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艾蒿治神經性皮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艾蒿治神經性皮炎

發布時間: 2023-02-24 16:41:56

1. 神經性皮炎是怎樣引起的,能根治嗎拜託各位大神

什麼是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主要由神經功能障礙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與精神緊張、工作勞累、情緒急躁、「上火」有密切關系, 有明顯的皮膚損害。 發生瘙癢時切不可用手抓撓,還要忌食各種辛辣刺激性食物。 神經性皮炎的發病機理: 1、精神因素。是目前認為的主要原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焦慮不安、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均 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復。 2、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體內慢性病灶感染而致敏,也可能成為致病因素。 3、局部刺激:如衣領過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陽光照射、酒精刺激、搔抓等, 均可誘發該病的發生。 4 、精神因素、環境變化接觸致敏物質,由於機體免疫力低下,機體內組胺酶的釋放,組胺的產生引起 神經性皮炎的症狀: 1. 苔蘚樣皮損。 皮損早期為粟粒至綠豆大扁平丘疹,密集成片之後形成皮嵴明顯增厚的苔蘚樣變之斑 塊,呈正常皮色或淡紅、淡褐色,有時表面有少許鱗屑,皮損邊界清楚,可有明顯抓痕、血痂等。 2. 瘙癢。皮損區域陣發性瘙癢,夜晚尤甚,可影響入睡。 3. 好發部位。局限性神經性皮炎好發於手部、 頸部、肘膝關節伸側、骶尾部、眼瞼、小腿及前臂伸側 播散性神經性皮炎可泛發於全身。 神經性皮炎的治療 方劑1 何首烏18克,當歸、荊芥各5克, 胡麻、苦參、生地各15克,白芍 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用10劑。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2 生韭菜、大蒜各30克 制用法:共搗成糊狀,微熱。用力搽患處,每日2-3次,連用1周。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3 鮮絲瓜葉適量 制用法:洗凈搗爛。搽患處至皮膚發紅為度,隔天1次,7次為1療程。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4 荊芥、防風、生地、當歸、蟬蛻、 蒼術、茯神、石膏、苦參、知母、 牛蒡子各10克,木通、甘草各5 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心煩失眠、夜間癢甚者,加煅龍骨或牡蠣30克;奇癢難忍者,加僵蠶或烏梢蛇10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5 生半夏、斑蝥、白狼毒各等份 制用法:共為細末,用適量的米醋調成糊狀。塗抹患處,每天可輕塗1次,塗抹後發皰即止,以防過度損傷。水皰應使用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6 斑蝥克,硫黃、雄黃、樟腦各10 克,烏梅肉5克,地塞米松片1.5 毫克,撲爾敏片40毫克,二甲基 亞碸10毫升,凡士林適量 制用法:先將斑蝥、烏梅肉、雄黃、硫黃、地塞米松、撲爾敏分別研末過100 目篩,共置乳體中充分研磨混合備用,然後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7 苦參50-70克,生地30克,蟬蛻、 荊芥、桂枝、丹皮、當歸、川芎、 甘草各10克,細辛5克,羌活、 赤芍各15克,全蟲25克,蜈蚣6 條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8 苦參、首烏、當歸、白芍各15克, 生地20克,玉竹、小胡麻、秦艽 各9克,炙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血虛風燥證 方劑9 蒼耳子15-24克,防風9-12克, 烏梢蛇、當歸、赤芍、白蒺藜各 9-15克,丹皮9克,雞血藤15 -30克,生地、地膚子、白鮮皮 各18-30克,蟬衣6-8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0 泡參、沙參、白芍、紅活麻各30 克,白術、茯苓、生地、地骨皮 各15克,陳皮、甘草各10克,當 歸、丹皮、鉤藤(後下)各12克, 黃芪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方劑11 青核桃皮250克,75%酒精500 毫升 制用法:將青核桃皮浸泡於酒精內15-30 天。用葯液擦患處,每日3-4次。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2 杏仁15克 制用法:先用熱水把患處洗凈,將杏仁搗碎,現醋250克混合,然後加熱。趁熱用棉花洗搽患處,每日1次,連用2-3天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3 鴉膽子適量 制用法:去硬殼,取肉研爛,調酒擦。或用鴉膽子熬油,調黃柏末擦患處。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反復發作 方劑14 蝮蛇1條,香油500毫升 制用法:將活蝮蛇放到裝有香油的瓶內浸泡,封口埋在陰涼處60厘米深的地下,3個月後取出應用。外擦 患處,每日2次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經久難愈 方劑15 夜交藤30克,全蠍6克,當歸、 皂刺、防風各10克,刺蒺藜、白 鮮皮、苦參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風濕蘊阻證 方劑16 斑蝥7個,白酒30克 制用法:將斑蝥用酒泡好。過二三日即可用此酒塗患處,數日後癬自落。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7 茄子適量 制用法:削成截面,在患處摩擦,1周可見效。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8 艾葉、防風各60克,雄黃0.6克, 花椒9克,苦參15克,百部1.5克 制用法:煎液洗患處。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9 生地、絲瓜絡各12克,丹皮、金 銀花、赤芍、地膚子、希薟草、 黃芩、苦參、當歸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20 艾蒿、韭菜各200克,花椒100 克 制用法:上葯加水煮沸。溫熱後洗患處,每日1-2次,3-5劑即可治癒。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21 生地30克,當歸、赤芍、黃芩、 苦參、蒼耳子、白鮮皮、地膚子 各9克,生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證 神經性皮炎應該注意的問題 1.避免感情沖動。忌用手搔抓或熱水燙洗, 2.不宜穿過硬的內衣,以免刺激皮膚。 3.不抽煙,忌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食物和水果

