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刺毛蟲皮炎是什麼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刺毛蟲皮炎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3-01 13:27:57

Ⅰ 小孩碰到了茶樹上的蟲子身上又紅又癢怎麼辦

毛蟲皮炎 毛蟲皮炎是指毛蟲的毒毛或毒刺刺傷皮膚後,其上毒液引起的瘙癢性、炎症性皮膚病。 西醫學名 毛蟲皮炎 所屬科室 五官科 - 皮膚科 發病部位 皮膚 主要病因 毛蟲刺傷皮膚 傳染性 無傳染性 致病微生物 毛蟲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寄生於松樹的松毛蟲、寄生於桑樹和果樹的桑毛蟲、寄生於茶樹的茶毛蟲和寄生於樹林、草地的刺毛蟲,引起的皮膚病分別稱為松毛蟲皮炎、桑毛蟲皮炎和刺毛蟲皮炎。毛蟲身體表面都有幾萬至數百萬根毒毛或刺毛,其中央為空心管道,內含激肽、脂酶及其他肽類物質的毒液,刺毛蟲的毒液含斑蟊素。 發病機制 當毒毛接觸並刺傷皮膚時便釋放出毒液,引起刺激性皮炎,皮膚接觸被毒毛或毒液污染的物品時也可引起皮炎改變。 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於夏秋季,乾燥、大風季節可流行,桑樹、松樹及各種果樹園毛蟲較多,野外露營者、在樹下玩耍的兒童、森林工人等易患病。好發於頸、肩、上胸和四肢屈側。表現為接觸毒毛數分鍾至數小時後,首先在接觸部位出現劇癢,繼而出現綠豆至黃豆大小水腫性紅斑、風團、丘疹、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皮損中央有時可見一針尖大小、深紅色或黑色點,皮損可數個至數百個不等, 常成批出現。晚間瘙癢更為嚴重。一般全身症狀輕微,重者可出現低熱等全身症狀。病程一般為1周,如反復接觸毒毛或搔抓則使病程延長。若毒毛進入眼內或附著於眼瞼因揉搓而進入眼內,則可引起急性結膜炎、角膜炎,甚至導致失明;部分患者可累及骨和關節,多以單個手足小關節為主,表現為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一般3~7天後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數周或數月,反復發作者可形成關節畸型。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好發季節、好發人群和臨床特點一般可作出診斷,若用透明膠帶反復粘取皮損處並放置於顯微鏡下查到毒毛即可確診。 合並關節表現者應與風濕、類風濕等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炎進行鑒別。 預防和治療 積極消滅成蛾及其幼蟲並加強個人防護,野外作業應穿長袖衣褲並紮好褲腿和袖口,必要時應戴帽子、口罩和風鏡。 接觸毒毛或其污染物後立即用鹼性溶液擦洗,或用透明膠帶、膠布反復粘除皮損部位的毒毛,避免反復搔抓和熱水燙洗。局部可外用1%爐甘石洗劑;瘙癢嚴重者可口服抗組胺葯,全身症狀明顯者可口服糖皮質激素;對松毛蟲引起的關節炎可給予抗炎、鎮痛治療。

Ⅱ 梧桐樹上的毛毛蟲學名叫什麼

叫刺毛蟲。

刺毛蟲是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鱗翅目,刺蛾科的一種昆蟲。每年6~9月份是刺毛蟲的盛發期。它屬於鱗翅目刺蛾科。生活史分卵、幼蟲、成蟲、蛹四個時期。該蟲種類較多,我國常見的刺毛蟲有黃刺蛾及青刺蛾的幼蟲。多見於綠色葉面。

食葉而生。多毛且易蜇人。常見品種較多,如扁平狀、稜柱狀等,多為刺蛾幼蟲。曾大量生長在北方夏、秋季的紫穗槐等灌木和臭椿植物上。

(2)刺毛蟲皮炎是什麼擴展閱讀:

刺毛蟲身上有很多毒毛,這些毒毛有的像針一樣尖銳,有的具有箭頭狀的鋸齒,而且都是空心的,毒毛的基部和毒腺相連接,所以毒腺分泌的毒液會進入毒毛中,當刺毛蟲接觸到人的皮膚後。

