)外用葯物 可選用含止癢的皮質激素霜或酊劑(參照神經性皮炎)。小片皮損,可用1%鹽酸普魯卡因加等量潑尼松龍或2%苯甲醇作皮損內注射。也可試用三氯醋酸、石碳酸局部塗搽。或往每一個結節處打曲安奈德針,但要注意用葯量,特別是糖尿病和心臟病患者要慎用。

(三)內用葯物 抗組胺葯,其他鎮靜劑及普魯卡因靜脈封閉以減輕癢感,亦可用反應停(25mg,每日2次)。孕婦禁用。中葯可用消風散加減及針灸治療。

(四)物理療法 如冷凍、電烙、激光療法

(五)其他 對單個皮損可考慮手術切除。

㈧ 皮炎的治療用什麼中葯葯膏好

皮炎大多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的所以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用過熱專的水洗臉、香皂、洗屬面奶等皮膚清潔平時不注意對紫外線的防護等。常瘙癢難忍病情緩慢反復發作好發於皮脂溢出區往往局限於頭皮嚴重者可向面部、鼻唇溝、眉、眼瞼、胸背中部、臍窩及腹股溝或腋部發展皮損初為毛囊性小丘疹右覆油膩性鱗屑結痂重者可呈輕度滲出性濕疹樣皮炎。應積極治療,試試中葯的葯膏炎立康吧,這個還是挺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