2. 請問神經性皮炎怎麼治療

方劑1
何首烏18克,當歸、荊芥各5克,
胡麻、苦參、生地各15克,白芍
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用10劑。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2
生韭菜、大蒜各30克
制用法:共搗成糊狀,微熱。用力搽患處,每日2-3次,連用1周。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3
鮮絲瓜葉適量
制用法:洗凈搗爛。搽患處至皮膚發紅為度,隔天1次,7次為1療程。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4
荊芥、防風、生地、當歸、蟬蛻、
蒼術、茯神、石膏、苦參、知母、
牛蒡子各10克,木通、甘草各5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心煩失眠、夜間癢甚者,加煅龍骨或牡蠣30克;奇癢難忍者,加僵蠶或烏梢蛇10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5
生半夏、斑蝥、白狼毒各等份
制用法:共為細末,用適量的米醋調成糊狀。塗抹患處,每天可輕塗1次,塗抹後發皰即止,以防過度損傷。水皰應使用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6
斑蝥克,硫黃、雄黃、樟腦各10
克,烏梅肉5克,地塞米松片1.5
毫克,撲爾敏片40毫克,二甲基
亞碸10毫升,凡士林適量
制用法:先將斑蝥、烏梅肉、雄黃、硫黃、地塞米松、撲爾敏分別研末過100 目篩,共置乳體中充分研磨混合備用,然後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7
苦參50-70克,生地30克,蟬蛻、
荊芥、桂枝、丹皮、當歸、川芎、
甘草各10克,細辛5克,羌活、
赤芍各15克,全蟲25克,蜈蚣6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8
苦參、首烏、當歸、白芍各15克,
生地20克,玉竹、小胡麻、秦艽
各9克,炙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血虛風燥證
方劑9
蒼耳子15-24克,防風9-12克,
烏梢蛇、當歸、赤芍、白蒺藜各
9-15克,丹皮9克,雞血藤15
-30克,生地、地膚子、白鮮皮
各18-30克,蟬衣6-8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0
泡參、沙參、白芍、紅活麻各30
克,白術、茯苓、生地、地骨皮
各15克,陳皮、甘草各10克,當
歸、丹皮、鉤藤(後下)各12克,
黃芪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方劑11
青核桃皮250克,75%酒精500
毫升
制用法:將青核桃皮浸泡於酒精內15-30 天。用葯液擦患處,每日3-4次。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2
杏仁15克
制用法:先用熱水把患處洗凈,將杏仁搗碎,現醋250克混合,然後加熱。趁熱用棉花洗搽患處,每日1次,連用2-3天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3
鴉膽子適量
制用法:去硬殼,取肉研爛,調酒擦。或用鴉膽子熬油,調黃柏末擦患處。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反復發作 方劑14
蝮蛇1條,香油500毫升
制用法:將活蝮蛇放到裝有香油的瓶內浸泡,封口埋在陰涼處60厘米深的地下,3個月後取出應用。外擦 患處,每日2次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經久難愈
方劑15
夜交藤30克,全蠍6克,當歸、
皂刺、防風各10克,刺蒺藜、白
鮮皮、苦參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風濕蘊阻證 方劑16
斑蝥7個,白酒30克
制用法:將斑蝥用酒泡好。過二三日即可用此酒塗患處,數日後癬自落。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7
茄子適量
制用法:削成截面,在患處摩擦,1周可見效。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8
艾葉、防風各60克,雄黃0.6克,
花椒9克,苦參15克,百部1.5克
制用法:煎液洗患處。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19
生地、絲瓜絡各12克,丹皮、金
銀花、赤芍、地膚子、希薟草、
黃芩、苦參、當歸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20
艾蒿、韭菜各200克,花椒100