它的毒毛就會蟄入人的皮膚內,尖端折斷,毒液立即流入皮肉,引起皮膚產生痛癢感覺,當人被刺毛蟲蟄後,如果不及時處理,皮膚會發炎甚至壞死。

如果不小心被刺毛蟲蜇了,可立即用 醫用膠布反復多次粘去傷口處的毒毛,減 少毒液滲入,並及時去醫院就診。

Ⅲ 兒童節別只顧著玩,這5種小孩常見的蟲咬皮炎要注意

隨著天氣的變暖,各種昆蟲蠢蠢欲動。有的家長帶著小孩出去玩一圈回來,就會發現身上出起了皮疹,有些只是手,腳,臉這暴露部位有局部紅腫,有些全身都是紅色的疹子,看著感覺是被什麼咬了,讓家長很是擔心。今天,就來盤點一下5種常見的蟲子叮咬後的特點,准備好小本本記筆記了。

1、 蜱蟲叮咬

蜱蟲是容易以人類、寵物、野生動物為宿主的寄生蟲。 外出被蜱蟲咬到,可不能直接把它掐死摳掉。 蜱蟲喜歡吸血,不只咬人,很多動物都咬包括狗狗。而且咬到就不鬆口。被咬後直接用手指將其捏碎的方法是非常不正確的,摳了之後你會發現蜱蟲頭還在肉裡面。有的還會用火燒蜱蟲屁股等方法均不可取。蜱蟲在受到刺激後,會越發往體內鑽,並加大劑量地釋放唾液,還可能攜帶病毒。

正確的做法是 :在傷口周圍消毒,再在傷口上用麻醉用來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輕松夾出。並注射相應的抗病毒葯物,若出院後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並一定要把被蜱蟲叮咬的事告訴醫生。


2、 蚊子叮咬

在蟲咬皮炎中蚊蟲叮咬引起的皮炎是最常見的。由於蚊蟲的唾液或毒腺的浸出液中含有多種抗原成分,這些抗原在進入人體皮膚後可與抗體產生變應性反應而引起炎症,局部產生大皰等。

處理方法: 首先用肥皂和溫水將叮咬處洗干凈,然後可以用冰袋冷敷緩解瘙癢,必要時可以口服抗組胺葯或使用局部止癢葯來控制疼痛和瘙癢。平常花露水,清涼油等防蚊措施必不可少。


3、 刺毛蟲皮炎

刺毛蟲皮炎是刺毛蟲的毒毛刺傷皮膚引起的炎症反應。多發生於6 9月份的刺毛蟲活動期。皮損多發生於面、頸、手、前臂等暴露部位,皮膚被毒刺刺傷後一般先有刺痛、灼熱感覺,隨即在刺傷部位出現紅腫或大片腫脹。

處理方法:

用膠布反復多次粘貼患處,以拔除毒毛。皮疹嚴重的情況下,需要葯物治療,症狀嚴重時需要使用抗組胺葯和止痛片。建議到醫院就醫。


4、 螞蟻叮咬

螞蟻叮咬,主要是 紅火蟻 ,在人群中約有10%的個體對某些抗原刺激特別敏感而引起變態反應。一些過敏體質的人被咬後,就容易引起皮疹,身上出現紅腫、起斑等症狀。 據農業農村部消息,目前,紅火蟻已傳播至我國12個省份435個縣市區。紅火蟻是全球公認的百種最具危險的入侵物種之一 。

如何處理: 發現火蟻後要把它清理出身體表面,然後弄死它。接著用肥皂水清洗刺痛部位。火蟻叮咬後的瘙癢可以持續數小時,因此可以服用口服抗組胺葯或局部使用類固醇激素。如果出現過敏反應,應該立即就醫。


5、 蜂類叮咬

主要是蜜蜂和黃蜂。蜜蜂叮咬後,這個刺會與昆蟲分離,蜜蜂死亡,蜜蜂只能叮咬一次;而黃蜂則可以多次蜇人,並且不會在皮膚上留下刺。叮咬後立即出現疼痛,風團和耀斑反應。

如何處理: 首先應該把皮膚上的毒刺處理掉,處理後,用水清潔紅腫區域,盡量避免抓撓和摩擦,可以適當冷敷以幫助消腫。如果比較痛,口服非處方鎮痛葯,情況嚴重的需要就醫。

Ⅳ 這是什麼蟲子,扎的疼死了

刺毛蟲,刺蛾的幼蟲。每年6~9月份是刺毛蟲的盛發期。它屬於鱗翅目刺蛾科。生活史分卵、幼蟲、成蟲、蛹四個時期。該蟲種類較多,我國常見的刺毛蟲有黃刺蛾及青刺蛾的幼蟲。多見於綠色葉面。食葉而生。多毛且易蜇人。常見品種較多,如扁平狀、稜柱狀(如圖)等,多為刺蛾幼蟲。曾大量生長在北方夏、秋季的紫穗槐等灌木和臭椿植物上。幼蟲結繭於枝條上,直徑約6-10mm,呈卵圓形,白色帶灰色條文像微縮的西瓜。


有地區稱呼它做刺毛花、火辣子、扒架子,山東淄博地區稱呼掃毛架、掃馬架、騷毛架等。

在個別地區稱呼它做刺毛花、火辣子、扒架子或吧唧毛子近幾年較少見。

幼蟲蟲全身長滿帶有毒性的剛毛,一旦與皮膚接觸,剛毛就刺入汗毛孔,使毛孔迅速發炎,腫脹,奇癢難忍,並伴隨疼痛,不敢用手觸碰。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但對沒有汗毛孔的皮膚(比如手指面)一般不造成傷害,所以這種蟲子雖然毒性厲害,但小心地用手指拿它是可以的。

刺毛蟲皮炎是由於刺毛蟲的毒毛刺傷皮膚後由毒毛釋出的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皮炎。在刺毛蟲生長較多的地方,死去的刺毛蟲剛毛在一定時間內仍具有毒性,會隨風飄散到人身上,所以沒接觸過刺毛蟲的人也會突然出現刺毛蟲皮炎。

一般以面、頸項部多見。損害常表現為水腫性紅斑、風團或大片水腫,間有水皰或大皰,多單發或為一小片。自覺劇烈的痛,後期常伴瘙癢。

【治療】局部外搽止痛、止癢劑。用橡皮膏反復粘貼患處以拔去毒毛。

土法治療:患處搽煤油少許,可減輕或消除疼痛、紅腫。由於毒液呈酸性,患處可用稀釋的鹼水或小蘇打水沖洗;用白膠布粘下來,再用風油精塗抹。

Ⅳ 蟲咬皮炎的常識

1.蟲咬皮炎是什麼症狀
蟲咬皮炎是因被蟲類叮咬,或因接觸某種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常見叮咬人體的害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引外有些蟲的毛,如桑毛蟲,刺毛蟲(俗稱「洋辣子」)的毒毛刺入皮膚也引起發病.蟲咬皮炎的形態與叮咬人體蟲類的不同和個人體質的差異而不同.蚊,蚤叮咬以水腫性丘疹或風團為主;臭蟲叮咬以風團為主;蟎叮咬以水腫性紅斑,丘疹和丘皰疹為主;飛蠓叮咬後初為淤點,繼而迅速出現水腫性丘疹;蜂類叮咬以水腫性紅斑為主.不論哪一種皮疹,在其中心常可找到蟲子叮咬的痕跡或有蜂刺和毒毛.皮疹程度的刺痛.由蚊,臭蟲,蚤,飛蠓等叮咬引起的皮疹,及時塗5 ̄10%氨水或5 ̄10%碳酸氫鈉溶液.黃蜂刺咬應盡可能拔除蜂刺,吸出毒液,塗10%醋酸溶液.局部皮膚瘙癢可搽爐甘石洗劑,或復方薄荷醑.內服苯海拉明,撲爾敏等抗 組織胺葯物.蟎,蚤引起的蟲咬皮炎,治療前須先洗澡,更換清潔的衣服.。
2.如何預防和治療蟲咬性皮炎
你這臨床上稱為「蟲咬性皮炎」。蟲咬皮炎又稱「丘疹性蕁麻疹」,是指被昆蟲、節肢動物叮咬,或因接觸昆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多發於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見的引發皮炎的昆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另外有些毛蟲,如桑毛蟲、刺毛蟲的毒毛刺入皮膚也會引發病症。由於叮咬人體蟲類的種類的不同和被叮咬個人體質的差異,叮咬處會呈現不同的皮膚反應。一般表現為水腫性丘疹、風團、水腫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淤點等,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刺痛、灼疼。不論哪一種皮疹,在患處中心都可找到蟲子叮咬的痕跡或是蜂刺和毒毛,應該盡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蟎、蚤引起的蟲咬皮炎,治療前須先洗澡,更換清潔的衣服。

預防與治療: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換衣被。消滅臭蟲、蚤、虱及其他昆蟲。一旦發現症狀,就應及時用葯。不喝酒及食 *** 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園活動。草席應洗清曬干,減少隱藏在其中的蟎蟲,減少蟲咬的可能。