制用法:上葯加水煮沸。溫熱後洗患處,每日1-2次,3-5劑即可治癒。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方劑21
生地30克,當歸、赤芍、黃芩、
苦參、蒼耳子、白鮮皮、地膚子
各9克,生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證

神經性皮炎應該注意的問題

1.避免感情沖動。忌用手搔抓或熱水燙洗,
2.不宜穿過硬的內衣,以免刺激皮膚。
3.不抽煙,忌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食物和水果

3. 神經性皮炎刮痧治療方法 神經性皮炎最有效偏方

1

神經性皮炎刮痧治療方法

1.定穴取穴

風池、膈俞、足三里、委中、血海、陰陵泉、三陰交、曲池、內關、神門、大椎。

隨症加減:如果出現失眠的症狀則加心俞,煩躁易怒的加刮拭肝俞、太沖;如果兼血虛症狀則加脾俞。

取穴方法:

風池: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大椎: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里: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1寸。

委中:腘橫紋上,腘窩中點。

血海: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三陰交: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

曲池:肘橫紋上,尺澤與肱骨外上顆連線中點。

內關: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神門: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2.刮痧方法

採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質用紅花油。刮法採用直接刮法。手法採用補法。

先刮後頸部風池、大椎,背部膈俞;再刮上肢部曲池、內關、神門;然後刮下肢部委中、血海、陰陵泉、三陰交、足三里。

具體操作方法:

(1)患者取坐位,術者立於患者背後,先採用直接刮法,刮後頸部風池、大椎,背部膈俞,上肢部曲池、內關、神門等穴位,在施術部位塗上刮痧介質(介質採用紅花油)後,然後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觸患者皮膚,按照由上至下的順序反復進行刮拭,至皮下呈現痧痕為止。

(2)患者仰卧位,術者立於患者旁,採用直接刮法,在下肢部委中、血海、陰陵泉、三陰交等穴位處進行刮拭,先在施術部位塗上刮痧介質(介質採用紅花油)後,然後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觸患者皮膚,反復進行刮拭,至皮下呈現痧痕為止。

(3)採用拍痧法。用虛掌拍打或用刮痧板輕輕拍打病變部位,一般為痛癢、脹麻的部位,直至出痧為止。

3.作用

滋陰潤燥祛癢。

注意:(1)治療期間要調飲食,慎起居,避風寒;(2)還要注意避免精神過度緊張。

4.適應症

主治神經性皮炎,臨床上表現為皮損局部陣發性皮膚瘙癢、皮膚增厚、皮紋加深和表面出現圓形、多角形扁平丘疹為特徵。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病因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平衡失調有關,精神因素被認為是主要誘因,情緒緊張、工作過勞、恐怖焦慮都可促使皮損發生和復發。摩擦、搔抓、多汗或其他機械物理性刺激及昆蟲叮咬也易誘發。

2

神經性皮炎刮痧注意事項

一、刮痧前注意事項

1.刮痧療法須暴露皮膚,且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從開泄的毛孔直接入里,影響刮痧療效,而且易引發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選擇一個好的治療場所,空氣流通清新,並注意保暖,注意避風,夏季不可在有過堂風的地方刮痧。盡量少暴露皮膚。

2.選擇舒適的刮痧體位,以利於刮拭和防止暈刮。

3.刮痧工具要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須仔細檢查刮痧工具,以免刮傷皮膚。

4.施術者的雙手也應消毒。

5.刮拭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釋清楚刮痧的一般常識,消除其恐懼心理,取得患者配合,以免暈刮。

6.勿在病人過飢、過飽及過度緊張的情況下進行刮痧治療。

二、刮痧中注意事項

1.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勻,以能耐受為度,達到出痧為止。

2.嬰幼兒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輕。

3.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血瘀之證出痧多;實證、熱證出痧多;虛證、寒證出痧少;服葯過多者,特別服用激素類葯物不易出痧;肥胖者與肌肉豐滿的人不易出痧;陰經較陽經不易出痧;室溫低時不易出痧。

4.刮拭過程中,要經常詢問病人感受。如遇到暈刮,如精神疲憊、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發涼或血壓下降、神志昏迷時應立即停止刮痧。撫慰患者勿緊張,幫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飲溫開水或糖水。如仍不緩解,可用刮痧板角部點按水溝穴,力量宜輕,避免重力點按後出現水腫。對百會穴和湧泉穴施以瀉刮法。患者病情好轉後,繼續刮內關穴、足三里穴。

三、刮痧後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使汗孔開泄,邪氣外排,要消耗體內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後飲溫水一杯,休息片刻。

2.刮痧治療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待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

3.對於某些病情復雜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療,更應配合其他療法,諸如葯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3

神經性皮炎最有效偏方

偏方一

材料:生韭菜、大蒜各30克。

制用法:共搗成糊狀,微熱。用力搽患處,每日2-3次,連用1周。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二

材料:鮮絲瓜葉適量

制用法:洗凈搗爛。搽患處至皮膚發紅為度,隔天1次,7次為1療程。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三

材料:生半夏、斑蝥、白狼毒各等份

制用法:共為細末,用適量的米醋調成糊狀。塗抹患處,每天可輕塗1次,塗抹後發皰即止,以防過度損傷。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四

材料:青核桃皮250克,75%酒精500毫升。

制用法:將青核桃皮浸泡於酒精內15-30天。用葯液擦患處,每日3-4次。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五

材料:杏仁15克。

制用法:先用熱水把患處洗凈,將杏仁搗碎,現醋250克混合,然後加熱。趁熱用棉花洗搽患處,每日1次,連用2-3天。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六

材料:鴉膽子適量。

制用法:去硬殼,取肉研爛,調酒擦。或用鴉膽子熬油,調黃柏末擦患處。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反復發作。

偏方七

材料:蝮蛇1條,香油500毫升。

制用法:將活蝮蛇放到裝有香油的瓶內浸泡,封口埋在陰涼處60厘米深的地下,3個月後取出應用。外擦患處,每日2次。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經久難愈。

偏方八

材料:斑蝥7個,白酒30克。

制用法:將斑蝥用酒泡好。過二三日即可用此酒塗患處,數日後癬自落。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九

材料:茄子適量。

制用法:削成截面,在患處摩擦,1周可見效。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十

材料:艾葉、防風各60克,雄黃0.6克,花椒9克,苦參15克,百部1.5克。

制用法:煎液洗患處。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偏方十一

材料:艾蒿、韭菜各200克,花椒100克。

制用法:上葯加水煮沸。溫熱後洗患處,每日1-2次,3-5劑即可治癒。

適應症:神經性皮炎

4

神經性皮炎能治癒嗎

神經性皮炎是可以治好的。

導致神經性皮炎的因素較多,有精神因素、外界刺激以及慢性病等,出現神經性皮炎要要盡早的治療,不能拖延。及時治療導致神經性皮炎的病因,同時用葯降低神經精神的興奮性、外用止癢葯物,或者進行封閉治療等其他特殊的治療方式,堅持治療,神經性皮炎是可以治癒的。

另外,注意不要盲目用葯,治療不當會對自身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4. 艾草的作用是

1、溫經止血

艾草對於虛寒性出血,腹痛有極好的治療功效,能有效治療女性虛寒,月經不調、流產、子宮出血等症。女性產後感到體寒,經痛腹痛,老人有臍痛或腹痛感的話,可以將熟艾放入布袋,敷於疼痛部位。沖任虛寒,小腹冷痛,長期不孕人群,將艾葉與香附,當歸,吳茱萸,肉桂搭配,能夠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2、祛濕散寒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有散寒除濕的功效,可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女性虛寒等。

3、平喘鎮咳

艾草具有鎮咳、平喘、祛痰的功效,可以起到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的作用,抗過敏艾草可以起到抗過敏的作用,對於治療濕瘡疥癬,祛濕止癢有非常好的效果。

4、抗菌

艾葉是一種抗菌抗病毒的葯物,對大多數病毒和細菌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極好的防治作用,艾葉煙熏酒時一種簡便易行的消毒抗菌方法;此外,艾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能夠產生其他的芳香,可以用來驅蚊蟲,凈化空氣、中醫上常把艾葉加工成「艾絨」放在穴道上灼燒來治療疾病。

(4)艾蒿治神經性皮炎擴展閱讀

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葉熬汁,然後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

此外還可以驅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艾蒿還用於針灸術的「灸」, 「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熏、燙穴道。用艾蒿泡腳有很多保健功效。因為它有著治病的功能,特別是在五月節這天乘著露水採到後,葯效最好。

艾蒿還是一種食用植物,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蒿饃饅、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