西醫常規治療方案:

一、抗組胺葯物 撲爾敏 4mg 口服 3次/日

西替利嗪 10 mg 口服 1次/晚

二、激素治療 強的松 15-20mg/日,漸減量。

三、合並感染時可給予抗菌素。

四、爐甘石洗劑

五、局部冷濕敷。

外治法:

1、取雄黃、枯礬各50克,共研成細末,用茶葉水調勻外搽患處,每天3次,連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各類蟲咬引起的皮膚炎症。2、將蚤休100克研成細末,浸泡於50%酒精中,3-5天後取葯液外搽患處,每天4次。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刺毛蟲皮炎和蜂螯引發的皮炎。3、刺血法:在蟲咬皮膚腫脹明顯處,經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再用閃火法拔罐5-10分鍾,滌去惡血。在多數情況下,一次可獲愈。

Ⅵ 槐樹上會蟄人的蟲子叫什麼

刺毛蟲。 多見於綠色葉面。食葉而生。多毛且易蜇人。常見品種較多,用扁平狀、稜柱狀等。曾大量生長在北方夏、秋季的紫穗槐等灌木和臭椿植物上。成蟲產卵於枝條上,直徑約6-10mm,卵圓形。近幾年較少見。 幼蟲蟲全身長滿帶有毒性的剛毛,一旦與皮膚接觸,剛毛就刺入汗毛孔,使毛孔迅速發炎,腫脹,奇癢難忍,並伴隨疼痛,不敢用手觸碰。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但對沒有汗毛孔的皮膚(比如手 刺毛蟲
[1]指面)一般不造成傷害,所以這種蟲子雖然毒性厲害,但小心地用手指拿它是可以的。 刺毛蟲皮炎是由於刺毛蟲的毒毛刺傷皮膚後由毒毛釋出的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皮炎。在刺毛蟲生長較多的地方,死去的刺毛蟲剛毛在一定時間內仍具有毒性,會隨風飄散到人身上,所以沒接觸過刺毛蟲的人也會突然出現刺毛蟲皮炎。土法治療:患處搽煤油少許,可減輕或消除疼痛、紅腫。 山東民間傳說刺毛蟲是奸臣秦檜死後的汗毛變成的,秦檜的陰險、狠毒可見一斑,同時也反映了民間對秦檜這一歷史人物的痛恨與無奈。

Ⅶ 毛毛蟲蟄了以後怎麼辦

被毛毛蟲蟄了,有可能會發生刺毛蟲皮炎。刺毛蟲皮炎大多數情況下,可能會形成該部位的局限性炎症性水腫,同時伴有明顯的瘙癢,甚至是疼痛的狀態。所以對於這種情況,需要積極的進行局部的處理和口服葯物處理。局部的用葯,可以暫時使用生理鹽水冷敷。如果是剛剛被蜇了,可以使用透明膠布,在該部位粘貼以後再撕掉,可以有效的粘除該部位毛毛蟲的刺毛,能夠最大程度上緩解局部的炎症。如果已經形成一段時間,可以外塗糖皮質激素類的葯膏,比如可以外塗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口服葯物可以選擇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如果是松毛蟲蜇傷,可累及皮膚和關節。①皮炎:在接觸毒毛後數分鍾至24小時出現皮疹,為多形性斑丘疹、蕁麻疹、水皰及大皰等,劇烈瘙癢或有燒灼感。一般經3~7天可消退。②關節炎:在皮炎發生後1~2周可出現關節病變,受累關節疼痛明顯,關節周圍軟組織紅腫,活動受限。③囊腫:極少見,多發生於與毒毛直接接觸的四肢,多數為單發。對急性期關節炎可口服糖皮質激素及解熱鎮痛抗炎葯(保泰松、吲哚美辛等),關節周圍可用潑尼松封閉。炎症消退後應注意功能鍛煉,防止關節畸形。囊腫發生後要及時應用抗生素,波動明顯後可切開引流,或穿刺抽吸囊腫內液體後注入抗生素。

Ⅷ 被毛毛蟲刺怎麼辦

解決方法:

1、很多毛蟲蜇人,毛刺會在人體內折斷,這些毛刺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所以被蜇後未經治療必須承受疼痛和瘙癢,不能用手蜇抓,否則,手指附著在毛刺上,可能會造成更大范圍的傷害。如果你忍不住,最好用刮刀或其他物體刮傷蟄傷部位,刮傷後必須清洗刮刀以捕捉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